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授权发表
字数:25114
阅读:11314
发表:2011/11/24
11章 主旋律 小说
《生命的荣光》第9章
1
…
8
9
10
11
全部
- 故事梗概
- 作品正文
何佳把想法告诉了曲良,曲良当即答应下来,还说早就想到过这个问题,始终没有说出来。他们叫上董方一家三口一同前往,金浩要董方母子俩去,自己推辞了,倒不是因为工作忙或有其它事情,他是考虑让他们在这次旅行中多享受那种特殊的亲情,他也知道这次旅行包含有其他的含义,何佳对此表示理解。
何佳一行四人在一个星期六的上午从航海客运站出发了,客车行驶在比以前好得多的路面上,速度也快了许多,现在已是双休日,他们不急于赶早,打算在外面住上一天。乘客中是许多往来的生意人,他们谈论的是生意经,说的是打工获得多少收入之类的话,也有人在谈论改革开放后国家取得的巨大成就。那些头带蓝布帽身穿卡其布中山装或背着黄挎包的采购员不见了踪影,已被现代人取代,他们的业务也被正在听到的各种生意所取代。马路两边有许多农民的房屋和其它的建筑,人们在利用交通的便利来改变生活。客车只运行了两个小时便到达了他们曾经到过的车站,小站建有别致的候车亭,两边停着不少叫做“三马”的带棚三轮摩托车。何佳一行坐上一辆向南山脚下驶去,很快到达了那个村庄,他们下了车,如今这个村庄已经大变样,到处都是两层楼房,以前的那片果树林也盖满了房屋。他们试图找到曾去过的那个房屋的所在地,怎么也找不着,一位村民告诉他们那个叫周清文的人如今在山上经营一个饭馆,他的妻子也同他在一起,他们只在闲时下山来住,还说他们夫妻非常勤奋,完全靠劳动发家致富,关于这些何佳已非常清楚。他们在村民的指领下看见了一幢在原址上盖的二层楼房,非常美观整洁而明亮,何佳顿时感到无比高兴。他们又坐上“三马”到达了半山腰的停车场,然后买了门票开始向上攀登,何佳开始感到景致很熟,曲良也是。一会儿他们看到了三棵樟树,苍劲的树干依然屹立在山中,待走近时,看见它们被保护了起来,这些有年头的樟树仍在注视着世间的变化沧桑,而何佳感到它们在似曾相识地看着她,尔后对她点头微笑,轻声说出了向她祝福之类的话。曲良拿出数码相机“啪啪啪”地按动了快门,将它们的影像留了下来,之前他已用这台相机为老年人们拍了无数张形态各异的照片。上面有一个凉亭,他们继续攀登到凉亭边,“没有多大变化,只是拓宽了一些,建了个亭子,还是那一块小平地。”何佳对自己说,尽管已不是小平地了,而且周围是加固的青石条,还有绕行而上的石板阶梯。董方问道:“妈,那三棵桂花树呢?”她知道在前面不远处,在外人看来她是陪父母出门游玩的,还带着一个健康活泼的男孩。金俊在前面喊道:“妈妈,这里有三棵树。”他是在大人们停顿一会儿的工夫跑到前面去的,转个弯看见了三棵桂花树。何佳加快点步伐,期待的心情很快变成了眼中的实景,终于看到了那三棵又大又结实的桂花树。何佳仔细瞧着桂花树,摸着它们的数干,仿佛看到多年未见已长大成人的子女,而那三棵桂花树似在向亲人低声倾诉,这么多年来每一刻都在盼望他们的到来,特别是开花时节,思念着亲人过来采摘自己白色的花蕾,享受温柔的抚摸,接受务必坚强的圣旨。何佳看到它们的灵魂在欢笑,那些粗壮的枝干在告诉她:“你放心,一路上我们都挺过来了,任何困难都没有吓倒我们,瞧我们多壮实,终于迎来了看到人们山花漫烂般笑容的每一天。感谢你在遥远的地方一直关心我们,虽然不曾常来,那是因为你在人生的艰难时刻正迈着高尚的步伐把关心放在了更加美好的事业之中,我们都看见了,在这遥远之巅,所以浑身充满了力量。”何佳露出了笑容,突然想起了已拟定好的一个计划,办一个慈善机构,顿时信心倍增,从高处望去美好的蓝图就在眼前。此时一对年青的恋人请拿着相机的曲良帮他们照一张合影,曲良为他们取了一个景,指示两人坐在稍前一点的石凳上,自己则几乎蹲爬在地上按下了快门。那对恋人在认为是摄影高手面前和另外带着和睦微笑的三人面前幸福地依偎在一起,脸贴着脸露出了灿烂的笑容,背后是三棵树的全景。曲良提醒何佳该自己拍照了,他为她们摆弄好姿势,同样以摄影师的姿态拍了好几张照片,董方也充当了摄影师,她从彩色景框里看到的是两位老人同他们的老友在一起欣慰地微笑。尔后他们告别了桂花树,继续沿着熟悉的山路向上走,这些山路都铺设了石板,两边景致未变。一会儿他们决定向左走上山脊,那儿不仅开满了杜鹃花,而且远近美景一览无余。杜鹃花真是永远这样鲜艳夺目,董方多次见到过杜鹃花,那是在画册里,在一个同事家里的玻璃瓶里,还有在闪闪的红星影片中潘冬子迎接归来的红军时的那个春天里。她走进花丛中,看着金俊摘了一大把花而没有阻拦他,那一大把映山红在一个儿童手里看上去更加庄重和鲜艳夺目,他在回话时说要把这束花献给曲俊叔叔,还说将来要当他那样的英雄。董方眼眶立刻湿润了,她对对她微笑的何佳喊了一声妈,然后她们在鲜花丛中依偎在一个儿童身旁的镜头被收入进影像中。他们继续沿着山脊向前走,到达了草坡地的上方,那个犹如绿色海湾巨大的环形草坡地终于出现在了眼前,它还在,甚至更加光滑碧绿,在阳光的照耀下璀璨生辉。上面已有不少游人在那里享受温暖的阳光,这是何佳一直期望的,多年前就想过,希望这个景色永远存在下去,最终给人们带来美好的享受,这也是她多次来到这里的原因。放眼望去,草地对面的杉树林不见了,已变成了几家饭店,建造得典雅和别致,环境绿化得非常美观,何佳知道左边那个饭店的主人是谁,只是因为距离较远和游人的进出而看不到他们。她事先告知了周清文,因为周清文夫妻坚持要到汽车站去接他们而没有说出具体时间,现在那对也已上了年纪的夫妻一定在里面忙碌,并在期盼。他们走下草地经过了许多人的身边,那块大石头旁盖了一座凉亭,一对恋人正坐在她和曲良曾经就着涪陵榨菜吃自制馒头的地方谈情说爱。那条小溪已改造成了一个接着一个逐步上升的鱼池,里面放养了各种鱼类,有梁子湖的翘嘴白和监利地区人工饲养的红鳟鱼,供游人自取以食,此时正有人在捕捞将要烹制的鲜鱼。他们经过鱼池上坡来到左边的饭店,然后走进去,厅堂并不大,摆有四张餐桌,还有两个各摆一张餐桌的小间,楼上大概都是供客人住宿的房间。这时一个熟悉的身影从厨房出来,一打上照面,曲良就喊了一声:“小周。”周清文认出了来人,惊喜地喊道:“啊!大哥,大嫂。”又朝厨房喊道:“秀英,快出来,看看是谁来了。”
立刻一位六十出头的妇女从厨房出来,她终于看清了来人,“哎呀,你们来了。”秀英依然端庄和贤惠,还是腼腆的样子,眼泪止不住地流了出来。
“快到屋里坐。”他们的话仍然不多。周清文打头走进侧边一间小屋,那是他们夫妻住的地方,何佳陪着秀英最后进来,随后何佳介绍了董方和金俊。
落座后,秀英从柜子里拿出一个瓶子递给周清文。“这是桂花茶。”周清文说着给每个才买回来的瓷杯子里放了一大勺,最后用开水冲泡好。
何佳把秀英拉在自己身边坐下,对夫妻俩说道:“我们已有二十多年没有喝过桂花茶了。”
“他每年都做,都是从那三棵桂花树上采下来的。”尽管秀英不善言语,但她知道应该表达真挚的感情。
周清文把茶分给大家,边说道:“是的,我还是每年做一些放好,总想着你们随时会来,一直到现在没间断过。不过这两年我没有在那几棵树上采桂花了,它们属于大家,我可以在其它地方弄到桂花。”
何佳感慨这对夫妻对她们单纯而执着的情意,三十多年前就意识到了,他们对这块美丽的地方有一个共同的心愿,如今政府终于把这块美丽的地方开发了出来,供人们游玩,算是实现了他们的梦想。这对夫妻对人生的理念不仅于此,他们知道什么是美的东西,加以精心维护,对同样爱美的人致以敬仰,或者说他们受到了感染,产生共鸣至今。如果没有今天人为的改变,他们仍会默默无闻地关爱它们,即使让那些桂花树终年独自屹立在大山深处。而他们对心灵的维护更是如此,夫妻俩互相敬爱,共同感受生活的温馨,始终保持生命的热情,从不焦躁不安,以至最终以进取的精神与美景和谐相处。“这么多年了我们始终相信你们,真高兴你们开创了一个好的事业,这种生活真有意义。”何佳说了这么一句,由衷地感到高兴,她情不自禁地喝了一口桂花茶,感到香甜无比。
曲良提到了樟树和桂花树,说它们经过这么多年更加粗壮结实了,没有丝毫衰老的样子,而且枝叶茂盛,更加好看。
“它们会永远存活下去,我就是要做到这一点。”周清文露出了立下军令状般的自豪,又说道:“前些年有一伙人要挖走那三棵桂花树,说是林业部门同意了,并出了高价钱,我可不管那些,坚决制止了他们。我当时还想到了你们,有一种帮你们看家护院的感觉,我知道你们喜欢它,还有这里的一切,我觉得把它们移到舒适的地方不如屹立在山中更好。还有那几棵樟树,也有人打它的主意,我立刻打电话给市林业局,也马上给制止了。真不知道怎么回事,现在的人都变了,好多人都是怪七怪八的想法。”他知道说出这些话会使大哥和大嫂高兴和愉快,
何佳确是高兴极了,“你做的对,我知道你会这样做的。”
在边喝茶中,他们聊到了各自的家庭。周清文夫妻万分感激大哥和大嫂这么多年来对他们家的关心和鼓励,并对从未去看望他们表示深深的愧意,说到动情处,夫妻俩禁不住流出了泪水,而在谈到他们英雄的儿子时又一次泪水长流。而何佳始终微笑地看着他们,她为这个家庭的兴起而高兴,为党为这些勤劳善良的人创造出美好的时光而高兴。
这时又有一帮人走进了屋里,何佳高兴地拍起了手,好家伙,是锦华和芸欣他们。他们是在得到父亲的信息后立刻坐出租车从黄石和大冶赶回来的,而且两家全来了,一共六人。锦华的儿子和芸欣的女儿都进入了十八岁,今年要参加高考,他们的成绩都很好,远大的前程正等待着又一代的青年人。中年人开始了崇敬的问候,得到的回答都是百分之百的满意,他们从一直给予他们帮助的两位老年人的脸上看到了荣光、毅力和期望。桂花茶喝了一杯又一杯,何佳似乎要把这儿多年的浓情喝进肚里,年复一年的桂花茶都喝进去了,还因眼前这个大家庭的成长而感到无比高兴。
午饭开始了,所有人都一齐坐上了餐桌,周清文夫妻打一落座自始至终没有离开过,他们请求客人的意见,何佳说“随意,简单些最好。”周清文又小声地说“我准备的多是野味,不知好不好。”何佳顿生出不安的感觉,仍微笑地点了点头。周清文向厨房喊了一声,随着大厨长长的一声回应,一会儿一盘接一盘的菜端了上来,全都是野味,其中有干锅野兔、红烧山鸡、还有清亮洁白的蛇汤。何佳从不吃这些东西,平日里听到这些字眼就会产生反感,如今它们就摆在眼前,她想着人们为什么不厌其烦地去弄这些东西,看来要弄到这些东西也不是很容易,应该有专门的供货渠道,不由得露出了些许微笑。这些摆在餐桌上冒着热气的野味看上去确实不一般,她理解这种营生,仅只理解周清文夫妻,每一样都尝了一点,味道的确鲜美。她对其它野味的态度就完全不一样了,因为它们是野菜,野韭菜炒鸡蛋有独特的香味,地菜苕粉肉滑嫩甘甜,还有地皮烩野百合清淡亮丽,特别是凉拌新鲜蕨菜鲜滑爽口、回味无穷,她尽可能多地吃了这些野菜,她平时几乎只吃蔬菜,而且吃得不很多。曲良边吃边称赞美味的菜肴,会做菜的人也会吃,他想多吃一些眼前的野味,又因为妻子的原故而点到为止,除此之外,他的任一社会行为也都是只做到适可而止,恰到好处,他认为妻子的影响是绝对正确的,他的一生都是这样。董方在何佳的劝说下也吃了一点野味,破了永远不会沾这些东西的戒律,除小时候偶尔吃一些之外。三个学生就不一样了,他们对好吃的东西没有立场可言,特别是在这样欢快的气氛之下。这真像一个大家庭的团聚,同三十多年前在一户农家的堂屋里何佳感觉到是一家人在团聚相比,现在的感觉更强烈了。她喜欢这种气氛,高兴看到更多的人在和谐愉快地成长和生活,与心中理想的社会越来越近,她心中理想的社会就是人人进取、互相关爱和有序的统一体。她看到中国共产党为了这个崇高的目标建立了新中国,而自己的一生一直在为实现这个崇高的目标而奋斗,就像无数先烈为了这个崇高的目标献出生命一样,她认为无论怎样做都要比那些先烈们渺小一千倍,唯恐自己做不了多少,千方百计努力去做。在座的中年人感觉到了眼前这位慈母的不寻常之处和像是知道她心中的梦想,纷纷谈论改革开放后社会发生巨变的大好时光,各个领域都谈到了,包括人民生活的巨大改观,但也谈到了一些弊端,如政府和国有企业同私营企业的经济接触点上存在着腐败行为,是当今最大的腐败源,主要原因是政府和国有企业的有些负责人胆大妄为和监管措施缺乏,还有收入分配人为造成的巨大差异,容易产生对抗情绪。对此何佳似乎都明白,她已看到国家正在采取有力措施解决这些问题,正在通过深化改革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她说我们一定能看到我们的祖国会越来越兴旺和谐地向前发展。这时他们都看着那一对很少说话的夫妻,是的,现在的时光多么好啊!人人可以各尽所能,想做自己该做的事,终于看到了勤劳善良的人开始大有作为。周清文仍然是沾酒就脸红,话虽不多,只顾敬大哥和大嫂的酒,这么多年的情义和感激之情尽在杯中。
饭后,稍作休息,又是一杯桂花茶,然后全部一同出游。他们从草坡地的东头走上山脊,然后向前走,两边山坡仍到处是开放的杜鹃花,过一会儿就可以见到一个凉亭,都制作得精美漂亮。他们穿过一段沟涧,山泉水哗啦啦地从这儿流下山去,流到那个叫做红仙里的水库里,然后又向左经过一片杉树林来到一个茶场。这个茶场并不对外开放,它生产的茶叶数量不多但质量上乘,只供应已经预定的用户。看来周清文在这儿非常熟,他领着大家观看了采茶和使用土方法炒茶的过程,此时的明前茶可谓极品,闻起来清香扑鼻,然后他不由分说地要称三斤,那位茶场的头儿听后吓了一跳,看上去老大不情愿,但很快吩咐立马称来,他看出来了这些明前茶对眼前的老哥意味着什么。他们继续向东走,来到了一个青山翠谷的地方,这里有山涧溪流,绿林草坡,已有不少的游人,一行人在溪流边稍作休息,三个学生则到四周玩耍去了。何佳在溪边洗了洗手,多半是因为难得一见和水的清凉,或者是回望一下过去,但没有洗脸,也许是因为上了年纪,而曲良看着何佳,似乎又看到了那个光彩夺目的脸庞,水打湿了鬓发,拂向后方。这个地方非常开阔,阳光充足,大人们又自在地谈论起工作和生活,中年人们对工作都很满意,说是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在何佳看来确实是这样,他们都在积极工作,取得了许多成绩,而且还在不断进步。在三个学生回来的时候,他们转而向南走上了山顶,放眼望去,远处是何佳以前视为桃花源的地方,现在仍然很像,只是近处的村庄极大地改变了模样,不仅楼房林立而且规划整齐,一条水泥马路闪着金光,笔直地通向那个桃花盛开的地方。然后他们沿着南坡的石板路往回走,经过一个凉亭到达了红仙里水库,水库宽阔水清,波光粼粼。他们又在旁边山林中一个凉亭里休息一会,周清文则带着三个学生坐上一条双桨船去水中游玩,山林中许多鸟儿在鸣叫,亭里更显幽静和凉爽。他们愉快地看着后代们在湖面上玩耍,金俊被两位哥姐保护其中,快乐无比,舞动着双手指向遥远的前方。尔后他们向西爬上一大片光秃的山石来到了何佳和曲良曾经远眺山南远景的地方,仍然是刚才看到的桃花源和改变了的村庄,最后回到了饭店。
周清文夫妻请求何佳一行留下过夜,她们也正有这个计划,其它人也都留了下来,他们要抓住机会继续表达情意,机会难得,毕竟年纪大了,今后要翻山越岭更加困难。晚饭时何佳向周清文提出了不要野味的要求,周清文心领神会,取消了另换野味的安排,在观看完夕阳美景后全部人马回到了餐桌旁。何佳这次感觉完全不同,排骨汤浓香四溢,那是农户自养的生猪,白切鸡鲜香无比,也是农户散养的,还有各种瓜果蔬菜清甜味正,都是农户自种的,全部是绿色食品,同在武汉家中的菜肴相比,味道要好多了,这才是真正的农家特色。现在一大家人其乐融融,更加欢快,因为再也没有赶紧的事儿,全都是大伙儿的休闲时光。又在一起喝了一杯桂花茶,在山上渡过了一个寂静的夜晚,早饭后,何佳一行要下山了。周清文夫妻和儿女辈们依依不舍地相送,要一直送到公共汽车站旁。他们在桂花树旁和樟树下又留下了合影,此前在各处景点已留下了许多影像,待回到武汉由曲良将照片通过英迈尔发给周清文的女婿,此前已商定好的。一行人下了山,那条往年挑柴的小路已变成宽阔的大道,周清文说:“现在已经没有人到这里来挑柴了,大老远挑柴的历史永远过去了。”周清文夫妻请他们到二层楼房的家中坐一会,说“现在已用上了煤气,有时也使用柴灶,那是在要求更高的时候。”何佳说“已经看过了,你们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来年再拜访你们。”尔后,在那个小站,何佳接过周清文夫妻恭敬递上的三斤明前茶和一大包新鲜的蕨菜,在周清文夫妻的又一次泪水中,在他们的儿女辈们的虔诚祝福声中离开了他们。
董方之前已听何佳和曲良说过以前多次来到南山的每一个细节,仿佛亲历一般,因而同样有一种故地重游的感觉。她知道何佳为什么邀请她来,是因为把她当作至爱的亲人,像一家人出门一样。她还感受到了人生沧海的意境,从未有过的人生情感一直在心头涌动,因为她看懂了她最熟悉和敬爱的母亲同一对善良贤惠的农民夫妻之间的一段平凡的往事,因而在看到那对夫妻流泪时也流下了眼泪。
曲良在二00二年底开始经常感到心慌气喘,并伴有胸部疼痛,他悄悄去医院做了检查,结果是患有严重的冠心病。他开始认真思索这个问题,无论如何都不能告诉妻子,他知道结果什么,他们将离开武汉回到女儿身边,妻子在决定留在武汉时曾经说过“如果你生了病,我们马上就到北京去。”那又意味着什么呢?结果不言而喻,决不能这样,决不可以是这个结局,我一定要尽力装着没事一样,一直坚持到最后,那时的后果由我来承担,关于伦理、责怪、特别是女儿对母亲的责怪我会解释清楚的,尽管难以说得清楚。妻子正因为伦理和爱才说过那句话的,她总以为我们的身体都很好,还可以毫无顾忌地做自己想做的事。如今她将面临抉择的压力,哦!不再有压力了,她会放下手头的工作,到北京去,日夜陪护在我的身边。现在该好好想想,早已想好了,我不会离开武汉,所有的工作我来做,我来说明一切,这就是我要承担的后果。一年后,当感到自己的心脏再也承受不了稍重一些的体力活动时,曲良把自己心脏有问题一事告诉了何佳,但没有说出从何时开始。
何佳一阵心酸涌上心头,她温柔地对曲良说道:“去医院检查了吗?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曲良说道:“上一个月。我去医院检查过了,现在必须接受治疗。”
何佳眼泪流了出来,“我是说看到过你难受的样子,以为你一时没有休息好,叫你多休息一会,还要你到医院去看看,你总是精神很好的样子。”
“那时我真的很好。”曲良爱慕和遗憾地说道。
“那好吧,我说过,我立刻停止这里的工作,我们马上到北京去,到那儿去治疗。”何佳态度坚决,现在的责任大于一切。
“不,你听我说,佳佳,”曲良从容地说道,“我想好了,我不到北京去,就在武汉治疗,我们可以请一个保姆,会没事的。”
“你听我说,曲良,当初的决定是错的,我现在感到很后悔,我们早就应该到北京去的。”何佳完全回到了家庭主妇的角色,要全身心地照顾丈夫,“你知道,曲静已为我们留了一间屋子,要她再请一个保姆,还有我,现在的医学很发达,会好起来的,你不要再多想了。”
曲良坚持说道:“你没有错,佳佳,我一直为你感到自豪呢!你不能停止工作,那是不能轻易放下的,否则的话,我将永远于心不安。”
“不,曲良,你听我说,当我们能工作时,我们没有停止步伐,这就足够了,我感到非常满足,实际上这就是我的最大愿望,你知道,我实现了它。而现在,我们必须到北京去,生活要求我们这样做,这不是遗憾,我很高兴这样做,我要好好照顾你,我们全家人团聚在一起,而你只要注意休息,真的会没事的。”何佳一字一句,同样对生活充满希望。
何佳一行四人在一个星期六的上午从航海客运站出发了,客车行驶在比以前好得多的路面上,速度也快了许多,现在已是双休日,他们不急于赶早,打算在外面住上一天。乘客中是许多往来的生意人,他们谈论的是生意经,说的是打工获得多少收入之类的话,也有人在谈论改革开放后国家取得的巨大成就。那些头带蓝布帽身穿卡其布中山装或背着黄挎包的采购员不见了踪影,已被现代人取代,他们的业务也被正在听到的各种生意所取代。马路两边有许多农民的房屋和其它的建筑,人们在利用交通的便利来改变生活。客车只运行了两个小时便到达了他们曾经到过的车站,小站建有别致的候车亭,两边停着不少叫做“三马”的带棚三轮摩托车。何佳一行坐上一辆向南山脚下驶去,很快到达了那个村庄,他们下了车,如今这个村庄已经大变样,到处都是两层楼房,以前的那片果树林也盖满了房屋。他们试图找到曾去过的那个房屋的所在地,怎么也找不着,一位村民告诉他们那个叫周清文的人如今在山上经营一个饭馆,他的妻子也同他在一起,他们只在闲时下山来住,还说他们夫妻非常勤奋,完全靠劳动发家致富,关于这些何佳已非常清楚。他们在村民的指领下看见了一幢在原址上盖的二层楼房,非常美观整洁而明亮,何佳顿时感到无比高兴。他们又坐上“三马”到达了半山腰的停车场,然后买了门票开始向上攀登,何佳开始感到景致很熟,曲良也是。一会儿他们看到了三棵樟树,苍劲的树干依然屹立在山中,待走近时,看见它们被保护了起来,这些有年头的樟树仍在注视着世间的变化沧桑,而何佳感到它们在似曾相识地看着她,尔后对她点头微笑,轻声说出了向她祝福之类的话。曲良拿出数码相机“啪啪啪”地按动了快门,将它们的影像留了下来,之前他已用这台相机为老年人们拍了无数张形态各异的照片。上面有一个凉亭,他们继续攀登到凉亭边,“没有多大变化,只是拓宽了一些,建了个亭子,还是那一块小平地。”何佳对自己说,尽管已不是小平地了,而且周围是加固的青石条,还有绕行而上的石板阶梯。董方问道:“妈,那三棵桂花树呢?”她知道在前面不远处,在外人看来她是陪父母出门游玩的,还带着一个健康活泼的男孩。金俊在前面喊道:“妈妈,这里有三棵树。”他是在大人们停顿一会儿的工夫跑到前面去的,转个弯看见了三棵桂花树。何佳加快点步伐,期待的心情很快变成了眼中的实景,终于看到了那三棵又大又结实的桂花树。何佳仔细瞧着桂花树,摸着它们的数干,仿佛看到多年未见已长大成人的子女,而那三棵桂花树似在向亲人低声倾诉,这么多年来每一刻都在盼望他们的到来,特别是开花时节,思念着亲人过来采摘自己白色的花蕾,享受温柔的抚摸,接受务必坚强的圣旨。何佳看到它们的灵魂在欢笑,那些粗壮的枝干在告诉她:“你放心,一路上我们都挺过来了,任何困难都没有吓倒我们,瞧我们多壮实,终于迎来了看到人们山花漫烂般笑容的每一天。感谢你在遥远的地方一直关心我们,虽然不曾常来,那是因为你在人生的艰难时刻正迈着高尚的步伐把关心放在了更加美好的事业之中,我们都看见了,在这遥远之巅,所以浑身充满了力量。”何佳露出了笑容,突然想起了已拟定好的一个计划,办一个慈善机构,顿时信心倍增,从高处望去美好的蓝图就在眼前。此时一对年青的恋人请拿着相机的曲良帮他们照一张合影,曲良为他们取了一个景,指示两人坐在稍前一点的石凳上,自己则几乎蹲爬在地上按下了快门。那对恋人在认为是摄影高手面前和另外带着和睦微笑的三人面前幸福地依偎在一起,脸贴着脸露出了灿烂的笑容,背后是三棵树的全景。曲良提醒何佳该自己拍照了,他为她们摆弄好姿势,同样以摄影师的姿态拍了好几张照片,董方也充当了摄影师,她从彩色景框里看到的是两位老人同他们的老友在一起欣慰地微笑。尔后他们告别了桂花树,继续沿着熟悉的山路向上走,这些山路都铺设了石板,两边景致未变。一会儿他们决定向左走上山脊,那儿不仅开满了杜鹃花,而且远近美景一览无余。杜鹃花真是永远这样鲜艳夺目,董方多次见到过杜鹃花,那是在画册里,在一个同事家里的玻璃瓶里,还有在闪闪的红星影片中潘冬子迎接归来的红军时的那个春天里。她走进花丛中,看着金俊摘了一大把花而没有阻拦他,那一大把映山红在一个儿童手里看上去更加庄重和鲜艳夺目,他在回话时说要把这束花献给曲俊叔叔,还说将来要当他那样的英雄。董方眼眶立刻湿润了,她对对她微笑的何佳喊了一声妈,然后她们在鲜花丛中依偎在一个儿童身旁的镜头被收入进影像中。他们继续沿着山脊向前走,到达了草坡地的上方,那个犹如绿色海湾巨大的环形草坡地终于出现在了眼前,它还在,甚至更加光滑碧绿,在阳光的照耀下璀璨生辉。上面已有不少游人在那里享受温暖的阳光,这是何佳一直期望的,多年前就想过,希望这个景色永远存在下去,最终给人们带来美好的享受,这也是她多次来到这里的原因。放眼望去,草地对面的杉树林不见了,已变成了几家饭店,建造得典雅和别致,环境绿化得非常美观,何佳知道左边那个饭店的主人是谁,只是因为距离较远和游人的进出而看不到他们。她事先告知了周清文,因为周清文夫妻坚持要到汽车站去接他们而没有说出具体时间,现在那对也已上了年纪的夫妻一定在里面忙碌,并在期盼。他们走下草地经过了许多人的身边,那块大石头旁盖了一座凉亭,一对恋人正坐在她和曲良曾经就着涪陵榨菜吃自制馒头的地方谈情说爱。那条小溪已改造成了一个接着一个逐步上升的鱼池,里面放养了各种鱼类,有梁子湖的翘嘴白和监利地区人工饲养的红鳟鱼,供游人自取以食,此时正有人在捕捞将要烹制的鲜鱼。他们经过鱼池上坡来到左边的饭店,然后走进去,厅堂并不大,摆有四张餐桌,还有两个各摆一张餐桌的小间,楼上大概都是供客人住宿的房间。这时一个熟悉的身影从厨房出来,一打上照面,曲良就喊了一声:“小周。”周清文认出了来人,惊喜地喊道:“啊!大哥,大嫂。”又朝厨房喊道:“秀英,快出来,看看是谁来了。”
立刻一位六十出头的妇女从厨房出来,她终于看清了来人,“哎呀,你们来了。”秀英依然端庄和贤惠,还是腼腆的样子,眼泪止不住地流了出来。
“快到屋里坐。”他们的话仍然不多。周清文打头走进侧边一间小屋,那是他们夫妻住的地方,何佳陪着秀英最后进来,随后何佳介绍了董方和金俊。
落座后,秀英从柜子里拿出一个瓶子递给周清文。“这是桂花茶。”周清文说着给每个才买回来的瓷杯子里放了一大勺,最后用开水冲泡好。
何佳把秀英拉在自己身边坐下,对夫妻俩说道:“我们已有二十多年没有喝过桂花茶了。”
“他每年都做,都是从那三棵桂花树上采下来的。”尽管秀英不善言语,但她知道应该表达真挚的感情。
周清文把茶分给大家,边说道:“是的,我还是每年做一些放好,总想着你们随时会来,一直到现在没间断过。不过这两年我没有在那几棵树上采桂花了,它们属于大家,我可以在其它地方弄到桂花。”
何佳感慨这对夫妻对她们单纯而执着的情意,三十多年前就意识到了,他们对这块美丽的地方有一个共同的心愿,如今政府终于把这块美丽的地方开发了出来,供人们游玩,算是实现了他们的梦想。这对夫妻对人生的理念不仅于此,他们知道什么是美的东西,加以精心维护,对同样爱美的人致以敬仰,或者说他们受到了感染,产生共鸣至今。如果没有今天人为的改变,他们仍会默默无闻地关爱它们,即使让那些桂花树终年独自屹立在大山深处。而他们对心灵的维护更是如此,夫妻俩互相敬爱,共同感受生活的温馨,始终保持生命的热情,从不焦躁不安,以至最终以进取的精神与美景和谐相处。“这么多年了我们始终相信你们,真高兴你们开创了一个好的事业,这种生活真有意义。”何佳说了这么一句,由衷地感到高兴,她情不自禁地喝了一口桂花茶,感到香甜无比。
曲良提到了樟树和桂花树,说它们经过这么多年更加粗壮结实了,没有丝毫衰老的样子,而且枝叶茂盛,更加好看。
“它们会永远存活下去,我就是要做到这一点。”周清文露出了立下军令状般的自豪,又说道:“前些年有一伙人要挖走那三棵桂花树,说是林业部门同意了,并出了高价钱,我可不管那些,坚决制止了他们。我当时还想到了你们,有一种帮你们看家护院的感觉,我知道你们喜欢它,还有这里的一切,我觉得把它们移到舒适的地方不如屹立在山中更好。还有那几棵樟树,也有人打它的主意,我立刻打电话给市林业局,也马上给制止了。真不知道怎么回事,现在的人都变了,好多人都是怪七怪八的想法。”他知道说出这些话会使大哥和大嫂高兴和愉快,
何佳确是高兴极了,“你做的对,我知道你会这样做的。”
在边喝茶中,他们聊到了各自的家庭。周清文夫妻万分感激大哥和大嫂这么多年来对他们家的关心和鼓励,并对从未去看望他们表示深深的愧意,说到动情处,夫妻俩禁不住流出了泪水,而在谈到他们英雄的儿子时又一次泪水长流。而何佳始终微笑地看着他们,她为这个家庭的兴起而高兴,为党为这些勤劳善良的人创造出美好的时光而高兴。
这时又有一帮人走进了屋里,何佳高兴地拍起了手,好家伙,是锦华和芸欣他们。他们是在得到父亲的信息后立刻坐出租车从黄石和大冶赶回来的,而且两家全来了,一共六人。锦华的儿子和芸欣的女儿都进入了十八岁,今年要参加高考,他们的成绩都很好,远大的前程正等待着又一代的青年人。中年人开始了崇敬的问候,得到的回答都是百分之百的满意,他们从一直给予他们帮助的两位老年人的脸上看到了荣光、毅力和期望。桂花茶喝了一杯又一杯,何佳似乎要把这儿多年的浓情喝进肚里,年复一年的桂花茶都喝进去了,还因眼前这个大家庭的成长而感到无比高兴。
午饭开始了,所有人都一齐坐上了餐桌,周清文夫妻打一落座自始至终没有离开过,他们请求客人的意见,何佳说“随意,简单些最好。”周清文又小声地说“我准备的多是野味,不知好不好。”何佳顿生出不安的感觉,仍微笑地点了点头。周清文向厨房喊了一声,随着大厨长长的一声回应,一会儿一盘接一盘的菜端了上来,全都是野味,其中有干锅野兔、红烧山鸡、还有清亮洁白的蛇汤。何佳从不吃这些东西,平日里听到这些字眼就会产生反感,如今它们就摆在眼前,她想着人们为什么不厌其烦地去弄这些东西,看来要弄到这些东西也不是很容易,应该有专门的供货渠道,不由得露出了些许微笑。这些摆在餐桌上冒着热气的野味看上去确实不一般,她理解这种营生,仅只理解周清文夫妻,每一样都尝了一点,味道的确鲜美。她对其它野味的态度就完全不一样了,因为它们是野菜,野韭菜炒鸡蛋有独特的香味,地菜苕粉肉滑嫩甘甜,还有地皮烩野百合清淡亮丽,特别是凉拌新鲜蕨菜鲜滑爽口、回味无穷,她尽可能多地吃了这些野菜,她平时几乎只吃蔬菜,而且吃得不很多。曲良边吃边称赞美味的菜肴,会做菜的人也会吃,他想多吃一些眼前的野味,又因为妻子的原故而点到为止,除此之外,他的任一社会行为也都是只做到适可而止,恰到好处,他认为妻子的影响是绝对正确的,他的一生都是这样。董方在何佳的劝说下也吃了一点野味,破了永远不会沾这些东西的戒律,除小时候偶尔吃一些之外。三个学生就不一样了,他们对好吃的东西没有立场可言,特别是在这样欢快的气氛之下。这真像一个大家庭的团聚,同三十多年前在一户农家的堂屋里何佳感觉到是一家人在团聚相比,现在的感觉更强烈了。她喜欢这种气氛,高兴看到更多的人在和谐愉快地成长和生活,与心中理想的社会越来越近,她心中理想的社会就是人人进取、互相关爱和有序的统一体。她看到中国共产党为了这个崇高的目标建立了新中国,而自己的一生一直在为实现这个崇高的目标而奋斗,就像无数先烈为了这个崇高的目标献出生命一样,她认为无论怎样做都要比那些先烈们渺小一千倍,唯恐自己做不了多少,千方百计努力去做。在座的中年人感觉到了眼前这位慈母的不寻常之处和像是知道她心中的梦想,纷纷谈论改革开放后社会发生巨变的大好时光,各个领域都谈到了,包括人民生活的巨大改观,但也谈到了一些弊端,如政府和国有企业同私营企业的经济接触点上存在着腐败行为,是当今最大的腐败源,主要原因是政府和国有企业的有些负责人胆大妄为和监管措施缺乏,还有收入分配人为造成的巨大差异,容易产生对抗情绪。对此何佳似乎都明白,她已看到国家正在采取有力措施解决这些问题,正在通过深化改革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她说我们一定能看到我们的祖国会越来越兴旺和谐地向前发展。这时他们都看着那一对很少说话的夫妻,是的,现在的时光多么好啊!人人可以各尽所能,想做自己该做的事,终于看到了勤劳善良的人开始大有作为。周清文仍然是沾酒就脸红,话虽不多,只顾敬大哥和大嫂的酒,这么多年的情义和感激之情尽在杯中。
饭后,稍作休息,又是一杯桂花茶,然后全部一同出游。他们从草坡地的东头走上山脊,然后向前走,两边山坡仍到处是开放的杜鹃花,过一会儿就可以见到一个凉亭,都制作得精美漂亮。他们穿过一段沟涧,山泉水哗啦啦地从这儿流下山去,流到那个叫做红仙里的水库里,然后又向左经过一片杉树林来到一个茶场。这个茶场并不对外开放,它生产的茶叶数量不多但质量上乘,只供应已经预定的用户。看来周清文在这儿非常熟,他领着大家观看了采茶和使用土方法炒茶的过程,此时的明前茶可谓极品,闻起来清香扑鼻,然后他不由分说地要称三斤,那位茶场的头儿听后吓了一跳,看上去老大不情愿,但很快吩咐立马称来,他看出来了这些明前茶对眼前的老哥意味着什么。他们继续向东走,来到了一个青山翠谷的地方,这里有山涧溪流,绿林草坡,已有不少的游人,一行人在溪流边稍作休息,三个学生则到四周玩耍去了。何佳在溪边洗了洗手,多半是因为难得一见和水的清凉,或者是回望一下过去,但没有洗脸,也许是因为上了年纪,而曲良看着何佳,似乎又看到了那个光彩夺目的脸庞,水打湿了鬓发,拂向后方。这个地方非常开阔,阳光充足,大人们又自在地谈论起工作和生活,中年人们对工作都很满意,说是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在何佳看来确实是这样,他们都在积极工作,取得了许多成绩,而且还在不断进步。在三个学生回来的时候,他们转而向南走上了山顶,放眼望去,远处是何佳以前视为桃花源的地方,现在仍然很像,只是近处的村庄极大地改变了模样,不仅楼房林立而且规划整齐,一条水泥马路闪着金光,笔直地通向那个桃花盛开的地方。然后他们沿着南坡的石板路往回走,经过一个凉亭到达了红仙里水库,水库宽阔水清,波光粼粼。他们又在旁边山林中一个凉亭里休息一会,周清文则带着三个学生坐上一条双桨船去水中游玩,山林中许多鸟儿在鸣叫,亭里更显幽静和凉爽。他们愉快地看着后代们在湖面上玩耍,金俊被两位哥姐保护其中,快乐无比,舞动着双手指向遥远的前方。尔后他们向西爬上一大片光秃的山石来到了何佳和曲良曾经远眺山南远景的地方,仍然是刚才看到的桃花源和改变了的村庄,最后回到了饭店。
周清文夫妻请求何佳一行留下过夜,她们也正有这个计划,其它人也都留了下来,他们要抓住机会继续表达情意,机会难得,毕竟年纪大了,今后要翻山越岭更加困难。晚饭时何佳向周清文提出了不要野味的要求,周清文心领神会,取消了另换野味的安排,在观看完夕阳美景后全部人马回到了餐桌旁。何佳这次感觉完全不同,排骨汤浓香四溢,那是农户自养的生猪,白切鸡鲜香无比,也是农户散养的,还有各种瓜果蔬菜清甜味正,都是农户自种的,全部是绿色食品,同在武汉家中的菜肴相比,味道要好多了,这才是真正的农家特色。现在一大家人其乐融融,更加欢快,因为再也没有赶紧的事儿,全都是大伙儿的休闲时光。又在一起喝了一杯桂花茶,在山上渡过了一个寂静的夜晚,早饭后,何佳一行要下山了。周清文夫妻和儿女辈们依依不舍地相送,要一直送到公共汽车站旁。他们在桂花树旁和樟树下又留下了合影,此前在各处景点已留下了许多影像,待回到武汉由曲良将照片通过英迈尔发给周清文的女婿,此前已商定好的。一行人下了山,那条往年挑柴的小路已变成宽阔的大道,周清文说:“现在已经没有人到这里来挑柴了,大老远挑柴的历史永远过去了。”周清文夫妻请他们到二层楼房的家中坐一会,说“现在已用上了煤气,有时也使用柴灶,那是在要求更高的时候。”何佳说“已经看过了,你们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来年再拜访你们。”尔后,在那个小站,何佳接过周清文夫妻恭敬递上的三斤明前茶和一大包新鲜的蕨菜,在周清文夫妻的又一次泪水中,在他们的儿女辈们的虔诚祝福声中离开了他们。
董方之前已听何佳和曲良说过以前多次来到南山的每一个细节,仿佛亲历一般,因而同样有一种故地重游的感觉。她知道何佳为什么邀请她来,是因为把她当作至爱的亲人,像一家人出门一样。她还感受到了人生沧海的意境,从未有过的人生情感一直在心头涌动,因为她看懂了她最熟悉和敬爱的母亲同一对善良贤惠的农民夫妻之间的一段平凡的往事,因而在看到那对夫妻流泪时也流下了眼泪。
曲良在二00二年底开始经常感到心慌气喘,并伴有胸部疼痛,他悄悄去医院做了检查,结果是患有严重的冠心病。他开始认真思索这个问题,无论如何都不能告诉妻子,他知道结果什么,他们将离开武汉回到女儿身边,妻子在决定留在武汉时曾经说过“如果你生了病,我们马上就到北京去。”那又意味着什么呢?结果不言而喻,决不能这样,决不可以是这个结局,我一定要尽力装着没事一样,一直坚持到最后,那时的后果由我来承担,关于伦理、责怪、特别是女儿对母亲的责怪我会解释清楚的,尽管难以说得清楚。妻子正因为伦理和爱才说过那句话的,她总以为我们的身体都很好,还可以毫无顾忌地做自己想做的事。如今她将面临抉择的压力,哦!不再有压力了,她会放下手头的工作,到北京去,日夜陪护在我的身边。现在该好好想想,早已想好了,我不会离开武汉,所有的工作我来做,我来说明一切,这就是我要承担的后果。一年后,当感到自己的心脏再也承受不了稍重一些的体力活动时,曲良把自己心脏有问题一事告诉了何佳,但没有说出从何时开始。
何佳一阵心酸涌上心头,她温柔地对曲良说道:“去医院检查了吗?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曲良说道:“上一个月。我去医院检查过了,现在必须接受治疗。”
何佳眼泪流了出来,“我是说看到过你难受的样子,以为你一时没有休息好,叫你多休息一会,还要你到医院去看看,你总是精神很好的样子。”
“那时我真的很好。”曲良爱慕和遗憾地说道。
“那好吧,我说过,我立刻停止这里的工作,我们马上到北京去,到那儿去治疗。”何佳态度坚决,现在的责任大于一切。
“不,你听我说,佳佳,”曲良从容地说道,“我想好了,我不到北京去,就在武汉治疗,我们可以请一个保姆,会没事的。”
“你听我说,曲良,当初的决定是错的,我现在感到很后悔,我们早就应该到北京去的。”何佳完全回到了家庭主妇的角色,要全身心地照顾丈夫,“你知道,曲静已为我们留了一间屋子,要她再请一个保姆,还有我,现在的医学很发达,会好起来的,你不要再多想了。”
曲良坚持说道:“你没有错,佳佳,我一直为你感到自豪呢!你不能停止工作,那是不能轻易放下的,否则的话,我将永远于心不安。”
“不,曲良,你听我说,当我们能工作时,我们没有停止步伐,这就足够了,我感到非常满足,实际上这就是我的最大愿望,你知道,我实现了它。而现在,我们必须到北京去,生活要求我们这样做,这不是遗憾,我很高兴这样做,我要好好照顾你,我们全家人团聚在一起,而你只要注意休息,真的会没事的。”何佳一字一句,同样对生活充满希望。
上一章
下一章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