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普通授权
字数:66267
成片时长:每集约53分钟
阅读:13542
发表:2017/10/18
20集 悬疑,犯罪 电视剧剧本
《豫西迷案:柏子山计划》第15-18集
1-4
5-9
9-14
15-18
- 故事梗概
- 分集提纲
- 作品卖点
- 作品正文
单 虎:“可惜《柏子山计划》还是迷。”
△柏云面显愧色,柏典若有所思。
场:17——27
时:日
景:常委会议室内
人:王新明、扬括、龙根、化一、柏云、柏典、宋名、杨抗利、单虎、陈得索、秦平、秦威、刘喜贵、老干部(男,若干名)
△豫西县常委会议室内。
△王新明坐在椭圆桌中间,其后面是党旗和国旗。扬括、龙根、化一等常委坐一侧。另一侧坐着柏云、柏典、宋名、杨抗利、单虎、陈得索、秦平、秦威、刘喜贵等人。
王新明:“同志们,今天,县委召开常委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共商豫西经济发展座谈会,并特邀首次回豫西的柏云父子共商发展大计,在此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向柏云老前辈及其子柏典先生表示热烈欢迎!
“当前,为建设有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坚定不移地走依法治国,改革开放道路。政治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经济上,以市场为主导,对内搞活,对外开放。国家在沿海地区,设立特区,招商引资,经济蓬勃发展,百姓安居乐业。改革开放以来,县委县政府发挥我县的区域优势,确立了农业稳县,工业强县,商贸富县的发展经济思路,取得了有目共睹成就。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扩大深入,我们还要与时俱进,大干快上,进一步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利用我们的区域优势,促进我县社会经济持续和谐发展。下面请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为县委县政府指路点招,建言献策。”
宋 名:(服了几粒丹参片,首先发言)“王书记代表县委县政府给我们提出的发展战略,我完全赞成。豫西是全国少有的千年古县之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在这块土地上创造了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等远古文明,留下了董桥、耿庄等十余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遗址。这里是伏羲氏二代柏皇氏故地及其后裔古柏国封地,是人文始祖黄帝元妃嫘祖故里。”
龙 根:(接话)“春秋战国时期,我们这里留下了孔子途径仪封的足迹,留下管仲、鲍叔牙取义分金的分金庙,走出了法家思想集大成者韩飞,孕育了厚重的中国儒家文化、法家文化、诚信文化。棠溪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冶铁基地之一,开创了人类冶铁文明。”
杨 括:(接话)“先祖的大爱和智慧,其后裔的生生不息和顽强拼搏精神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这是豫西人民克难攻坚、奋发进取的精神支撑和动力源泉。”
化 一:(接话)“豫西西部山青水秀,东部土地肥沃。独特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造就了丰富的人文自然景观和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是我国重要的农牧养殖及粮食生产、加工、出口基地;豫西交通发达,国家四条南北大通道穿境而过,高兰公路贯通东西。”
△各位常委发言后,人们沉思,会议异常寂静,陈得索看没有人发言,站了起来——
场:17——28
时:同上
景:同上
人:同上
△陈得索扫视大家,人们看着他,表情不一。
陈得索:(接话)“刚才各位领导分别阐述了豫西发展经济的区域优势和古今厚重的历史文化。我是在漫滩湖边上长大的,熟悉周边的环境。我认为漫滩湖区域独特的文化、优美的自然环境和便利的交通条件最能代表豫西的区域优势,我想能不能参照沿海地区经济特区模式,围绕漫滩湖把孔庙镇、柏子山、陈家庄、寺坡镇、朱兰镇连起来,设立漫滩湖经济特区,筑巢引凤,让漫滩湖四周如明珠绕项,华丽生辉!”
△王新明、宋名微笑,柏云、柏典点头,扬括、龙根、化一惊奇,秦威、秦平、刘喜贵惊愕……
王新明:(面带微笑,态度诚恳)“柏老先生,您父子有何高见,请点化。”
柏 云:(站起摆手)“不敢不敢!这次回豫西主要是走亲访友,故地重游,无权参加这么高规格的党政会,更不敢妄议。”
宋 名:“老团长,你要放下包袱,不要心有余悸。国共两党过去是老对手也是老朋友,现在大陆以开放的胸怀,欢迎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回祖国投资置业,共谋发展。何况我们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亲兄弟?”
柏 云:“谢谢。那我谈点感想吧。首先感谢县委县政府几天来对我们父子的盛情款待和信任包容。刚才各位精准阐述,加之我对金刚寺、祝王寨、柏子山、漫滩湖实地考察,倍感豫西文化厚重,交通便利,资源丰富,民风淳朴,同时,更钦佩豫西现在的官员思想超前,既有干事创新的思路和方法,又有改革开放的魄力和决心,这样消除了我的顾虑,特别是陈得索这位年轻人,提出围绕漫滩湖建建特区,很有创意,我很欣慰,完全赞同他的建议。老实说,这次儿子陪我回豫西,除探亲访友,故地重游外,重要的是体察共产党是否关心民生和对台湾老兵的诚意。如果豫西县委县政府设立漫滩湖经济特区,我可力推台湾朋友回来投资办厂,惠及我曾生活战斗的豫西,继续实施《柏子山计划》。”
画外音:“一提起《柏子山计划》,大家绷紧了神经。”
△单虎欲站起来,被宋名悄悄按着腿……
△突然,于秋叶在会议室门外叫道——
于秋叶:(边进边说)“谁是《柏子山计划》主谋?”
场:17——29
时:同上
景:同上
人:王新明、扬括、龙根、化一、柏云、柏典、宋名、杨抗利、单虎、陈得索、秦平、秦威、刘喜贵、老干部(男,若干名)、于秋叶(女,中年,1987年,37岁,郑州大学教授。于才厚之女)
△柏云吃惊地呆站着。大家好奇地扭头看着于秋叶这位不速之客。宋名、杨抗利、陈得索等站起……
△于秋叶戴住眼镜,脖挂项链,手提名贵皮包,扫视众人后,优雅地走到宋名跟前——
于秋叶:“宋书记,宋叔叔!”
宋 名:(握住于秋叶的手小声道)“正在开座谈会,台湾柏云先生正发言,先别插话,都坐下听。”
△龙根急忙给于秋叶找位子移动凳子。
宋 名:(向大家介绍)“这位女士是原豫西教育局长于才厚的女儿,现在是郑州大
学法律系教授。”
于秋叶:“对不起,打扰大家了。一听到《柏子山计划》,我很激动。我父亲于才厚也是《柏子山计划》案的直接受害者。”
王新明:“欢迎你列席。”他招呼柏云,“请柏先生继续讲。”
场:17——30
时:同上
景:同上
人:同上
柏云微笑点头,显得很淡定。
柏 云:(缓缓道)“我知道,一提起1951年的《柏子山计划》案,大家都很敏感。这是一场闹剧甚至是悲剧,使不少人遭受磨难,有的甚至失去了宝贵的生命。这是我的败笔,也是我的罪过。在此我向豫西县委县政府致歉,向因此案遭受冤屈的于才厚、陈国清、杨钦典及其后人谢罪。”
△柏云两眼含泪向与会者鞠躬;陈得索、于秋叶、杨抗利等拭泪;扬括、化一、龙根目瞪口呆;宋名、单虎面显愧色;秦平、秦威、刘喜贵神情淡定。
王新明:“柏先生不要过分纠结自责。时过境迁,我党已经摒弃了阶级斗争为纲,把工作的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都是中国人,海峡两岸一家亲。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两岸彼此要摒弃前嫌,凝聚共识,共同发展。”
柏 典:(接话)“是的。海峡两岸人们的思想观念都已经发生了根本改变,两岸同属一个中国,越来越被台湾民众认同。”
柏 云:(接话)“现在豫西干部和民众对我又这么包容,加之陈青岩已经自掘坟墓,去了他该去的地方,所以,我不能再隐瞒《柏子山计划》真相了。”
单 虎:(忍不住插话)“柏子山计划内容是什么?”
柏 云:(脱口而出) “以柏子山为主,绘漫滩湖周边图,制《柏子山计划》。当心,东边有耳。”
陈得索:(急不可待)“是什么含义?”
柏 云:“以柏子山为中心,绘制柏子山图,为光复大陆用。这是秘密计划,请陈小心,不要被发现。”
单 虎:(急问)“这个姓陈的,指的是谁?”
柏 云:“指的陈青岩。”他看大家困惑,续道,“1951年初,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多国部队,干涉朝鲜半岛局势,朝鲜战争爆发。蒋中正先生认为有爆发世界大战的可能,于是欲靠美国为后台,积极做反攻大陆的准备。我当时在台湾桃源县当副县长,正年富力强,进取心强,按照国民党中央党部要求,我对陈青岩发出投石问路的电文,即《柏子山计划》。因为在豫西陈青岩曾死心塌地跟随我,在豫西牵牛战中,我让他抱电台逃跑。如果他没有回应,他可能在豫西牵牛战中战死;如果他回应我的电文,且有所作为,证明他还活着。当时幻想光复大陆后,我回豫西当县长,让陈青岩当镇长领导开发建设孔庙镇、柏子山、漫滩湖一带,让这片圣地繁荣昌盛。可惜事不随人愿,蒋先生光复大陆梦灭;陈青岩没有死,但没有回应我,实际《柏子山计划》早已破产了!”
王新明:“《柏子山计划》没有失败。柏老先生在柏子山开发置业,是在重新启动《柏子山计划》啊!”
柏 云:(大笑)“哈、哈、哈!王书记说得好,说的好呀。”
宋 名:“老团长,咱让《柏子山计划》成为国共第三次合作典范!”
△宋名话音落,大家沉默片刻,忽然爆发热烈掌声……
场:17——31
时:同上
景:同上
人:同上
△掌声息,王新明作总结——
王新明:“今天的座谈会开的很成功。大家肩扛使命,勇于担当,结合豫西实际从不同角度科学地阐述了发展我县经济大计,尤其是柏云先生不仅为我县经济发展献计献策,而且放下包袱,勇敢而坦诚地披露了1951年春‘镇反运动’时,我县出现的《柏子山计划》案的历史真相,破解和诠释了三十六年的迷案。柏云先生这种心向祖地,情系豫西的赤诚之心与坦荡胸怀,令人感动而动容,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向柏云父子表示衷心感谢!”
△大家热烈鼓掌。
王新明:“根据大家的发言,结合我县实际,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同意以孔庙古镇为行政基础,以漫滩湖为发展中心,以国道为纽带设立‘柏子山经济特区’,使之成为商贸、旅游、娱乐、餐饮、服务协调发展的集成模板,为豫西县经济发展起师范带动作用。柏子山经济特区是一块经济试验田,也是一块责任田。县委县政府要加大对特区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力度,切实有效地搞好特区的管理和服务,计划用10——15年时间,用力用心把特区建设成我县经济发展的高地,优化招商引资的洼地,旅游休闲的胜地,商贸流通的宝地,高新技术的基地!”
△柏云兴高采烈,率先鼓掌。
柏 典:“如果成立柏子山特区,我带头开发柏子山!”
△久久不语的秦平、秦威和刘喜贵也兴奋起来。秦平先发话——
秦 平:“请问怎么开发?”
柏 典:(成竹在胸)“山顶建柏皇庙及柏皇生态文化园,供游人数典祭祖,欣赏湖光山色;山东建公墓,不管生前何党何派,善恶美丑,死后都步入天堂,魂归一处;山西建休闲度假村,让人们沐浴阳光,吮吸清风,享受自然和谐之美。”
秦 威:(不屑一顾)“那山下呢?”
柏 典:“临路靠山兴建柏子山服务区,使之成为加油、购物、就餐、洗浴、歌舞、休闲、住宿服务为一体的现代化服务社区。”
王新明:(眉开眼笑)“好。柏典先生,这正是我们的期盼。县委全力支持你典型引路,示范带动,发挥领头雁作用。豫西交通便利,资源丰富,民风淳朴,适合你投资兴业。豫西又是华夏始祖柏皇故地,是柏姓的源头和根基。你在此投资兴业是缅怀先祖的大孝,情系柏国的大爱。”他喝口茶,扫视大家,续道,“也希望各位向老书记宋名同志学习,要利用积累的工作经验和人力资源,多招商,招好商,有海外关系的,多联络。”
宋 名:“悠久的柏子山历史文化 ,给我们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千年古县的历史变迁为我们描绘了古朴和现代相结合的柏子山特区的完美画卷。但是要让柏子山特区熠熠生辉,还需要上下一致,同心同德搞好特区的管理和服务。”
王新明:“老书记说得对。常委就设立柏子山特区,还要召开专题会议,加强领导,制定规划,出台政策。”他大手一挥, “新的《柏子山计划》开始了!《柏子山计划》的主谋是豫西县委政府!”
△大家惊愕,接着爆发热烈掌声……
于秋叶:(拍案而起)“《柏子山计划》也有俺一份!”
△与会人员屏着呼吸看着于秋叶……
场:17——32
时:同上
景:同上
人:同上
△于秋叶扫视大家,侃侃而谈——
于秋叶:“各位长辈,各位领导,秋叶今天参加座谈会,既是荣幸,又是担当。柏老先生父子回豫西能和县委县政府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共同实施新的《柏子山计划》,作为生在豫西,长在豫西的我们,更应该为柏子山特区建设尽其所能,倾己所力。我和陈得索是教师之家,我们的父辈为豫西的教育事业和党的革命建设事业默默奋斗了一生,并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作为晚辈,我们有责任和义务传承他们不忘初心,对党赤胆忠心,光大他们坚忍不拔,无私奉献优秀品质。所以,我们也要以绵薄之力,将分别给柏国农场小学和孔庙小学捐资助学,发展教育,惠及桑梓,以实际行动支持新的《柏子山计划》。”
王新明:“孔庙小学,以湖而居,历史悠久,又是贯通豫西山区咽喉。未来属柏子山特区。县委和孔庙镇正准备对孔庙小学建一所教楼,你们回来捐资助学,正是雪中送炭。谢谢你们!”
柏 云:“你们助学,我们修墓。我建议先把你父亲于才厚和得索的墓都迁到柏子山柏树坟公墓。”
宋 名:“这个主意好。”
于秋叶:“原计划带住两个孩子回柏国农场和孔庙小学分别给我父亲和陈得索的父亲陈国清立碑,现在只有改成迁坟了。”
扬 括:“我提议,选个日子在孔庙小学一同举行捐资助学仪式和于才厚、陈国清追悼会!”
于秋叶:“请王书记决定。”
王新明:“请常委和老书记留下。”对龙根,“通知民政负责人到常委会议室开会,讨论有关事宜!把柏先生、于老师他们安排好,其他人可走了。”
场:17——33
时:日
景:常委会议室内
人:王新明、宋名、龙根、扬括、化一、李为民(男,45岁,民政局长)
△常委会议室内。
王新明:(扫视各位)“我同意杨部长在座谈会上的提议。选个日子,在给于才厚和陈国清迁坟时,给他两位召开追悼会;追悼会可以与孔庙小学捐资助学仪式一同举行。”
龙 根:(试探问)“追悼会怎么给于才厚、陈国清定性?”
扬 括:(面显不满)“过去已经给他们定性。这次召开追悼会多美言几句就行了,不然,再对其子女追加一些遗属补助。”
化 一:“我认为追悼会是一个严肃会,主要是对死者盖棺定论。于才厚、陈国清是共产党员,因政治运动而死,对其政治定性是追悼会不能回避的问题,追加遗嘱补助不是追悼会的主要内容。”
王新明:“对。最近内参已经披露,1949年前,国民党在重庆白公馆关押的革命志士确实总结出有《狱中八条》,中央领导已经做重要批示,要求县团以上干部,针对《狱中八条》认真学习体会,反思单位和个人的思想工作生活作风。”
宋 名:“看来于才厚、罗广斌、陈国清所说的《狱中八条》属实。既然属实,那么对于才厚、陈国清应该彻底平反,追任他们为革命烈士。”
扬 括:“追任他们为革命烈士,县里还没有这个权力,加之他们死亡久,追认难度比较大。”
李为民:“追任于才厚和陈国清同志为革命烈士,是缅怀先烈,慰藉亡灵,彰显公正,它顺天理,得民心。矫枉须过正,我同意追认二位为烈士,并亲自督查逐级申报!”
龙 根:“迁坟立碑,是孝道。公正定性,是我党实事求是的一贯作风。”
王新明:(最后表态)“根据大家意见,依据有关国家政策,于才厚和陈国清同志的
问题,要彻底解决。 一是向上级申请追任于才厚、陈国清为革命烈士,二是追加对于才厚、陈国清子女及其家属的遗属补助。三是同意给于才厚、陈国清同志迁坟立碑,召开追悼会!”他指示龙根,“通知陈得索和于秋叶进来。”
场:17——34
时:同上
景:同上
人:王新明、宋名、龙根、扬括、化一、李为民、于秋叶、陈得索
△于秋叶和陈得索匆匆走进常委会议室。
王新明:“秋叶、得索同志,常委研究决定向上级申请追任于才厚、陈国清同志为革命烈士。”
于秋叶:(齐鞠躬)“谢谢!”
△柏云面显愧色,柏典若有所思。
场:17——27
时:日
景:常委会议室内
人:王新明、扬括、龙根、化一、柏云、柏典、宋名、杨抗利、单虎、陈得索、秦平、秦威、刘喜贵、老干部(男,若干名)
△豫西县常委会议室内。
△王新明坐在椭圆桌中间,其后面是党旗和国旗。扬括、龙根、化一等常委坐一侧。另一侧坐着柏云、柏典、宋名、杨抗利、单虎、陈得索、秦平、秦威、刘喜贵等人。
王新明:“同志们,今天,县委召开常委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共商豫西经济发展座谈会,并特邀首次回豫西的柏云父子共商发展大计,在此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向柏云老前辈及其子柏典先生表示热烈欢迎!
“当前,为建设有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坚定不移地走依法治国,改革开放道路。政治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经济上,以市场为主导,对内搞活,对外开放。国家在沿海地区,设立特区,招商引资,经济蓬勃发展,百姓安居乐业。改革开放以来,县委县政府发挥我县的区域优势,确立了农业稳县,工业强县,商贸富县的发展经济思路,取得了有目共睹成就。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扩大深入,我们还要与时俱进,大干快上,进一步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利用我们的区域优势,促进我县社会经济持续和谐发展。下面请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为县委县政府指路点招,建言献策。”
宋 名:(服了几粒丹参片,首先发言)“王书记代表县委县政府给我们提出的发展战略,我完全赞成。豫西是全国少有的千年古县之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在这块土地上创造了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等远古文明,留下了董桥、耿庄等十余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遗址。这里是伏羲氏二代柏皇氏故地及其后裔古柏国封地,是人文始祖黄帝元妃嫘祖故里。”
龙 根:(接话)“春秋战国时期,我们这里留下了孔子途径仪封的足迹,留下管仲、鲍叔牙取义分金的分金庙,走出了法家思想集大成者韩飞,孕育了厚重的中国儒家文化、法家文化、诚信文化。棠溪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冶铁基地之一,开创了人类冶铁文明。”
杨 括:(接话)“先祖的大爱和智慧,其后裔的生生不息和顽强拼搏精神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这是豫西人民克难攻坚、奋发进取的精神支撑和动力源泉。”
化 一:(接话)“豫西西部山青水秀,东部土地肥沃。独特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造就了丰富的人文自然景观和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是我国重要的农牧养殖及粮食生产、加工、出口基地;豫西交通发达,国家四条南北大通道穿境而过,高兰公路贯通东西。”
△各位常委发言后,人们沉思,会议异常寂静,陈得索看没有人发言,站了起来——
场:17——28
时:同上
景:同上
人:同上
△陈得索扫视大家,人们看着他,表情不一。
陈得索:(接话)“刚才各位领导分别阐述了豫西发展经济的区域优势和古今厚重的历史文化。我是在漫滩湖边上长大的,熟悉周边的环境。我认为漫滩湖区域独特的文化、优美的自然环境和便利的交通条件最能代表豫西的区域优势,我想能不能参照沿海地区经济特区模式,围绕漫滩湖把孔庙镇、柏子山、陈家庄、寺坡镇、朱兰镇连起来,设立漫滩湖经济特区,筑巢引凤,让漫滩湖四周如明珠绕项,华丽生辉!”
△王新明、宋名微笑,柏云、柏典点头,扬括、龙根、化一惊奇,秦威、秦平、刘喜贵惊愕……
王新明:(面带微笑,态度诚恳)“柏老先生,您父子有何高见,请点化。”
柏 云:(站起摆手)“不敢不敢!这次回豫西主要是走亲访友,故地重游,无权参加这么高规格的党政会,更不敢妄议。”
宋 名:“老团长,你要放下包袱,不要心有余悸。国共两党过去是老对手也是老朋友,现在大陆以开放的胸怀,欢迎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回祖国投资置业,共谋发展。何况我们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亲兄弟?”
柏 云:“谢谢。那我谈点感想吧。首先感谢县委县政府几天来对我们父子的盛情款待和信任包容。刚才各位精准阐述,加之我对金刚寺、祝王寨、柏子山、漫滩湖实地考察,倍感豫西文化厚重,交通便利,资源丰富,民风淳朴,同时,更钦佩豫西现在的官员思想超前,既有干事创新的思路和方法,又有改革开放的魄力和决心,这样消除了我的顾虑,特别是陈得索这位年轻人,提出围绕漫滩湖建建特区,很有创意,我很欣慰,完全赞同他的建议。老实说,这次儿子陪我回豫西,除探亲访友,故地重游外,重要的是体察共产党是否关心民生和对台湾老兵的诚意。如果豫西县委县政府设立漫滩湖经济特区,我可力推台湾朋友回来投资办厂,惠及我曾生活战斗的豫西,继续实施《柏子山计划》。”
画外音:“一提起《柏子山计划》,大家绷紧了神经。”
△单虎欲站起来,被宋名悄悄按着腿……
△突然,于秋叶在会议室门外叫道——
于秋叶:(边进边说)“谁是《柏子山计划》主谋?”
场:17——29
时:同上
景:同上
人:王新明、扬括、龙根、化一、柏云、柏典、宋名、杨抗利、单虎、陈得索、秦平、秦威、刘喜贵、老干部(男,若干名)、于秋叶(女,中年,1987年,37岁,郑州大学教授。于才厚之女)
△柏云吃惊地呆站着。大家好奇地扭头看着于秋叶这位不速之客。宋名、杨抗利、陈得索等站起……
△于秋叶戴住眼镜,脖挂项链,手提名贵皮包,扫视众人后,优雅地走到宋名跟前——
于秋叶:“宋书记,宋叔叔!”
宋 名:(握住于秋叶的手小声道)“正在开座谈会,台湾柏云先生正发言,先别插话,都坐下听。”
△龙根急忙给于秋叶找位子移动凳子。
宋 名:(向大家介绍)“这位女士是原豫西教育局长于才厚的女儿,现在是郑州大
学法律系教授。”
于秋叶:“对不起,打扰大家了。一听到《柏子山计划》,我很激动。我父亲于才厚也是《柏子山计划》案的直接受害者。”
王新明:“欢迎你列席。”他招呼柏云,“请柏先生继续讲。”
场:17——30
时:同上
景:同上
人:同上
柏云微笑点头,显得很淡定。
柏 云:(缓缓道)“我知道,一提起1951年的《柏子山计划》案,大家都很敏感。这是一场闹剧甚至是悲剧,使不少人遭受磨难,有的甚至失去了宝贵的生命。这是我的败笔,也是我的罪过。在此我向豫西县委县政府致歉,向因此案遭受冤屈的于才厚、陈国清、杨钦典及其后人谢罪。”
△柏云两眼含泪向与会者鞠躬;陈得索、于秋叶、杨抗利等拭泪;扬括、化一、龙根目瞪口呆;宋名、单虎面显愧色;秦平、秦威、刘喜贵神情淡定。
王新明:“柏先生不要过分纠结自责。时过境迁,我党已经摒弃了阶级斗争为纲,把工作的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都是中国人,海峡两岸一家亲。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两岸彼此要摒弃前嫌,凝聚共识,共同发展。”
柏 典:(接话)“是的。海峡两岸人们的思想观念都已经发生了根本改变,两岸同属一个中国,越来越被台湾民众认同。”
柏 云:(接话)“现在豫西干部和民众对我又这么包容,加之陈青岩已经自掘坟墓,去了他该去的地方,所以,我不能再隐瞒《柏子山计划》真相了。”
单 虎:(忍不住插话)“柏子山计划内容是什么?”
柏 云:(脱口而出) “以柏子山为主,绘漫滩湖周边图,制《柏子山计划》。当心,东边有耳。”
陈得索:(急不可待)“是什么含义?”
柏 云:“以柏子山为中心,绘制柏子山图,为光复大陆用。这是秘密计划,请陈小心,不要被发现。”
单 虎:(急问)“这个姓陈的,指的是谁?”
柏 云:“指的陈青岩。”他看大家困惑,续道,“1951年初,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多国部队,干涉朝鲜半岛局势,朝鲜战争爆发。蒋中正先生认为有爆发世界大战的可能,于是欲靠美国为后台,积极做反攻大陆的准备。我当时在台湾桃源县当副县长,正年富力强,进取心强,按照国民党中央党部要求,我对陈青岩发出投石问路的电文,即《柏子山计划》。因为在豫西陈青岩曾死心塌地跟随我,在豫西牵牛战中,我让他抱电台逃跑。如果他没有回应,他可能在豫西牵牛战中战死;如果他回应我的电文,且有所作为,证明他还活着。当时幻想光复大陆后,我回豫西当县长,让陈青岩当镇长领导开发建设孔庙镇、柏子山、漫滩湖一带,让这片圣地繁荣昌盛。可惜事不随人愿,蒋先生光复大陆梦灭;陈青岩没有死,但没有回应我,实际《柏子山计划》早已破产了!”
王新明:“《柏子山计划》没有失败。柏老先生在柏子山开发置业,是在重新启动《柏子山计划》啊!”
柏 云:(大笑)“哈、哈、哈!王书记说得好,说的好呀。”
宋 名:“老团长,咱让《柏子山计划》成为国共第三次合作典范!”
△宋名话音落,大家沉默片刻,忽然爆发热烈掌声……
场:17——31
时:同上
景:同上
人:同上
△掌声息,王新明作总结——
王新明:“今天的座谈会开的很成功。大家肩扛使命,勇于担当,结合豫西实际从不同角度科学地阐述了发展我县经济大计,尤其是柏云先生不仅为我县经济发展献计献策,而且放下包袱,勇敢而坦诚地披露了1951年春‘镇反运动’时,我县出现的《柏子山计划》案的历史真相,破解和诠释了三十六年的迷案。柏云先生这种心向祖地,情系豫西的赤诚之心与坦荡胸怀,令人感动而动容,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向柏云父子表示衷心感谢!”
△大家热烈鼓掌。
王新明:“根据大家的发言,结合我县实际,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同意以孔庙古镇为行政基础,以漫滩湖为发展中心,以国道为纽带设立‘柏子山经济特区’,使之成为商贸、旅游、娱乐、餐饮、服务协调发展的集成模板,为豫西县经济发展起师范带动作用。柏子山经济特区是一块经济试验田,也是一块责任田。县委县政府要加大对特区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力度,切实有效地搞好特区的管理和服务,计划用10——15年时间,用力用心把特区建设成我县经济发展的高地,优化招商引资的洼地,旅游休闲的胜地,商贸流通的宝地,高新技术的基地!”
△柏云兴高采烈,率先鼓掌。
柏 典:“如果成立柏子山特区,我带头开发柏子山!”
△久久不语的秦平、秦威和刘喜贵也兴奋起来。秦平先发话——
秦 平:“请问怎么开发?”
柏 典:(成竹在胸)“山顶建柏皇庙及柏皇生态文化园,供游人数典祭祖,欣赏湖光山色;山东建公墓,不管生前何党何派,善恶美丑,死后都步入天堂,魂归一处;山西建休闲度假村,让人们沐浴阳光,吮吸清风,享受自然和谐之美。”
秦 威:(不屑一顾)“那山下呢?”
柏 典:“临路靠山兴建柏子山服务区,使之成为加油、购物、就餐、洗浴、歌舞、休闲、住宿服务为一体的现代化服务社区。”
王新明:(眉开眼笑)“好。柏典先生,这正是我们的期盼。县委全力支持你典型引路,示范带动,发挥领头雁作用。豫西交通便利,资源丰富,民风淳朴,适合你投资兴业。豫西又是华夏始祖柏皇故地,是柏姓的源头和根基。你在此投资兴业是缅怀先祖的大孝,情系柏国的大爱。”他喝口茶,扫视大家,续道,“也希望各位向老书记宋名同志学习,要利用积累的工作经验和人力资源,多招商,招好商,有海外关系的,多联络。”
宋 名:“悠久的柏子山历史文化 ,给我们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千年古县的历史变迁为我们描绘了古朴和现代相结合的柏子山特区的完美画卷。但是要让柏子山特区熠熠生辉,还需要上下一致,同心同德搞好特区的管理和服务。”
王新明:“老书记说得对。常委就设立柏子山特区,还要召开专题会议,加强领导,制定规划,出台政策。”他大手一挥, “新的《柏子山计划》开始了!《柏子山计划》的主谋是豫西县委政府!”
△大家惊愕,接着爆发热烈掌声……
于秋叶:(拍案而起)“《柏子山计划》也有俺一份!”
△与会人员屏着呼吸看着于秋叶……
场:17——32
时:同上
景:同上
人:同上
△于秋叶扫视大家,侃侃而谈——
于秋叶:“各位长辈,各位领导,秋叶今天参加座谈会,既是荣幸,又是担当。柏老先生父子回豫西能和县委县政府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共同实施新的《柏子山计划》,作为生在豫西,长在豫西的我们,更应该为柏子山特区建设尽其所能,倾己所力。我和陈得索是教师之家,我们的父辈为豫西的教育事业和党的革命建设事业默默奋斗了一生,并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作为晚辈,我们有责任和义务传承他们不忘初心,对党赤胆忠心,光大他们坚忍不拔,无私奉献优秀品质。所以,我们也要以绵薄之力,将分别给柏国农场小学和孔庙小学捐资助学,发展教育,惠及桑梓,以实际行动支持新的《柏子山计划》。”
王新明:“孔庙小学,以湖而居,历史悠久,又是贯通豫西山区咽喉。未来属柏子山特区。县委和孔庙镇正准备对孔庙小学建一所教楼,你们回来捐资助学,正是雪中送炭。谢谢你们!”
柏 云:“你们助学,我们修墓。我建议先把你父亲于才厚和得索的墓都迁到柏子山柏树坟公墓。”
宋 名:“这个主意好。”
于秋叶:“原计划带住两个孩子回柏国农场和孔庙小学分别给我父亲和陈得索的父亲陈国清立碑,现在只有改成迁坟了。”
扬 括:“我提议,选个日子在孔庙小学一同举行捐资助学仪式和于才厚、陈国清追悼会!”
于秋叶:“请王书记决定。”
王新明:“请常委和老书记留下。”对龙根,“通知民政负责人到常委会议室开会,讨论有关事宜!把柏先生、于老师他们安排好,其他人可走了。”
场:17——33
时:日
景:常委会议室内
人:王新明、宋名、龙根、扬括、化一、李为民(男,45岁,民政局长)
△常委会议室内。
王新明:(扫视各位)“我同意杨部长在座谈会上的提议。选个日子,在给于才厚和陈国清迁坟时,给他两位召开追悼会;追悼会可以与孔庙小学捐资助学仪式一同举行。”
龙 根:(试探问)“追悼会怎么给于才厚、陈国清定性?”
扬 括:(面显不满)“过去已经给他们定性。这次召开追悼会多美言几句就行了,不然,再对其子女追加一些遗属补助。”
化 一:“我认为追悼会是一个严肃会,主要是对死者盖棺定论。于才厚、陈国清是共产党员,因政治运动而死,对其政治定性是追悼会不能回避的问题,追加遗嘱补助不是追悼会的主要内容。”
王新明:“对。最近内参已经披露,1949年前,国民党在重庆白公馆关押的革命志士确实总结出有《狱中八条》,中央领导已经做重要批示,要求县团以上干部,针对《狱中八条》认真学习体会,反思单位和个人的思想工作生活作风。”
宋 名:“看来于才厚、罗广斌、陈国清所说的《狱中八条》属实。既然属实,那么对于才厚、陈国清应该彻底平反,追任他们为革命烈士。”
扬 括:“追任他们为革命烈士,县里还没有这个权力,加之他们死亡久,追认难度比较大。”
李为民:“追任于才厚和陈国清同志为革命烈士,是缅怀先烈,慰藉亡灵,彰显公正,它顺天理,得民心。矫枉须过正,我同意追认二位为烈士,并亲自督查逐级申报!”
龙 根:“迁坟立碑,是孝道。公正定性,是我党实事求是的一贯作风。”
王新明:(最后表态)“根据大家意见,依据有关国家政策,于才厚和陈国清同志的
问题,要彻底解决。 一是向上级申请追任于才厚、陈国清为革命烈士,二是追加对于才厚、陈国清子女及其家属的遗属补助。三是同意给于才厚、陈国清同志迁坟立碑,召开追悼会!”他指示龙根,“通知陈得索和于秋叶进来。”
场:17——34
时:同上
景:同上
人:王新明、宋名、龙根、扬括、化一、李为民、于秋叶、陈得索
△于秋叶和陈得索匆匆走进常委会议室。
王新明:“秋叶、得索同志,常委研究决定向上级申请追任于才厚、陈国清同志为革命烈士。”
于秋叶:(齐鞠躬)“谢谢!”
上一集
到底了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