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作品已在线装书局进行版权登记,登记ISBN:978-7-7800-3364-0】
民国历史 大家族兴衰 军事战争 宗法社会 鄱阳湖风情
简要梗概:
鄱阳湖畔史镇的清朝官吏史忠方,在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退隐乡里。长子史世清因家规无法与爱人林洁结合,最终遇水匪身亡,林洁生下儿子后含恨离世。史世清长子史成杰投身国民革命,参加北伐中立功得到提拔,后在剿共战争中,与同父异母的弟弟洪新生(红军战士)战场对峙,退出军界。抗日战争中,史成杰重返战场,战后因排挤碌碌无为。解放战争中,他被捕并由洪新生审判处死刑,史家随之终结。
详细梗概:(2569字)
鄱阳湖畔北岸的双阳县史镇,史忠方老爷在湖北为官,这一年他精心准备了丰盛的贡品,想进献给朝廷,想利用这个机会到北京送礼,以便能得到进一步提拔。他装满贡品的官船行到半路上时,爆发了辛亥革命,全国乱成一团,北京的皇帝自身难保,他只能回乡退隐。他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史世清从小不喜欢读圣贤书,放荡不羁。小儿子史世源专心读圣贤书,可是二十世纪初朝廷废除科举,也成了一个废人。大儿子史世清有经商头脑,他看中了父亲带回来的两条官船,要将其改造成商船,上武汉下上海跑生意。史忠方开始没有答应,他意识中商人是势利之人,有辱史家的声誉。史世清无所事事,整天游手好闲,还欠下赌债。史世清的妻子是吴镇的吴家大小姐,出身于大户人家,聪明能干,把整个史氏家族管理得有条有理。她看不上不求上进的史世清,两人经常吵闹。为平息矛盾,史忠方只得同意史世清去行商。
史世清在江湖之间行般经商,如鱼得水,压抑太久的他终于得到释放。一次他在长江上救了一个因遭洪灾落水女子林洁。两人一见钟情,相互爱上了对方,史世清将其带在身边跑生意。在一年的春夏之交,史世清正行船在鄱阳湖上,突然遇到了奇怪的大风暴,船失去控制,在湖面上随风飘荡。待风暴停下来,船竟然飘到了家乡史镇的湖面。史世清只能硬着头皮,将林洁带回家。史家的家规是不能纳妾,妻子吴瑞芳也是不允许,软弱的史世清谎述自己是将林洁带回家让她侍候父母以尽孝心的。要维护家族声誉的史忠方选择了息事宁人。自此林洁留在了史家大院,史世清离家行商,两人分离。当他回家时已经是一具尸体,他在鄱阳湖上遇上了水匪,他本可以破财消灾,但他选择与水匪搏斗,中弹身亡。当他的尸体抬回家时,林洁也生下他们共同的儿子后死去了。
史世清的死亡给史家带来沉重的打击,留下三个……
您没有登录,注册并登录后方可阅读全部公开的正文!
免费注册 | 马上登录
阅读作品正文
一、传播主旋律基调,历史厚重感强
《史家绝唱》以辛亥革命至新中国成立前38年为时间轴,通过史氏家族的兴衰沉浮,全景式再现了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
历史节点:辛亥革命、北伐战争、国共“围剿”与反“围剿”、抗日战争初期的武汉保卫战、解放战争的渡江战役等;
地域背景:以江西省(书中为江右省)为核心,重点描绘九江(书中为江阳市)和鄱阳湖地区,填补了江西省在革命年代历史题材的空白。
近年来,主旋律历史正剧(如《觉醒年代》《人间正道》)深受观众追捧,尤其是建党百年后,年轻观众对历史题材的关注度显著提升。《史家绝唱》不仅契合这一趋势,更以独特的家族视角和地域特色,展现了江西省在革命年代的重要贡献,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和政治价值。
二、文化多元融合,地域特色鲜明
江西自古为“吴头楚尾”,深受吴楚文化影响,兼具水乡泽国的浪漫豪放与巫傩神秘色彩。同时,历史上北方中原文化的南迁,进一步丰富了江西的文化底蕴,形成了多元融合的文化特色。
文化传承:小说通过神话故事、谶言传说、巫傩仪式等,追溯了江西千年的文化根基;
民俗画卷:生动描绘了江南乡村宗族社会的治理模式、乡俗民情、生活方式,呈现了一幅丰富多彩的江南水乡风俗画卷。
近年来,民国年代剧(如《白鹿原》《大宅门》)多以北方为背景,反映南方水乡文化的作品较少,尤其是鄱阳湖地区的题材几乎空白。《史家绝唱》不仅填补了这一市场空白,更以独特的文化视角,为观众带来耳目一新的视听体验。
三、市场潜力巨大,受众覆盖面广
1.故事内容丰富,能吸引多年龄段观众。
《史家绝唱》以史氏家族的兴衰为主线,多线并行,涵盖:
.家族内斗: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代际矛盾的激化;
.战争场面:北伐战争、抗日战争的激烈与悲壮;
.情感纠葛:夫妻、兄弟、恋人之间的爱恨交织;
.生死思考:个人命运与时代洪流的交织,引发深度共鸣。
无论是30岁以上的中年观众,还是70岁以上的老年观众,都能在剧中找到自己的情感共鸣点。
2.地域色彩鲜明,辐射南方文化圈
虽然故事以鄱阳湖地区和江西省为背景,但其文化底蕴与湖北、湖南、安徽、浙江、江苏等南方省份一脉相承,具有广泛的文化认同感。南方地区经济发达,观……
您没有登录,注册并登录后方可阅读全部公开的正文!
免费注册 | 马上登录
阅读作品正文
第七章
一
史成杰怎么也没想到,会在那样一个特殊的地方,和洪湖生以那样特殊的方式兵戎相见,那是他打仗以来最不可思议的事情,直到现在史成杰也不知道,洪湖生怎么会出现在远离双阳县界那么一个遥远的地方,又是怎么当上了红军的,正是那一仗,改变了自己的一生。
史成杰清楚地记得那场战斗的过程,每一个细节都深深地印刻在自己的记忆中。北伐后,并没出现他所希望的和平生活,也没有实现他向往的“三民主义”社会。他依然不断地参加一场接一场的战争,然而他已经没有了当初参加北伐时的激情,他已经开始对战争有一种厌倦的感觉,他觉得这些战争都是没有意义的,似乎是在重复着北伐以前的那种军阀混战。他觉得自己梦想的新的社会越来越遥远了,他甚至都不记得自己曾经有过那样的梦想。他一直追随着舅舅吴浩淼,他觉得舅舅是一位有正义感的国民党人,舅舅一直在追求着实现孙中山的理想。因此,他随着舅舅先后加入过李宗仁的桂系和冯玉祥的部队,也自然参加了蒋桂战争和中原战争,可国民党中没有人是蒋介石的对手,都纷纷败在他的手下。舅舅也在屡战屡败中,消沉下去了。蒋介石其实还是蛮看重吴浩淼的,因为吴浩淼还算是一个老国民党员,在国民党中有一定的影响力,再者吴浩淼参加反蒋其实并不是要建立自己的势力范围,他是一个没有太大野心的人。蒋介石认为吴浩淼只是一时没看清形势而已,因此多次邀请吴浩淼加入到自己的阵营中去,一来是为了瓦解反蒋联盟,二来吴浩淼确实能够帮助自己稳住局势。但都因吴浩淼看不惯蒋介石的反复无常行为,未能前去投靠。后来,吴浩淼也看清了,国民党乃至整个中国都没有人能够超过蒋介石,统治中国的必定是蒋介石。蒋介石虽然不如孙中山那样真诚和执着,但他的谋略和权术远胜过国民党中的同仁。既然无法将他打倒,那就只有依附他,为党国做些事情。就这样吴浩淼无可奈何地又成了蒋介石的谋士。现在吴浩淼已经被蒋介石委任为“江南五省剿匪司令部”的总参谋长,于是史成杰也自然又回到蒋介石的队伍中。然而史成杰却没有吴浩淼那么好的运气,吴浩淼和蒋介石平辈之人,在党内有一定的影响力,蒋介石看重这样的影响力。可史成杰是蒋介石的学生,他对史成杰这些年来游离于黄埔系之外非常不满。现在,史成杰虽然归附了,但一直没有得到这位昔日校长的重用。到这时,他也只是一个旅长。
那是一个春末夏初的时节,大地一片生机盎然。然而史成杰却感觉不……
您没有登录,注册并登录后方可阅读全部公开的正文!
免费注册 | 马上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