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独家授权
字数:2128
阅读:6937
发表:2016/3/16
60章 都市 小说
《凄美哀婉的苦恋》第54章:日月如梭
1
…
53
54
55
…
60
全部
- 故事梗概
- 作品正文
第五十五章、日月如梭
白凝痕结婚了,林觉民心病解除了,他又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工作之中。改革开放之后,出版业蓬勃发展。译文出版社在林觉民领导下发展迅速,效益可观。
林觉民暂时放下他的自传体小说,写起了经济类实用书有:《白山黑水聚宝盆》、《我国东北经济林》、《可食性菌种》、《寒温带中草药》《中国东北北部可食性植物采集和加工》等。这些书是他在深山老林里,生活八年的血汗凝结而成。这些书的销售量非常可观,因为有很多企业家的目光盯上了东北北部这块宝地。
林觉民考虑到我国东北临近几个国家和我国自然条件的相同和相近,就把这些书翻译成俄文、朝文、蒙文。并且派人分头到这些国家去推销。很快这些书成为远东地区的畅销书。
有一个“东北亚联盟开发集团”竟然为全体员工订了《中国东北北方可食性植物采集和加工》一书,人手一册,作为入厂培训教材。
这几本书救活了一些濒临倒闭的小食品厂。对林业的开发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从1987年——1997年的十年间,林觉民著书立说,尽管工作繁杂,但是成果斐然。
多年来,他始终没有放弃寻找柳芭莎。曾经利用休假期间两次自费去俄罗斯寻找柳芭莎。除莫斯科、彼得堡之外,他还先后到过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好多个州: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犹太自治州、堪察加州、阿穆尔州、楚科奇自治州……结果一无所获。
他曾经把希望寄托在赵大娘身上,三番五次去她家打听,可一直没有柳芭莎的信。
1990年赵大娘家拆迁了,大娘搬到很远的地方。这里盖起了一片高楼大厦,昔日的痕迹早已荡然无存了。即使柳芭莎回来,她也不会找到赵大娘家。
译文出版社早已改名叫“宏达出版有限公司”,已经迁址到经济开发区。家属宿舍也迁到开发区。原来旧楼被拆掉,盖起一座超大商业大厦。这里的旧貌唯一保留的就是那个美丽的月亮湖,和湖畔上那个怡然亭。
刘嫂改嫁后,小宝和林觉民生在一起,刘家已经不存在了。柳芭莎即使往这三个地方来信,也一定会返回去的,所以不能期盼再接到柳芭莎的信了,林觉民对此彻底失望了。
1997年3月“东北亚联盟开发集团”派来一位石副总到宏达出版有限公司订5000本《寒温带中草药》和4000本《可食性菌种》,两本书。他拿来两份开发新项目的书面材料。林觉民仔细看了一遍,发现一处提到苏方投1亿5000万卢布和“东北亚”合作办一座菌类罐头厂和中药批发公司。
苏方代表的签字处竟然是非常不符合俄罗斯人姓名习惯的签名:“刘*留德米拉*柳芭莎”林觉民惊异地看了好久。以前他从没注意过柳芭莎的全称。在单位叫她“刘霞”,在家叫她“柳芭莎’,爱称“莎莎”。林觉民认真分析这个俄文签名,觉得和柳芭莎有很多内在的联系。她的父姓是“刘“所以第一个字是“刘”;妈妈的名字叫“留德米拉”,中间应该是父名,但是她父亲是中国人,她就把她妈妈的名字写在中间,这样解释是最合情合理的;最后是本人的名字柳芭莎。
分析到这里,林觉民突然兴奋起来,他一把抓住石副总的手激动地说:“请问石副总,和你们签约的是一位五十多岁的女士?对吗?”石副总连连点头。林觉民又问:“她有一米七五左右,金发碧眼,一边脸上有伤疤。对吗?”石副总说:“对,是一米七五左右,金发碧眼,不过脸上没有伤疤。”林觉民听到这里心凉了,俄罗斯的女人几乎都是在一米七以上,几乎都是金发碧眼。叫留德米拉和柳芭莎的成千上万,人家脸上没有伤疤,肯定不是了。
林觉民暗笑自己太痴情了,一切都按着自己的逻辑想当然,结果又是一场空。
林觉民的父母先后去世,他把农村的房子和地处理之后,自己在月亮湖畔的新建小区里,买了一套130平方米三室一厅的商品房。多年来,小宝念大学的费用全是林觉民承担的。他买大房的目的就是为了给小宝结婚用。刘嫂改嫁后,小宝基本上和林觉民生活在一起。他们不是父子胜似父子。小宝成了林觉民唯一的亲人。后来他又拿出一笔钱送小宝出国读博士。
林觉民多年的稿费和工资积攒了几十万元。他拿出二十万捐给一个孤儿院。剩下的钱他都存起来了,准备退休后再去俄罗斯找柳芭莎。
2000年林觉民退休了,他买了一台电脑,他不再动笔了,每天坐在电脑前,静下心来接着写他苦恋的故事。
他每天清晨到月亮湖畔打太极拳,然后在楼下小吃部吃早点。回家后从8点钟开始敲击键盘,直到12点钟休息吃中午饭,然后睡午觉。下午2点到5点又开始写作。晚饭后,他每天都要漫步到月亮湖畔,在怡然亭里坐很久很久,他要在这里找回他35年前的初恋感觉,找回他魂牵梦绕35年的甜蜜的梦境。往事历历在目,今日物是人非。昔人不知何处在?思念依旧日日增。
每当他看到一对对情侣牵手搂腰,漫步在湖畔时,他有无限感慨和怅惘。他羡慕当代年轻人生活在幸福的新时代。
林觉民回到家里,依然是形只影单,孤灯难眠,为了倾诉愁肠,他又坐下来敲击键盘。有时不知不觉到了天亮。
2006年林觉民惊世之作——100万字的《苦恋》问世了,立即轰动全国。发行量不断创新高,连续三年再版五次。有专家学者评此书在当代文学史的地位不亚于清朝的《红楼梦》。林觉民没有飘飘然,他只想告诉当代人,要珍惜当今的幸福生活,悲惨的历史不要重演。
2009年12月,林觉民被省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请去接待俄罗斯远东经济考察团。因为林觉民精通俄语,又是东北亚经济作物专家。所以有些合作项目需要林觉民给把把关。林觉民欣然接受。
白凝痕结婚了,林觉民心病解除了,他又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工作之中。改革开放之后,出版业蓬勃发展。译文出版社在林觉民领导下发展迅速,效益可观。
林觉民暂时放下他的自传体小说,写起了经济类实用书有:《白山黑水聚宝盆》、《我国东北经济林》、《可食性菌种》、《寒温带中草药》《中国东北北部可食性植物采集和加工》等。这些书是他在深山老林里,生活八年的血汗凝结而成。这些书的销售量非常可观,因为有很多企业家的目光盯上了东北北部这块宝地。
林觉民考虑到我国东北临近几个国家和我国自然条件的相同和相近,就把这些书翻译成俄文、朝文、蒙文。并且派人分头到这些国家去推销。很快这些书成为远东地区的畅销书。
有一个“东北亚联盟开发集团”竟然为全体员工订了《中国东北北方可食性植物采集和加工》一书,人手一册,作为入厂培训教材。
这几本书救活了一些濒临倒闭的小食品厂。对林业的开发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从1987年——1997年的十年间,林觉民著书立说,尽管工作繁杂,但是成果斐然。
多年来,他始终没有放弃寻找柳芭莎。曾经利用休假期间两次自费去俄罗斯寻找柳芭莎。除莫斯科、彼得堡之外,他还先后到过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好多个州: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犹太自治州、堪察加州、阿穆尔州、楚科奇自治州……结果一无所获。
他曾经把希望寄托在赵大娘身上,三番五次去她家打听,可一直没有柳芭莎的信。
1990年赵大娘家拆迁了,大娘搬到很远的地方。这里盖起了一片高楼大厦,昔日的痕迹早已荡然无存了。即使柳芭莎回来,她也不会找到赵大娘家。
译文出版社早已改名叫“宏达出版有限公司”,已经迁址到经济开发区。家属宿舍也迁到开发区。原来旧楼被拆掉,盖起一座超大商业大厦。这里的旧貌唯一保留的就是那个美丽的月亮湖,和湖畔上那个怡然亭。
刘嫂改嫁后,小宝和林觉民生在一起,刘家已经不存在了。柳芭莎即使往这三个地方来信,也一定会返回去的,所以不能期盼再接到柳芭莎的信了,林觉民对此彻底失望了。
1997年3月“东北亚联盟开发集团”派来一位石副总到宏达出版有限公司订5000本《寒温带中草药》和4000本《可食性菌种》,两本书。他拿来两份开发新项目的书面材料。林觉民仔细看了一遍,发现一处提到苏方投1亿5000万卢布和“东北亚”合作办一座菌类罐头厂和中药批发公司。
苏方代表的签字处竟然是非常不符合俄罗斯人姓名习惯的签名:“刘*留德米拉*柳芭莎”林觉民惊异地看了好久。以前他从没注意过柳芭莎的全称。在单位叫她“刘霞”,在家叫她“柳芭莎’,爱称“莎莎”。林觉民认真分析这个俄文签名,觉得和柳芭莎有很多内在的联系。她的父姓是“刘“所以第一个字是“刘”;妈妈的名字叫“留德米拉”,中间应该是父名,但是她父亲是中国人,她就把她妈妈的名字写在中间,这样解释是最合情合理的;最后是本人的名字柳芭莎。
分析到这里,林觉民突然兴奋起来,他一把抓住石副总的手激动地说:“请问石副总,和你们签约的是一位五十多岁的女士?对吗?”石副总连连点头。林觉民又问:“她有一米七五左右,金发碧眼,一边脸上有伤疤。对吗?”石副总说:“对,是一米七五左右,金发碧眼,不过脸上没有伤疤。”林觉民听到这里心凉了,俄罗斯的女人几乎都是在一米七以上,几乎都是金发碧眼。叫留德米拉和柳芭莎的成千上万,人家脸上没有伤疤,肯定不是了。
林觉民暗笑自己太痴情了,一切都按着自己的逻辑想当然,结果又是一场空。
林觉民的父母先后去世,他把农村的房子和地处理之后,自己在月亮湖畔的新建小区里,买了一套130平方米三室一厅的商品房。多年来,小宝念大学的费用全是林觉民承担的。他买大房的目的就是为了给小宝结婚用。刘嫂改嫁后,小宝基本上和林觉民生活在一起。他们不是父子胜似父子。小宝成了林觉民唯一的亲人。后来他又拿出一笔钱送小宝出国读博士。
林觉民多年的稿费和工资积攒了几十万元。他拿出二十万捐给一个孤儿院。剩下的钱他都存起来了,准备退休后再去俄罗斯找柳芭莎。
2000年林觉民退休了,他买了一台电脑,他不再动笔了,每天坐在电脑前,静下心来接着写他苦恋的故事。
他每天清晨到月亮湖畔打太极拳,然后在楼下小吃部吃早点。回家后从8点钟开始敲击键盘,直到12点钟休息吃中午饭,然后睡午觉。下午2点到5点又开始写作。晚饭后,他每天都要漫步到月亮湖畔,在怡然亭里坐很久很久,他要在这里找回他35年前的初恋感觉,找回他魂牵梦绕35年的甜蜜的梦境。往事历历在目,今日物是人非。昔人不知何处在?思念依旧日日增。
每当他看到一对对情侣牵手搂腰,漫步在湖畔时,他有无限感慨和怅惘。他羡慕当代年轻人生活在幸福的新时代。
林觉民回到家里,依然是形只影单,孤灯难眠,为了倾诉愁肠,他又坐下来敲击键盘。有时不知不觉到了天亮。
2006年林觉民惊世之作——100万字的《苦恋》问世了,立即轰动全国。发行量不断创新高,连续三年再版五次。有专家学者评此书在当代文学史的地位不亚于清朝的《红楼梦》。林觉民没有飘飘然,他只想告诉当代人,要珍惜当今的幸福生活,悲惨的历史不要重演。
2009年12月,林觉民被省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请去接待俄罗斯远东经济考察团。因为林觉民精通俄语,又是东北亚经济作物专家。所以有些合作项目需要林觉民给把把关。林觉民欣然接受。
上一章
下一章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