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普通授权
字数:5082
阅读:719
发表:2024/2/17
100章 军事 小说
《烽火》第1章:君无戏言
1
2
- 故事梗概
- 作品正文
-第一章:君无戏言
我们的故事从一句戏言开始。
话说公元前三千多年前的某个春天,周王朝的第二代君王——周成王姬诵,时年十三四岁,头戴王冠,身着王服,带着他的弟弟姬虞在一群王臣、宫娥、宦者的簇拥下来到御花园游玩。这里春光明媚,百花盛开,蝴蝶在花丛间上下翻飞,鸟儿在树林间欢快鸣叫,两个孩子姬诵和姬虞在这片美好的春色里尽情追逐嬉戏。
“看,那树上的桐叶多好看呀,又肥又嫩的。”周成王姬诵指着一排盛开着墨绿色枝叶的桐树,并且快步赶到树下,腿上弯曲用力,身体遂向上纵去,伸手摘下了一片桐叶。
“我把它剪成玉圭怎样呢?”周成王一边把玩着桐树叶子,一边回过头逗着姬虞说道。
“好啊!好啊!王兄,我早就想要一块玉珪了,您若剪成了就送给我吧。”姬虞满脸欢喜的回道。
“嗯。”周成王一边应着声,一边撕扯着手上的桐叶,不一会儿功夫,手上的桐树叶子变成了玉珪状,他伸手递给姬虞,以开玩笑的语气说:“我要封你一块土地,喏—你先把这个拿去吧。”
姬虞听到周成王这么说,随即欢欢喜喜地拿着这片桐叶做成的“圭”跑去将这件事告诉了叔父周公旦。周公旦是周朝的实际创建者周武王的弟弟,周武王驾崩之后,继承王位的周成王年龄尚幼,不能当朝执政,所以根据周武王的遗愿,王室大权由周公旦和召公奭共同执掌,这也是周卿士执政的历史起源。
周公旦听了姬虞告诉自己的话,便立刻换上礼服,赶到宫中去向周成王道贺。“臣功贺君王,臣刚刚听说您已经册封了您的弟弟姬虞,那么您打算封姬虞一个什么候呢?”
“刚才···”周成王明显的愣了愣神,随之又朗声应道:“ 寡人只不过是和姬虞闹着玩而已,不是真心要封他的。”
周公旦趋身叩首,一脸严肃地说“无论是谁,说话都要以“信”为重,您身为天子,说话更不能随随便便,当做开玩笑一样。如此这样,您才能得到人民的信赖,倘使您总是罔顾信义,任意将自己说出去的话视为玩笑,那么,您还配做一国的天子吗?”
周成王深感惭愧的沉声应道:“以卿之见,寡人当以何处?”
周公旦道:“兑现您的承诺。”
周成王长叹一声说道:“封就封吧。”于是周成王将山西汾河以东方圆百里的唐地封给了自己的弟弟姬虞。
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命太卜占卜择吉册封。
七日后的良辰吉日,唐候姬虞在周成王的正式册封后,带着自己的随从,乘坐车辇,浩浩荡荡,直奔封地翼城而去。
一句玩笑,造就了一个国家,这个国家就是唐国,建都翼城。其后姬虞的儿子姬燮将都城迁至晋水的岸边,改唐为晋,始称“晋候”。晋候子宁族,史称武候。武候子服人,史称成候。成候子福,史称厉候。厉候子宜臼,史称靖候。靖候子司徒,史称釐候。釐候子籍,史称献候。献候子费王,史称穆候。晋至姬虞始历经八世,传至九世晋穆候,皆由其嫡系子孙继承君位,这一情况至晋穆候的两个儿子身上发生了变化。
晋穆候四年,娶齐国公主齐姜为妻。三年后,姜氏生子曰仇,由于穆候在征伐少数民族条戎时战败,所以他给孩子起名为仇。仇是穆候的嫡长子,因此被立为世子。又三年,姜氏生子曰成师,这一年穆候在千亩之战中得到胜利,得胜回归的穆候为纪念千亩之战的胜利给这个孩子起名为成师。
春秋时期的人们,取名字不像后世那般的讲究,既不问生辰八字,也不求富贵吉祥,有的仅仅只是为了纪念一次战斗,比如我们此处的晋穆候。但当时的晋国大夫师服却不这么认为,他认为名字预示着一个人的命运。太子名仇,预示着将与人结仇,有怨恨之意。次子名成师,预示着有可能掌控军权,成为一国之君。太子名不吉,次子名吉,且次子成师更多受到晋穆候宠爱,在师服看来是很危险的事情。
“名正、言顺、事成。晋国恐怕要发生内乱吧。”师服暗自叹道。
果不其然,公元前785年,在位二十七年的晋穆候薨。天子之死称为崩,诸侯之死称为薨。春秋左传记载,天子死后七个月下葬,诸侯都参加葬礼。诸侯历五个月下葬,联合的诸侯参加葬礼。大夫历三个月下葬,官位相同的参加葬礼。士一个月后下葬,姻亲参加葬礼。晋属周朝封为候爵,按周礼历五个月下葬。可怜晋穆候尸骨未寒,这时早已等不及的殇叔一党,联合参加会葬的诸侯发动政变,趁机夺权,自立为晋候。世子仇仓皇出逃。其后四年,世子仇率众返晋,杀掉殇叔,于公元前780年夺回了属于自己的王位。世子仇,史称晋文候,其在位三十五年,期间与殇叔余党的斗争从未停止。
公元前746年,晋文候薨,其子伯继位,史称昭候。晋昭候畏惧其叔父成师的强悍,同时也期望借成师的势力来抑制殇叔余党,将比国都翼城面积还大的曲沃封给了自己的叔父成师,谓之曲沃桓叔。晋自此一分为二,却不曾料想,这一度的分赐失度,最终导致的结果是晋国长期被庶族所代,即后世我们称之谓的“曲沃伐翼”或“小宗代大宗”。 对此,春秋左传曾有明确记载:“吾闻国家之立也,本大而末小,是以能固。故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无凯觎。今晋,甸候也,而建国,本既弱矣,其能久乎?”
桓叔高高兴兴的回到曲沃。因其为人正直,施行仁政,受到百姓的拥护和爱戴。很快,曲沃桓叔的声名远播,周边地方的民众也都纷纷归附,渐渐地曲沃桓叔的势力超过了晋昭候。
“是时候了。”曲沃桓叔面对着越来越多依附于他的人们以及越来越强大的实力,终于按捺不住了,于公元前719年,带兵攻入翼城,联合晋大夫潘父杀死了晋昭候。奈何,曲沃桓叔的举动被晋国大夫视为不义之举,他们集中兵力将曲沃桓叔赶出了翼城,扶立晋昭候子姬平即位,史称晋孝候。
曲沃桓叔离开了,确切地说,是带着不甘和遗憾离开了。公元前731年,其子姬蟮即位,史称曲沃庄伯。
周朝的政治体制是封建分封制。周天子是天下共主,各诸侯则受封于周王室,在自己的领地上建立国家。除军事和外交方面,各诸侯国均要听命于周天子。对于不服从领导的诸侯国,周天子可以泒兵攻打,同时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号召其他诸侯出兵进攻。虽然经历犬戎之乱后于公元前770年迁都的周王室,其在诸侯心中的地位一落千丈,但传统的力量还是很强大的,君权的神圣性依旧不容小觑。
曲沃庄伯在位的十五年间,发动了两次大规模的军事夺权,带兵侵入翼城,杀死了晋孝候姬平及其子晋鄂候姬郄。这两次大规模的进攻行为,导致此刻坐在周朝王室周平王的震怒。为彰显周王室的君威神圣,周平王宜臼泒遣虢公率领军队将曲沃庄伯赶回了曲沃,并扶助晋鄂候之子姬光即位,史称晋哀候。
曲沃庄伯与其父亲一样,带着不甘和遗憾于公元前716年离世。临死的时候,他对其子姬称说:“天无二日,国无二主。你一定要勤修国政,习武备战,一旦有机会攻入翼城···先君与寡人的遗愿只有你来完成了···那样的话,寡人就算死也瞑目了。”
姬称望着慢慢合上眼睛的父亲,忍着的眼泪掉落了下来。“儿臣一定不负君父嘱托。”这一年,姬称即位,史称曲沃武公。
公元前709年,曲沃武公抓住机会攻入都城翼,韩万为曲沃武公驾车,梁弘为车右,军队在陉庭的低地驻扎,将晋哀候及其儿子晋小子候俘虏并杀害后,在都城翼尚未站稳脚跟的曲沃武公遭到来自周王室周桓王姬林泒遣的军队攻击,他像他的父亲庄伯一样被赶回了曲沃,之后,周桓王扶持晋哀候的弟弟晋候缗即位。
我们的故事从一句戏言开始。
话说公元前三千多年前的某个春天,周王朝的第二代君王——周成王姬诵,时年十三四岁,头戴王冠,身着王服,带着他的弟弟姬虞在一群王臣、宫娥、宦者的簇拥下来到御花园游玩。这里春光明媚,百花盛开,蝴蝶在花丛间上下翻飞,鸟儿在树林间欢快鸣叫,两个孩子姬诵和姬虞在这片美好的春色里尽情追逐嬉戏。
“看,那树上的桐叶多好看呀,又肥又嫩的。”周成王姬诵指着一排盛开着墨绿色枝叶的桐树,并且快步赶到树下,腿上弯曲用力,身体遂向上纵去,伸手摘下了一片桐叶。
“我把它剪成玉圭怎样呢?”周成王一边把玩着桐树叶子,一边回过头逗着姬虞说道。
“好啊!好啊!王兄,我早就想要一块玉珪了,您若剪成了就送给我吧。”姬虞满脸欢喜的回道。
“嗯。”周成王一边应着声,一边撕扯着手上的桐叶,不一会儿功夫,手上的桐树叶子变成了玉珪状,他伸手递给姬虞,以开玩笑的语气说:“我要封你一块土地,喏—你先把这个拿去吧。”
姬虞听到周成王这么说,随即欢欢喜喜地拿着这片桐叶做成的“圭”跑去将这件事告诉了叔父周公旦。周公旦是周朝的实际创建者周武王的弟弟,周武王驾崩之后,继承王位的周成王年龄尚幼,不能当朝执政,所以根据周武王的遗愿,王室大权由周公旦和召公奭共同执掌,这也是周卿士执政的历史起源。
周公旦听了姬虞告诉自己的话,便立刻换上礼服,赶到宫中去向周成王道贺。“臣功贺君王,臣刚刚听说您已经册封了您的弟弟姬虞,那么您打算封姬虞一个什么候呢?”
“刚才···”周成王明显的愣了愣神,随之又朗声应道:“ 寡人只不过是和姬虞闹着玩而已,不是真心要封他的。”
周公旦趋身叩首,一脸严肃地说“无论是谁,说话都要以“信”为重,您身为天子,说话更不能随随便便,当做开玩笑一样。如此这样,您才能得到人民的信赖,倘使您总是罔顾信义,任意将自己说出去的话视为玩笑,那么,您还配做一国的天子吗?”
周成王深感惭愧的沉声应道:“以卿之见,寡人当以何处?”
周公旦道:“兑现您的承诺。”
周成王长叹一声说道:“封就封吧。”于是周成王将山西汾河以东方圆百里的唐地封给了自己的弟弟姬虞。
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命太卜占卜择吉册封。
七日后的良辰吉日,唐候姬虞在周成王的正式册封后,带着自己的随从,乘坐车辇,浩浩荡荡,直奔封地翼城而去。
一句玩笑,造就了一个国家,这个国家就是唐国,建都翼城。其后姬虞的儿子姬燮将都城迁至晋水的岸边,改唐为晋,始称“晋候”。晋候子宁族,史称武候。武候子服人,史称成候。成候子福,史称厉候。厉候子宜臼,史称靖候。靖候子司徒,史称釐候。釐候子籍,史称献候。献候子费王,史称穆候。晋至姬虞始历经八世,传至九世晋穆候,皆由其嫡系子孙继承君位,这一情况至晋穆候的两个儿子身上发生了变化。
晋穆候四年,娶齐国公主齐姜为妻。三年后,姜氏生子曰仇,由于穆候在征伐少数民族条戎时战败,所以他给孩子起名为仇。仇是穆候的嫡长子,因此被立为世子。又三年,姜氏生子曰成师,这一年穆候在千亩之战中得到胜利,得胜回归的穆候为纪念千亩之战的胜利给这个孩子起名为成师。
春秋时期的人们,取名字不像后世那般的讲究,既不问生辰八字,也不求富贵吉祥,有的仅仅只是为了纪念一次战斗,比如我们此处的晋穆候。但当时的晋国大夫师服却不这么认为,他认为名字预示着一个人的命运。太子名仇,预示着将与人结仇,有怨恨之意。次子名成师,预示着有可能掌控军权,成为一国之君。太子名不吉,次子名吉,且次子成师更多受到晋穆候宠爱,在师服看来是很危险的事情。
“名正、言顺、事成。晋国恐怕要发生内乱吧。”师服暗自叹道。
果不其然,公元前785年,在位二十七年的晋穆候薨。天子之死称为崩,诸侯之死称为薨。春秋左传记载,天子死后七个月下葬,诸侯都参加葬礼。诸侯历五个月下葬,联合的诸侯参加葬礼。大夫历三个月下葬,官位相同的参加葬礼。士一个月后下葬,姻亲参加葬礼。晋属周朝封为候爵,按周礼历五个月下葬。可怜晋穆候尸骨未寒,这时早已等不及的殇叔一党,联合参加会葬的诸侯发动政变,趁机夺权,自立为晋候。世子仇仓皇出逃。其后四年,世子仇率众返晋,杀掉殇叔,于公元前780年夺回了属于自己的王位。世子仇,史称晋文候,其在位三十五年,期间与殇叔余党的斗争从未停止。
公元前746年,晋文候薨,其子伯继位,史称昭候。晋昭候畏惧其叔父成师的强悍,同时也期望借成师的势力来抑制殇叔余党,将比国都翼城面积还大的曲沃封给了自己的叔父成师,谓之曲沃桓叔。晋自此一分为二,却不曾料想,这一度的分赐失度,最终导致的结果是晋国长期被庶族所代,即后世我们称之谓的“曲沃伐翼”或“小宗代大宗”。 对此,春秋左传曾有明确记载:“吾闻国家之立也,本大而末小,是以能固。故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无凯觎。今晋,甸候也,而建国,本既弱矣,其能久乎?”
桓叔高高兴兴的回到曲沃。因其为人正直,施行仁政,受到百姓的拥护和爱戴。很快,曲沃桓叔的声名远播,周边地方的民众也都纷纷归附,渐渐地曲沃桓叔的势力超过了晋昭候。
“是时候了。”曲沃桓叔面对着越来越多依附于他的人们以及越来越强大的实力,终于按捺不住了,于公元前719年,带兵攻入翼城,联合晋大夫潘父杀死了晋昭候。奈何,曲沃桓叔的举动被晋国大夫视为不义之举,他们集中兵力将曲沃桓叔赶出了翼城,扶立晋昭候子姬平即位,史称晋孝候。
曲沃桓叔离开了,确切地说,是带着不甘和遗憾离开了。公元前731年,其子姬蟮即位,史称曲沃庄伯。
周朝的政治体制是封建分封制。周天子是天下共主,各诸侯则受封于周王室,在自己的领地上建立国家。除军事和外交方面,各诸侯国均要听命于周天子。对于不服从领导的诸侯国,周天子可以泒兵攻打,同时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号召其他诸侯出兵进攻。虽然经历犬戎之乱后于公元前770年迁都的周王室,其在诸侯心中的地位一落千丈,但传统的力量还是很强大的,君权的神圣性依旧不容小觑。
曲沃庄伯在位的十五年间,发动了两次大规模的军事夺权,带兵侵入翼城,杀死了晋孝候姬平及其子晋鄂候姬郄。这两次大规模的进攻行为,导致此刻坐在周朝王室周平王的震怒。为彰显周王室的君威神圣,周平王宜臼泒遣虢公率领军队将曲沃庄伯赶回了曲沃,并扶助晋鄂候之子姬光即位,史称晋哀候。
曲沃庄伯与其父亲一样,带着不甘和遗憾于公元前716年离世。临死的时候,他对其子姬称说:“天无二日,国无二主。你一定要勤修国政,习武备战,一旦有机会攻入翼城···先君与寡人的遗愿只有你来完成了···那样的话,寡人就算死也瞑目了。”
姬称望着慢慢合上眼睛的父亲,忍着的眼泪掉落了下来。“儿臣一定不负君父嘱托。”这一年,姬称即位,史称曲沃武公。
公元前709年,曲沃武公抓住机会攻入都城翼,韩万为曲沃武公驾车,梁弘为车右,军队在陉庭的低地驻扎,将晋哀候及其儿子晋小子候俘虏并杀害后,在都城翼尚未站稳脚跟的曲沃武公遭到来自周王室周桓王姬林泒遣的军队攻击,他像他的父亲庄伯一样被赶回了曲沃,之后,周桓王扶持晋哀候的弟弟晋候缗即位。
到头了
下一章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