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普通授权
字数:48350
阅读:182
发表:2025/2/21
14章 家庭,军事,历史 小说
《史家绝唱》第9章
推荐
1-2
…
8
9
10
…
14
全部
- 故事梗概
- 作品卖点
- 作品正文
第九章
一
那一次回家,是史成杰最热切企盼的,他觉得有一种使命在召唤着他,他终于可以卸去那压在自己身上沉重的包袱,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一番事情了。他怀着希望告别了舅舅一家人,独自上了回家的船。可是,他怎么也想不到,那竟是一次失望之旅,从那以后,他再也没有回家的愿望了。
船行走在鄱阳湖上,望着面前宽广的蓝天碧水,史成杰的心情格外的舒畅。多么令人神往啊,世界上还有比这更好的地方吗?也许有,但没有比这里更让人感到亲切的了。这湖水,清澈透明、无穷无尽,滋养着大地、也滋润着天空,使天空更加敞亮、大地更加丰富。面对着无边无际的湖,史成杰心旷神怡,浮想联翩,他觉得这就是自己要创造美好生活的理想之地,他似乎看到了自己要构建的世界。现在他脱去了军装,他没有必要“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也没有必要抚摸着那些冰冷的武器,每天思考着如何去制造死亡和杀戮了。那是怎样沉重的一种职业啊,当你身在其中的时候,觉得世界就是如此,也必然如此。但当你离开那个圈子,你会发现世界在你面前突然变得广阔无比了,原来你所处的圈子是多么的狭小啊。是啊,如果这个世界不需要军队,不需要军人这个职业,也许会更加美好。可什么时候不需要军队呢?也许要等到遥远的未来。自己是为了革命而参加军队的,然而当战争不再是为了实现革命的目标,就再也不能激发起他心中的热情了。他失望了,因为他觉得自己向往的那个社会,没有因为自己参加的革命而越来越近,反而似乎更加遥远了。
这一次顺风顺水,只用了三天的时间,船就到了史镇。史成杰付了船钱,便提着箱子上岸了。这一次他没穿军装,他已经不是军人了,他穿着一身长衫,头戴一顶礼帽,轻松愉快地向镇上走去。湖边有人打量着这个陌生的来人,史镇很少有人是这种打扮,一看分明是外来人,而且是很有身份的外地人。史镇人对外乡人总是充满着好奇,他们总想从外乡人那里了解更多的信息。然而这个来人似乎很面熟,走近后,他还向大家打招呼,能叫出大家的名字。我的天哪,这不是史大少爷史将军吗?瞧我这双瞎眼,怎么没认出来。湖边的人惊呼起来,有人赶紧向镇上跑去,他们要去报告史老太爷和吴太太,有人则抢着帮助史大少爷提箱子,大少爷怎么能自己提箱子呢?他们簇拥着史成杰向镇上走去。人们开始问这问那的,怎么不带随从啊,怎么不穿军装啊,怎么回来不打招呼啊,还有就是关心史成杰的伤势等等。史成杰一面笑着,一面应付着大伙,他觉得家乡人既可亲又有点可笑,但不能怪他们,他们对外面了解得太少了,要让他们了解外面的世界,就要一步一步建立起史镇与外界沟通的渠道。
不一会,史成杰走进了史镇,前来围观的人更多了,那个首先跑进村子报告史大少爷回来的人,骄傲而又自豪地嚷着,是我先发现了史大少爷的,史大少爷先对我笑的。引得大家都笑了起来。乡亲们都过来问史成杰脚伤得重不重,好了没有,史成杰不停地点头,表示自己不会有什么大问题。快到了史家大院了,史成杰远远地看见爷爷、奶奶和母亲等都在院门口等候着,他加快了脚步,急匆匆向他们走去。他抓住爷爷颤抖的手,又去拥抱着奶奶和母亲,他想一下子将家里所有的人都拥抱过来,这时他才知道自己是多么想念自己的亲人啊。母亲已经控制不住了,最近她的右眼总是不停地跳着,她在担心这个给她带来荣誉和地位的儿子啊。她用手绢按住自己的嘴,不想让哭声传出来,但声音还是挤了出来,被压抑了的哭声变成细长而尖锐地在空气中传播着,传进了所有人的耳朵和心中,妇人们被这哭声感染了,眼睛开始变红了。
“好了好了,杰儿平安归来,大家应该高兴啊。不要哭了,大家都进屋吧。”史老太爷制止了哭声的蔓延,他不想让孙子归来之时,史家变成哭声一片。
于是吴太太尽了最大的努力将自己的哭声压了回去,然后脸上挂着泪珠和笑容,拉着史成杰进院子里去了。
那些围观的人止步了,没有史家的同意谁也不敢跨进史家大院的。但史忠良还是带着众乡绅进了史家大院,他们肯定要来问候史成杰,这次史成杰是受伤归来,更要当面表示慰问。史老太爷和吴太太把众乡绅请进了东大厅。大家落座后,史老太爷再一次问孙子:“杰儿啊,你的脚伤真的完全好了吗?还有没有留下后遗症啊?”
史成杰笑了笑,围着大厅的天井来回走了两圈,然后又跳了两下,停下来后问:“爷爷看我有事吗?”引得大家都哄堂大笑。
吴太太赶紧过去将儿子拉到自己身边坐下,说:“告诉爷爷你好了不就行了吗?快三十的人了,又蹦又跳的,在长辈们面前还像个孩子。”乡绅们自然又是一阵笑声。
平静之后,史忠良关心地问:“杰儿啊,你从军近十年了,大小战事不下百起,都完好无损,此次却草寇所伤,是何故也。”
史成杰淡然一笑说:“打仗受伤是家常之事,这么多年虽然没有受伤,只能算是侥幸躲过了。俗话说,躲过初一躲不过十五啊,这次我受伤也算是天意吧。你所说的草寇,绝不是草莽之徒,他们足智多谋,善于打仗,比有些正规军还要强大,因此我受伤不足为怪。不瞒各位前辈,成杰这次差点回不来了。”说完史成杰的手紧紧地握住母亲,他也感觉到母亲在紧紧地抓住他,生怕失去他似的。
大厅顿时沉寂下来了,人们不知如何进行下面的谈话了。“那是些什么人?剿匪剿了这么多年,怎么就灭不了呢?都是些亡命之徒吗?”过了一会,有人又开始问了。
“我听说都是些穷要饭的,被共党收买过去,共产党对他们说打下天下后,要分土地给他们,于是他们就卖命了。”
“是啊,我也听说了,他们说什么要‘打土豪、分田地’,也就是把我们这些富人的钱啊、田啊和地啊统统分掉,这还有没有王法?自盘古开天地以来,也没听说过这样的事情呀。我们这些人的财富都是祖祖辈辈积攒下来的,怎么就要分给别人呢?”乡绅们叽叽喳喳地说开了,大厅内顿时爆发出愤怒而又惶恐不安的喧哗声。
吵闹了一阵之后,人们发现老太爷一直在沉默不语的,泰然自若地抽着烟,于是大家都请老太爷指点迷津。大厅才慢慢恢复了平静,人们将目光投向了在一个劲地抽烟的史老太爷。在大家再三的请求下,老太爷这才开口了:“各位乡绅,我乃山野之人,退隐多年,也是不知有汉哪。大家要问我这世道会如何变化,我也无法知晓天机。我在此只能说说自己的一些看法,对错与否就不得而知了。近年来我赋闲在家,读了一些史书,得知天下大乱之时,必将天下大治也。自秦皇一统天下,我中国便天下归一了。但每逢国运衰微之时,天下将大乱,始乱者草莽英雄也,而得天下者,仁义之君也。陈胜吴广起事反秦,引楚汉争雄,得天下者汉高祖刘邦也;汉末黄巾起义,引诸侯纷争,天下三分,终归于晋;隋炀帝暴政,引瓦岗寨等众人起事,天下大乱,后得天下者,唐高祖李渊也;之后的宋太祖赵匡胤、明太祖朱元璋等都是平定草寇而得天下也。今天运不昌,天下大乱已经数十余载,我想该是天下大治、天下归一之时了。自孔圣人创儒家,汉武帝独尊儒术,我中华两千来,便以‘仁义’治天下,共党要革各位乡绅的命,便不‘仁义’了,也就不能得天下了,更不要说治天下了。”
史老太爷的一番宏论,让这些没出过远门的乡绅们大为惊叹,还是史老太爷高见哪,真是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啊,有老太爷的话,我们就放心了。
大家关心外面的乱局,问史成杰何时能天下太平。史成杰本不想和这些未曾见过外面世界的乡绅们谈论国事,但为了照顾爷爷和母亲面子,他只得简单地说说。“爷爷说得有道理,最终天下会安定下来。但现在还是不太平,内部还没有平定,东三省又被日本人强占,政府压力很大,内外用兵,时局还是变幻莫测。”
史成杰的话使刚刚还满怀希望的乡绅们又沉重起来了,厅堂内又是一片沉寂,没有人再叫喊激昂了。史老太爷叹了一口气说:“堂堂中华,竟落到如此地步,任由倭寇宰割,令人心痛啊。我辈将怎样去见先人啊。现在这些后生们硬要废我孔孟仁义之道,毁我中华于一旦啊。”厅堂内气氛变得凝重了,所有的人都不知道如何是好。
还是史忠良开始为大家解脱:“咳,我们都是百姓一个,天下大事哪是你我操心的呢?今天是来为成杰侄孙贺喜的,恭贺他逢凶化吉,遇难成祥啊。我们已经打扰多时了,应该让他们家人团聚。我们还是改天再来为杰儿接风洗尘吧。”
史老太爷和吴太太都起身相送,众人纷纷劝两人留步。史成杰则将大家送到院门口。回来后,老太爷对史成杰说:“你不要陪我了,快去看看玉儿吧,她为你担惊受怕的,人都憔悴了。我们下次再聊吧。”于是史成杰和母亲一起往西屋去了。
二
“你又有两三年没回家了吧?”吴太太一边走一边对儿子说。
“我都记不清了,自己到底有多长时间没回家。哦,我算算,是的,都快三年了。我在外身不由己,打不完的仗,一个接着一个。这么长时间没来看娘,真是对不住啊。”史成杰有些歉意地说。
“为娘的倒没什么,我都习惯了。总盼你们长大,长大了却又要远走高飞。为了你们的前程,为娘的也只好忍耐着。只是苦了你的表妹,她总在想你。我看得出来,她心里苦啊,但她又不喜欢说出来,什么都闷在心里。这次听说你受伤了,她整个人都瘦了一圈。你文弟出去好几年了,也不回来。这次你爷爷写信把他叫了回来,让他完婚,他总算回来了。可还不到一个月又离开了,我真担心你们哪。”
“我在江阳看到文弟了,他对这门婚事不满意啊。你们应该征求一下他的意见。”
“是你爷爷作的主,新娘子是你奶奶家远房侄孙女,人长得不错,也还机灵。我不知道文儿有什么不满意的。这孩子不像小时候那么听话了,性格又内向,有话也不和我讲。这次回家话更少了。开始吵着不肯成亲,是爷爷和我以及族下的长辈们说了好几天,他才勉强同意。你爷爷说,这都是读新学读坏的。”
“文弟是个很有才学的青年,在南京也是小有名气的才子,将来会成为大学问家的,前途比我大。应该让他找个志同道合的,你们为他在家里选了一个,这不是毁了他一辈子的幸福吗?”
一
那一次回家,是史成杰最热切企盼的,他觉得有一种使命在召唤着他,他终于可以卸去那压在自己身上沉重的包袱,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一番事情了。他怀着希望告别了舅舅一家人,独自上了回家的船。可是,他怎么也想不到,那竟是一次失望之旅,从那以后,他再也没有回家的愿望了。
船行走在鄱阳湖上,望着面前宽广的蓝天碧水,史成杰的心情格外的舒畅。多么令人神往啊,世界上还有比这更好的地方吗?也许有,但没有比这里更让人感到亲切的了。这湖水,清澈透明、无穷无尽,滋养着大地、也滋润着天空,使天空更加敞亮、大地更加丰富。面对着无边无际的湖,史成杰心旷神怡,浮想联翩,他觉得这就是自己要创造美好生活的理想之地,他似乎看到了自己要构建的世界。现在他脱去了军装,他没有必要“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也没有必要抚摸着那些冰冷的武器,每天思考着如何去制造死亡和杀戮了。那是怎样沉重的一种职业啊,当你身在其中的时候,觉得世界就是如此,也必然如此。但当你离开那个圈子,你会发现世界在你面前突然变得广阔无比了,原来你所处的圈子是多么的狭小啊。是啊,如果这个世界不需要军队,不需要军人这个职业,也许会更加美好。可什么时候不需要军队呢?也许要等到遥远的未来。自己是为了革命而参加军队的,然而当战争不再是为了实现革命的目标,就再也不能激发起他心中的热情了。他失望了,因为他觉得自己向往的那个社会,没有因为自己参加的革命而越来越近,反而似乎更加遥远了。
这一次顺风顺水,只用了三天的时间,船就到了史镇。史成杰付了船钱,便提着箱子上岸了。这一次他没穿军装,他已经不是军人了,他穿着一身长衫,头戴一顶礼帽,轻松愉快地向镇上走去。湖边有人打量着这个陌生的来人,史镇很少有人是这种打扮,一看分明是外来人,而且是很有身份的外地人。史镇人对外乡人总是充满着好奇,他们总想从外乡人那里了解更多的信息。然而这个来人似乎很面熟,走近后,他还向大家打招呼,能叫出大家的名字。我的天哪,这不是史大少爷史将军吗?瞧我这双瞎眼,怎么没认出来。湖边的人惊呼起来,有人赶紧向镇上跑去,他们要去报告史老太爷和吴太太,有人则抢着帮助史大少爷提箱子,大少爷怎么能自己提箱子呢?他们簇拥着史成杰向镇上走去。人们开始问这问那的,怎么不带随从啊,怎么不穿军装啊,怎么回来不打招呼啊,还有就是关心史成杰的伤势等等。史成杰一面笑着,一面应付着大伙,他觉得家乡人既可亲又有点可笑,但不能怪他们,他们对外面了解得太少了,要让他们了解外面的世界,就要一步一步建立起史镇与外界沟通的渠道。
不一会,史成杰走进了史镇,前来围观的人更多了,那个首先跑进村子报告史大少爷回来的人,骄傲而又自豪地嚷着,是我先发现了史大少爷的,史大少爷先对我笑的。引得大家都笑了起来。乡亲们都过来问史成杰脚伤得重不重,好了没有,史成杰不停地点头,表示自己不会有什么大问题。快到了史家大院了,史成杰远远地看见爷爷、奶奶和母亲等都在院门口等候着,他加快了脚步,急匆匆向他们走去。他抓住爷爷颤抖的手,又去拥抱着奶奶和母亲,他想一下子将家里所有的人都拥抱过来,这时他才知道自己是多么想念自己的亲人啊。母亲已经控制不住了,最近她的右眼总是不停地跳着,她在担心这个给她带来荣誉和地位的儿子啊。她用手绢按住自己的嘴,不想让哭声传出来,但声音还是挤了出来,被压抑了的哭声变成细长而尖锐地在空气中传播着,传进了所有人的耳朵和心中,妇人们被这哭声感染了,眼睛开始变红了。
“好了好了,杰儿平安归来,大家应该高兴啊。不要哭了,大家都进屋吧。”史老太爷制止了哭声的蔓延,他不想让孙子归来之时,史家变成哭声一片。
于是吴太太尽了最大的努力将自己的哭声压了回去,然后脸上挂着泪珠和笑容,拉着史成杰进院子里去了。
那些围观的人止步了,没有史家的同意谁也不敢跨进史家大院的。但史忠良还是带着众乡绅进了史家大院,他们肯定要来问候史成杰,这次史成杰是受伤归来,更要当面表示慰问。史老太爷和吴太太把众乡绅请进了东大厅。大家落座后,史老太爷再一次问孙子:“杰儿啊,你的脚伤真的完全好了吗?还有没有留下后遗症啊?”
史成杰笑了笑,围着大厅的天井来回走了两圈,然后又跳了两下,停下来后问:“爷爷看我有事吗?”引得大家都哄堂大笑。
吴太太赶紧过去将儿子拉到自己身边坐下,说:“告诉爷爷你好了不就行了吗?快三十的人了,又蹦又跳的,在长辈们面前还像个孩子。”乡绅们自然又是一阵笑声。
平静之后,史忠良关心地问:“杰儿啊,你从军近十年了,大小战事不下百起,都完好无损,此次却草寇所伤,是何故也。”
史成杰淡然一笑说:“打仗受伤是家常之事,这么多年虽然没有受伤,只能算是侥幸躲过了。俗话说,躲过初一躲不过十五啊,这次我受伤也算是天意吧。你所说的草寇,绝不是草莽之徒,他们足智多谋,善于打仗,比有些正规军还要强大,因此我受伤不足为怪。不瞒各位前辈,成杰这次差点回不来了。”说完史成杰的手紧紧地握住母亲,他也感觉到母亲在紧紧地抓住他,生怕失去他似的。
大厅顿时沉寂下来了,人们不知如何进行下面的谈话了。“那是些什么人?剿匪剿了这么多年,怎么就灭不了呢?都是些亡命之徒吗?”过了一会,有人又开始问了。
“我听说都是些穷要饭的,被共党收买过去,共产党对他们说打下天下后,要分土地给他们,于是他们就卖命了。”
“是啊,我也听说了,他们说什么要‘打土豪、分田地’,也就是把我们这些富人的钱啊、田啊和地啊统统分掉,这还有没有王法?自盘古开天地以来,也没听说过这样的事情呀。我们这些人的财富都是祖祖辈辈积攒下来的,怎么就要分给别人呢?”乡绅们叽叽喳喳地说开了,大厅内顿时爆发出愤怒而又惶恐不安的喧哗声。
吵闹了一阵之后,人们发现老太爷一直在沉默不语的,泰然自若地抽着烟,于是大家都请老太爷指点迷津。大厅才慢慢恢复了平静,人们将目光投向了在一个劲地抽烟的史老太爷。在大家再三的请求下,老太爷这才开口了:“各位乡绅,我乃山野之人,退隐多年,也是不知有汉哪。大家要问我这世道会如何变化,我也无法知晓天机。我在此只能说说自己的一些看法,对错与否就不得而知了。近年来我赋闲在家,读了一些史书,得知天下大乱之时,必将天下大治也。自秦皇一统天下,我中国便天下归一了。但每逢国运衰微之时,天下将大乱,始乱者草莽英雄也,而得天下者,仁义之君也。陈胜吴广起事反秦,引楚汉争雄,得天下者汉高祖刘邦也;汉末黄巾起义,引诸侯纷争,天下三分,终归于晋;隋炀帝暴政,引瓦岗寨等众人起事,天下大乱,后得天下者,唐高祖李渊也;之后的宋太祖赵匡胤、明太祖朱元璋等都是平定草寇而得天下也。今天运不昌,天下大乱已经数十余载,我想该是天下大治、天下归一之时了。自孔圣人创儒家,汉武帝独尊儒术,我中华两千来,便以‘仁义’治天下,共党要革各位乡绅的命,便不‘仁义’了,也就不能得天下了,更不要说治天下了。”
史老太爷的一番宏论,让这些没出过远门的乡绅们大为惊叹,还是史老太爷高见哪,真是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啊,有老太爷的话,我们就放心了。
大家关心外面的乱局,问史成杰何时能天下太平。史成杰本不想和这些未曾见过外面世界的乡绅们谈论国事,但为了照顾爷爷和母亲面子,他只得简单地说说。“爷爷说得有道理,最终天下会安定下来。但现在还是不太平,内部还没有平定,东三省又被日本人强占,政府压力很大,内外用兵,时局还是变幻莫测。”
史成杰的话使刚刚还满怀希望的乡绅们又沉重起来了,厅堂内又是一片沉寂,没有人再叫喊激昂了。史老太爷叹了一口气说:“堂堂中华,竟落到如此地步,任由倭寇宰割,令人心痛啊。我辈将怎样去见先人啊。现在这些后生们硬要废我孔孟仁义之道,毁我中华于一旦啊。”厅堂内气氛变得凝重了,所有的人都不知道如何是好。
还是史忠良开始为大家解脱:“咳,我们都是百姓一个,天下大事哪是你我操心的呢?今天是来为成杰侄孙贺喜的,恭贺他逢凶化吉,遇难成祥啊。我们已经打扰多时了,应该让他们家人团聚。我们还是改天再来为杰儿接风洗尘吧。”
史老太爷和吴太太都起身相送,众人纷纷劝两人留步。史成杰则将大家送到院门口。回来后,老太爷对史成杰说:“你不要陪我了,快去看看玉儿吧,她为你担惊受怕的,人都憔悴了。我们下次再聊吧。”于是史成杰和母亲一起往西屋去了。
二
“你又有两三年没回家了吧?”吴太太一边走一边对儿子说。
“我都记不清了,自己到底有多长时间没回家。哦,我算算,是的,都快三年了。我在外身不由己,打不完的仗,一个接着一个。这么长时间没来看娘,真是对不住啊。”史成杰有些歉意地说。
“为娘的倒没什么,我都习惯了。总盼你们长大,长大了却又要远走高飞。为了你们的前程,为娘的也只好忍耐着。只是苦了你的表妹,她总在想你。我看得出来,她心里苦啊,但她又不喜欢说出来,什么都闷在心里。这次听说你受伤了,她整个人都瘦了一圈。你文弟出去好几年了,也不回来。这次你爷爷写信把他叫了回来,让他完婚,他总算回来了。可还不到一个月又离开了,我真担心你们哪。”
“我在江阳看到文弟了,他对这门婚事不满意啊。你们应该征求一下他的意见。”
“是你爷爷作的主,新娘子是你奶奶家远房侄孙女,人长得不错,也还机灵。我不知道文儿有什么不满意的。这孩子不像小时候那么听话了,性格又内向,有话也不和我讲。这次回家话更少了。开始吵着不肯成亲,是爷爷和我以及族下的长辈们说了好几天,他才勉强同意。你爷爷说,这都是读新学读坏的。”
“文弟是个很有才学的青年,在南京也是小有名气的才子,将来会成为大学问家的,前途比我大。应该让他找个志同道合的,你们为他在家里选了一个,这不是毁了他一辈子的幸福吗?”
上一章
下一章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