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作品已在线装书局进行版权登记,登记ISBN:978-7-7800-3364-0】
民国历史 大家族兴衰 军事战争 宗法社会 鄱阳湖风情
简要梗概:
鄱阳湖畔史镇的清朝官吏史忠方,在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退隐乡里。长子史世清因家规无法与爱人林洁结合,最终遇水匪身亡,林洁生下儿子后含恨离世。史世清长子史成杰投身国民革命,参加北伐中立功得到提拔,后在剿共战争中,与同父异母的弟弟洪新生(红军战士)战场对峙,退出军界。抗日战争中,史成杰重返战场,战后因排挤碌碌无为。解放战争中,他被捕并由洪新生审判处死刑,史家随之终结。
详细梗概:(2569字)
鄱阳湖畔北岸的双阳县史镇,史忠方老爷在湖北为官,这一年他精心准备了丰盛的贡品,想进献给朝廷,想利用这个机会到北京送礼,以便能得到进一步提拔。他装满贡品的官船行到半路上时,爆发了辛亥革命,全国乱成一团,北京的皇帝自身难保,他只能回乡退隐。他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史世清从小不喜欢读圣贤书,放荡不羁。小儿子史世源专心读圣贤书,可是二十世纪初朝廷废除科举,也成了一个废人。大儿子史世清有经商头脑,他看中了父亲带回来的两条官船,要将其改造成商船,上武汉下上海跑生意。史忠方开始没有答应,他意识中商人是势利之人,有辱史家的声誉。史世清无所事事,整天游手好闲,还欠下赌债。史世清的妻子是吴镇的吴家大小姐,出身于大户人家,聪明能干,把整个史氏家族管理得有条有理。她看不上不求上进的史世清,两人经常吵闹。为平息矛盾,史忠方只得同意史世清去行商。
史世清在江湖之间行般经商,如鱼得水,压抑太久的他终于得到释放。一次他在长江上救了一个因遭洪灾落水女子林洁。两人一见钟情,相互爱上了对方,史世清将其带在身边跑生意。在一年的春夏之交,史世清正行船在鄱阳湖上,突然遇到了奇怪的大风暴,船失去控制,在湖面上随风飘荡。待风暴停下来,船竟然飘到了家乡史镇的湖面。史世清只能硬着头皮,将林洁带回家。史家的家规是不能纳妾,妻子吴瑞芳也是不允许,软弱的史世清谎述自己是将林洁带回家让她侍候父母以尽孝心的。要维护家族声誉的史忠方选择了息事宁人。自此林洁留在了史家大院,史世清离家行商,两人分离。当他回家时已经是一具尸体,他在鄱阳湖上遇上了水匪,他本可以破财消灾,但他选择与水匪搏斗,中弹身亡。当他的尸体抬回家时,林洁也生下他们共同的儿子后死去了。
史世清的死亡给史家带来沉重的打击,留下三个……
您没有登录,注册并登录后方可阅读全部公开的正文!
免费注册 | 马上登录
阅读作品正文
一、传播主旋律基调,历史厚重感强
《史家绝唱》以辛亥革命至新中国成立前38年为时间轴,通过史氏家族的兴衰沉浮,全景式再现了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
历史节点:辛亥革命、北伐战争、国共“围剿”与反“围剿”、抗日战争初期的武汉保卫战、解放战争的渡江战役等;
地域背景:以江西省(书中为江右省)为核心,重点描绘九江(书中为江阳市)和鄱阳湖地区,填补了江西省在革命年代历史题材的空白。
近年来,主旋律历史正剧(如《觉醒年代》《人间正道》)深受观众追捧,尤其是建党百年后,年轻观众对历史题材的关注度显著提升。《史家绝唱》不仅契合这一趋势,更以独特的家族视角和地域特色,展现了江西省在革命年代的重要贡献,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和政治价值。
二、文化多元融合,地域特色鲜明
江西自古为“吴头楚尾”,深受吴楚文化影响,兼具水乡泽国的浪漫豪放与巫傩神秘色彩。同时,历史上北方中原文化的南迁,进一步丰富了江西的文化底蕴,形成了多元融合的文化特色。
文化传承:小说通过神话故事、谶言传说、巫傩仪式等,追溯了江西千年的文化根基;
民俗画卷:生动描绘了江南乡村宗族社会的治理模式、乡俗民情、生活方式,呈现了一幅丰富多彩的江南水乡风俗画卷。
近年来,民国年代剧(如《白鹿原》《大宅门》)多以北方为背景,反映南方水乡文化的作品较少,尤其是鄱阳湖地区的题材几乎空白。《史家绝唱》不仅填补了这一市场空白,更以独特的文化视角,为观众带来耳目一新的视听体验。
三、市场潜力巨大,受众覆盖面广
1.故事内容丰富,能吸引多年龄段观众。
《史家绝唱》以史氏家族的兴衰为主线,多线并行,涵盖:
.家族内斗: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代际矛盾的激化;
.战争场面:北伐战争、抗日战争的激烈与悲壮;
.情感纠葛:夫妻、兄弟、恋人之间的爱恨交织;
.生死思考:个人命运与时代洪流的交织,引发深度共鸣。
无论是30岁以上的中年观众,还是70岁以上的老年观众,都能在剧中找到自己的情感共鸣点。
2.地域色彩鲜明,辐射南方文化圈
虽然故事以鄱阳湖地区和江西省为背景,但其文化底蕴与湖北、湖南、安徽、浙江、江苏等南方省份一脉相承,具有广泛的文化认同感。南方地区经济发达,观……
您没有登录,注册并登录后方可阅读全部公开的正文!
免费注册 | 马上登录
阅读作品正文
第三章
一
史成杰走到窗前,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每当他想到父亲,总有一种说不清的感觉,他觉得父亲是陌生的,然而又是熟悉的。对父亲的回忆,总使他感到沉重。
是的,父亲开始经商的时候他还小,只有七岁。他还记得父亲第一次出船的情景。父亲在改造好了那两艘船后,便在那年的秋天出航了。那一天是父亲亲自请人选的黄道吉日,秋天的天空天高气爽,万里无云,史镇和周围村镇的乡绅名流都来了,但爷爷没来,他始终不认可父亲行商的举动,他也始终不认为这是史家的光彩。那一天,史镇的码头热闹非凡,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一切都显得那样顺利。史世清带着他挑选来的船工们在大家的祝贺和祝福声中登上了船,他站在船头,拱手向大家致谢。他的脸上充满自信和希望,他的目光光彩夺目,放射出异样的光芒。这是史成杰见过的最快乐的父亲,在他的记忆中,从来没看见过父亲如此的兴奋和神采飞扬,以后他也没有见过。那时的他不懂父亲,因为以前他所见到的父亲是忧郁的,低沉的,目光中充满孤独和迷茫,为什么突然间父亲换了一个人似的,因此此时的父亲反而变得陌生了。
父亲从此似乎在他的生活中消失了,他每年只回家四五次,回来的时间是那样的短暂,他几乎和父亲没什么交流。父亲有时回来后特意想亲近他,也给他买他在史镇从来没见过的稀奇儿童玩具,给他讲外面宽广而又精彩的故事。这时的父亲他有些喜欢,但这种感觉刚要产生,父亲又离开了。因而对父亲的感觉仍然是陌生的,总觉得自己无法走进父亲的世界。父亲在母亲和爷爷的口中始终是一个反面的形象,他们说得虽然不尽相同,但都希望自己不要像父亲那样,要好好读书,要做一个光宗耀祖的人。后来父亲的生意似乎做得比较顺利,而且给家里也带来了不少的财富。父亲在双阳水道上慢慢地成为了一位远近闻名的运输商人,而且他的生意范围很广,上至武昌、中至洪城、下至南京上海,都有他固定的客户,他的船队在鄱阳湖和长江之间来回行驶,他终于实现了自己行走于江湖之上的愿望。母亲和父亲的关系也似乎改善了些,反正父亲每次回来,很少听到他们的吵闹了。母亲又生了一个弟弟一个妹妹,分别取名为史成文和史小妹。母亲在史家的地位越来越高了,因为叔叔至今都没有生下一个儿子,婶婶在生下了一个女儿后,就再也没有生小孩了。婶婶为此在史家抬不起头来。爷爷对父亲也不像先前那样严厉了。父亲每次回来都要先到爷爷那里请安,爷爷开始并不怎么搭理父亲,……
您没有登录,注册并登录后方可阅读全部公开的正文!
免费注册 | 马上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