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独家授权
字数:14629
阅读:8610
发表:2014/4/29
40章 农村 小说
《爱的花环》第7-8章
1-2
…
5-6
7-8
9-10
…
35-40
全部
- 故事梗概
- 分集提纲
- 作品正文
李春生在姐家捆行李时,姐夫从墙上摘下一把二胡,塞进绳套里。说:“把这把二胡带上。或许它对你有用的。”
沈清波说:“就在这里吧,离候车室近,人多,你卖琴声我卖唱。”
李春生把二胡从行李上拿起来,就坐在行李上拉起二胡来,先拉了个《二泉映月》,又拉了个《梁山伯与祝英台》,优美又忧伤的琴声招来成群成群候车室的人围着聆听。李春生又拉了个《白毛女》上的曲子。
沈清波随着琴声唱了起来,“人家的闺女有花戴,我爹没钱不能买,扯回了二尺红头绳,给我喜儿扎起来。”唱着唱着,不由泪流满面。这时有人喝起彩来,有个高腔大嗓子的人说:“再唱个《白毛女》里的北风吹。”
李春生和沈清波也就接着又拉又唱起来,刚唱毕又有人说:“唱个快乐的。”李春生和沈清波交谈了几句话,李春生拉起了《共产党好》的曲子,沈清波也随着唱了起来。
又刚唱毕,一个中年妇女说:“姑娘,你会唱豫剧不会,给俺唱一段《黄桂英祭桩》听听中不中。”
沈清波应声道:“中。”给李春生示了一个眼色,李春生便拉起了豫剧二八板过门。
沈清波唱起黄桂英去祭桩路上遇见了婆母娘那一段。唱的悲悲切切声泪俱下。
刚又唱完,又有人说:“给我唱段《西厢记》听听”。
话刚落,一位老者从人群走到圈子中央,对人群说:“好了,好了,大家没听见姑娘的嗓子有点哑了吗,大家看出来没,这兄妹俩是遇到什么难处,厚着脸皮儿才在大庭广众唱起来的吗,是想求大家给他们几个钱过过不去的坎儿嘛。按一般专以卖唱赚钱谋生的人说,早已伸手向大家要钱了;
大家看出来没,这俩兄妹害羞脸皮薄,不愿伸手,不敢伸手,不好意思伸手向大家讨要吗。”
沈清波听到这里抱住低头不语的李春生啜泣起来。
这位老者还说:“谁相信我的看法,就请或多或少给这两兄妹几个钱。大家应该看出来,这兄妹俩实在没有办法才卖唱的啊!我先给这兄妹俩五元钱。”说着,右手从口袋里掏出一张五元的人民币放在左手掌上,绕着圈子替李春生、沈清波讨要起来,绕了一圈儿,双手捧了一大堆零碎票子,然后转身走到“兄妹俩”跟前,说:“收下吧。以后再遇到什么难处,需要去‘卖唱’就学我这样去讨要。这不丢人,就算是丢人,该丢的时候也得丢,听我的劝告。”
李春生和沈清波听了老人的话,齐声说:“谢谢爷爷了。”向老人深深鞠了三个躬。
李春生和沈清波数了数卖唱得来的钱,计算了一下,沈清波说:“除了需要买去铜川车票的数目外,所剩不多了,而前面的路途还远着呐,再卖一回唱吧。”
李春生说:“只有如此了。”两人正要再卖唱,眼前走来一位年纪约五十岁左右的妇女。嘴里噙着一把旱烟袋,微胖略圆的面孔露出机灵而又稳重,狡猾而又善良的表情。先是打量了李春生和沈清波两眼,温和带笑地问:“你们行囊里包的是旱烟叶吗?卖给我吧。”两人赶忙摇摇头。
李春生紧张地说:“不是,不是。”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这妇女脸上表情的变化。
这妇女见两人紧张的样子,笑了,笑着说:“别紧张,我不是工商管理局的人,别怕,是头一回走私倒卖烟叶吧?走,到偏静处卖给我,我给你们大价。”
李春生说:“真的不是,不相信我打开行李你检查一下。”
看来这妇女是个做生意很有经验的人,又仔细审视了李春生和沈清波几眼说:“看你们俩也不像跑生意的人,倒像个没出过门的呆学生。”但她又问,“不跑生意,到铜川去干啥?”
李春生说:“我们是路过铜川,要到子午岭农场去。”
这妇女说:“我听说那地方在陕甘宁边区的甘肃省境内,可远着呢。”
沈清波说:“大娘,就因为太远,俺‘兄妹’正愁着路费差远着呐,一买去铜川的火车票就没几个钱了。包袱里要是烟叶能不卖么?”
这妇女说:“去那干啥,荒山野岭的,不如跟我学做生意吧,保证能赚上钱。看你俩虽实诚还是挺机灵的。”
李春生说:“我们不想学做生意。”这妇人又问:“你们是兄妹俩还是小夫妻俩?”
沈清波抢先答道:“是兄妹俩。”
这妇人说:“我咋看你俩的长相不像兄妹,是不是家里父母反对你俩的婚事,你俩私奔出来的?”
李春生、沈清波听了这老妇人最后一句话,心才安静了,但不知该如何回话才好时,听这老妇人又说:“不是我爱管闲事,我看姑娘长得太俊了,太俊的姑娘出远门走路可得小心,不如化妆成个男人安全。”
这几句话使沈清波记起姜玉琴在姐家那天晚上曾给她说的一句话:“我把我化妆穿的这身男装送给你带上,在必要的时候,你要化妆成男人,和春生兄弟相称。”于是说:“谢谢大娘的指点。”
这妇女又说:“听口音你俩像是河南人,听说这两年河南生活很不好,你俩是去子午岭逃荒的吧,那里有亲戚吗?没亲戚可要作难的。”说罢,叹了口气转身去了。但走了几步又转过身来对李春生、沈清波轻声说:“刚才你们说身上钱少,钱少混车坐。”
沈清波问:“咋叫混车坐?”
这妇女说:“你们先花三毛钱买上一站路的火车票,先上到车上坐下,走几站后见有查票的人你俩就躲。要躲不过就下车,随后再这样做,有时运气好,西安到铜川一次票也不查,愿老天爷保佑你俩。就是到铜川火车站后,可是没票出不了站太难了。”
沈清波说:“大娘,你能不能教我俩没票出站的办法。”
这妇女说:“我正要教你呢,铜川火车站里面的最北边,有一个很多人都不知道的一个很窄的巷道。从这巷道里可以偷走出站去。就是你兄妹俩没去过那地方不好找。到时候你俩再生法子吧。要是老天保佑你俩会再遇上好人指点的。先走一步说一步吧。”说罢,又转身去了。
李春生、沈清波朝这妇女大声说:“谢谢大娘,我们向您鞠躬了。”
画外音——
铜川火车站里面的北边确实有一个通向车站外面的狭窄巷道,很不好找,李春生、沈清波在巷道里左拐右拐好不容易才走出去的,伍子胥遇难过昭关。
第二天一大早沈清波化成男装和李春生在碎石子铺成的劣质公路行走。当走到离洛川城有几十里路的一处较宽阔的狭谷地段,需要改走小道的时候,阴了一天的天空猛然下起不大不小的雨来,两人便躲在一棵枝叶较为繁茂的大树下避雨。这雨只是下个不停,树叶子挡不住雨滴了,滴滴答答往下漏,越漏越厉害,把两人的衣服和行李都淋湿了。虽然两人愈靠愈近,照样冷得打颤来。看看天空没有住雨的迹象,只得紧紧张张,冒雨前行,听天由命了。
沈清波说:“就在这里吧,离候车室近,人多,你卖琴声我卖唱。”
李春生把二胡从行李上拿起来,就坐在行李上拉起二胡来,先拉了个《二泉映月》,又拉了个《梁山伯与祝英台》,优美又忧伤的琴声招来成群成群候车室的人围着聆听。李春生又拉了个《白毛女》上的曲子。
沈清波随着琴声唱了起来,“人家的闺女有花戴,我爹没钱不能买,扯回了二尺红头绳,给我喜儿扎起来。”唱着唱着,不由泪流满面。这时有人喝起彩来,有个高腔大嗓子的人说:“再唱个《白毛女》里的北风吹。”
李春生和沈清波也就接着又拉又唱起来,刚唱毕又有人说:“唱个快乐的。”李春生和沈清波交谈了几句话,李春生拉起了《共产党好》的曲子,沈清波也随着唱了起来。
又刚唱毕,一个中年妇女说:“姑娘,你会唱豫剧不会,给俺唱一段《黄桂英祭桩》听听中不中。”
沈清波应声道:“中。”给李春生示了一个眼色,李春生便拉起了豫剧二八板过门。
沈清波唱起黄桂英去祭桩路上遇见了婆母娘那一段。唱的悲悲切切声泪俱下。
刚又唱完,又有人说:“给我唱段《西厢记》听听”。
话刚落,一位老者从人群走到圈子中央,对人群说:“好了,好了,大家没听见姑娘的嗓子有点哑了吗,大家看出来没,这兄妹俩是遇到什么难处,厚着脸皮儿才在大庭广众唱起来的吗,是想求大家给他们几个钱过过不去的坎儿嘛。按一般专以卖唱赚钱谋生的人说,早已伸手向大家要钱了;
大家看出来没,这俩兄妹害羞脸皮薄,不愿伸手,不敢伸手,不好意思伸手向大家讨要吗。”
沈清波听到这里抱住低头不语的李春生啜泣起来。
这位老者还说:“谁相信我的看法,就请或多或少给这两兄妹几个钱。大家应该看出来,这兄妹俩实在没有办法才卖唱的啊!我先给这兄妹俩五元钱。”说着,右手从口袋里掏出一张五元的人民币放在左手掌上,绕着圈子替李春生、沈清波讨要起来,绕了一圈儿,双手捧了一大堆零碎票子,然后转身走到“兄妹俩”跟前,说:“收下吧。以后再遇到什么难处,需要去‘卖唱’就学我这样去讨要。这不丢人,就算是丢人,该丢的时候也得丢,听我的劝告。”
李春生和沈清波听了老人的话,齐声说:“谢谢爷爷了。”向老人深深鞠了三个躬。
李春生和沈清波数了数卖唱得来的钱,计算了一下,沈清波说:“除了需要买去铜川车票的数目外,所剩不多了,而前面的路途还远着呐,再卖一回唱吧。”
李春生说:“只有如此了。”两人正要再卖唱,眼前走来一位年纪约五十岁左右的妇女。嘴里噙着一把旱烟袋,微胖略圆的面孔露出机灵而又稳重,狡猾而又善良的表情。先是打量了李春生和沈清波两眼,温和带笑地问:“你们行囊里包的是旱烟叶吗?卖给我吧。”两人赶忙摇摇头。
李春生紧张地说:“不是,不是。”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这妇女脸上表情的变化。
这妇女见两人紧张的样子,笑了,笑着说:“别紧张,我不是工商管理局的人,别怕,是头一回走私倒卖烟叶吧?走,到偏静处卖给我,我给你们大价。”
李春生说:“真的不是,不相信我打开行李你检查一下。”
看来这妇女是个做生意很有经验的人,又仔细审视了李春生和沈清波几眼说:“看你们俩也不像跑生意的人,倒像个没出过门的呆学生。”但她又问,“不跑生意,到铜川去干啥?”
李春生说:“我们是路过铜川,要到子午岭农场去。”
这妇女说:“我听说那地方在陕甘宁边区的甘肃省境内,可远着呢。”
沈清波说:“大娘,就因为太远,俺‘兄妹’正愁着路费差远着呐,一买去铜川的火车票就没几个钱了。包袱里要是烟叶能不卖么?”
这妇女说:“去那干啥,荒山野岭的,不如跟我学做生意吧,保证能赚上钱。看你俩虽实诚还是挺机灵的。”
李春生说:“我们不想学做生意。”这妇人又问:“你们是兄妹俩还是小夫妻俩?”
沈清波抢先答道:“是兄妹俩。”
这妇人说:“我咋看你俩的长相不像兄妹,是不是家里父母反对你俩的婚事,你俩私奔出来的?”
李春生、沈清波听了这老妇人最后一句话,心才安静了,但不知该如何回话才好时,听这老妇人又说:“不是我爱管闲事,我看姑娘长得太俊了,太俊的姑娘出远门走路可得小心,不如化妆成个男人安全。”
这几句话使沈清波记起姜玉琴在姐家那天晚上曾给她说的一句话:“我把我化妆穿的这身男装送给你带上,在必要的时候,你要化妆成男人,和春生兄弟相称。”于是说:“谢谢大娘的指点。”
这妇女又说:“听口音你俩像是河南人,听说这两年河南生活很不好,你俩是去子午岭逃荒的吧,那里有亲戚吗?没亲戚可要作难的。”说罢,叹了口气转身去了。但走了几步又转过身来对李春生、沈清波轻声说:“刚才你们说身上钱少,钱少混车坐。”
沈清波问:“咋叫混车坐?”
这妇女说:“你们先花三毛钱买上一站路的火车票,先上到车上坐下,走几站后见有查票的人你俩就躲。要躲不过就下车,随后再这样做,有时运气好,西安到铜川一次票也不查,愿老天爷保佑你俩。就是到铜川火车站后,可是没票出不了站太难了。”
沈清波说:“大娘,你能不能教我俩没票出站的办法。”
这妇女说:“我正要教你呢,铜川火车站里面的最北边,有一个很多人都不知道的一个很窄的巷道。从这巷道里可以偷走出站去。就是你兄妹俩没去过那地方不好找。到时候你俩再生法子吧。要是老天保佑你俩会再遇上好人指点的。先走一步说一步吧。”说罢,又转身去了。
李春生、沈清波朝这妇女大声说:“谢谢大娘,我们向您鞠躬了。”
画外音——
铜川火车站里面的北边确实有一个通向车站外面的狭窄巷道,很不好找,李春生、沈清波在巷道里左拐右拐好不容易才走出去的,伍子胥遇难过昭关。
第二天一大早沈清波化成男装和李春生在碎石子铺成的劣质公路行走。当走到离洛川城有几十里路的一处较宽阔的狭谷地段,需要改走小道的时候,阴了一天的天空猛然下起不大不小的雨来,两人便躲在一棵枝叶较为繁茂的大树下避雨。这雨只是下个不停,树叶子挡不住雨滴了,滴滴答答往下漏,越漏越厉害,把两人的衣服和行李都淋湿了。虽然两人愈靠愈近,照样冷得打颤来。看看天空没有住雨的迹象,只得紧紧张张,冒雨前行,听天由命了。
上一章
下一章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