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授权发表
字数:61620
阅读:6194
发表:2019/10/21
主旋律,农村
小说
挑泰山(第一、二部)
- 故事梗概
- 作品正文
谁知,清亮他娘听了这话眼前猛一亮:“对,真真,这事可真不能怨老大,要怨就怨俺老二,老大不行找老二,他是大学生,比老大有出息……”
岳清明寻思:我的娘哎,您怎么出这歪主意!一个图片还惹来了“官司”,好在林晓真还没说侵犯她肖像权!
想想也是,岳清明觉得这个图片生动表现了农村改革开放给农民带来的欢乐心情和劳动热情,尚主任都夸“小图片大主题”,可人家一个山里丫头,能有尚主任那样高的水平和理解能力吗?再说,人家能不借腿搓麻线吗!
真真赶紧说:“俺可没那个意思,俺二叔是个书呆子……”
岳清明也乘机表态:“对,人家真真说得对,都别给我胡扯啰,我这里还没毕业,学校里有规定,不毕业不能……找媳妇……”
真真还就是不松口:“清亮叔,么也甭说咧,反正是整个金豆子山都已经看到咱俩的合影了,这可不能当儿戏,今天俺早晚等你表个态……”
岳光武坐在当门里,把茶碗向门枕上一放,对着清亮他娘,又开始自言自语:“你个老东西,俺叫你能,俺叫你再能,平时见了人家闺女就挪不开眼……哼,今天就叫你看个够!”
岳清亮一看,不说句软和话是不行了,就走到林晓真的跟前,俩手轻轻拍了拍林晓真俩肩膀头,说:“真真,你确确实实是个好孩子……叔平时也很喜欢你,可你怎么不早说?你要是早和我说了,咱这事不就早成了……”
“你这是说得真心话?”真真一听高了兴。
“当然没有假……你说人家郝大芳,半年前都找到我家里来了,人家都和我订了亲,嫁妆都叫木匠打好了,我要是退了亲,人家再怎么有脸找个主啊?别人又会怎么看我啊?再说,就是买个小猪子,也得有个先来后到吧,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回家吧,你的事……包在叔身上,一准儿给你找个和叔一样的,三条腿的蛤蟆不好找,两条腿的好人有的是……包在叔身上了!”
“也是怨俺,谁让俺晚了一步……”林晓真也是通情达理的人,嘟囔着走出岳清亮家大门。
“我的娘啊,谢天谢地!”岳清明心里那块石头总算落了地。
“你甭娘啊爷的,你别拍个熊照片再把自己搭进去!”岳清亮又立睖了岳清明一眼。
六
一九八六年十月十九日,农历九月十六,星期天,晴。
今天,是我和郝大芳结婚的日子。郝大芳大门大户,又是老大,所以他爹娘格外重视,专门安排大马车送新娘,送亲队伍达三十多人。我们家老亲戚多,加上挑山行的朋友,前来贺喜的人络绎不绝。
——摘自岳清亮挑山日记
七
一九八七年四月二十三日,农历三月二十六,晴。
连续一周在家中安排春耕生产。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到今天,泰山青年挑山突击队队员已达四十人,成为泰山上规模最大的挑山队。也正是在这几年中,村里出了不少万元户。王金桂就是其中的姣姣者。王金桂是个极聪明的人,他与我们泰山挑夫正好相反,他是依靠走捷径、吃巧粮食走上富裕路的。在农村改革开放的前几年,正是像他这样的人率先成了致富能手。
——摘自岳清亮挑山日记
王金桂的春天也来了!
一大早,王金桂就顶着满头的蜘蛛网,钻到猪圈顶棚上,把小砍网拿了下来,放在天井正当中。他又找出织网的梭子,熟练地缀补起让老鼠咬破了洞的小砍网来。
过了谷雨,赤鳞鱼又要成群结对出泉,这是逮赤鳞鱼最好的季节。这泰山山沟里的赤鳞鱼很稀罕,个头不大,通体透明,它在水中游动时连它身上细小的鱼刺都看得一清二楚。上学时,小桂子每次逃学半天,也逮不了几条,回家又不敢和娘说,说了也白说,那时谁家里有炸鱼吃的闲油啊?小桂子就把逮来的赤鳞鱼放在北墙根,直到太阳把赤鳞鱼晒化成油。泰山桃花源彩石溪里就有赤鳞鱼,别人还真逮不着,日子长了小桂子就积累了经验,去了就能弄几条。这两年条件好了才开始逮了吃。
王金桂刚扛上砍网,爹在屋里喊:“小桂子,别光想着吃巧食,背上筐,捎带些猪草回来。”
王金桂就背上筐,扛上砍网,拉开大门栓,刚想开大门,就听村委广播喇叭里响起了不知唱了多少遍的《牡丹之歌》来。
平时一听这歌,村民们就会马上跟着说“啊,牡丹……俺要下个通知咧”。
王金桂以为村委里又要下催收“三提五统”的通知。按理说,这不是收“三提五统”的时候,听说村里最近搞什么集中整治,要清理八四年度没收上来的“三提五统”。
没想到,广播喇叭里只下了一个普通的通知:“……俺要下个通知咧,请小桂子,就是王金桂,到村委来一趟。”
王金桂一听,愣了,还害了怕,心想,俺又没犯什么事,叫俺去干么?
王金桂放下砍网和筐,硬着头皮向村委走去。
王金桂来到村委,张大拿书记正在办公室门口等着他:“小桂子,你学过电吗?”
“学过,初中物理课本最后一章,没学好,干吗?”
“学过就行,刚才研究了研究,你是咱村里最年轻的五好社员,是个小人才,明天开始你就是咱村的电工了,回去商量商量,准备准备吧。”
王金桂是岳清明和岳清亮打小的同学,一直到高中毕业。王金桂小名叫小桂子。分生产队那年,小桂子获得全村五好社员奖状时,岳清明和岳清亮对小桂子这张破纸根本没放在眼里,可今天,人家张大拿书记还记得这事,还成了小桂子当村里电工的重要条件。
村里的电工在当时可是一个肥差啊!
天上掉下一个大油饼,一下子就把小桂子砸蒙了。小桂子心想,电工这差事,抢都抢不着,这事还用回家商量吗!
第二天一大早,王金桂和他爹娘又在为王金桂当电工这事纳闷。还没纳完闷,就听村委广播喇叭里又响起《牡丹之歌》,唱了句“啊,牡丹……”就停下了,接着是下催收“三提五统”通知,接着又下一个通知:“再下一个通知……请小桂子……到村委来一趟。”
这又是怎么回事?
这次小桂子被叫到村委一楼东头一个套间。那时村委是个老二层小楼。张大拿书记正拿着把剪子对着墙上的镜子铰胡子。他边铰边问:“小桂子,有对象了吗?”
“还没有,谁愿意跟咱啊。”
“想要个什么样的?”
“咱一个小老百姓……剜到篮里就是菜。”
“给你介绍一个,小孩他小姨家那个小三妮子,大号常莹莹,你认识她,长得比她妈都好看,她说和你是初中同学……条件比你好,回去商量商量吧。”
“这……那……”王金桂还没摸着头脚,天上又掉下一个大油饼,激动地他半天没说出一句话。
王金桂心想,这事更用不着回去商量!
平时能和书记套个近乎都难得,今天人家书记把他小姨子的闺女都许上了。
小桂子回去和爹娘一说,娘立马明白了:“桂子他爹,快麻利地,去王满意那里买四牲礼,你亲自去书记家下礼……今天上午就得去。”
没出三天,小桂子和小三妮子就订了亲。
五一节,是小桂子和小三妮子结婚的日子。这一天,村委的领导都到了场,光随份子的乡里乡亲,就招待了十二桌。
王金桂干电工以前,村民请电工给村民下个电表、接接线路什么的不是那么容易。这些都是技术活,又是电老虎,谁还不得请电工吃个饭、喝盅子酒啊。可当上电工的小桂子很会替村民着想,请电工吃饭喝酒少说也得花十五块,多破费!小桂子说干脆光给我个零头五块钱当个酒钱算了,村民觉得这样很划算。村民省钱不少,小桂子也创了收,一举两得,村民们直夸赞王金桂是人民的好电工!
为了保证广大村民的用电安全,小桂子严禁私拉乱接。
岳清亮充扮能的,两块钱买回来四个拉盒开关,琢磨来琢磨去,创造了一组双置开关,能在屋里屋外分别控制开关门灯。
小桂子来了六趟没看出个门道。
王金桂第七趟来到岳清亮家请教岳清亮:“清亮哥,我研究了七天,就没弄不明白,这四个拉盒开关怎么就成了一组双置开关?”
岳清亮说:“你回去再研究七天准能研究出来。”
小桂子有点生岳清亮的气,说看在同学面子上就不罚钱了,把四个拉盒开关拆下给提留走了。后来按一块钱一个处理给了其他村民。
两年下来,小桂子就成了万元户!
小桂子干电工两年发了个现成财,腰里硬邦起来,从此致富路上一发不可收拾。
一九八七年下半年起,为了给村里创收,小桂子在他书记大姨夫的关照下,承包了凰山东麓的涧溪河养起了赤鳞鱼,又经大姨夫介绍,得到农业大学专家教授的指导,经过两年多努力,小桂子成功掌握了赤鳞鱼的繁育养殖技术,那年竟然以一块五一条,卖给泰城各大饭店,三年半下来纯收入四万五千多。据个别村民说,小桂子还偷偷摸摸地卖了些河砂。这事岳清明问过小桂子,原来人家是给运河砂的修了条便道,无非是收了点修路的成本费。这一下子,小桂子手里至少攥着四五万元,那年头,一个万元户就是个小财主,小桂子不就是一个大地主吗!
几年的奋斗,王金桂成了全村第一批先富起来的人!
一九九三年十二月二十二日,是王金桂永远忘不了的日子,这一天,王金桂作为全镇农民致富带头人领奖代表,参加了全镇经济工作大会,还受到于镇长的接见。
会议还没开始,张大拿书记就来到会场前一排,找到王金桂:“小桂子,今天说不定镇长得接见你,我可听说新来的于镇长是个大老粗,我都没摸清他的脾气,你可要处处留心啊。”
“有姨夫在,咱怕么。”
会议主持人一敲话筒,宣布会议开始。
会议进行第一项,颁奖。第一组领奖人披红戴花,上台领奖。王金桂就在第一组,奖品正好由于镇长颁发。小桂子紧紧握住于镇长的手,长时间不松开,还和于镇长小声交谈起来。拿照相机的赶紧来抓拍,嚓嚓嚓嚓,闪光灯来了四个连闪。
会议进行第二项,典型发言。最后一个典型发言结束,主持人还没来得及宣布下面进行第三项,于镇长插了话:“让刚才那位……那个谁……讲两句。”
“王金桂!”张大拿在座位上喊道。
“对,王金桂,来两句。”于镇长说。
本来没有安排王金桂典型发言,王金桂没有任何准备。会场上所有人都朝王金桂看过来,看来,王金桂不说两句是不行了。
王金桂就站起身,用左手向主席台下打了个敬礼,又用右手朝于镇长打了个敬礼,大声说:“我……就表个决心吧,于镇长打到哪里咱就指到哪里,争取明年再来披红戴花。完了。”
会场上一片笑声,接着跟着掌声。
会议的最后,于镇长作重要讲话。
于镇长站起身来,先作了自我介绍。
于镇长刚拿起讲稿,清了清嗓,就看到有十多个人从会场前门举着牌子,喊着口号“我们要吃饭”、“我们要生存”、“还我血汗钱”,闯进了会场。
这一下,全场一下哄咉起来。
主持人大喊:“派出所人呢,赶快把他们轰走。”
会场静下来。
“我们是农具厂的,一年多没发工资,俺没法混了……”闯进会场的人大声喊着。
在王金桂还没养赤鳞鱼赚大钱的时候,全镇乡镇企业就开始红火起来。不知怎么回事,不几年,大多乡镇企业就撑不住劲了,纷纷下马,连镇上老牌的龙头企业农具厂也停了产。乡镇企业红火的时候,不少农民去了乡镇企业上班,可后来就发不出工资了,再到后来就得再回家种地了。可这些人,就是在厂子里呆着不走,非得要工钱,还去镇上要说法,几个厂的联合起来去上访,还堵在镇大院门口不让新上任于镇长的小车进。可这事一直没得到解决。这不,今天就闹到了会场上!
“一年多没发工资?”于镇长有些愕然,回头问主持人:“他们反映的情况当真?”
主持人没有吱声。
“没有一点假,要有一点假,天打五雷轰!”
于镇长拿起话筒:“好,我相信。这样,这事我管定了,明天我就安排……三天内给你们答复,要解决不了,我就辞职回家卖芋头!”
“当真?你可是镇长!”
“当真!咱是吐口吐沫砸个窝。”
这伙人相互使个眼色,一哄走出了会场。
王金桂披红戴花,获得了荣誉称号,受到镇长接见,还在大会上作了典型发言。报纸上还拿出半个版面介绍他带头致富的先进事迹。小桂子一下子在全县出了名。
人怕出名猪怕壮。
王金桂披红戴花的第二天,于镇长就点名要登门拜访王金桂。
王金桂接到通知,不知所措,赶快去请示姨夫张大拿。张大拿一句话:“高接远迎,顺水推舟!”
其实,在于镇长点名要登门拜访王金桂之前,于镇长已开过专题会研究了镇农具厂的事。
镇上的农具厂是个五六十人的大厂子,已有三十多年的建厂历史。前些年一直是镇上的骨干企业,谁知,这两年是一步不如一步。生产的铁锨、锄头、镢头卖不出去,都生了锈,产品积压了满满一大仓库。还有一个当时不能公开的秘密,农具厂背负着沉重的贷款包袱,资金实在是周转不开,欠发工人工资多年。
镇农具厂已经处于停产状态,诸多遗留问题也不断暴露出来,再这样下去,镇上就不只是贴工钱的问题,说不定还得替厂里还贷款。那年月,乡镇干部的工资都发不出来,哪有钱上农具厂里贴?
于镇长比前任明白得多,干脆,转制!龙头企业也得转。
可厂子谁接管?发布了转制公告,于镇长又挨个和镇上的著名企业家们谈话作动员,谁知企业家们都是一句话:打死也不接这个烂摊子!于镇长这才突然想起金豆子山村王金桂,赶紧安排要登门拜访王金桂。
王金桂把于镇长接到赤鳞鱼养殖场,张大拿自然来作陪。于镇长把镇农具厂转制的事一说,张大拿向王金桂一使眼色,王金桂立马表态:“于镇长……指到哪里咱就……打到哪里,接!”
小桂子曾在镇农具厂干过几十天临时工,对厂里的情况还是比较熟悉的。
王金桂一元钱买断农具厂,庄严承诺:三年内还清原农具厂所有银行贷款,职工工资全部补发。为此,于镇长在镇农具厂转制会上激动地站起身来表扬了小桂子:“王金桂同志,替政府背包袱,为全镇人民做出了大贡献!”
让镇农具厂起死回生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可王金桂就是王金桂!买下镇农具厂的王金桂提出了“大清理、大整治、大提升”总体战略规划。
没几天,于镇长就来厂视察指导工作。
这天一大早,镇农具厂大门敞开,巨幅标语横跨大门:热烈欢迎上级领导视察指导工作!厂房外墙上一行红色大标语:大清理、大整治、大提升。
大门里面,一列长长的条桌上铺上红色平绒布,上面整整齐齐放了一排瓶装矿泉水。几位年轻人身穿笔挺的黑色西服,周周正正地侍立两旁。
镇长的车缓缓驶进大门。王金桂上前为镇长开车门。
于镇长满脸笑容下来车。
现场立时响起一片掌声。
王金桂先致欢迎词,接着汇报工作:“……我们制定了三步走战略……”
“拿干货!捡要紧地说……哪三步?”于镇长有些急不可待。
“第一步,清理整顿;第二步,产销并举;第三步,盘活资产。”
“好一个三步走!特别是盘活资产,有新意,有新意……王秘书,记好!”
王秘书掀开随手拿着的记录本,刷刷刷刷记了下来。
然后,于镇长来到车间,车间内一片忙忙碌碌;于镇长来到仓库,仓库内热火朝天。
镇农具厂起死回生的“三步走战略”,得到于镇长的赞扬,一时间,成了全镇新闻热点。
岳清明寻思:我的娘哎,您怎么出这歪主意!一个图片还惹来了“官司”,好在林晓真还没说侵犯她肖像权!
想想也是,岳清明觉得这个图片生动表现了农村改革开放给农民带来的欢乐心情和劳动热情,尚主任都夸“小图片大主题”,可人家一个山里丫头,能有尚主任那样高的水平和理解能力吗?再说,人家能不借腿搓麻线吗!
真真赶紧说:“俺可没那个意思,俺二叔是个书呆子……”
岳清明也乘机表态:“对,人家真真说得对,都别给我胡扯啰,我这里还没毕业,学校里有规定,不毕业不能……找媳妇……”
真真还就是不松口:“清亮叔,么也甭说咧,反正是整个金豆子山都已经看到咱俩的合影了,这可不能当儿戏,今天俺早晚等你表个态……”
岳光武坐在当门里,把茶碗向门枕上一放,对着清亮他娘,又开始自言自语:“你个老东西,俺叫你能,俺叫你再能,平时见了人家闺女就挪不开眼……哼,今天就叫你看个够!”
岳清亮一看,不说句软和话是不行了,就走到林晓真的跟前,俩手轻轻拍了拍林晓真俩肩膀头,说:“真真,你确确实实是个好孩子……叔平时也很喜欢你,可你怎么不早说?你要是早和我说了,咱这事不就早成了……”
“你这是说得真心话?”真真一听高了兴。
“当然没有假……你说人家郝大芳,半年前都找到我家里来了,人家都和我订了亲,嫁妆都叫木匠打好了,我要是退了亲,人家再怎么有脸找个主啊?别人又会怎么看我啊?再说,就是买个小猪子,也得有个先来后到吧,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回家吧,你的事……包在叔身上,一准儿给你找个和叔一样的,三条腿的蛤蟆不好找,两条腿的好人有的是……包在叔身上了!”
“也是怨俺,谁让俺晚了一步……”林晓真也是通情达理的人,嘟囔着走出岳清亮家大门。
“我的娘啊,谢天谢地!”岳清明心里那块石头总算落了地。
“你甭娘啊爷的,你别拍个熊照片再把自己搭进去!”岳清亮又立睖了岳清明一眼。
六
一九八六年十月十九日,农历九月十六,星期天,晴。
今天,是我和郝大芳结婚的日子。郝大芳大门大户,又是老大,所以他爹娘格外重视,专门安排大马车送新娘,送亲队伍达三十多人。我们家老亲戚多,加上挑山行的朋友,前来贺喜的人络绎不绝。
——摘自岳清亮挑山日记
七
一九八七年四月二十三日,农历三月二十六,晴。
连续一周在家中安排春耕生产。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到今天,泰山青年挑山突击队队员已达四十人,成为泰山上规模最大的挑山队。也正是在这几年中,村里出了不少万元户。王金桂就是其中的姣姣者。王金桂是个极聪明的人,他与我们泰山挑夫正好相反,他是依靠走捷径、吃巧粮食走上富裕路的。在农村改革开放的前几年,正是像他这样的人率先成了致富能手。
——摘自岳清亮挑山日记
王金桂的春天也来了!
一大早,王金桂就顶着满头的蜘蛛网,钻到猪圈顶棚上,把小砍网拿了下来,放在天井正当中。他又找出织网的梭子,熟练地缀补起让老鼠咬破了洞的小砍网来。
过了谷雨,赤鳞鱼又要成群结对出泉,这是逮赤鳞鱼最好的季节。这泰山山沟里的赤鳞鱼很稀罕,个头不大,通体透明,它在水中游动时连它身上细小的鱼刺都看得一清二楚。上学时,小桂子每次逃学半天,也逮不了几条,回家又不敢和娘说,说了也白说,那时谁家里有炸鱼吃的闲油啊?小桂子就把逮来的赤鳞鱼放在北墙根,直到太阳把赤鳞鱼晒化成油。泰山桃花源彩石溪里就有赤鳞鱼,别人还真逮不着,日子长了小桂子就积累了经验,去了就能弄几条。这两年条件好了才开始逮了吃。
王金桂刚扛上砍网,爹在屋里喊:“小桂子,别光想着吃巧食,背上筐,捎带些猪草回来。”
王金桂就背上筐,扛上砍网,拉开大门栓,刚想开大门,就听村委广播喇叭里响起了不知唱了多少遍的《牡丹之歌》来。
平时一听这歌,村民们就会马上跟着说“啊,牡丹……俺要下个通知咧”。
王金桂以为村委里又要下催收“三提五统”的通知。按理说,这不是收“三提五统”的时候,听说村里最近搞什么集中整治,要清理八四年度没收上来的“三提五统”。
没想到,广播喇叭里只下了一个普通的通知:“……俺要下个通知咧,请小桂子,就是王金桂,到村委来一趟。”
王金桂一听,愣了,还害了怕,心想,俺又没犯什么事,叫俺去干么?
王金桂放下砍网和筐,硬着头皮向村委走去。
王金桂来到村委,张大拿书记正在办公室门口等着他:“小桂子,你学过电吗?”
“学过,初中物理课本最后一章,没学好,干吗?”
“学过就行,刚才研究了研究,你是咱村里最年轻的五好社员,是个小人才,明天开始你就是咱村的电工了,回去商量商量,准备准备吧。”
王金桂是岳清明和岳清亮打小的同学,一直到高中毕业。王金桂小名叫小桂子。分生产队那年,小桂子获得全村五好社员奖状时,岳清明和岳清亮对小桂子这张破纸根本没放在眼里,可今天,人家张大拿书记还记得这事,还成了小桂子当村里电工的重要条件。
村里的电工在当时可是一个肥差啊!
天上掉下一个大油饼,一下子就把小桂子砸蒙了。小桂子心想,电工这差事,抢都抢不着,这事还用回家商量吗!
第二天一大早,王金桂和他爹娘又在为王金桂当电工这事纳闷。还没纳完闷,就听村委广播喇叭里又响起《牡丹之歌》,唱了句“啊,牡丹……”就停下了,接着是下催收“三提五统”通知,接着又下一个通知:“再下一个通知……请小桂子……到村委来一趟。”
这又是怎么回事?
这次小桂子被叫到村委一楼东头一个套间。那时村委是个老二层小楼。张大拿书记正拿着把剪子对着墙上的镜子铰胡子。他边铰边问:“小桂子,有对象了吗?”
“还没有,谁愿意跟咱啊。”
“想要个什么样的?”
“咱一个小老百姓……剜到篮里就是菜。”
“给你介绍一个,小孩他小姨家那个小三妮子,大号常莹莹,你认识她,长得比她妈都好看,她说和你是初中同学……条件比你好,回去商量商量吧。”
“这……那……”王金桂还没摸着头脚,天上又掉下一个大油饼,激动地他半天没说出一句话。
王金桂心想,这事更用不着回去商量!
平时能和书记套个近乎都难得,今天人家书记把他小姨子的闺女都许上了。
小桂子回去和爹娘一说,娘立马明白了:“桂子他爹,快麻利地,去王满意那里买四牲礼,你亲自去书记家下礼……今天上午就得去。”
没出三天,小桂子和小三妮子就订了亲。
五一节,是小桂子和小三妮子结婚的日子。这一天,村委的领导都到了场,光随份子的乡里乡亲,就招待了十二桌。
王金桂干电工以前,村民请电工给村民下个电表、接接线路什么的不是那么容易。这些都是技术活,又是电老虎,谁还不得请电工吃个饭、喝盅子酒啊。可当上电工的小桂子很会替村民着想,请电工吃饭喝酒少说也得花十五块,多破费!小桂子说干脆光给我个零头五块钱当个酒钱算了,村民觉得这样很划算。村民省钱不少,小桂子也创了收,一举两得,村民们直夸赞王金桂是人民的好电工!
为了保证广大村民的用电安全,小桂子严禁私拉乱接。
岳清亮充扮能的,两块钱买回来四个拉盒开关,琢磨来琢磨去,创造了一组双置开关,能在屋里屋外分别控制开关门灯。
小桂子来了六趟没看出个门道。
王金桂第七趟来到岳清亮家请教岳清亮:“清亮哥,我研究了七天,就没弄不明白,这四个拉盒开关怎么就成了一组双置开关?”
岳清亮说:“你回去再研究七天准能研究出来。”
小桂子有点生岳清亮的气,说看在同学面子上就不罚钱了,把四个拉盒开关拆下给提留走了。后来按一块钱一个处理给了其他村民。
两年下来,小桂子就成了万元户!
小桂子干电工两年发了个现成财,腰里硬邦起来,从此致富路上一发不可收拾。
一九八七年下半年起,为了给村里创收,小桂子在他书记大姨夫的关照下,承包了凰山东麓的涧溪河养起了赤鳞鱼,又经大姨夫介绍,得到农业大学专家教授的指导,经过两年多努力,小桂子成功掌握了赤鳞鱼的繁育养殖技术,那年竟然以一块五一条,卖给泰城各大饭店,三年半下来纯收入四万五千多。据个别村民说,小桂子还偷偷摸摸地卖了些河砂。这事岳清明问过小桂子,原来人家是给运河砂的修了条便道,无非是收了点修路的成本费。这一下子,小桂子手里至少攥着四五万元,那年头,一个万元户就是个小财主,小桂子不就是一个大地主吗!
几年的奋斗,王金桂成了全村第一批先富起来的人!
一九九三年十二月二十二日,是王金桂永远忘不了的日子,这一天,王金桂作为全镇农民致富带头人领奖代表,参加了全镇经济工作大会,还受到于镇长的接见。
会议还没开始,张大拿书记就来到会场前一排,找到王金桂:“小桂子,今天说不定镇长得接见你,我可听说新来的于镇长是个大老粗,我都没摸清他的脾气,你可要处处留心啊。”
“有姨夫在,咱怕么。”
会议主持人一敲话筒,宣布会议开始。
会议进行第一项,颁奖。第一组领奖人披红戴花,上台领奖。王金桂就在第一组,奖品正好由于镇长颁发。小桂子紧紧握住于镇长的手,长时间不松开,还和于镇长小声交谈起来。拿照相机的赶紧来抓拍,嚓嚓嚓嚓,闪光灯来了四个连闪。
会议进行第二项,典型发言。最后一个典型发言结束,主持人还没来得及宣布下面进行第三项,于镇长插了话:“让刚才那位……那个谁……讲两句。”
“王金桂!”张大拿在座位上喊道。
“对,王金桂,来两句。”于镇长说。
本来没有安排王金桂典型发言,王金桂没有任何准备。会场上所有人都朝王金桂看过来,看来,王金桂不说两句是不行了。
王金桂就站起身,用左手向主席台下打了个敬礼,又用右手朝于镇长打了个敬礼,大声说:“我……就表个决心吧,于镇长打到哪里咱就指到哪里,争取明年再来披红戴花。完了。”
会场上一片笑声,接着跟着掌声。
会议的最后,于镇长作重要讲话。
于镇长站起身来,先作了自我介绍。
于镇长刚拿起讲稿,清了清嗓,就看到有十多个人从会场前门举着牌子,喊着口号“我们要吃饭”、“我们要生存”、“还我血汗钱”,闯进了会场。
这一下,全场一下哄咉起来。
主持人大喊:“派出所人呢,赶快把他们轰走。”
会场静下来。
“我们是农具厂的,一年多没发工资,俺没法混了……”闯进会场的人大声喊着。
在王金桂还没养赤鳞鱼赚大钱的时候,全镇乡镇企业就开始红火起来。不知怎么回事,不几年,大多乡镇企业就撑不住劲了,纷纷下马,连镇上老牌的龙头企业农具厂也停了产。乡镇企业红火的时候,不少农民去了乡镇企业上班,可后来就发不出工资了,再到后来就得再回家种地了。可这些人,就是在厂子里呆着不走,非得要工钱,还去镇上要说法,几个厂的联合起来去上访,还堵在镇大院门口不让新上任于镇长的小车进。可这事一直没得到解决。这不,今天就闹到了会场上!
“一年多没发工资?”于镇长有些愕然,回头问主持人:“他们反映的情况当真?”
主持人没有吱声。
“没有一点假,要有一点假,天打五雷轰!”
于镇长拿起话筒:“好,我相信。这样,这事我管定了,明天我就安排……三天内给你们答复,要解决不了,我就辞职回家卖芋头!”
“当真?你可是镇长!”
“当真!咱是吐口吐沫砸个窝。”
这伙人相互使个眼色,一哄走出了会场。
王金桂披红戴花,获得了荣誉称号,受到镇长接见,还在大会上作了典型发言。报纸上还拿出半个版面介绍他带头致富的先进事迹。小桂子一下子在全县出了名。
人怕出名猪怕壮。
王金桂披红戴花的第二天,于镇长就点名要登门拜访王金桂。
王金桂接到通知,不知所措,赶快去请示姨夫张大拿。张大拿一句话:“高接远迎,顺水推舟!”
其实,在于镇长点名要登门拜访王金桂之前,于镇长已开过专题会研究了镇农具厂的事。
镇上的农具厂是个五六十人的大厂子,已有三十多年的建厂历史。前些年一直是镇上的骨干企业,谁知,这两年是一步不如一步。生产的铁锨、锄头、镢头卖不出去,都生了锈,产品积压了满满一大仓库。还有一个当时不能公开的秘密,农具厂背负着沉重的贷款包袱,资金实在是周转不开,欠发工人工资多年。
镇农具厂已经处于停产状态,诸多遗留问题也不断暴露出来,再这样下去,镇上就不只是贴工钱的问题,说不定还得替厂里还贷款。那年月,乡镇干部的工资都发不出来,哪有钱上农具厂里贴?
于镇长比前任明白得多,干脆,转制!龙头企业也得转。
可厂子谁接管?发布了转制公告,于镇长又挨个和镇上的著名企业家们谈话作动员,谁知企业家们都是一句话:打死也不接这个烂摊子!于镇长这才突然想起金豆子山村王金桂,赶紧安排要登门拜访王金桂。
王金桂把于镇长接到赤鳞鱼养殖场,张大拿自然来作陪。于镇长把镇农具厂转制的事一说,张大拿向王金桂一使眼色,王金桂立马表态:“于镇长……指到哪里咱就……打到哪里,接!”
小桂子曾在镇农具厂干过几十天临时工,对厂里的情况还是比较熟悉的。
王金桂一元钱买断农具厂,庄严承诺:三年内还清原农具厂所有银行贷款,职工工资全部补发。为此,于镇长在镇农具厂转制会上激动地站起身来表扬了小桂子:“王金桂同志,替政府背包袱,为全镇人民做出了大贡献!”
让镇农具厂起死回生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可王金桂就是王金桂!买下镇农具厂的王金桂提出了“大清理、大整治、大提升”总体战略规划。
没几天,于镇长就来厂视察指导工作。
这天一大早,镇农具厂大门敞开,巨幅标语横跨大门:热烈欢迎上级领导视察指导工作!厂房外墙上一行红色大标语:大清理、大整治、大提升。
大门里面,一列长长的条桌上铺上红色平绒布,上面整整齐齐放了一排瓶装矿泉水。几位年轻人身穿笔挺的黑色西服,周周正正地侍立两旁。
镇长的车缓缓驶进大门。王金桂上前为镇长开车门。
于镇长满脸笑容下来车。
现场立时响起一片掌声。
王金桂先致欢迎词,接着汇报工作:“……我们制定了三步走战略……”
“拿干货!捡要紧地说……哪三步?”于镇长有些急不可待。
“第一步,清理整顿;第二步,产销并举;第三步,盘活资产。”
“好一个三步走!特别是盘活资产,有新意,有新意……王秘书,记好!”
王秘书掀开随手拿着的记录本,刷刷刷刷记了下来。
然后,于镇长来到车间,车间内一片忙忙碌碌;于镇长来到仓库,仓库内热火朝天。
镇农具厂起死回生的“三步走战略”,得到于镇长的赞扬,一时间,成了全镇新闻热点。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