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治不会写剧本!
电影编剧实战班21 天后开课 去看看
权属:原创 · 独家授权
字数:15244
阅读:9046
发表:2014/4/29
40章 农村 小说
《爱的花环》第9-10章
 出售价格:面议 [如何联系作者]
9-10
  • 故事梗概
  • 分集提纲
  • 作品正文
  第九集
  
  在城内小巷的一个小院子里,姜玉琴坐在一间草屋前的一株槐树下洗衣服。
  姜玉琴的母亲从草屋里走出来:“歇歇,不洗了吧。”
  姜玉琴:“妈,今天是星期日,不到学校给学生上课,你把换下来的衣裳都拿来,我给你洗洗。我不累。”
  母亲:“我知你心累得很。”稍停,“玉琴,你不是说你喜欢的那个李春生到外地流浪去了,想在外地找个实现他啥梦的事去了,还有一个姓沈的好姑娘陪着,你也该放下心了,再不要牵肠挂肚愁眉苦脸了吧。娘心疼。”
  姜玉琴:“妈妈,你别说了。我对不起春生。是我害了他。你以为到外地流浪是游山玩水么。你以为去外地寻找到实现自己啥梦想的地方是从抽屉里拿东西么,这会叫人更操心牵挂的。”
  母亲:“怎能说是你害了他呢?你不是说过是来过咱家向你狠说好话的那个姓郭的同学下的毒手么。”
  姜玉琴:“主要是那一肚子坏水的郭泉池想把我弄到手,才害他的。从根本上说,还是我害了李春生,也牵连着害了一个好姑娘沈清波。那个郭泉池太可恶了,不惜玷污党的运动,还毁了一个对国家对人民有用的人才。”
  母亲:“女儿,你别太多情了。以后你生发救救那孩子和沈姑娘就是了。你不是还给我说,你和那李春生和沈姑娘成了好朋友了么?以后不能和那李春生成为夫妻,成为好朋友也中。”
  姜玉琴:“妈,你别说了。”
  姜玉琴扭了下身子,趴在站在跟前的母亲的大腿上痛哭起来。
  姜玉琴的父亲从外头回来了。
  父亲对母亲说:“你又惹女儿哭。”
  母亲对夫妻说:“给你留的饭还热着的,你回屋吃饭去吧。”
  母亲又对姜玉琴说:“也不能停几天就哭一回呀。别哭了,世上象李春生那样的好青年多着呢,再别说不嫁人了话了,我是说一辈子不嫁人苦啊。衣服不洗了,咱回屋歇会去。”
  母亲抚摸了会女儿的头发拉女儿站了起来。
  郭泉池拎着几大包礼品走进小院。
  姜玉琴见了,吼道:“出去,不准你进我家门。”
  郭泉池赔笑道:“这次我来回让你满意的。”
  郭泉池趋前几步,把把一页书面文字递给姜玉琴。
  姜玉琴不接,训道:“我不看你肚子里的坏水溅出来来的臭话。你给我爬出去。”
  郭泉池依然陪着笑脸。说:“这次写的是按照五八年在商丘生产实习时你提出的第三个要求写的。你看看,一定会满意地笑的。”
  姜玉琴接住了。仔细地看。
  书面文字上飞出郭泉池的声音——
  自我揭发
  母校党委:
  我是1958年毕业的217班的学生郭泉池。原是217班团支部组织委员。由于当时我被私心杂念弄昏了头脑,为了达到我隐秘的私欲目的,我拉拢班上同样有私心杂念的两位同学田虎任才,借党的反右运动,捏造同学李春生的材料,并学习电影《白毛女》中穆仁智强迫杨白劳在卖女儿的卖身契上画押的伎俩,迫害李春生签字,蒙蔽学校领导,把李春生划成了右派分子。经过三年来党的优良教育,我对良心有了认识,我不该这样做,不该玷污党的运动,不该毁灭一个很有志气,很优秀的于国于民很有用的人才,使其蒙受屈辱和痛苦。我对不起党对不起人民,对不起校党委,对不起李春生同学,请校党委还李春生一个公正。现请姜玉琴同学将我这份自我揭发材料转呈校党委。
  应当受到处分的学生 郭泉池
  1961年10月
  画外音停
  郭泉池:“玉琴,怎么样?满意了吧,该笑了吧。”
  姜玉琴:“在一星期内你把田虎、任才的同样性质的材料也各送我一份。”
  郭泉池:“好的,但你在商丘生产实习时答应我的话要算数。”
  姜玉琴:“那我得告诉你一句话——爱情不是搞交易。”
  郭泉池闷了一下眉眼,好似听不懂姜玉琴的话。
  姜玉琴:“你走吧。”
  郭泉池:“你也不让我喝杯茶,还有这东西。”
  姜玉琴:“要真渴,屋里自己倒去吧。东西你拿回。”
  姜玉琴母亲:“你站着,我给你倒一杯出来。”
  
  在远离家乡有几千里的地方。
  这“兄弟”俩,只得紧紧张张冒雨前行,被淋成了水鸡似的人儿,忽听到身后有汽车驶来的声音便闪在公路边向汽车司机频频招手,想挡住司机带他俩一段路程,那知他俩怎么地招手,又加了喊叫,这司机理也不理,擦过两人身边飞驰而去。两人无可奈何,只得继续坚持冒雨前行。李春生背的行李因受雨打湿重量加大,走路时打起趔趄来。
  沈清波见状说:“我背一会行李吧,你提会提包,提包轻些。”
  李春生那能让她背重的东西,说道:“你跟我出来作难,已叫我惭愧死了,往后的难处还不知都有啥的,那能叫你背重东西走路,我背得动,还是让我背着吧。”
  沈清波说:“你肺部有病,不能过分劳累,若病重起来不是也害了我。”说罢,硬是把李春生背的行李夺了过来,自己背上。把人造皮革做的、轻得许多的提包让李春生提着。
  沈清波又接着说:“在家时,你不让我出来,到西安后又让我返回家去,还没走多少路就遇上这些难事,你一个人怎么了得。我跟着你虽然不能为你抵挡很多难处,两人相伴总减少了许多寂寞,减少了不少孤苦的感觉,两颗心相偎傍,天气冷凉也觉暖和。”
  李春生听了不知说什么好,信口说道:“天公也太作贱我们了。”
  沈清波说:“这是天公在冶炼我们的爱情,这是天公在考验我们,考验我们的表里,这是天公在教育我们,教育我们要不怕艰辛;这是天公在赏赐我们品尝爱情在各种境况里的乐趣。”她又指着两旁崖畔正开得灿烂的山丹丹花说:“看那崖畔的山丹丹花在雨中摇摇摆摆又低头又仰脸模样多么好看,多么喜人,它们并不因雨打而败落;它们并不因受欺凌而悲哀而懊丧,反而借雨洗去身上的灰尘,显得更为美丽;它们在雨中象在阳光中一样生活着,多么可爱,它们象是为夹道欢迎我们而开放;它们象是为启示我们什么而舞着、笑着、歌着。春生,你可听见了它们的歌声?”
  李春生答道:“我听见它们的歌声了。听见它们在唱歌:‘什么是幸福,什么是生活,能在风中舞蹈,也能在雨中唱歌。能在一个安定的地方开花,虽然美好,把美浸进奔波里别有一番快乐。朋友,你俩何处去,请带上我们几朵……”。
  沈清波说:“山丹丹花既然请我们俩带上它们几朵,我俩就答应它们带上它们几朵吧。把它们插到我俩背的行李上,插到我俩提的包上,同我俩一块爱在途中吧,让它们也品尝品尝我俩的快乐,我俩的爱情美;让它们也放宽一些眼界;让它们也增加一点见识,也让我们的寻求具有花的芬芳;它们多象美丽的花季少女,让你身边多几个美丽的花季少女陪着,去寻求实现愿望的地方,多有诗情画意……”
  李春生截断她的话说:“怎么说着说着就俏皮起来……”还要说下去时,见沈清波真地把背的行李放下,爬坡上崖去采山丹丹花,忙制止道:“怎么真的起来,不要这样,不要这样,一则雨中爬坡上崖危险,二则俩人赶路要紧啊!”
  沈清波不听,只管雨中爬坡,一边说:“我是说到做到,一做到底,矢志不渝的人,你不是知道么。我就要叫这花季姑娘似的花儿同我一道儿陪你去寻求实现你愿望的地方。”
  雨打在沈清波的身上响出音乐般的声音。
  李春生赶忙放下提包,赶在她身后也爬起坡来,关照着她。
  沈清波真的下滑了一下。李春生赶紧托住她。两人终于爬到开山丹丹花的崖畔了,不约而同的微笑着采起花来,待每人采了几十朵后,放在口鼻边嗅了嗅,吻了吻,才牵了手一步一滑地下到坡底,走到行李包边。
  李春生眼前忽然闪现了一下童年时和妞妞在土坡上采野花的景象,耳边响起妞妞的话:“春生哥,给我编个花环戴在我脖子上。”
  两人十分小心地把山丹丹花插在行李上提包上几朵,手里拿了几朵一边闻着,又争起背行李的事来,争来争去李春生争到了。说:“我只背上几十步就换给你好小妹背,中吗?”
  李春生背着行李走,边把手中还有的十几朵山丹丹花编了个花环,转身给沈清波戴在脖子上。
  两人在说话中冒雨赶路,觉得轻快了许多,不知不觉走上了一段坡路,迈到了塬上,远望,见远处雨濛濛中隐约有一大片树木和房屋,想来是村庄了。于是两人下了公路,抡换地背着行李朝这村庄走去。两人都几次滑倒在泥水中,本就湿了的衣服又沾上了一层泥土。好不容易才走进村子,看了看天空的亮度,已是傍晚时辰了。天仍下着濛濛细雨,这个既有瓦房、草房也有窑洞地形较为复杂的村子里的各家各户,院门有的关闭着,有的虚掩着,村路上不见一人。两人小声商量了一会,到一棵枝叶较密的大树去避雨。雨越下越大。因而又小声商量了一下,把淋湿的行李靠树放下,两人背靠背坐了,一拉一唱起来。拉唱的是陕北民歌《绣金匾》,不一会好几户人家的门开了,有老人也有小孩和男人也有妇女走出门来,站在门口看,站在门口听。他们见李春生和沈清波在雨中拉唱,脸上都露出了惊奇的神色。
  一位中年妇女走到沈清波面前说了声:“孩子别拉别唱了。”就故意拉了一下沈清波的手,然后回过身走到一位老人面前轻声说道:“那唱歌的一个象是女扮男装的女孩,我看她的手细皮嫩肉的,手指尖尖的,象葱白,怪可怜的。”
  老人听了便一摆一摆防着滑走过去,什么也没询问两“兄弟”。只说道:“到我家来吧,避避雨,换换衣服,吃点东西。”
  待李春生、沈清波站起来时,一位五十多岁的妇女赶过来,对老人说:“他大爷,我听这俩孩子的口音象是俺河南人的乡亲,因饥荒我被人贩子卖到这里,三十多年没见到过俺河南乡亲了,叫这俩孩子到俺家住上几天吧。怪可怜的。”
  这老人说:“也好。你家还有座空窑洞。”
  这位大娘把李春生和沈清波领到自己家里照应,见沈清波在她住的窑里换了衣服,恢复了女儿模样,惊奇地拉住沈清波上下打量来打量去,自言道:“这么好看的女孩子!”问沈清波为什么隐瞒女儿身,出来受罪?
  沈清波笑道:“大娘,我想当当男人。”
  三人正说着话,一位年轻美貌的女子端着两碗汤水走了进来,见沈清波变成了美丽的少女先是“啊”了声,对这位大娘说:“娘,我给他俩熬了两碗姜汤,你照应他小俩口喝了吧,先暖暖身子。”说着把一碗递到沈清波手里,一碗递到李春生手里。
  大娘说:“这是俺儿媳妇。儿子远处开荒去了,她在家侍候俺。脸长得好,心也好,手又巧,又有眼色,待谁都和亲人一样。”
  这年轻女子听了,却是脸红了,微低了头说:“娘又夸奖我了。”
  这时李春生和沈清波接着说:“谢谢嫂子了。”
  这年轻女子笑道:“不谢。”转身出门去了。李春生和沈清波望她的背景,不约而同自语:“啊!这就是陕北女人呀!”
  李春生和沈清波喝了姜汤,听大娘说起自己的身世来。她说:“我原来是河南太康县人,民国二十七那年蒋介石没本事打日本鬼子,扒开了黄河花园口,想用黄河水挡住日本鬼子,那黄河水比野兽还厉害,可没挡住日本鬼子,倒淹了我的家乡,家里人都被淹死了,只有我一人趟水逃了出来。因为没饭吃上了人贩子的当,把我卖到这地方。孩子,没饭吃,没粮食,再没个好政府,会要人的命呀!
  我常在梦里去见家乡人,可梦一醒来,便啥人也没有,我只有哭湿枕头。没想做梦了几十年,梦来了你们俩年轻河南落难的孩子。
  大娘忽见沈清波没有了精神,面色出现红晕,伸手摸了摸沈清波的额头,跟着啊了一声说:“发烧了。可不是淋了雨冻着了。这可咋办呀!”但她马上又镇定下来,忙喊:“莲莲,你快来。”
  莲莲立马走进来问:“有啥事?”这大娘说:“你这个妹子发烧了,怕是雨淋受凉感冒了,你快到卫生院去买点治感冒的药。”
  莲莲听了,二话没说,找顶草帽戴上冲出门去。走到大门口又回头对婆婆说:“我把饭做好了,你照应他俩吃吧。”说罢冒雨出大门去了。
  这位大娘到灶屋盛了两碗白面条端过来,给到两人手上,沈清波见面条擀得又薄、切得又细,漂着辣椒葱花,心里很是感激,说道:“你这儿媳妇真会做饭,我长这么大,面条还没学会擀呢。”
  这大娘说:“我才到这地方时,老想着这里人没咱河南人好,时间长了才知道陕北人和咱河南人一样好。我生了个儿子,娶的这媳妇就是本地人,你们看,我没有说给你们做饭吃,她就把面条做好了。也是你俩的运气好,集体食堂刚散了不几天,要不是的话,还没有面给你俩做吃的呢。”
  大娘看李春生和沈清波只顾听话还没动筷子,又说:“快吃吧,我不说话了。”
  沈清波说:“大娘,我不想吃。”
  大娘说:“我知道人病了就不想吃东西,不想吃,也得强吃点,肚里没点食不中。”
  李春生见沈清波病了,坐立不安,把自己手中的碗放在身边桌子上,不顾这位大娘笑话不笑话,接过沈清波手里的饭碗说:“来,我喂你吃点。”
  这位大娘听了这话,笑道:“可怜我早生了几十年,没享过病了又男人喂饭这福气。”
  这时,莲莲买药回来了。买了一百多片感冒药,放在桌子上。
  这大娘说:“咋买这么多。是想你这妹子病上十天吃药吗?”
  莲莲说:“我哪能咒妹妹,巴不得她明天就好了呢。是我想这妹子好了后还要走远路,走时带上,怕又感冒了,身边没有药受罪。”说着瞥一眼正在由李春生喂着吃饭的沈清波,抿着嘴笑。
  沈清波见莲莲笑她,不好意思,脸更红了,把李春生手中的碗推到一边,也抿嘴笑,说:“嫂子,你见过这样欺负人的事吗?我不想吃饭,就这样强迫人吃。谢谢你冒着雨给我买药去。”
  莲莲灿然一笑,说:“不要谢了。你让我看见我没见过的这样被欺负的新鲜事就够千谢万谢了。”
  天,慢慢放晴了,将落的夕阳把将散尽的残云照耀得火烧了的一般。这位大娘照应沈清波把药吃下,躺在自己床上休息,便又招呼李春生把淋湿的行李晾在院里绷着的绳子上,又把边窑里一张空着的床铺收拾了一下,说“这张床铺早就空着,就象是专给你小俩口准备的”
  李春生说:“谢谢大娘了。就是我俩还没成婚呢。叫我这小妹和大娘睡一夜吧。”
  大娘笑道:“还害羞呢,谁相信还没结婚的。闺女,”她转脸对沈清波说:“你可不能学你小丈夫害羞,过那条窑里一块儿睡吧。你病了,正用得着小丈夫伺候的。”
  沈清波二话没说朝李春生笑笑,支起身子下了大娘的床,缓步走到那边的窑洞里。
  李春生把沈清波扶到床上,见一块过来的大娘出门后,对沈清波说:“我和大娘说咱俩没结婚,你还过来。”
  沈清波又笑笑,由于发烧,两颊发红,愈显得容貌美丽。
  沈清波说:“大娘收留咱就够好了,再叫老人家伺候我,多过意不去。你也太呆板了。”
  李春生说:“就是……”
  沈清波还笑道:“别就是就是了,你就蜷在我脚边睡吧,我的脚香着呢!你和我顺着躺我还不同意的。”说罢,躺在床的一头。
  李春生说:“好,那我就蜷在你的脚头上了,我确是也累了。”
  李春生正要侧身靠沈清波脚边躺下时,沈清波说:“你先别躺,我问你,你为什么不问问我,我为什么不让你顺着躺呢?”
  李春生笑道:“这还用问,你讨厌我呗。”
  沈清波笑道:“我就怕你有这想法。给你说明白,是我怕我的感冒传染给你了。现在躺下吧,把我的脚抱上。”
  李春生笑了笑,又摸了一下沈清波的额,蜷在了沈清波的脚头。
  
  在莲莲婆婆住的窑洞里,李春生和沈清波对莲莲婆媳俩鞠了两个躬,千恩万谢就出门了。沈清波没有再扮成男装,但当俩人出门没走多远又站住了,李春生说:“她们婆媳对我俩那么好,莲莲又和你拜成了干姐妹,又给炒面又给馍,我俩就这么走了吗?”
  沈清波说:“那你说该怎么表示一下呢?”
  李春生想了想说:“这位大娘老家是河南,离家三十多年了,一定没再听过河南梆子戏了,不如咱们返回去你给她唱几段河南梆子听听吧,以表示谢意。”
  沈清波说:“我也这样想,再者我俩也只有这点本事了。”
  于是两人又返回到大娘的家中。
  沈清波说:“大娘,姐姐,我想给大娘、姐姐唱段河南戏再走。”
  大娘和莲莲听了高兴得眼睛都笑了。
  李春生坐在莲莲搬出的高凳上调好了弦,站在李春生一侧的沈清波问:“大娘想听那出戏。”
  靠莲莲坐在小凳上的大娘说:“我当姑娘时爱听老戏《桃花巷》,你就给我唱段‘九尽春风杏花开,鸿雁飞去紫燕来’吧。”
  沈清波沉思了片刻儿唱了起来。
  优美的调子,加上沈清波清亮柔和的唱腔,把个豫剧传统 段子唱得蜂蝶来舞,鸟雀飞翔,招得村里人成群来听。
  
  画外音——随画外音出现画面
  李春生和沈清波出村庄,下了一个陡坡,顺沟底一条向西的小路走去。有时走进沟底很宽种有庄稼的地方,有时走进有花草蝶飞的地方,有时走进杂树疏林鸟鸣雀噪的地方。曲曲弯弯凄凄寂寂,走到太阳落山的时候,还没看到沟沿或坡坎上有人家居住,无法求人投宿。只有天空将圆的月亮怜惜他俩,把清辉由淡而浓地泻下来伴随。
  画外音停
  当两人披着月光又走到有几棵大树较宽阔的地方的时候,实在走不动了,只得将行李和提包放在一棵大树下,相偎傍着歇息。
  忽然一股穿沟阴风吹来,两人都打了一个冷战。
  李春生说:“我俩吃几口你干姐送给的馍吧。”
上一章
下一章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编辑:寒石
举报
顶啦 0
踩啦 0
点击收藏。收藏后可以在会员中心快速找到我哦 收藏 0
登录 后再戳我哦
最近阅读者 更多
  • 神秘人
    qiu
  • 学生
    莉莉丝
  • 神秘人
    xue
  • 编剧
    牛大力
  • 学生
    gao
  • 学生
    sep
  • 学生
    Ear
共有 1 个评论
好听的声音 作者   新疆和田策勒  2014/7/1 17:04:00 
请广大读者提出宝贵意见
写个评论
请注意:反馈问题请到 建议反馈 页面,在此评论无法得到回复!
*  
验证码:今天是9月几日?(提示:27号)
      *

该编剧的其他作品

爱的花环(农村)

年金牌VIP会员作品

潺潺流过的清溪(爱情, 农村)
白洋淀的孩子们(农村)

同类最新作品

小小(农村)
赤裸人生(爱情, 农村)
我的朋友马小军(农村)
走在思恋中(爱情, 农村, 奇幻)
孕事(农村, 家庭)
2022年的第一场雪(爱情, 农村)
井下的真相(农村)
白洋淀的孩子们(农村)

同类随机作品

女生(爱情, 农村, 家庭)
半截入土(主旋律, 喜剧, 农村)
孤独人生(农村)
合同恋情(主旋律, 校园, 农村)
母亲的手镯子(农村)
村长和他的兄弟们(主旋律, 农村, 家庭)
初恋在那大坑边(爱情, 校园, 农村)
守情半辈子(爱情, 校园, 农村)
分享页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