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事梗概
- 作品正文
73、日外 山路
儿子一边把邮件往转娃的书包里装,一边和他聊天。
儿子:转娃,上学了吗?
转娃:初中只上了两年。路太远,来回要翻3个山头,爹妈不让上了。我爷也说我的知识已经很丰富了,不用再读书了。
儿子:那你自己呢?
转娃:我知道他们心疼我。不上就不上,我读函授大学。我知识很丰富,高中不用读,直接读大学了。
儿子:你读什么系?
转娃:我非常希望有记者到山里来采访我,可是没有记者来过。我就学新闻系,以后就可以自己采访我自己。大哥,我觉得你也可以读新闻系,你刚才和我说话就跟采访一样;再说,你读函授又很方便,不用象我这样等啊等的。
父亲在一边绕着绳子,笑得双肩乱颤。
儿子回头看了父亲一眼。
父亲把大绳子套在转娃的肩上。
转娃:爷,我走了。
父亲:问你爷爷好,让他少喝点酒。
转娃一转眼就不见了。
74、日外 山上
儿子和父亲和狗继续向上走。
儿子:你滚下山是怎么回事?
父亲:半年前的事了,我那天在下脚岭帮他们写了个合同,出来晚了,又刮大风,滚下去后在坡下睡到天黑,搞的全村老小都打着
火把出来找我,真不好意思。
这回是儿子眼圈发红,看别处了。
儿子:这路真不是人走的。
父亲:那边就要修好了。
儿子:好也好不到哪去。
父亲:你后悔干这行了?
儿子:反正支局长没有说这么难走,你也没有说过。
父亲:你又没有问过我……
75、日外 山上
远处传来一声长长的呼哨。
是转娃。
转娃爬上一道山坡。
转娃在山坡上飞跑。
转娃爬到一个视野开阔的地方。
可以看到对面的父亲、儿子和狗。
转娃:(大声)大哥!爷爷!是我,我在这儿。
76、日外 沟对岸
父亲、儿子、狗停下脚步,他们看到了转娃。
转娃:我收到了成绩单,三门功课我两门得了优、一门良,我的作文被老师推荐给报社了。老师还要退回我的学费,老师说,老师供
我到毕业,老师还让我多多地采访。下回你们再来,我采访你们……
儿子使劲地朝转娃挥着手。
儿子:转娃,一言为定,快回去吧。
转娃一转眼便又消失了。
儿子很激动。
儿子:爸,你听见吗?他下次还采访咱们呢。
父亲:他管你叫哥,管我叫爷,连基本情况都没搞明白。再说,我也没下次了。
父亲独自走了,背影有些凄凉。
77、日外 风雨桥
风依然在刮着。
父亲在桥头坐下,捶了捶腿。
儿子在研究一个水罐。
儿子:这水能喝吗?
父亲:就是给过路人准备的。
儿子:谁放在这的?
父亲:我喝了这么多年也不知道。反正每天有人来送水。这就是民风。
儿子把水倒在手心里给老二喝。
儿子:你在这好好歇着,微波路站好走,我一个人上去。
父亲:老啦。
儿子一边说,一边打开邮包,取出要带给微波站的邮件。他用一个邮件袋把它们缠起来,一下子从邮包里带出了几封信,被风卷走了。
几封信被风刮走了。
父亲一下子弹了起来,就朝信扑了上去。
他奋不顾身的扑向一封信,抓在手里。
另外两封信,在风中打着滚向桥上跑了。
父亲又冲向前面。
儿子抱着邮包和邮件不敢松手。他大声叫着"爸!爸!"
父亲摔倒了,又爬起来,追着信。
信还在向前跑。
父亲又追了上去,扑到了另一封。
还有一封信朝桥边飞去。
父亲仍然在追,他一点儿也没有犹豫。
儿子大声喊着:爸,爸,让我来。
父亲朝桥边扑去。
桥边就在眼前了。
这时,一道黑色的闪电滑过。
老二又伸展开它的身体,箭一样窜了出去。
老二超过了父亲冲向前去。
父亲的手向前伸着,五指张开。
儿子的眼睛。
老二矫健的身影。
父亲的手。
桥边
儿子的眼睛。
信在轻轻地、无声地飘。
老二跃向前去。
老二腾空而起。
老二叼住了飞起来的信。
父亲扑倒。
老二稳稳地落地。
父亲从老二嘴上轻轻地接过信,拿在手上。
儿子的眼睛。
儿子紧紧搂住胸前的邮件。
父亲的脸上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
78、日外 山里
儿子独自沿着一条修得很好的石阶路向上走。
陡陡的石阶。
[画外音]
父亲:你后悔干这行了?
儿子的脚步。
儿子的眼睛。
儿子抬头望去。高高的山顶上一架高大的天线。
79、夜外 村中
半山上,一片有民族风情的民居。
屋前有一块平地,平地上活动着人、畜。
鸡犬之声相闻,灯火与炉火闪烁,孩子在读书,书声朗朗。
80、夜外 屋前
一座屋前。老二与主人家的一只母狗亲昵地凑在一起,透出一种祥和的情绪。
女主人在敞开门的灶间烧火,红红的炉火映着她的脸。
孩子趴在台子上读书,读的是山外面的事情。
81、夜外 屋前
屋檐下摆着一些横横竖竖的竹凳。
父亲和儿子坐在竹椅上烫脚。每个人面前的大木盆里都冒出大团的热气。
两人十分舒服的样子。
群山环绕着山里人平静的生活。
孩子关于山外情况的课文清晰可闻。
望着黑漆漆的、无边无际的群山,儿子的眼里闪过一缕惆怅。
儿子:(自语般的)他们为什么要住在山里,除了山,没有别的。
父亲:谁说没有?
父亲用手指点了点自己的头。
父亲:想头,越苦,越有想头。人有想头,就什么都有了;人要是没有了想头,再好的日子也没有滋味。
儿子侧过脸来,看着父亲饱经风霜又平静如山的侧面,心中有无限的感慨。
父亲:就象咱们跑的这条邮路,说苦,是够苦的,可干得久了,记挂的人多了,遇上的事多了,就觉得有干头了。
儿子:我都看见了。
父亲:你既然干上了,就要干出个样子来。能不能当上支局长,就由不得你我了。不冲别的,就冲这些乡亲,就冲他们住在这大山
里……
父亲转过脸,儿子不知什么时候已经离开了。
小学生的课文再次飘来。
82、夜内 屋里
一盏汽灯照亮了桌前。
父亲又在收拾邮包,他非常仔细地把要带出山的邮包一件一件整理好,再装进去。
儿子在一边整理单据。
父亲:明天这时候,已经到家了。
儿子:回家后,你头一件事要多到老更叔公那里坐坐,他最顾咱家,缺东少西,都是从他那里拿,拿了也从来不要还。
父亲:这人不错,是得去感谢一下。
儿子:感谢倒不必,他是一个好面子的人,平素说你架子大,回来也不去看他。
父亲:哪能呢,抽不出时间嘛。
儿子:我也是这样反反复复地向他解释。还有,村长带大家致富是个厉害角色,就是爱占公家小便宜,你看不得的闭只眼,听不得
的当耳边风,莫要惹翻了父母官。
父亲:这人我看就不正路,还老虎屁股摸不得了?
儿子:摸得摸不得,反正你不要去摸。
父亲:那怎么行?我是国家干部。
儿子:农药、化肥、种子都要从他手里过,耽误你几天就受不了。
父亲:公事公办,人不求人一般大。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