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事梗概
- 作品正文
1.外景 田野 白天
镜头从高处俯拍一列火车在一片开阔的河谷中行驶,车头喷出的浓烟在澄澈的俄罗斯天空下拖出一道长长的痕迹。
2.内景 二等车厢 田野 白天
列夫·托尔斯泰(80 岁)坐在座位上就着一块置于膝上的书写板在写作。他无疑是此时在世的最伟大的作家。他鼓吹和平主义,摒弃东正教的繁文缛节,倡导纯朴的基督徒生活,赢得了许多人对他的敬仰,把他奉为在世的圣徒。陪同他一起旅行的是他那位还非常年轻的妻子索菲亚伯爵夫人,还有他的爱女萨莎,以及他的私人医生杜善·马科维茨基。
萨莎和杜善也在各自写他们的日记。
索菲亚有些不耐烦地逐个打量着他们。火车开始慢了下来。
索菲亚:车怎么慢下来了?
没有人应声。火车愈来愈慢了。
索菲亚:车要停下来了。我们干吗要停车?
萨莎:不知道,妈妈。不明白怎么回事。
托尔斯泰抬起头,用询问的眼光看着从旁经过的列车员。
索菲亚:请问,火车为什么停下来了?
列车员:有一群人,夫人,一群老百姓,堵住了路轨。
我们听到从远处传来的人声。
人声(画面外):托尔斯泰万岁!伟大的斗士万岁!
索菲亚:他们堵住了路轨,火车就不能走了你们应该叫他们让开呀。
列车员耸耸肩,向前走去。
索菲亚走到车窗前看个究竟。
约有百十来个农民和学生模样的人阻断了路轨,围住了火车头。
他们高举写着“托尔斯泰万岁”的横幅,不断高呼着“托尔斯泰,托尔斯泰,托尔斯泰”。“你就是真理!”“你就是俄国百姓的希望!”
索菲亚:哎呀,他们不会让开的。我们困在这里了,列夫,列夫,去跟他们说几句话。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离开这个地方。
人群的呼声越来越高。
托尔斯泰站起身来,走到车窗前,面向人群。呼叫声更加高昂起来。
托尔斯泰举起一只手,示意大家安静。人群渐渐安静下来。
托尔斯泰:我看到了你们的标语,也听到了你们的喊声。你们把我看成俄罗斯的希望,是吗?可实际上不是这样。你们,才是俄罗斯的希望,全世界的希望。你们不是说想要过一种新的生活吗?可是你们这样抬举我并不能得到新的生活。所以,我希望你们好好做你们的事,也让我这个可怜的老头儿好好做我的事。
人群里重又响起呼喊声:“让开路轨,让他们通过,让他们走!”
托尔斯泰关上车窗。火车重新启动,托尔斯泰向人群挥手。
3.外景 田野 白天
随着火车的远去,镜头转向欢呼的人群。我们看到一个帅气的年轻人,表情似乎有些拘谨,但带着一份书卷气。他叫瓦连金·费奥多罗维奇·布尔加科夫。他热情洋溢地高声赞叹着,话音盖过火车的隆隆声。
瓦连金:你们知道这是什么人?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 火车向远方驶去。
黑底上映出字幕:1910 年春
4.外景 亚斯纳亚波利亚纳 黎明
早春时节,托尔斯泰家族世代居住的老宅。
几名庄稼汉在往宅子里运木柴、送水。有一辆马车驶来,卸下许多邮袋。
5.内景 亚斯纳亚波利亚纳 索菲亚的卧室 白天
房间布置得富丽堂皇,四壁张挂着先人的肖像。圣像被安置在最庄重的位置,但似乎并不是证明着主人的虔诚,而是显示着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一种尊贵的地位。
索菲亚伯爵夫人面对圣像默默地做着早祷。然后擦去眼泪,走出房间。
5A. 内景 亚斯纳亚波利亚纳 门厅/ 楼梯 白天
索菲亚走下楼梯,穿过门厅,从一个坐在椅子上瞌睡的老仆身旁走过,走向底层的房间。
4.内景 亚斯纳亚波利亚纳 托尔斯泰的卧室兼书房 白天
托尔斯泰早已从舒适的楼上搬下来,住进这个亭子间似的简陋房间,他把这里既当做卧室,也当做书房。四壁空空荡荡,只挂着一张他的爱女的照片。家具异常简陋,有些显然是他自己制作的:靠墙一张狭小的板床,屋角里一张不大的书桌,上面堆着一些书,散落着一些纸张,还有许多邮件,有的已经打开,有的还原封未动。做木工的工作台旁摆着一双手工做的鞋子。
托尔斯泰在床上睡着。虽然是三月末梢,天气仍很寒冷,但窗子却是开着的。索菲亚关上窗子,静静地站在一旁看着托尔斯泰睡着。她在床边坐下,轻轻触摸着他的手,低声唤着。
索菲亚:亲爱的。
她挨着他躺下,脸上显出一种羞涩的、期冀的表情,仿佛希望他醒来对她温存一番。但他依旧睡着。她轻轻地拿起他的一只胳臂,放在自己脖颈下面,身体转向他,让他的胳臂搂住她。这似乎是一幅夫妻间亲昵狎戏的场景。
但他的胳臂一次又一次从她的肩头滑下来。她无奈地一再把这只胳臂扳回原位。他稍稍向她这面侧了侧身。她凑上去亲吻他的脖颈、面颊。我们看不出他是否醒了,但仅这似有似无的亲昵已足以让她心荡神摇。
(7.原作已删除。)
8.内景 莫斯科 书房 白天
弗拉基米尔·格利高里耶维奇·切尔特科夫莫斯科寓所中宽敞舒适的书房。切尔特科夫是托尔斯泰的最鲜明、最坚定的信徒。他正在接待托尔斯泰新聘用的秘书瓦连金·布尔加科夫,也就是我们不久前在火车旁看到的那个年轻人。
此时话题正涉及男女关系的问题,瓦连金脸上闪过一丝羞赧。
切尔特科夫:说到男女关系你已经 23 岁,这个年纪是不大容易把握住自己的,不是吗?
瓦连金:托尔斯泰不赞成轻率的性关系。这点我知道。
切尔特科夫:他的确很鄙视那种关系切尔特科夫拿起一小盒胡须蜡。
切尔特科夫:我不想过多谈论这个问题,不过,去年我给他安排了一个侍从,这人竟接连搞了两个女仆,弄得他很不高兴。
瓦连金:这方面不会有问题。我是个禁欲主义者。而且我坚持素食。
切尔特科夫点头表示赞许,然后开始摆弄他的胡须。
切尔特科夫:是的,我听说过你的许多优点。我还读过你写的文章。他也读过。
瓦连金脸上闪过一丝自豪的神情。
切尔特科夫从书柜玻璃上的反影瞥见他的表情,一边的唇髭稍稍动了一下。他使劲地捋着这一撇胡须。
切尔特科夫:我亲爱的年轻人,你能当上托尔斯泰的私人秘书是你极大的福气。你将会每天陪伴在他左右,和他一起吃饭,和他一起在林中散步。
羡慕之情溢于言表。
瓦连金:老实说,自从我成为一名托尔斯泰信徒,我就开始那么强烈地渴望学习,那么热衷于探讨各种思想,修炼我自己的灵魂。
切尔特科夫(微笑着):很好,我们要想把他的事业传播给百姓,当然要下许多功夫。
瓦连金:我们吗?
两人都笑起来。
切尔特科夫:是的,是我们。我们要能推进消极抵抗的运动想想看,瓦连金,千百万普通俄罗斯人将要摆脱许多世纪以来的精神枷锁和政治压迫瓦连金:去追求真理和自由。
切尔特科夫:真理和自由,是的,但是,我的孩子,我们面前还有那么多的敌人瓦连金:敌人?
切尔特科夫走到窗前,并且示意瓦连金也走过来。他指指下面街边站着的两个便衣。
切尔特科夫:那是沙皇的警察你从这里走出去,他们就会跟踪你还有教会,也将不惜一切迫使他回头。他的子女们也不能信任除了一个萨莎当然,还有伯爵夫人(稍顿)当然,我们绝对不愿意插手人家夫妇之间的事情,可是她那么顽固地抓着私有财产,而且公开指责我们的运动(稍顿)关键是,他需要一个像你这样有头脑的人在他身边,能够协助他完成新的著述,能够理解他的目标。
切尔特科夫走回到写字台旁边。
切尔特科夫:尽管人家允许我回到国内,可我还是不能去看他。现在对我是限制居住恐怕也很想把我关起来。切尔特科夫显得非常沮丧。他停下来调整一下自己的情绪,然后拿出一包东西交给瓦连金。
切尔特科夫:我希望你把这些信件直接交到他的手上。因为我们给他的东西不能保证他一定收得到。
瓦连金疑惑地看着他。
切尔特科夫:索菲亚·安德烈耶夫娜根本不尊重他的隐私。
瓦连金:伯爵夫人总不会偷拆他的私人信件吧切尔特科夫扬起一边的眉毛。一阵不祥的沉默。
切尔特科夫:我还有另一件任务交代给你。
瓦连金:请讲。
切尔特科夫:你要为我写一份日记。他拿出一个笔记本交给瓦连金。
切尔特科夫:我需要了解亚斯纳亚波利亚纳发生的每一件事情。我需要知道有谁登门拜访,是否有人涉及他的作品版权问题,是否跟教会有什么接触,都有什么信件来往。(稍顿)索菲亚·安德烈耶夫娜都会说到些什么。
瓦连金:所有的话?
切尔特科夫:她才是最最可怕的人物。
9.外景 莫斯科 门廊/ 街上 傍晚
切尔特科夫亲切地亲吻了瓦连金两侧面颊,把他一直送到天色已经暗下来的户外。
切尔特科夫:祝你一切顺利,我的孩子。
瓦连金走向在街边等候着他的马车。切尔特科夫:记住我说的话。
他走回到昏暗的门廊里。
切尔特科夫:把什么都记下来!去吧!
10.外景 亚斯纳亚波利亚纳 庭院 早晨
索菲亚。黑白片片段显示她站在台阶上接过报纸,抬头看着镜头,很不高兴被人拍摄。
切换成彩色。我们看见一个电影摄影师站在草地当中摇着摄影机的摇柄。
索菲亚走进房子里去。
11.内景 亚斯纳亚波利亚纳 托尔斯泰的卧室兼书房 早晨
托尔斯泰醒着,穿着衣服坐在床上,一只手里拿着笔在写他的日记。杜善坐在旁边给他诊脉。
托尔斯泰:什么都不管用递给我那一只靴子好吗,我的朋友?
杜善:让我把完脉。
托尔斯泰:没事儿。即便我的心脏停止跳动,我今天还是要骑马去跑上一圈。
杜善:记录您的脉搏是我分内的事。如果您坚持要骑马,我要求您一定穿上,虽然有太阳,今天还是很冷的。
他放下托尔斯泰的胳臂,把他的马靴递给他。
索菲亚拿着一些俄国的和外国的报纸气呼呼地走进来。
索菲亚:这真让人受不了!纯粹是胡说八道!这些寄生虫!你瞅(念报) “托尔斯泰伯爵夫人与其丈夫分居,彼此极少交谈。”
她把这张报纸扔在地上。
索菲亚:你知道是谁在散布这些坏话她翻开另一份报纸,一份法文报纸。
索菲亚:C’est la même en France.在巴黎散布对我们的流言蜚语“夫妇二人对宗教和政治都各持己见。
”瞎说!托尔斯泰 (笑着说):Peut-être。
你以为人家说得不对?
索菲亚:我以为那不关他们任何人的事!
她看见杜善把她的话一字不漏地记在他的日记里。他对主人的谈话一贯是这样做记录的。
索菲亚:你这是干什么?不要记这些。
托尔斯泰(笑着说):杜善·彼得罗维奇,你又在乱写啦?
托尔斯泰迈着坚定有力的步子走向房门。
索菲亚:你上哪儿去,亲爱的?
镜头从高处俯拍一列火车在一片开阔的河谷中行驶,车头喷出的浓烟在澄澈的俄罗斯天空下拖出一道长长的痕迹。
2.内景 二等车厢 田野 白天
列夫·托尔斯泰(80 岁)坐在座位上就着一块置于膝上的书写板在写作。他无疑是此时在世的最伟大的作家。他鼓吹和平主义,摒弃东正教的繁文缛节,倡导纯朴的基督徒生活,赢得了许多人对他的敬仰,把他奉为在世的圣徒。陪同他一起旅行的是他那位还非常年轻的妻子索菲亚伯爵夫人,还有他的爱女萨莎,以及他的私人医生杜善·马科维茨基。
萨莎和杜善也在各自写他们的日记。
索菲亚有些不耐烦地逐个打量着他们。火车开始慢了下来。
索菲亚:车怎么慢下来了?
没有人应声。火车愈来愈慢了。
索菲亚:车要停下来了。我们干吗要停车?
萨莎:不知道,妈妈。不明白怎么回事。
托尔斯泰抬起头,用询问的眼光看着从旁经过的列车员。
索菲亚:请问,火车为什么停下来了?
列车员:有一群人,夫人,一群老百姓,堵住了路轨。
我们听到从远处传来的人声。
人声(画面外):托尔斯泰万岁!伟大的斗士万岁!
索菲亚:他们堵住了路轨,火车就不能走了你们应该叫他们让开呀。
列车员耸耸肩,向前走去。
索菲亚走到车窗前看个究竟。
约有百十来个农民和学生模样的人阻断了路轨,围住了火车头。
他们高举写着“托尔斯泰万岁”的横幅,不断高呼着“托尔斯泰,托尔斯泰,托尔斯泰”。“你就是真理!”“你就是俄国百姓的希望!”
索菲亚:哎呀,他们不会让开的。我们困在这里了,列夫,列夫,去跟他们说几句话。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离开这个地方。
人群的呼声越来越高。
托尔斯泰站起身来,走到车窗前,面向人群。呼叫声更加高昂起来。
托尔斯泰举起一只手,示意大家安静。人群渐渐安静下来。
托尔斯泰:我看到了你们的标语,也听到了你们的喊声。你们把我看成俄罗斯的希望,是吗?可实际上不是这样。你们,才是俄罗斯的希望,全世界的希望。你们不是说想要过一种新的生活吗?可是你们这样抬举我并不能得到新的生活。所以,我希望你们好好做你们的事,也让我这个可怜的老头儿好好做我的事。
人群里重又响起呼喊声:“让开路轨,让他们通过,让他们走!”
托尔斯泰关上车窗。火车重新启动,托尔斯泰向人群挥手。
3.外景 田野 白天
随着火车的远去,镜头转向欢呼的人群。我们看到一个帅气的年轻人,表情似乎有些拘谨,但带着一份书卷气。他叫瓦连金·费奥多罗维奇·布尔加科夫。他热情洋溢地高声赞叹着,话音盖过火车的隆隆声。
瓦连金:你们知道这是什么人?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 火车向远方驶去。
黑底上映出字幕:1910 年春
4.外景 亚斯纳亚波利亚纳 黎明
早春时节,托尔斯泰家族世代居住的老宅。
几名庄稼汉在往宅子里运木柴、送水。有一辆马车驶来,卸下许多邮袋。
5.内景 亚斯纳亚波利亚纳 索菲亚的卧室 白天
房间布置得富丽堂皇,四壁张挂着先人的肖像。圣像被安置在最庄重的位置,但似乎并不是证明着主人的虔诚,而是显示着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一种尊贵的地位。
索菲亚伯爵夫人面对圣像默默地做着早祷。然后擦去眼泪,走出房间。
5A. 内景 亚斯纳亚波利亚纳 门厅/ 楼梯 白天
索菲亚走下楼梯,穿过门厅,从一个坐在椅子上瞌睡的老仆身旁走过,走向底层的房间。
4.内景 亚斯纳亚波利亚纳 托尔斯泰的卧室兼书房 白天
托尔斯泰早已从舒适的楼上搬下来,住进这个亭子间似的简陋房间,他把这里既当做卧室,也当做书房。四壁空空荡荡,只挂着一张他的爱女的照片。家具异常简陋,有些显然是他自己制作的:靠墙一张狭小的板床,屋角里一张不大的书桌,上面堆着一些书,散落着一些纸张,还有许多邮件,有的已经打开,有的还原封未动。做木工的工作台旁摆着一双手工做的鞋子。
托尔斯泰在床上睡着。虽然是三月末梢,天气仍很寒冷,但窗子却是开着的。索菲亚关上窗子,静静地站在一旁看着托尔斯泰睡着。她在床边坐下,轻轻触摸着他的手,低声唤着。
索菲亚:亲爱的。
她挨着他躺下,脸上显出一种羞涩的、期冀的表情,仿佛希望他醒来对她温存一番。但他依旧睡着。她轻轻地拿起他的一只胳臂,放在自己脖颈下面,身体转向他,让他的胳臂搂住她。这似乎是一幅夫妻间亲昵狎戏的场景。
但他的胳臂一次又一次从她的肩头滑下来。她无奈地一再把这只胳臂扳回原位。他稍稍向她这面侧了侧身。她凑上去亲吻他的脖颈、面颊。我们看不出他是否醒了,但仅这似有似无的亲昵已足以让她心荡神摇。
(7.原作已删除。)
8.内景 莫斯科 书房 白天
弗拉基米尔·格利高里耶维奇·切尔特科夫莫斯科寓所中宽敞舒适的书房。切尔特科夫是托尔斯泰的最鲜明、最坚定的信徒。他正在接待托尔斯泰新聘用的秘书瓦连金·布尔加科夫,也就是我们不久前在火车旁看到的那个年轻人。
此时话题正涉及男女关系的问题,瓦连金脸上闪过一丝羞赧。
切尔特科夫:说到男女关系你已经 23 岁,这个年纪是不大容易把握住自己的,不是吗?
瓦连金:托尔斯泰不赞成轻率的性关系。这点我知道。
切尔特科夫:他的确很鄙视那种关系切尔特科夫拿起一小盒胡须蜡。
切尔特科夫:我不想过多谈论这个问题,不过,去年我给他安排了一个侍从,这人竟接连搞了两个女仆,弄得他很不高兴。
瓦连金:这方面不会有问题。我是个禁欲主义者。而且我坚持素食。
切尔特科夫点头表示赞许,然后开始摆弄他的胡须。
切尔特科夫:是的,我听说过你的许多优点。我还读过你写的文章。他也读过。
瓦连金脸上闪过一丝自豪的神情。
切尔特科夫从书柜玻璃上的反影瞥见他的表情,一边的唇髭稍稍动了一下。他使劲地捋着这一撇胡须。
切尔特科夫:我亲爱的年轻人,你能当上托尔斯泰的私人秘书是你极大的福气。你将会每天陪伴在他左右,和他一起吃饭,和他一起在林中散步。
羡慕之情溢于言表。
瓦连金:老实说,自从我成为一名托尔斯泰信徒,我就开始那么强烈地渴望学习,那么热衷于探讨各种思想,修炼我自己的灵魂。
切尔特科夫(微笑着):很好,我们要想把他的事业传播给百姓,当然要下许多功夫。
瓦连金:我们吗?
两人都笑起来。
切尔特科夫:是的,是我们。我们要能推进消极抵抗的运动想想看,瓦连金,千百万普通俄罗斯人将要摆脱许多世纪以来的精神枷锁和政治压迫瓦连金:去追求真理和自由。
切尔特科夫:真理和自由,是的,但是,我的孩子,我们面前还有那么多的敌人瓦连金:敌人?
切尔特科夫走到窗前,并且示意瓦连金也走过来。他指指下面街边站着的两个便衣。
切尔特科夫:那是沙皇的警察你从这里走出去,他们就会跟踪你还有教会,也将不惜一切迫使他回头。他的子女们也不能信任除了一个萨莎当然,还有伯爵夫人(稍顿)当然,我们绝对不愿意插手人家夫妇之间的事情,可是她那么顽固地抓着私有财产,而且公开指责我们的运动(稍顿)关键是,他需要一个像你这样有头脑的人在他身边,能够协助他完成新的著述,能够理解他的目标。
切尔特科夫走回到写字台旁边。
切尔特科夫:尽管人家允许我回到国内,可我还是不能去看他。现在对我是限制居住恐怕也很想把我关起来。切尔特科夫显得非常沮丧。他停下来调整一下自己的情绪,然后拿出一包东西交给瓦连金。
切尔特科夫:我希望你把这些信件直接交到他的手上。因为我们给他的东西不能保证他一定收得到。
瓦连金疑惑地看着他。
切尔特科夫:索菲亚·安德烈耶夫娜根本不尊重他的隐私。
瓦连金:伯爵夫人总不会偷拆他的私人信件吧切尔特科夫扬起一边的眉毛。一阵不祥的沉默。
切尔特科夫:我还有另一件任务交代给你。
瓦连金:请讲。
切尔特科夫:你要为我写一份日记。他拿出一个笔记本交给瓦连金。
切尔特科夫:我需要了解亚斯纳亚波利亚纳发生的每一件事情。我需要知道有谁登门拜访,是否有人涉及他的作品版权问题,是否跟教会有什么接触,都有什么信件来往。(稍顿)索菲亚·安德烈耶夫娜都会说到些什么。
瓦连金:所有的话?
切尔特科夫:她才是最最可怕的人物。
9.外景 莫斯科 门廊/ 街上 傍晚
切尔特科夫亲切地亲吻了瓦连金两侧面颊,把他一直送到天色已经暗下来的户外。
切尔特科夫:祝你一切顺利,我的孩子。
瓦连金走向在街边等候着他的马车。切尔特科夫:记住我说的话。
他走回到昏暗的门廊里。
切尔特科夫:把什么都记下来!去吧!
10.外景 亚斯纳亚波利亚纳 庭院 早晨
索菲亚。黑白片片段显示她站在台阶上接过报纸,抬头看着镜头,很不高兴被人拍摄。
切换成彩色。我们看见一个电影摄影师站在草地当中摇着摄影机的摇柄。
索菲亚走进房子里去。
11.内景 亚斯纳亚波利亚纳 托尔斯泰的卧室兼书房 早晨
托尔斯泰醒着,穿着衣服坐在床上,一只手里拿着笔在写他的日记。杜善坐在旁边给他诊脉。
托尔斯泰:什么都不管用递给我那一只靴子好吗,我的朋友?
杜善:让我把完脉。
托尔斯泰:没事儿。即便我的心脏停止跳动,我今天还是要骑马去跑上一圈。
杜善:记录您的脉搏是我分内的事。如果您坚持要骑马,我要求您一定穿上,虽然有太阳,今天还是很冷的。
他放下托尔斯泰的胳臂,把他的马靴递给他。
索菲亚拿着一些俄国的和外国的报纸气呼呼地走进来。
索菲亚:这真让人受不了!纯粹是胡说八道!这些寄生虫!你瞅(念报) “托尔斯泰伯爵夫人与其丈夫分居,彼此极少交谈。”
她把这张报纸扔在地上。
索菲亚:你知道是谁在散布这些坏话她翻开另一份报纸,一份法文报纸。
索菲亚:C’est la même en France.在巴黎散布对我们的流言蜚语“夫妇二人对宗教和政治都各持己见。
”瞎说!托尔斯泰 (笑着说):Peut-être。
你以为人家说得不对?
索菲亚:我以为那不关他们任何人的事!
她看见杜善把她的话一字不漏地记在他的日记里。他对主人的谈话一贯是这样做记录的。
索菲亚:你这是干什么?不要记这些。
托尔斯泰(笑着说):杜善·彼得罗维奇,你又在乱写啦?
托尔斯泰迈着坚定有力的步子走向房门。
索菲亚:你上哪儿去,亲爱的?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