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独家授权
字数:3601
阅读:731
发表:2024/1/11
180章 历史 小说
《荆公为政》第134章:王韶出现在朝堂
1-2
…
133
134
135
…
180
全部
- 故事梗概
- 作品正文
第134章 王韶出现在朝堂
回到宜圣宫,神宗取下皇冠,连龙袍玉带也懒得解下,往后一倒,双手抱头,仰儿八叉横躺在床上。
向后知道官家还在为太皇太后的“懿旨”生气,不敢多言,只是小心翼翼地将那粉色帷帘拉下,轻轻走到床榻边,柔声问道:“官家这样会着凉的,换件睡衣吧。”
神宗一向尊重向后,听这一说,就任向后搀扶着坐起,脱了龙袍,换上睡衣。
向后又帮着脱了朝靴,搀扶着躺正,盖着那床柔软的杏黄绢丝被褥,一边让宫女去御膳房为皇上做碗调补身体的羹汤,见宫女已去,这才坐在榻边静静地守候着。
“圣人你说,太皇太后虽然反对我变法,而从未发过如此大火,这次是怎么啦,非要朕将王丞相免去?”
向后稍作思考,回道:“官家忘了那句话?”
“何话?”
“ ‘天下愚者众而贤者希,愚者固忌贤者’。且官家与丞相施行的新法,又屡屡触犯到那些高官巨贾的切身利益,能不造成三人成市虎吗?”
神宗一惊,问道:“圣人是说现在反对王丞相的人太多了,才逼得太皇太后不得不作出如此决定?”
向后点头:“正是。”
神宗问:“圣人你说说,王丞相真是借变法为名,要搞乱我大宋,毁掉我赵宋天下吗?”
这时宫女已将御膳房做好的鹿筋山鸡莲籽羹端来,向后接过,用银匙轻轻挑起一匙,放嘴边吹了吹,感觉已不再灼烫,这才将银匙伸到神宗口边,温存地说道:“官家先喝下这羹补补身体。”
神宗摇手拒绝,道:“朕是问你,那安石自任宰相以来大刀阔斧地办事,是不是真的有意搞乱我大宋,毁掉我赵宋天下?”
向后只得将汤匙收回,小心翼翼地回道:“太皇太后都这么说了,叫妾如何说好呢?”
神宗已有几分恼火,说道:“你如何想就如何说,管太皇太后作甚?”
向后坚持道:“为这事,太皇太后都要给官家下跪了,官家还是听从太皇太后的吧。”停了一会,又说,“据妾所知,那不仅是太皇太后的意思,更是娘娘和那些老臣们的意思 ,听说自从施行《方田均税法》以来,好多平时隐瞒田土的官员都惊慌失措,纷纷跑到京城来找后台为他们说情。再说……”
“再说什么?”神宗问道。
“派囚犯到西越买马,派反贼周庄统领重甲骑兵,致使那么好的战马上了战场竟……官家,所有这些不得不让人怀疑这幕后的操纵者就是丞相安石呀。”说着,向后两眼怔怔地看着神宗。
神宗骨碌坐起,问道:“圣人也相信王丞相是有意乱我大宋,毁我赵宋天下?”
向后立马垂头敛眼,好久不见皇上声音,又慢慢抬起头,舀了一匙羹汤,喂到神宗口边,轻声说道:“官家,还是把这汤羹喝了吧。”
神宗觉得自己的问话确实为难了圣人,只得张口将那递来的汤羹喝下,再就任向后用帕巾在唇边擦拭。
“圣人你说,自从共事以来,我与王丞相虽为君臣,可已情同师生,无所不谈,他不曾欺骗过我,我也不曾有负于他,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得到我的点头准允,亲手御批的,此怎能是他在搞乱我大宋,毁我赵宋天下呢?”
向后又浅浅舀了一匙,让神宗喝下,说道:“官场上不是有句话,叫办大事担大风险,办小事担小风险,不办事不担风险。王丞相办了那么多大事实事,与那些只会耍嘴皮、专会顺着官家的竿儿往上爬的官员相比,那些当官的能不难堪,能不心生嫉恨?何况丞相的性格又过于刚强,怎能不招致那些人的痛恨与反对呢?”
此番言语激起了神宗帝的共鸣,他推开向后伸过来的汤匙,愤然说道:“是呀,朕自继位以来,已清楚地看到,正是那些坐而论道,行事无闯劲,办事无创意,只知为着自己的官位巴结讨好,上下应付,才致使我大宋走到如今‘积贫积弱’的境地!而这些庸官、烂官,不仅得不到惩罚,反而常常获得他人‘稳健踏实’、‘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赞誉,而对那些敢于办大事、办实事之人,却反遭攻击,这是何种奇怪的现象?这是何种道理?难道朕真的就该叫那些敢办大事、敢办实事而容易得罪人的官员去一旁休息,而让那些随波逐流、整天无所事事、只会讨好上司的人在我大宋朝堂上汹汹叫嚷横冲直闯指手画脚不成?”
向后见官家震怒,急忙放下汤盏,取衣为皇上披上,劝道:“官家息怒,还是身体要紧。”
这是一个不眠之夜。
第二天。
紫宸殿。
往日早朝,神宗都是早早坐上龙廷,极其威严地注视着丹墀下文武两班大臣,或是听着大臣们的启奏,或是指名某个官员回答政务……可这天虽然仍是高坐龙廷,但那双眼睛已少了往日的光芒与威严,只是侧偏着脑袋倚靠在龙椅上,两眼蒙眬,无精打彩……
若是往日,内侍早已宣布退朝。
回到宜圣宫,神宗取下皇冠,连龙袍玉带也懒得解下,往后一倒,双手抱头,仰儿八叉横躺在床上。
向后知道官家还在为太皇太后的“懿旨”生气,不敢多言,只是小心翼翼地将那粉色帷帘拉下,轻轻走到床榻边,柔声问道:“官家这样会着凉的,换件睡衣吧。”
神宗一向尊重向后,听这一说,就任向后搀扶着坐起,脱了龙袍,换上睡衣。
向后又帮着脱了朝靴,搀扶着躺正,盖着那床柔软的杏黄绢丝被褥,一边让宫女去御膳房为皇上做碗调补身体的羹汤,见宫女已去,这才坐在榻边静静地守候着。
“圣人你说,太皇太后虽然反对我变法,而从未发过如此大火,这次是怎么啦,非要朕将王丞相免去?”
向后稍作思考,回道:“官家忘了那句话?”
“何话?”
“ ‘天下愚者众而贤者希,愚者固忌贤者’。且官家与丞相施行的新法,又屡屡触犯到那些高官巨贾的切身利益,能不造成三人成市虎吗?”
神宗一惊,问道:“圣人是说现在反对王丞相的人太多了,才逼得太皇太后不得不作出如此决定?”
向后点头:“正是。”
神宗问:“圣人你说说,王丞相真是借变法为名,要搞乱我大宋,毁掉我赵宋天下吗?”
这时宫女已将御膳房做好的鹿筋山鸡莲籽羹端来,向后接过,用银匙轻轻挑起一匙,放嘴边吹了吹,感觉已不再灼烫,这才将银匙伸到神宗口边,温存地说道:“官家先喝下这羹补补身体。”
神宗摇手拒绝,道:“朕是问你,那安石自任宰相以来大刀阔斧地办事,是不是真的有意搞乱我大宋,毁掉我赵宋天下?”
向后只得将汤匙收回,小心翼翼地回道:“太皇太后都这么说了,叫妾如何说好呢?”
神宗已有几分恼火,说道:“你如何想就如何说,管太皇太后作甚?”
向后坚持道:“为这事,太皇太后都要给官家下跪了,官家还是听从太皇太后的吧。”停了一会,又说,“据妾所知,那不仅是太皇太后的意思,更是娘娘和那些老臣们的意思 ,听说自从施行《方田均税法》以来,好多平时隐瞒田土的官员都惊慌失措,纷纷跑到京城来找后台为他们说情。再说……”
“再说什么?”神宗问道。
“派囚犯到西越买马,派反贼周庄统领重甲骑兵,致使那么好的战马上了战场竟……官家,所有这些不得不让人怀疑这幕后的操纵者就是丞相安石呀。”说着,向后两眼怔怔地看着神宗。
神宗骨碌坐起,问道:“圣人也相信王丞相是有意乱我大宋,毁我赵宋天下?”
向后立马垂头敛眼,好久不见皇上声音,又慢慢抬起头,舀了一匙羹汤,喂到神宗口边,轻声说道:“官家,还是把这汤羹喝了吧。”
神宗觉得自己的问话确实为难了圣人,只得张口将那递来的汤羹喝下,再就任向后用帕巾在唇边擦拭。
“圣人你说,自从共事以来,我与王丞相虽为君臣,可已情同师生,无所不谈,他不曾欺骗过我,我也不曾有负于他,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得到我的点头准允,亲手御批的,此怎能是他在搞乱我大宋,毁我赵宋天下呢?”
向后又浅浅舀了一匙,让神宗喝下,说道:“官场上不是有句话,叫办大事担大风险,办小事担小风险,不办事不担风险。王丞相办了那么多大事实事,与那些只会耍嘴皮、专会顺着官家的竿儿往上爬的官员相比,那些当官的能不难堪,能不心生嫉恨?何况丞相的性格又过于刚强,怎能不招致那些人的痛恨与反对呢?”
此番言语激起了神宗帝的共鸣,他推开向后伸过来的汤匙,愤然说道:“是呀,朕自继位以来,已清楚地看到,正是那些坐而论道,行事无闯劲,办事无创意,只知为着自己的官位巴结讨好,上下应付,才致使我大宋走到如今‘积贫积弱’的境地!而这些庸官、烂官,不仅得不到惩罚,反而常常获得他人‘稳健踏实’、‘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赞誉,而对那些敢于办大事、办实事之人,却反遭攻击,这是何种奇怪的现象?这是何种道理?难道朕真的就该叫那些敢办大事、敢办实事而容易得罪人的官员去一旁休息,而让那些随波逐流、整天无所事事、只会讨好上司的人在我大宋朝堂上汹汹叫嚷横冲直闯指手画脚不成?”
向后见官家震怒,急忙放下汤盏,取衣为皇上披上,劝道:“官家息怒,还是身体要紧。”
这是一个不眠之夜。
第二天。
紫宸殿。
往日早朝,神宗都是早早坐上龙廷,极其威严地注视着丹墀下文武两班大臣,或是听着大臣们的启奏,或是指名某个官员回答政务……可这天虽然仍是高坐龙廷,但那双眼睛已少了往日的光芒与威严,只是侧偏着脑袋倚靠在龙椅上,两眼蒙眬,无精打彩……
若是往日,内侍早已宣布退朝。
上一章
下一章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