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授权发表
字数:25142
阅读:6950
发表:2020/9/2
爱情,历史
小说
如是传
- 故事梗概
- 作品卖点
- 作品正文
一、柳如是幼年在盛泽归家院。
1622年仲夏,五岁的杨娟(柳如是)从浙江嘉兴出发被族上的一位叔父转辗卖了几道,而后落于盛泽名妓徐佛家。对于父母家乡皆湮没于懵懂杂沓的记忆里,山高水长,无从回望,只依稀记得那开满山路的九里香,以及邻家一位老奶奶临别时对她流下的滚滚热泪。父母当初将她取名为“杨娟”有着婵娟之意,寄托着美好的寓意,想来也是要将她像寻常女子那样抚养。却不知怎样的一场灾难让她沦落为无所依靠的孤女?她设想着自己出身于宦官之家也曾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将她视为掌上明珠,然而一切也只能想像而已。
当初入徐佛家,杨娟虽长相清秀,却是一副瘦骨伶仃的小模样不为徐佛所看好,只让她做点零星的杂活,也曾被高傲的师姐玲珑所轻视同时亦被人笑称为“瘦马”。玲珑出落得水灵,妩媚是养母徐佛偏爱的女孩儿。她抚得一把好琴,懂音律,也能翩然起舞。某一日,玲珑与小姐妹们在琴房抚琴,练舞。年幼的杨娟闻声走向迥廊,躲在一处墙角观看,而后抬步轻盈地舞起,将师姐的一颦一笑一回眸皆在舞姿中展现的得惟妙惟肖。那几天,她都趁徐佛外出之际,躲在迥廊暗角偷学师姐们舞蹈,直到被玲珑发现她才再次陷入孤立无援的慌乱境地。玲珑让姐妹们挥打杨娟,瘦弱的杨娟只得以哭泣来作无助地抵抗,待徐佛赶到时她已泣不成声。
徐佛问清事情原委对玲珑等人痛斥了一番,再让杨娟来到她面前,问她为什么要偷着学艺,她说她喜欢,随即便当场展起身姿学着姐姐们的样儿舞蹈起来,也许是杨娟眼里的真诚打动了她,也有可能是她的舞姿触及了徐佛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徐佛竟一下子将她拉到身边,让她日后跟姐姐们一起学艺。
小小的杨娟聪慧可人,对于技艺的诠解比姐姐们更胜一筹,徐佛竟将她收为养女,专心教其琴、棋、书、画及歌舞、音律。从此惹来玲珑和众姐妹嫉妒的眼神……
三年后,苏州某一姓沈的富商来归家院探访一眼看中了十五岁的玲珑,便向徐佛讨要做他的小妾。临嫁前夕,徐佛专心教玲珑为妇之礼仪。隔着一扇雕花的小窗,尚还年幼的杨娟再次看到这一颦一笑一回眸,然而却从玲珑的眉宇间看见了一股淡淡的轻愁。当沈府的婚船行至河畔,玲珑身穿嫁衣,姣好的脸庞上已施好粉黛,一块喜帕正要盖上头顶时,杨娟大声叫起:“玲珑姐姐!”随即将五岁那年临行前邻家奶奶给她的香囊赠以玲珑道:“姐姐今天出嫁后也不知什么时候再能见你,愿这只香囊能保姐姐一生平安,娟儿会想姐姐的!”这一番话让送行的姐妹皆流下泪来,更让玲珑无比伤感和愧疚……
二、崇祯四年辛未柳十四岁时出落得分外清丽被吴江故相周道登之母周太夫人一眼看中,像一个精致的小玩意般地带在身边悉心调教。
崇祯四年,杨娟长到十四岁时,吴江故相周道登的母亲周老夫人来归家院选一名清秀出众的少女准备买回府中当女婢。周老夫人在众女子当中一眼就看中了灵巧可爱的杨娟,她对杨娟上下打量了片刻表示此女子正是她所要找的。杨娟依依恋别徐佛时,徐佛喃喃地叮嘱她从此恪守妇道,做个本份的女人,安静平和地过一生。从养母的话中,少女杨娟隐似乎隐约感到了与玲珑一般的命运正在等着她。
来到吴江周家,周老太对杨娟温婉秀气的小模样甚是喜欢。她先是在周老太房里伺候老太太的起居,也做些女红之类的琐事。周道登自杨娟来到府上后便时常来母亲房中,这个业已中年的男人用期待的眼神看着清丽的小杨娟。果然不出半年当这小女子出落得稍有些风姿时,周道登便将她纳为小妾。周道登对她百般宠爱,常让她研墨伴读或让她坐在他的膝上教她四书五经,情趣极佳时还教她吟诗作画。周将她一半视作女儿,一半视作小妾宠得不亦乐乎,甚至还将她改名为“朝云”(借用宋代大文豪苏东坡的爱妾王氏之名)而年少的她则更比较喜欢周老爷如父般地疼爱。
周道登的专宠让群妾们对杨娟咬牙切齿,她们想方设法地计划着如何陷害这个小妖精。一日杨娟头上一只徐佛临别时送的银钗子忽然不见了,她心急如焚却又不愿惊动府上的老爷老夫人便独自在房中和院落的各个角落里四下寻找。正当她在院中寻觅之际,身后一名小厮将她唤起。她猛一转身,只见这腼腆的小男儿手握着她的心爱之物问她是不是在找这个?杨娟惊喜地点头道:“正是!”小厮将此物小心地奉上,杨娟对他莞尔一笑。正当两人一还一接之间被张姨太撞见,于是便奔走着去告之其他妻妾说扬朝云(扬娟)和小厮有私情。
而此时的周道登正一心想着要与扬娟圆房,而几次难以如愿。他每回进扬娟的房间欢欢喜喜地脱去衣服上床痴迷地亲吻他的小爱妾,而扬娟却总是紧紧地拉紧裤带不让他近身。扬娟曾泪汪汪地来到老太太面前要求做回她的奴婢,周老太无奈便劝儿子:“朝云尚小,不如再等等吧。”
当群妾来到周老爷面前诬告一通并夺了银钗作为罪证请老爷追查时,周道登顿时怒不可歇。盛怒之下,他下令将那小厮暴打一顿赶出吴江,将他宠幸过的小妾扬氏扔出去沉河。周太夫人闻讯赶到,她看着扬娟求助的眼神想起在她房中当婢时的乖巧,对她被儿子下令沉河一事有些不忍便强行将其逐出周门买于青楼。
三、崇祯五年壬申(公元1632年)扬娟改旧名,自号“影怜”,表浊世自怜意(取意于李商隐的《碧城三首》中的诗句“对影闻声已可怜,玉池荷叶正田田”)。青楼中。
明末的秦淮河一派勾栏瓦肆,歌舞升平,笙歌彻夜的景象。其中青楼林立,尽是风尘女子的世界,俨然成为明代最为繁华的歌舞地。沦落于青楼的杨娟改名“影怜”从此轻歌曼舞,浊世自怜。
1633年芒种,扬影怜轻轻吟唱昆曲《牡丹亭》选段“懒画眉”,舞影徘徊,风姿绰约,清丽袭人。她从李香君、卞玉京、郑妥娘、顾眉生、寇白门、陈圆圆、董小宛等众艳中脱颖而出夺得淮秦河上花榜状元。江南雅士冒辟疆、吴应箕、陈贞慧、侯方域、黄宗羲、宋辕文等纷纷煮酒弹唱,吟诗赞佳人,却独独缺了陈子龙和钱谦益。
年过半百的东林元老任礼部侍郎、翰林侍读学士的钱谦益此时正是官场失意之际。他应邀来到金陵城本想着能寻一知己以解心中愁闷却谁知话不投机悻悻离席,沮丧地走在秦淮河畔。(插叙)他回想起早在崇祯元年周延儒为进入内阁与温体仁勾结上疏皇上,揭出他在天启二年为浙江主试时关节受贿一旧案,试图将他一忠于耿耿的老臣陷害。崇祯帝听信谗言当即诏令温体仁、钱谦益到文华殿接受质询。记得那天,各部官员齐集文华殿,所有的目光都集中温体仁身上。温体仁额上不觉沁出了汗珠,他斜了一眼端坐在御案前的崇祯帝,开口便是一句:“对于天启年间钱谦益结党受贿一事,举朝大臣没有一个人敢向皇上提出疑问。臣见皇上孤立于上,所以才不得不说。”这不得不说的陈年旧事令全场顿时一片哗然。然而钱谦益对温体仁突如其来的袭击毫无思想准备……
(转回)此时秦淮河畔一缕清袭来,钱谦益隐约听见画舫上一温婉女子唱起凄美且隐着些许无奈的段子,仿佛正合着自己当时落寞的心境,不觉黯然神伤。
附:
《牡丹亭.懒画眉》:最撩人春色是今年,少甚么低就高来粉画垣。原来春心无处不飞悬。是睡荼蘼抓住裙钗线,恰便是花似人心向好处牵。
《牡丹亭.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 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 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溅! 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儿闲寻遍,在幽闺自怜。
(以上两曲交错成一景。)
(插曲)扬影怜夺冠后名声远扬,有个姓徐的公子非常仰慕她。这天花了三十两银子,换得艳首出场。大概听说影怜是美女加才女,少不得要有备而来,于是,他现学了几句风雅马屁想来讨佳人欢心。徐公子一见扬影怜,便道:“久慕芳姿,幸得一见。”影怜当时很不以为然,只是好笑。徐见美人宛尔,以为自己说得巧妙,遂恭维道:“一笑倾城。”影怜不由大笑。徐公子以为效果更佳,再接再励,赞曰:“再笑倾国。”影怜的耐心终于到了极限,勃然大怒,转身去问鸨母:“你收了他多少银子?让这样的货色来见我?”影怜听说徐姓公子的银子已经被用掉,没辙,情急之下当即剪了一缕头发,让侍儿拿这个赔给他算了。岂料,徐公子却如获至宝忙将头发藏于怀中,作辑离去。隔日,徐公子再度来访,影怜竟乔装成男儿身将他戏弄了一番,戏称自己便是杨影怜青梅竹马的心上人,影怜早已把她的一缕胎发赠予他以作信物了,那徐公子听后败兴而归……
影怜乐于与文人雅士谈诗论文,松江才子陈子龙与她早已相识,因此常带一帮朋友来看她,然而谈笑间影怜起初偏寄情的是其友宋辕文。
宋辕文与影怜年龄相差无几,他虽年少且文采不凡,为人风趣,甚至在恋爱上颇有几分痴狂。某日早晨,宋辕文应约来到画舫却赶上佳人慵起。影怜只令侍儿传语:“宋郎切勿登舟,郎君真要是有意,请跳到水里等我。”这分明是半带撒娇半带打趣的话,偏这宋郎是个实心眼,大冬天的竟不惧严寒,“扑通”一声就跳了下去。影怜见状,又是好笑又是心疼,这好笑与心疼间参杂的是满心的感动。她连忙让船家扶起,扶到床上,用自己的身体为他取暖。此后这段“寒潭试真心”让影怜滋生了要托付终身的奢念。
宋母听闻儿子与一妓女来往便宋辕文痛斥了一番并劝他悬崖勒马,谁知宋痴心不改向母亲表示要娶影怜为妻。宋母叹道:“儿啊儿,这女子要的不是你的人,也不是要你的钱,而是你的命呐。”见宋母劝儿不成,宋父亲自来到教坊司会见影怜,他一见佳人便惊为天人对影怜大夸一番,并表示:“你这样的绝色,我儿消受不起。”随即将银子掷在她的面前大肆地羞辱了她。影伶拿起银子复又掷还给宋父,开言道:“影伶虽贱却也是有情之人,我的情千金不换,大人请带着您的钱财回去看好您的儿子吧。”此后,宋辕文每次到访,影怜皆闭门不见……
一日,影怜的一叶画舫不知怎么就碍了郡守大人的眼,竟限期将她驱逐。影怜不禁想起宋辕文,私下里悲叹道:“倘若此时此刻已嫁给宋郎,又何至于落得如此不堪?”而后提笔写下《伤歌》:俦匹不可任,良晤常游移。……谁能见幽隐,之子何来迟?显然,她是希望他来的,只是往事已矣,宋郎已是渐行渐远了。
影怜自从与宋辕文脱了干系之后,心情郁闷。偶然之中从嘉定慕名来访的老诗人程孟阳口中得知杭州城里有位徽商名曰汪然明是位喜欢结交舞文弄墨的风雅之人,此人在杭州西子湖畔有三座宅院,其中有一座“不系园”实则是艘飘行于湖上的画舫(“不系园”语出于《庄子》:疏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众文人墨客皆爱登临,在上面吟诗作画,别有一番超然物外的情境。影怜动了心,寻思着想以借舫为由去结识这位风流雅士,便去信给汪明然。汪接信,欣然邀约请影怜去杭州并与她结下称兄道弟的蓝颜知己。影怜此后的《雨中游西湖》中写道:“鹃声雨梦,遂若与先生为隔世游矣。至归途黯淡,惟有轻浪萍花与断魂杨柳耳。回想先生种种深情,应如铜台高揭,汉水西流,岂止桃花千尺也。但离别微茫,非若麻姑方平,则为刘阮重来耳。秋间之约,尚怀渺渺,所望于先生维持之矣。便羽即当续及,昔人相思字每付之断鸿声里,弟于先生,亦正如是……”
四、如泣如诉的陈柳之恋。
1622年仲夏,五岁的杨娟(柳如是)从浙江嘉兴出发被族上的一位叔父转辗卖了几道,而后落于盛泽名妓徐佛家。对于父母家乡皆湮没于懵懂杂沓的记忆里,山高水长,无从回望,只依稀记得那开满山路的九里香,以及邻家一位老奶奶临别时对她流下的滚滚热泪。父母当初将她取名为“杨娟”有着婵娟之意,寄托着美好的寓意,想来也是要将她像寻常女子那样抚养。却不知怎样的一场灾难让她沦落为无所依靠的孤女?她设想着自己出身于宦官之家也曾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将她视为掌上明珠,然而一切也只能想像而已。
当初入徐佛家,杨娟虽长相清秀,却是一副瘦骨伶仃的小模样不为徐佛所看好,只让她做点零星的杂活,也曾被高傲的师姐玲珑所轻视同时亦被人笑称为“瘦马”。玲珑出落得水灵,妩媚是养母徐佛偏爱的女孩儿。她抚得一把好琴,懂音律,也能翩然起舞。某一日,玲珑与小姐妹们在琴房抚琴,练舞。年幼的杨娟闻声走向迥廊,躲在一处墙角观看,而后抬步轻盈地舞起,将师姐的一颦一笑一回眸皆在舞姿中展现的得惟妙惟肖。那几天,她都趁徐佛外出之际,躲在迥廊暗角偷学师姐们舞蹈,直到被玲珑发现她才再次陷入孤立无援的慌乱境地。玲珑让姐妹们挥打杨娟,瘦弱的杨娟只得以哭泣来作无助地抵抗,待徐佛赶到时她已泣不成声。
徐佛问清事情原委对玲珑等人痛斥了一番,再让杨娟来到她面前,问她为什么要偷着学艺,她说她喜欢,随即便当场展起身姿学着姐姐们的样儿舞蹈起来,也许是杨娟眼里的真诚打动了她,也有可能是她的舞姿触及了徐佛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徐佛竟一下子将她拉到身边,让她日后跟姐姐们一起学艺。
小小的杨娟聪慧可人,对于技艺的诠解比姐姐们更胜一筹,徐佛竟将她收为养女,专心教其琴、棋、书、画及歌舞、音律。从此惹来玲珑和众姐妹嫉妒的眼神……
三年后,苏州某一姓沈的富商来归家院探访一眼看中了十五岁的玲珑,便向徐佛讨要做他的小妾。临嫁前夕,徐佛专心教玲珑为妇之礼仪。隔着一扇雕花的小窗,尚还年幼的杨娟再次看到这一颦一笑一回眸,然而却从玲珑的眉宇间看见了一股淡淡的轻愁。当沈府的婚船行至河畔,玲珑身穿嫁衣,姣好的脸庞上已施好粉黛,一块喜帕正要盖上头顶时,杨娟大声叫起:“玲珑姐姐!”随即将五岁那年临行前邻家奶奶给她的香囊赠以玲珑道:“姐姐今天出嫁后也不知什么时候再能见你,愿这只香囊能保姐姐一生平安,娟儿会想姐姐的!”这一番话让送行的姐妹皆流下泪来,更让玲珑无比伤感和愧疚……
二、崇祯四年辛未柳十四岁时出落得分外清丽被吴江故相周道登之母周太夫人一眼看中,像一个精致的小玩意般地带在身边悉心调教。
崇祯四年,杨娟长到十四岁时,吴江故相周道登的母亲周老夫人来归家院选一名清秀出众的少女准备买回府中当女婢。周老夫人在众女子当中一眼就看中了灵巧可爱的杨娟,她对杨娟上下打量了片刻表示此女子正是她所要找的。杨娟依依恋别徐佛时,徐佛喃喃地叮嘱她从此恪守妇道,做个本份的女人,安静平和地过一生。从养母的话中,少女杨娟隐似乎隐约感到了与玲珑一般的命运正在等着她。
来到吴江周家,周老太对杨娟温婉秀气的小模样甚是喜欢。她先是在周老太房里伺候老太太的起居,也做些女红之类的琐事。周道登自杨娟来到府上后便时常来母亲房中,这个业已中年的男人用期待的眼神看着清丽的小杨娟。果然不出半年当这小女子出落得稍有些风姿时,周道登便将她纳为小妾。周道登对她百般宠爱,常让她研墨伴读或让她坐在他的膝上教她四书五经,情趣极佳时还教她吟诗作画。周将她一半视作女儿,一半视作小妾宠得不亦乐乎,甚至还将她改名为“朝云”(借用宋代大文豪苏东坡的爱妾王氏之名)而年少的她则更比较喜欢周老爷如父般地疼爱。
周道登的专宠让群妾们对杨娟咬牙切齿,她们想方设法地计划着如何陷害这个小妖精。一日杨娟头上一只徐佛临别时送的银钗子忽然不见了,她心急如焚却又不愿惊动府上的老爷老夫人便独自在房中和院落的各个角落里四下寻找。正当她在院中寻觅之际,身后一名小厮将她唤起。她猛一转身,只见这腼腆的小男儿手握着她的心爱之物问她是不是在找这个?杨娟惊喜地点头道:“正是!”小厮将此物小心地奉上,杨娟对他莞尔一笑。正当两人一还一接之间被张姨太撞见,于是便奔走着去告之其他妻妾说扬朝云(扬娟)和小厮有私情。
而此时的周道登正一心想着要与扬娟圆房,而几次难以如愿。他每回进扬娟的房间欢欢喜喜地脱去衣服上床痴迷地亲吻他的小爱妾,而扬娟却总是紧紧地拉紧裤带不让他近身。扬娟曾泪汪汪地来到老太太面前要求做回她的奴婢,周老太无奈便劝儿子:“朝云尚小,不如再等等吧。”
当群妾来到周老爷面前诬告一通并夺了银钗作为罪证请老爷追查时,周道登顿时怒不可歇。盛怒之下,他下令将那小厮暴打一顿赶出吴江,将他宠幸过的小妾扬氏扔出去沉河。周太夫人闻讯赶到,她看着扬娟求助的眼神想起在她房中当婢时的乖巧,对她被儿子下令沉河一事有些不忍便强行将其逐出周门买于青楼。
三、崇祯五年壬申(公元1632年)扬娟改旧名,自号“影怜”,表浊世自怜意(取意于李商隐的《碧城三首》中的诗句“对影闻声已可怜,玉池荷叶正田田”)。青楼中。
明末的秦淮河一派勾栏瓦肆,歌舞升平,笙歌彻夜的景象。其中青楼林立,尽是风尘女子的世界,俨然成为明代最为繁华的歌舞地。沦落于青楼的杨娟改名“影怜”从此轻歌曼舞,浊世自怜。
1633年芒种,扬影怜轻轻吟唱昆曲《牡丹亭》选段“懒画眉”,舞影徘徊,风姿绰约,清丽袭人。她从李香君、卞玉京、郑妥娘、顾眉生、寇白门、陈圆圆、董小宛等众艳中脱颖而出夺得淮秦河上花榜状元。江南雅士冒辟疆、吴应箕、陈贞慧、侯方域、黄宗羲、宋辕文等纷纷煮酒弹唱,吟诗赞佳人,却独独缺了陈子龙和钱谦益。
年过半百的东林元老任礼部侍郎、翰林侍读学士的钱谦益此时正是官场失意之际。他应邀来到金陵城本想着能寻一知己以解心中愁闷却谁知话不投机悻悻离席,沮丧地走在秦淮河畔。(插叙)他回想起早在崇祯元年周延儒为进入内阁与温体仁勾结上疏皇上,揭出他在天启二年为浙江主试时关节受贿一旧案,试图将他一忠于耿耿的老臣陷害。崇祯帝听信谗言当即诏令温体仁、钱谦益到文华殿接受质询。记得那天,各部官员齐集文华殿,所有的目光都集中温体仁身上。温体仁额上不觉沁出了汗珠,他斜了一眼端坐在御案前的崇祯帝,开口便是一句:“对于天启年间钱谦益结党受贿一事,举朝大臣没有一个人敢向皇上提出疑问。臣见皇上孤立于上,所以才不得不说。”这不得不说的陈年旧事令全场顿时一片哗然。然而钱谦益对温体仁突如其来的袭击毫无思想准备……
(转回)此时秦淮河畔一缕清袭来,钱谦益隐约听见画舫上一温婉女子唱起凄美且隐着些许无奈的段子,仿佛正合着自己当时落寞的心境,不觉黯然神伤。
附:
《牡丹亭.懒画眉》:最撩人春色是今年,少甚么低就高来粉画垣。原来春心无处不飞悬。是睡荼蘼抓住裙钗线,恰便是花似人心向好处牵。
《牡丹亭.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 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 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溅! 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儿闲寻遍,在幽闺自怜。
(以上两曲交错成一景。)
(插曲)扬影怜夺冠后名声远扬,有个姓徐的公子非常仰慕她。这天花了三十两银子,换得艳首出场。大概听说影怜是美女加才女,少不得要有备而来,于是,他现学了几句风雅马屁想来讨佳人欢心。徐公子一见扬影怜,便道:“久慕芳姿,幸得一见。”影怜当时很不以为然,只是好笑。徐见美人宛尔,以为自己说得巧妙,遂恭维道:“一笑倾城。”影怜不由大笑。徐公子以为效果更佳,再接再励,赞曰:“再笑倾国。”影怜的耐心终于到了极限,勃然大怒,转身去问鸨母:“你收了他多少银子?让这样的货色来见我?”影怜听说徐姓公子的银子已经被用掉,没辙,情急之下当即剪了一缕头发,让侍儿拿这个赔给他算了。岂料,徐公子却如获至宝忙将头发藏于怀中,作辑离去。隔日,徐公子再度来访,影怜竟乔装成男儿身将他戏弄了一番,戏称自己便是杨影怜青梅竹马的心上人,影怜早已把她的一缕胎发赠予他以作信物了,那徐公子听后败兴而归……
影怜乐于与文人雅士谈诗论文,松江才子陈子龙与她早已相识,因此常带一帮朋友来看她,然而谈笑间影怜起初偏寄情的是其友宋辕文。
宋辕文与影怜年龄相差无几,他虽年少且文采不凡,为人风趣,甚至在恋爱上颇有几分痴狂。某日早晨,宋辕文应约来到画舫却赶上佳人慵起。影怜只令侍儿传语:“宋郎切勿登舟,郎君真要是有意,请跳到水里等我。”这分明是半带撒娇半带打趣的话,偏这宋郎是个实心眼,大冬天的竟不惧严寒,“扑通”一声就跳了下去。影怜见状,又是好笑又是心疼,这好笑与心疼间参杂的是满心的感动。她连忙让船家扶起,扶到床上,用自己的身体为他取暖。此后这段“寒潭试真心”让影怜滋生了要托付终身的奢念。
宋母听闻儿子与一妓女来往便宋辕文痛斥了一番并劝他悬崖勒马,谁知宋痴心不改向母亲表示要娶影怜为妻。宋母叹道:“儿啊儿,这女子要的不是你的人,也不是要你的钱,而是你的命呐。”见宋母劝儿不成,宋父亲自来到教坊司会见影怜,他一见佳人便惊为天人对影怜大夸一番,并表示:“你这样的绝色,我儿消受不起。”随即将银子掷在她的面前大肆地羞辱了她。影伶拿起银子复又掷还给宋父,开言道:“影伶虽贱却也是有情之人,我的情千金不换,大人请带着您的钱财回去看好您的儿子吧。”此后,宋辕文每次到访,影怜皆闭门不见……
一日,影怜的一叶画舫不知怎么就碍了郡守大人的眼,竟限期将她驱逐。影怜不禁想起宋辕文,私下里悲叹道:“倘若此时此刻已嫁给宋郎,又何至于落得如此不堪?”而后提笔写下《伤歌》:俦匹不可任,良晤常游移。……谁能见幽隐,之子何来迟?显然,她是希望他来的,只是往事已矣,宋郎已是渐行渐远了。
影怜自从与宋辕文脱了干系之后,心情郁闷。偶然之中从嘉定慕名来访的老诗人程孟阳口中得知杭州城里有位徽商名曰汪然明是位喜欢结交舞文弄墨的风雅之人,此人在杭州西子湖畔有三座宅院,其中有一座“不系园”实则是艘飘行于湖上的画舫(“不系园”语出于《庄子》:疏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众文人墨客皆爱登临,在上面吟诗作画,别有一番超然物外的情境。影怜动了心,寻思着想以借舫为由去结识这位风流雅士,便去信给汪明然。汪接信,欣然邀约请影怜去杭州并与她结下称兄道弟的蓝颜知己。影怜此后的《雨中游西湖》中写道:“鹃声雨梦,遂若与先生为隔世游矣。至归途黯淡,惟有轻浪萍花与断魂杨柳耳。回想先生种种深情,应如铜台高揭,汉水西流,岂止桃花千尺也。但离别微茫,非若麻姑方平,则为刘阮重来耳。秋间之约,尚怀渺渺,所望于先生维持之矣。便羽即当续及,昔人相思字每付之断鸿声里,弟于先生,亦正如是……”
四、如泣如诉的陈柳之恋。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











文笔不错,支持一下。只是情节转换、人物出场略显突兀,不了解这段历史的人,会感到茫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