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事梗概
- 作品正文
父亲一把拉开院门,一愣。
29、日外 院外
院门外面的石阶上,围了一群人,大家的脸上都露着憨厚的笑容。
儿子背着邮包站在门口,也愣住了。
30、日外 山坡上
山坡上,中年汉子取了信朝这边跑来,他的身后跟了一串儿高高矮矮的小学生。
31、日外 村委会院外
儿子和父亲站在门口。
站在斜坡和平地上的乡亲们看着他们。
父亲:(对儿子)来看你的。
儿子:看我干吗?
父亲:没见过你吗。
儿子:那我该怎么办?
父亲:你不是等着人家欢迎你吗?
儿子:我没有……真没有想到……这可一点思想准备也没有。
儿子窘迫得脸都红了,不知该怎么办。
父亲:(对大伙)这是我儿子,以后他跑这条邮路了,你们有什么事,就找他,找他就跟找我一样。
儿子使劲点了点头。
乡亲们还是看着儿子笑。
小学生们挤进人群,脸上的笑更动人一些。
父亲从汉子手中接过信,小心的放进儿子背上的邮包。
父亲:忙吧,我们也该走了。
汉子:行了行了,以后有的看。(对身边的孩子)快回去上课,撒尿撒到村委会来了。
孩子们又踢踢拖拖地往回跑了。
大家让出一条路,笑眯眯地看着父子两个上路。
老二已经等在前面了。
儿子不断的回过头去,向乡亲们挥手告别。
父亲却一直不敢回头。
走出好远,乡亲们还在。
32、日外 山路上
老二走在前面。
儿子不知道从哪捡了根树枝插在邮包上,把小半导体挑着,在父亲眼前晃来晃去。半导体里在播放着热闹的广告。
在他们的脚下,有曲曲弯弯的公路,公路上偶尔有汽车经过。
儿子:其实这样的路段,可以搭便车的嘛。
父亲:邮路就是邮路,该怎么走就怎么走。
儿子:可象这样没有人家的地方,我们根本没有必要这么走。
父亲:这么走踏实,有准头,你以为公路上的汽车都是给你预备的?
儿子:你没有试过怎么知道不行?
父亲:我才不会去站在路边给人家陪笑脸。
儿子:那也可以搭班车呀,花钱买票没有问题吧。
父亲:就那么几个站,几趟车,还没有我准时。
儿子:摸摸规律嘛。
父亲:(生气了)邮路就是邮路,象你这么整天想着投机取巧,还跑什么邮路?
儿子:我投机取巧?以后直升飞机落到山顶了,咱们还这么走啊走的,谁还要你送信?
父亲不说话了,儿子也不说话了。广告又浮了上来,父亲一把扯下树枝,关了半导体。
儿子也生气了,独自加大了步子,朝前走了,没几步,就把父亲和狗落远了。
他们就这么一前一后,离的老远。
33、日外 山里
儿子一个人在山路上走,他回头看了一眼,没有父亲和狗的影子。
儿子继续向前走。
拐过一个弯,儿子又回头看,没有父亲和狗。
儿子有些不安,他放慢了脚步,最终停下脚步。把邮包靠在山石上,等着他们。
等了一会儿,还是没有过来,儿子有点紧张了,他开始往回走,一边走,一边四处张望。
34、日外 山里
等他拐回两个弯,已经有些着急的时候,看见老二独自站在路中间。
儿子:老二,人呢?
老二看着儿子,不说话。
儿子:他去哪儿了?你怎么回事?
老二还是看着儿子,不说话。
儿子着急地向四面张望,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这时,父亲从路边的树林中走出来,一边走一边系着裤带。
儿子长出了一口气。
父亲却象什么事都没有发生一样。
父亲:老二,走吧。
儿子无可奈何地跟在他们的后面。
35、日外 山中
正午的阳光透过树梢,把四下里分割的明暗分明。
一个岔路口,老二习惯的走了大路。
父亲:老二,走这边。
一边走一边看图的儿子有些不解。
儿子:进村怎么不走大路?
父亲:我有封信要送。
儿子:哪封?
父亲:在我身上。
父亲说着走到了前面。
儿子和狗跟在后面。
36、日外 小屋前
阳光和阴影勾勒出小屋的明暗。
独处的小屋显得有些凄凉。
屋前的阳光里坐着一位老人,她的脸上刻满了沧桑,一双粗大的、########劳的手放在膝上。
她的眼睛注视着一个并不存在的地方。
她好象听到了什么。
老人:是老二来了?
她的两只手在身边摸着什么。
老二却远远地站住了。
父亲走上前去。
父亲:五婆,还好吧?
老人:好,好,你快坐。稀饭在罐子里,老二,给。
老人把摸到的什么吃的东西朝老二扔去,却扔到了儿子的脚下。儿子发现老人看不见,十分惊讶。
他把吃的东西踢给老二,朝前走了两步。
父亲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一封信,递给老人。
父亲:五婆,你的信。
老人一把接过,用大手小心地抚摸着信封。
儿子发现,信封上有邮票,却没有地址,是一片耀眼的空白。
儿子朝前跨了一步。
父亲用手挡了他一下。
老人:谁呀?是会计吗?
父亲:五婆,是我儿子,以后你的信就由他来送了。
老人:(有些迟疑)他送,行吗?
父亲:五婆,他年轻着呢,我们都老了。
老人:我老了,你不老,你不是才47岁吗?
父亲:您记性好,我来的那年47岁。
老人小心的撕开信封,抽出信纸,当然那也是一张白纸。
老人把信纸抖开,抚平,里面有10元钱。老人脸上露出一丝笑意,她仔细的把钱收好。
老人把白纸朝父亲递了过来。
老人:念吧。
父亲看了儿子一眼。
父亲:(念信)奶奶,您好,您的身体还好吧,眼病没有犯吧,腰痛也好些了吧?
老人:问了多少遍了。
父亲:我这里一切都好,我的工作也十分繁忙,一时还抽不出时间来回去看您。您在生活上如果有什么困难,就告诉送信的乡邮员,
他会尽力帮您解决。
父亲说到这里,抬头看了儿子一眼。
老人:他老让我有事找你,下次你写信告诉他,乡邮员换人了。
父亲:五婆,我不是跟您说了吗?乡邮员换了我儿子,他做和我做是一样的,你有什么事一定要告诉他,(父亲把信纸递给儿子)
让他给你接着念信。
儿子接过信纸,心情有些复杂。
儿子:(念信)您一个人在山里住,真是不容易,城里的生活条件要好得多,真应该接您出来看看,让您安度晚年……
父亲捅了儿子一下。
儿子抬起头,老人在使劲揉着眼睛。
儿子:(迟疑了一下)祝您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老人:完了?
儿子:完了。
儿子把信递给老人。
老人把信装进信封,仔细收好。
父亲:五婆,有什么要帮忙的吗?
老人:没有,会计刚刚来过。
父亲:那我们走了,回信我会替你写好。
老人:让你儿子写吧,听他念信,就好象听见我孙子说话一样。
儿子有些感动,他在老人面前蹲下身来,轻轻拍了拍老人的手。
儿子:五婆,我会再来看你。
老人:我的信多,你得常来。
父亲:老二,走了。五婆,我们走了。
老人挥了挥手,雕塑一样的坐着,听着脚步声渐渐远了。
37、日外 山中
父子两个还是一前一后。
儿子:她的孙子为什么不给她写信?
父亲:五婆的儿媳妇难产,孩子是她用米汤喂大的,结果成了这个方圆几百里第一个考上重点大学的孩子,我还记得我给他送来录取
通知书那天,他哭着跪在地上,他说,我要走了,这不是在做梦吧。走了,就再也没有回来。每年新年寄一张贺卡,春节寄一张汇款
单。城里人是忙,可他哪知道,他爸死后,他奶奶除了想他,就没有别的念头。我也是没办法,才想了这么个笨主意。你也记着,过
个十天半个月,就去看看她,给她随便念上几句。
儿子:你交代的我当然可以去做,可要不是我跑这条路怎么办?换了别人,谁会象你这样?
父亲欲言又止。
29、日外 院外
院门外面的石阶上,围了一群人,大家的脸上都露着憨厚的笑容。
儿子背着邮包站在门口,也愣住了。
30、日外 山坡上
山坡上,中年汉子取了信朝这边跑来,他的身后跟了一串儿高高矮矮的小学生。
31、日外 村委会院外
儿子和父亲站在门口。
站在斜坡和平地上的乡亲们看着他们。
父亲:(对儿子)来看你的。
儿子:看我干吗?
父亲:没见过你吗。
儿子:那我该怎么办?
父亲:你不是等着人家欢迎你吗?
儿子:我没有……真没有想到……这可一点思想准备也没有。
儿子窘迫得脸都红了,不知该怎么办。
父亲:(对大伙)这是我儿子,以后他跑这条邮路了,你们有什么事,就找他,找他就跟找我一样。
儿子使劲点了点头。
乡亲们还是看着儿子笑。
小学生们挤进人群,脸上的笑更动人一些。
父亲从汉子手中接过信,小心的放进儿子背上的邮包。
父亲:忙吧,我们也该走了。
汉子:行了行了,以后有的看。(对身边的孩子)快回去上课,撒尿撒到村委会来了。
孩子们又踢踢拖拖地往回跑了。
大家让出一条路,笑眯眯地看着父子两个上路。
老二已经等在前面了。
儿子不断的回过头去,向乡亲们挥手告别。
父亲却一直不敢回头。
走出好远,乡亲们还在。
32、日外 山路上
老二走在前面。
儿子不知道从哪捡了根树枝插在邮包上,把小半导体挑着,在父亲眼前晃来晃去。半导体里在播放着热闹的广告。
在他们的脚下,有曲曲弯弯的公路,公路上偶尔有汽车经过。
儿子:其实这样的路段,可以搭便车的嘛。
父亲:邮路就是邮路,该怎么走就怎么走。
儿子:可象这样没有人家的地方,我们根本没有必要这么走。
父亲:这么走踏实,有准头,你以为公路上的汽车都是给你预备的?
儿子:你没有试过怎么知道不行?
父亲:我才不会去站在路边给人家陪笑脸。
儿子:那也可以搭班车呀,花钱买票没有问题吧。
父亲:就那么几个站,几趟车,还没有我准时。
儿子:摸摸规律嘛。
父亲:(生气了)邮路就是邮路,象你这么整天想着投机取巧,还跑什么邮路?
儿子:我投机取巧?以后直升飞机落到山顶了,咱们还这么走啊走的,谁还要你送信?
父亲不说话了,儿子也不说话了。广告又浮了上来,父亲一把扯下树枝,关了半导体。
儿子也生气了,独自加大了步子,朝前走了,没几步,就把父亲和狗落远了。
他们就这么一前一后,离的老远。
33、日外 山里
儿子一个人在山路上走,他回头看了一眼,没有父亲和狗的影子。
儿子继续向前走。
拐过一个弯,儿子又回头看,没有父亲和狗。
儿子有些不安,他放慢了脚步,最终停下脚步。把邮包靠在山石上,等着他们。
等了一会儿,还是没有过来,儿子有点紧张了,他开始往回走,一边走,一边四处张望。
34、日外 山里
等他拐回两个弯,已经有些着急的时候,看见老二独自站在路中间。
儿子:老二,人呢?
老二看着儿子,不说话。
儿子:他去哪儿了?你怎么回事?
老二还是看着儿子,不说话。
儿子着急地向四面张望,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这时,父亲从路边的树林中走出来,一边走一边系着裤带。
儿子长出了一口气。
父亲却象什么事都没有发生一样。
父亲:老二,走吧。
儿子无可奈何地跟在他们的后面。
35、日外 山中
正午的阳光透过树梢,把四下里分割的明暗分明。
一个岔路口,老二习惯的走了大路。
父亲:老二,走这边。
一边走一边看图的儿子有些不解。
儿子:进村怎么不走大路?
父亲:我有封信要送。
儿子:哪封?
父亲:在我身上。
父亲说着走到了前面。
儿子和狗跟在后面。
36、日外 小屋前
阳光和阴影勾勒出小屋的明暗。
独处的小屋显得有些凄凉。
屋前的阳光里坐着一位老人,她的脸上刻满了沧桑,一双粗大的、########劳的手放在膝上。
她的眼睛注视着一个并不存在的地方。
她好象听到了什么。
老人:是老二来了?
她的两只手在身边摸着什么。
老二却远远地站住了。
父亲走上前去。
父亲:五婆,还好吧?
老人:好,好,你快坐。稀饭在罐子里,老二,给。
老人把摸到的什么吃的东西朝老二扔去,却扔到了儿子的脚下。儿子发现老人看不见,十分惊讶。
他把吃的东西踢给老二,朝前走了两步。
父亲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一封信,递给老人。
父亲:五婆,你的信。
老人一把接过,用大手小心地抚摸着信封。
儿子发现,信封上有邮票,却没有地址,是一片耀眼的空白。
儿子朝前跨了一步。
父亲用手挡了他一下。
老人:谁呀?是会计吗?
父亲:五婆,是我儿子,以后你的信就由他来送了。
老人:(有些迟疑)他送,行吗?
父亲:五婆,他年轻着呢,我们都老了。
老人:我老了,你不老,你不是才47岁吗?
父亲:您记性好,我来的那年47岁。
老人小心的撕开信封,抽出信纸,当然那也是一张白纸。
老人把信纸抖开,抚平,里面有10元钱。老人脸上露出一丝笑意,她仔细的把钱收好。
老人把白纸朝父亲递了过来。
老人:念吧。
父亲看了儿子一眼。
父亲:(念信)奶奶,您好,您的身体还好吧,眼病没有犯吧,腰痛也好些了吧?
老人:问了多少遍了。
父亲:我这里一切都好,我的工作也十分繁忙,一时还抽不出时间来回去看您。您在生活上如果有什么困难,就告诉送信的乡邮员,
他会尽力帮您解决。
父亲说到这里,抬头看了儿子一眼。
老人:他老让我有事找你,下次你写信告诉他,乡邮员换人了。
父亲:五婆,我不是跟您说了吗?乡邮员换了我儿子,他做和我做是一样的,你有什么事一定要告诉他,(父亲把信纸递给儿子)
让他给你接着念信。
儿子接过信纸,心情有些复杂。
儿子:(念信)您一个人在山里住,真是不容易,城里的生活条件要好得多,真应该接您出来看看,让您安度晚年……
父亲捅了儿子一下。
儿子抬起头,老人在使劲揉着眼睛。
儿子:(迟疑了一下)祝您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老人:完了?
儿子:完了。
儿子把信递给老人。
老人把信装进信封,仔细收好。
父亲:五婆,有什么要帮忙的吗?
老人:没有,会计刚刚来过。
父亲:那我们走了,回信我会替你写好。
老人:让你儿子写吧,听他念信,就好象听见我孙子说话一样。
儿子有些感动,他在老人面前蹲下身来,轻轻拍了拍老人的手。
儿子:五婆,我会再来看你。
老人:我的信多,你得常来。
父亲:老二,走了。五婆,我们走了。
老人挥了挥手,雕塑一样的坐着,听着脚步声渐渐远了。
37、日外 山中
父子两个还是一前一后。
儿子:她的孙子为什么不给她写信?
父亲:五婆的儿媳妇难产,孩子是她用米汤喂大的,结果成了这个方圆几百里第一个考上重点大学的孩子,我还记得我给他送来录取
通知书那天,他哭着跪在地上,他说,我要走了,这不是在做梦吧。走了,就再也没有回来。每年新年寄一张贺卡,春节寄一张汇款
单。城里人是忙,可他哪知道,他爸死后,他奶奶除了想他,就没有别的念头。我也是没办法,才想了这么个笨主意。你也记着,过
个十天半个月,就去看看她,给她随便念上几句。
儿子:你交代的我当然可以去做,可要不是我跑这条路怎么办?换了别人,谁会象你这样?
父亲欲言又止。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