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长和他的兄弟们
作者:皖江八百里
一、寿宴
清水河是长江的一条支流,浓荫里弯弯曲曲一路流下来,在一个叫鱼家嘴的小山坡拐了一道弯,又一路向南流向长江。在河道两岸,筑起了一道道堤坝,坝里阡陌相连稻花飘香。这里的人们基本按家族聚居,形成了一个个独立的村庄,分别按家族姓氏命名。鱼家嘴是张姓的居住地,人口众多,所以叫张村。
张村位置好,坡上绿树成荫,河里清水长流。千百年来人们上山种地、下田栽秧、水里逮鱼,过着耕织生活。只是时光流转,随着年轻人涌入城市,张村和其他村庄一样逐渐空心化,千百年来的农家生活渐渐解体。除了过年和一些发生大事之外,村里很是寂静。
这一天,张村突然热闹起来。早上八点多钟,就陆陆续续有客人来到村西口的村长张义阳家。原来张家老太太今天要过七十寿辰,这可是张村一件大事。老太太早年丧夫,一个人拉扯大四个儿子,好在四个儿子一个比一个有出息。老大张义阳当了将近二十年的村长,老二张义刚是县城中学的校长,老三张义祥是县城建局的副局长。老四张义安,张家四兄弟中唯一的大学生,大学毕业后留在省委工作,后来下派到临湖市,从局长一路做到了市长。张家理所当然成了这十里八乡的显赫人家。
这一大早张家早就红灯高悬,全家人喜气洋洋。厨房里村长老婆万秀花指挥一群女人忙着午餐。淘米、洗菜、切肉、和粉、剖鱼、烧水,虽然今天客人众多,但是农村这类大事经历多了,自然有它的一套流程,所以大家忙而不乱。
“大妈,听说四叔要回来?”侄媳妇桂花一边洗碗一边问道。
“你四叔是大孝子,老太太七十大寿能不回来吗?”村长老婆一脸自豪。
“怪不得老寿星今天这么开心,站在门口看了好几次了,一个劲地问老四几点到家。”
“呵,”坐在一边嗑瓜子的张家二媳妇曹桂兰撇撇嘴,说道:“只怕有人比老太太更盼他回来吧。”
桂花脸一红,却不接腔。桂花家的闺女张兰兰今年大学毕业,工作到现在也没个着落,难得回来这次市长,正好求他安排一下。私下里桂花夫妻两个托了村长几次,也答应帮忙说说。现在给二婶这么一说,虽都是自家人,倒不好意思。
村长老婆一边整理蔬菜一边笑着说:“时候也不早了,老三家的也该到了。二婶去看看吧。”
“哼,路近人远,到现在还不回来,架子倒不小”,老二家的鼻子里出了一口气,不过还是到路口去望望。
老二家的曹桂兰和老三家的潘文兰都在县城,一个是护士,一个是教师,两个人一直不对光,平时里很少走动,见了面也是少不了斗一下嘴。大嫂万秀花摇了摇头,又低头收拾了几件脏衣服去河里。
这会儿村长正叉腰站在自家院子里,一会和进进出出的客人点头打招呼,一会低头看看自己的手表。
“老大在看什么呢?”
背后一个大嗓门冷不丁地炸起来,村长吓得手里的香烟掉到地上。回头一看,是镇里搞建筑的杨老板。
“哎哟,你这人啊,你没看见我今天忙吗?”村长没好脸色。
杨老板却不管不顾,拉起村长就往屋里走,又对村长独子少春招了招手。少春一看是本地大老板,急忙小跑过来。
坐下后,杨老板说:“上次我说的到临湖开个公司,咱们是老同学,这次你一定要帮一下忙。不能再等了。”
村长闷声说道:“不行,不是和你说过了吗?影响不好,还是不搞的好。咱们不能给老四添堵。”
杨老板楞了一下,谁不知道当年要不是村长自己退学、把上学机会让给市长,哪有市长的今天呢?市长对这个大哥心存感激,一直都是言听计从。难得市长今天回来,要是村长今天不开口,公司自然就开不了。杨老板又气又急,骂道:“你真是死心眼。现在到处都在搞开发,这些工程你不搞也是给别人搞。公司正规经营,不乱来就是。有这么好的条件,咱们为什么不能搞?”
村长摇了摇头,说:“你有钱就在家里搞农家乐、搞乡村旅游多好?现在政府提倡、社会也有这个需求,咱们这里资源也多的很,你也算是为家乡人民做奉献。城里水深,那钱不是咱们庄稼人挣的。”
杨老板站了起来,走到少春面前,说:“接一个工程少说就有几十万。你不挣也是给了别人 ,农村累死累活能挣几个钱?你就不为少春考虑一下?他二十多了,也没个正经工作,结婚成家都需要一大笔钱,怎么办?让他和我一起去临湖开公司,两年就能挣个房子,又能离开农村多好。”
少春喜出望外,说道:“杨叔叔你真的带我出去?”
杨老板笑道:“那就看你爸同不同意了。”
少春说道:“好,我爸工作我来负责,杨叔叔你说话一定要算话啊。”
“哈哈,只要你爸同意,你就到我们公司当总经理助理。”
村长叹道:“城里真的有那么好?都跑到城里去,以后谁种庄稼?你们吃什么?”杨老板大喜,知道村长口气已经同意了,说道:“有钱就有吃的,自然饿不死。临湖是省里第二大城市,现在正在搞大开发大发展,机会难得,错过就后悔一辈子了。今天难得市长回来,一定和他说一下。放心,违法犯罪的事我们不做,我们合法经商,不给市长找麻烦,在不违反原则的情况下,请市长关照一下业务就行。”
村长站起来,说道:“唉,随你们了,农村哪里不好?都要往城里跑。走吧,咱们下去,待会县领导要到了。”
老杨和少春互相一笑,跟了下了楼。
果然,才下楼,就听见门外汽笛声声。村长一路小跑过去,几辆小车依次停在路上。最前面的小车先下来一个人,一看,是镇党委书记曾强。曾书记快步走到第三辆车边,打开车门,里面慢慢出来一个人。村长一看,原来是县长刘强。
村长连忙跑上去,握住县长的手,说:“刘县长好,劳动您的大驾实在不敢当”。“呵呵,没事没事,正好下来看看嘛”最后一辆车是老三张义祥一家人了,还有老三家的大舅子阿文。老二家眼尖,本来想挤上去当着众人的面损上她几句,结果看见老三家一下车就指挥大家从车上搬出来大包小包,偏头看见大嫂满脸堆笑,拉着老三家的丫头又说又笑,老二家只好装作没看见,朝地上吐了一口,腰一扭缩回家了。男人们自然都围在县长边上,
一群人边说边进了屋里。
县长首先走到老太太跟前,弯下腰,说:“大妈,还认识我吗?”
老太太笑道:“认得认得,你是刘县长嘛,过年的时候来过,我记得的”。
刘县长开心一笑,说到:“大妈记忆力很真好,现在还记得,活一百岁没问题”。一屋里的人都跟着笑了起来。
老太太又冲曾书记嗔道:“强子你好长时间没来了吧?当了书记就不认我这个老太婆了?”曾书记陪着笑,说:“哪里的话?最近镇里事情多,所以没来得及看姑妈。待会多陪姑妈几杯,算是谢罪怎么样?”屋里又是一阵哄笑,老太太也忍不住笑了起来。
寒暄了一会,曾书记朝老大使了一个颜色,村长会意点点头,起身把县长一行人让到楼上小客厅里。驾驶员跟着送来县长的茶杯,老三上去添了开水。大家坐下,村长给众人打了一圈烟,笑道:“县长过年才来的,这次又亲自过来,真的不敢当”。
县长呵呵一笑,把手一挥,说:“那不一样。老太太七十大寿本来就是一件喜事,张市长最近又高升了,这可是我们全县人的骄傲啊,难得双喜临门,当然要好好祝贺一下,呵呵,你们说是不是”。
众人都跟着笑起来。
老三插话道:老四平时难得回来,这次因为老娘大寿才抽空回来,也是当了市长后第一次回老家。
县长点点头,说:“领导也不容易。家里有事就随时和我们说一下,不用惊动张市长了。”兄弟三个一齐点头,连声感谢。正在寒暄的时候,楼下声音突然大了起来。村长说:“应该是老四回来了”。众人连忙起身,刚走到门口,市长果然迎面走来。县长抢上前双手握住市长的手,笑着说道:“张市长辛苦了”。市长微笑,道:“难为你了”。
随后大家又是一番客气,坐下。
县长说:“本来我们书记是要来的,只是临时接到通知要到市里开会,走不开所以委托我过来”。市长喝了一口茶,说:“我知道你们很忙,工作要紧,这些私人的事不用费心,以后就不用这么客气了”。
县长呵呵一笑,说到:“张市长难得回来,我们县又是一个农业大县,经济发展比较慢,正好有这个机会向市长请教一下,请市长多指示。”
随后汇报了县里的情况。村长悄悄和其他几个人打过招呼,悄悄退了出来出来,只留下市长、县长几个人。
老二笑着轻声说道:“这个县长倒灵活的很”。老三白了他一眼,说:“他从上面调过来,才当县长不久,自然想早点做出一点政绩。咱们县底子不好,如果老四能帮一把,介绍几个企业来我们县里投资,那他就有当书记的资本了。”
村长惊讶道:“这么快就当书记了?”老三压低声音,说到:“现在的书记年纪大了,过几年就会到市里退居二线,一般都是县长接任书记。还有,咱们市里副书记是老四的同学,老四请他关照一下,那还不就成了?”村长点点头,说道:“怪不得呢。不管怎样,县长这样看重咱们自然很好。时间不早了,都到齐了,寿宴也该开始了。”
几个兄弟说说笑笑下了楼,少春正带人在悬挂寿匾。当地老人过寿比较讲究,除了送礼之外,还要送匾额。张家显赫,老太太的寿宴自然隆重,这匾额格外比较多。也难为少春他们了,挂这寿匾也是颇费了一番心思。只见正中是市长带来的寿匾,上书四个大字:“祖德流芳”,红底黄字,非常大气。左边是县里所送匾额:“寿比南山”,右边是镇里匾额:“松柏长青”。然后两边依次是亲戚所送匾额,按亲疏远近依次排开,平添了几分贵气。村长点点头,回头对老二说你去安排一下酒席,对老三说你去厨房看看,可以开席了。
今天各房客人都到了,七七八八加起来正好有八桌,场地不够,只好开两次。好在农村这类大事经历多了,也有经验,先排领导和外面的客人,自家人放到最后。厨房里饭菜也准备好了,就等开饭的命令。女人们难得有这个空闲时间,或蹲或坐,聊起了家常。老三家的灵活,每次回到老家就和大嫂粘一起。这阵子正和大嫂说:“少芳明年就要高考了,丫头学习不怎么好,明年要是考不上那就愁死了。”大嫂笑到:“哪有自家娘看轻自己闺女的?我看少芳这孩子就挺聪明的。”
老三家的叹了一口气,说:“本来初中成绩还不错,到了高中就慢慢不行了。现在在班上学习挺吃力。”
大嫂安慰道:“真的不行就找她小叔,去年少兰也是少了几分,她小叔不也是托人让她上了大学吗?”
“小叔当领导这么多年,关系多,这事本来也难不倒他。只是咱们家有多少事都烦他,觉得不好意思开这口。”
大嫂沉吟道:“找他办事的人确实不少。不过他小叔说了咱家小一辈的事是大事,他小叔不会不管的,早就说了,要让小一辈都离开这个穷地方。你们不好说,就让她大伯私下和小叔说说就是了。”
老二家的一边嗑瓜子一边说:“哎,明年的事明年再说,别扯那么远了。大嫂我提醒你一下啊,你那个侄子病情可有点严重。”
大嫂刚要接话,那边传话过来开席了。厨房里顿时忙碌起来。一道道菜按习俗依次端上去。大嫂亲自指挥,先给每张桌子端上第一道菜红烧鲤鱼,寓意年年有余,讨个好口彩。随后山粉圆子、红烧鸡块等依次端上,每桌十二道大菜,把桌面挤得满满的。
因为市长下午要赶回去,加上有县长等领导在场,所以酒席就彼此敬了一下,没有特别地闹酒,最后每人吃了一碗长寿面就算酒席完毕,县长和其他一些客人都纷纷告辞,只留下了张家自家人。
老太太热闹了大半天,有些支撑不住,就歪在床上休息。张家各人都围在老太太卧室里。老四坐在床沿,握住老太太的手。老太太说:“儿啊我活了一辈子吃了不少苦,没有想到今天还能这么热闹这么体面。”老四笑着说:“你老人家好好保养身体,好日子才开始呢。”
老二家的接话道:“就是,老太太身体硬朗的很,活一百岁也不成问题,到那个时候再好好庆祝一下,回头给你过百岁大寿。”全家人都笑了。老太太摇摇头,说:“上了年纪就随时准备走了,一百岁就不指望了,只要你们个个平平安安就好”。说着依次把众人看了一遍,说:“孙子们都大了,上大学的上大学、上班的上班,现在想见个面也不是那么容易。难得今天聚齐了,奶奶给你们一点礼物”。随后吩咐老大:“在今天收到的礼金里每个孙子孙女发两千的红包,老四家的孙子最小,给五千”。老二家的说老太太偏心,老三家的笑道:“老太太也给你留了一笔钱呢,等哪天你麻将输光了再来找老太太要不迟”。一屋里的人都笑起来。老太太说:“剩下的钱去买点木材,请木匠做副寿材”。老二家的又插话生日说做棺材不吉利,老二瞪了她一眼,说:“你不懂,这是我们这里的习俗,寿材一般都是过大寿的时候定下来,这样提前备好流作百年之用。”
老太太又对小孙子少国招招手,说少国你过来。少国今年初三,长的虎头虎脑,很讨喜。老太太怜爱地摸摸头,说:“我这小孙孙这么小,听说你们准备把他送到国外?谁给他烧饭?谁给他洗衣服?”
老四家的媳妇说道:“奶奶不用担心,他小姨在那边,吃住都在他家,和家里一样。”老太太摇了摇头,说:“千好万好不如自家好,哪有家里自在?”
老二家的插话,道:“老太太你在农村也不懂了,现在城里有钱有权的都把小孩送到国外去呢。咱们老张家好不容易出个留学生,等他学成回国就是高级人才,也是光宗耀祖了多好。”
老太太把小孙子搂过来,说:“就这么一个小孙子,出国了以后想见他一面都难了,我是活一天算一天,不知道还能不能等到他留学回来的那一天”,说到后来老太太呜呜哭了起来。大家连忙安慰,说每年都有几个假期回来,况且现在有飞机,回来也就十几个小时。老太太擦擦眼泪,说:“你们的事我也管不住,随你们了。只是有一点,老四能当这么大的官,也是张家祖宗保佑,老四你一定要好好做官,别给老张家摸黑。你们几个也别太给老四拖后腿”。大家一阵尴尬,不好接话。老大笑道:“老太太想的太多了。四弟能力很强,又很亲民,上上下下反映都很好,要不了几年还要往省里升呢,那就是从知府大人变为巡抚大人了,你老人家就等着享福吧”。屋里人一阵哄笑。只有老太太闭着眼睛,也不接腔。大家都觉得老太太乏了,闲聊几句就出来了。
张家四兄弟到楼上小客厅又坐了一会,老大汇报了一下县里镇里送礼情况。老三说:“镇领导是咱们家亲戚,送礼倒没什么。县里这份厚礼倒有点难办。只怕县长是有事想求我们。”
市长咳嗽一下,说“不用说了,情况我都知道。按说老娘这个寿宴应该是自家人一起吃过饭就行了。只是老娘苦了一辈子,趁这个机会让她高兴一下也未尝不可。以后可不能这么大操大办了,要注意点影响。”几个哥哥一起点头。老四又说道:“老娘刚才提醒的有道理,咱们家当领导的不少,树大招风,还是小心为好。”又问了各家一些情况,点点头,说:“好,我知道了,家里孩子们的事我会考虑的,其他亲戚朋友的事情请三位哥哥尽量帮我挡一挡。官场复杂,咱们小心点好。以后没什么大事我就不回来,三位哥哥一定要把老娘照顾好。明天市里开大会,我还得回去准备一下”。老二、老三家也和老大家一起告辞回去,全家人都站在马路上送行,老太太也起来了,拽着小孙子的手,一直送到车里。大嫂把老二家拉到一边,求她多关照一下住院的侄子。老二家的说到道:“我们自然会尽力,这几天我看他情况又严重了,你们也要有思想准备。”
晚上,村长夫妻两个收拾好了,在房间里休息。老婆倒在床上哎呦哎呦地哼哼,村长坐在边上,给她敲腿,说:“这几天也是难为你了。”
老婆白了一眼,说:“才知道我好啊?当初哪个还不同意和我结婚呢?”
村长停了一下,闷声说道:“这都过去多少年了,还提它干嘛?”
“唉,嫁到你们张家这么多年,上有公婆下有这么多弟妹,一大家子吃喝拉撒,成家、结婚、上大学,哪个不操心?一眨眼就是五十多岁了的人了,一天也没享到福。唉,我就是操心的命。”
村长笑道:“呵呵,你没享到福你娘家可没少沾光”。
老婆拧了他一下,坐了起来,说:“儿子的事怎么样了?他小叔怎么说?”
村长一边脱衣服一边说:“说过了,说回去安排一下。儿子也是一个不省油的小祖宗,你和他多叮嘱一下,让他别尽给小叔找麻烦”。
“好,这个我来和他说。小叔真不容易,我瞧今天来做寿的其实多半都是有事想找他,况且咱们家又是个大家族,每年又有多少事情要麻烦他。这几年咱们家一直往上走,考大学的考大学,从政的一帆风顺,外面风光热闹,只怕也招人恨。以后多节制点,多修福分多积德,这世上那富贵来的快去的也快。”
“行了知道了,咱们以后多替他挡一下,不早了睡吧,老太太想要寿材,明天我就去看看木材,省得她天天念叨。”
一夜无话,张家寿辰圆满结束。
二、旧情
第二天草草吃过早饭,村长和老婆打了个招呼推出自行车就往镇里骑。路上正琢磨着昨天杨老板说的那个事呢,冷不丁旁边小路冲出了一辆车,避让不及,两个人一起倒在地上。谁啊?长眼睛也不看看。村长有点火大,爬起来,一看:“小梅?怎么是你?”夏小梅坐在地上,揉着大腿,埋怨道:“你不能骑慢点啊?那么快,害我避让都来不及”。村长把她扶起来,说:“你这么急干嘛去?”夏小梅甩开村长,左右看了看,小声说道:“注意点,这是大马路”。村长讪讪一笑:“放心,没人”。又不放心,问道:“真的不要紧吗?要不要送你去医院看看?”“没那么娇气”,夏小梅一边拍打身上的灰尘,一边推车,说:“我娘家捎话说老头子病又犯了,我得回家看看去”。
村长说道:“好,你先回去看看,我也去镇上办事,回头再找你”。夏小梅看了他一眼,骑车就走了。村长站在原地看了发怔,这神情还是那么熟悉。
村长和夏小梅三十年前是初中老同学,那时候夏小梅娇俏活泼,是男生们暗恋的对象。夏小梅对谁也看不上,偏偏喜欢上了憨厚老实的张义阳。两个人后来都先后退学回了家,顺理成章地谈起了恋爱。可惜夏小梅的娘老子嫌张义阳家家境差、兄弟又多,硬是逼着女儿嫁给了邻村的包工头郑锐。这包工头常年在外,又嫌夏小梅生了女儿,所以更加不怎么愿意回家,听说外面有了女人。村长看了不忍,所以经常伸手帮衬一下。
村长叹了口气,夏小梅的老父亲是老病号,这下犯病又得花不少钱,寻思抽空去看看。一边想心思一边赶路,很快就到了镇上。
镇上最大的木材店木森木材店从山里运来了一批木材,老板夏树林正忙着指挥工人搬运,一瞥眼望见了村长,笑着迎上去,打了一根烟,说:“村长恭喜,昨天有事来不及去恭贺,抱歉抱歉。家里忙好了?”村长斜了他一眼,说:“能请动你夏老板的大驾?”夏老板呵呵一笑,说:“县长、书记都亲自过去祝寿了,我们这些平头百姓没这个资格噢”。
村长笑道:“你天天忙着挣钱,没想到消息倒灵通嘛”。
老夏一边倒水一边说:“那还用得着说?市长的老母亲过大寿,来了那么多小车,这十里八乡早就轰动了”。
“瞎扯,就是家里亲戚小范围聚一下。对了,最近有没有进什么好木材?”
“不急不急,先抽根烟。买木材做什么用?”
村长抽了一口烟,说“咱们这里规矩,过了六十大寿就要准备寿材。前几年家里事多,老太太身体又好,所以耽误了。昨儿个老太太自己提出来了,不能不办了”。
老夏点点头,一拍桌子,说“老太太真有福气,我今天才进了一批好木材,真琢磨着哪个有福气用得上呢。走,我带你去屋后看看”。
屋后堆了一批木材,散发一阵香味。“怎么样?咱们这里最好的松木,三十年的树龄了,我也是第一次进这种木材。”村长凑上去闻了闻,又扒开树皮查看树轮,点点头,说:“木材倒是好木材,不知道价格咋样?”
夏老板呵呵一笑,一把把村长拉进店里,说:“老张,说句心里话,这十里八乡的也就老太太最有福气,一个人吃了那么多苦,把那么兄弟拉扯大,个个都有出息,大家庭又那么团结和气,只有老太太才有资格享用这种好木材,价格好说,进价再给点人工费,不赚老太太的钱,算是我给老太太寿辰的贺礼好了。”村长站起来,递一根烟,亲自点上说:“好,那就这么说定了,我替老太太谢谢你了。我先去镇政府一下,回头我就把款付清。”
谈完事情,村长就告辞要走。夏老板死拖硬拽,硬把村长留下来喝酒,喊自家老婆去斩点肉买几条鱼,又把自家的大黄鸡给逮住宰了。
村长说:“好好地这么客气,是不是有事也想找我家老四?”杨老板哈哈一笑,说:“事倒是有事,不过还不值得麻烦市长大人。”村长有点奇怪,说:“有话快说,甭像个娘们磨磨蹭蹭的。”杨老板上前给村长的水杯里添了水,坐下,说:“老哥你知道看我这店开了十几年了,店面太小,多一点货就放不下,所以想在边上扩大一点店面。”村长没好气地说:“这是你家地基,你想盖就盖,又不是多大的事儿,找我干嘛?”
杨老板苦笑,说:“你以为咱们老百姓办事有那么容易吗?镇里我都跑了好几次,那个报告就是批不下来。不是这个推那个就是那个推这个,请老哥一定在曾书记面前帮我说一下。”镇里曾书记是村长的表弟,这已经不是秘密了。
村长笑道:“老古话说得好,席无好席,酒五好酒。你小子八成早就算计好了”。杨老板也笑道:“老哥放心,这事办成了,木材价格好说。”两个人哈哈大笑。事情办的很顺利,村长很高兴,不知不觉喝多了,有了一点醉意。告别木材店老板,就顺便拐到镇政府里,把杨老板的事和书记说了一下,书记只是说让杨老板赶紧递交一个报告。又闲聊了一下,差不多是傍晚了。村长起身要回家,也不要书记派人送他,自己骑上车就往回赶,虽然有点醉意,心里还是清楚的。摇摇晃晃骑车转到夏小梅家。
夏小梅正在灶间烧饭,看见村长醉醺醺的样子,吓了一跳,赶忙过来扶进屋里,又到院门口看了看,把门关上。村长靠在椅子上,望着小梅呵呵直笑。小梅脸上一红,到厨房给他倒了一杯水,加了一点蜂蜜,递了过来。村长趁机握住她的手,说:“小梅,你还是那么好看。”夏小梅把手抽了回来,嗔道:“又瞎说,都老太太了,哪有什么好看不好看。”村长喝了一口水,叹了口气,说:“小梅,我心里一直忘不了那个扎着马尾巴活泼可爱的小梅。如果当年我们再坚持一下,说不定我们现在就在一起了。”
“算了都过去这么多年了,还提它又有什么用呢?不早了,你该回去了。”
村长往后一靠,说:“急啥?我来找你是想问一下你家老头子咋样了?”
夏小梅眼睛一红,说:“已经转移了,医生说也就这几天。”
“都这个时候了,你家包工头也不回来看看?”
夏小梅低头不语。
“真是混账,家里的事不管不问,只顾自己在外面快活。”村长一面恨恨地说,一面从包里掏出一叠钞票,说:“这五万元钱你先拿去用一下”。
“谢谢,不用了,已经欠你不少了,不能再花你的钱了。”
村长站起来,把钱往她手里一塞,说:“你老公常年在外,他不关心你也就算了,连钱也不寄回来,真够混蛋的。你这日子过得紧巴巴的,老头子这情况多半也好不了,你拿去准备一下吧。”
夏小梅欲言又止,村长趁着酒劲,一把拉过来。小梅挣扎道:“不要这样了,你回去吧,给人看见了不好。”
村长低声道:“农村这时候哪有什么人呢?怕什么?”
拉扯之中,房间的灯灭了。
三、烦恼
张家。
村长老婆坐在院子里搓衣服,老太太坐在走廊里梳头。婆媳两有一搭没一搭地闲聊。
老太太说:“昨晚老大回家又很迟了吧?”
“他啊,哪次喝酒不是十一二点才到家?醉醺醺的,回来倒头就睡了,到现在还没醒。”
“你们说什么?这么热闹?”村长睡眼惺忪地从楼上走下来。
老太太瞪着他,说:“也是五十岁的人了,也该爱惜一下身体,再这么喝下去身体怎么受得了?”
村长心里有愧,讪讪一笑,自己去厨房盛饭。
老太太又转过头,对媳妇说:“这阵子家里够你忙的,你也好久没回娘家了,不知道你那个侄儿现在好了没有?抽空回去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