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独家授权
字数:16058
阅读:5669
发表:2020/4/29
20章 主旋律,历史 小说
《赣寰匪事》第8章
1
…
7
8
9
全部
- 故事梗概
- 作品卖点
- 作品正文
“他是谁,对武功山熟不熟?”
“熟哦!他叫李松风,是投诚人员,在县武装自卫大队。”
“好!请陈书记放心!”陈庚放下电话,想了想,又快步到隔壁的电台室。
“呼14军,找雷荣天………。”
原来,陈正人从宁都回南昌的当晚,组织部长刘俊秀就送来了关于审干工作的报告,还将民盟地下盟员、中共南昌城工部、湘赣边工委的地下组织,全部集中葆灵女中培训情况作了专门汇报。鉴于培训班就要结束,请陈正人去作一次讲话,并将工作分配的实际情况进行通报,以免消除误会。
第二天,陈正人与刘俊秀等省委领导驱车来到葆灵女子中学,对全体地下人员进行看望和慰问,对他们:“……坚持敌后,配合解放军解放南昌等城市给予了高度评价。但斗争的形势是复杂的,由于中共南昌城工部负责人李健的上级是福建省委,而省委主要负责人又是叛徒,造成了组织上的严重不纯。具体情况,目前正在调查,组织部也没有下结论。为此,经省委研究,暂时不能承认南昌城工部是地下党组织,也不承认这些地下党员同志的党籍,只承认参加了革命工作的经历,作干部分配到各地参加土改。对省委的这个决定,希望大家理解,待今后福建省委调查作出结论以后,省委再作决定。希望全体同志要接受组织的考验,全身心的投入到土改工作中去……。”
其实,福建省委出现的问题早有传闻,每个人都知道这样的决定迟早会来,虽然陈正人的讲话非常简短,台下的地下党员心中还是有些不平,但没有一人吭声。
从葆灵女子中学回到办公室,陈正人刚一坐下,秘书就送来封信,他一看是原省教育厅视学、吉安第七师范学校校长李松风的信。除反映过去的师生情感之外,还对过去苏区的一些迷团进行了澄清。
“………在安福苏区,以及整个江西苏区到处杀AB团。其实,AB团的来历,是我和同乡的周利生、永新的段锡朋一手弄起来的。因为我们属国民党内的新派,就用一个A来代表我们新派的核心组织,用B代表我们的外围组织。结果,就被你们牵强附会地把A与B两个英文字母联在一起,错误地认为是反布尔什维克的组织,说什么AB团是打进共产党内部的反革命组织。虽然我们不是AB团,也没有什么AB团,那时的主张是反对共产主义和共产党这倒真。你们捕风捉影地杀AB团,死了一大批你们自己的好同志啊!………。”
第二节:难舍人才
陈正人看完信放回桌上,回想往事心情难以平静,一幕幕杀AB团的情景,又好似在眼前浮现。那时,他去安福任中心县委书记,前几任书记、副书记、还有苏维埃政府主席、副主席、农会主席等干部,都被当作AB团杀掉,自已也差点当做AB团分子被害。特别是在行刑时,为了节省子弹就用刀砍,怕残叫竞在嘴里塞满柴块,真比国民党还残忍。有的人今天杀了别人,明天他又被别人杀掉,今天湖南人杀江西人,明天又江西人杀湖南人,这样杀来杀去,真不知害死了多少好同志。
展开的信最后落名李松风,这是很熟悉的名字,是吉安读第七师范学校时的老师和校长,他是安福人,还到日本留过学,回国后被安福同乡、国大代表、河北监察使周利生介绍加入国民党,任国民党江西省临时党部监察委员,后又去法国考察教育,并任国民党江西省党部执行委员兼青年部长、江西省国民政府委员。
他清楚的记得,在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受共产党人罗石冰、刘九峰的影响,李松风站在国民党左派立场,掩护支持自已和朱绳武、李精一等大批革命学生闹学潮运动。
原来,陈正人的父亲是一个前清秀才 ,在40岁时就患病去世了。那时陈正人念私塾,父亲去世后家境窘迫,母亲要送他去学徒。但陈正人一心想读书,母亲只好向亲友借钱送他上了小学。毕业后,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取吉安省立第六中学,这时“五三”惨案消息传到吉安,工人和学生纷纷声援罢工、罢课,陈正人以六中学生会代表的身份,参加各界声援运动,负责起草了《痛斥江西督办方本仁的公开信》。不久,初中毕业的陈正人又考入公费吉安省立第七师范学校,当时的校长因闹学潮被撤职,李松风以省教育厅视学的身份,来到吉安被任命为校长。
考入第七师范后,陈正人受革命思想的影响,继续组织学生开展罢课斗争,引起了当局的注意。迫于上面的压力,李松风赶紧将学潮领袖王礼锡转移抚州就读,而陈正人由于家庭贫寒,从此则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李松风后来进入南京国民政府任职,还到安微任专员,参加徐州抗战。抗战受挫后他回家,党部书记长周利生要他当了县参议长,还追随方天组建武功山绥靖司令部任副主任。尽管干了一些与人民为敌的事,但在陈正人的脑海中,总感觉他还是自已的一个老师。之后,他又对李松风作了进一步的了解,认为他还不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坏人。
而在安福县,武功山区绥靖办事处投诚后,按照投诚起义人员待遇,所有人枪改编为人民自卫队,临时驻扎在原国民党民众自卫总队的邓家祠,听从县委、县政府直接调令和指挥。执行剿匪反霸,协助看守蒙冈祠监狱,监守重要人犯,以及保卫护送等任务。
时因李松风等人担任过国民党要员,有关安排需严格审查上报,所以暂时不安排任何职务。而彭侠民早在1932年就由任弼时、张子意介绍加入共产党,虽多次被捕有变节疑问,但还是为党组织做了大量的工作。特别是打入武功山区绥靖办事处,是由民盟地下组织安排,在动员奉劝李松风投诚起义中,又做出了重大贡献,被安排在县政府民政科任科长。
姚博受江西省民盟安排,从安福调至吉安中学继续从事教学工作。
李松风见自己被排除在外,心情十分不爽,认为共产党和人民政府不讲信用。在各种顾虑和思想矛盾的纠结中,得知原来在吉安第七师范的学生陈正人到了南昌,而且还担任了省委书记、军管会主任、省军区政委。在欢喜之余,他心想能不能写封信联糸一下,说说自己的苦衷,把一些事情讲清楚,也许对今后的人生总会有好处。于是,他用了一个晚上时间,慎言慎语写好信,清早就到邮局把信缄了出去。
信缄出不见有反应,使李松风又害怕了起来,因为千百年来喜欢谏言之人,都没好下场,更何况是一个有罪之人。几日后的一个下午,李松风接到123团团长和县委书记兼县长邵萍的电话,命令他带路随部队去武功山剿匪,同去的有123团2个营和刚投诚起义的县自卫队2个中队。
这个差事李松风十分乐意去,起码解放军和政府信任他,再次剿匪是为民除害,如能表现一下,说不定政府重新起用自已也很难说。部队一路急行军,到达洋溪天色巳暗,当晚宿营祠堂。天没亮,又往钱山开拔,到达目的地又累又饿,笫二夜宿营钱山贺家祠。
到达钱山上武功山,有两条路可达金顶。左往大布村、南山村,从天心岩到两丘田,再沿九龙山背到鸡冠岩,再到1918米的武功山金顶,翻过山背就全是萍乡地界。往右从增家村到长源村,再到鸡婆岩、香炉山、三天门,上观音岩到达金顶,沿山背通往泰山、章庄境地达明月山。
为彻底剿灭罗光华,谢明远这两股土匪,123团制定了分两路进剿计划。由1营协同自卫队2中队近400人为左路搜索,协同宜春军分区157师471团从芦溪县往金顶方向搜索,防止土匪从武功山向明月山逃窜。由2营协同自卫队3中队380人为右路,切断土匪从明月山向武功山逃窜。左路由洋溪区政府的钱山籍干部负责带路,李松风随右路行动,重点对高家岭、唐家山、明月山一带搜索,配合宜春军分区的合围行动。
自从罗光华和宜春县长率残部从温川钻进明月山,分散在高家岭一带的20多座寺庵、道观,把住持、尼姑、和尚赶走,让几百人的队伍吃住不愁,风宿有屋,日子还挺舒坦的。除经常用电台与方天汇报、了解战况、听从指令外,还经常化妆下山到安福县城,与“预伏”女特务王娜会面行狗且之事,传递中统吉安站转来的各类情报。回时买些日常用品、食盐之类东西上山。
不料,解放军一次次进山剿匪,罗光华率众土匪东躲西藏,几百人的队伍迅速减去一半。不但山上的寺庵、道观全部炸毁,宜春县军管会还派投诚的旧政府官员、动员家属到山里喊话,散发传单,让匪徒想家思想产生动摇。被打死、开小差、逃跑者天天都有,竟连宜春县长也带着自己的人偷偷下山,使队伍分裂造成大乱。而罗光华他又迫于是宜春人,不愿处罚开杀戒,他说:“到了这种地步,都难呀!”
在高家岭实在无法立足,队伍锐减剩到100多人枪,而且还今天东、明日西的转移躲藏,让罗光华实在受不了这个苦。这天深夜,在规定的零点联糸时间,他又打开电台,对准频率明电呼叫。
“1号、1号、请回答!1号请回答!………。”
“山鹰!山鹰!有什么事?请讲!”
“熟哦!他叫李松风,是投诚人员,在县武装自卫大队。”
“好!请陈书记放心!”陈庚放下电话,想了想,又快步到隔壁的电台室。
“呼14军,找雷荣天………。”
原来,陈正人从宁都回南昌的当晚,组织部长刘俊秀就送来了关于审干工作的报告,还将民盟地下盟员、中共南昌城工部、湘赣边工委的地下组织,全部集中葆灵女中培训情况作了专门汇报。鉴于培训班就要结束,请陈正人去作一次讲话,并将工作分配的实际情况进行通报,以免消除误会。
第二天,陈正人与刘俊秀等省委领导驱车来到葆灵女子中学,对全体地下人员进行看望和慰问,对他们:“……坚持敌后,配合解放军解放南昌等城市给予了高度评价。但斗争的形势是复杂的,由于中共南昌城工部负责人李健的上级是福建省委,而省委主要负责人又是叛徒,造成了组织上的严重不纯。具体情况,目前正在调查,组织部也没有下结论。为此,经省委研究,暂时不能承认南昌城工部是地下党组织,也不承认这些地下党员同志的党籍,只承认参加了革命工作的经历,作干部分配到各地参加土改。对省委的这个决定,希望大家理解,待今后福建省委调查作出结论以后,省委再作决定。希望全体同志要接受组织的考验,全身心的投入到土改工作中去……。”
其实,福建省委出现的问题早有传闻,每个人都知道这样的决定迟早会来,虽然陈正人的讲话非常简短,台下的地下党员心中还是有些不平,但没有一人吭声。
从葆灵女子中学回到办公室,陈正人刚一坐下,秘书就送来封信,他一看是原省教育厅视学、吉安第七师范学校校长李松风的信。除反映过去的师生情感之外,还对过去苏区的一些迷团进行了澄清。
“………在安福苏区,以及整个江西苏区到处杀AB团。其实,AB团的来历,是我和同乡的周利生、永新的段锡朋一手弄起来的。因为我们属国民党内的新派,就用一个A来代表我们新派的核心组织,用B代表我们的外围组织。结果,就被你们牵强附会地把A与B两个英文字母联在一起,错误地认为是反布尔什维克的组织,说什么AB团是打进共产党内部的反革命组织。虽然我们不是AB团,也没有什么AB团,那时的主张是反对共产主义和共产党这倒真。你们捕风捉影地杀AB团,死了一大批你们自己的好同志啊!………。”
第二节:难舍人才
陈正人看完信放回桌上,回想往事心情难以平静,一幕幕杀AB团的情景,又好似在眼前浮现。那时,他去安福任中心县委书记,前几任书记、副书记、还有苏维埃政府主席、副主席、农会主席等干部,都被当作AB团杀掉,自已也差点当做AB团分子被害。特别是在行刑时,为了节省子弹就用刀砍,怕残叫竞在嘴里塞满柴块,真比国民党还残忍。有的人今天杀了别人,明天他又被别人杀掉,今天湖南人杀江西人,明天又江西人杀湖南人,这样杀来杀去,真不知害死了多少好同志。
展开的信最后落名李松风,这是很熟悉的名字,是吉安读第七师范学校时的老师和校长,他是安福人,还到日本留过学,回国后被安福同乡、国大代表、河北监察使周利生介绍加入国民党,任国民党江西省临时党部监察委员,后又去法国考察教育,并任国民党江西省党部执行委员兼青年部长、江西省国民政府委员。
他清楚的记得,在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受共产党人罗石冰、刘九峰的影响,李松风站在国民党左派立场,掩护支持自已和朱绳武、李精一等大批革命学生闹学潮运动。
原来,陈正人的父亲是一个前清秀才 ,在40岁时就患病去世了。那时陈正人念私塾,父亲去世后家境窘迫,母亲要送他去学徒。但陈正人一心想读书,母亲只好向亲友借钱送他上了小学。毕业后,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取吉安省立第六中学,这时“五三”惨案消息传到吉安,工人和学生纷纷声援罢工、罢课,陈正人以六中学生会代表的身份,参加各界声援运动,负责起草了《痛斥江西督办方本仁的公开信》。不久,初中毕业的陈正人又考入公费吉安省立第七师范学校,当时的校长因闹学潮被撤职,李松风以省教育厅视学的身份,来到吉安被任命为校长。
考入第七师范后,陈正人受革命思想的影响,继续组织学生开展罢课斗争,引起了当局的注意。迫于上面的压力,李松风赶紧将学潮领袖王礼锡转移抚州就读,而陈正人由于家庭贫寒,从此则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李松风后来进入南京国民政府任职,还到安微任专员,参加徐州抗战。抗战受挫后他回家,党部书记长周利生要他当了县参议长,还追随方天组建武功山绥靖司令部任副主任。尽管干了一些与人民为敌的事,但在陈正人的脑海中,总感觉他还是自已的一个老师。之后,他又对李松风作了进一步的了解,认为他还不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坏人。
而在安福县,武功山区绥靖办事处投诚后,按照投诚起义人员待遇,所有人枪改编为人民自卫队,临时驻扎在原国民党民众自卫总队的邓家祠,听从县委、县政府直接调令和指挥。执行剿匪反霸,协助看守蒙冈祠监狱,监守重要人犯,以及保卫护送等任务。
时因李松风等人担任过国民党要员,有关安排需严格审查上报,所以暂时不安排任何职务。而彭侠民早在1932年就由任弼时、张子意介绍加入共产党,虽多次被捕有变节疑问,但还是为党组织做了大量的工作。特别是打入武功山区绥靖办事处,是由民盟地下组织安排,在动员奉劝李松风投诚起义中,又做出了重大贡献,被安排在县政府民政科任科长。
姚博受江西省民盟安排,从安福调至吉安中学继续从事教学工作。
李松风见自己被排除在外,心情十分不爽,认为共产党和人民政府不讲信用。在各种顾虑和思想矛盾的纠结中,得知原来在吉安第七师范的学生陈正人到了南昌,而且还担任了省委书记、军管会主任、省军区政委。在欢喜之余,他心想能不能写封信联糸一下,说说自己的苦衷,把一些事情讲清楚,也许对今后的人生总会有好处。于是,他用了一个晚上时间,慎言慎语写好信,清早就到邮局把信缄了出去。
信缄出不见有反应,使李松风又害怕了起来,因为千百年来喜欢谏言之人,都没好下场,更何况是一个有罪之人。几日后的一个下午,李松风接到123团团长和县委书记兼县长邵萍的电话,命令他带路随部队去武功山剿匪,同去的有123团2个营和刚投诚起义的县自卫队2个中队。
这个差事李松风十分乐意去,起码解放军和政府信任他,再次剿匪是为民除害,如能表现一下,说不定政府重新起用自已也很难说。部队一路急行军,到达洋溪天色巳暗,当晚宿营祠堂。天没亮,又往钱山开拔,到达目的地又累又饿,笫二夜宿营钱山贺家祠。
到达钱山上武功山,有两条路可达金顶。左往大布村、南山村,从天心岩到两丘田,再沿九龙山背到鸡冠岩,再到1918米的武功山金顶,翻过山背就全是萍乡地界。往右从增家村到长源村,再到鸡婆岩、香炉山、三天门,上观音岩到达金顶,沿山背通往泰山、章庄境地达明月山。
为彻底剿灭罗光华,谢明远这两股土匪,123团制定了分两路进剿计划。由1营协同自卫队2中队近400人为左路搜索,协同宜春军分区157师471团从芦溪县往金顶方向搜索,防止土匪从武功山向明月山逃窜。由2营协同自卫队3中队380人为右路,切断土匪从明月山向武功山逃窜。左路由洋溪区政府的钱山籍干部负责带路,李松风随右路行动,重点对高家岭、唐家山、明月山一带搜索,配合宜春军分区的合围行动。
自从罗光华和宜春县长率残部从温川钻进明月山,分散在高家岭一带的20多座寺庵、道观,把住持、尼姑、和尚赶走,让几百人的队伍吃住不愁,风宿有屋,日子还挺舒坦的。除经常用电台与方天汇报、了解战况、听从指令外,还经常化妆下山到安福县城,与“预伏”女特务王娜会面行狗且之事,传递中统吉安站转来的各类情报。回时买些日常用品、食盐之类东西上山。
不料,解放军一次次进山剿匪,罗光华率众土匪东躲西藏,几百人的队伍迅速减去一半。不但山上的寺庵、道观全部炸毁,宜春县军管会还派投诚的旧政府官员、动员家属到山里喊话,散发传单,让匪徒想家思想产生动摇。被打死、开小差、逃跑者天天都有,竟连宜春县长也带着自己的人偷偷下山,使队伍分裂造成大乱。而罗光华他又迫于是宜春人,不愿处罚开杀戒,他说:“到了这种地步,都难呀!”
在高家岭实在无法立足,队伍锐减剩到100多人枪,而且还今天东、明日西的转移躲藏,让罗光华实在受不了这个苦。这天深夜,在规定的零点联糸时间,他又打开电台,对准频率明电呼叫。
“1号、1号、请回答!1号请回答!………。”
“山鹰!山鹰!有什么事?请讲!”
上一章
下一章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