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独家授权
字数:8643
阅读:22
发表:2025/9/10
52章 军事,历史 小说
《大风之二 风雨苍黄》第52章:黑土白山(2)
1
…
51
52
全部
- 故事梗概
- 作品正文
三
杜聿明、郑洞国“北守南攻”,十万大军南下,于1946年11底,攻占东北共军南满辽东军区的巢穴安东,接着,相继占领凤城、宽甸、桓仁等地。
中共南满军区紧急后撤,向东退向长白山。
新开岭之战后,杜聿明、郑洞国挥师东进,紧追不舍,肖华部且战且退,到达临江一线。
蒋介石对杜聿明、郑洞国此次南攻还算满意。
两军对垒,总要有损伤。尽管新开岭损失了一个师,对于国民党东北近四十万大军而言算不得什么,而且共匪损伤也不小。重要的是,南满共匪重要基地安东地区匪患已被肃清,肖华共匪残部仓皇向东,窜守临江。只要继续猛追,临江亦复指日可下。东北国军不久便可挥师北上与林彪决战了。
林彪电示南满前线指挥员:“应主动作放弃的准备,不可打被动挨打的仗。你们应一心一意集中兵力打运动战,每次用八九个团打敌一个团,事先主动地放弃地点,保持力量进攻敌人”。
但辽东军区司令员肖华没能理解林彪的指示精神,不愿丢失好不容易得来的根据地据点,采取分兵把口对策,将战线拉得很长,使本就居于劣势的兵力变得更加分散,无力抵挡国民党军的密集进攻。新开岭之役后的一个月时间里,南满的民主联军打的多半是击溃战和消耗战,一退再退,极为被动。
12月初,辽东军区机关、学校、医院、工厂转移至通化的四道江、六道江地区。党、政、军近4万人被压缩在长白山下临江、长白、靖宇、抚松四个县的狭长地区。当地只有20万人口,人烟稀少,物资缺乏,回旋余地狭小,衣食住行都很困难。第3、4纵队经过近两个月连续苦战,伤亡较大,兵员补充困难,每师只有6000人左右。时值严冬,室外气温已在零下20度以下,滴水成冰,很多战士穿着单衣,甚至露宿在外烤火过夜。大量壮劳力支前,不少秋粮来不及收,被盖在雪地里,粮食补给特别困难。
为加强领导,中共东北局报中央批准,对南满辽东军区领导作了调整。
军区司令员由肖劲光担任,原军区司令肖华改任军区副司令员;
东北局副书记、东北民主联军副政委陈云兼任南满分局书记。
曾克林任三纵司令员,原三纵司令员程世才升作军区副司令员;
四纵司令员仍为胡奇才,副司令员韩先楚。
******
敌大兵压境,是弃还是守,南满领导层意见,极不统一。
多数人主张弃守辽东,向北满转移,和林彪主力会合。坚决主张继续坚持南满的只有少数,如肖劲光、韩先楚、唐凯等人。
1946年12月11日,辽东军区在通化七道江军区前线指挥所召开师以上干部军事会议。
会议开始,新任司令员肖劲光作继续坚持南满的报告,遭到大多数与会人员的反对。会议在争吵中进行了两天毫无结果。
13日晚,陈云从临江冒雪赶到七道江。
陈云一到会便指出:“南满战略地位相当重要,坚决不能丢。”
他说:“丢了南满,南北呼应战略就成了空话;放弃南满,就是放弃朝鲜这个后方补给基地,损失是巨大的;我们5个师北上,敌在南满便无后顾之忧,就会有10个师跟进,北满压力将会大大增加。”
肖劲光说:“假如我们北上撤退,后面追兵紧逼,仗是少不了打,我们的损失必然是免不了的。但是,长白山在我们手里,群众就会有信心。国民党在南满的兵力也不足,我们采取内线、外线相结合的作战方针,坚持南满斗争是完全可能的。”
经过讨论说服,与会者同意了坚持南满的战略方针。
陈云问与会者:“南满能容纳多少部队?”
4纵政委彭嘉庆回答:“要下决心的话,长白山正面可放一个军,安东一线可放一个军,本溪、抚顺外围可放一个军,辽南方向也可放一个军。”
陈云道:“不走了,我们一个也不走,就在南满。但是,我们不是留在原处与敌人硬拼,我们要打出去,把部分主力插到敌人心脏地区,打击他们,留一部保卫我们后方。”
肖劲光问两个纵队领导:“你们两个纵队,谁能打出去?”
彭嘉庆道:“让我们4纵打出去吧!”
陈云当即道:“就这样定了,4纵三个师都打出去,3纵两个师保卫后方。你们4纵打的越好,后方就越完全。”
决定南满命运的七道江会议结束。
军区决定坚持南满、巩固保卫长白山、坚持敌后三大块的总的战略决策。
三大块是:盖平、庄河、青城、凤城之间地区;宽甸、醒仁、本溪、抚顺之间地区;抚顺、铁岭、西丰、清原之间地区。
会议决定:4纵挺进敌后作战,3纵留置正面御敌。
为减轻军区人民负担,辽东军区后勤部组成后梯队,带着部分弹药库,粮秣库,被服库,医院及1.5万多伤兵、家属人员撤退到朝鲜。
12月16日,陈云、肖劲光把军区决定电告林彪并报中央。
林彪电示南满:“打击进犯之敌,有一个原则,望时刻把握住,就是目标宁可选小,一定要一举歼灭。要打歼灭战,而不是打平推战,不打就不打,一打就要吃掉。”并决定由北满支援一万斤粮食经朝鲜转运以支援南满。
******
1946年12月17日,国民党东北保安司令部副司令长官郑洞国,指挥赵公武52军、廖耀湘新6军、陈明仁71军一部共6个师,由辉南、柳河、桓仁、宽甸一线,分多路向八道江、辑安、临江地区发动进攻。
12月18日,中共东北民主联军胡奇才、彭嘉庆第4纵下属3个师分成三路插向敌后。
第一路是江燮元、潘寿才12师,为先遣队,于之前12月14日,先期从横路、台上一带出发,经八里店子、寨马集,跨过沈安铁路,于1947年元月初插到了庄河以西的占屯堡,之后与坚持在辽南碧流河流域的辽南独立师会合,一部留守辑安外,另一部到凤城县石城子地区活动;
第二路是胡奇才率4纵司令部和蔡正国第11师,为左纵队。于12月18日,从六道江出发,越过梅河口至辑安的铁路向西,绕过通化向桓仁、宽甸进发。一路上连克钓鱼台、双山子,于31日攻克宽甸县境内的牛毛坞, 1947年1月1日又攻占太平哨,国民党军52军第2师战败溃逃。
第三路是杜光华、葛燕璋第10师,为右纵队。亦于12月18日从东升堡出发,过梅辑铁路向西插向安奉线两侧山区。12月22日在红庙子与安东军区3分区会合,又向本溪、抚顺、营盘三角地带挺进。23日攻克辽宁新宾县境内的平顶山,27日攻克苇子峪。但此战伤亡较大,冻伤者比战斗伤亡者又多。29日,10师向碱厂守军2个营发起进攻,结果打成了击溃战。31日,进攻本溪县的小市,付出伤亡,战果很小。但平顶山以西、碱厂以北的局面被打开,直接威逼本溪、抚顺。
4纵敌后半个月作战,攻克据点20余处,歼敌3000余,开辟了碱厂以东、牛毛坞以北、桓仁以西,纵横150余华里的山区根据地。
******
曾克林、罗舜初和政治部主任刘西元率第3纵留守内线,担任保卫临江之任务。
12月22日,国民党军赵公武第52军刘玉章第2师占领辑安;陈林达第195师进至六道沟一带,与民主联军第3纵队对峙。
中共胡奇才第4纵在敌后动作,大出杜聿明意料,急调廖耀湘新6军的罗英新22师和陈明仁71军的赵琳91师回援本溪、桓仁。
新22师和91师西调,临江压力大减,进攻临江的国民党52军暂取守势。1947年1月4日,中共辽东军区集中第3纵主力,向52军展开反击。
临江地区武器、粮食、服装都十分缺乏,在东北零下三四十度的严寒中,中共3纵和4纵许多人没有棉衣棉裤,只能把草绑在身上御寒。部队极其疲劳,仗打得十分坚苦。
史称一保临江。
******
林彪密切注视着南满根据地战局态势。
1946年12月25日,林彪向北满各部队下达命令:渡过松花江,向南进军,以配合南满辽东军区一保临江作战。
1947年1月5日黄昏,林彪一过松花江,东北民主联军北满主力3个纵队势如万箭齐发,冒着零下40摄氏度的严寒,越过冰封的第二松花江,南下中长路,向长春、吉林以北广大地区的国民党军发起进攻。
李天佑、万毅第1纵三个师从南秀水甸子出发,踏着白茫茫的大雪,跨过冰封的松花江。
经彻夜急行,于1月6日,突然包围了其塔木。
其塔木位于吉林省九台县东北,是吉林、长春国军重要外围据点,由孙立人新1军新38师113团的一个营共700余人防守。
6日黄昏,民主联军向其塔木发起攻击。
激战之时,九台、德惠等地国民党军分3路驰援其塔木。
林彪命令1纵彭景文、黄一平第3师围攻其塔木;令梁兴初、梁必业第1师于其塔木西南张麻子沟,阻击九台方向援兵;贺东生、刘兴元第2师在其塔木以南的张家屯阻击乌拉街方向援兵。
孙立人新一军是国民党军的王牌部队。
林彪电告1纵李天佑、万毅:“不急于打下其塔木,留着它调动敌人。比硬攻德惠、九台好,最后,只要总部炮兵用上,一个火力袭击,再加上猛攻,其塔木就可以拿下来了。”
但是,第3师不信邪,一上来就猛冲猛打,从6日黄昏至8日,第3师向其塔木连续攻击,多次失利,严重伤亡,被迫停止进攻。
1月7日,国民党军分3路驰援其塔木。
第一路,从九台出援的是孙立人新1军新38师的王东篱113团及九台保安团2个中队共1100余人。民主联军在此担任阻击的是梁兴初、梁必业第1师。阻击地点是北距其塔木10公里,南距九台30公里的张麻子沟、卡路、芦家屯。
第1师于头天晚上进入阵地埋伏布下口袋。
是夜大雪纷飞,北风呼啸,彻骨严寒。
联军战士反穿大衣,用毛巾裹头,脚埋在雪坑里御寒,在凛冽的寒风里隐蔽了一整夜。
梁兴初、梁必业与参谋长江拥辉登上八家子背后的小山,负责指挥。
7日上午,国民党援军113团到达芦家屯,王东篱小心翼翼,派兵四处侦察,他对参谋长说:“共匪包围其塔木,未必不是要围城打援。进入东北以来,我们吃这种亏不止一次了。”
不久,侦察报告说:“路上无甚情况,只有几十个零星土匪,像是走散的,已被我击溃。”
于是,部队放胆前行,这日中午,113团由八辆装甲车开道,终于接近埋伏圈了。梁兴初命令埋伏部队沉住气,没有命令,谁也不能开枪。
装甲车开到卡路和张麻子沟之间时,王东篱让部队停了下来。
这时,他还在犹豫。
参谋人员告诉他,其塔木那边打的正紧,来电要求很快增援。
王东篱指着两边高地,说:“这里要是有伏兵的话,咱们进去就完了。”
一个参谋副官说道:“团长太过疑虑,这冰天雪地的,估计至少也有零下四十度。共产党又不是神仙,让他们在这里过一夜试试。”
其他人也说:“是呀,这样的天气,不用我们去消灭他,老天爷也会帮我们的忙。”
参谋长说:“不能大意,咱们先用炮火轻它一下。”
于是,命令炮兵向两边山地轰击。
王东篱拿望远镜向两边一望,见毫无动静,这才放下心来,命令队伍继续前进。
中午一点左右,国民党军113团大部分进入了联军的袋形阵地。
梁兴初向身边的参谋长江拥辉下达命令:“发信号!”
顿时,双顶山上大炮雷鸣,轻重机枪、喊杀声,同时吼叫起来。
民主联军攻势凶猛,仅一个小时,大部分援军便被消灭在公路两侧的几个村子里。113团和保安中队混在一起,军队乱成一团,指挥系统失灵,根本无法组织有力的迎击。
王东篱团部被压缩退守到芦家屯一所院子里,他看着打散的队伍,长叹一声,似有点不甘心。他跑出院子,试图重新组织部队反扑,一颗子弹打来,正中前胸,这位参加沪淞会战、血战滇缅的抗战英雄倒地身亡。
下午3时,张麻子沟伏击战结束。国民党军113团1100余人尽数被歼,全部美式装备被民主联军缴获。
王东篱殉难后,民主联军将其妥善安葬。
******
第二路援军是新1军38师112团。由吉林市经乌拉街西援其塔木,部队到达张家屯,受到民主联军的阻击。阻击部队是1纵贺东生、刘兴元第2师。几次冲击,未能得手,害怕被围歼,只得退回吉林市。
第三路出援的,是从德惠出动东援其塔木的新1军50师的黄春城150团。行至焦家岭,与陈光率领的民主联军第6纵遭遇。
原来,1月6日,陈光第1纵队越过松花江,接近焦家岭时听到枪声,侦察员报告,那里有新1军的2个连和保安队约七八百人。陈光决定派16师包围歼灭这股敌军,17师和18师则从烧锅街、上河湾一带继续前行。
16师马上行动,到焦家岭包围敌军,于8日凌晨发起了进攻。
战斗中打得极为艰苦。16师47团在未明了敌情的情况下,贸然冲锋,又加上队形密集,在国民党军150团60炮和机枪火力打击下,造成严重伤亡,占领的阵地又丢掉。
46团攻击老焦家大院,在开阔地面上发起冲锋。因为天气太冷,机枪的油脂都冻住了,射击时断时续,经多次冲击,院内守军全被消灭,却也付出了伤亡506人的高昂代价。
副师长黄荣海率领52团攻击主阵地史家大院,把全团42个掷弹筒集中起来,向院子齐射。两小时后,守军被歼,52团仅伤亡30人。
然而16师在经过一整天的作战也没有将这股敌人消灭,后来再进行侦察才发现,焦家岭的敌人并不是七百多人,而是一千四百多人。没有办法,陈光就只能让18师的52团也加入这场战斗,来支援16师完成歼灭战。
经过艰苦作战后,焦家岭主要阵地虽被攻克,然守军还在负隅顽抗,为了减少伤亡,联军只能延缓进攻,准备在黄昏的时候发起攻击,趁此时机,守敌从西北跳出包围圈出逃。联军16师的46团在后面紧追,最终在松花江边同17师一起将其歼灭,而焦家岭的战斗结束。
焦家岭战斗苦战3天,于9日20时结束。国民党军伤亡约700人,被俘约500余人。民主联军伤亡团长以下800人。150团团长黄春城逃脱。
战后总结会议,四野对16师的顽强作战进行了表扬,同时批评了该部队在作战方面的问题,因六纵的领导判断失误,联军总部对陈光进行了严厉的批评。
1月8日,其塔木战斗进入第3天。守军得知九台、德惠援军都陷入包围,军心动摇,于当天黄昏分散突围,部分逃脱。
民主联军北满部队乘胜扩大战果。1月12日,6纵、1纵全歼盘踞九台以北城子街的1个保安团。14日晚,2纵奔袭保康,攻克伏龙泉。迫使国民党军暂时放弃对南满辽东军区的大举进攻,由南满抽调新30师、91师、88师北上回援。
当林彪准备再寻战机时,寒潮突然袭来,气温骤降。仅18、19日两天,1纵轻冻伤2034人,重冻伤644人,6纵冻伤3000多人。为了避免更大损失,林彪下令部队返回松花江北。
******
林彪越过松花江南下,声援南满,郑洞国一时慌了手脚,害怕后方有失,连忙抽3个师北援。南满辽东军区第3纵趁势于1月4日在通化、辑安线展开反击。
国民党军第一次进攻临江计划落空,民主联军一保临江战斗结束。
四
1947年1月31日,郑洞国集中52军2师、195师、新6军新22师、60军暂21师及青年军207师各一部,共4个师的兵力,由赵公武指挥,再次进攻临江。
赵公武部署是:主力陈林达195师由通化出发,经高丽城子迂回八道江,向临江进攻。
刘玉章第 2师为右路,由辑安沿鸭绿江北进,策应195师;陇耀暂21师主力由金川佯攻临江; 罗友伦207师一部向三源浦方向前进,保障195师左翼安全;罗英新22师由桓仁进至通化,接替195师防务。
敌大兵压境,中共南满军区陈云、肖劲光、肖华决定先发制人,采取集中优势兵力歼其一部的方针粉碎敌人进攻。
肖劲光电告第3纵曾克林、刘西元:“国民党军195师孤军深人,敌暂21师增援可能性很小,第2师和和新22 师增援需要3——5天时间。令你部在尽短时间内包围敌195师,力争歼灭195师于高丽城子地区。”
又电告4纵胡奇才、彭嘉庆:“令你部最近之第10师积极向通化压缩,使国民党军刘玉章第2师、罗英第22师不能北援,以保证3纵队的背后安全,配合了高丽城子、三源浦歼敌作战。”
曾克林率第3纵于2月2日到达集结地,3日拂晓发起攻击。
军区司令员肖劲光踏着积雪到第3纵队指挥所亲临一线指挥。
3月4日,3纵第9师消灭了195师1个营,推进到柞木台子。第7师、第8师将195师2个团包围在高丽城子,三个师准备于第2日一早发起总攻。但是,就在这天夜里,196师提前突围,陈达林看出民主联军在高丽城子西南方守备薄弱,率千余人冲出包围圈,夺路而逃。3纵对敌行动估计不足,在西南方向没有布防,195师师长陈达林率众杀开血路,逃回通化。
为援救195师,国民党青年军207师,于2月6日黄昏,由兴京孤军深入三源浦。肖劲光急令3纵7师、9个师消灭该敌。一夜激战,国民党军2个营近2000人被歼。
与此同时,4纵10师在通化地区阻击北援的国民党军2师、新22师,保证了3纵侧背安全;4纵11师插入敌后,一度袭入桓仁城; 4纵12师于敌后开展游击战,相继收复本溪、抚顺三角地区之碱厂、小市、清河镇、太平哨等大小据点20余处。
从1月30日至2月8日,历时10天,二保临江作战结束,国民党军第二次进犯临江的企图被挫败。
杜聿明、郑洞国“北守南攻”,十万大军南下,于1946年11底,攻占东北共军南满辽东军区的巢穴安东,接着,相继占领凤城、宽甸、桓仁等地。
中共南满军区紧急后撤,向东退向长白山。
新开岭之战后,杜聿明、郑洞国挥师东进,紧追不舍,肖华部且战且退,到达临江一线。
蒋介石对杜聿明、郑洞国此次南攻还算满意。
两军对垒,总要有损伤。尽管新开岭损失了一个师,对于国民党东北近四十万大军而言算不得什么,而且共匪损伤也不小。重要的是,南满共匪重要基地安东地区匪患已被肃清,肖华共匪残部仓皇向东,窜守临江。只要继续猛追,临江亦复指日可下。东北国军不久便可挥师北上与林彪决战了。
林彪电示南满前线指挥员:“应主动作放弃的准备,不可打被动挨打的仗。你们应一心一意集中兵力打运动战,每次用八九个团打敌一个团,事先主动地放弃地点,保持力量进攻敌人”。
但辽东军区司令员肖华没能理解林彪的指示精神,不愿丢失好不容易得来的根据地据点,采取分兵把口对策,将战线拉得很长,使本就居于劣势的兵力变得更加分散,无力抵挡国民党军的密集进攻。新开岭之役后的一个月时间里,南满的民主联军打的多半是击溃战和消耗战,一退再退,极为被动。
12月初,辽东军区机关、学校、医院、工厂转移至通化的四道江、六道江地区。党、政、军近4万人被压缩在长白山下临江、长白、靖宇、抚松四个县的狭长地区。当地只有20万人口,人烟稀少,物资缺乏,回旋余地狭小,衣食住行都很困难。第3、4纵队经过近两个月连续苦战,伤亡较大,兵员补充困难,每师只有6000人左右。时值严冬,室外气温已在零下20度以下,滴水成冰,很多战士穿着单衣,甚至露宿在外烤火过夜。大量壮劳力支前,不少秋粮来不及收,被盖在雪地里,粮食补给特别困难。
为加强领导,中共东北局报中央批准,对南满辽东军区领导作了调整。
军区司令员由肖劲光担任,原军区司令肖华改任军区副司令员;
东北局副书记、东北民主联军副政委陈云兼任南满分局书记。
曾克林任三纵司令员,原三纵司令员程世才升作军区副司令员;
四纵司令员仍为胡奇才,副司令员韩先楚。
******
敌大兵压境,是弃还是守,南满领导层意见,极不统一。
多数人主张弃守辽东,向北满转移,和林彪主力会合。坚决主张继续坚持南满的只有少数,如肖劲光、韩先楚、唐凯等人。
1946年12月11日,辽东军区在通化七道江军区前线指挥所召开师以上干部军事会议。
会议开始,新任司令员肖劲光作继续坚持南满的报告,遭到大多数与会人员的反对。会议在争吵中进行了两天毫无结果。
13日晚,陈云从临江冒雪赶到七道江。
陈云一到会便指出:“南满战略地位相当重要,坚决不能丢。”
他说:“丢了南满,南北呼应战略就成了空话;放弃南满,就是放弃朝鲜这个后方补给基地,损失是巨大的;我们5个师北上,敌在南满便无后顾之忧,就会有10个师跟进,北满压力将会大大增加。”
肖劲光说:“假如我们北上撤退,后面追兵紧逼,仗是少不了打,我们的损失必然是免不了的。但是,长白山在我们手里,群众就会有信心。国民党在南满的兵力也不足,我们采取内线、外线相结合的作战方针,坚持南满斗争是完全可能的。”
经过讨论说服,与会者同意了坚持南满的战略方针。
陈云问与会者:“南满能容纳多少部队?”
4纵政委彭嘉庆回答:“要下决心的话,长白山正面可放一个军,安东一线可放一个军,本溪、抚顺外围可放一个军,辽南方向也可放一个军。”
陈云道:“不走了,我们一个也不走,就在南满。但是,我们不是留在原处与敌人硬拼,我们要打出去,把部分主力插到敌人心脏地区,打击他们,留一部保卫我们后方。”
肖劲光问两个纵队领导:“你们两个纵队,谁能打出去?”
彭嘉庆道:“让我们4纵打出去吧!”
陈云当即道:“就这样定了,4纵三个师都打出去,3纵两个师保卫后方。你们4纵打的越好,后方就越完全。”
决定南满命运的七道江会议结束。
军区决定坚持南满、巩固保卫长白山、坚持敌后三大块的总的战略决策。
三大块是:盖平、庄河、青城、凤城之间地区;宽甸、醒仁、本溪、抚顺之间地区;抚顺、铁岭、西丰、清原之间地区。
会议决定:4纵挺进敌后作战,3纵留置正面御敌。
为减轻军区人民负担,辽东军区后勤部组成后梯队,带着部分弹药库,粮秣库,被服库,医院及1.5万多伤兵、家属人员撤退到朝鲜。
12月16日,陈云、肖劲光把军区决定电告林彪并报中央。
林彪电示南满:“打击进犯之敌,有一个原则,望时刻把握住,就是目标宁可选小,一定要一举歼灭。要打歼灭战,而不是打平推战,不打就不打,一打就要吃掉。”并决定由北满支援一万斤粮食经朝鲜转运以支援南满。
******
1946年12月17日,国民党东北保安司令部副司令长官郑洞国,指挥赵公武52军、廖耀湘新6军、陈明仁71军一部共6个师,由辉南、柳河、桓仁、宽甸一线,分多路向八道江、辑安、临江地区发动进攻。
12月18日,中共东北民主联军胡奇才、彭嘉庆第4纵下属3个师分成三路插向敌后。
第一路是江燮元、潘寿才12师,为先遣队,于之前12月14日,先期从横路、台上一带出发,经八里店子、寨马集,跨过沈安铁路,于1947年元月初插到了庄河以西的占屯堡,之后与坚持在辽南碧流河流域的辽南独立师会合,一部留守辑安外,另一部到凤城县石城子地区活动;
第二路是胡奇才率4纵司令部和蔡正国第11师,为左纵队。于12月18日,从六道江出发,越过梅河口至辑安的铁路向西,绕过通化向桓仁、宽甸进发。一路上连克钓鱼台、双山子,于31日攻克宽甸县境内的牛毛坞, 1947年1月1日又攻占太平哨,国民党军52军第2师战败溃逃。
第三路是杜光华、葛燕璋第10师,为右纵队。亦于12月18日从东升堡出发,过梅辑铁路向西插向安奉线两侧山区。12月22日在红庙子与安东军区3分区会合,又向本溪、抚顺、营盘三角地带挺进。23日攻克辽宁新宾县境内的平顶山,27日攻克苇子峪。但此战伤亡较大,冻伤者比战斗伤亡者又多。29日,10师向碱厂守军2个营发起进攻,结果打成了击溃战。31日,进攻本溪县的小市,付出伤亡,战果很小。但平顶山以西、碱厂以北的局面被打开,直接威逼本溪、抚顺。
4纵敌后半个月作战,攻克据点20余处,歼敌3000余,开辟了碱厂以东、牛毛坞以北、桓仁以西,纵横150余华里的山区根据地。
******
曾克林、罗舜初和政治部主任刘西元率第3纵留守内线,担任保卫临江之任务。
12月22日,国民党军赵公武第52军刘玉章第2师占领辑安;陈林达第195师进至六道沟一带,与民主联军第3纵队对峙。
中共胡奇才第4纵在敌后动作,大出杜聿明意料,急调廖耀湘新6军的罗英新22师和陈明仁71军的赵琳91师回援本溪、桓仁。
新22师和91师西调,临江压力大减,进攻临江的国民党52军暂取守势。1947年1月4日,中共辽东军区集中第3纵主力,向52军展开反击。
临江地区武器、粮食、服装都十分缺乏,在东北零下三四十度的严寒中,中共3纵和4纵许多人没有棉衣棉裤,只能把草绑在身上御寒。部队极其疲劳,仗打得十分坚苦。
史称一保临江。
******
林彪密切注视着南满根据地战局态势。
1946年12月25日,林彪向北满各部队下达命令:渡过松花江,向南进军,以配合南满辽东军区一保临江作战。
1947年1月5日黄昏,林彪一过松花江,东北民主联军北满主力3个纵队势如万箭齐发,冒着零下40摄氏度的严寒,越过冰封的第二松花江,南下中长路,向长春、吉林以北广大地区的国民党军发起进攻。
李天佑、万毅第1纵三个师从南秀水甸子出发,踏着白茫茫的大雪,跨过冰封的松花江。
经彻夜急行,于1月6日,突然包围了其塔木。
其塔木位于吉林省九台县东北,是吉林、长春国军重要外围据点,由孙立人新1军新38师113团的一个营共700余人防守。
6日黄昏,民主联军向其塔木发起攻击。
激战之时,九台、德惠等地国民党军分3路驰援其塔木。
林彪命令1纵彭景文、黄一平第3师围攻其塔木;令梁兴初、梁必业第1师于其塔木西南张麻子沟,阻击九台方向援兵;贺东生、刘兴元第2师在其塔木以南的张家屯阻击乌拉街方向援兵。
孙立人新一军是国民党军的王牌部队。
林彪电告1纵李天佑、万毅:“不急于打下其塔木,留着它调动敌人。比硬攻德惠、九台好,最后,只要总部炮兵用上,一个火力袭击,再加上猛攻,其塔木就可以拿下来了。”
但是,第3师不信邪,一上来就猛冲猛打,从6日黄昏至8日,第3师向其塔木连续攻击,多次失利,严重伤亡,被迫停止进攻。
1月7日,国民党军分3路驰援其塔木。
第一路,从九台出援的是孙立人新1军新38师的王东篱113团及九台保安团2个中队共1100余人。民主联军在此担任阻击的是梁兴初、梁必业第1师。阻击地点是北距其塔木10公里,南距九台30公里的张麻子沟、卡路、芦家屯。
第1师于头天晚上进入阵地埋伏布下口袋。
是夜大雪纷飞,北风呼啸,彻骨严寒。
联军战士反穿大衣,用毛巾裹头,脚埋在雪坑里御寒,在凛冽的寒风里隐蔽了一整夜。
梁兴初、梁必业与参谋长江拥辉登上八家子背后的小山,负责指挥。
7日上午,国民党援军113团到达芦家屯,王东篱小心翼翼,派兵四处侦察,他对参谋长说:“共匪包围其塔木,未必不是要围城打援。进入东北以来,我们吃这种亏不止一次了。”
不久,侦察报告说:“路上无甚情况,只有几十个零星土匪,像是走散的,已被我击溃。”
于是,部队放胆前行,这日中午,113团由八辆装甲车开道,终于接近埋伏圈了。梁兴初命令埋伏部队沉住气,没有命令,谁也不能开枪。
装甲车开到卡路和张麻子沟之间时,王东篱让部队停了下来。
这时,他还在犹豫。
参谋人员告诉他,其塔木那边打的正紧,来电要求很快增援。
王东篱指着两边高地,说:“这里要是有伏兵的话,咱们进去就完了。”
一个参谋副官说道:“团长太过疑虑,这冰天雪地的,估计至少也有零下四十度。共产党又不是神仙,让他们在这里过一夜试试。”
其他人也说:“是呀,这样的天气,不用我们去消灭他,老天爷也会帮我们的忙。”
参谋长说:“不能大意,咱们先用炮火轻它一下。”
于是,命令炮兵向两边山地轰击。
王东篱拿望远镜向两边一望,见毫无动静,这才放下心来,命令队伍继续前进。
中午一点左右,国民党军113团大部分进入了联军的袋形阵地。
梁兴初向身边的参谋长江拥辉下达命令:“发信号!”
顿时,双顶山上大炮雷鸣,轻重机枪、喊杀声,同时吼叫起来。
民主联军攻势凶猛,仅一个小时,大部分援军便被消灭在公路两侧的几个村子里。113团和保安中队混在一起,军队乱成一团,指挥系统失灵,根本无法组织有力的迎击。
王东篱团部被压缩退守到芦家屯一所院子里,他看着打散的队伍,长叹一声,似有点不甘心。他跑出院子,试图重新组织部队反扑,一颗子弹打来,正中前胸,这位参加沪淞会战、血战滇缅的抗战英雄倒地身亡。
下午3时,张麻子沟伏击战结束。国民党军113团1100余人尽数被歼,全部美式装备被民主联军缴获。
王东篱殉难后,民主联军将其妥善安葬。
******
第二路援军是新1军38师112团。由吉林市经乌拉街西援其塔木,部队到达张家屯,受到民主联军的阻击。阻击部队是1纵贺东生、刘兴元第2师。几次冲击,未能得手,害怕被围歼,只得退回吉林市。
第三路出援的,是从德惠出动东援其塔木的新1军50师的黄春城150团。行至焦家岭,与陈光率领的民主联军第6纵遭遇。
原来,1月6日,陈光第1纵队越过松花江,接近焦家岭时听到枪声,侦察员报告,那里有新1军的2个连和保安队约七八百人。陈光决定派16师包围歼灭这股敌军,17师和18师则从烧锅街、上河湾一带继续前行。
16师马上行动,到焦家岭包围敌军,于8日凌晨发起了进攻。
战斗中打得极为艰苦。16师47团在未明了敌情的情况下,贸然冲锋,又加上队形密集,在国民党军150团60炮和机枪火力打击下,造成严重伤亡,占领的阵地又丢掉。
46团攻击老焦家大院,在开阔地面上发起冲锋。因为天气太冷,机枪的油脂都冻住了,射击时断时续,经多次冲击,院内守军全被消灭,却也付出了伤亡506人的高昂代价。
副师长黄荣海率领52团攻击主阵地史家大院,把全团42个掷弹筒集中起来,向院子齐射。两小时后,守军被歼,52团仅伤亡30人。
然而16师在经过一整天的作战也没有将这股敌人消灭,后来再进行侦察才发现,焦家岭的敌人并不是七百多人,而是一千四百多人。没有办法,陈光就只能让18师的52团也加入这场战斗,来支援16师完成歼灭战。
经过艰苦作战后,焦家岭主要阵地虽被攻克,然守军还在负隅顽抗,为了减少伤亡,联军只能延缓进攻,准备在黄昏的时候发起攻击,趁此时机,守敌从西北跳出包围圈出逃。联军16师的46团在后面紧追,最终在松花江边同17师一起将其歼灭,而焦家岭的战斗结束。
焦家岭战斗苦战3天,于9日20时结束。国民党军伤亡约700人,被俘约500余人。民主联军伤亡团长以下800人。150团团长黄春城逃脱。
战后总结会议,四野对16师的顽强作战进行了表扬,同时批评了该部队在作战方面的问题,因六纵的领导判断失误,联军总部对陈光进行了严厉的批评。
1月8日,其塔木战斗进入第3天。守军得知九台、德惠援军都陷入包围,军心动摇,于当天黄昏分散突围,部分逃脱。
民主联军北满部队乘胜扩大战果。1月12日,6纵、1纵全歼盘踞九台以北城子街的1个保安团。14日晚,2纵奔袭保康,攻克伏龙泉。迫使国民党军暂时放弃对南满辽东军区的大举进攻,由南满抽调新30师、91师、88师北上回援。
当林彪准备再寻战机时,寒潮突然袭来,气温骤降。仅18、19日两天,1纵轻冻伤2034人,重冻伤644人,6纵冻伤3000多人。为了避免更大损失,林彪下令部队返回松花江北。
******
林彪越过松花江南下,声援南满,郑洞国一时慌了手脚,害怕后方有失,连忙抽3个师北援。南满辽东军区第3纵趁势于1月4日在通化、辑安线展开反击。
国民党军第一次进攻临江计划落空,民主联军一保临江战斗结束。
四
1947年1月31日,郑洞国集中52军2师、195师、新6军新22师、60军暂21师及青年军207师各一部,共4个师的兵力,由赵公武指挥,再次进攻临江。
赵公武部署是:主力陈林达195师由通化出发,经高丽城子迂回八道江,向临江进攻。
刘玉章第 2师为右路,由辑安沿鸭绿江北进,策应195师;陇耀暂21师主力由金川佯攻临江; 罗友伦207师一部向三源浦方向前进,保障195师左翼安全;罗英新22师由桓仁进至通化,接替195师防务。
敌大兵压境,中共南满军区陈云、肖劲光、肖华决定先发制人,采取集中优势兵力歼其一部的方针粉碎敌人进攻。
肖劲光电告第3纵曾克林、刘西元:“国民党军195师孤军深人,敌暂21师增援可能性很小,第2师和和新22 师增援需要3——5天时间。令你部在尽短时间内包围敌195师,力争歼灭195师于高丽城子地区。”
又电告4纵胡奇才、彭嘉庆:“令你部最近之第10师积极向通化压缩,使国民党军刘玉章第2师、罗英第22师不能北援,以保证3纵队的背后安全,配合了高丽城子、三源浦歼敌作战。”
曾克林率第3纵于2月2日到达集结地,3日拂晓发起攻击。
军区司令员肖劲光踏着积雪到第3纵队指挥所亲临一线指挥。
3月4日,3纵第9师消灭了195师1个营,推进到柞木台子。第7师、第8师将195师2个团包围在高丽城子,三个师准备于第2日一早发起总攻。但是,就在这天夜里,196师提前突围,陈达林看出民主联军在高丽城子西南方守备薄弱,率千余人冲出包围圈,夺路而逃。3纵对敌行动估计不足,在西南方向没有布防,195师师长陈达林率众杀开血路,逃回通化。
为援救195师,国民党青年军207师,于2月6日黄昏,由兴京孤军深入三源浦。肖劲光急令3纵7师、9个师消灭该敌。一夜激战,国民党军2个营近2000人被歼。
与此同时,4纵10师在通化地区阻击北援的国民党军2师、新22师,保证了3纵侧背安全;4纵11师插入敌后,一度袭入桓仁城; 4纵12师于敌后开展游击战,相继收复本溪、抚顺三角地区之碱厂、小市、清河镇、太平哨等大小据点20余处。
从1月30日至2月8日,历时10天,二保临江作战结束,国民党军第二次进犯临江的企图被挫败。
上一章
到底了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