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普通授权
字数:51997
阅读:8363
发表:2016/3/29
20章 主旋律 小说
《妈妈的摇篮》第5-6章
1-4
5-6
- 故事梗概
- 作品正文
这下,她当妈的都站不稳了,伤心的泪水也立刻落下来。她踉跄着急急跑回了村子去,第一个先去看看了她的新屋。
当她老英子掏出钥匙开门进去看看时,她惊呆了,接着便慢慢地瘫软到地上去。待过几分钟去,方见老人呼天抢地的嚎哭着,她哭得比某些家里死了亲人还要伤心。这时全村人才知道早就跑出去外省打工已正两年,直到前天方返回来的吴非这烂崽是真的又转回家来偷卖树子了。
村里男男女女都说,她陈英子生出这样的儿子来真没用啊。有些人直接说了,家里偏有这样的儿还不如“五保”好,有这样的儿到晚年来反而“操心”。尽管当妈的怎样勤劳,怎样会精打细算,怎样担心儿子不争气,又怎样为他着想到哪个地步去------可他偏偏就不争气,他偏偏终究这样玩下去你有啥办法哩?!怪不得村里人都说,家里没个男人教育孩子他将来是不成器的,确实也是这样啊。
当然说没个男人教育孩子的家,说孩子将来不成器这也不能包括全部,因为像吴言吴芳两兄妹,同样没父也没母,偏偏有一个考上大学,一个考上中师,并且还要靠当哥的外出打工找得来书学杂费及生活费上学,难道说这样的家的孩子吃的根本不是粮食或吃的饭根本跟大家吃的不一样?
但吴言、吴芳都常常说,他们都是苦命人,不知道还要受苦到何时何刻去哩。莫非要因为没父没母就自甘堕落吗?他吴言八岁丧父,十九岁丧母,难道就因为没父亲教育了就随便听任“今朝有酒今朝醉”么?他两兄妹决不会这样干,也不愿这样干啊。
这天,全村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来新居看她老英子了,都也在劝她英子莫伤透了心,免得弄坏了身体支撑不了这个家。这时,有两个出于关心她老英子的大汉也说了:“大娘,你先好好的养精神,看我们去收拾了他这小子来,一定把他所卖出去的木料逼他拉回来。”这两位五十多岁的大汉一说过便跑了去镇上乘第三趟专线客车进城。
偏偏他们找到了她姗姗在县城的家并亲口问了她父母,也说明了来意后,她父母此刻才睁大了眼故意噪起他们的女儿和女婿道:“就是这两个不要脸的东西恰回来就让老的操心。反正他们一回来了我们立马就把他们打死,让老人家也好安心过日子。”上城去的这两个大汉直跺脚,且骂道:“唉,他妈的偏不在。”话恰这样说过就马上跑了出姗姗的家来不知道又往哪儿找人去了。
2
由于这对狗男女忙抓收入,想快点发大财,他们才卖木料换成人民币到处去购名茶打算带下广东去赚大钱。但一市斤六十多元,九百元中买了十三斤名茶来,已花去八百来块,用余下的一百元做路费是不够的。因此,他们得必须去找人借,但无论去找谁借谁也不给,他们于是又只好打算回去偷卖几百斤毛谷或再砍卖自留地里的几棵老椿树才能有路费买车票下广东呀。于是,在他们恰卖树得那九百块去正好有五天时间,他吴非便自然性回来了家。
这天正是下午六点来钟,他两口子就从外面回到了家。原本知道阿非偷树卖的那天早上就想去找他吴非麻烦、并决定要去教训教训他一顿的那两个大汉也在晚上天正黑约八点过二十,便约好了一位四十七、八的大汉提一根棍子来到他吴非家。另外还有几位年青人也怕那两大汉会吃亏都相互眨眼睛,吹口哨来到了他吴非家大门边。
这时,当妈的陈英子也终于牵牛返回了家来,正在厨房做菜要准备吃晚饭了。本来他英子是要打算一到家就要找他阿非大闹一番的,但又考虑到这样一闹,“媳妇”一跑,他阿非这小崽肯定又要光棍一辈子了。若不闹一闹呢?他阿非这狗日的又是如此败家子,你看看他一次又一次盗卖家产,直接让她当妈的陈英子痛哭了一回又一回,悲哀了一次又一次,沉默寡言去不知有多少个日日夜夜。
她自感觉得,只有他阿非不在家,当妈的英子才有个安宁的日子,偏偏他两口子又会回家来了,这让已将要七十周岁了的老妈陈英子她真够焦心啊。她常常说,他阿非已四十岁了,偏偏脑子还这样简单、这样不聪明。如此年龄的人了,那还要到哪年哪月去才变聪明呢?说起来他两个狗男女应该在他这当妈的死了后再回家来就好了。到那时她英子眼不见心不烦。甭说他阿非只卖点木料,就是将两个屋基,甚至连老婆,连自己也一道卖掉换成钱她英子也都看不见了。
大家都说:原想他懒是怪他没老婆来管制他,可他有了老婆还是那个老样子。从这回他这样继续偷树卖,他当妈的不得已断定这厮儿肯定不成气候了,肯定在她两脚一撑后就保证要全部卖掉了一切家产,肯定要成为全乡乃至全县甚至全国人民的笑柄了。不过,在她闭了眼之后,别人怎么评价她不见也就无所谓了。
而她当妈的也常说,他阿非长这么大还不如一个孩子,说起来都怪她早年教育不好他,也怪她这个家没个男人教育孩子,因此他长这么大这么高了才老是如此样子吧。就在那个九七年春节期间,已是大学生半年多了的吴言都曾说:“这都是您姨妈以前过于溺爱了他。”而他老英子也是这样慢慢想,最后是不得不承认了说:也许真是这样吧。
这晚,一推门进屋来的两大汉右手都拎起短棍紧贴大腿。而吴非和姗姗仍裹在他们的狗窝里在说他们的“悄悄话”。只有当妈的在厨房里当奴隶,永远当牛做马。自然堂屋静悄悄。即使他们两大汉推门有“吱呀”一声,也没见人走到堂屋来。看来当妈的英子是因终年的辛劳,一生的艰辛折腾得麻木而不知苦痛了。他们两大汉恰进屋里来就喊了:“阿非,在哪?”可在寝房里的阿非却仍只讲他们狗男女的“悄悄话”。于是他们两大汉更火冒三丈,再高声大喊:“阿非,你出来!”这下,吴非才一个人穿起拖鞋走到堂屋来了。这两大汉马上厉声喝问:上前晚你干什么去了?
“没干什么呀?”吴非他一时没反应过来。
马上见一大汉举起了木棍砸向他背上去,只见他吴非“哎哟!”大叫一声立即扭转身要跑进寝房去提刀。另一大汉马上跳过去挡住他去路并还对他右臂扫了一棒,他吴非又大叫“哎哟”,左手顺便去捞起一根依在板壁上的一根四尺来长棍子就乱舞起来,而第一个先动手的大汉也随便抓起挂在他家板壁上的一把锄头就同他吴非拼舞了。
当妈的英子因为屋里吼声震天也即刻跑出来到堂屋里,连连哀求了:“大伯,大叔,别打了!就别打了!”那有五十几岁的正握锄头柄的大汉可发了话:“你敢打妈?您教育不了他,我们帮您教育来。”那近五十岁了右手仍紧握短棍的大汉却说:他人都长这么大了也不知道可怜老妈,只要一从外面回来就总要偷家,是败家子!真是败家子!
这时他吴非还举起长棍子要砸人,可那握紧锄头柄的大汉也抬起锄头口对准他吴非。这两大汉一前一后把吴非这厮儿围了起来。
就在此瞬间,也听见姗姗这癞婆娘低低的哭声正从寝房里传出来。当妈的英子都差不多哭了说:两边都放手喽,都别打了,我求求你们!
可吴非始终不愿放下手中的木棍子下来。两眼始终放射出来仇恨的怒火。当然,这两位过来教训他吴非的大汉也不甘示弱。
一时间,守候在门边的四、五个年青人也跑进家来了,都吼道:“两边都放下武器,要不然我们可就动手了。”这时,方见那大汉慢慢地放下锄头下来,吴非此刻也才慢慢地放下木棍子下来。而那四十八、九的大汉这才丢下短棍到地上去。此时有两个年青人,分别去收缴了吴非的长棍子和那位五十几岁的大汉的锄头。另外,三个年青人也走过来分别招呼他们三人说:有什么话先坐下来好好说。不能乱动手动脚呀。
那稍高些的大汉仍愤愤不平地说:这厮儿都长这么大了,还偷家,不教育咋行?
而那年纪稍小些的大汉也说:他都四十了,也不晓得老妈长年累月那么辛苦!
当妈的此时也哽咽着,说不出了什么话即刻跑进厨房去。
全村人都知道了,都纷纷跑来到他吴家门前围着听新闻。有不少人还挤进他家堂屋来。其中也有全村最老实的翠喜。此时人们也见到平时最很少说话的翠喜这时也带着哭声说了:大表哥,你总不能老偷卖家里的东西了。大姨妈年年都好辛苦啊,天天都起早上工又摸黑回来。可是,连肥料钱、煤火钱、油钱和衣服都是杨树村元哥、芳姐兄妹俩给的呀。
马上有两个年青人都睁大了眼问:元哥?就是去年考取省师大已上学快有一年去了的那个小伙吧?还有他妹听说正上中专。
翠喜早泪眼朦胧没有说什么话只是点点头。
当她老英子掏出钥匙开门进去看看时,她惊呆了,接着便慢慢地瘫软到地上去。待过几分钟去,方见老人呼天抢地的嚎哭着,她哭得比某些家里死了亲人还要伤心。这时全村人才知道早就跑出去外省打工已正两年,直到前天方返回来的吴非这烂崽是真的又转回家来偷卖树子了。
村里男男女女都说,她陈英子生出这样的儿子来真没用啊。有些人直接说了,家里偏有这样的儿还不如“五保”好,有这样的儿到晚年来反而“操心”。尽管当妈的怎样勤劳,怎样会精打细算,怎样担心儿子不争气,又怎样为他着想到哪个地步去------可他偏偏就不争气,他偏偏终究这样玩下去你有啥办法哩?!怪不得村里人都说,家里没个男人教育孩子他将来是不成器的,确实也是这样啊。
当然说没个男人教育孩子的家,说孩子将来不成器这也不能包括全部,因为像吴言吴芳两兄妹,同样没父也没母,偏偏有一个考上大学,一个考上中师,并且还要靠当哥的外出打工找得来书学杂费及生活费上学,难道说这样的家的孩子吃的根本不是粮食或吃的饭根本跟大家吃的不一样?
但吴言、吴芳都常常说,他们都是苦命人,不知道还要受苦到何时何刻去哩。莫非要因为没父没母就自甘堕落吗?他吴言八岁丧父,十九岁丧母,难道就因为没父亲教育了就随便听任“今朝有酒今朝醉”么?他两兄妹决不会这样干,也不愿这样干啊。
这天,全村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来新居看她老英子了,都也在劝她英子莫伤透了心,免得弄坏了身体支撑不了这个家。这时,有两个出于关心她老英子的大汉也说了:“大娘,你先好好的养精神,看我们去收拾了他这小子来,一定把他所卖出去的木料逼他拉回来。”这两位五十多岁的大汉一说过便跑了去镇上乘第三趟专线客车进城。
偏偏他们找到了她姗姗在县城的家并亲口问了她父母,也说明了来意后,她父母此刻才睁大了眼故意噪起他们的女儿和女婿道:“就是这两个不要脸的东西恰回来就让老的操心。反正他们一回来了我们立马就把他们打死,让老人家也好安心过日子。”上城去的这两个大汉直跺脚,且骂道:“唉,他妈的偏不在。”话恰这样说过就马上跑了出姗姗的家来不知道又往哪儿找人去了。
2
由于这对狗男女忙抓收入,想快点发大财,他们才卖木料换成人民币到处去购名茶打算带下广东去赚大钱。但一市斤六十多元,九百元中买了十三斤名茶来,已花去八百来块,用余下的一百元做路费是不够的。因此,他们得必须去找人借,但无论去找谁借谁也不给,他们于是又只好打算回去偷卖几百斤毛谷或再砍卖自留地里的几棵老椿树才能有路费买车票下广东呀。于是,在他们恰卖树得那九百块去正好有五天时间,他吴非便自然性回来了家。
这天正是下午六点来钟,他两口子就从外面回到了家。原本知道阿非偷树卖的那天早上就想去找他吴非麻烦、并决定要去教训教训他一顿的那两个大汉也在晚上天正黑约八点过二十,便约好了一位四十七、八的大汉提一根棍子来到他吴非家。另外还有几位年青人也怕那两大汉会吃亏都相互眨眼睛,吹口哨来到了他吴非家大门边。
这时,当妈的陈英子也终于牵牛返回了家来,正在厨房做菜要准备吃晚饭了。本来他英子是要打算一到家就要找他阿非大闹一番的,但又考虑到这样一闹,“媳妇”一跑,他阿非这小崽肯定又要光棍一辈子了。若不闹一闹呢?他阿非这狗日的又是如此败家子,你看看他一次又一次盗卖家产,直接让她当妈的陈英子痛哭了一回又一回,悲哀了一次又一次,沉默寡言去不知有多少个日日夜夜。
她自感觉得,只有他阿非不在家,当妈的英子才有个安宁的日子,偏偏他两口子又会回家来了,这让已将要七十周岁了的老妈陈英子她真够焦心啊。她常常说,他阿非已四十岁了,偏偏脑子还这样简单、这样不聪明。如此年龄的人了,那还要到哪年哪月去才变聪明呢?说起来他两个狗男女应该在他这当妈的死了后再回家来就好了。到那时她英子眼不见心不烦。甭说他阿非只卖点木料,就是将两个屋基,甚至连老婆,连自己也一道卖掉换成钱她英子也都看不见了。
大家都说:原想他懒是怪他没老婆来管制他,可他有了老婆还是那个老样子。从这回他这样继续偷树卖,他当妈的不得已断定这厮儿肯定不成气候了,肯定在她两脚一撑后就保证要全部卖掉了一切家产,肯定要成为全乡乃至全县甚至全国人民的笑柄了。不过,在她闭了眼之后,别人怎么评价她不见也就无所谓了。
而她当妈的也常说,他阿非长这么大还不如一个孩子,说起来都怪她早年教育不好他,也怪她这个家没个男人教育孩子,因此他长这么大这么高了才老是如此样子吧。就在那个九七年春节期间,已是大学生半年多了的吴言都曾说:“这都是您姨妈以前过于溺爱了他。”而他老英子也是这样慢慢想,最后是不得不承认了说:也许真是这样吧。
这晚,一推门进屋来的两大汉右手都拎起短棍紧贴大腿。而吴非和姗姗仍裹在他们的狗窝里在说他们的“悄悄话”。只有当妈的在厨房里当奴隶,永远当牛做马。自然堂屋静悄悄。即使他们两大汉推门有“吱呀”一声,也没见人走到堂屋来。看来当妈的英子是因终年的辛劳,一生的艰辛折腾得麻木而不知苦痛了。他们两大汉恰进屋里来就喊了:“阿非,在哪?”可在寝房里的阿非却仍只讲他们狗男女的“悄悄话”。于是他们两大汉更火冒三丈,再高声大喊:“阿非,你出来!”这下,吴非才一个人穿起拖鞋走到堂屋来了。这两大汉马上厉声喝问:上前晚你干什么去了?
“没干什么呀?”吴非他一时没反应过来。
马上见一大汉举起了木棍砸向他背上去,只见他吴非“哎哟!”大叫一声立即扭转身要跑进寝房去提刀。另一大汉马上跳过去挡住他去路并还对他右臂扫了一棒,他吴非又大叫“哎哟”,左手顺便去捞起一根依在板壁上的一根四尺来长棍子就乱舞起来,而第一个先动手的大汉也随便抓起挂在他家板壁上的一把锄头就同他吴非拼舞了。
当妈的英子因为屋里吼声震天也即刻跑出来到堂屋里,连连哀求了:“大伯,大叔,别打了!就别打了!”那有五十几岁的正握锄头柄的大汉可发了话:“你敢打妈?您教育不了他,我们帮您教育来。”那近五十岁了右手仍紧握短棍的大汉却说:他人都长这么大了也不知道可怜老妈,只要一从外面回来就总要偷家,是败家子!真是败家子!
这时他吴非还举起长棍子要砸人,可那握紧锄头柄的大汉也抬起锄头口对准他吴非。这两大汉一前一后把吴非这厮儿围了起来。
就在此瞬间,也听见姗姗这癞婆娘低低的哭声正从寝房里传出来。当妈的英子都差不多哭了说:两边都放手喽,都别打了,我求求你们!
可吴非始终不愿放下手中的木棍子下来。两眼始终放射出来仇恨的怒火。当然,这两位过来教训他吴非的大汉也不甘示弱。
一时间,守候在门边的四、五个年青人也跑进家来了,都吼道:“两边都放下武器,要不然我们可就动手了。”这时,方见那大汉慢慢地放下锄头下来,吴非此刻也才慢慢地放下木棍子下来。而那四十八、九的大汉这才丢下短棍到地上去。此时有两个年青人,分别去收缴了吴非的长棍子和那位五十几岁的大汉的锄头。另外,三个年青人也走过来分别招呼他们三人说:有什么话先坐下来好好说。不能乱动手动脚呀。
那稍高些的大汉仍愤愤不平地说:这厮儿都长这么大了,还偷家,不教育咋行?
而那年纪稍小些的大汉也说:他都四十了,也不晓得老妈长年累月那么辛苦!
当妈的此时也哽咽着,说不出了什么话即刻跑进厨房去。
全村人都知道了,都纷纷跑来到他吴家门前围着听新闻。有不少人还挤进他家堂屋来。其中也有全村最老实的翠喜。此时人们也见到平时最很少说话的翠喜这时也带着哭声说了:大表哥,你总不能老偷卖家里的东西了。大姨妈年年都好辛苦啊,天天都起早上工又摸黑回来。可是,连肥料钱、煤火钱、油钱和衣服都是杨树村元哥、芳姐兄妹俩给的呀。
马上有两个年青人都睁大了眼问:元哥?就是去年考取省师大已上学快有一年去了的那个小伙吧?还有他妹听说正上中专。
翠喜早泪眼朦胧没有说什么话只是点点头。
上一章
到底了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