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独家授权
字数:12402
阅读:235
发表:2025/3/23
43章 军事,历史 小说
《大风之一青萍之末》第12章:和平期望(下)
1
…
11
12
13
…
43
全部
- 故事梗概
- 作品卖点
- 作品正文
参谋长道:“依我之愚见,不如将周围五县之兵力全部集中于长治,这样兵力可集中一些,等待东西两线之展开,再分兵占领之。”
史泽波道:“我也这样想过,但周围没有了策应做互为救援,长治城就真的是孤城一座了,共产党军队一旦包围,我们可就危险了。好在共产党军队擅长于游击战术,而且兵力分散,现在还不具备攻打城池之能力。我们就固守上党,以待东西两线的战局的发展!”
“军座说得极是。”
“传我的命令,命令长治守城部队及周围各县守城部队,加紧修筑工事,利用旧有工事,严防死守,如遇共军滋扰,没有命令,万不可主动出击,违令者,军法从事!”
七
重庆这边,国共两党和谈正密。毛泽东除了与蒋介石及其代表进行会谈之外,利用会谈之间隙,频繁与各界人士广泛接触。
却说三人行动组王怀天、王桂和何德先他们负责外围保卫工作的主要路段是,从江北到红岩村中间一段。毛泽东路过这里时,汽车一路不停,重庆宪兵司令张镇亲自迎送,两边又有军人把守,他们根本找不到下手机会。
九月六日上午,何德先匆匆跑来告诉王怀天:“蔡老板刚才指示,今天,毛泽东他们去沙坪坝南开学校见柳亚子。南开学校非军政要地,警力不多,且人杂地偏,正可伺机下手。”
王怀天立即说:“走,我们立即去沙坪坝!
柳亚子,江苏吴江人,诗人,清末秀才,南社社长,早年参加同盟会,曾任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常委兼监察委员会主席、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中央常务理事、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有《磨剑室诗集·词集·文集》及《柳亚子诗词选》行世,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柳亚子与毛泽东相识,且目为朋友。早在毛泽东来渝的第三天即八月三十日晚上,柳亚子与黄炎培、章伯钧等一同来桂园拜会毛泽东。据说这次见面,柳亚子游动万分,“失眠竟夕”,于床头吟得七律一首,诗日:
阔别羊城十九秋,重逢握手喜渝州
弥天大勇诚能格,遍地劳民乱倘休
霖雨苍生新建国,云雷青史旧同舟
中山卡尔双源合,一笑昆仑顶上头。
随后,他又写了一封询问时局发展的信,连同这首诗寄送毛泽东。毛泽东决定回拜于他。
九月六日,毛泽东偕同周恩来、王若飞来到沙坪坝南开学校的南津村柳亚子寓所拜见柳亚子。
三个亡命之徒得信,当即尾随至南津村。
毛泽东来访,柳亚子很激动,紧握毛泽东两手,不肯放下,口中激动,不知说什么为好:“润之兄国事烦多,今日亲临舍下,亚子欣喜过望,不胜惶恐。”
毛泽东笑着说:“安如兄诗情不减当年,大作我已拜读。弥天大勇一语似有夸张,关于时局方面,正欲与兄一晤。”
柳亚子道:“弥天大勇并非夸张之语。润之兄,共产党领袖、国民党之仇雠也,现来此龙潭虎穴,非弥天大勇四字所能尽述,此亚子诚心钦佩且为之担心也。”
周恩来道:“此次来渝,我们深感广大人民和各党派民主人士对我们的支持和期望,柳亚子先生的心情我们能以理解,对此种担心,我们也深表诚挚谢意。”
柳亚子道:“一九二六年五月广州中国国民党第二届第二次中央全会席上,我与润之兄相识,现已十九载矣,重晤渝州,握手惘然,不胜陵谷沧桑之感。”
毛泽东笑着说:“我当时是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部长。”
周恩来道:“是啊,遥想当年,大革命时期,国共合作,何等气势,何等振奋人心。回想当时之情景令人激动如此,多有感慨!后来,国民党实行剿共政策,国共分裂,共产党不得已拿起武器自卫,实令人痛心之事。”
柳亚子道:“中国的和平建设有赖诸君,国民党民心尽失,多有不满,势必不能担负起拯民水火之重任。此亚子殷殷期望之心也。前日询问时局之语,实乃亚子深心所系。”
毛泽东道:“安如兄承询时局各项,目前均未至具体解决时期,报上所云大都不足信。我有一句话告知安如兄及诸开诚人士: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要多从曲折处着想,免至失望时发生许多苦恼,困难之克服,决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此点深望先生引为同调。”
柳亚子点头称是。
毛泽东、柳亚子、周恩来等在屋里促膝谈论,那三个一心要为党国建立不世殊勋的歹徒,此时乘车赶到沙坪坝。
王怀天开车,将车子停于南开学校南津村一僻静处。三人着便衣,枪藏在衣襟底下,子弹上膛。为避免暴露,他们没有使用炸弹和手雷。在离柳亚子寓所不远的地方,三人停下来,仔细地打量四周。这里有一片建筑群,地形比较复杂。只见这时军警林立,不同以往。从他们站立的地方,到柳亚子寓所所在的建筑群落大约有四五百米远,就在这段路上,有两处地方,有军警站岗,任何行人车辆不准通过。
王怀天说:“我们有特别通行证和特别稽查证,可进入警戒区,但进入时尽量不要让警方人员看清证号和姓名。”
三个人计议已定,便大模大样地朝建筑群赶去。第一道岗哨的军警拦住他们,他即出示通行证和稽查证,这通行证和稽查证是军统专为保卫中共领导人的特务们配发的,所以军警看一眼证件便放行了。
第二道岗哨也是如此。三人很快便来到柳亚子寓所跟前。这里有好几栋灰色的洋房,位置交错不甚齐整。在柳亚子所住楼房的院子四周,也有军警把守。三人绕到楼房的后面,从楼房的右边可以看到楼门外停放着的好几辆高级轿车,其中有一辆正是中共领导人毛泽东乘坐的黑色“别尔克”轿车。
虽有军警宪兵把守,楼门口不好直接靠近,但这里毕竟是居民区,空档较多,从稍远处可以袭击楼门。
何德先观察了一下地势说:“楼房右边墙角处是个死角,没有人注意那个地方,正好藏人。可以从前面楼房的后边绕过去到达那个地方,从那里可直接对着楼门外的汽车。我到那里去,你在后面接应我,枪声一响,军警们势必乱套,你们便趁乱掩护我撤退。”
王怀天、王桂答应。这里楼前楼后种满花草树木,于是,他们俩看好退路便分别在附近两栋楼房的背后隐蔽起来。
何德先则从柳宅的背后的楼前绕过。不一会,他就到了他所说的楼房右边的墙角处。他站在墙角处向四周观察,这里只有一条楼与楼之间的小径,四面的视线都被楼房遮挡着,从这里到楼门外停着的汽车,只有十多步远。只要站墙角处,便可直接对着汽车开枪。他点了点头,用手作瞄准姿势,对着黑色“别尔克”轿车的车门比划了一下,只要有人从这车门上车,从这里射击,以他的枪法,上车的人必定难逃一劫。何德先比划了一下之后,感到很满意。立即又退后,将身子隐在楼后面不远处的花木丛中。
柳亚子的客厅里,主客谈兴正浓。王若飞说:“柳亚子先生诗坛泰斗,世人仰慕,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及中国民主同盟都是共产党的朋友。先生盛名,交往深广,社会各界人士多有不理解我党政策、方针和实际情况者,先生若能为之廓正视听,广为宣传,则为和平、民主、团结、建国早日实现,又多一份力量。”
柳亚子道:“一定一定。说到诗坛泰斗,实在惭愧。我其实是徒负盛名,润之兄才是不出名的诗人,无论气势和才气,我那里敢望背项。”
毛泽东笑着说:“先生过誉了,旧体诗太重格律,束缚人的性灵,不宜提倡,我之诗作多为即兴之笔,我也无意示人,先生不提也罢!”
柳亚子即道:“我之旧友林庚白生前想编一本《民国诗选》,不幸书未编成,人已去世,我想了却他的心愿,继续完成该书。我想把润之兄之《长征》诗也收入此集,但该诗为我流传抄来,恐有讹误。今日想起,可否清润之兄于百忙之中约一时间,我亲去请教,将该诗舛误之处校正一回,以便入集。亚子还斗胆一问,若润之兄又有新作或旧作,或可也借亚子一读。”
毛泽东笑道:“好吧,我回去搜捡一下,若有时,即可奉上。关于约定时间,看我日程而定吧,我会派人通知于你!”
柳亚子高兴道:“甚好!”
拜见结束,毛泽东辞行。
毛泽东的警卫员陈龙第一个从楼上跑下来,到院子里看了一回,他也到那个墙角的死角处看了一遍,他警惕地打量着,他没有发现什么,他不能走得过远,便又返回屋里,跟在毛泽东身边,走下楼来。
何德先听到动静,立即从花木丛里走来,躲进那个死角处,他将手伸向自己的衣襟,衣襟底下,有两把汉司登手枪,保险已经打开。
司机上车了,并将右侧的车门打开了。车门正对那个藏着杀手的地方。
毛泽东等一行人从楼上下来,柳亚子一家人随后相送。
别过主人,毛泽东朝车门走去。躲在暗处的何德先将手枪对着移动的人群,并将枪口移向车门,他毕竟有点胆怯,拿枪的手在微微颤抖。
这时,从右边楼房的后面又走出来一个人,此人身着黑蓝色风衣,头戴黑蓝色礼帽,他的双手插在上衣口袋里,他沿着那条楼与楼之间的惟一小径,从容不迫地走向何德先。
陈龙又向墙角处走过来,何德先急忙将枪收起。陈龙总是觉得那个墙角处不放心,他向墙角处走了去,但是,他走了两步又停住了,陈龙可能觉得此时更应在毛泽东身边,所以,他又返回。
汽车旁边,主客还在寒暄。
打过招呼,毛泽东大步走向他的汽车。陈龙回到他跟前,紧紧相随,不离左右,且总是挡在墙角和车门之间。何德先几次向毛泽东瞄准,但是,每次总是被陈龙挡在中间。
车门打开了,毛泽东走向他的车门。何德先再次瞄准……正在此时,黑衣人走了过来。
听到脚步声,何德先只好再次将枪藏回到衣襟下面。
黑衣人拍一下何德先的肩膀,何德先猛地回过头来,想要掏枪,但黑衣人一把按住他的手,另一只手从衣袋里掏出一支小手枪顶在他的脑袋上。
何德先吃了一惊,他镇静一下,说:“别、别乱来!”
黑衣人说:“你跟我来!”
何德先只得跟黑衣人来到楼后的空地上。
何德先小心问道:“请问阁下什么人?”
黑衣人将手枪放下来放入衣袋:“我先问你,说,干什么的?到这儿来干什么?”
何德先知道自己的意图没有暴露,眼前这个人肯定是军统的人,他马上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定下心来,反问道:“请问阁下,你是何人?到这儿来干什么?”
“我问你呢,回答我!”那人提高了声音。
“军统局重庆特区,阁下可能听说过,我们奉命到这里来执行公务,你要误了我的公事,可要负责。”
那人“哦”了一声,说:“有证件吗?拿出来看一下。”
何德先将特别通行证和稽查证拿出来,用手指将姓名的地方捏住了,在对方眼前晃了一下,说:“看好了,我们接到上司命令,赶赴这里,盘查可疑人员。请阁下也把证件让我看一下,兄弟例行公事,不得不这样做!”那人便也将证件拿出来,在他眼前晃了一下,和他的手中的证件一模一样。
那人狐疑地看了何德先一眼,将证件收回,说:“对不起了,请你们离开这儿一点,这儿是我的防卫区。”说着他不紧不慢地走开了。走了两步,又返回头对何德先说:“还有你的两位朋友,请他们也离远点!”
这时,毛泽东等一行人已经上了汽车,离开柳亚子的寓所,向外驶出去了。
王怀天、王桂、何德先他们回到住处,喘息未定,王怀天向何德先道:“好险哪,差点儿误大事。不知哪黑衣人是什么人?”何德先道:“卫戍司令部稽查处的,也是军统的人,那小子多事,坏了我的大事。”他接着又道:“还有,毛的身边有一个警卫员,我们以前低估他了,要不是他,我们现在可能就得手了。”
王怀天道:“我们得另想办法,我们得设法进入上清寺,或接近桂园,在那里机会可能会多一些。”
王桂和何德先也说:“我们也是这样想。”
八
九月九日上午,江北区第四行动小组副组长王怀天接到上司命令,要他们到上清寺一带巡查。王怀天喜出望外,急召何德先和王桂商议道:“上司要我们进入上清寺一带巡查,这是绝好机会,我们一定要随时保持联络,找时机设法进入桂园。”
三人便衣进入上清寺,只见桂园四周,均有军警站岗,进入桂园几乎没有可能,三人未免懊恼。
中午过后,三个亡命之徒在桂园门前面大路上碰头,王桂忽然指着桂园门前道:“快看,那是什么?”
顺着王桂所指,只见一个高大的身影悠然自得地出现在桂园门口。
原来,毛泽东在桂园会客办公,中午时分,客人离去,毛泽东便出来散步,并且不要警卫跟随。他先在园子里走动,不知不觉向门外走来。
门口是国民党宪兵一团团长蔡隆仁值岗,见毛泽东出来,不敢阻拦,但是心从嗓子眼里往外掉。他是负责保卫中共毛泽东的安全的,他也知道重庆门派林立,人鬼混杂,毛泽东这样大大咧咧出门,全然未将危险放在心上,不由得脑门冒汗。
毛泽东出了门,悠闲地向大街上走去。
歹徒们跟了上来。
王怀天瞪大两只眼睛问两个同伙道:“你们看是不是?”
王桂道:“是他!”
何德先肯定说:“是,一定是他!”
王怀天道:“王桂在这儿掩护,我和德先从两边包抄去过!事不宜迟,要快!”
蔡隆仁正在为毛泽东担心,忽见有人向毛的两边围过来,他不顾一切朝毛的方向跑了过去。又有三个军警也跟着他向这跑来。
在离毛泽东十来步远的地方,蔡隆仁截住了王怀天。
他问:“什么人?你要干什么?”
王怀天道:“军统江北区,巡查!”
蔡隆仁:“哦,你们最好离远点,这里有我们负责!”
王怀天道:“上司命令我们巡查,不敢怠慢!”
蔡隆仁遂命令周围军警:“加强警戒!”
何德先见王怀天受阻,又有军警围过来,遂不敢再前。
蔡隆仁值完夜岗回家,路遇同乡钱剑夫。
钱剑夫乃是当时著名经济史学家、文字学家,其时在行政院供职。
钱剑夫道:“这些天可是够紧张的吧?”
蔡隆仁道:“这还用说,我负责桂园完全,心随时都在嗓子眼里。”
钱剑夫问:“是否见到毛先生了?”
蔡隆仁回答:“见是见到,正为他提心吊胆!”
钱剑夫:“当然,毛泽东中共首脑,保护他责任重大。”
蔡隆仁道:“不是这个意思, 毛先生常常走出来散步,全然不把危险当回事。他走出院子,走出围墙,走出大门,竟至走到大马路上去了。”
钱剑夫惊道:“这可不好,马路上人那么多……”
蔡隆仁道:“问题是,他又不让人跟随。啊,对了,我还告诉你,那天,我看见有人向他接近,这两天我总是怀疑,他们自称是军统的人,可我觉得他们来头不善。”
钱剑夫道:“我说钱兄,万不可大意,军统也不是铁板一块,万一有什么不测,你可担不了这么大责任。”
蔡隆仁:“是啊,工作太难做呀!”
“那你想了什么办法?”钱剑夫又问。
蔡隆仁说:“有啥法子呢?上前劝阻,不敢;托周恩来先生传话,不便;向上报告吧,显得我无能。”
钱剑夫:“我告你一个好办法!”
蔡隆仁道:“什么办法?”
钱剑夫即刻在一张小纸条上写下十六个字:“晨风加厉,向露为霜;伏莽葚虞,为国珍重。”然后叮嘱蔡道:“你将这纸条夹在送给毛泽东看的报纸中间,他便会看到。至于你说得军统的人,最好还是通告上面。”
蔡隆仁点头道:“甚好!”
过一日,毛泽东翻阅报纸,果见有张小纸条,召蔡隆仁问道:“这是什么?”
蔡隆仁小心道:“这是我的一个同乡写来给您看的……”
毛泽东笑了笑,对蔡隆仁说:“我知道了,全是因我单独走出桂园而起,给你们添麻烦了。请转达我对你这位同乡的谢忱,承他的好意,我不会再那样了。”
另记:一九四五年后,钱剑夫先后出任上海市财政局副局长、代局长,上海市银行代总经理。因曾为共产党接管上海作过贡献,建国之初,钱出任华东财政部税政处税务专员,华东区税务管理局计划室副主任。
史泽波道:“我也这样想过,但周围没有了策应做互为救援,长治城就真的是孤城一座了,共产党军队一旦包围,我们可就危险了。好在共产党军队擅长于游击战术,而且兵力分散,现在还不具备攻打城池之能力。我们就固守上党,以待东西两线的战局的发展!”
“军座说得极是。”
“传我的命令,命令长治守城部队及周围各县守城部队,加紧修筑工事,利用旧有工事,严防死守,如遇共军滋扰,没有命令,万不可主动出击,违令者,军法从事!”
七
重庆这边,国共两党和谈正密。毛泽东除了与蒋介石及其代表进行会谈之外,利用会谈之间隙,频繁与各界人士广泛接触。
却说三人行动组王怀天、王桂和何德先他们负责外围保卫工作的主要路段是,从江北到红岩村中间一段。毛泽东路过这里时,汽车一路不停,重庆宪兵司令张镇亲自迎送,两边又有军人把守,他们根本找不到下手机会。
九月六日上午,何德先匆匆跑来告诉王怀天:“蔡老板刚才指示,今天,毛泽东他们去沙坪坝南开学校见柳亚子。南开学校非军政要地,警力不多,且人杂地偏,正可伺机下手。”
王怀天立即说:“走,我们立即去沙坪坝!
柳亚子,江苏吴江人,诗人,清末秀才,南社社长,早年参加同盟会,曾任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常委兼监察委员会主席、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中央常务理事、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有《磨剑室诗集·词集·文集》及《柳亚子诗词选》行世,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柳亚子与毛泽东相识,且目为朋友。早在毛泽东来渝的第三天即八月三十日晚上,柳亚子与黄炎培、章伯钧等一同来桂园拜会毛泽东。据说这次见面,柳亚子游动万分,“失眠竟夕”,于床头吟得七律一首,诗日:
阔别羊城十九秋,重逢握手喜渝州
弥天大勇诚能格,遍地劳民乱倘休
霖雨苍生新建国,云雷青史旧同舟
中山卡尔双源合,一笑昆仑顶上头。
随后,他又写了一封询问时局发展的信,连同这首诗寄送毛泽东。毛泽东决定回拜于他。
九月六日,毛泽东偕同周恩来、王若飞来到沙坪坝南开学校的南津村柳亚子寓所拜见柳亚子。
三个亡命之徒得信,当即尾随至南津村。
毛泽东来访,柳亚子很激动,紧握毛泽东两手,不肯放下,口中激动,不知说什么为好:“润之兄国事烦多,今日亲临舍下,亚子欣喜过望,不胜惶恐。”
毛泽东笑着说:“安如兄诗情不减当年,大作我已拜读。弥天大勇一语似有夸张,关于时局方面,正欲与兄一晤。”
柳亚子道:“弥天大勇并非夸张之语。润之兄,共产党领袖、国民党之仇雠也,现来此龙潭虎穴,非弥天大勇四字所能尽述,此亚子诚心钦佩且为之担心也。”
周恩来道:“此次来渝,我们深感广大人民和各党派民主人士对我们的支持和期望,柳亚子先生的心情我们能以理解,对此种担心,我们也深表诚挚谢意。”
柳亚子道:“一九二六年五月广州中国国民党第二届第二次中央全会席上,我与润之兄相识,现已十九载矣,重晤渝州,握手惘然,不胜陵谷沧桑之感。”
毛泽东笑着说:“我当时是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部长。”
周恩来道:“是啊,遥想当年,大革命时期,国共合作,何等气势,何等振奋人心。回想当时之情景令人激动如此,多有感慨!后来,国民党实行剿共政策,国共分裂,共产党不得已拿起武器自卫,实令人痛心之事。”
柳亚子道:“中国的和平建设有赖诸君,国民党民心尽失,多有不满,势必不能担负起拯民水火之重任。此亚子殷殷期望之心也。前日询问时局之语,实乃亚子深心所系。”
毛泽东道:“安如兄承询时局各项,目前均未至具体解决时期,报上所云大都不足信。我有一句话告知安如兄及诸开诚人士: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要多从曲折处着想,免至失望时发生许多苦恼,困难之克服,决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此点深望先生引为同调。”
柳亚子点头称是。
毛泽东、柳亚子、周恩来等在屋里促膝谈论,那三个一心要为党国建立不世殊勋的歹徒,此时乘车赶到沙坪坝。
王怀天开车,将车子停于南开学校南津村一僻静处。三人着便衣,枪藏在衣襟底下,子弹上膛。为避免暴露,他们没有使用炸弹和手雷。在离柳亚子寓所不远的地方,三人停下来,仔细地打量四周。这里有一片建筑群,地形比较复杂。只见这时军警林立,不同以往。从他们站立的地方,到柳亚子寓所所在的建筑群落大约有四五百米远,就在这段路上,有两处地方,有军警站岗,任何行人车辆不准通过。
王怀天说:“我们有特别通行证和特别稽查证,可进入警戒区,但进入时尽量不要让警方人员看清证号和姓名。”
三个人计议已定,便大模大样地朝建筑群赶去。第一道岗哨的军警拦住他们,他即出示通行证和稽查证,这通行证和稽查证是军统专为保卫中共领导人的特务们配发的,所以军警看一眼证件便放行了。
第二道岗哨也是如此。三人很快便来到柳亚子寓所跟前。这里有好几栋灰色的洋房,位置交错不甚齐整。在柳亚子所住楼房的院子四周,也有军警把守。三人绕到楼房的后面,从楼房的右边可以看到楼门外停放着的好几辆高级轿车,其中有一辆正是中共领导人毛泽东乘坐的黑色“别尔克”轿车。
虽有军警宪兵把守,楼门口不好直接靠近,但这里毕竟是居民区,空档较多,从稍远处可以袭击楼门。
何德先观察了一下地势说:“楼房右边墙角处是个死角,没有人注意那个地方,正好藏人。可以从前面楼房的后边绕过去到达那个地方,从那里可直接对着楼门外的汽车。我到那里去,你在后面接应我,枪声一响,军警们势必乱套,你们便趁乱掩护我撤退。”
王怀天、王桂答应。这里楼前楼后种满花草树木,于是,他们俩看好退路便分别在附近两栋楼房的背后隐蔽起来。
何德先则从柳宅的背后的楼前绕过。不一会,他就到了他所说的楼房右边的墙角处。他站在墙角处向四周观察,这里只有一条楼与楼之间的小径,四面的视线都被楼房遮挡着,从这里到楼门外停着的汽车,只有十多步远。只要站墙角处,便可直接对着汽车开枪。他点了点头,用手作瞄准姿势,对着黑色“别尔克”轿车的车门比划了一下,只要有人从这车门上车,从这里射击,以他的枪法,上车的人必定难逃一劫。何德先比划了一下之后,感到很满意。立即又退后,将身子隐在楼后面不远处的花木丛中。
柳亚子的客厅里,主客谈兴正浓。王若飞说:“柳亚子先生诗坛泰斗,世人仰慕,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及中国民主同盟都是共产党的朋友。先生盛名,交往深广,社会各界人士多有不理解我党政策、方针和实际情况者,先生若能为之廓正视听,广为宣传,则为和平、民主、团结、建国早日实现,又多一份力量。”
柳亚子道:“一定一定。说到诗坛泰斗,实在惭愧。我其实是徒负盛名,润之兄才是不出名的诗人,无论气势和才气,我那里敢望背项。”
毛泽东笑着说:“先生过誉了,旧体诗太重格律,束缚人的性灵,不宜提倡,我之诗作多为即兴之笔,我也无意示人,先生不提也罢!”
柳亚子即道:“我之旧友林庚白生前想编一本《民国诗选》,不幸书未编成,人已去世,我想了却他的心愿,继续完成该书。我想把润之兄之《长征》诗也收入此集,但该诗为我流传抄来,恐有讹误。今日想起,可否清润之兄于百忙之中约一时间,我亲去请教,将该诗舛误之处校正一回,以便入集。亚子还斗胆一问,若润之兄又有新作或旧作,或可也借亚子一读。”
毛泽东笑道:“好吧,我回去搜捡一下,若有时,即可奉上。关于约定时间,看我日程而定吧,我会派人通知于你!”
柳亚子高兴道:“甚好!”
拜见结束,毛泽东辞行。
毛泽东的警卫员陈龙第一个从楼上跑下来,到院子里看了一回,他也到那个墙角的死角处看了一遍,他警惕地打量着,他没有发现什么,他不能走得过远,便又返回屋里,跟在毛泽东身边,走下楼来。
何德先听到动静,立即从花木丛里走来,躲进那个死角处,他将手伸向自己的衣襟,衣襟底下,有两把汉司登手枪,保险已经打开。
司机上车了,并将右侧的车门打开了。车门正对那个藏着杀手的地方。
毛泽东等一行人从楼上下来,柳亚子一家人随后相送。
别过主人,毛泽东朝车门走去。躲在暗处的何德先将手枪对着移动的人群,并将枪口移向车门,他毕竟有点胆怯,拿枪的手在微微颤抖。
这时,从右边楼房的后面又走出来一个人,此人身着黑蓝色风衣,头戴黑蓝色礼帽,他的双手插在上衣口袋里,他沿着那条楼与楼之间的惟一小径,从容不迫地走向何德先。
陈龙又向墙角处走过来,何德先急忙将枪收起。陈龙总是觉得那个墙角处不放心,他向墙角处走了去,但是,他走了两步又停住了,陈龙可能觉得此时更应在毛泽东身边,所以,他又返回。
汽车旁边,主客还在寒暄。
打过招呼,毛泽东大步走向他的汽车。陈龙回到他跟前,紧紧相随,不离左右,且总是挡在墙角和车门之间。何德先几次向毛泽东瞄准,但是,每次总是被陈龙挡在中间。
车门打开了,毛泽东走向他的车门。何德先再次瞄准……正在此时,黑衣人走了过来。
听到脚步声,何德先只好再次将枪藏回到衣襟下面。
黑衣人拍一下何德先的肩膀,何德先猛地回过头来,想要掏枪,但黑衣人一把按住他的手,另一只手从衣袋里掏出一支小手枪顶在他的脑袋上。
何德先吃了一惊,他镇静一下,说:“别、别乱来!”
黑衣人说:“你跟我来!”
何德先只得跟黑衣人来到楼后的空地上。
何德先小心问道:“请问阁下什么人?”
黑衣人将手枪放下来放入衣袋:“我先问你,说,干什么的?到这儿来干什么?”
何德先知道自己的意图没有暴露,眼前这个人肯定是军统的人,他马上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定下心来,反问道:“请问阁下,你是何人?到这儿来干什么?”
“我问你呢,回答我!”那人提高了声音。
“军统局重庆特区,阁下可能听说过,我们奉命到这里来执行公务,你要误了我的公事,可要负责。”
那人“哦”了一声,说:“有证件吗?拿出来看一下。”
何德先将特别通行证和稽查证拿出来,用手指将姓名的地方捏住了,在对方眼前晃了一下,说:“看好了,我们接到上司命令,赶赴这里,盘查可疑人员。请阁下也把证件让我看一下,兄弟例行公事,不得不这样做!”那人便也将证件拿出来,在他眼前晃了一下,和他的手中的证件一模一样。
那人狐疑地看了何德先一眼,将证件收回,说:“对不起了,请你们离开这儿一点,这儿是我的防卫区。”说着他不紧不慢地走开了。走了两步,又返回头对何德先说:“还有你的两位朋友,请他们也离远点!”
这时,毛泽东等一行人已经上了汽车,离开柳亚子的寓所,向外驶出去了。
王怀天、王桂、何德先他们回到住处,喘息未定,王怀天向何德先道:“好险哪,差点儿误大事。不知哪黑衣人是什么人?”何德先道:“卫戍司令部稽查处的,也是军统的人,那小子多事,坏了我的大事。”他接着又道:“还有,毛的身边有一个警卫员,我们以前低估他了,要不是他,我们现在可能就得手了。”
王怀天道:“我们得另想办法,我们得设法进入上清寺,或接近桂园,在那里机会可能会多一些。”
王桂和何德先也说:“我们也是这样想。”
八
九月九日上午,江北区第四行动小组副组长王怀天接到上司命令,要他们到上清寺一带巡查。王怀天喜出望外,急召何德先和王桂商议道:“上司要我们进入上清寺一带巡查,这是绝好机会,我们一定要随时保持联络,找时机设法进入桂园。”
三人便衣进入上清寺,只见桂园四周,均有军警站岗,进入桂园几乎没有可能,三人未免懊恼。
中午过后,三个亡命之徒在桂园门前面大路上碰头,王桂忽然指着桂园门前道:“快看,那是什么?”
顺着王桂所指,只见一个高大的身影悠然自得地出现在桂园门口。
原来,毛泽东在桂园会客办公,中午时分,客人离去,毛泽东便出来散步,并且不要警卫跟随。他先在园子里走动,不知不觉向门外走来。
门口是国民党宪兵一团团长蔡隆仁值岗,见毛泽东出来,不敢阻拦,但是心从嗓子眼里往外掉。他是负责保卫中共毛泽东的安全的,他也知道重庆门派林立,人鬼混杂,毛泽东这样大大咧咧出门,全然未将危险放在心上,不由得脑门冒汗。
毛泽东出了门,悠闲地向大街上走去。
歹徒们跟了上来。
王怀天瞪大两只眼睛问两个同伙道:“你们看是不是?”
王桂道:“是他!”
何德先肯定说:“是,一定是他!”
王怀天道:“王桂在这儿掩护,我和德先从两边包抄去过!事不宜迟,要快!”
蔡隆仁正在为毛泽东担心,忽见有人向毛的两边围过来,他不顾一切朝毛的方向跑了过去。又有三个军警也跟着他向这跑来。
在离毛泽东十来步远的地方,蔡隆仁截住了王怀天。
他问:“什么人?你要干什么?”
王怀天道:“军统江北区,巡查!”
蔡隆仁:“哦,你们最好离远点,这里有我们负责!”
王怀天道:“上司命令我们巡查,不敢怠慢!”
蔡隆仁遂命令周围军警:“加强警戒!”
何德先见王怀天受阻,又有军警围过来,遂不敢再前。
蔡隆仁值完夜岗回家,路遇同乡钱剑夫。
钱剑夫乃是当时著名经济史学家、文字学家,其时在行政院供职。
钱剑夫道:“这些天可是够紧张的吧?”
蔡隆仁道:“这还用说,我负责桂园完全,心随时都在嗓子眼里。”
钱剑夫问:“是否见到毛先生了?”
蔡隆仁回答:“见是见到,正为他提心吊胆!”
钱剑夫:“当然,毛泽东中共首脑,保护他责任重大。”
蔡隆仁道:“不是这个意思, 毛先生常常走出来散步,全然不把危险当回事。他走出院子,走出围墙,走出大门,竟至走到大马路上去了。”
钱剑夫惊道:“这可不好,马路上人那么多……”
蔡隆仁道:“问题是,他又不让人跟随。啊,对了,我还告诉你,那天,我看见有人向他接近,这两天我总是怀疑,他们自称是军统的人,可我觉得他们来头不善。”
钱剑夫道:“我说钱兄,万不可大意,军统也不是铁板一块,万一有什么不测,你可担不了这么大责任。”
蔡隆仁:“是啊,工作太难做呀!”
“那你想了什么办法?”钱剑夫又问。
蔡隆仁说:“有啥法子呢?上前劝阻,不敢;托周恩来先生传话,不便;向上报告吧,显得我无能。”
钱剑夫:“我告你一个好办法!”
蔡隆仁道:“什么办法?”
钱剑夫即刻在一张小纸条上写下十六个字:“晨风加厉,向露为霜;伏莽葚虞,为国珍重。”然后叮嘱蔡道:“你将这纸条夹在送给毛泽东看的报纸中间,他便会看到。至于你说得军统的人,最好还是通告上面。”
蔡隆仁点头道:“甚好!”
过一日,毛泽东翻阅报纸,果见有张小纸条,召蔡隆仁问道:“这是什么?”
蔡隆仁小心道:“这是我的一个同乡写来给您看的……”
毛泽东笑了笑,对蔡隆仁说:“我知道了,全是因我单独走出桂园而起,给你们添麻烦了。请转达我对你这位同乡的谢忱,承他的好意,我不会再那样了。”
另记:一九四五年后,钱剑夫先后出任上海市财政局副局长、代局长,上海市银行代总经理。因曾为共产党接管上海作过贡献,建国之初,钱出任华东财政部税政处税务专员,华东区税务管理局计划室副主任。
上一章
下一章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