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独家授权
字数:25725
阅读:31818
发表:2012/2/4
主旋律
小说
子承父业01
- 故事梗概
- 作品卖点
- 作品正文
老大爷见他跪下,一下子慌神了,赶紧把他拉起来,说:“小伙子,谁也有遭难的时候,互相帮衬是应该的。小伙子,快拿着。”
郭忠厚这才接下老大爷手里那两块钱。感激地说:“大爷,这钱我会加倍还你的。”
“不用。”老大爷说,“我叫杜老三。你在天津遇到困难了,就来这里找我。我要不在这儿,就去我家。”说着,就把家的地址告诉了他。
郭忠厚如愿以偿地买了一麻袋人造革下脚料,如获至宝似的,立马绑在自行车上,驮着回家了。
郭忠厚骑着自行车一路猛蹬,也不知走了多远,天渐渐黑下来。抬头看看前面有个汽车站,就推着车子进了候车室。这时才觉得肚里饿了,就找个长条凳子坐下,从车兜子里掏出自带的高粱饼子,就着老咸菜啃起来。吃饱了,又去外边找了点凉水喝。这一歇,突然觉得累了,往那长条椅子上一靠就睡着了。
候车室要清场锁门了。来人把他叫醒,要他出去。他好说歹说,还是被赶了出来。他见路边有棵大柳树,就坐到那树底下,倚着树干歇着,不觉不由地又睡着了。
头顶一声炸雷把他惊醒。他打了个哆嗦站起来,揉揉惺忪的眼睛,见天黑如墨,没有一颗星星,像被一口大锅扣在底下,心里不免有些害怕。他觉得在树底下避雨太危险,刚想换个地方,天上又闪过一道耀眼的闪电,随着咔嚓一声炸雷,瓢泼大雨就倾泻下来。借着闪电,他瞅见不远处有个大车店赶紧推着车子跑过去。大门紧闭着,他推了一下,里面插着。他扬起拳头砸那门子,同时大声地喊叫:“开门,我要住店!”喊了半天,店主才打着伞过来开门。他赶紧进去,抹了一把脸上的水问:“住一宿多少钱?”
“五角。”
现在五角钱只能买个烧饼。在那年月,五分钱能买个大馒头,当然要加二两粮票。五角钱能买十个馒头呢,他舍不得。为睡一觉花五角钱,实在不值。他恳求说:“同志,现在半夜了,我在这儿避会儿雨,少点儿行吗?”
“不行。”那人说得干脆,没容他讨价,就冷着脸把大门关了。
大雨如注,只好找个大屋檐避雨。此时,他觉得身上很冷,只好抱着双肩,硬坚持着。
不知过了多长时间,起风了,雨也停了,天上有了些光亮。他赶紧把贴在身上的湿衣服脱下来,拧了拧又穿上,骑上自行车,顺着马路往家赶。
骑了一段路,油漆马路到了尽头,他拐到土路上,雨又下起来。土路到处是烂泥,车子根本骑不动,推着也特别费劲,要不时抠出塞在车瓦里的稠泥才能走。他躬着身子,一步三滑地吃力走着。不知摔了多少跤,也不知歇了几气儿,第二天上午终于回到了家。他把车子往院里一扔,便跌在了地上。
石秀听见院里有动静,赶紧从屋里跑过来。见是郭忠厚回来了,哆嗦着赶紧跑过去,着急地问:“你这是怎么了?”用手摸摸他的头,像火炭一样烫,就忙去招呼邻居过来,七手八脚地把他抬进屋里,放在炕上。然后叫来赤脚医生,一试体温39℃,于是打了一针,吃了几片药,又给他熬了一碗红糖姜水喝了,盖上被子发汗。
石秀提心吊胆地守着他。郭忠厚迷迷糊糊地睡了一天一宿,第二天才睁开眼。他看见石秀守在身边,惊讶地问:“我这是怎么啦?”
“总算退烧睁开眼了。”石秀长吁了一口气,“你吓死我了!”说着,又去摸他的脑袋,烧退了。问他,“身上好受些了吧?”
郭忠厚笑着点点头,“轻快多了。”
石秀抱怨说:“天津离咱家一百多里地,就是好天儿,骑车子也得十多个小时。你驮着个大麻袋,又赶上下大雨。深更半夜的,为什么不找个店住一宿?傻不傻呀!”
“我是想住店,可一宿就要五角钱,我舍不得。”
石秀笑着戳了一下他的脑门儿,“你呀你!为省五角钱,就不要命了!”
“咱家不是穷嘛,五角钱能给孩子买十个大馒头呢。”
石秀见他驮回个麻袋,里面装的是大小不的一块儿一块儿的黑色人造革,就问他:“你收这些破烂为什么不卖掉,弄到家来干什么?”
“我专门买的。这可是好东西。”
“这能做什么?”
“你不是会蹬缝纫机吗?把这一块儿一块儿的人造革拼起来,能做车兜子和书包卖呀!”
石秀领悟地说:“那我赶紧去把它晾开。”
石秀是巧手。她找个自行车兜子做样品,试着做了十个车兜子、十个手提书包。郭忠厚想拿去卖,又怕邻村的人认识他,就跑到几十里以外的华北油田去卖。那里有钱的人多,又没人认识他,这东西肯定好卖。
郭忠厚知道做买卖犯法。如果让人逮住了,不仅东西会被没收,还会罚款,说不定还要游街挨批斗。所以,他处处加着小心,不敢在大街上吆喝,只能走街串巷偷偷地卖。
在那物质极度贫乏的年代,这种用人造革下脚料做的车兜子和书包,人们也特别稀罕。不到两个钟头就卖完了,一共卖了二十三块一。别看现在人们不拿这二十多块钱当回事,在那一个工八分钱的年代,这二十多块钱相当在生产队干一个月呢。
旗开得胜,郭忠厚和石秀干劲更大了。石秀昼夜不停地加工,郭忠厚马不停蹄地去卖。这一麻袋人造革下脚料加工卖完之后,整整赚了九十多块钱。这是郭忠厚冒险赚的第一笔钱!
郭忠厚这才接下老大爷手里那两块钱。感激地说:“大爷,这钱我会加倍还你的。”
“不用。”老大爷说,“我叫杜老三。你在天津遇到困难了,就来这里找我。我要不在这儿,就去我家。”说着,就把家的地址告诉了他。
郭忠厚如愿以偿地买了一麻袋人造革下脚料,如获至宝似的,立马绑在自行车上,驮着回家了。
郭忠厚骑着自行车一路猛蹬,也不知走了多远,天渐渐黑下来。抬头看看前面有个汽车站,就推着车子进了候车室。这时才觉得肚里饿了,就找个长条凳子坐下,从车兜子里掏出自带的高粱饼子,就着老咸菜啃起来。吃饱了,又去外边找了点凉水喝。这一歇,突然觉得累了,往那长条椅子上一靠就睡着了。
候车室要清场锁门了。来人把他叫醒,要他出去。他好说歹说,还是被赶了出来。他见路边有棵大柳树,就坐到那树底下,倚着树干歇着,不觉不由地又睡着了。
头顶一声炸雷把他惊醒。他打了个哆嗦站起来,揉揉惺忪的眼睛,见天黑如墨,没有一颗星星,像被一口大锅扣在底下,心里不免有些害怕。他觉得在树底下避雨太危险,刚想换个地方,天上又闪过一道耀眼的闪电,随着咔嚓一声炸雷,瓢泼大雨就倾泻下来。借着闪电,他瞅见不远处有个大车店赶紧推着车子跑过去。大门紧闭着,他推了一下,里面插着。他扬起拳头砸那门子,同时大声地喊叫:“开门,我要住店!”喊了半天,店主才打着伞过来开门。他赶紧进去,抹了一把脸上的水问:“住一宿多少钱?”
“五角。”
现在五角钱只能买个烧饼。在那年月,五分钱能买个大馒头,当然要加二两粮票。五角钱能买十个馒头呢,他舍不得。为睡一觉花五角钱,实在不值。他恳求说:“同志,现在半夜了,我在这儿避会儿雨,少点儿行吗?”
“不行。”那人说得干脆,没容他讨价,就冷着脸把大门关了。
大雨如注,只好找个大屋檐避雨。此时,他觉得身上很冷,只好抱着双肩,硬坚持着。
不知过了多长时间,起风了,雨也停了,天上有了些光亮。他赶紧把贴在身上的湿衣服脱下来,拧了拧又穿上,骑上自行车,顺着马路往家赶。
骑了一段路,油漆马路到了尽头,他拐到土路上,雨又下起来。土路到处是烂泥,车子根本骑不动,推着也特别费劲,要不时抠出塞在车瓦里的稠泥才能走。他躬着身子,一步三滑地吃力走着。不知摔了多少跤,也不知歇了几气儿,第二天上午终于回到了家。他把车子往院里一扔,便跌在了地上。
石秀听见院里有动静,赶紧从屋里跑过来。见是郭忠厚回来了,哆嗦着赶紧跑过去,着急地问:“你这是怎么了?”用手摸摸他的头,像火炭一样烫,就忙去招呼邻居过来,七手八脚地把他抬进屋里,放在炕上。然后叫来赤脚医生,一试体温39℃,于是打了一针,吃了几片药,又给他熬了一碗红糖姜水喝了,盖上被子发汗。
石秀提心吊胆地守着他。郭忠厚迷迷糊糊地睡了一天一宿,第二天才睁开眼。他看见石秀守在身边,惊讶地问:“我这是怎么啦?”
“总算退烧睁开眼了。”石秀长吁了一口气,“你吓死我了!”说着,又去摸他的脑袋,烧退了。问他,“身上好受些了吧?”
郭忠厚笑着点点头,“轻快多了。”
石秀抱怨说:“天津离咱家一百多里地,就是好天儿,骑车子也得十多个小时。你驮着个大麻袋,又赶上下大雨。深更半夜的,为什么不找个店住一宿?傻不傻呀!”
“我是想住店,可一宿就要五角钱,我舍不得。”
石秀笑着戳了一下他的脑门儿,“你呀你!为省五角钱,就不要命了!”
“咱家不是穷嘛,五角钱能给孩子买十个大馒头呢。”
石秀见他驮回个麻袋,里面装的是大小不的一块儿一块儿的黑色人造革,就问他:“你收这些破烂为什么不卖掉,弄到家来干什么?”
“我专门买的。这可是好东西。”
“这能做什么?”
“你不是会蹬缝纫机吗?把这一块儿一块儿的人造革拼起来,能做车兜子和书包卖呀!”
石秀领悟地说:“那我赶紧去把它晾开。”
石秀是巧手。她找个自行车兜子做样品,试着做了十个车兜子、十个手提书包。郭忠厚想拿去卖,又怕邻村的人认识他,就跑到几十里以外的华北油田去卖。那里有钱的人多,又没人认识他,这东西肯定好卖。
郭忠厚知道做买卖犯法。如果让人逮住了,不仅东西会被没收,还会罚款,说不定还要游街挨批斗。所以,他处处加着小心,不敢在大街上吆喝,只能走街串巷偷偷地卖。
在那物质极度贫乏的年代,这种用人造革下脚料做的车兜子和书包,人们也特别稀罕。不到两个钟头就卖完了,一共卖了二十三块一。别看现在人们不拿这二十多块钱当回事,在那一个工八分钱的年代,这二十多块钱相当在生产队干一个月呢。
旗开得胜,郭忠厚和石秀干劲更大了。石秀昼夜不停地加工,郭忠厚马不停蹄地去卖。这一麻袋人造革下脚料加工卖完之后,整整赚了九十多块钱。这是郭忠厚冒险赚的第一笔钱!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