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独家授权
字数:16058
阅读:5674
发表:2020/4/29
20章 主旋律,历史 小说
《赣寰匪事》第8章
1
…
7
8
9
全部
- 故事梗概
- 作品卖点
- 作品正文
第八章
念情荐才剿匪去,一心两挂熟路归。武功山区绥靖办事处向解放军投诚以后,姚博受民盟安排到吉安中学继续从事教学工作,彭侠民被安排在安福县人民政府民政科任科长,而李松风因过去在国民党内任过高级职务,要审查结论以后再作安排。一气之下,李松风写了封信给陈正人,被推荐为解放军带路上武功山剿匪。
罗光华率土匪在明月山打家劫舍,方天电令他过去协助工作,罗光华为金蝉脱壳,将武功山、明月山两股土匪整合,自任司令,谢明远任副司令,商确在他离开期间,由谢主持全面工作。
在筹划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之际,毛泽东主席命令人民解放军向西北、西南进军。二野4兵团和四野15兵团受命进攻广东,切断国民党军向海南、台湾逃窜之通道,中央军委命令陈庚辖4、15兵团统一指挥“广州战役”。
随着这一重大战略决策的确定,中央决定二野5兵团南下工作队在江西上饶组建的赣东北区党委、行署、军区,以及下辖的4个专区、20多个县、400多个区、乡政权全部撤消,随5兵团一起西进接管贵州省。省政府副主席方志纯率团全权接管,至此,江西省析出赣东北行政区划建置,由于陈庚战略军事上的不同看法和谏言,以及陈正人的坚决反对,终于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就在“广州战役”打响在际,从江西绥靖公署改编为国民党军笫13兵团的23、70军,布防于广州外围的英德至翁源一线。刚任司令官的方天一心挂两头,十分牵念着省政府、省党部的撤退情况。而就在此时,罗光华从武功山到安福县城,与相好的“预伏”女特务一道,经吉安至赣州到达广州,回到了方天的身边。
第一节:师生情感
江西全境解放以后,各地进入一个军事管制,接管旧政权,建新的县委、县政府,以及区、乡政权的热潮。老表们在新政府的领导下进行土地改革,剿匪反霸,恢复经济,筹粮支前等,全省上上下下,又焕发出30年代那种支援革命,激情岁月的场境。
面对轰轰烈烈的大好形势,陈正人陷入了一片沉思,江西如何发展?是工业、还是农业?要让老表们过上富裕的好日子,从那抓起?过去的过去,老表们承受的灾难实在是太多太多了。远的不说,就从清朝太平天国开始到民国,再到笫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后又北伐、国共分裂、抗战等等,那一次战争和动荡都离不开江西。
是一场场的战争把一个富饶美丽的江西拖垮了,是一次次动乱把老表的美好家园打烂了,特别在30年代国民党军5次大围剿革命苏区,使江西人口锐减,牺牲的革命烈士有名有姓者达237000多名。但无论历史上那个军阀混战,不管那个人建起的政权,老表们始终相信共产党,向着共产党,跟着共产党闹革命。
现在,共产党的革命成功了,又如何带领老表们过上好日子?作为一个共产党人责任十分重大。目前,局势趋于稳定,但在行政区划上,还有一个赣东北区,是象东北一样搞小省治还是维持现有的大省区划?不!决不能将赣东北从江西分析出去,从古至民国都没有这样弄过,而要解决目前这种现状,这又不是自己能够解决的问题,是中央的决策和全国统筹的大问题。
但作为一个江西的领头人,在关系到是否维持江西区划统一?便于整体管理的问题上,没有决策权,建议还是可以的。对!必须及时的向党中央,向毛主席汇报江西的情况,提出自己的一些想法和看法,规划出统一江西区划建置的设想和建议。想到这里,陈正人掏出钢笔,拿出本材料纸,向中央和毛主席写信。
这时,在吉安、泰和、安福一带休整的四兵团,是从赣西往湖南向西发展?还是直下广东堵住南大门入海口,再由南往西发展?陈庚和四野总司令林彪的看法和意见不一。虽然中央军委决定由四野发起“湘赣战役”,命令四兵团参与并接受林彪统一指挥,但陈庚和林彪之间是各有自己的想法。
陈庚认为林彪一直在武汉,对赣敌情况变化不够了解,对白崇禧的作战手法,至少分析判断还不够全面。总喜欢对地图画圈圈,以四野70万大军是二野28万大军的几倍,喜欢以老大哥自居。
而陈庚对白崇禧是十分了解的,认为他在战场上的胆识超人,善于机巧百变,谋略深长,特别是记忆力惊人,过目不忘又善于捕捉信息,素有“小诸葛”、第一俊敏军人”等雅号,其卓越的军事才能众目睽睽,甚至连日本人也称他为“战神”。而在国民党军将领中,这种将才是为数不多的。
陈庚记得在抗战期间,是他指挥了台儿庄会战歼敌10000多鬼子,这是国军抗战的首场胜仗。随后又指挥了昆仑关战役和武汉战役,先后歼灭日军精锐的中村旅团。武汉保卫战消耗日军15万人,这一仗虽败尤荣,让国人为之振奋。
抗战结束,国共开始在东北展开争夺,白崇禧在二战四平中击败林彪,还在大别山围剿刘、邓大军,受到蒋介石的夸赞。可以说,他不光是四野,二野的死对头,也是自己在战场上最大的对手。要对付这号人,头脑可要清醒一点,少为马虎一下都要吃大亏。
至于中央军委挺进大西南战略,陈庚的观点是如从赣西往湖南插入,势必过早打草惊蛇,将白崇禧的7个军15万人往南海边赶,让其逃往海南岛或台湾。所以,陈庚认为从赣西往湖南向西南的决策不够成热,因而大胆向中央军委和毛主席提出从赣州直取广东,再从南至西对白崇禧实行大迂回大包围的战略建议。
陈庚先打广东的理由、建议电报给毛主席和中央军委发出以后,又给林彪发了一份并附带解释和说明,以免他发生误会。但之后久久不见回音,这使他心里很着急,生怕林彪不理解有意见,更怕中央军委和毛主席对他有看法。
这天上午,兵团政治部在吉安召开团以上干部会议,在会上他提出:“深入学习党的7届2中全会决议,开展进军前的思想大动员。要求各部队明确进军的任务,解决进军入新区政策和纪律问题,与敌后人民武装会师,广泛开展人马健康等问题。”
会议一结束,陈庚回到办公室正准备下部队去检查,忽然桌子上的电话“叮铃铃!叮铃铃!”直响。
“我是陈庚!”
“是陈书记啊!有事,您讲!”陈庚拿着话筒说。
“安福县那边,还有你的那些部队?”陈正人问。
“李成芳的40、41、42师,以及军直序列都从安福出发,经永阳到遂川,现正在遂川休整。他们军部才过去,正在县城,还有解放安福县的41师123团也没走,正在县里休整。”陈庚对着话筒说。
“县里准备上武功山剿匪,想要你的部队配合一下。”
“上武功山剿匪,好!我立即打电话,要123团配合,不过要请当地熟悉武功山地形的同志带带路。”
“另外,当地组建县大队留下2个连,你可要将满编的留下,少了县里会有意见。”
“放心吧!陈书记,保证县里满意,不过这工作难做喽!”
“这我知道,都想去前线,上武功山带路的人,我推荐一个。”
念情荐才剿匪去,一心两挂熟路归。武功山区绥靖办事处向解放军投诚以后,姚博受民盟安排到吉安中学继续从事教学工作,彭侠民被安排在安福县人民政府民政科任科长,而李松风因过去在国民党内任过高级职务,要审查结论以后再作安排。一气之下,李松风写了封信给陈正人,被推荐为解放军带路上武功山剿匪。
罗光华率土匪在明月山打家劫舍,方天电令他过去协助工作,罗光华为金蝉脱壳,将武功山、明月山两股土匪整合,自任司令,谢明远任副司令,商确在他离开期间,由谢主持全面工作。
在筹划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之际,毛泽东主席命令人民解放军向西北、西南进军。二野4兵团和四野15兵团受命进攻广东,切断国民党军向海南、台湾逃窜之通道,中央军委命令陈庚辖4、15兵团统一指挥“广州战役”。
随着这一重大战略决策的确定,中央决定二野5兵团南下工作队在江西上饶组建的赣东北区党委、行署、军区,以及下辖的4个专区、20多个县、400多个区、乡政权全部撤消,随5兵团一起西进接管贵州省。省政府副主席方志纯率团全权接管,至此,江西省析出赣东北行政区划建置,由于陈庚战略军事上的不同看法和谏言,以及陈正人的坚决反对,终于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就在“广州战役”打响在际,从江西绥靖公署改编为国民党军笫13兵团的23、70军,布防于广州外围的英德至翁源一线。刚任司令官的方天一心挂两头,十分牵念着省政府、省党部的撤退情况。而就在此时,罗光华从武功山到安福县城,与相好的“预伏”女特务一道,经吉安至赣州到达广州,回到了方天的身边。
第一节:师生情感
江西全境解放以后,各地进入一个军事管制,接管旧政权,建新的县委、县政府,以及区、乡政权的热潮。老表们在新政府的领导下进行土地改革,剿匪反霸,恢复经济,筹粮支前等,全省上上下下,又焕发出30年代那种支援革命,激情岁月的场境。
面对轰轰烈烈的大好形势,陈正人陷入了一片沉思,江西如何发展?是工业、还是农业?要让老表们过上富裕的好日子,从那抓起?过去的过去,老表们承受的灾难实在是太多太多了。远的不说,就从清朝太平天国开始到民国,再到笫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后又北伐、国共分裂、抗战等等,那一次战争和动荡都离不开江西。
是一场场的战争把一个富饶美丽的江西拖垮了,是一次次动乱把老表的美好家园打烂了,特别在30年代国民党军5次大围剿革命苏区,使江西人口锐减,牺牲的革命烈士有名有姓者达237000多名。但无论历史上那个军阀混战,不管那个人建起的政权,老表们始终相信共产党,向着共产党,跟着共产党闹革命。
现在,共产党的革命成功了,又如何带领老表们过上好日子?作为一个共产党人责任十分重大。目前,局势趋于稳定,但在行政区划上,还有一个赣东北区,是象东北一样搞小省治还是维持现有的大省区划?不!决不能将赣东北从江西分析出去,从古至民国都没有这样弄过,而要解决目前这种现状,这又不是自己能够解决的问题,是中央的决策和全国统筹的大问题。
但作为一个江西的领头人,在关系到是否维持江西区划统一?便于整体管理的问题上,没有决策权,建议还是可以的。对!必须及时的向党中央,向毛主席汇报江西的情况,提出自己的一些想法和看法,规划出统一江西区划建置的设想和建议。想到这里,陈正人掏出钢笔,拿出本材料纸,向中央和毛主席写信。
这时,在吉安、泰和、安福一带休整的四兵团,是从赣西往湖南向西发展?还是直下广东堵住南大门入海口,再由南往西发展?陈庚和四野总司令林彪的看法和意见不一。虽然中央军委决定由四野发起“湘赣战役”,命令四兵团参与并接受林彪统一指挥,但陈庚和林彪之间是各有自己的想法。
陈庚认为林彪一直在武汉,对赣敌情况变化不够了解,对白崇禧的作战手法,至少分析判断还不够全面。总喜欢对地图画圈圈,以四野70万大军是二野28万大军的几倍,喜欢以老大哥自居。
而陈庚对白崇禧是十分了解的,认为他在战场上的胆识超人,善于机巧百变,谋略深长,特别是记忆力惊人,过目不忘又善于捕捉信息,素有“小诸葛”、第一俊敏军人”等雅号,其卓越的军事才能众目睽睽,甚至连日本人也称他为“战神”。而在国民党军将领中,这种将才是为数不多的。
陈庚记得在抗战期间,是他指挥了台儿庄会战歼敌10000多鬼子,这是国军抗战的首场胜仗。随后又指挥了昆仑关战役和武汉战役,先后歼灭日军精锐的中村旅团。武汉保卫战消耗日军15万人,这一仗虽败尤荣,让国人为之振奋。
抗战结束,国共开始在东北展开争夺,白崇禧在二战四平中击败林彪,还在大别山围剿刘、邓大军,受到蒋介石的夸赞。可以说,他不光是四野,二野的死对头,也是自己在战场上最大的对手。要对付这号人,头脑可要清醒一点,少为马虎一下都要吃大亏。
至于中央军委挺进大西南战略,陈庚的观点是如从赣西往湖南插入,势必过早打草惊蛇,将白崇禧的7个军15万人往南海边赶,让其逃往海南岛或台湾。所以,陈庚认为从赣西往湖南向西南的决策不够成热,因而大胆向中央军委和毛主席提出从赣州直取广东,再从南至西对白崇禧实行大迂回大包围的战略建议。
陈庚先打广东的理由、建议电报给毛主席和中央军委发出以后,又给林彪发了一份并附带解释和说明,以免他发生误会。但之后久久不见回音,这使他心里很着急,生怕林彪不理解有意见,更怕中央军委和毛主席对他有看法。
这天上午,兵团政治部在吉安召开团以上干部会议,在会上他提出:“深入学习党的7届2中全会决议,开展进军前的思想大动员。要求各部队明确进军的任务,解决进军入新区政策和纪律问题,与敌后人民武装会师,广泛开展人马健康等问题。”
会议一结束,陈庚回到办公室正准备下部队去检查,忽然桌子上的电话“叮铃铃!叮铃铃!”直响。
“我是陈庚!”
“是陈书记啊!有事,您讲!”陈庚拿着话筒说。
“安福县那边,还有你的那些部队?”陈正人问。
“李成芳的40、41、42师,以及军直序列都从安福出发,经永阳到遂川,现正在遂川休整。他们军部才过去,正在县城,还有解放安福县的41师123团也没走,正在县里休整。”陈庚对着话筒说。
“县里准备上武功山剿匪,想要你的部队配合一下。”
“上武功山剿匪,好!我立即打电话,要123团配合,不过要请当地熟悉武功山地形的同志带带路。”
“另外,当地组建县大队留下2个连,你可要将满编的留下,少了县里会有意见。”
“放心吧!陈书记,保证县里满意,不过这工作难做喽!”
“这我知道,都想去前线,上武功山带路的人,我推荐一个。”
上一章
下一章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