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普通授权
字数:5364
阅读:6705
发表:2018/2/2
20章 主旋律,历史 小说
《我是人间惆怅客》第5章:风云突变
1
2
3
4
5
6
7
8
- 故事梗概
- 作品正文
【本作品已在华语剧本网版权保护中心进行版权登记,登记2018-B-00283】
随着成德渐渐长大,他的学识与骑术在同龄孩童中已无人能及。因此,贵族神童的美誉名满京城。
顺治十七年。
转眼进了三伏。烈日当头,柳叶无精打采,树上的知了也热得哑了声,恨不得一头扎到池唐里。一切都显得极不寻常,仿佛预示着有什么惊天大事发生……
明珠差姜启去找吴公公打探打探,董娘娘的病怎么样了,内务府也好心中有数。姜起转身出去。董娘娘这次凶多吉少,她得的是天花。
内务府,小太监进来报:“大人,外面有人求见。”明珠一皱眉头,允道:“让他进来。”
一个掌柜模样的人走了进来,他满脸堆笑,弓腰双手递上名刺,恭敬地说道:“大人,吏部的贾大人吩咐小的来此拜见。”
明珠一看名刺,原来是京城“渡人”寿衣店掌柜的。此人与吏部尚书贾明是未出五服的远房亲戚,依附贾明的权势,寿衣店生意兴隆。明珠明白,这是冲着懂娘娘这笔大生意来的。
明珠让了座,打发走旁人,问道:“贾大人怎么说?”掌柜的说道:“贾大人说,‘董娘娘熬不过这几日,这操办丧事的事宜……’”说着拿出一张银票递了过来。
明珠瞟了一眼银票,五千两,对他来说数目不小。不过,他还想探探后面是不是还有文章,于是说道:“贾大人这是给明珠出了道难题呀,这次本官办的可是个棘手的差事,不比平日,稍有差池惹怒了龙颜……”说到这里止住了,他看了看掌柜的,两人目光交接,“本官不得不谨慎行事。”
掌柜的也算是老江湖了,他自然明白明珠此话的深意。这笔买卖要是成了,除了打点花销,他少说也能赚十万两,这么大块肥肉可不能跑到别人碗里。想到这,他说道:“那是,大人毕竟是官爷,思虑周全,不比我们小民。不过,千古一理,官爷也得吃饭,也得养家糊口,大人那点俸银供养您府上几十口人,要过得体面恐怕也是捉襟见肘吧。大人,这只是订银,事成之后……”
姜启进来,说道:“回大人……”他瞧了一眼掌柜的。明珠说道:“但说无妨。”
得到明珠允许,姜启这才说道:“吴公公说,‘娘娘不中用了’。”明珠得知此消息,心中有了数,他对姜启说道:“知道了,你下去吧。”
明珠压低嗓音对掌柜的说道:“你回去先备着,往后有事不要到这来,这人多眼杂。”
掌柜的会意,起身拱手说道:“大人,那小的就告辞了。”明珠点点头。
鄂妃已昏迷,顺治守在旁边,双手抓住鄂妃的手,焦急万分地说道:“御医!朕命你们赶快想法子!”御医撩袍跪地,求道:“微臣叩请皇上,准微臣为娘娘把脉。”顺治急切地说:“准!”御医上前搭脉,片刻,惊慌跪地,说道:“皇上,娘娘已现真脏脉!”太后急问:“什么是真脏脉?”
御医瞧瞧顺治没敢说。太后见他不敢说,便道:“恕你无罪,说。”御医哆哆嗦嗦地说:“为病邪深重,元气衰竭,胃气已败……”太后追问:“然后呢?”御医又看一眼顺治,壮着胆说道:“不日将……”
顺治一听,果然被激怒,他不想听到后面的话,于是抬腿踹了御医一脚,吼道:“你胡说!朕的鄂妃不会死!”
太后听到御医的话,与顺治反应截然不同,他见吴德仁也在,便对他说:“吴公公!传内务府,准备后事。”吴德仁一弓身,“嗻!”顺治又吼道:“不,鄂妃不会离朕而去!”
太后见顺治已失去了理智,除了她,谁也不敢劝,她觉着该及时点醒这个昏了头的皇上。于是说道:“生死自有定数,她命数已尽,就是神仙也无能为力。皇帝,你要记住你是一国之君,九五之尊那。你肩上扛着大清的江山,祖宗的基业,还有万千子民。为了一个女人你就呼天抢地,皇帝的尊严何在?皇家的颜面何在呀?”
太后又对众太监说:“皇上累了,你们扶皇上回养心殿休息。”众太监,“嗻!”
夜里,皇宫哭声一片,董鄂妃殁了。鄂妃处挂满了白幔,一口金丝楠木梓宫摆在大堂中央,梓宫前摆着香案和祭品。众大臣和皇室族人都披麻戴孝,纷纷前来吊唁。
董鄂妃的死如晴天霹雳,击得顺治如同一滩烂泥。接连几日他不思茶食,御医百方调制终不见效。鄂妃一去,他好像也没了什么想头,本就倾心佛门静地的他,便动了出家的心思,他觉得这个世上除了鄂妃与佛门都是肮脏不堪的。
丧事处理完毕,皇宫又恢复了平静。
射箭场,为了参加不久举办的京城少年射箭比赛,成德正在练射箭。只见他左手握弓,右手搭箭拉满弦,松开右手,只听箭杆嗖嗖射向箭靶,离靶心稍偏了一点。成德摇摇头,不太满意,他又抽出一支,搭弓瞄准射了出去,这次正中靶心,他松了一口气。接连又射了几箭。
背着箭桶的仆人夸道:“小爷今儿好箭法。”成德有些不满意,说道:“还得练,过几日就比赛了,这可不行,尤其是刮风的时候,风力与风向拿捏不好,箭就会偏离靶心。”仆人捧道:“小爷,可北京城没几个能和您比了,到时候您肯定是魁首。”成德谦虚地说道:“山外有山,北京城可是个藏龙卧虎之地,大意不得。”小小年纪,心思如此缜密。
比赛的日子终于到了,赛手们都陆续进场。
第一轮过后,裁判宣读:“第一轮赛后还剩五人,纳兰成德、爱新觉罗章佳、爱新觉罗费莫、萨哈尔查、齐塔拉你们五位于各自靶前站好,在规定时辰内,每人射六箭,末两位淘汰出局。剩下三人争魁首!比赛开始!”
明珠在看台上比成德还紧张,手心都出了汗。
只见五位小将气定神闲,箭发靶中。六箭射毕,报靶:“胜出者,纳兰成德、爱新觉罗章佳、萨哈尔查!”
裁判又喊道:“你们三人稍事歇息,每人再射五箭,中靶心居多者胜出!”
休息过后,三人再次站到靶前,前四箭都顺利出手。忽然,天空起了风,风力足以影响箭的走向。爱新觉罗章佳、萨哈尔查两位有些慌了神,迟迟不发箭。不过,成德赛前练过风中射箭,他伸手感知一下风力,然后,举弓搭箭,留出偏差,从容松开右手,只见箭头拖着箭杆嗖一声牢牢定在靶心。爱新觉罗章佳、萨哈尔查两人慌忙出手均偏离靶心。
裁判宣布:“本次比赛魁首纳兰成德!”
明珠悬着的心终于落了地。颁完奖后,严翰走过去,拍拍成德的肩膀:“成德好样的。”成德说道:“谢师傅。”
早有仆人抢先回到府中,向觉罗氏报了这个好消息。
明珠、严翰、成德三人回到府里。一进门,便听到府里热热闹闹。
觉罗氏对仆人说:“你们几个赶快放几挂鞭炮,庆祝庆祝。”见几人近来,揆叙跑过来,拉着成德的手,说道:“哥哥是大英雄。”揆叙是明珠的次子。
成德笑了,身上的大红花映红了他的脸庞。
明珠一进内务府,虎尔哈双手一拱,说道:“恭喜大人,令郎折桂,我们满人真是后继有人那。”明珠谦道:“过奖了,小孩子幸运而已。”
吴德仁也过来祝贺:“大人,令郎不得了哇,恭喜!”明珠回道:“吴公公,谢啦!”
吴德仁接着说:“大人,别光顾的高兴,太后问,‘杭州的那批丝绸到没到?’”明珠说道:“有消息传来,还需几日。”吴德仁提醒道:“大人,我跟您讲,往后太后的事要多动动心思。”明珠没明白吴德仁的意思,说道:“公公有话直说。”
吴德仁见周边没人,说道:“现如今,皇上无心料理朝政,全凭太后撑着局面。你看吧,依太后那脾气,用不了多久,江山就得易主。这些日子是非常时期,咱们当差都要提着十二分的精神。”
慈宁宫,太监报:“太后,明珠大人求见。”太后允道:“让他进来。”
明珠双膝跪地道:“明珠叩见太后。”太后一摆手,说道:“起来说话。”明珠:“谢太后!”
太后瞧着明珠,心想,“眼前这个人可是个八面玲珑的角色,不但差事办得好,这上上下下的人脉也都通顺,往后真要是换了新主子,对付那些个老臣,王爷,我们祖孙还着实需要些有能为的帮手。想到这里,笑道:“让哀家猜猜你的来意,是不是杭州那批丝绸到了?”
明珠说:“太后圣明,奴才是来请示太后如何处置。”太后说道:“就按老规矩,后宫各处,都分了吧。”明珠向前一步,讨好地说道:“太后,有几匹新式的绸缎,是奴才专为太后选的,请太后过目。”
明珠一挥手,几个人把绸缎抬了进来。太后起身走过来,用手摸了摸,赞道:“明珠,难得你有这份孝心,这几款料子哀家都喜欢,就留下吧。你的心意哀家心领啦。”这就是讨主子欢心的小伎俩,主仆彼此心照不宣。
明珠表忠心似地说道:“往后太后左右,奴才愿效犬马之劳。”太后高兴:“哀家看你也是个聪明人,往后哀家这,常来走走。” 明珠躬身说道:“谢太后!”
冬日,外面寒风刺骨,一家人围着吃火锅。明珠边涮羊肉边说:“顺治爷今日立三皇子玄烨为新皇帝。”
明珠若无其事的一句话就像炸了一个响雷,沉闷的气氛立刻活跃起来。
觉罗氏不解地问:“黄帝不是还好端端的吗?”明珠不慌不忙地说道:“皇帝要弃世出家,遁入佛门。”觉罗氏哂道:“这可是闻所未闻,好好的皇帝不当,却要当和尚。”
明珠解释道:“皇上佛缘不浅,顺治十四年,皇上开始接触和尚,成为佛教信徒。娘娘一去,便定了心。对外说是殡天了。”
成德问:“皇上那么小,怎么料理朝政?”明珠说道:“顺治帝登基不过六岁,这是皇子的命。不过有辅政大臣,一切事物先由辅政大臣代为处置。”
揆叙瞧着明珠问:“阿玛,我能当皇帝吗?”
明珠忙道:“不许胡说,只有皇子才可做皇帝。”
一日,严翰正在为成德讲论语,成德忽然问:“师傅,做皇帝有意思吗?”
严翰一怔,沉思一会儿,说道:“皇帝虽贵为天子,万人仰慕。但要做一位好皇帝,依然要遵“三纲五常”,守祖宗家法,不可任性而为。不过,自从结束禅让制,历史上曾有过数位儿皇帝。比如,顺治帝六岁登基,六岁比你还小,一个天真烂漫的孩童,每日被局在朝堂之上,任凭辅政大臣们摆布,你说他开心吗?”
成德又问:“既然如此,古往今来争嫡夺位之说为何总是层出不穷?”
“看来,这几年你书读了不少,也勤于思考问题,师傅甚感欣慰。”严翰接着说道,“说到争皇位,还不是为了皇权至尊。不过,皇权也是把双刃剑,用好了,是百姓之福,国家之幸;用不好,便是祸起萧墙,生灵涂炭。大宋仁宗统治时期,国泰民安,经济繁荣。宋仁宗性情宽厚,不事奢华,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能臣侍明主,宋朝有名的治世名臣几乎都出现在宋仁宗时期。包拯在担任监察御史和谏官期间,屡屡犯颜直谏,情急之下唾沫时常飞溅到仁宗脸上,但仁宗一面用衣袖擦脸,一面还接受他的建议。隋炀帝杨广是历史上有名的昏君,他得到皇位就是为了享乐。他荒淫无度,终日不理朝政,即位后几乎每年征发重役,最后导致隋王朝的灭亡……”
吏部尚书贾明府邸,门上人报:“老爷,明珠大人求见。”贾明立刻说:“请他进来。”
明珠进门,双手一拱:“贾大人,在下唐突登门,还望大人见谅。”贾明一笑,说道:“明珠老弟这话客气了,你能来,老夫我求之不得。”贾明对下人说:“看茶!”明珠撩袍坐下,直抒来意:“大人上次说的雪前龙井,那边送来了。不多,在下给大人留了一包。”说着,从怀里取出,放在贾明面前。
贾明拿起茶,放在鼻子前闻了闻,笑道:“嗯,是这个味道,鲜醇甘爽,清香宜人,老夫就好这一口。” 明珠奉承道:“大人这爱好,养心、醒脑、提神,好啊!”贾明放下茶,酸了明珠一句:“老夫不像你,喜好收藏诗书典籍。” 明珠赶忙把话圆了回去:“殊途同归,都是养性之物。”
贾明接着说道:“此养性非彼养性,书中奥秘无穷啊----帝王之术,君臣之道,臣子之谋尽在其中,你学了几分?” 明珠怎敢在他面前班门弄斧,弄不好就得砸脚面上。于是谦卑地说道:“在下军门出身,才疏学浅,只知勤勉办差,偶得几本书籍,实属附庸风雅,上不得台面。不过仕途之事还望大人多多提携。”明珠这话说得漂亮,既避了锋芒,又提醒了贾明。
听了明珠的话,贾明手捻胡须,心想,“明珠这些年也为自己做了不少,该给他吃颗定心丸。”于是说道:“嗯,你履职‘内务府堂郎中’有年,办事缜密周全。依老夫看,你是能堪重任之人。如朝中有职位出缺,老夫首向皇上荐你。”明珠听了单膝跪地,双手一拱:“谢大人垂爱,明珠愿结草衔环来报!” 贾明手扶明珠,笑道:“啊呀,明珠老弟请起,这同朝为官,讲的就是一个‘和’字,这人‘和’了,仕途也就顺畅了。”明珠说道:“大人的话,在下谨记于心。”
成德晚上睡觉好像做了噩梦,他不停喊:“阿姆!阿姆!……” 李嬷嬷被梦话惊醒,她赶忙推了推成德:“小爷!小爷!醒醒!……”
成德被推醒,他一把抓住李嬷嬷:“阿姆!”李嬷嬷赶忙答应:“小爷,阿姆在这。你做梦啦?” 成德惊魂未定,说道:“我刚刚梦见,在树林里老虎咬阿姆。”李嬷嬷把成德搂在怀里,安慰道:“没事了,阿姆抱着你睡。”
成德感觉有些口渴,说:“阿姆,我想喝水。”李嬷嬷说道:“阿姆给你倒水去。”
说着,李嬷嬷起身,刚要下炕,突然,她感到头晕目眩,便一头栽到了板凳角上,只听咕咚一声。
成德觉着不好,他急切地喊道:“阿姆!阿姆!你怎么啦?……”
听到喊声,各屋都亮了灯。
这时,明珠、觉罗氏、严翰还有下人都过来了,有人点上蜡烛,下人们七手八脚将李嬷嬷抬到炕上,李嬷嬷的额头还流着血,有人用毛巾帮她捂住伤口。
明珠喊道:“阿贵,快去请郎中!”
李嬷嬷无力地摆摆手:“不用了,老爷、夫人,我不行了……”她已开始倒气,“往后不能照顾小爷了……小爷身子弱,胃不好,要给他吃热饭、软饭。”听了这话,所有人都泣不成声。李嬷嬷转过脸来看着成德,拉起他的小手,说道:“小爷,你是个好孩子,阿姆真舍不得你……等你长大考了功名,别忘了告诉阿姆一声。”说完,闭上眼睛。
成德哭喊道:“阿姆,你别丢下我!……”
事情来得太突然,谁也没有心理准备。明珠还算清醒,按习俗,咽了气的人必须抬到堂屋。他吩咐道:“赶快准备门板,抬下去。”下人们又七手八脚将李嬷嬷抬到东厢房的堂屋。
一早派人采买办丧事的物品,又派人通知李嬷嬷亲属。
成德被带到西厢房,由严翰和子涵看着。
李嬷嬷的棺木还有遗物被家人接回乡下,觉罗氏又让人拿些银子给他们,毕竟主仆一场。
顺治十七年。
转眼进了三伏。烈日当头,柳叶无精打采,树上的知了也热得哑了声,恨不得一头扎到池唐里。一切都显得极不寻常,仿佛预示着有什么惊天大事发生……
明珠差姜启去找吴公公打探打探,董娘娘的病怎么样了,内务府也好心中有数。姜起转身出去。董娘娘这次凶多吉少,她得的是天花。
内务府,小太监进来报:“大人,外面有人求见。”明珠一皱眉头,允道:“让他进来。”
一个掌柜模样的人走了进来,他满脸堆笑,弓腰双手递上名刺,恭敬地说道:“大人,吏部的贾大人吩咐小的来此拜见。”
明珠一看名刺,原来是京城“渡人”寿衣店掌柜的。此人与吏部尚书贾明是未出五服的远房亲戚,依附贾明的权势,寿衣店生意兴隆。明珠明白,这是冲着懂娘娘这笔大生意来的。
明珠让了座,打发走旁人,问道:“贾大人怎么说?”掌柜的说道:“贾大人说,‘董娘娘熬不过这几日,这操办丧事的事宜……’”说着拿出一张银票递了过来。
明珠瞟了一眼银票,五千两,对他来说数目不小。不过,他还想探探后面是不是还有文章,于是说道:“贾大人这是给明珠出了道难题呀,这次本官办的可是个棘手的差事,不比平日,稍有差池惹怒了龙颜……”说到这里止住了,他看了看掌柜的,两人目光交接,“本官不得不谨慎行事。”
掌柜的也算是老江湖了,他自然明白明珠此话的深意。这笔买卖要是成了,除了打点花销,他少说也能赚十万两,这么大块肥肉可不能跑到别人碗里。想到这,他说道:“那是,大人毕竟是官爷,思虑周全,不比我们小民。不过,千古一理,官爷也得吃饭,也得养家糊口,大人那点俸银供养您府上几十口人,要过得体面恐怕也是捉襟见肘吧。大人,这只是订银,事成之后……”
姜启进来,说道:“回大人……”他瞧了一眼掌柜的。明珠说道:“但说无妨。”
得到明珠允许,姜启这才说道:“吴公公说,‘娘娘不中用了’。”明珠得知此消息,心中有了数,他对姜启说道:“知道了,你下去吧。”
明珠压低嗓音对掌柜的说道:“你回去先备着,往后有事不要到这来,这人多眼杂。”
掌柜的会意,起身拱手说道:“大人,那小的就告辞了。”明珠点点头。
鄂妃已昏迷,顺治守在旁边,双手抓住鄂妃的手,焦急万分地说道:“御医!朕命你们赶快想法子!”御医撩袍跪地,求道:“微臣叩请皇上,准微臣为娘娘把脉。”顺治急切地说:“准!”御医上前搭脉,片刻,惊慌跪地,说道:“皇上,娘娘已现真脏脉!”太后急问:“什么是真脏脉?”
御医瞧瞧顺治没敢说。太后见他不敢说,便道:“恕你无罪,说。”御医哆哆嗦嗦地说:“为病邪深重,元气衰竭,胃气已败……”太后追问:“然后呢?”御医又看一眼顺治,壮着胆说道:“不日将……”
顺治一听,果然被激怒,他不想听到后面的话,于是抬腿踹了御医一脚,吼道:“你胡说!朕的鄂妃不会死!”
太后听到御医的话,与顺治反应截然不同,他见吴德仁也在,便对他说:“吴公公!传内务府,准备后事。”吴德仁一弓身,“嗻!”顺治又吼道:“不,鄂妃不会离朕而去!”
太后见顺治已失去了理智,除了她,谁也不敢劝,她觉着该及时点醒这个昏了头的皇上。于是说道:“生死自有定数,她命数已尽,就是神仙也无能为力。皇帝,你要记住你是一国之君,九五之尊那。你肩上扛着大清的江山,祖宗的基业,还有万千子民。为了一个女人你就呼天抢地,皇帝的尊严何在?皇家的颜面何在呀?”
太后又对众太监说:“皇上累了,你们扶皇上回养心殿休息。”众太监,“嗻!”
夜里,皇宫哭声一片,董鄂妃殁了。鄂妃处挂满了白幔,一口金丝楠木梓宫摆在大堂中央,梓宫前摆着香案和祭品。众大臣和皇室族人都披麻戴孝,纷纷前来吊唁。
董鄂妃的死如晴天霹雳,击得顺治如同一滩烂泥。接连几日他不思茶食,御医百方调制终不见效。鄂妃一去,他好像也没了什么想头,本就倾心佛门静地的他,便动了出家的心思,他觉得这个世上除了鄂妃与佛门都是肮脏不堪的。
丧事处理完毕,皇宫又恢复了平静。
射箭场,为了参加不久举办的京城少年射箭比赛,成德正在练射箭。只见他左手握弓,右手搭箭拉满弦,松开右手,只听箭杆嗖嗖射向箭靶,离靶心稍偏了一点。成德摇摇头,不太满意,他又抽出一支,搭弓瞄准射了出去,这次正中靶心,他松了一口气。接连又射了几箭。
背着箭桶的仆人夸道:“小爷今儿好箭法。”成德有些不满意,说道:“还得练,过几日就比赛了,这可不行,尤其是刮风的时候,风力与风向拿捏不好,箭就会偏离靶心。”仆人捧道:“小爷,可北京城没几个能和您比了,到时候您肯定是魁首。”成德谦虚地说道:“山外有山,北京城可是个藏龙卧虎之地,大意不得。”小小年纪,心思如此缜密。
比赛的日子终于到了,赛手们都陆续进场。
第一轮过后,裁判宣读:“第一轮赛后还剩五人,纳兰成德、爱新觉罗章佳、爱新觉罗费莫、萨哈尔查、齐塔拉你们五位于各自靶前站好,在规定时辰内,每人射六箭,末两位淘汰出局。剩下三人争魁首!比赛开始!”
明珠在看台上比成德还紧张,手心都出了汗。
只见五位小将气定神闲,箭发靶中。六箭射毕,报靶:“胜出者,纳兰成德、爱新觉罗章佳、萨哈尔查!”
裁判又喊道:“你们三人稍事歇息,每人再射五箭,中靶心居多者胜出!”
休息过后,三人再次站到靶前,前四箭都顺利出手。忽然,天空起了风,风力足以影响箭的走向。爱新觉罗章佳、萨哈尔查两位有些慌了神,迟迟不发箭。不过,成德赛前练过风中射箭,他伸手感知一下风力,然后,举弓搭箭,留出偏差,从容松开右手,只见箭头拖着箭杆嗖一声牢牢定在靶心。爱新觉罗章佳、萨哈尔查两人慌忙出手均偏离靶心。
裁判宣布:“本次比赛魁首纳兰成德!”
明珠悬着的心终于落了地。颁完奖后,严翰走过去,拍拍成德的肩膀:“成德好样的。”成德说道:“谢师傅。”
早有仆人抢先回到府中,向觉罗氏报了这个好消息。
明珠、严翰、成德三人回到府里。一进门,便听到府里热热闹闹。
觉罗氏对仆人说:“你们几个赶快放几挂鞭炮,庆祝庆祝。”见几人近来,揆叙跑过来,拉着成德的手,说道:“哥哥是大英雄。”揆叙是明珠的次子。
成德笑了,身上的大红花映红了他的脸庞。
明珠一进内务府,虎尔哈双手一拱,说道:“恭喜大人,令郎折桂,我们满人真是后继有人那。”明珠谦道:“过奖了,小孩子幸运而已。”
吴德仁也过来祝贺:“大人,令郎不得了哇,恭喜!”明珠回道:“吴公公,谢啦!”
吴德仁接着说:“大人,别光顾的高兴,太后问,‘杭州的那批丝绸到没到?’”明珠说道:“有消息传来,还需几日。”吴德仁提醒道:“大人,我跟您讲,往后太后的事要多动动心思。”明珠没明白吴德仁的意思,说道:“公公有话直说。”
吴德仁见周边没人,说道:“现如今,皇上无心料理朝政,全凭太后撑着局面。你看吧,依太后那脾气,用不了多久,江山就得易主。这些日子是非常时期,咱们当差都要提着十二分的精神。”
慈宁宫,太监报:“太后,明珠大人求见。”太后允道:“让他进来。”
明珠双膝跪地道:“明珠叩见太后。”太后一摆手,说道:“起来说话。”明珠:“谢太后!”
太后瞧着明珠,心想,“眼前这个人可是个八面玲珑的角色,不但差事办得好,这上上下下的人脉也都通顺,往后真要是换了新主子,对付那些个老臣,王爷,我们祖孙还着实需要些有能为的帮手。想到这里,笑道:“让哀家猜猜你的来意,是不是杭州那批丝绸到了?”
明珠说:“太后圣明,奴才是来请示太后如何处置。”太后说道:“就按老规矩,后宫各处,都分了吧。”明珠向前一步,讨好地说道:“太后,有几匹新式的绸缎,是奴才专为太后选的,请太后过目。”
明珠一挥手,几个人把绸缎抬了进来。太后起身走过来,用手摸了摸,赞道:“明珠,难得你有这份孝心,这几款料子哀家都喜欢,就留下吧。你的心意哀家心领啦。”这就是讨主子欢心的小伎俩,主仆彼此心照不宣。
明珠表忠心似地说道:“往后太后左右,奴才愿效犬马之劳。”太后高兴:“哀家看你也是个聪明人,往后哀家这,常来走走。” 明珠躬身说道:“谢太后!”
冬日,外面寒风刺骨,一家人围着吃火锅。明珠边涮羊肉边说:“顺治爷今日立三皇子玄烨为新皇帝。”
明珠若无其事的一句话就像炸了一个响雷,沉闷的气氛立刻活跃起来。
觉罗氏不解地问:“黄帝不是还好端端的吗?”明珠不慌不忙地说道:“皇帝要弃世出家,遁入佛门。”觉罗氏哂道:“这可是闻所未闻,好好的皇帝不当,却要当和尚。”
明珠解释道:“皇上佛缘不浅,顺治十四年,皇上开始接触和尚,成为佛教信徒。娘娘一去,便定了心。对外说是殡天了。”
成德问:“皇上那么小,怎么料理朝政?”明珠说道:“顺治帝登基不过六岁,这是皇子的命。不过有辅政大臣,一切事物先由辅政大臣代为处置。”
揆叙瞧着明珠问:“阿玛,我能当皇帝吗?”
明珠忙道:“不许胡说,只有皇子才可做皇帝。”
一日,严翰正在为成德讲论语,成德忽然问:“师傅,做皇帝有意思吗?”
严翰一怔,沉思一会儿,说道:“皇帝虽贵为天子,万人仰慕。但要做一位好皇帝,依然要遵“三纲五常”,守祖宗家法,不可任性而为。不过,自从结束禅让制,历史上曾有过数位儿皇帝。比如,顺治帝六岁登基,六岁比你还小,一个天真烂漫的孩童,每日被局在朝堂之上,任凭辅政大臣们摆布,你说他开心吗?”
成德又问:“既然如此,古往今来争嫡夺位之说为何总是层出不穷?”
“看来,这几年你书读了不少,也勤于思考问题,师傅甚感欣慰。”严翰接着说道,“说到争皇位,还不是为了皇权至尊。不过,皇权也是把双刃剑,用好了,是百姓之福,国家之幸;用不好,便是祸起萧墙,生灵涂炭。大宋仁宗统治时期,国泰民安,经济繁荣。宋仁宗性情宽厚,不事奢华,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能臣侍明主,宋朝有名的治世名臣几乎都出现在宋仁宗时期。包拯在担任监察御史和谏官期间,屡屡犯颜直谏,情急之下唾沫时常飞溅到仁宗脸上,但仁宗一面用衣袖擦脸,一面还接受他的建议。隋炀帝杨广是历史上有名的昏君,他得到皇位就是为了享乐。他荒淫无度,终日不理朝政,即位后几乎每年征发重役,最后导致隋王朝的灭亡……”
吏部尚书贾明府邸,门上人报:“老爷,明珠大人求见。”贾明立刻说:“请他进来。”
明珠进门,双手一拱:“贾大人,在下唐突登门,还望大人见谅。”贾明一笑,说道:“明珠老弟这话客气了,你能来,老夫我求之不得。”贾明对下人说:“看茶!”明珠撩袍坐下,直抒来意:“大人上次说的雪前龙井,那边送来了。不多,在下给大人留了一包。”说着,从怀里取出,放在贾明面前。
贾明拿起茶,放在鼻子前闻了闻,笑道:“嗯,是这个味道,鲜醇甘爽,清香宜人,老夫就好这一口。” 明珠奉承道:“大人这爱好,养心、醒脑、提神,好啊!”贾明放下茶,酸了明珠一句:“老夫不像你,喜好收藏诗书典籍。” 明珠赶忙把话圆了回去:“殊途同归,都是养性之物。”
贾明接着说道:“此养性非彼养性,书中奥秘无穷啊----帝王之术,君臣之道,臣子之谋尽在其中,你学了几分?” 明珠怎敢在他面前班门弄斧,弄不好就得砸脚面上。于是谦卑地说道:“在下军门出身,才疏学浅,只知勤勉办差,偶得几本书籍,实属附庸风雅,上不得台面。不过仕途之事还望大人多多提携。”明珠这话说得漂亮,既避了锋芒,又提醒了贾明。
听了明珠的话,贾明手捻胡须,心想,“明珠这些年也为自己做了不少,该给他吃颗定心丸。”于是说道:“嗯,你履职‘内务府堂郎中’有年,办事缜密周全。依老夫看,你是能堪重任之人。如朝中有职位出缺,老夫首向皇上荐你。”明珠听了单膝跪地,双手一拱:“谢大人垂爱,明珠愿结草衔环来报!” 贾明手扶明珠,笑道:“啊呀,明珠老弟请起,这同朝为官,讲的就是一个‘和’字,这人‘和’了,仕途也就顺畅了。”明珠说道:“大人的话,在下谨记于心。”
成德晚上睡觉好像做了噩梦,他不停喊:“阿姆!阿姆!……” 李嬷嬷被梦话惊醒,她赶忙推了推成德:“小爷!小爷!醒醒!……”
成德被推醒,他一把抓住李嬷嬷:“阿姆!”李嬷嬷赶忙答应:“小爷,阿姆在这。你做梦啦?” 成德惊魂未定,说道:“我刚刚梦见,在树林里老虎咬阿姆。”李嬷嬷把成德搂在怀里,安慰道:“没事了,阿姆抱着你睡。”
成德感觉有些口渴,说:“阿姆,我想喝水。”李嬷嬷说道:“阿姆给你倒水去。”
说着,李嬷嬷起身,刚要下炕,突然,她感到头晕目眩,便一头栽到了板凳角上,只听咕咚一声。
成德觉着不好,他急切地喊道:“阿姆!阿姆!你怎么啦?……”
听到喊声,各屋都亮了灯。
这时,明珠、觉罗氏、严翰还有下人都过来了,有人点上蜡烛,下人们七手八脚将李嬷嬷抬到炕上,李嬷嬷的额头还流着血,有人用毛巾帮她捂住伤口。
明珠喊道:“阿贵,快去请郎中!”
李嬷嬷无力地摆摆手:“不用了,老爷、夫人,我不行了……”她已开始倒气,“往后不能照顾小爷了……小爷身子弱,胃不好,要给他吃热饭、软饭。”听了这话,所有人都泣不成声。李嬷嬷转过脸来看着成德,拉起他的小手,说道:“小爷,你是个好孩子,阿姆真舍不得你……等你长大考了功名,别忘了告诉阿姆一声。”说完,闭上眼睛。
成德哭喊道:“阿姆,你别丢下我!……”
事情来得太突然,谁也没有心理准备。明珠还算清醒,按习俗,咽了气的人必须抬到堂屋。他吩咐道:“赶快准备门板,抬下去。”下人们又七手八脚将李嬷嬷抬到东厢房的堂屋。
一早派人采买办丧事的物品,又派人通知李嬷嬷亲属。
成德被带到西厢房,由严翰和子涵看着。
李嬷嬷的棺木还有遗物被家人接回乡下,觉罗氏又让人拿些银子给他们,毕竟主仆一场。
上一章
下一章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