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授权发表
字数:24559
阅读:11281
发表:2011/11/24
11章 主旋律 小说
《生命的荣光》第4章
1
…
3
4
5
…
11
全部
- 故事梗概
- 作品正文
“好了,妈妈,下田很麻烦的,还容易划伤脚,听女儿的话。”曲静亲切地对母亲说道。这时小青
过来喊道:“阿姨,我们走。”何佳对女儿说:“下午我一定要下田同你们一起干活。”她穿好鞋袜,随后跟上了小青。
她们翻过一座山,到处寻找猪草,葵花草和鸡冠草猪很喜欢吃,但不多见,她们跑了一大片山边地沟,才扯了一满篮子,接着又扯了许多猪不大喜欢吃的辣椒草,凑了满满两篮子回到了村里。然后她们又开始做饭,又是柴灶,又是烟熏,顶罐做的米饭又是松软滑亮,香飘扑鼻。这里农村吃饭的时间符合劳作的要求,早上九点吃饭,之前干一个多小时的活,避免早中餐间过于长时间的重活,同时也缩短了中晚餐间的时间,因为农活太多太重了。队长喊收工的依据是看天上的太阳,即使看不见太阳也知道太阳的方位,天长日久熟悉于心中。下午一点队长准时下了收工令,知青们又陆续回来了。大热天要先洗一把,然后开始吃饭,他们的胃口非常好,不一会把饭菜吃得精光。只休息了一个小时又要出工了,这时胡队长过来安排他们到村后的山梁上开挖一块荒地,并带他们到了那里,交代了一下就离开了。
这块地比较平坦山石也少,何佳同他们一道开始干了起来。她对在这样农忙季节安排他们开挖荒地感到有点奇怪,知青们都说那是队长在照顾我们,为了不让你下到田里去。她想道:“是的,他知道我会下到田里去,他还以为我看到他们受这档子苦会感到难过,所以采取了这等方式,他们的心地真是善良。”开挖山地看似简单,因知青们是第一次干这活,不象其它农活那么熟练,因此个个双手震得生疼。何佳那双操作机床的手更是不听使唤,她为达到最佳挖掘效果因协调各用力部位而形成的体姿使大家忍俊不止,这是她一生唯一一次举止不优雅的动作。这时胡队长提着老锄头又过来了,他做了一个示范动作,锄尖深嵌入地中,连石带土撬出了一大块,他总结要领如下:直腰,看准位置,高举锄头,用力下挖,快近地面时松劲把握方向即可。经过多次示范和模仿,练习者掌握了诀窍,感觉和效果都好多了。胡队长说,挖山不要急于求成,要一锄一锄地挖,不知不觉就挖出了一大片。何佳体会到执行动作要领带来的舒适,她用注视“老伙记”的眼神看着地面,一锄一锄地挖起了一块一块的土石,只要掌握要领,不论操作车床,还是开挖荒山,都感到了心中的愉悦。她成了示范者,无声的示范者,一排人以基本相同的速度向前推进,深度达到了要求,破碎率也令人满意,很快就挖到了地界,然后一起把挖出的石头全部收拾干净并堆放在一边。他们发现离收工的时间还早,这时一个农民过来,要他们收工并拒绝再增加劳动量的请求。他要他们到附近山上走一走,好象知道他们有这种愿望,山里人对山的态度还有不同寻常的一面,确实如此。“我来把这块地分垄好,你们放心去吧!”那个农民说道,只有老农才能做好这件事,分垄是最后的一道活,看似轻松,但是需要技巧和对土地的爱。
何佳要求和知青们再回到田里干活,正值农忙,农民们正在挥汗如雨,但知青们说队长绝不会答应的,这是他们的心意,队长就是那样的人,最后只好作罢。他们来到山岗上,何佳回头望着村庄,是一个遥远的山村,产生一阵亲切的感觉。另一面是一个巨大的山坡地,前方又有几座山峰,出山之路一直平缓地伸向远方,绕过一个山峰向右转一会弯就不见了。他们沿着山岗的左边向上走,这里没有陡峭,也没有大片荆棘,很好走,而且非常干净,可以随时停留下来,想坐在草地上或石头上都行。他们在一块旁边长有一小片野毛竹的草地上坐了下来,坐在这里既可以领会出身处大山怀抱的宽阔心怀,又可以看到远处群山和田园相互辉映的风光,令人心旷神怡。
“我每次来这里都会产生幻想,好象已经离开了村庄,回到了武汉,回到了家。可是我知道不是真的,但我喜欢这种感觉。”男知青郝志华说道。他虽然看上去较斯文,但干活的动作很快,农妇们说他是插秧机,开始时因质量问题没少受队长的批评。
陆敬文接过话说道:“这是一个很好的梦想,我也常做这样的梦。你们看见这条路没有,一直可以看到它消失在远方,很适合于背着行李远离村庄的人行走,还有这个山岗,人们站在上面向他挥手,目送其远航。这个背着行李的人就是我们,而我们都很年轻,如果不愿意虚度此生,那就努力吧!同志们,要热爱生活,坚持就是胜利。”他是一个把乐观挂在脸上的人,小组的主心骨,事无巨细地关心每个人,家务活总是抢着干。他的爱好就是看小说,读了不少世界名著。
童小军正在折断一根野毛竹,用作钓鱼的杆子,现在手头的一根杆子也是在这里折的,他暂停下来,说道:“敬文,我不像你一样常做这样的梦,也不像志华爱浮想连篇,因为我不愿意稍后再翻过山岗回到村子时感到失落和泻气,也不愿意在梦醒时分感到一片惆怅。我倒欣赏你这句话,坚持就是胜利。”平日里最忙的就是他。在他值日时,除做饭喂猪外,就拿上钓鱼杆到村西头的池塘边钓小鱼,或到较远的一条小溪里摸鱼虾,总有所收获。抓村民的鸡也是他干的,他不忍心看到同学生病痛苦的样子。他总是想方设法改善伙食,收工之余常用自制的弹弓围着村子打麻雀,在池塘边捞螺蛳也干过。他是年龄最小的一个,读完小学五年级后和六年级的学生一同上的初中,王小青和扬柳也和他一样。
扬柳说道:“梦想是件好事,我就是靠它充实生活的,能增加不少信心呢!小军,我就不相信你没有梦想?”
“当然有,”童小军坐了下来,又轻声说道:“我就想回到我妈身边,好照顾她,还有我的妹妹。我知道你们谈的都是理想的事儿,这个我是没有,那是一件很遥远的事情。”
陆敬文说道:“小军,你也有呢!我记得你说过想当一名解放军,这不就是理想吗?而且你是我们中最好的人,实际上你的理想就是成为一个将来能帮助别人的人。”
“是的,小军。我们年青人都有理想呢!能不能实现是另一回事,只要我们努力就行了。”王小青说道。
“我也是这样想的。”曲静说道,“要说小军,他的理想才算是高尚的呢!我们算什么呢?充其量只能说是实现自我,多少都有些自私的成份,像小军这样一心想着大家的人,我会终生难忘的呢!”
大家都跟着说道:“我也是的。”
何佳说道:“要说梦想谁都会有,我也有过,即使现在也没有放弃。”她觉得在这帮年青人面前说这话能起到鼓励作用,继续说道:“主要问题是我们要对今后充满信心,谁都有困难,而且会越来越多,只要拿出勇气就会克服一个一个的困难,我相信你们会做到的。”
何佳又同他们谈了关于学习的事,希望大家挤出时间多复习一下文化知识,像曲静一样,对将来多抱些希望。知青们讨论了一会,多数统一了思想。陆敬文说早就有这个想法,只是一直没有下决心,从现在开始一定抓紧时间学习。郝志华说我也算一个,以前真是没有多想到这些,还对曲静的做法感到不以为然,这没有什么不好,自己还有这方面的兴趣呢!童小军说自己基础差,很难再学进去,怎么也提不起兴趣来了,他还说你们大家都去学吧,家务事我全包了,他说得非常好,正如他平时对大家的帮助一样。扬柳说每天收工回来什么也不想干了,看了书本会更加头疼,但愿意试一试,向曲静学习。王小青说我也是的,你们这样一说我的兴趣也来了,只是曲静姐要多帮助我。曲静说当然可以,我把所有课本都拿出来,你们分开来看,但还要有一个计划,实际上时间还是有的,除了农忙季节,还有更多的时间,我会尽最大的努力帮助大家。何佳要大家把家里的书本准备好,她去通知也行,负责收集后一起寄给大家。就这样知青们的生活又多了一项新的内容,当然又是一次新的考验。
他们开始往回走,经过山岗,又看见了村庄,夕阳正在西下,只见村庄炊烟四起,正好赶上收工的农民,在黄昏开始的时刻,一同走进寂静的村庄。很快他们发现了不寻常的事,灶台上放着猪肉和豆腐,立刻知道是队长派人到很远的地方买来的,说是村里人的心意。还能说什么呢!已经够麻烦这个小山村了,仅因为何佳的到来?还有其它原因?至少知青们赢得了村民的好感。大家决定把肉分成三份,两份送给两户最贫困的家庭,一份留下来,以示感谢。然后大家一起做晚饭,又是松软滑亮的米饭,就着曾经吃过的一个贫困的家庭才送来的一大碗麦酱何佳吃得异常香甜。乡村的夜晚来得早,因为这里的人起得早,农民们必须尽早恢复体力,明天还有更重的担子要挑,皎洁的月亮缓慢地划过天空,村庄已经沉睡在大山的怀抱,这里有世代相传的农民,下放的知识青年,还有远方才来的不速之客,大自然要他们暂时休整一下,再开始迎接新的一天。天刚朦胧亮,曲静和母亲无声地离开了村庄,翻过山岗沿着那条山路走出了大山。曲静看着母亲上车,四目会心相望,然后是汽车发动的声音,远离的背影和一片尘土。
一九七六年十月,何佳和曲良又把儿子曲俊送到了农村,同样是毕业后的必然去处。曲俊下放的地点位于湖北南部洪湖岸边的松林公社,国家政策又放宽了许多,虽然每个知青都落户到了一个生产队,但被集中了起来,公社专门建立了知青点,知青们不必每天下到田里干活,他们的活路就是开垦荒山,栽树和修剪杉树枝,只是在“双抢”和“三秋”时节回到各自的生产队同农民一样干活。
曲俊到达农村的情形同姐姐相似。不同的是汽车载着他们到达了公社所在地,公社专门开了一个简短而热烈的欢迎会,公社书记发表完热情洋溢的欢迎辞后在食堂进了午餐,然后按事先安排好的小组,由各大队带路人把他们分别带走。何佳这次亲自来了,也许是家里最后一名知青,也许是路途要近得多,去了一次农村后,还想知道儿子的落脚点和要干的活路。知青们把行李往准备好的铺板上一放算是安顿了下来。何佳看了一下坐落在半山腰的林场,四周是丘陵,山势平缓,想着要干的活比农活轻松多了,心中的感觉还是轻松了许多,天下的父母都希望子女好,说是私心也罢,曲俊比姐姐要幸运多了,但是她知道儿子同样经得起农活的锻炼,他也不会知难而退。很快,送行的人就要回去了,何佳看着曲俊,心头仍然涌起一丝难过,从此家人天隔一方,她仍带着不变的微笑,像是再一次叮嘱和鼓励孩子,要坚强,要渡过难关,你会实现自己的理想。妈妈,不用多说,你放心地回去吧!我知道自己该怎样做,你对我的教导,我都牢记在了心上,曲俊同样善解人意地对着妈妈微笑,让母亲感到儿子已经成熟,回到家里可以放的下心来。何佳也看了看其他的孩子,同他们挥手告别。同来的也有一位男老师,在学生们请他再来时说道:“我这次来就是为了下一次再来看你们。”然后也告别了他所喜爱的学生。
曲俊在成长的道路上受到父母的教诲并不少于姐姐所得到的,他的悟性也不低于姐姐,所以受到的家庭熏陶也不比姐姐少。何佳对姐弟俩非常满意,不论在学校获取的文化知识,还是在社会获取的其它知识都达到了她的期望,姐弟俩在健康成长,都在用积极和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但曲俊同姐姐显然不同的一点是已有一个明确的志向,从扛着外公的木工箱突然说出要当解放军那一刻起一直到现在,这个志向没有改变。何佳开始迷惑不解,如果仅仅因为片刻的影响使他说出想当解放军这类话还说得过去,但是长期强调这种意愿就是一个大事情了,平日里也未提及过这个志向,倒是时常说过今后要他成为一个科学家或是工程师,而他早就把这个志向提出来了,提了许多次,他怎么会形成这样一种长期不变的信念呢?又是曲良提的醒,当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逐步具备了良好的品德后,就会对突然感知的高尚事业产生浓厚的兴趣,以至终生难忘,曲良还对何佳说是我们的品德教育使他坚持了意愿,就像你一样。你可以回忆一下你的思想起源过程,你似乎也缺少坚持追求崇高目标的思想根源,瞧你家庭的社会关系,难道不是吗?但是错了,肯定错了,非常显而易见的是你的品格是建立在家庭教养和社会的积极作用上的,它推动你往前走,你现在不是还在坚持信念吗?曲俊也是这样,曲静也是的。最后终于明白了,何佳把担心、期待埋在心里,丢开了缰绳,看视着远方。
林场的活路既不繁重也没有高难的技巧,但仍需要责任心,做任何事都是如此,对初入山林体力不支的小青年更是如此。就拿常干的挖山来说,面对大片的山地和土壤里的石头,很容易轻浮地赶进度,结果是深度达不到,松软度差得更远,最后还是不能栽种植物,所以除体力之外,没有责任和毅力还是干不好的。曲俊认真记住了老农的每一句话,一开始就干好了这个活,得到了老农们的称赞,说他心细和认真。他知道出不了活就种不好树,他的速度也不慢,这得全靠力气,还有一贯端正的品行。
过来喊道:“阿姨,我们走。”何佳对女儿说:“下午我一定要下田同你们一起干活。”她穿好鞋袜,随后跟上了小青。
她们翻过一座山,到处寻找猪草,葵花草和鸡冠草猪很喜欢吃,但不多见,她们跑了一大片山边地沟,才扯了一满篮子,接着又扯了许多猪不大喜欢吃的辣椒草,凑了满满两篮子回到了村里。然后她们又开始做饭,又是柴灶,又是烟熏,顶罐做的米饭又是松软滑亮,香飘扑鼻。这里农村吃饭的时间符合劳作的要求,早上九点吃饭,之前干一个多小时的活,避免早中餐间过于长时间的重活,同时也缩短了中晚餐间的时间,因为农活太多太重了。队长喊收工的依据是看天上的太阳,即使看不见太阳也知道太阳的方位,天长日久熟悉于心中。下午一点队长准时下了收工令,知青们又陆续回来了。大热天要先洗一把,然后开始吃饭,他们的胃口非常好,不一会把饭菜吃得精光。只休息了一个小时又要出工了,这时胡队长过来安排他们到村后的山梁上开挖一块荒地,并带他们到了那里,交代了一下就离开了。
这块地比较平坦山石也少,何佳同他们一道开始干了起来。她对在这样农忙季节安排他们开挖荒地感到有点奇怪,知青们都说那是队长在照顾我们,为了不让你下到田里去。她想道:“是的,他知道我会下到田里去,他还以为我看到他们受这档子苦会感到难过,所以采取了这等方式,他们的心地真是善良。”开挖山地看似简单,因知青们是第一次干这活,不象其它农活那么熟练,因此个个双手震得生疼。何佳那双操作机床的手更是不听使唤,她为达到最佳挖掘效果因协调各用力部位而形成的体姿使大家忍俊不止,这是她一生唯一一次举止不优雅的动作。这时胡队长提着老锄头又过来了,他做了一个示范动作,锄尖深嵌入地中,连石带土撬出了一大块,他总结要领如下:直腰,看准位置,高举锄头,用力下挖,快近地面时松劲把握方向即可。经过多次示范和模仿,练习者掌握了诀窍,感觉和效果都好多了。胡队长说,挖山不要急于求成,要一锄一锄地挖,不知不觉就挖出了一大片。何佳体会到执行动作要领带来的舒适,她用注视“老伙记”的眼神看着地面,一锄一锄地挖起了一块一块的土石,只要掌握要领,不论操作车床,还是开挖荒山,都感到了心中的愉悦。她成了示范者,无声的示范者,一排人以基本相同的速度向前推进,深度达到了要求,破碎率也令人满意,很快就挖到了地界,然后一起把挖出的石头全部收拾干净并堆放在一边。他们发现离收工的时间还早,这时一个农民过来,要他们收工并拒绝再增加劳动量的请求。他要他们到附近山上走一走,好象知道他们有这种愿望,山里人对山的态度还有不同寻常的一面,确实如此。“我来把这块地分垄好,你们放心去吧!”那个农民说道,只有老农才能做好这件事,分垄是最后的一道活,看似轻松,但是需要技巧和对土地的爱。
何佳要求和知青们再回到田里干活,正值农忙,农民们正在挥汗如雨,但知青们说队长绝不会答应的,这是他们的心意,队长就是那样的人,最后只好作罢。他们来到山岗上,何佳回头望着村庄,是一个遥远的山村,产生一阵亲切的感觉。另一面是一个巨大的山坡地,前方又有几座山峰,出山之路一直平缓地伸向远方,绕过一个山峰向右转一会弯就不见了。他们沿着山岗的左边向上走,这里没有陡峭,也没有大片荆棘,很好走,而且非常干净,可以随时停留下来,想坐在草地上或石头上都行。他们在一块旁边长有一小片野毛竹的草地上坐了下来,坐在这里既可以领会出身处大山怀抱的宽阔心怀,又可以看到远处群山和田园相互辉映的风光,令人心旷神怡。
“我每次来这里都会产生幻想,好象已经离开了村庄,回到了武汉,回到了家。可是我知道不是真的,但我喜欢这种感觉。”男知青郝志华说道。他虽然看上去较斯文,但干活的动作很快,农妇们说他是插秧机,开始时因质量问题没少受队长的批评。
陆敬文接过话说道:“这是一个很好的梦想,我也常做这样的梦。你们看见这条路没有,一直可以看到它消失在远方,很适合于背着行李远离村庄的人行走,还有这个山岗,人们站在上面向他挥手,目送其远航。这个背着行李的人就是我们,而我们都很年轻,如果不愿意虚度此生,那就努力吧!同志们,要热爱生活,坚持就是胜利。”他是一个把乐观挂在脸上的人,小组的主心骨,事无巨细地关心每个人,家务活总是抢着干。他的爱好就是看小说,读了不少世界名著。
童小军正在折断一根野毛竹,用作钓鱼的杆子,现在手头的一根杆子也是在这里折的,他暂停下来,说道:“敬文,我不像你一样常做这样的梦,也不像志华爱浮想连篇,因为我不愿意稍后再翻过山岗回到村子时感到失落和泻气,也不愿意在梦醒时分感到一片惆怅。我倒欣赏你这句话,坚持就是胜利。”平日里最忙的就是他。在他值日时,除做饭喂猪外,就拿上钓鱼杆到村西头的池塘边钓小鱼,或到较远的一条小溪里摸鱼虾,总有所收获。抓村民的鸡也是他干的,他不忍心看到同学生病痛苦的样子。他总是想方设法改善伙食,收工之余常用自制的弹弓围着村子打麻雀,在池塘边捞螺蛳也干过。他是年龄最小的一个,读完小学五年级后和六年级的学生一同上的初中,王小青和扬柳也和他一样。
扬柳说道:“梦想是件好事,我就是靠它充实生活的,能增加不少信心呢!小军,我就不相信你没有梦想?”
“当然有,”童小军坐了下来,又轻声说道:“我就想回到我妈身边,好照顾她,还有我的妹妹。我知道你们谈的都是理想的事儿,这个我是没有,那是一件很遥远的事情。”
陆敬文说道:“小军,你也有呢!我记得你说过想当一名解放军,这不就是理想吗?而且你是我们中最好的人,实际上你的理想就是成为一个将来能帮助别人的人。”
“是的,小军。我们年青人都有理想呢!能不能实现是另一回事,只要我们努力就行了。”王小青说道。
“我也是这样想的。”曲静说道,“要说小军,他的理想才算是高尚的呢!我们算什么呢?充其量只能说是实现自我,多少都有些自私的成份,像小军这样一心想着大家的人,我会终生难忘的呢!”
大家都跟着说道:“我也是的。”
何佳说道:“要说梦想谁都会有,我也有过,即使现在也没有放弃。”她觉得在这帮年青人面前说这话能起到鼓励作用,继续说道:“主要问题是我们要对今后充满信心,谁都有困难,而且会越来越多,只要拿出勇气就会克服一个一个的困难,我相信你们会做到的。”
何佳又同他们谈了关于学习的事,希望大家挤出时间多复习一下文化知识,像曲静一样,对将来多抱些希望。知青们讨论了一会,多数统一了思想。陆敬文说早就有这个想法,只是一直没有下决心,从现在开始一定抓紧时间学习。郝志华说我也算一个,以前真是没有多想到这些,还对曲静的做法感到不以为然,这没有什么不好,自己还有这方面的兴趣呢!童小军说自己基础差,很难再学进去,怎么也提不起兴趣来了,他还说你们大家都去学吧,家务事我全包了,他说得非常好,正如他平时对大家的帮助一样。扬柳说每天收工回来什么也不想干了,看了书本会更加头疼,但愿意试一试,向曲静学习。王小青说我也是的,你们这样一说我的兴趣也来了,只是曲静姐要多帮助我。曲静说当然可以,我把所有课本都拿出来,你们分开来看,但还要有一个计划,实际上时间还是有的,除了农忙季节,还有更多的时间,我会尽最大的努力帮助大家。何佳要大家把家里的书本准备好,她去通知也行,负责收集后一起寄给大家。就这样知青们的生活又多了一项新的内容,当然又是一次新的考验。
他们开始往回走,经过山岗,又看见了村庄,夕阳正在西下,只见村庄炊烟四起,正好赶上收工的农民,在黄昏开始的时刻,一同走进寂静的村庄。很快他们发现了不寻常的事,灶台上放着猪肉和豆腐,立刻知道是队长派人到很远的地方买来的,说是村里人的心意。还能说什么呢!已经够麻烦这个小山村了,仅因为何佳的到来?还有其它原因?至少知青们赢得了村民的好感。大家决定把肉分成三份,两份送给两户最贫困的家庭,一份留下来,以示感谢。然后大家一起做晚饭,又是松软滑亮的米饭,就着曾经吃过的一个贫困的家庭才送来的一大碗麦酱何佳吃得异常香甜。乡村的夜晚来得早,因为这里的人起得早,农民们必须尽早恢复体力,明天还有更重的担子要挑,皎洁的月亮缓慢地划过天空,村庄已经沉睡在大山的怀抱,这里有世代相传的农民,下放的知识青年,还有远方才来的不速之客,大自然要他们暂时休整一下,再开始迎接新的一天。天刚朦胧亮,曲静和母亲无声地离开了村庄,翻过山岗沿着那条山路走出了大山。曲静看着母亲上车,四目会心相望,然后是汽车发动的声音,远离的背影和一片尘土。
一九七六年十月,何佳和曲良又把儿子曲俊送到了农村,同样是毕业后的必然去处。曲俊下放的地点位于湖北南部洪湖岸边的松林公社,国家政策又放宽了许多,虽然每个知青都落户到了一个生产队,但被集中了起来,公社专门建立了知青点,知青们不必每天下到田里干活,他们的活路就是开垦荒山,栽树和修剪杉树枝,只是在“双抢”和“三秋”时节回到各自的生产队同农民一样干活。
曲俊到达农村的情形同姐姐相似。不同的是汽车载着他们到达了公社所在地,公社专门开了一个简短而热烈的欢迎会,公社书记发表完热情洋溢的欢迎辞后在食堂进了午餐,然后按事先安排好的小组,由各大队带路人把他们分别带走。何佳这次亲自来了,也许是家里最后一名知青,也许是路途要近得多,去了一次农村后,还想知道儿子的落脚点和要干的活路。知青们把行李往准备好的铺板上一放算是安顿了下来。何佳看了一下坐落在半山腰的林场,四周是丘陵,山势平缓,想着要干的活比农活轻松多了,心中的感觉还是轻松了许多,天下的父母都希望子女好,说是私心也罢,曲俊比姐姐要幸运多了,但是她知道儿子同样经得起农活的锻炼,他也不会知难而退。很快,送行的人就要回去了,何佳看着曲俊,心头仍然涌起一丝难过,从此家人天隔一方,她仍带着不变的微笑,像是再一次叮嘱和鼓励孩子,要坚强,要渡过难关,你会实现自己的理想。妈妈,不用多说,你放心地回去吧!我知道自己该怎样做,你对我的教导,我都牢记在了心上,曲俊同样善解人意地对着妈妈微笑,让母亲感到儿子已经成熟,回到家里可以放的下心来。何佳也看了看其他的孩子,同他们挥手告别。同来的也有一位男老师,在学生们请他再来时说道:“我这次来就是为了下一次再来看你们。”然后也告别了他所喜爱的学生。
曲俊在成长的道路上受到父母的教诲并不少于姐姐所得到的,他的悟性也不低于姐姐,所以受到的家庭熏陶也不比姐姐少。何佳对姐弟俩非常满意,不论在学校获取的文化知识,还是在社会获取的其它知识都达到了她的期望,姐弟俩在健康成长,都在用积极和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但曲俊同姐姐显然不同的一点是已有一个明确的志向,从扛着外公的木工箱突然说出要当解放军那一刻起一直到现在,这个志向没有改变。何佳开始迷惑不解,如果仅仅因为片刻的影响使他说出想当解放军这类话还说得过去,但是长期强调这种意愿就是一个大事情了,平日里也未提及过这个志向,倒是时常说过今后要他成为一个科学家或是工程师,而他早就把这个志向提出来了,提了许多次,他怎么会形成这样一种长期不变的信念呢?又是曲良提的醒,当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逐步具备了良好的品德后,就会对突然感知的高尚事业产生浓厚的兴趣,以至终生难忘,曲良还对何佳说是我们的品德教育使他坚持了意愿,就像你一样。你可以回忆一下你的思想起源过程,你似乎也缺少坚持追求崇高目标的思想根源,瞧你家庭的社会关系,难道不是吗?但是错了,肯定错了,非常显而易见的是你的品格是建立在家庭教养和社会的积极作用上的,它推动你往前走,你现在不是还在坚持信念吗?曲俊也是这样,曲静也是的。最后终于明白了,何佳把担心、期待埋在心里,丢开了缰绳,看视着远方。
林场的活路既不繁重也没有高难的技巧,但仍需要责任心,做任何事都是如此,对初入山林体力不支的小青年更是如此。就拿常干的挖山来说,面对大片的山地和土壤里的石头,很容易轻浮地赶进度,结果是深度达不到,松软度差得更远,最后还是不能栽种植物,所以除体力之外,没有责任和毅力还是干不好的。曲俊认真记住了老农的每一句话,一开始就干好了这个活,得到了老农们的称赞,说他心细和认真。他知道出不了活就种不好树,他的速度也不慢,这得全靠力气,还有一贯端正的品行。
上一章
下一章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