权属:原创 · 独家授权
字数:4387
阅读:21
发表:2025/8/26
50章 军事,历史 小说
《大风之二 风雨苍黄》第39章:血色孟良崮(4)
1
…
38
39
全部
- 故事梗概
- 作品正文
华野这边则是另一番景象。
诸城、滨海、蒙山、沂中、胶南、吴桥等地的千百支运输队,担架队,参与了这场围歼之战。
通往战场的条条山路上,支前的独轮小车上装载粮食、枪支、弹药、柴草、木料、药品、挖战壕的铁制工具、攀登用的木制云梯,棉衣面被和大量布匹,到处可见由青壮年组成的担架队,妇女、老人们则跟在担架旁,给伤员们喂水喂干粮。女人们抹着眼泪救护伤员,把急需动手术的伤员紧急运走。护理队女队员不怕脏污不顾羞怯为伤员们止血排尿视为平常。大娘把守了一夜的伤员送至村口,嘱咐担架抬稳一点,对着伤员唠叨:“孩子!你命大!咱娘俩日后见!”
吴相林运粮队接近了激战中的孟良崮,余下的路程还有十五公里,路窄山陡,车子无法推了。他们就把粮食卸下来,一百多斤背在背上,冒着飞机轰炸,背到山上去。
运粮队的独轮车每车装粮200斤以上,民工自备干粮,再饿也不动军粮。一次往返四五天,七八天不等。
孟良崮战役期间,共产党随军常备支前民工七万七千人,二线常备支前民工十五万四千人,后备支前民工四十五万九千人,整个孟良崮战场上支援共产党军队作战的支前民工达六十九万人。
七
5 月15日13时,陈毅、粟裕下达了攻击命令
孟良崮及其周围,山峰陡峭,岩石累累,土质坚硬,所有可以攀登的地方,第74师都堆了鹿寨,凡是较大的岩石裂缝,都修筑了掩体或防弹洞。
共军各部队,从四面八方向孟良崮涌来。第74师和赶来增援的第83师第19旅第57团云集于孟良崮芦山及附近山地,依托巨石和山头阵地,居高临下,阻击共军进攻。
攻击部队采取波次攻击的方式,一轮接一轮地前赴后继,守军不但组织密集的火力拦截,而且还多次发动大兵力的反击,双方在陡峭得几乎站不住脚的石坡上混战在一起。岩石间血肉横飞,到处是嘶哑的喊声和痛苦的呻吟声,岩石缝隙中很快塞满了双方士兵的尸体。战况激烈程度,为内战以来所少见。
十五日,汤恩伯离开临沂前往孟良崮前线。走到半路,碰见刚从孟良崮跑出来兵团副司令长官李延年。
李延年对汤恩伯说:“不要再向前走了,垛庄已经被共军占领,七十四师孤军奋战4昼夜,现在很狼狈。共军一旦南下就麻烦了。”
汤恩伯无奈,只好返回临沂。
******
十五日黄昏,整编七十四师已被压缩于孟良崮、芦山等方圆10余平方公里的地区,踞守520高地、540高地、600高地等几个山头。
时值盛夏,接连十几天干旱无雨。山上全是坚硬岩石,寸草不生。74师数万官兵饥渴难支,疲惫不堪。不少骡马因渴不可耐,咬断缰绳满山乱跑,死尸的味道和硝烟的味道混合在一起,在炽烈的高温中弥漫。
孟良崮山下有唯一水源,是在一个叫做野猫圩的沟里,一眼山泉。
援兵不到,战线收缩,野猫圩被共军占领。
许世友第9纵队一个连控制着这条沟,74师多次在机关枪、迫击炮的掩护下,向这条沟进攻,集团冲锋,拼命争夺这眼山泉。20多次冲锋都未能攻进沟里,华野先后有7 名连级指挥员牺牲在沟里,之后战士自动代理指挥,野猫圩沟留下大片死尸,74始终没有得到水源。
被围困的守军饥渴至极,有人饮马血、吞马肉,甚至喝马尿、人尿。
******
为解决粮食、饮水困难,蒋介石令空军副司令王叔铭从南京、徐州组织飞机,空运救急。
在敌对双方呈胶着状态的战场上,飞机驾驶员在空中无法分辨真假,空投下成包的馒头、大饼、饼干、牛肉等食品和弹药,大部落到共军阵地上。
******
张灵甫向汤恩伯呼叫请求迅速解救。
汤恩伯要求张灵甫主动向万泉山方向突围。
张灵甫回答:“本部已无力向万泉山实施攻击了。”
汤恩伯再无办法,只好请求统帅部令周围各友邻部队尽快合拢包围圈,按照先前部署,迅速和共军决战。
张灵甫知援军无望,只得命令万泉山守军出击,杀开血路,庶几可打出一条突围通道。
万泉山是第74师被紧缩包围圈后,打开突围通道的希望所在。
在这里防守的就是李天霞83师派出的罗文浪57团,是唯一与第74师联系在一起的国民党军第83师的部队,现在归74师指挥。
罗文浪接受命令,便不惜一切代价倾全力向共军包围阵地反扑。
包围万泉山的是王建安第8 纵队67团。粟裕知万泉山敌军拼死反扑,电话通知王建安:“绝不能让敌人跑掉,你应尽快拿下万泉山,堵住敌南逃通道,并向中心地区攻击。”
罗文浪几次反击,都不能成功,共军的攻势反而越来越烈,只得退而坚守。
半夜时分,王建安令67团拿下万泉山。
攻击发起,山上山下枪声大作,犹如狂风暴雨,照明弹此起彼落,明若白昼。
国民党军第57团依据山头阵地,利用悬崖陡壁进行殊死抵抗。
山上阵地是用石头垒起的加厚围墙。
共军爆破手在火力掩护下,冲上阵前爆破。
围墙被炸开,罗文浪马上组织火力,封锁缺口。三次爆破,共军都没有能突破守军防线。
华野军67团4 连爆破手李洪章,在第三次爆破时已经负伤,于16日拂晓前,他再次携带炸药和手榴弹,冒着密集火力,爬行到第57团防线的阵地前。
华野前沿用机枪掩护,只听轰隆一声,炸药响了。接着,李洪章又甩出几个手榴弹,山顶防线出现缺口。
4连班长吴志宣、机枪手刘志昌,迅速登顶,占领缺口,后续快速跟进。守军一时土崩瓦解。
共军天快亮前占领了万泉山,第57团全部覆灭,团长罗文浪被俘。
张灵甫南逃的最后一线希望破灭。
******
孟良崮北边和东北方向攻击的是许世友第9纵队、王建安第8纵队和陶勇第4纵队。
敌我双方对大碾、雕窝、孟良崮东北高地等重要阵地进行反复争夺。急雨般的榴弹飞落在敌我两军阵地中,重迫击炮、山炮打向半山腰,机枪子弹打在山石上,火花迸射。尸体成片地倒在阵地前。
15日天黑,9纵攻占了520高地,很快又以25师73团为主力,由8纵、4纵队配合攻打540高地。 阵地前,73团团长孙同盛和纵队副司令员聂凤智指挥。
540高地是与孟良崮主峰并峙的一座山头,张灵甫指挥部就设在540高地。山高坡陡,怪石林立,74师之陈传钧51旅在这里以石头作掩体,据险抵抗。
激战达七八个小时,从头天天黑打到第二天拂晓。
黎明前夕,攻打540高地的各纵部队不顾一切同时向山上发起了攻击。
一时间,51旅的伯伦机枪和汤姆枪的枪弹像焰火似的向山下洒来,曳光弹像火蛇似的在山石间乱飞、乱钻,溅起的石片铁片带着火星满山蹦跳,他们还直接推动巨石,碾砸山下……
华野成群的战士被打死,被击伤。前面的被打死了,后面的人再次源源不断涌进。
天亮的时候,在主阵地的一面山坡上,两军炮火突然沉寂了。不是没有弹药,不是没有战斗人员,而是不打了。守军的机枪不打了,向上爬的人也不打了。看着阵地前成堆的死人,机枪手不想再杀人了,甘愿做俘虏。按说,督战队对不开枪的士兵可以就地枪毙,但督战队也不开枪了。往上爬的解放军也没人开枪,也不甩手榴弹,只是一个劲地朝上爬。
******
战斗打到15日黄昏,华野伤亡较大,物质一时送不上来,饥困交迫。外围增援部队从东南西三个方向向中心逼近。守军74师仍意在实现“中心开花”之预想,轮番强势反扑。
5月15日夜,华野指挥部有人主张撤出战斗,迅速转移,以免陷入被敌反包围之不测。
陈、粟坚决不同意他们的主张,坚定决心,清醒分析。
陈毅说:“消灭74师,乃是我军扭转战局的最佳时机,稍纵即逝,如果放过这个机会,我军想摆脱被动挨打的局面,将会很难。”
粟裕给指战员们解释:“我各个阻击部队无论素质、战斗力及临战情绪等,都是敌人所不能及的。敌人外围增援部队号称30万之众,然东西南三面围来,相距较远,面临复杂山地,狭窄道路,想在尽短时间内靠拢,不可能。”
他说:“新泰的胡琏整编十一师、河阳的邱清泉第七军,此两路最为强悍,然路途较远,我3纵、2纵、7纵都不是吃素的,我给他们5天时间,根本不足为虑。离74师最近的是东南青驼寺之83师,李天霞与张灵甫素来不和,从李天霞83师向东收缩战线的表现来年,他根本就无意舍力相救,此路也不足为虑。”
他又说:“距离较近的还有25师,黄百韬虽然卖力,但想突破黄崖山、天马山屏障,不是那么容易。所以,我们的结论是:在敌军靠拢之前,我们有把握在四至五天的时间内全歼孟良崮74师。”
16日零时,新一轮攻击开始,无数发炮弹划破夜空,激烈的枪声、爆炸声和嘶哑的喊叫声、呻吟声响成一起,惊天动地,火光和硝烟经久不熄。由于整74师人马、车辆大都暴露在外,一发炮弹落地,弹片和炸起的碎石便火光四射,血肉横飞,伤亡迅速增加。被带上山的4000匹骡马也炸了群,四处冲撞,相互践踏,给全师的防御阵型造成极大混乱,58旅旅长卢醒这时候也被弹片击中下颚。
******
5月16日拂晓,540高地失守,51旅旅长陈传钧被俘,张灵甫指挥部移往孟良崮主峰的山洞里。
激战通宵,到16日拂晓,华野又有人建议停止攻击,整理部队,隐蔽休息,晚上再打。粟裕当即否定了这一建议,命令部队趁天亮发起更猛烈的攻击。
有人不理解,说这是有违我军善夜战常例的命令。
陈毅在电话中向1纵司令员叶飞通报了敌整9师、11师已靠近蒙阴、第5军已到新泰、整64师已到青驼寺、如明天拂晓前拿不下孟良崮就遭到反包围的严重后果。授权叶飞统一指挥前线各部,总攻孟良崮,无论如何要在明天拂晓前拿下孟良崮,消灭整74师。
5月16日天亮,共军发起了更为猛烈的全线攻击。
张灵甫知道覆灭命运已定,仍不甘心,连连向蒋介石发电求救。
16日上午8时,蒋介石向各路增援部队亲下督战手令:“山东共军主力今向我军倾巢出犯,此为我军歼灭共军完成革命唯一之良机。凡我全体将士应竭尽全力,把握此一战机,万众一心,共同一致,密切联系,协力迈进,齐向当面之匪猛攻,务期歼灭共军,以告慰总理及阵亡将士在天之灵。如有萎靡犹豫,逡巡不前或赴援不力,中途停顿,以致友军危亡,致共军漏网逃脱者,定必以军法从事,严究论罪不贷。希望奋勉勿误。”
汤恩伯也致电各部:“我张灵甫师连日固守孟良崮,孤军苦战,处境艰危,我奉令应援各部队,务须以果敢之行动,不顾一切,星夜进击,破匪军之包围,救袍泽于危困,以发扬我革命军亲爱精诚之无上武德与光荣;若有徘徊不进、见危不救者,绝非我同袍所忍为,亦恩伯所不忍言也。”
下午1时,汤恩伯又电告74师:“贵师孤军苦战亘数昼夜,忠勇坚贞,至深敬佩。除饬各师不顾一切星夜进击援应外,希兄等激励士气,坚苦奋斗,与援军里应外合,歼灭匪类,以完成革命之光荣任务,是所切盼。”
可是,这时的张灵甫已经没有突围和自救的勇气了。他打电话给57旅族长陈嘘云:“嘘云啊,你到司令部来,把部队全部撤至孟良崮高地,我们最后也要死在一块。”
陈嘘云便让副族长明灿指挥部队后撤,自己前往司令部。
谁知明灿副族长和170、171的两位团长,竟自放弃指挥队伍,也跟着随后到了指挥部。 他们都是张灵甫的忠实追随者,他们可能考虑到张灵甫的安危,或者想确切知道张灵甫下一步怎样收拾残局。
所以,部队不管了,指挥员跑到指挥部见张灵甫。57旅还有七千余众,群龙无首,自行找地方躲藏去了。
各路援军也始终没有跨进包围圈半步。
只有徐州飞来的6架战机,因战场双方绞杀在一块,无法投弹,只好在半空中盘旋几圈后飞走了。
诸城、滨海、蒙山、沂中、胶南、吴桥等地的千百支运输队,担架队,参与了这场围歼之战。
通往战场的条条山路上,支前的独轮小车上装载粮食、枪支、弹药、柴草、木料、药品、挖战壕的铁制工具、攀登用的木制云梯,棉衣面被和大量布匹,到处可见由青壮年组成的担架队,妇女、老人们则跟在担架旁,给伤员们喂水喂干粮。女人们抹着眼泪救护伤员,把急需动手术的伤员紧急运走。护理队女队员不怕脏污不顾羞怯为伤员们止血排尿视为平常。大娘把守了一夜的伤员送至村口,嘱咐担架抬稳一点,对着伤员唠叨:“孩子!你命大!咱娘俩日后见!”
吴相林运粮队接近了激战中的孟良崮,余下的路程还有十五公里,路窄山陡,车子无法推了。他们就把粮食卸下来,一百多斤背在背上,冒着飞机轰炸,背到山上去。
运粮队的独轮车每车装粮200斤以上,民工自备干粮,再饿也不动军粮。一次往返四五天,七八天不等。
孟良崮战役期间,共产党随军常备支前民工七万七千人,二线常备支前民工十五万四千人,后备支前民工四十五万九千人,整个孟良崮战场上支援共产党军队作战的支前民工达六十九万人。
七
5 月15日13时,陈毅、粟裕下达了攻击命令
孟良崮及其周围,山峰陡峭,岩石累累,土质坚硬,所有可以攀登的地方,第74师都堆了鹿寨,凡是较大的岩石裂缝,都修筑了掩体或防弹洞。
共军各部队,从四面八方向孟良崮涌来。第74师和赶来增援的第83师第19旅第57团云集于孟良崮芦山及附近山地,依托巨石和山头阵地,居高临下,阻击共军进攻。
攻击部队采取波次攻击的方式,一轮接一轮地前赴后继,守军不但组织密集的火力拦截,而且还多次发动大兵力的反击,双方在陡峭得几乎站不住脚的石坡上混战在一起。岩石间血肉横飞,到处是嘶哑的喊声和痛苦的呻吟声,岩石缝隙中很快塞满了双方士兵的尸体。战况激烈程度,为内战以来所少见。
十五日,汤恩伯离开临沂前往孟良崮前线。走到半路,碰见刚从孟良崮跑出来兵团副司令长官李延年。
李延年对汤恩伯说:“不要再向前走了,垛庄已经被共军占领,七十四师孤军奋战4昼夜,现在很狼狈。共军一旦南下就麻烦了。”
汤恩伯无奈,只好返回临沂。
******
十五日黄昏,整编七十四师已被压缩于孟良崮、芦山等方圆10余平方公里的地区,踞守520高地、540高地、600高地等几个山头。
时值盛夏,接连十几天干旱无雨。山上全是坚硬岩石,寸草不生。74师数万官兵饥渴难支,疲惫不堪。不少骡马因渴不可耐,咬断缰绳满山乱跑,死尸的味道和硝烟的味道混合在一起,在炽烈的高温中弥漫。
孟良崮山下有唯一水源,是在一个叫做野猫圩的沟里,一眼山泉。
援兵不到,战线收缩,野猫圩被共军占领。
许世友第9纵队一个连控制着这条沟,74师多次在机关枪、迫击炮的掩护下,向这条沟进攻,集团冲锋,拼命争夺这眼山泉。20多次冲锋都未能攻进沟里,华野先后有7 名连级指挥员牺牲在沟里,之后战士自动代理指挥,野猫圩沟留下大片死尸,74始终没有得到水源。
被围困的守军饥渴至极,有人饮马血、吞马肉,甚至喝马尿、人尿。
******
为解决粮食、饮水困难,蒋介石令空军副司令王叔铭从南京、徐州组织飞机,空运救急。
在敌对双方呈胶着状态的战场上,飞机驾驶员在空中无法分辨真假,空投下成包的馒头、大饼、饼干、牛肉等食品和弹药,大部落到共军阵地上。
******
张灵甫向汤恩伯呼叫请求迅速解救。
汤恩伯要求张灵甫主动向万泉山方向突围。
张灵甫回答:“本部已无力向万泉山实施攻击了。”
汤恩伯再无办法,只好请求统帅部令周围各友邻部队尽快合拢包围圈,按照先前部署,迅速和共军决战。
张灵甫知援军无望,只得命令万泉山守军出击,杀开血路,庶几可打出一条突围通道。
万泉山是第74师被紧缩包围圈后,打开突围通道的希望所在。
在这里防守的就是李天霞83师派出的罗文浪57团,是唯一与第74师联系在一起的国民党军第83师的部队,现在归74师指挥。
罗文浪接受命令,便不惜一切代价倾全力向共军包围阵地反扑。
包围万泉山的是王建安第8 纵队67团。粟裕知万泉山敌军拼死反扑,电话通知王建安:“绝不能让敌人跑掉,你应尽快拿下万泉山,堵住敌南逃通道,并向中心地区攻击。”
罗文浪几次反击,都不能成功,共军的攻势反而越来越烈,只得退而坚守。
半夜时分,王建安令67团拿下万泉山。
攻击发起,山上山下枪声大作,犹如狂风暴雨,照明弹此起彼落,明若白昼。
国民党军第57团依据山头阵地,利用悬崖陡壁进行殊死抵抗。
山上阵地是用石头垒起的加厚围墙。
共军爆破手在火力掩护下,冲上阵前爆破。
围墙被炸开,罗文浪马上组织火力,封锁缺口。三次爆破,共军都没有能突破守军防线。
华野军67团4 连爆破手李洪章,在第三次爆破时已经负伤,于16日拂晓前,他再次携带炸药和手榴弹,冒着密集火力,爬行到第57团防线的阵地前。
华野前沿用机枪掩护,只听轰隆一声,炸药响了。接着,李洪章又甩出几个手榴弹,山顶防线出现缺口。
4连班长吴志宣、机枪手刘志昌,迅速登顶,占领缺口,后续快速跟进。守军一时土崩瓦解。
共军天快亮前占领了万泉山,第57团全部覆灭,团长罗文浪被俘。
张灵甫南逃的最后一线希望破灭。
******
孟良崮北边和东北方向攻击的是许世友第9纵队、王建安第8纵队和陶勇第4纵队。
敌我双方对大碾、雕窝、孟良崮东北高地等重要阵地进行反复争夺。急雨般的榴弹飞落在敌我两军阵地中,重迫击炮、山炮打向半山腰,机枪子弹打在山石上,火花迸射。尸体成片地倒在阵地前。
15日天黑,9纵攻占了520高地,很快又以25师73团为主力,由8纵、4纵队配合攻打540高地。 阵地前,73团团长孙同盛和纵队副司令员聂凤智指挥。
540高地是与孟良崮主峰并峙的一座山头,张灵甫指挥部就设在540高地。山高坡陡,怪石林立,74师之陈传钧51旅在这里以石头作掩体,据险抵抗。
激战达七八个小时,从头天天黑打到第二天拂晓。
黎明前夕,攻打540高地的各纵部队不顾一切同时向山上发起了攻击。
一时间,51旅的伯伦机枪和汤姆枪的枪弹像焰火似的向山下洒来,曳光弹像火蛇似的在山石间乱飞、乱钻,溅起的石片铁片带着火星满山蹦跳,他们还直接推动巨石,碾砸山下……
华野成群的战士被打死,被击伤。前面的被打死了,后面的人再次源源不断涌进。
天亮的时候,在主阵地的一面山坡上,两军炮火突然沉寂了。不是没有弹药,不是没有战斗人员,而是不打了。守军的机枪不打了,向上爬的人也不打了。看着阵地前成堆的死人,机枪手不想再杀人了,甘愿做俘虏。按说,督战队对不开枪的士兵可以就地枪毙,但督战队也不开枪了。往上爬的解放军也没人开枪,也不甩手榴弹,只是一个劲地朝上爬。
******
战斗打到15日黄昏,华野伤亡较大,物质一时送不上来,饥困交迫。外围增援部队从东南西三个方向向中心逼近。守军74师仍意在实现“中心开花”之预想,轮番强势反扑。
5月15日夜,华野指挥部有人主张撤出战斗,迅速转移,以免陷入被敌反包围之不测。
陈、粟坚决不同意他们的主张,坚定决心,清醒分析。
陈毅说:“消灭74师,乃是我军扭转战局的最佳时机,稍纵即逝,如果放过这个机会,我军想摆脱被动挨打的局面,将会很难。”
粟裕给指战员们解释:“我各个阻击部队无论素质、战斗力及临战情绪等,都是敌人所不能及的。敌人外围增援部队号称30万之众,然东西南三面围来,相距较远,面临复杂山地,狭窄道路,想在尽短时间内靠拢,不可能。”
他说:“新泰的胡琏整编十一师、河阳的邱清泉第七军,此两路最为强悍,然路途较远,我3纵、2纵、7纵都不是吃素的,我给他们5天时间,根本不足为虑。离74师最近的是东南青驼寺之83师,李天霞与张灵甫素来不和,从李天霞83师向东收缩战线的表现来年,他根本就无意舍力相救,此路也不足为虑。”
他又说:“距离较近的还有25师,黄百韬虽然卖力,但想突破黄崖山、天马山屏障,不是那么容易。所以,我们的结论是:在敌军靠拢之前,我们有把握在四至五天的时间内全歼孟良崮74师。”
16日零时,新一轮攻击开始,无数发炮弹划破夜空,激烈的枪声、爆炸声和嘶哑的喊叫声、呻吟声响成一起,惊天动地,火光和硝烟经久不熄。由于整74师人马、车辆大都暴露在外,一发炮弹落地,弹片和炸起的碎石便火光四射,血肉横飞,伤亡迅速增加。被带上山的4000匹骡马也炸了群,四处冲撞,相互践踏,给全师的防御阵型造成极大混乱,58旅旅长卢醒这时候也被弹片击中下颚。
******
5月16日拂晓,540高地失守,51旅旅长陈传钧被俘,张灵甫指挥部移往孟良崮主峰的山洞里。
激战通宵,到16日拂晓,华野又有人建议停止攻击,整理部队,隐蔽休息,晚上再打。粟裕当即否定了这一建议,命令部队趁天亮发起更猛烈的攻击。
有人不理解,说这是有违我军善夜战常例的命令。
陈毅在电话中向1纵司令员叶飞通报了敌整9师、11师已靠近蒙阴、第5军已到新泰、整64师已到青驼寺、如明天拂晓前拿不下孟良崮就遭到反包围的严重后果。授权叶飞统一指挥前线各部,总攻孟良崮,无论如何要在明天拂晓前拿下孟良崮,消灭整74师。
5月16日天亮,共军发起了更为猛烈的全线攻击。
张灵甫知道覆灭命运已定,仍不甘心,连连向蒋介石发电求救。
16日上午8时,蒋介石向各路增援部队亲下督战手令:“山东共军主力今向我军倾巢出犯,此为我军歼灭共军完成革命唯一之良机。凡我全体将士应竭尽全力,把握此一战机,万众一心,共同一致,密切联系,协力迈进,齐向当面之匪猛攻,务期歼灭共军,以告慰总理及阵亡将士在天之灵。如有萎靡犹豫,逡巡不前或赴援不力,中途停顿,以致友军危亡,致共军漏网逃脱者,定必以军法从事,严究论罪不贷。希望奋勉勿误。”
汤恩伯也致电各部:“我张灵甫师连日固守孟良崮,孤军苦战,处境艰危,我奉令应援各部队,务须以果敢之行动,不顾一切,星夜进击,破匪军之包围,救袍泽于危困,以发扬我革命军亲爱精诚之无上武德与光荣;若有徘徊不进、见危不救者,绝非我同袍所忍为,亦恩伯所不忍言也。”
下午1时,汤恩伯又电告74师:“贵师孤军苦战亘数昼夜,忠勇坚贞,至深敬佩。除饬各师不顾一切星夜进击援应外,希兄等激励士气,坚苦奋斗,与援军里应外合,歼灭匪类,以完成革命之光荣任务,是所切盼。”
可是,这时的张灵甫已经没有突围和自救的勇气了。他打电话给57旅族长陈嘘云:“嘘云啊,你到司令部来,把部队全部撤至孟良崮高地,我们最后也要死在一块。”
陈嘘云便让副族长明灿指挥部队后撤,自己前往司令部。
谁知明灿副族长和170、171的两位团长,竟自放弃指挥队伍,也跟着随后到了指挥部。 他们都是张灵甫的忠实追随者,他们可能考虑到张灵甫的安危,或者想确切知道张灵甫下一步怎样收拾残局。
所以,部队不管了,指挥员跑到指挥部见张灵甫。57旅还有七千余众,群龙无首,自行找地方躲藏去了。
各路援军也始终没有跨进包围圈半步。
只有徐州飞来的6架战机,因战场双方绞杀在一块,无法投弹,只好在半空中盘旋几圈后飞走了。
上一章
到底了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