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独家授权
字数:9107
阅读:10
发表:2025/9/21
63章 军事,历史 小说
《大风之二 风雨苍黄》第63章:中原逐鹿(1)
汾之河 [山西静乐]
 出售价格:面议 [如何联系作者]
63
  • 故事梗概
  • 作品正文
  红色经典

  一
  1947年七月分兵,陈毅、粟裕率华东野战军西线兵团第1,4,6纵队、两广纵队和特种兵纵队,经历了不小的挫折之后,离开了山东根据地,撤离中原战场,北渡黄河,到濮阳休整。
  西线兵团的陈唐兵团第3、第8纵队和组建不久的第10纵队则留于豫西配合陈谢兵团作战。
  陈粟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给养得不到保证,缺吃少穿,弹药不足。坚持到这年入冬,于11月8日,陈毅与粟裕告别,离开了前线指挥所,前往晋冀鲁豫中央局所在地邯郸,请求滕代远支援,解决部队粮草和弹药问题。
  滕代远倾力相助,部队便在濮阳驻扎下来。
  其时,远在陕北的毛泽东,听说陈毅到了邯郸,便电告西柏坡的刘少奇、朱德,要陈毅前往陕北一叙。
  陈毅先到西柏坡,见过刘少奇、朱德,然后经五台山西行,翻山越岭,渡过黄河,于1948年1月7日到达陕西佳县杨家沟,见到了毛泽东、周恩来和任弼时。
  陈毅将华东野战军的战场状况及形势向毛泽东、周恩来和任弼时作了汇报。
  接下来的三天,着重讨论了华东野战军的作战战略和方向问题。
  这时的毛泽东正在做着一个更大的战略设计,是比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更为大胆的设计,这个战略设计,不止是挺进大别山,而是——挺进江南。
  挺进江南,就是把战争引到长江以南,引到蒋管区,把尖刀插到国民党统治区的心脏里去。
  所以毛泽东提议,他说:“除东北外,国民党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山东和中原地区,江南相对放松。我建议,陈毅、粟裕华东野战军第1,4,6纵队应尽快南渡黄河,进入中原,然后横渡长江,直插江南,出其不意,把战争引向蒋管区,使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
  对于这一提议,周恩来,任弼时和陈毅未免惊讶,但很快便得到他们的同意和支持,讨论后形成决议,并电告前线的粟裕。
  但是,粟裕不想过江,他想在中原决战。他说中原乃是我军势力所及,在中原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从后勤物资到兵力配置到山川形势均对我有利,在中原歼敌把握更大。
  1月22日,粟裕致电中央军委,提出他的战略构想。
  他建议: 叶飞、陶勇、王必成三个纵队暂不渡江南下,刘邓、陈谢、陈粟三路大军,就在中原与敌周旋,采取互相配合、忽集忽分、寻找战机,以求歼灭敌一路机动作战之方式,如此能有两三次歼灭战,则形势可能发生大变化。
  电报的最后,粟裕说:“管见所及,斗胆直陈。是否有当,尚盼裁示。”
  1948年1月26日,留在大别山打游击的邓小平渡淮北上到达淮西与刘伯承联名致电中央军委:“我们目前情况是部队极不充实,弹药亦渐感困难。”“在敌强师压迫下,大军已无法集中作战。”“如无友邻协助,部队集结均发生困难。”
  刘邓电报更坚定了毛泽东挺进江南的决心,他没有采纳粟裕的建议,于1月27日电告粟裕,令他“率华东野战军叶、陶、王三个纵队渡江南进,执行宽大机动作战任务。三个纵队渡江以后,势将迫使敌人改变部署,可能吸引敌二十至三十个旅回防江南。”
  接到毛泽东电令,从2月下旬开始,粟裕率华野叶飞第1纵队、陶勇第4纵队、王必成第6纵队和曾生两广纵队、陈锐霆特种兵纵队在濮阳整训,积极着手进行渡江前的准备工作。
  粟裕一面准备渡江南下,一面仍在继续思考渡江南下的利弊。
  2月4日,陈毅离开杨家沟东返。他带了毛泽东手书,立即着手开展组建东南野战军和成立中共中央东南分局,做华野渡江的准备。野战军司令员、副司令员及各级指挥官都有了确定人选,中共东南局书记副书记也已经确定。
  用张震参谋长的话说,当时已经是“万事俱备,只欠渡江”了。
  陈毅跋山涉水,又从陕北回到濮阳,立即召开全军干部会议,传达跃进江南的战略决策。他对挺进江南的前景充满信心,兴奋作诗一首道:
  小住杨沟一月长,评衡左右费思量。
  弯弓盘马故不发,只缘擒贼要擒王。
  北国摧枯势若狂,中原逐鹿更当行。
  五年胜利今日卜,稳渡长江遣粟郎。
  这时,粟裕的战略思路更为清晰了,他对陈毅道:“老总,我们可否考虑暂时不要渡江南下?”
  陈毅吃了一惊道:“渡江南下是中央军委决策,我们不能轻易改变的,而且我们已经向部队做了动员。”
  粟裕道:“我思考多日,我认为,暂不渡江,坚持在中原作战更为有利。”
  陈毅知道,中央军委跃进江南的决策已经确定,一个战区指挥员对军委决策产生怀疑,是不允许的。
  但是,他看到粟裕坚毅决绝的神情,便说:“说说你的想法。”
  粟裕道:“我华野南下江南,与江北中野均成孤军,我军力量势必分散。且我们南下,深入敌区,粮食给养均成问题。部队将陷入重兵包围之中,没有救援配合,孤军作战,都将是面临的重大问题。”
  陈毅:“是有这个问题。”
  粟裕又道:“刘邓中原野战军,千里跃进,长途跋涉,无粮草弹药接济,加之渡淮之时,不得不将辎重及重武器丢弃,饱受无根据地无依托游击作战之苦,作战能力已无旧日雄姿,非长时间休整不能恢复元气。现在,我华野南渡,中原刘邓大军又将失去支援,面临的困境绝不会比两年前李先念宣化店处境好到哪里。”
  陈毅点头说:“极是。”
  粟裕道:“而我中原一马平川,北有河北根据地和黄河为屏障,南有大别山刘邓为依据,东有沂蒙山老区作后援,西有陈谢大军支持配合,如此,我与刘邓、陈谢三军相呼应,组织大兵团机动协同作战,在中原取胜不是不可能的。如能在中原围歼邱清泉兵团和黄百韬兵团或其大部,中原必为我得,战争形势将会起决定性变化。”
  陈毅不由点头称是,他说:“说的极有道理。可是,渡江南下,是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反复讨论决定了的。我在陕北参与讨论,是举手同意的,不能出尔反尔。我看可以这样,以个人名义,发一封长电,报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同志,让他们决定是否暂缓南下。同时,亦发电给刘邓,以取得他们的支持。”
  粟裕听从陈毅建议,以个人名义向中央发长电,详细陈述了自己对暂缓南下在中原寻机对敌作战的想法。
  电文说:“职对目前战局,经月余考虑,恐不成熟,致未敢轻率呈述。”“以上是我个人意见,是否正确尚待指示。我们对南渡准备仍积极进行,决不松懈。”
  同时,粟裕发电给刘伯承,邓小平,以求他们支持。
  这时,毛泽东,周恩来和任弼时等一行已经东渡黄河,长途远涉,到了河北阜平县境内城南庄。
  毛泽东仔细阅读粟裕的电文,放下了手头的所有工作,开始了长长的思考。
  粟裕来电的第二天,刘邓也来电表示:“跃进江南的把握不大,如果粟裕加入中原作战,多歼灭敌人,然后再渡江,最为稳妥,亦可打开中原局面。”
  面对粟裕的建议,毛泽东考虑了八天。
  毛泽东虚怀若谷,统帅胸怀。4月21日,以中央军委名义致电陈毅、粟裕,令他们迅速北上阜平,参加中共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实是想听取粟裕对中原战略的具体设想。
  陈毅、粟裕接电,即刻从濮阳出发,昼夜兼程,于30日到达河北阜平县城南庄。
  听说粟裕到来,很少出门迎客的毛泽东大步走出门外,紧紧握着粟裕的双手,不停地说:“十七年,十七年了。”
  从井冈山离开,整整十七年,这是两人再次见面。
  4月30日至5月7日,中共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在城南庄召开。
  会议第一天就是听取粟裕的汇报。
  ******
  城南庄会议开了七天, 会议结论:五位书记表示同意粟裕的意见,华野三个纵队暂缓渡江南进,集中兵力于江北尽多歼敌。
  毛泽东说;“既然粟大将军不听我们的,那就我们听粟大将军的!”
  会议之后,中共中央军委发布命令:一、任命粟裕取代陈毅的所有职务,任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调离陈毅去中原局任第二书记,协助刘邓工作。二、命令华东野战军西线兵团于5月底南渡黄河在中原寻求战机。三、命令已由刘邓指挥的陈唐兵团回归建制,由粟裕指挥。
  毛泽东认为,既然采纳粟裕战略建议,就要放手让粟裕大胆实施去干。
  但是,粟裕坚决不同意陈毅离去。
  最后商定,陈毅仍然是华东野战军的司令员兼政委,粟裕为代司令员代政委。
  会后,朱德偕同陈毅、粟裕返回濮阳,由朱德宣布军委对粟裕的新任命,明确粟裕的权力是;“全权指挥华东野战军第1,3,4,6,8和第10,第11纵队的作战,并指挥东线许世友潭震林兵团在津浦线的作战。”
  同时朱德明确指出:华野部队要伺机渡河,南下中原部队,作战对象暂时定为邱清泉的第5军。
  ******
  粟裕受命指挥的华东西线兵团9个纵队及大体位置是:叶飞第1纵队,陶勇、郭化若第4纵队,王必成、江渭清6纵队和曾生、雷经天两广纵队,陈锐霆、张藩特种纵队五个纵队位于濮阳地区;陈唐兵团的孙继先、丁秋生第3纵队,张仁初、王一平第8纵队,宋时轮、刘培善第10纵队三个纵队位于许昌、襄城地区;中原野战军的王秉璋、张霖芝第11纵队位于豫皖苏地区。11纵这支纵队隶属刘邓却一直在粟裕麾下作战。
  国民党五大王牌主力之一的邱清泉兵团陈兵于定陶一带,一直费尽心思寻求与华野主力决战,缠在华野身边,死咬不放。
  中共中央军委及华东兵团也极想拔掉邱兵团第五军这根毒刺。
  中共中央军委给粟裕的任务就是在陇海路开封至徐州一带,以寻歼邱清泉第五军作为主要目标。
  二
  毛泽东在考虑华野究竟是南下还是留在中原作战的同时,于1948年3月下旬决定:再建中原军区和组建中原野战军,刘邓的中原野战军分为第4和第3两大兵团:
  以原属刘邓大军的杨勇、苏振华第1纵队、陈再道、王维纲第2纵队、陈锡联、彭涛第3纵队和王近山、杜义德第6纵队组成第4兵团,李先念为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陈锡联为第一副司令员,陈再道为第二副司令员,苏振华为副政治委员;
  以原属陈谢集团的第四纵队、秦基伟、黄镇第九纵队成立第3兵团,陈赓为兵团司令员,谢富治为政治委员。
  王秉璋,张霖芝第11纵队仍归华东野战军序列。
  中原局和中原军区重建,标志着中原战场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
  1948年4月,陈赓、谢富治兵团和陈士榘、唐亮兵团联合打下洛阳。
  毛泽东说:“战争形势的新转折已经到来了!粟裕南下时机已到。”
  随即电令粟裕华东野战大军向中原地区集结,指示粟裕:“于鲁西南豫东地区寻歼敌整编第5军。”
  军令下达,陈毅带领近五千名地方干部前与刘邓会合,粟裕则率军离开濮阳,南渡黄河,逼近中原。
  5月31日,粟裕率华东野战军进入鲁西南,至菏泽、巨野与从中野王秉璋、张霖芝第11纵队会合。
  豫东战役拉开序幕。
  ******
  中野刘邓这边。
  为配合粟裕南下,毛泽东指示刘邓:“为进一步发展中原战局,你部应积极出动钳制南线之敌,以配合华东野战军的鲁西南作战。”
  刘伯承、邓小平便着手进行南面战场准备,与粟裕相呼应。
  邓小平道:“为配合华野也为我中原战局发展考虑,我们亟需在中原地区打一场大仗。”
  刘伯承道:“我正在考虑,哪里作为战场。中原三山(泰山、大别山、伏牛山)、四河(江、淮、河、汉),逐鹿中原,乃是我们重要依托。目前,我们有沙河、豫西、豫鄂陕三个较好战场,以豫鄂陕为最好。这里有伏牛山、武当山为屏障,有桐拍、江汉作为前进阵地,水寨较少,没有大山,适于部队运动和作战。而在敌方则因汉水、长江及大巴山之障碍,部队运动较为困难。”
  邓小平道:“尽快着手考虑下一步打击目标,大打一场胜仗,也为鼓舞士气。”
  刘伯承道:“以襄阳和樊城为打击目标,影响和予敌震动较大。”
  邓小平道:“如此,我部即向襄樊、老河口行动,先侦察情况,瞅准时机,而后发起突然攻击,拿下襄樊。”
  于是,刘邓决定发起襄樊战役,命令部队向新野开进。
  襄樊乃襄阳和樊城的合称,位于汉水南北两岸,隔水对峙。襄樊是桐柏山、武当山孔道,北通关中、洛阳,东连武汉三镇,西扼川陕大道,南接沙市、宜昌。清代地理学家顾祖禹称襄樊为“天下之腰膂”。
  襄樊是川、陕的屏障,武汉的后院,要是丢了襄阳,蒋介石的武汉后方会大受威胁,解放军则可从长江中游南渡湖广,西进川陕。
  刘邓将攻打襄樊意图上报中央,毛泽东欣然同意。
  1948年6月13日,刘邓下达襄樊战役的作战部署,命令中原野战军寻机对老河口、襄阳之国民党守敌发起进攻。
  正在这时,粟裕的华东野战军发起了豫东战役。为随时准备加入豫东战场,刘邓决定暂停攻打襄樊的计划,待命增援华野。
  ******
  粟裕率军渡过黄河,不再渡江,以寻歼邱清泉整编等5 军部为作战主要目标。
  邱清泉兵团与华野多次交手,骄横、狡猾,气焰嚣张,华野指战员对它恨得咬牙切齿。听说要打整编第5 军,部队群情振奋,摩拳擦掌。
  邱清泉部位于鲁西南成武、定陶一线,周围国民党军重兵达11个整编师,兵力远远超过解放军,而且队形密集,配合得当。
  朱德在濮阳指示:“应用钓大鱼方法,把邱清泉部钓出来再打。”
  所以粟裕南渡,动静很大。
  蒋介石在中原配置了六大机动兵团:东边邱清泉兵团驻扎鲁西南,南边胡琏兵团调至驻马店,西边孙元良兵团驻郑州,张轸兵团驻南阳,裴昌会兵团驻潼关。另有黄百韬兵团由山东滕县西调,新建的区寿年兵团位于商丘、民权地区。
  蒋介石听说粟裕过了黄河,便立即命令邱清泉北上围堵,75师开道,83师殿后,其它各兵团随时听调,向心合围,以陇海、平汉铁路为依托集中力量消灭刘邓大军和刚刚渡河南下的陈粟大军。
  毛泽东电示粟裕:“在整个中原形势下,打运动战的机会很多。但要有耐心,要多方调动敌人,方能创造机会。”“在打5 军、75师等部时,不要企图一次打得太多,而要准备一次只打一两个旅,各个歼灭该敌,因为该敌是比较强的。要说服干部不要急于求赫赫之名,急于解决大问题,而要坚忍沉着,随时保持主动。”
  6月13日,粟裕、张震致电中央军委,提出分三步歼灭第75师、第5军和83师,决定先对75师分割包围,发起歼灭第5 军战役。
  ******
  这时,宛东战役已结束,刘邓听从毛泽东指示,令陈唐兵团归建。
  陈唐便命位于平汉铁路许昌附近的第3、第8纵队向淮阳方向挺进,以完成对敌75师的包围。
  粟裕询问陈唐兵团位于何处,要求他们:“最迟于16日晚到达陇海。”
  陈、唐回电:“兵团部和第3、第8两个纵队已到睢县西南,第10纵乃留许昌、襄城地区”
  粟裕脑子里闪过一个念头。他急问陈士榘:“你们的位置离开封多远?”
  陈士榘回道:“约一天左右行程。”
  粟裕大喜,他对参谋长张震道:“我现在改变主意,不打第五军了。”
  张震吃了一惊道:“打第五军是既定作战方针,如果不打,我们的行动要做重大调整,下一步如何办?”
  粟裕道:“我们在鲁西南歼灭第五军,把握不是很大。现在我陈唐兵团第3、第8纵队正进至通许、陈留地区,仅距开封1日行程,且开封驻军兵力不足,战斗力不强,如果令陈唐兵团就势奇袭开封,会使敌军措手不及,短时间内攻下开封是有把握的。拿下开封,战场形势将会发生重大变化。”
  他又说:“开封是中原战略要地、河南省会,攻克该城,对全国政治影响极大,这叫攻其必救,邱清泉等部必定增援,我们可在运动中寻找战机,将其歼灭。”
  张震道:“好主意,这样,先在鲁西南歼第5 军的作战计划就须改变,把重心转向豫东。”
  粟裕与张震紧急商议后,均认为“先打开封,后歼援敌”为最优首战方针。
  于是,6 月14日,粟裕、张震致电陈士榘、唐亮,要他们原地待命并侦察开封情况,准备攻打开封。
  6 月15日,以粟裕、张震名义致电中央军委、刘伯承、邓小平、陈毅、邓子恢及华东局,称:“决定放弃6 月13日打第五军及75师的计划,以陈唐兵团于16日晚包围开封而攻占之。我们率1 、4 、6 纵即于同晚转到曹县及其东南地区,以阻击5 军等部西援,掩护陈唐完成攻歼开封守敌任务,尔后待机围击邱清泉之一部,或向南歼击胡琏18军于运动中。”
  毛泽东回电:“同意,情况紧张时,独立处置,不要请示。”同时致电刘邓:“请刘邓确实钳制18军及47军。”
  同日,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给粟裕打来电报:”豫东战役第一步应明确以攻开封为主,第二步打谁视情而定。”
上一章
到底了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编辑:寒石
举报
顶啦 0
踩啦 0
点击收藏。收藏后可以在会员中心快速找到我哦 收藏 0
登录 后再戳我哦
写个评论
请注意:反馈问题请到 建议反馈 页面,在此评论无法得到回复!
*  
验证码:今天是9月几日?(提示:21号)
      *

该编剧的其他作品

大风之二 风雨苍黄(军事, 历史)
大风之一青萍之末(军事, 历史)
小小(农村)
连杀的背后(悬疑推理, 犯罪)

年金牌VIP会员作品

同类推荐作品

夭夭其折(卷一)(爱情, 历史)
丝路传说(主旋律, 爱情, 历史)
史家绝唱(家庭, 军事, 历史)
新画皮之铁血(军事, 历史)

同类最新作品

大风之二 风雨苍黄(军事, 历史)
相机(军事, 历史)
新画皮之铁血(军事, 历史)
大风之一青萍之末(军事, 历史)
史家绝唱(家庭, 军事, 历史)
梦忆山河(奇幻, 军事)
无境之战(主旋律, 犯罪, 军事)

同类随机作品

《梅花瓶》中篇小说(都市, 武侠动作, 历史)
她的两个父亲(家庭, 历史)
真情无涯(主旋律, 军事)
赣寰匪事(主旋律, 历史)
浦江黎明芙蓉花(主旋律, 历史)
孽缘(其他, 军事)
分享页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