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普通授权
字数:26082
阅读:82
发表:2025/2/21
14章 家庭,军事,历史 小说
《史家绝唱》第7章
推荐
1-2
…
6
7
8
…
14
全部
- 故事梗概
- 作品卖点
- 作品正文
第七章
一
史成杰怎么也没想到,会在那样一个特殊的地方,和洪湖生以那样特殊的方式兵戎相见,那是他打仗以来最不可思议的事情,直到现在史成杰也不知道,洪湖生怎么会出现在远离双阳县界那么一个遥远的地方,又是怎么当上了红军的,正是那一仗,改变了自己的一生。
史成杰清楚地记得那场战斗的过程,每一个细节都深深地印刻在自己的记忆中。北伐后,并没出现他所希望的和平生活,也没有实现他向往的“三民主义”社会。他依然不断地参加一场接一场的战争,然而他已经没有了当初参加北伐时的激情,他已经开始对战争有一种厌倦的感觉,他觉得这些战争都是没有意义的,似乎是在重复着北伐以前的那种军阀混战。他觉得自己梦想的新的社会越来越遥远了,他甚至都不记得自己曾经有过那样的梦想。他一直追随着舅舅吴浩淼,他觉得舅舅是一位有正义感的国民党人,舅舅一直在追求着实现孙中山的理想。因此,他随着舅舅先后加入过李宗仁的桂系和冯玉祥的部队,也自然参加了蒋桂战争和中原战争,可国民党中没有人是蒋介石的对手,都纷纷败在他的手下。舅舅也在屡战屡败中,消沉下去了。蒋介石其实还是蛮看重吴浩淼的,因为吴浩淼还算是一个老国民党员,在国民党中有一定的影响力,再者吴浩淼参加反蒋其实并不是要建立自己的势力范围,他是一个没有太大野心的人。蒋介石认为吴浩淼只是一时没看清形势而已,因此多次邀请吴浩淼加入到自己的阵营中去,一来是为了瓦解反蒋联盟,二来吴浩淼确实能够帮助自己稳住局势。但都因吴浩淼看不惯蒋介石的反复无常行为,未能前去投靠。后来,吴浩淼也看清了,国民党乃至整个中国都没有人能够超过蒋介石,统治中国的必定是蒋介石。蒋介石虽然不如孙中山那样真诚和执着,但他的谋略和权术远胜过国民党中的同仁。既然无法将他打倒,那就只有依附他,为党国做些事情。就这样吴浩淼无可奈何地又成了蒋介石的谋士。现在吴浩淼已经被蒋介石委任为“江南五省剿匪司令部”的总参谋长,于是史成杰也自然又回到蒋介石的队伍中。然而史成杰却没有吴浩淼那么好的运气,吴浩淼和蒋介石平辈之人,在党内有一定的影响力,蒋介石看重这样的影响力。可史成杰是蒋介石的学生,他对史成杰这些年来游离于黄埔系之外非常不满。现在,史成杰虽然归附了,但一直没有得到这位昔日校长的重用。到这时,他也只是一个旅长。
那是一个春末夏初的时节,大地一片生机盎然。然而史成杰却感觉不到这自然的生机,他正陷入迷惑和紧张之中。他带领着一支部队参加了在江右省西南部罗霄山脉的剿匪战争,他的部队已经深入到山区之中。在这片山峦峻岭之中,他感觉到处都充满着危险和陷阱。他明显地感觉到,自己所带领的这些士兵们士气低落,这种消极的情绪也正在强烈地感染自己。确实,这种仗打得既窝囊又莫名其妙,自己作为一位身经百战的军人,也很难适应红军的这种游击战。你永远不能确定对方在什么地方,你以为自己判断是正确的,但当你根据自己的判断做出决定时,你就会发现自己又一次落入了红军设下的圈套。平时,你只是面对着这绵绵不断的、高耸的山峰和茂密繁盛的森林,这里静穆、安稳,你感觉非常神秘而向往。这不像是一个将要发生战争的地方,你很难想象到这里会有哪些勇敢无畏的敌人。可是,当自己身处其中,又明显地感觉到这山林的极大的压力,这里的一切,包括空气都似乎在排斥着他们,以至于他们的呼吸都感到困难。每一块石头后面,每一棵大树上面都可能隐藏着一个红军士兵,你见的每一只飞过的鸟儿都可能是给红军通风报信的,你碰到的每一个老百姓都有可能是游击队员游击队员化装的,你永远处于一种无法确定的状态。剿匪这么多年,不但没有达到效果,红军反而更加强大。这不可能是一帮匪,匪是没有如此的智慧,也不会如此的训练有素,如此的纪律严明。
史成杰对自己的军事天赋是有理由自信的,他参加过那么多的战斗,没有一次是因为自己的判断失误和指挥不当而失败的,每一次失利都是由于其他的他无法控制的因素造成的。每一次失利他都心有不甘。然而,自他参加剿匪以后,他的自信在渐渐地消失,他觉得红军中有更高明的军事统帅。红军的作战方法永远是没有规律的,他们永远是在流动的。当你以为自己已经掌握了他们的规律,可以面对他们时,他们又会用新的、你无法预测到的方法来对付你,使你永远处于一种无法适应的地位。他们非常的聪明,知道自己的弱小,无法与你们正面对抗,因此他们充分地利用大自然的力量,利用大山天然的屏障与你周旋,他们已经与这山林融合在一起了,因此你面对的是比你想象的大得多的力量。从军事的角度来说,他对红军指挥官的智慧非常佩服,自己与他们存在着差距。但他又渴望与这样的对手交手,他相信自己总有一天会与这样的对手打个平手,甚至战胜他们,这样的对手总能刺激你的战斗欲望,这就像一个下棋的高手在遇到对手后,一定会激发出自己的潜能,下出传世的经典棋谱。可自己的士兵们却没有他的这种欲望,他们已经被这山林折磨苦了,他们对这样的山林犯上恐惧症。也难怪他们,就连久经沙场的自己都对红军心有余悸,何况这些不知为何而战的士兵们呢。
经过漫长的跋涉,史成杰终于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带领自己的部队走出了那充满敌意的、危险的山林。他长长地出了一口气,心里踏实多了。就像一个在大海上漂流的人终于到达了陆地一样。有士兵前来报告,前面发现了一个村子。他拿起望远镜,对着村子望了望,没有发现埋伏。但村子里是死气沉沉的,没有任何人畜的迹象。这里的老百姓已经完全给共产党赤化了。战争一来,他们早已和红军一起跑得远远的,使国军完全处在一种无后方、无补给的孤立的境地。他又仔细地对村子的周围瞭望了一阵,村子的周围是一片开阔地带,从军事的角度来看,周围没有可供打埋伏的山丘、沟壑和树林。这里可以作为今晚的宿营地。但天生谨慎的史成杰,还是让士兵们在周围五百至一千米的范围内进行了仔细的搜索,确认没发现任何可疑情况时,他才下达进驻村子宿营的命令。几天几夜没有好好休息的士兵们欢呼雀跃起来,今天总算是能睡个安稳觉,吃上一顿热饭了。村子已经空了,只剩下一些不能带走的破家什。史成杰命令士兵们埋锅造饭,但不能随意烧老百姓的东西,他特别反感那些将红军的不满发泄到老百姓身上的行为。他认为那样只会帮助红军,把老百姓推到红军那边去。
终于吃了一顿热乎乎的饱饭。士兵们心满意足了,有的倒下便睡,有的哼起了家乡的小曲,有的开起了荤玩笑。这些从恐怖中走出来的士兵们,已经彻底地放松了。可史成杰却高兴不起来,反而有一种无心的烦躁,职业军人的直觉告诉他,今晚可能会出事。他带领几个副官和高级军官一起来到村外进行进一步的观察。村子的西北两面,群山环绕,山高路险,树林茂盛,是埋伏的极佳选择。东面是一些较低的丘陵山地,那正是此次部队进攻的方向,共产党在那里占领了一个重要的县城,离此地大概有五十里路的样子。南面则较为平坦,那里直通南州,南州正是师部所在地,那是自己的大后方。观察完地形后,史成杰命令士兵们全部起来,不能躺下,要在最短的时间内,也就是在天完全黑下来之前,一定要在村子周围构筑起一道简易的工事。有些士兵抱怨史旅长命令,认为是故意折磨士兵的。但抱怨归抱怨,史旅长的命令无人敢违抗,他们已经领教了史旅长的治军严厉。可还是有人在磨洋工。史成杰又发布命令,那个连队最后完成任务,那个连队就担任今晚的警戒任务。这道命令比任何奖励和惩罚都要严厉,没有任何一个人愿意在这样的夜晚担任警戒任务,于是大家都拼命地构筑工事。没用多长的时间,村子周围的简易防御工事就构建起来了。史成杰巡视检查了一番,觉得还行,才让士兵们去休息,但军装不能脱,子弹带不能卸,每个人都必须将枪放在伸手可以够着的地方,要随时做好战斗的准备。一切都布置完了,史成杰才稍微安心了。
不管史成杰怎么告诫军官和士兵们,要他们小心提防,睡觉时都要睁一只眼睛,可并没有引起他们的重视,极度疲惫的士兵们,一倒在床铺上,便很快进入了梦乡。那种因得到满足而睡得特别香的打呼声,此起彼伏,富有节奏感。连那些被安排去站岗、担任警戒任务的士兵,也在这种打呼声中站着靠在门框、树干睡着了。史成杰不放心,半夜又起来巡视了一番,狠狠地训了几个站着睡觉的士兵。并再三告诫他们要提高警惕,防止红军前来偷袭。巡查过后,史成杰也非常困了,便在勤务兵的劝说下,和衣睡着了。他睡下去的时候,也正是危险临近的时候,包围圈在无声无息地向他们围过来,灾难即将降临了。
二
史成杰觉得自己睡的时间并不长,多年的习惯使他无法真正进入深度睡眠,也就在他似睡非睡之时,暴风骤雨般的枪炮声,震碎了这山野中特有的宁静而又安谧的夜晚。史成杰“霍”地一下跳下床,职业军人的敏锐使他及时地作出了本能的反应。“终于来了。”他暗自嘀咕着。他有些兴奋,又有些紧张,他寻找的敌人终于出现了,但出现在自己最不愿意见到他们的时候。他总是小心提防,但还是防不胜防。然而多次和红军作战的经验,已经使他习惯了这样的突然,红军的出击如果不突然他反而会觉得奇怪了,因此他现在并不十分慌张,在这个时候慌张,是一个指挥官致命的弱点,许多人就是败在慌乱和六神无主之中。他迅速走出房屋,想弄清敌人进攻的方向。勤务兵过来了,他要保护史成杰安全撤离,史成杰没有理他,而是要他赶紧将三个团长招来,研究应对方案。勤务兵和参谋人员分头行动,不一会,几个主要的团长都集聚到史成杰的房屋里,这里成了临时的指挥中心。史成杰向三个团长了解敌情,但团长们也没有弄清敌人的真实情况,他们只感觉从东面攻过来的火力比较猛。另外西北方向也有枪炮之声。由于天黑前构筑了简易工事,现在起了大作用,虽然士兵们有些慌乱,但还是可以在仓促之中,利用这样的工事抵御红军的攻击。
“大家发表一下意见,看看如何应战。”史成杰扫了大家一眼说。
“敌情不明,我们又在明处,看样子敌人这次是做了精心策划和准备,我们可能处于非常危险的境地。现在可以肯定的是,我们的周围没有能及时前来增援的援兵,因此,我们只能依靠我们自己组织突围。这样的突围必须尽早,趁敌人还没有完全布置好的情况下,冲出去,晚了就怕来不及了。”参谋长最先发表看法。
“我同意参谋长的看法,但怎么突,往哪里突才是最佳的选择呢?”一团长提出疑问。
“从敌人的攻击方向看,我们应向南突围,并向师部请示增援。敌人从东西北三个方向打过来,只有南面没有动静,说明敌人还没有在南面形成合围之势,尽早向南面突围还可以和前来增援的部队早一点汇合,及时脱离危险。”二团长发表自己的看法。三团长也赞同二团长的意见。参谋长思考了一下,也觉得二团长分析得有道理,向南突围的建议更合理些。
史成杰没有说话,他在沉思,来回踱步。所有人的目光都随着他在移动,他们知道史旅长可能有不同寻常的决定。每次都是这样,他让所有的人发表意见,然后做出让人意外的决断。时间在一分一秒地过去,外面的枪炮声越来越激烈,里面的人都有些心慌意乱了。“史旅长,赶快下命令吧,晚了会延误战机的。”参谋长在一旁催促着。
史成杰站定了,转身来到桌子前的地图面前,用手指着西北方向说,向这突围。所的人都震惊了,那不是往敌人的窝里钻吗?纯粹是自投罗网。史成杰看着大家疑惑的神情,继续说:“你们分析得很有道理,这就是正常的推理。我们能想到的,红军早就想到了,他们总是在不可能的地方做出可能的事来。南面没有火力,也不具备伏击的地理优势,但我可以肯定,他们一定在南面的某个地方布置了口袋等待我们去钻。他们的目的不是将我们赶走,而是要将我们消灭在崇山峻岭之中。红军擅长的就是喜欢玩虚虚实实,因此我断定他们就是在大家认为最薄弱的地方,布置了兵埋伏。而看似最危险的地方,也就是西北方向,才是我们最有可能突围的方向。”
大家面面相觑,他们已经领教了史旅长的智谋,因此都非常钦佩他那非凡的判断能力,然而今天大家还是有点疑虑。史成杰停了一下继续他的布置:“大家不要犹豫,准备行动。你们要知道共产党凭着几条破枪,把实力远胜于他们的国军玩弄于股掌,就是凭他们的智慧。因此和他们打仗,你必须同样学会运用智谋。我建议:为了分散他们的注意力,不要整团行动,以营或连为小分队,分散突围。这样即使遭遇伏击,也不至于全军覆灭,总有一部分能突围出去。告诉大家,翻过西面的山再向南移动,再在那里集结。向师部发报,请他们派兵向这里移动,达到牵制敌人的作用。争议已经结束,立即行动。”史成杰的果敢和刚毅,使团长们都相信了他的判断力,他们不再犹豫了,分头去组织突围。
事情正像史成杰所预料的那样,南边集结了红军的主力,他们早就埋伏在那里,等待着敌人的上钩。向南突围,史成杰的部队将面临全军覆灭的灾难。但西北方向也不像史成杰所断定的那样空虚,他们也在那儿布置了相当的兵力。这次围歼史成杰部的行动计划,远远超出了史成杰的预料,因为这次史成杰的部队正是红军歼灭的目标,消灭史成杰部队就是这次红军反围剿的关键一仗。因此围歼史成杰部的兵力是红军中的优秀部队,而且数量是史成杰预测的两倍以上。一切都在按照红军的计划进行着。他们先派小股部队,引诱史成杰的部队进入深山,让史成杰的部队在深山中消耗得筋疲力尽之时,再一举而歼之。他们对史成杰部各种突围和逃跑的可能都做了分析,因此也做了相应的准备,包括向西北方向突围。但红军没预料到的是,史成杰采取了分散突围的方法,因此就不能达到集中优势兵力全部歼灭的目的。因而史成杰的部队在突围的时候,就有一部分相当顺利地突围了,更多的部队遇到了一些阻力,要经过一番拼杀。有的则进入了红军的伏击圈,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
史成杰自己带领一个营的兵力向西面突围。他们开始遇到了一些阻力,但更多的是一些零星的火力,史成杰猜想自己判断的是正确的,冲出去的机会非常之大。他们边战边退,向山那边突围。然而他们万万想不到的是,当他们以为快要冲出去的时候,两边突然枪声四起,喊杀声惊天动地。史成杰暗自吃惊,“中埋伏了。”他的脑海顿时一片空白,部队乱作一团四处奔逃。“不要慌,给我稳住。”史成杰毕竟是一位职业军人,他知道这个时候,作为一个指挥官是绝对不能自乱阵脚的,自己必须表现得镇定、果敢和无畏。
“旅长,往回撤吧。”营长赶紧过来保护史旅长说着。
史成杰努力使自己平静下来,并做出下一步行动的决定。他清楚地意识到,撤下去是不可能有出路的,往前冲也许会全军覆灭,但也还有生存的机会,现在只能孤注一掷了。“不,不能回撤,只能冲过去。”史成杰对营长命令道。“可前面的火力太猛,我估计有不下一个团的兵力。”
营长对旅长的决定有些不解。史成杰知道这个时候对一个下级军官是解释不通的,他也无法解释,他只是凭自己的直觉和经验做出决断。他拔出手枪向前指着说:“这是命令,执行。”说完自己带头往前冲去。被打散了的士兵们在旅长的带领下,重新集结起来,形成纵队向前冲去。战斗异乎寻常地激烈,一方拼命地往前突,一方决不相让,拼命地往回堵。子弹在头顶上、树林间“嗖嗖”地飞蹿着,哭声、骂声、喊声、哀怜声、惨叫声、枪声、爆炸声响彻了整个山林。经过北伐战争、蒋桂大战、中原战争的史成杰,也被这样惨烈的战斗场面震撼了,他怎么也想象不出,在这样的山林里,这样恶劣的环境下,竟然能够生存着这样一支勇敢、顽强、智慧而又视死如归的、生机勃勃的军队。他真切地感觉到,这支队伍充满着一种野性的、向上的气势,这种气势如果得到适当的环境和机会,将会是无法阻挡的,那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啊。他不明白是一股什么样的力量在支撑着这支队伍,他瞬时觉得这支部队将是很难战胜的,这是自己军旅生涯以来遇到的一支完全不同的军队。
战斗持续了好几个小时,手下的士兵伤亡惨重,营长也战死了。对面的火力也似乎弱了许多。史成杰估计对方的伤亡也一定很大,现在就看谁能坚持到最后了。他把剩下的士兵重新组织起来,作最后的冲刺。战斗又打起来了,史成杰身先士卒,在这关系到生死存亡的时刻,必须拿出当年北伐战争中德平之战的勇气来。就在他带着队伍往前冲的时候,一颗炸弹落在离他不到一米远的地方,他觉得有人向自己扑了过来,将他按在地上。在他倒地的一刹那,炸弹爆炸了,随着一声巨响,史成杰失去了知觉。
三
当史成杰苏醒过来的时候,天已经亮了。周围的树木已经看得清清楚楚了。到处都弥漫着硝烟,空气中充满了树木被烤焦的味道,同时还夹杂着浓浓的血腥味。他对这种气味并不陌生,他已经对这种气味感到麻木了,不像刚开始那样,闻到这种气味时心情就会沉重起来。现在整个树林都处在安静之中,没有任何动静,惯于在这茂盛树林的早晨里,欢快地鸣唱的飞鸟们也无影无踪了。怎么可能有鸟呢?它们早就被人类充满血腥的残杀惊吓呆了,已经远远地飞到九霄云外去了。战斗结束了,自己的士兵们可能被全部消灭了。这是自己从军以来经历过的最惨的失败,他早就预感到了这样的失败,因此对失败他并不感到意外,因为对手是一群超凡的人。然而他感觉对不起自己的士兵,他没能带领他们冲出去,而让他们躺在这块远离自己家乡的土地上,没有人知道他们叫什么,也没有人寻查他们的家乡在哪里。他们将被这山林中的野狗或豺狼什么的食肉动物撕啃掉,或者被那些消灭他们的红军集体掩埋掉。他们没有墓碑,甚至可能连坟墓都不会有,他们的生命就这样毫无意义地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了。史成杰想到这些,便悲哀起来,他参加过那么多的战斗,见过那样多的死亡,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悲哀过。
不行,我得起来,我要寻找一下,这堆积的尸首中总会有一个活的,哪怕是缺胳膊少腿的,只要是活的就行。他要爬起来,却觉得有一个非常沉重的东西压在自己的身上。他用了很大的力气才将压在自己身上的东西推开,推开一看原来是勤务兵小龙子,史成杰想起了炸弹爆炸前那一瞬间的事情,是小龙子用自己的身体保护了自己。小龙子忠于职守,用自己的生命履行了自己的职责。他站起来,看着小龙子这张年轻的曾经那样丰富的脸,现在僵硬了,毫无生机,只留下死前的惊愕、恐惧和疑惑。他睁着大眼睛,张着大嘴巴,双手紧握着拳头,似乎想弄明白自己是为什么死亡的。史成杰流下了眼泪。小龙子跟随自己快两年了,现在也只有十八岁。他回想起小龙子刚来的时候,是那样的矮小,简直就是个孩子。但小龙子活泼可爱,史成杰一下子就喜欢上了他。小龙子也非常乖巧,对史成杰忠诚、真实,唯命是从,从不乱说话。史成杰早已把他当成自己的弟弟,像对待亲弟弟一样爱护他。可今天,他为自己献出了生命,他的人生才刚刚开始,他不应该就这样结束自己的生命啊。史成杰蹲下去,用颤抖的手轻轻地合上小龙子睁着的大眼睛。对不起,小龙子,我没有保护你,反而是你用自己的生命保护了我,我怎么向你的父母交代。你安息吧,我会尽一切努力找到你的父母,我会像对待自己的父母一样代你尽孝道的,你就安心地走吧。
史成杰蹲在地上默哀了一会儿,又重新站了起来,映入他眼帘的是那么多和小龙子一样年轻的尸首。这些尸首铺满了山坡,有趴着的,有仰着的,有跪着的,还有靠在树干上坐着的。有的面部因痛苦而变得扭曲,有的因恐惧而变得狰狞,有的则显得茫然,不知所措,还有的则感到莫名其妙,不知子弹为什么会打中自己。他的心越来越感到沉重了,没有任何生命的迹象,全都死亡了,这个时候人特别希望看见能代表生命的东西。他挪动着脚步往前走,看到的则是另一番景象,那是对方阵地上红军战士的尸首。红军战士一看就营养不良,一个个显得面黄肌瘦,而且军装那样破旧,这根本不像一支军队。然而就是这些人,和强大的国军战斗时从不畏惧。这时史成杰惊讶地发现,红军阵地上同样没有生命的迹象,但那里只有不足五十具尸首,而自己带领了近二百人的队伍。昨天夜里,就是这些人阻挡了自己的突围吗?他们的武器明显落后自己的部队,他们是凭什么阻挡了自己亲自组织的强大的攻势呢?他产生了一股强烈的好奇心,他要近距离地看看这些谜一样的红军战士们。因此,他迈着沉重的脚步,走向红军的阵地。令他惊讶不已的是,这些瘦弱的红军战士面部残留的表情,与自己的士兵完全不同。你看看,他们一个个表现得刚毅、勇敢而又坚忍不拔,他们是那样充满自信,那些同样睁着的眼睛中,表露的只有愤怒和仇恨,同时又显示出自豪的神情,以及对未来的憧憬,没有任何一个人流露出畏惧和恐惧,这真是一群不可思议的人。史成杰曾经认识过一些共产党人,黄埔军校同学中就有不少共产党人,其中不少是才华横溢的人。然而他虽然欣赏他们的才华,却不喜欢他们的思想,他们的脑子里充满了斗争的思想,将社会分成不同的阶级,他们号召各阶级间进行斗争,今天要打倒这个,明天要打倒那个。他们需要的是暴风骤雨般的革命,在和他们一起参加了北伐革命战争后,他们的这种热情曾感动过自己。然而他们要消灭的不只是北洋军阀们,他们还要去消灭什么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他们的目的似乎是要建立一个平等的社会。他们给那些穷人描绘了一个浪漫而又美好的未来,在那个未来的世界里人人都有享受富有和尊严。他们告诉穷人们,是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阻挡他们去实现这样的社会,只有消灭了这些剥削阶级,人类才会有美好的未来。他们通过这样的学说鼓动农民和工人造反,他们的哲学充满仇恨,他们的行动是那样激进的。这种学说和宣传已经产生了效果,那么多人被组织起来了,在和国民党闹翻后,遍布全国的革命根据地使国民党的军队顾此失彼,无所适从。他钦佩共产党人的组织能力,更钦佩他们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这些人在任何困难面前都从不退缩,这正是为什么他们能够在这样偏僻荒蛮的山区里建立了这样一支无所畏惧的军队。
正当史成杰陷入思索并感到悲哀的时候,他感觉自己的右侧有动静。他有些兴奋,终于在这个深山里还有生存下来的人。他本能地回过头去,发现在离他不远处的约五十米的地方,一个瘦弱的小红军战士在慢慢地站起来。军人的职业习惯使史成杰本能地举起了自己的手枪,对准那个红军战士。就在他举枪的一刹那,那个小红军战士也迅速地端起了自己的步枪对准了史成杰。空气顿时凝固了,两人都没开枪,凭着史成杰的经验和敏锐,他是可以在那个小红军战士之前开枪的,但他下意识地迟疑了一下,也许他太珍惜这旷野中仅存的生命。现在两人僵持着,目光对视着。那是一张娃娃脸,脸部完全被烟灰熏黑了,看不清这张脸的轮廓和本来面目,但他的目光如闪电一般,迅速地击中了史成杰。
一
史成杰怎么也没想到,会在那样一个特殊的地方,和洪湖生以那样特殊的方式兵戎相见,那是他打仗以来最不可思议的事情,直到现在史成杰也不知道,洪湖生怎么会出现在远离双阳县界那么一个遥远的地方,又是怎么当上了红军的,正是那一仗,改变了自己的一生。
史成杰清楚地记得那场战斗的过程,每一个细节都深深地印刻在自己的记忆中。北伐后,并没出现他所希望的和平生活,也没有实现他向往的“三民主义”社会。他依然不断地参加一场接一场的战争,然而他已经没有了当初参加北伐时的激情,他已经开始对战争有一种厌倦的感觉,他觉得这些战争都是没有意义的,似乎是在重复着北伐以前的那种军阀混战。他觉得自己梦想的新的社会越来越遥远了,他甚至都不记得自己曾经有过那样的梦想。他一直追随着舅舅吴浩淼,他觉得舅舅是一位有正义感的国民党人,舅舅一直在追求着实现孙中山的理想。因此,他随着舅舅先后加入过李宗仁的桂系和冯玉祥的部队,也自然参加了蒋桂战争和中原战争,可国民党中没有人是蒋介石的对手,都纷纷败在他的手下。舅舅也在屡战屡败中,消沉下去了。蒋介石其实还是蛮看重吴浩淼的,因为吴浩淼还算是一个老国民党员,在国民党中有一定的影响力,再者吴浩淼参加反蒋其实并不是要建立自己的势力范围,他是一个没有太大野心的人。蒋介石认为吴浩淼只是一时没看清形势而已,因此多次邀请吴浩淼加入到自己的阵营中去,一来是为了瓦解反蒋联盟,二来吴浩淼确实能够帮助自己稳住局势。但都因吴浩淼看不惯蒋介石的反复无常行为,未能前去投靠。后来,吴浩淼也看清了,国民党乃至整个中国都没有人能够超过蒋介石,统治中国的必定是蒋介石。蒋介石虽然不如孙中山那样真诚和执着,但他的谋略和权术远胜过国民党中的同仁。既然无法将他打倒,那就只有依附他,为党国做些事情。就这样吴浩淼无可奈何地又成了蒋介石的谋士。现在吴浩淼已经被蒋介石委任为“江南五省剿匪司令部”的总参谋长,于是史成杰也自然又回到蒋介石的队伍中。然而史成杰却没有吴浩淼那么好的运气,吴浩淼和蒋介石平辈之人,在党内有一定的影响力,蒋介石看重这样的影响力。可史成杰是蒋介石的学生,他对史成杰这些年来游离于黄埔系之外非常不满。现在,史成杰虽然归附了,但一直没有得到这位昔日校长的重用。到这时,他也只是一个旅长。
那是一个春末夏初的时节,大地一片生机盎然。然而史成杰却感觉不到这自然的生机,他正陷入迷惑和紧张之中。他带领着一支部队参加了在江右省西南部罗霄山脉的剿匪战争,他的部队已经深入到山区之中。在这片山峦峻岭之中,他感觉到处都充满着危险和陷阱。他明显地感觉到,自己所带领的这些士兵们士气低落,这种消极的情绪也正在强烈地感染自己。确实,这种仗打得既窝囊又莫名其妙,自己作为一位身经百战的军人,也很难适应红军的这种游击战。你永远不能确定对方在什么地方,你以为自己判断是正确的,但当你根据自己的判断做出决定时,你就会发现自己又一次落入了红军设下的圈套。平时,你只是面对着这绵绵不断的、高耸的山峰和茂密繁盛的森林,这里静穆、安稳,你感觉非常神秘而向往。这不像是一个将要发生战争的地方,你很难想象到这里会有哪些勇敢无畏的敌人。可是,当自己身处其中,又明显地感觉到这山林的极大的压力,这里的一切,包括空气都似乎在排斥着他们,以至于他们的呼吸都感到困难。每一块石头后面,每一棵大树上面都可能隐藏着一个红军士兵,你见的每一只飞过的鸟儿都可能是给红军通风报信的,你碰到的每一个老百姓都有可能是游击队员游击队员化装的,你永远处于一种无法确定的状态。剿匪这么多年,不但没有达到效果,红军反而更加强大。这不可能是一帮匪,匪是没有如此的智慧,也不会如此的训练有素,如此的纪律严明。
史成杰对自己的军事天赋是有理由自信的,他参加过那么多的战斗,没有一次是因为自己的判断失误和指挥不当而失败的,每一次失利都是由于其他的他无法控制的因素造成的。每一次失利他都心有不甘。然而,自他参加剿匪以后,他的自信在渐渐地消失,他觉得红军中有更高明的军事统帅。红军的作战方法永远是没有规律的,他们永远是在流动的。当你以为自己已经掌握了他们的规律,可以面对他们时,他们又会用新的、你无法预测到的方法来对付你,使你永远处于一种无法适应的地位。他们非常的聪明,知道自己的弱小,无法与你们正面对抗,因此他们充分地利用大自然的力量,利用大山天然的屏障与你周旋,他们已经与这山林融合在一起了,因此你面对的是比你想象的大得多的力量。从军事的角度来说,他对红军指挥官的智慧非常佩服,自己与他们存在着差距。但他又渴望与这样的对手交手,他相信自己总有一天会与这样的对手打个平手,甚至战胜他们,这样的对手总能刺激你的战斗欲望,这就像一个下棋的高手在遇到对手后,一定会激发出自己的潜能,下出传世的经典棋谱。可自己的士兵们却没有他的这种欲望,他们已经被这山林折磨苦了,他们对这样的山林犯上恐惧症。也难怪他们,就连久经沙场的自己都对红军心有余悸,何况这些不知为何而战的士兵们呢。
经过漫长的跋涉,史成杰终于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带领自己的部队走出了那充满敌意的、危险的山林。他长长地出了一口气,心里踏实多了。就像一个在大海上漂流的人终于到达了陆地一样。有士兵前来报告,前面发现了一个村子。他拿起望远镜,对着村子望了望,没有发现埋伏。但村子里是死气沉沉的,没有任何人畜的迹象。这里的老百姓已经完全给共产党赤化了。战争一来,他们早已和红军一起跑得远远的,使国军完全处在一种无后方、无补给的孤立的境地。他又仔细地对村子的周围瞭望了一阵,村子的周围是一片开阔地带,从军事的角度来看,周围没有可供打埋伏的山丘、沟壑和树林。这里可以作为今晚的宿营地。但天生谨慎的史成杰,还是让士兵们在周围五百至一千米的范围内进行了仔细的搜索,确认没发现任何可疑情况时,他才下达进驻村子宿营的命令。几天几夜没有好好休息的士兵们欢呼雀跃起来,今天总算是能睡个安稳觉,吃上一顿热饭了。村子已经空了,只剩下一些不能带走的破家什。史成杰命令士兵们埋锅造饭,但不能随意烧老百姓的东西,他特别反感那些将红军的不满发泄到老百姓身上的行为。他认为那样只会帮助红军,把老百姓推到红军那边去。
终于吃了一顿热乎乎的饱饭。士兵们心满意足了,有的倒下便睡,有的哼起了家乡的小曲,有的开起了荤玩笑。这些从恐怖中走出来的士兵们,已经彻底地放松了。可史成杰却高兴不起来,反而有一种无心的烦躁,职业军人的直觉告诉他,今晚可能会出事。他带领几个副官和高级军官一起来到村外进行进一步的观察。村子的西北两面,群山环绕,山高路险,树林茂盛,是埋伏的极佳选择。东面是一些较低的丘陵山地,那正是此次部队进攻的方向,共产党在那里占领了一个重要的县城,离此地大概有五十里路的样子。南面则较为平坦,那里直通南州,南州正是师部所在地,那是自己的大后方。观察完地形后,史成杰命令士兵们全部起来,不能躺下,要在最短的时间内,也就是在天完全黑下来之前,一定要在村子周围构筑起一道简易的工事。有些士兵抱怨史旅长命令,认为是故意折磨士兵的。但抱怨归抱怨,史旅长的命令无人敢违抗,他们已经领教了史旅长的治军严厉。可还是有人在磨洋工。史成杰又发布命令,那个连队最后完成任务,那个连队就担任今晚的警戒任务。这道命令比任何奖励和惩罚都要严厉,没有任何一个人愿意在这样的夜晚担任警戒任务,于是大家都拼命地构筑工事。没用多长的时间,村子周围的简易防御工事就构建起来了。史成杰巡视检查了一番,觉得还行,才让士兵们去休息,但军装不能脱,子弹带不能卸,每个人都必须将枪放在伸手可以够着的地方,要随时做好战斗的准备。一切都布置完了,史成杰才稍微安心了。
不管史成杰怎么告诫军官和士兵们,要他们小心提防,睡觉时都要睁一只眼睛,可并没有引起他们的重视,极度疲惫的士兵们,一倒在床铺上,便很快进入了梦乡。那种因得到满足而睡得特别香的打呼声,此起彼伏,富有节奏感。连那些被安排去站岗、担任警戒任务的士兵,也在这种打呼声中站着靠在门框、树干睡着了。史成杰不放心,半夜又起来巡视了一番,狠狠地训了几个站着睡觉的士兵。并再三告诫他们要提高警惕,防止红军前来偷袭。巡查过后,史成杰也非常困了,便在勤务兵的劝说下,和衣睡着了。他睡下去的时候,也正是危险临近的时候,包围圈在无声无息地向他们围过来,灾难即将降临了。
二
史成杰觉得自己睡的时间并不长,多年的习惯使他无法真正进入深度睡眠,也就在他似睡非睡之时,暴风骤雨般的枪炮声,震碎了这山野中特有的宁静而又安谧的夜晚。史成杰“霍”地一下跳下床,职业军人的敏锐使他及时地作出了本能的反应。“终于来了。”他暗自嘀咕着。他有些兴奋,又有些紧张,他寻找的敌人终于出现了,但出现在自己最不愿意见到他们的时候。他总是小心提防,但还是防不胜防。然而多次和红军作战的经验,已经使他习惯了这样的突然,红军的出击如果不突然他反而会觉得奇怪了,因此他现在并不十分慌张,在这个时候慌张,是一个指挥官致命的弱点,许多人就是败在慌乱和六神无主之中。他迅速走出房屋,想弄清敌人进攻的方向。勤务兵过来了,他要保护史成杰安全撤离,史成杰没有理他,而是要他赶紧将三个团长招来,研究应对方案。勤务兵和参谋人员分头行动,不一会,几个主要的团长都集聚到史成杰的房屋里,这里成了临时的指挥中心。史成杰向三个团长了解敌情,但团长们也没有弄清敌人的真实情况,他们只感觉从东面攻过来的火力比较猛。另外西北方向也有枪炮之声。由于天黑前构筑了简易工事,现在起了大作用,虽然士兵们有些慌乱,但还是可以在仓促之中,利用这样的工事抵御红军的攻击。
“大家发表一下意见,看看如何应战。”史成杰扫了大家一眼说。
“敌情不明,我们又在明处,看样子敌人这次是做了精心策划和准备,我们可能处于非常危险的境地。现在可以肯定的是,我们的周围没有能及时前来增援的援兵,因此,我们只能依靠我们自己组织突围。这样的突围必须尽早,趁敌人还没有完全布置好的情况下,冲出去,晚了就怕来不及了。”参谋长最先发表看法。
“我同意参谋长的看法,但怎么突,往哪里突才是最佳的选择呢?”一团长提出疑问。
“从敌人的攻击方向看,我们应向南突围,并向师部请示增援。敌人从东西北三个方向打过来,只有南面没有动静,说明敌人还没有在南面形成合围之势,尽早向南面突围还可以和前来增援的部队早一点汇合,及时脱离危险。”二团长发表自己的看法。三团长也赞同二团长的意见。参谋长思考了一下,也觉得二团长分析得有道理,向南突围的建议更合理些。
史成杰没有说话,他在沉思,来回踱步。所有人的目光都随着他在移动,他们知道史旅长可能有不同寻常的决定。每次都是这样,他让所有的人发表意见,然后做出让人意外的决断。时间在一分一秒地过去,外面的枪炮声越来越激烈,里面的人都有些心慌意乱了。“史旅长,赶快下命令吧,晚了会延误战机的。”参谋长在一旁催促着。
史成杰站定了,转身来到桌子前的地图面前,用手指着西北方向说,向这突围。所的人都震惊了,那不是往敌人的窝里钻吗?纯粹是自投罗网。史成杰看着大家疑惑的神情,继续说:“你们分析得很有道理,这就是正常的推理。我们能想到的,红军早就想到了,他们总是在不可能的地方做出可能的事来。南面没有火力,也不具备伏击的地理优势,但我可以肯定,他们一定在南面的某个地方布置了口袋等待我们去钻。他们的目的不是将我们赶走,而是要将我们消灭在崇山峻岭之中。红军擅长的就是喜欢玩虚虚实实,因此我断定他们就是在大家认为最薄弱的地方,布置了兵埋伏。而看似最危险的地方,也就是西北方向,才是我们最有可能突围的方向。”
大家面面相觑,他们已经领教了史旅长的智谋,因此都非常钦佩他那非凡的判断能力,然而今天大家还是有点疑虑。史成杰停了一下继续他的布置:“大家不要犹豫,准备行动。你们要知道共产党凭着几条破枪,把实力远胜于他们的国军玩弄于股掌,就是凭他们的智慧。因此和他们打仗,你必须同样学会运用智谋。我建议:为了分散他们的注意力,不要整团行动,以营或连为小分队,分散突围。这样即使遭遇伏击,也不至于全军覆灭,总有一部分能突围出去。告诉大家,翻过西面的山再向南移动,再在那里集结。向师部发报,请他们派兵向这里移动,达到牵制敌人的作用。争议已经结束,立即行动。”史成杰的果敢和刚毅,使团长们都相信了他的判断力,他们不再犹豫了,分头去组织突围。
事情正像史成杰所预料的那样,南边集结了红军的主力,他们早就埋伏在那里,等待着敌人的上钩。向南突围,史成杰的部队将面临全军覆灭的灾难。但西北方向也不像史成杰所断定的那样空虚,他们也在那儿布置了相当的兵力。这次围歼史成杰部的行动计划,远远超出了史成杰的预料,因为这次史成杰的部队正是红军歼灭的目标,消灭史成杰部队就是这次红军反围剿的关键一仗。因此围歼史成杰部的兵力是红军中的优秀部队,而且数量是史成杰预测的两倍以上。一切都在按照红军的计划进行着。他们先派小股部队,引诱史成杰的部队进入深山,让史成杰的部队在深山中消耗得筋疲力尽之时,再一举而歼之。他们对史成杰部各种突围和逃跑的可能都做了分析,因此也做了相应的准备,包括向西北方向突围。但红军没预料到的是,史成杰采取了分散突围的方法,因此就不能达到集中优势兵力全部歼灭的目的。因而史成杰的部队在突围的时候,就有一部分相当顺利地突围了,更多的部队遇到了一些阻力,要经过一番拼杀。有的则进入了红军的伏击圈,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
史成杰自己带领一个营的兵力向西面突围。他们开始遇到了一些阻力,但更多的是一些零星的火力,史成杰猜想自己判断的是正确的,冲出去的机会非常之大。他们边战边退,向山那边突围。然而他们万万想不到的是,当他们以为快要冲出去的时候,两边突然枪声四起,喊杀声惊天动地。史成杰暗自吃惊,“中埋伏了。”他的脑海顿时一片空白,部队乱作一团四处奔逃。“不要慌,给我稳住。”史成杰毕竟是一位职业军人,他知道这个时候,作为一个指挥官是绝对不能自乱阵脚的,自己必须表现得镇定、果敢和无畏。
“旅长,往回撤吧。”营长赶紧过来保护史旅长说着。
史成杰努力使自己平静下来,并做出下一步行动的决定。他清楚地意识到,撤下去是不可能有出路的,往前冲也许会全军覆灭,但也还有生存的机会,现在只能孤注一掷了。“不,不能回撤,只能冲过去。”史成杰对营长命令道。“可前面的火力太猛,我估计有不下一个团的兵力。”
营长对旅长的决定有些不解。史成杰知道这个时候对一个下级军官是解释不通的,他也无法解释,他只是凭自己的直觉和经验做出决断。他拔出手枪向前指着说:“这是命令,执行。”说完自己带头往前冲去。被打散了的士兵们在旅长的带领下,重新集结起来,形成纵队向前冲去。战斗异乎寻常地激烈,一方拼命地往前突,一方决不相让,拼命地往回堵。子弹在头顶上、树林间“嗖嗖”地飞蹿着,哭声、骂声、喊声、哀怜声、惨叫声、枪声、爆炸声响彻了整个山林。经过北伐战争、蒋桂大战、中原战争的史成杰,也被这样惨烈的战斗场面震撼了,他怎么也想象不出,在这样的山林里,这样恶劣的环境下,竟然能够生存着这样一支勇敢、顽强、智慧而又视死如归的、生机勃勃的军队。他真切地感觉到,这支队伍充满着一种野性的、向上的气势,这种气势如果得到适当的环境和机会,将会是无法阻挡的,那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啊。他不明白是一股什么样的力量在支撑着这支队伍,他瞬时觉得这支部队将是很难战胜的,这是自己军旅生涯以来遇到的一支完全不同的军队。
战斗持续了好几个小时,手下的士兵伤亡惨重,营长也战死了。对面的火力也似乎弱了许多。史成杰估计对方的伤亡也一定很大,现在就看谁能坚持到最后了。他把剩下的士兵重新组织起来,作最后的冲刺。战斗又打起来了,史成杰身先士卒,在这关系到生死存亡的时刻,必须拿出当年北伐战争中德平之战的勇气来。就在他带着队伍往前冲的时候,一颗炸弹落在离他不到一米远的地方,他觉得有人向自己扑了过来,将他按在地上。在他倒地的一刹那,炸弹爆炸了,随着一声巨响,史成杰失去了知觉。
三
当史成杰苏醒过来的时候,天已经亮了。周围的树木已经看得清清楚楚了。到处都弥漫着硝烟,空气中充满了树木被烤焦的味道,同时还夹杂着浓浓的血腥味。他对这种气味并不陌生,他已经对这种气味感到麻木了,不像刚开始那样,闻到这种气味时心情就会沉重起来。现在整个树林都处在安静之中,没有任何动静,惯于在这茂盛树林的早晨里,欢快地鸣唱的飞鸟们也无影无踪了。怎么可能有鸟呢?它们早就被人类充满血腥的残杀惊吓呆了,已经远远地飞到九霄云外去了。战斗结束了,自己的士兵们可能被全部消灭了。这是自己从军以来经历过的最惨的失败,他早就预感到了这样的失败,因此对失败他并不感到意外,因为对手是一群超凡的人。然而他感觉对不起自己的士兵,他没能带领他们冲出去,而让他们躺在这块远离自己家乡的土地上,没有人知道他们叫什么,也没有人寻查他们的家乡在哪里。他们将被这山林中的野狗或豺狼什么的食肉动物撕啃掉,或者被那些消灭他们的红军集体掩埋掉。他们没有墓碑,甚至可能连坟墓都不会有,他们的生命就这样毫无意义地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了。史成杰想到这些,便悲哀起来,他参加过那么多的战斗,见过那样多的死亡,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悲哀过。
不行,我得起来,我要寻找一下,这堆积的尸首中总会有一个活的,哪怕是缺胳膊少腿的,只要是活的就行。他要爬起来,却觉得有一个非常沉重的东西压在自己的身上。他用了很大的力气才将压在自己身上的东西推开,推开一看原来是勤务兵小龙子,史成杰想起了炸弹爆炸前那一瞬间的事情,是小龙子用自己的身体保护了自己。小龙子忠于职守,用自己的生命履行了自己的职责。他站起来,看着小龙子这张年轻的曾经那样丰富的脸,现在僵硬了,毫无生机,只留下死前的惊愕、恐惧和疑惑。他睁着大眼睛,张着大嘴巴,双手紧握着拳头,似乎想弄明白自己是为什么死亡的。史成杰流下了眼泪。小龙子跟随自己快两年了,现在也只有十八岁。他回想起小龙子刚来的时候,是那样的矮小,简直就是个孩子。但小龙子活泼可爱,史成杰一下子就喜欢上了他。小龙子也非常乖巧,对史成杰忠诚、真实,唯命是从,从不乱说话。史成杰早已把他当成自己的弟弟,像对待亲弟弟一样爱护他。可今天,他为自己献出了生命,他的人生才刚刚开始,他不应该就这样结束自己的生命啊。史成杰蹲下去,用颤抖的手轻轻地合上小龙子睁着的大眼睛。对不起,小龙子,我没有保护你,反而是你用自己的生命保护了我,我怎么向你的父母交代。你安息吧,我会尽一切努力找到你的父母,我会像对待自己的父母一样代你尽孝道的,你就安心地走吧。
史成杰蹲在地上默哀了一会儿,又重新站了起来,映入他眼帘的是那么多和小龙子一样年轻的尸首。这些尸首铺满了山坡,有趴着的,有仰着的,有跪着的,还有靠在树干上坐着的。有的面部因痛苦而变得扭曲,有的因恐惧而变得狰狞,有的则显得茫然,不知所措,还有的则感到莫名其妙,不知子弹为什么会打中自己。他的心越来越感到沉重了,没有任何生命的迹象,全都死亡了,这个时候人特别希望看见能代表生命的东西。他挪动着脚步往前走,看到的则是另一番景象,那是对方阵地上红军战士的尸首。红军战士一看就营养不良,一个个显得面黄肌瘦,而且军装那样破旧,这根本不像一支军队。然而就是这些人,和强大的国军战斗时从不畏惧。这时史成杰惊讶地发现,红军阵地上同样没有生命的迹象,但那里只有不足五十具尸首,而自己带领了近二百人的队伍。昨天夜里,就是这些人阻挡了自己的突围吗?他们的武器明显落后自己的部队,他们是凭什么阻挡了自己亲自组织的强大的攻势呢?他产生了一股强烈的好奇心,他要近距离地看看这些谜一样的红军战士们。因此,他迈着沉重的脚步,走向红军的阵地。令他惊讶不已的是,这些瘦弱的红军战士面部残留的表情,与自己的士兵完全不同。你看看,他们一个个表现得刚毅、勇敢而又坚忍不拔,他们是那样充满自信,那些同样睁着的眼睛中,表露的只有愤怒和仇恨,同时又显示出自豪的神情,以及对未来的憧憬,没有任何一个人流露出畏惧和恐惧,这真是一群不可思议的人。史成杰曾经认识过一些共产党人,黄埔军校同学中就有不少共产党人,其中不少是才华横溢的人。然而他虽然欣赏他们的才华,却不喜欢他们的思想,他们的脑子里充满了斗争的思想,将社会分成不同的阶级,他们号召各阶级间进行斗争,今天要打倒这个,明天要打倒那个。他们需要的是暴风骤雨般的革命,在和他们一起参加了北伐革命战争后,他们的这种热情曾感动过自己。然而他们要消灭的不只是北洋军阀们,他们还要去消灭什么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他们的目的似乎是要建立一个平等的社会。他们给那些穷人描绘了一个浪漫而又美好的未来,在那个未来的世界里人人都有享受富有和尊严。他们告诉穷人们,是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阻挡他们去实现这样的社会,只有消灭了这些剥削阶级,人类才会有美好的未来。他们通过这样的学说鼓动农民和工人造反,他们的哲学充满仇恨,他们的行动是那样激进的。这种学说和宣传已经产生了效果,那么多人被组织起来了,在和国民党闹翻后,遍布全国的革命根据地使国民党的军队顾此失彼,无所适从。他钦佩共产党人的组织能力,更钦佩他们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这些人在任何困难面前都从不退缩,这正是为什么他们能够在这样偏僻荒蛮的山区里建立了这样一支无所畏惧的军队。
正当史成杰陷入思索并感到悲哀的时候,他感觉自己的右侧有动静。他有些兴奋,终于在这个深山里还有生存下来的人。他本能地回过头去,发现在离他不远处的约五十米的地方,一个瘦弱的小红军战士在慢慢地站起来。军人的职业习惯使史成杰本能地举起了自己的手枪,对准那个红军战士。就在他举枪的一刹那,那个小红军战士也迅速地端起了自己的步枪对准了史成杰。空气顿时凝固了,两人都没开枪,凭着史成杰的经验和敏锐,他是可以在那个小红军战士之前开枪的,但他下意识地迟疑了一下,也许他太珍惜这旷野中仅存的生命。现在两人僵持着,目光对视着。那是一张娃娃脸,脸部完全被烟灰熏黑了,看不清这张脸的轮廓和本来面目,但他的目光如闪电一般,迅速地击中了史成杰。
上一章
下一章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