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授权发表
字数:45608
阅读:10274
发表:2017/9/28
主旋律,农村,家庭
小说
村长和他的兄弟们
- 故事梗概
- 作品卖点
- 作品正文
刘师傅抿了一口酒,叹口气,说道:“我这徒弟太忠厚老实,不喜欢多话,诺,你看都三十多虽了,还没成家。”村长老婆说道:“你们这项手艺现在也吃香,小伙子长得也很齐整,怎么没成家?”小王不好意思笑笑,又低头吃饭。刘师傅说道:“家里兄弟四个,他是老小。上面三个哥哥成家就单过了,就他和老头老太过日子,老头上个月才过世。老头老太两个都是也病秧子,三个哥哥也不大管,都是他一个人照顾。介绍了几个姑娘,看了家里那个状况早吓跑了,谁愿意嫁过来。”村长老婆叹息道真孝顺,忍不住给小王夹菜。
晚上,村长睡在床上,对着天花板发呆。老婆把他推推,村长一咕噜坐起来说道:“把这个王师傅介绍给月兰怎么样?”老婆呸了一口,说道:“净想些不正经的,,侄子才走几个月,怎么就想到这事儿了。”
村长说道:“月兰这孩子太可怜了,年纪轻轻就守寡,这以后日子长着呢。上有老下有小,你让她一个女人怎么撑起一个家?你娘家那么个情况不能不考虑。”村长老婆叹道:“你说的也有理,只是人毕竟才走不久,现在就谈改嫁,这不是让人家背后骂吗?”村长说:“毕竟年代不同了,早就不说什么守不守节。改嫁现在也是很正常的现象。按说现在是说早了点,只是难得遇见这个机缘,万一错过了可惜。可以让他们先接触一下,其他的以后再说。”村长老婆想了一会,说:“就不知道他们两个人有没有这个意思?别皇帝不急太监急,惹他们笑话了。”村长说:“不要紧,明天先试试看。”
第二天,村长抽空和师傅说了一下这个意思,刘师傅把手一拍,说:“好事!我看月兰这孩子又懂事又勤快,年纪也差不多,我这个笨徒弟能娶到她也是福分到了。”村长说:“月兰毕竟结过婚,身边还有一个小孩,小王师傅会不会嫌弃?”师傅把头摇摇,说:“这个你不用担心,你也知道农村三十多岁还没成家就是老光棍了。他们家又是那样的情况,还能怎么样?就不知道月兰姑娘什么想法?”两个人商量一下,决定先私下探探他们口气再说。
师傅和徒弟一说,徒弟涨红了脸,说听师傅的。师傅大喜,知道徒弟愿意了。那边村长老婆婉转地和侄媳妇说了,月兰把脸一扭,说:“姑妈你说的啥话?现在哪有心思说这个?”姑妈拉着她的手,说:“我知道现在说这个不是很恰当。可又有什么办法呢?死的已经走远了,活人还得活下去。你一个女人家,家里老的小的都指望你,你怎么受得了?这外面挣钱、家里干活都是需要一个壮劳力才能撑起一个家。这农村一个家庭,还真离不开男人。”月兰只是低头,说道:“不行,不想给人家添笑话。”姑妈劝道:“现在这种事多得很,都能接受的,谁会笑话?我知道你们夫妻感情很好,但是现在这种情况又怎么办?你还年纪轻轻,以后的路还很长。其他亲戚的工作我来说,你不用担心太多。难得碰到这个小伙子,我瞧他老实也能干,可不要错过了。”月兰想了一会,低声说道:“现在不说这个。”姑妈点点头,说:“先只是接触看看,其他的以后再说也不迟。”村长和师傅都说有戏,这事就这么定下来了。
十二、过年
村长家装修很顺利,正好赶在过小年之前就完工了,少春又拿出一笔钱,让村长把家里的家电和家具都换成新的。老太太听说了,吵着要回去,说再待在城里只怕要闷出病来,正好回老家过年,市长只好安排少春送她回老家。一回到家,老太太和少春顾不上休息,就一个房间一个房间看。老太太嘴里不住地念叨:“变化太大了,认不出来了,和城里一个样子。”少春也点点头,说不错,比想象的好。刘师傅笑道:“张总验收合格,我们心里就踏实了。”大家都笑了起来。
当天晚上,村长家很是热闹,村长老婆和月兰弄了一桌子菜,庆祝装修完工也欢迎老太太回家,大家一高兴就喝多了,连小王也破例喝了几杯酒,变得活泼起来。少春很高兴,要把小王和月兰也带到临湖去,说公司业务多,人手不够,正好让他们去挣点钱,早点把家里的债还掉。
送走客人,收拾好碗筷,也服侍好老太太睡了。村长夫妻两个陪儿子在房间里闲聊。村长说:“你这小子去城里一年不到,你看看你身上穿的手里用的,哪里还有农村人的样子?真是鲤鱼跳龙门,脱胎大换骨。只是有一点,你又买房又买车的,是不是太招摇了?”
村长老婆也说道:“你自己开销那么大,房子车子也买了,还几次给我们钱,哪来这么多钱?”少春斜靠在床上,说:“这个你们就不懂了,城里有的是钱,就看你会不会挣了。”村长骂道:“你这臭小子,要不是你小叔,你一个农村土小子只怕连门都找不到,咋挣钱?”少春笑道:“爸,你这话说对了,现在关系就是资源,再不抓住机会就是白白损失了。早几年去就好了。”村长老婆说:“这钱来的太容易,我心里一直不踏实。你们要小心,千万别走歪门邪道。”村长也说道:“农村虽然穷一点,但是挣一点钱是一点钱,都是靠自己双手挣来的,心里舒坦。你这大把大把挣钱,反而让人心里发慌。”少春满不在乎,说娘老子胆子太小,和社会脱节了。现在城里哪个不都在找机会?哪个不想发财?
村长骂道:“你们挣不到钱也就算了,别害了小叔就好。他一个农家子弟能走到这么高的领导岗位,容易吗?不许给他拖后腿。”少春不耐烦,说道:“早就和你们说过了,我们公司的事哪需要叔叔亲自出面?现在人多聪明,知道我和叔叔这层关系,自然会关照我们的业务,再说,我们公司是正规经营,又不违法乱来,怕啥?叔叔在临湖魄力很大,临湖发展势头很好,省里寄予很大期望呢。都说叔叔要高升了,你们别瞎想了。”
他妈妈低声说道:“还有一事我问你,你弟弟少国出国留学要花不少钱吧?那钱从哪来?他们那点工资不够吧?”少春说道:“出国自然要花一大笔钱。这钱从哪来我也不知道,叔叔有不少企业家同学、朋友,也许是找他们借的呢?现在有权有钱的人家把子女送到外国去多了去了,妈,你别想这些了,叔叔自有安排的。”妈妈摇摇头,说:“城里的事我不懂,只是前一阵子在你叔叔家待的时候,看见那么多人大包小包来看你奶奶,只怕里面还有其他东西。这个还是不要的好,收人家东西就欠了人家人情,总不是好事。”
村长沉吟说道:“算了不说这个了,下次我来提醒一下。对了,你说过年就要结婚,怎么这么赶?你们才认识几天?太仓促了吧?”少春不耐烦,说道:“我们又不是小孩子,当然想好了才决定结婚的。你们准备一下,别的就不用考虑了。”妈妈有点生气,说道:“婚姻是终生大事,我们连姑娘长什么样都没见过,她父母是什么样的人都不知道,怎么就结亲家了?结婚是两个家庭的大事,两家人总要先见过面吧?”儿子一脸的不高兴,说:“叫你们不要管就不要管,问那么多干嘛?”村长说道:“你们年轻人新潮,我们观念是跟不上,不过,有点礼节还是要到的,一些结婚的流程也是该有的。两家人可以先见见面,你们也可以多熟悉,等条件成熟了再结婚也不迟。”
儿子生气,说:“以前在家里,你们总是催着结婚,说这个结婚那个生儿子,现在真的要结婚了你们还推三阻四。”村长笑起来,说:“那不一样。农村人结婚要早一点,你这么大年纪再不结婚就准备打光棍了,给人家背后指指点点。我们也知道城里人结婚一般都比较迟。主要是你们从恋爱到结婚时间太短,太仓促了。”
儿子往后一靠,说:“实话和你们说吧,再不结婚就有人要喊你们爷爷奶奶了,你们自己看吧。”
“什么?”村长夫妻两个同时叫了起来,又互相看了一眼。
儿子把手一摊,肩膀一耸,说:“说了,就是那样了。”
妈妈反应过来,上前扬手就打儿子,说:“你这个小混蛋,这不是害人家小姑娘吗?她家里人知道了不打死你。”
儿子笑了,说:“妈,就是因为她家里人知道了,所以催着把婚结了啊。”村长把老婆拉过来,仔细问了情况。原来那个女孩叫江燕,江燕和少春两个年轻人都是外地人,朝夕相处,一时没把握住就越过了红线,两个人想了半天,说与其担心受怕,不如早点把婚结了算了。江燕是山东女孩,在临湖读大学,毕业就留在临湖工作。北方人性子豪爽,干事有一股冲劲,国庆的时候两个人回了一趟山东老家,那边父母看看事情已经到了这一步,少春这小伙子又精神又能干又懂事,房子也买好了,无话可说,只是催了早点结婚。
这边村长夫妻一时无语,天上几乎是同时掉下个媳妇和孙子,这幸福来的未免太快了,老两口完全没有思想准备,又喜又忧,喜的是儿子终生大事总算解决了,而且马上就要荣升为爷爷奶奶了,心里的喜悦是止不住地往上冒;忧的是,时间太急,结婚是大事,许多东西只怕来不及准备,还有,这里毕竟还是农村,观念还很传统,亲戚那里该怎么说呢?
村长说道:“管不了那么多了,过年结婚也好,大家都回来了结婚也热闹。少春在家结婚也是待不了几天就要回去。只是有个问题,你们房子还没到手,你们住哪?”少春说:“公司给我租了个房子,我们先住那里,等房子到手再装潢住进去。”村长见他都有安排,也就无话可说,拉拉老婆,两个人回房间。这喜事太突然,两个人又是兴奋又是激动,也有点着急,几乎是一晚未睡。
第二天一早少春就赶回去了。村长夫妻两个立刻忙碌起来,合计结婚需要的东西,还有一大家子回来过年的吃住安排,两个人忙得焦头烂额。老太太知道了更是高兴,叨念着马上又看见一代人了。村长赶紧和她说,这个还不能说,一定要保密。
老太太笑眯眯地点头,说好、好,保密保密。婆媳两个依农村风俗,马上去找先生定日子。报了两个人的生辰八字,先生闭着眼睛,嘴里念念有词,又屈指算了又算,说正月初二好日子,大吉大利。
因为临近年关,农村的习俗是,有钱没钱回家过年,长年在外打工的、读书的都陆陆续续回来了,平时比较空旷寂静的马路上挤满了各种小车,村子里也开始充满了笑声,张村一年中最热闹的时候到了。村长一直很有威信,加上老太太今年动了大手术,所以回来的人都要到村长家坐一坐,聊一聊家长里短。年轻人楼上楼下看装潢,年纪大的坐客厅谈县镇村里的事情,女人们坐在房间和老太太拉家常。只有村长老婆在厨房里忙着过年和结婚的准备。
年轻人大声说道:“义阳叔,你现在住的就是一个别墅,这要搁城里,至少几百万。”村长笑道:“还是以前那个房子,哪有你们嘘的那样。农村房子也不值钱。”
大家都说:“房子装不装修就是不一样,这个装修的钱恐怕做一座房子的钱。”村长含糊了一下。大家又要去找村长老婆:“双喜临门,秀花婶要请客。”村长老婆笑道:“啥子双喜临门?看看给我找了多少事。”大家不依,村长只好逐个点烟、村长老婆跟着发糖。哄了几个晚上。
好在现在农村和以前大不一样。以前过年的东西都得自家一样样地准备,从腊月二十四开始,炒胡芋角、熬糖、炸米、捏糖果、磨黄豆做豆腐、打塘鱼、杀年猪等等,现在这些东西花钱都能买得到,再说现在也没多少人稀罕,所以也大大简化,备一点应应景而已。倒是结婚是一件大事,客人很多,这个可不能简慢。村长夫妻两个忙不过来,又托老二和老三家的两个弟媳帮忙在县城采购,这样总算赶在过年前置办好。
过年的前一天老二家和老三家也先后回来了,老四打来电话,说春节还有事情要处理,今年就不回来过年。老太太不高兴,说再忙,年也是要过的吧?老娘这么大岁数,还能过几个年?好在孙子孙女回来了,想着法子逗老太太高兴,很快就好了。年三十晚上,少春放了一挂万响鞭炮,然后一家子坐满了一桌,说今年喜事多,可惜四弟一家没有回来,不然就更热闹了。老大忽然注意到老三义祥欲言又止,心里疑惑,待年饭结束,找个借口把老三喊到一边。老三吞吞吐吐说:“省里那个老领导出事了,我也是才听说的。”
“哪个领导?”村长一时反应不过来。
“就是义安给他当秘书的那个老领导。”
老大顿时愣住了,这个老领导就是老四的伯乐,当年就是他从大学里挑选了老四作为自己的秘书,一直栽培十多年,并且把自家外甥女嫁给了义安,又一手安排他到临湖出任市长。现在他出事了,会不会牵涉到义安?兄弟两个同时冒上了这个年头,又不敢往下想象。
“应该没事,前天我还和他通了电话,感觉和往常差不多。”老三安慰道。老大点点头,想说又无从说起。
爆竹声声烟花灿烂,全家人脸上喜气洋洋,只有兄弟两一脸凝重。
第二天,新年的第一天,
正月初一,一大早,按照惯例婆媳两个就搀扶着去庙里烧香。那是一个几百年的古庙,庙里人很多,香烟缭绕,婆媳两个小心挤上前去,点上香,老太太跪在地上,心里默念:“多谢菩萨庇护,这一年我全家顺风顺水。菩萨在上,继续保佑我全家平平安安,我婆媳两一定吃斋念佛、烧香还愿。”说着磕了几个头,又捐了几百元香火。
回到家,老太太看了看老大,说:“可怜老大这几天忙的,脸色都不好,说话也没精神,你们也帮一下忙,让他休息休息,可别把他累坏了。”
村长老婆说道:“家里这么多事,头脑都不够用,连着几个晚上都没睡好。”
老大笑了笑,说:“没事没事,扛得住,明天就要结婚了,也就忙这几天。”
老二家的接话说:“媳妇哪有那么好娶的?这还算好的,要是家在本地,七大姑八大姨,送日子、定亲、过门,哪家娶媳妇不要脱层皮?”
老三家的劝道:“你们也不要太累了,家里人多,大家都担一点,你们两个也少累一点。”老二家的说:“说得好嘛,那你下厨房,让大嫂休息,今天大家吃饭都落在你身上。”
“行行,你在灶上掌大勺,我在灶下给你做下手,今天我们两个大厨晾下手艺。”大家都笑起来。
小一辈哄得更起劲。少芳和少兰忙着弄锅底灰,说明天要蹋在新嫂子脸上。少春求饶,最后给两个妹妹包了红包,才答应明天放嫂子一马。在一片笑声中,少春开车去车站接新娘,今晚就住在县城,明天再组织一个车队去迎接。
村长私下找了儿子问一些老四的情况,儿子说叔叔平时很忙,见他也不容易。好不容易见到了也说不上几句话,找他的人太多了。这次回家,小叔叮嘱几次一定要低调,结婚也不要惊动别人,自家亲戚热闹热闹就行了。爸你看小叔官越来越大,胆子可越来越小了。村长心神不宁,又不好说,心想只有等这几天忙过了,是不是去一趟临湖。
十三、结婚
正月初二,村长家红灯高悬,喜字贴满了窗子,格外显眼。一大早亲戚朋友几乎都到了,村长家人声鼎沸,一片忙碌。厨房里村长老婆带领月兰、桂花等小媳妇们忙着安排饭菜,灶台上烟气缭绕香气喷鼻,边上搭了一个长条桌子,上面摆满了各式菜肴。小孩子们时不时跑进来,大人们顺手加一块肉塞到小嘴里。客厅里老太太穿上了大红棉袄,满面喜气。
新娘家在外地,因为隔得太远,所以事先两边都说好,各自举办婚宴。今天就是由弟弟陪同前来完婚。过两天小两口再去山东,在娘家也举办一场婚宴。这样省事多了,村长在院子里转了一圈,都安排得妥妥的,家里处处都是说笑声,心里叹道:“但愿老四不要出什么意外,哪怕不当官、不发财,家里就这样平平安安、全家人在一起多好。”
村长正想着心思,门外传来噼里啪啦响起了鞭炮声,村长和大家一起涌到门外,接亲的车队回来了。所有的人都挤出来看热闹。少春第一个出来,一身白色西服衬得格外帅气。只见他绕到车子的一边,打开车门,弯下腰,一把抱住新娘。人群一边起哄一边自动让开了一条路。少春一口气抱到楼上的新房里。等新娘在床边坐好,大家这才看清新娘的容貌,淡扫蛾眉凤眼含笑,娇羞中带有北方人的英武之气。桂兰推了一下大妈,说道:“少春真有福气,这个姑娘好漂亮,像明星。”村长老婆也是笑得合不拢嘴,喜滋滋地拍了拍身上的衣服,走出人群,把早已经准备好的红枣莲子羹端上。
少春介绍说:“这是妈妈。”新娘赶紧站起来,脆生生地喊了一声妈,村长老婆笑了答应,大家都笑了。桂兰大声说道:“快喝了,这叫早生贵子,让大妈早点抱孙子。”大家又是一阵哄笑。休息了一会,把村长喊来,举行改口仪式。村长夫妻两个坐在沙发上,小两口跪在前面,双手分别捧上一杯茶,喊到:“爸、妈,请喝茶。”老两口接过茶,喝了一口,赶紧从口袋里掏出红包递给新人,然后四个人一起照相。边上老二家的说:“公公太严肃了,新媳妇这么漂亮也不笑一个。”村长嘴巴咧了咧,更不自然,手脚都不知道怎么放。大家看平时严肃的村长手脚无措的模样,都感到好笑。摆了几个姿势,总算拍完了全家福。
村长站起来就走,在人群里被人拉了一下,回头一看是表弟曾书记。转到没人的地方,书记问道:“你有没有和少安联系?”
“这阵子忙结婚,没顾得上。你也听见了?”
“这么大的领导出事,官场上早传开了。义安没打电话回来?”
村长摇了摇头,说好几天没联系,手机也打不通。
书记沉思,说道:“联系不上也不奇怪,一般到了放假,领导都会把手机关了,以免别人找麻烦。应该不会有什么事。过几天再联系一下看看。”村长问道:“你怎么知道没事?”
书记说:“临湖这么近,要是有事早就传过来了。”
村长连声说对、对,有道理。两个人商量,干脆过几天去一趟临湖,免得在家疑神疑鬼。那边喜宴已经开始了,大家都说今年少春当了老总,买了新房,做了新郎,这么多喜事一定要多喝几杯才是。那边老太太说累了,头晕,先回房休息。厨房里女人们趁着男人们喝酒,赶紧抽空扒了几口饭。
月兰坐在灶间,一边塞柴火一边吃饭。老二家的打趣道:“月兰最近脸色好多了,什么时候该喝你的喜酒了吧?”月兰脸上一红,老三家的说道:“你这人说话也不看场合。”老二家的笑道:“这是喜事,都是家里人,说说也不碍事。”大嫂说道:“家里已经说好了,正月里就把大事办了,过了正月好一起出去打工,早点把家里的债还了。”
老三家的点头说道:“这样好,日子总是要往前过的。”
十四、噩耗
第二天,按本地习俗是要请新娘的爸爸叔叔们来做客,再后一天要请新娘的妈妈婶婶,然后再请爷爷奶奶。因为路远都没有来,所以都免了。老二家的和老三家的也都各自回家拜年。少春嫌家里冷清,就开车带了新媳妇和小舅子去市里转转。老太太说不舒服,大家都说昨天忙累了,让她躺在床上休息。
年也差不多过完了,大事也办妥了,村长老两口松了口气,两个人坐在走廊里有一搭没一搭的闲聊。“大妈、大妈!”忽然桂花从外面急匆匆跑进来。村长老婆说道:“都这么大的人了,还这么慌里慌张的,什么事急成这样?”桂花看了看村长,欲言又止,对村长老婆招了招手,两个人走到厨房里嘀嘀咕咕。
村长以为是女人之间的悄悄话,也没在意,端起茶杯喝水。忽然听见老婆啊了一声,村长好奇地走了过去。桂花没有看见,还在那低声说道:“这事千真万确。我今天到娘家拜年,经过她们村,我亲眼看见的,女儿哭的真可怜。边上的人都说太年轻了,真惨。骂包工头没人性。”
“哐当”一声,村长手里的茶杯掉到地上,摔得粉碎。桂花吓了一跳,看见村长站在门口,吓得赶紧住口。
“你们在说什么?”村长盯着桂花。桂花紧张地看着村长老婆。
“桂花你就直说了,这事也是瞒不住,迟早都会知道。”村长老婆说道。
桂花说:“听说夏小梅死了,我也是听说的,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村长手直抖,想抽烟怎么也拿不出来,张张嘴想说又什么也说不出来。村长老婆看他脸色苍白得怕人,想去扶他。村长顿时清醒过来,一甩手,转身就往院子外面跑。
桂花紧张地说:“大伯这个样子好怕人,不要紧吧?要不要去看看?”
村长老婆走到走廊,慢慢坐下,眼睛望着院子外面,说:“随他去,让他去看看也好。”
那边村长头脑一片空白,只是一路跌跌撞撞向那个熟悉的人家跑去,连别人和他打招呼也看不见。远远地看见了那个熟悉的房子,村长放慢了脚步,那个陈旧的砖瓦平房,在周边小楼房中间显得很寒酸,村长眼里却是那么的温馨。自己有多少次来过这里?村长嘴边忽然浮起了一丝笑意。他一步一步向小屋走去,眼前想了自己第一次来这里的情景。应该差不多二十多年了,那个时候她结婚不久,就被丈夫打了一顿。他听说后跑了过来,那个男人已经到外地做生意去了,只有她坐在家里哭泣。他在门口转了几圈,想去安慰又不知道说什么。她哭了一阵子,让他走。当时她脸上写满了淡淡的愁容,没有一点新婚的喜悦,他的心都碎了。二十多年了,一直刻在他心里。
走近了,门前的白花格外刺眼,村长麻木地挪动着双腿走了进去。迎面而来的是小梅大大的遗像,恍惚之中,似乎看见小梅含笑走过来。
“小梅、小梅!都是我害了你啊!呜呜呜”村长大哭跪倒在地上。边上有个人把村长搀了起来,村长睁眼一看,是小梅的女儿洋洋,擦了擦眼泪,问道:“你妈妈到底怎么了?怎么好好地就走了?”
洋洋一把拉过村长,悄悄地说道:“这里不方便,我们到墓地看妈妈。”
转到村后,走过几条田埂,远远地看见一座孤坟孤零零地立在田地中间。村长心里一痛,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淌。走到跟前,碑上镶嵌着小梅的照片,一脸忧郁的看着自己。村长俯下身子,抱住墓碑放声大哭。恍惚之中,仿佛看见小梅笑吟吟地向自己走来。这笑容还是那么熟悉。当年第一次见到小梅,就被她青春甜美的微笑吸引。“小梅!小梅!是我害了你!呜、呜!”哭了半天,擦了眼泪,问道:“你妈妈不是去看病吗?怎么就突然走了?”
洋洋哭道:“妈妈本来就身子不好,这次接她到爸爸那边去,本来想带她去医院做个检查,结果他们老是吵架,也没去成。”
“他们为什么吵?你妈已经到你爸身边去了,你爸还吵什么?”
洋洋低头不语。
“怎么了?”
洋洋抬起头,说:“妈妈去了反而坏事了,如果不去的话也许是好事。”
“这怎么说?”村长不解问道。
洋洋转过头,看着妈妈的照片,说道:“我爸在外面有个女人,妈妈去了之后要爸爸和那个女人断了关系,不要再来往,爸爸不听。两个人经常为这个事吵嘴,后来爸爸干脆搬过去和那个女人同居,妈妈气得大病一场。”
“你妈妈生病,你爸爸也不管?”
洋洋低头。
“后来呢?”
“过年的时候,妈妈说一起回老家吧,你有好几年没回去过年了,也该回去看看两边的老人。可是爸爸不同意,他要跟那个女人回去过年。妈妈一气之下,想不开就上吊自杀了。呜呜,我可怜的妈妈。”洋洋说到后来已经泪流满面。
村长呆呆地看着照片,喃喃说道:“小梅,你太傻,为这个混蛋不值得。你怎么想不开啊。”
洋洋从包里拿出一个红包裹,说:“这是妈妈让我转交给你的。”村长擦擦眼泪,接过来,慢慢打开,是一叠信封,年岁很久了,信封已经发黄。村长一眼就看出这是当年自己写给小梅的情书。这么多年了小梅保存得这么完好,村长心中大痛。
“妈妈病倒后,对爸爸失去了指望。她把这些东西给我,让我转交给你。我说你好好治病,回家自己交给叔叔吧。妈妈摇摇头,说自己的身体自己清楚,只怕再也回不去了。”
村长伤痛之下,不能自己。泪眼里,捡拾这些信件,一一记载和小梅相识的点点滴滴,从第一次鼓起勇气向她表露爱慕之意到第一次两个人一起看电影、从和她相约一起出去打工到和她无奈分手,这么多年过去了,这些发黄的信件她还一直保留完好!看着这些信件,两个人昔日相处的一幕幕浮在眼前,从今以后再也看不到她了!他心里一阵凄凉,她已经走了,这个世上还有什么好留恋的?不如也跟她去算了,以后两个人再不分离。村长头脑一阵胀痛,鼻子也越来越阻塞。
“叔叔,你和我妈妈那么要好,为什么要分手?”洋洋的话把他拉回现实,叹了口气,说道:“我家那个时候条件不好,父亲去世早,下面兄弟多,你外公外婆怕你妈妈来了受苦,所以硬逼你妈妈嫁给了你爸爸。谁知道你妈妈嫁过来并不幸福,早知道是这样,当时我们坚持下去说不定也能在一起了。唉,小梅,这辈子苦了你了。”
村长让洋洋先回去,说要自己一个人陪陪小梅,然后靠着墓碑发呆,恍惚之中,感觉到两个人终于在一起了,小梅还是那样爱笑爱说,两个人牵着手,一起坐在草地上偎依在一起,再也没有打扰。村长心里前所未有的宁静,恍惚之间倒在地上。
等他清醒过来,已经躺在自家的床上,老婆守在边上。他摇了摇头,手上在吊水,心里明白小梅还是走了,不禁深深叹了口气。
老婆听到动静,转过头来:“总算醒了。”伸手想摸摸头,村长往里避了一下,想坐起来,浑身却无一点力气。
“躺倒别动了,医生说你这几天忙累了,又忧虑过度,急火攻心病倒了,一连昏迷几天。”
村长呆呆地看着房顶。
“幸好那天少春开车经过那里,就把你带回来。不然还不知道在那要躺多久,只怕病更严重了。”
村长还是无语。老婆倒了杯水,挑出几粒药,把村长慢慢扶起来,说:“把这药吃了,早点好起来,再不好起来我都愁死了,家里躺了几个病人。”
村长哑着嗓子问:“还有谁也病了?”
“老太太,结婚那天就倒了,这几天一直没起来,也没吃多少,只是说不舒服。”
“医生怎么说?”
“农村医生只能看看头痛发烧之类的小病,像老太太这样动过大手术的,就不知道了。老二老三打电话过来,说等上班了再送到老四那里检查下看看。”
村长心里一动,问道:“老四打过电话没有?”
“还是没有打通。少春说先去一下山东,待两天就直接回临湖看看小叔。”
村长松了一口气,让老婆搀扶着下了床,看了一下老太太。老太太睡着了,感觉这几天明显消瘦。
看着日益衰老的老娘,村长有了一丝内疚,老娘时日不多,在她生病的时候自己却没有好好照顾。家里这老的老小的小,哪个能离得了自己?那容得下自己的儿女私情?人啊,这辈子活得都不容易,今生就是这个命,又能怎么样?小梅,不是不念旧情,只是我们两个都是迫不得已啊,今生已了下辈子咱们再见吧。
村长老婆哪知道这短短一瞬间丈夫转了这么多心思?端来饭菜,在桌上摆好,扶着丈夫坐下。村长看看饭菜,老婆这么贤惠大度,也感觉自己有点歉疚。叹了口气,拿起筷子吃了起来。
十五、双规
节后上班的第一天,农村的习俗是过了正月十五才是年结束。村长先到村里转转,村里还是在过年,没有什么事情,就骑车到镇里去。镇里倒是正式上班了,大家都在彼此打招呼。村长一边笑着和大家说过年好,一边直接进了书记办公室。书记正坐在办公室,靠在椅子上抽烟,看见村长愣了一下,起身把门虚掩起来,说道:“你来的正好,正要找你。”
“哦?有事吗?”村长一屁股坐下,没有看见书记的脸色。
书记看着村长,凑过头来,小声说道:“你要冷静,听说老四也出事了。”
村长一下站了起来,说:“不可能。你听谁说的?”
“刚才一上班县里就有人给我打电话,说是初二那天被纪委带走的。消息应该可靠。”
村长一屁股坐下,抱着头,脑子一片空白。一直害怕的事还是发生了,村长茫然不知所措。
书记也是一脸沉重,说道:“不管消息是不是属实,都要有所准备。首先是一定不要外传,特别是不要让老太太知道,她这么大年龄,最近身体也不好,肯定受不了打击。”
村长机械地点点头,脑子里一团乱麻,理不出头绪。不知道怎么走出来的,连书记叮嘱他打电话给少春也没听见 。村长推着车子往回走,脚步沉重。
晚上,村长睡在床上,对着天花板发呆。老婆把他推推,村长一咕噜坐起来说道:“把这个王师傅介绍给月兰怎么样?”老婆呸了一口,说道:“净想些不正经的,,侄子才走几个月,怎么就想到这事儿了。”
村长说道:“月兰这孩子太可怜了,年纪轻轻就守寡,这以后日子长着呢。上有老下有小,你让她一个女人怎么撑起一个家?你娘家那么个情况不能不考虑。”村长老婆叹道:“你说的也有理,只是人毕竟才走不久,现在就谈改嫁,这不是让人家背后骂吗?”村长说:“毕竟年代不同了,早就不说什么守不守节。改嫁现在也是很正常的现象。按说现在是说早了点,只是难得遇见这个机缘,万一错过了可惜。可以让他们先接触一下,其他的以后再说。”村长老婆想了一会,说:“就不知道他们两个人有没有这个意思?别皇帝不急太监急,惹他们笑话了。”村长说:“不要紧,明天先试试看。”
第二天,村长抽空和师傅说了一下这个意思,刘师傅把手一拍,说:“好事!我看月兰这孩子又懂事又勤快,年纪也差不多,我这个笨徒弟能娶到她也是福分到了。”村长说:“月兰毕竟结过婚,身边还有一个小孩,小王师傅会不会嫌弃?”师傅把头摇摇,说:“这个你不用担心,你也知道农村三十多岁还没成家就是老光棍了。他们家又是那样的情况,还能怎么样?就不知道月兰姑娘什么想法?”两个人商量一下,决定先私下探探他们口气再说。
师傅和徒弟一说,徒弟涨红了脸,说听师傅的。师傅大喜,知道徒弟愿意了。那边村长老婆婉转地和侄媳妇说了,月兰把脸一扭,说:“姑妈你说的啥话?现在哪有心思说这个?”姑妈拉着她的手,说:“我知道现在说这个不是很恰当。可又有什么办法呢?死的已经走远了,活人还得活下去。你一个女人家,家里老的小的都指望你,你怎么受得了?这外面挣钱、家里干活都是需要一个壮劳力才能撑起一个家。这农村一个家庭,还真离不开男人。”月兰只是低头,说道:“不行,不想给人家添笑话。”姑妈劝道:“现在这种事多得很,都能接受的,谁会笑话?我知道你们夫妻感情很好,但是现在这种情况又怎么办?你还年纪轻轻,以后的路还很长。其他亲戚的工作我来说,你不用担心太多。难得碰到这个小伙子,我瞧他老实也能干,可不要错过了。”月兰想了一会,低声说道:“现在不说这个。”姑妈点点头,说:“先只是接触看看,其他的以后再说也不迟。”村长和师傅都说有戏,这事就这么定下来了。
十二、过年
村长家装修很顺利,正好赶在过小年之前就完工了,少春又拿出一笔钱,让村长把家里的家电和家具都换成新的。老太太听说了,吵着要回去,说再待在城里只怕要闷出病来,正好回老家过年,市长只好安排少春送她回老家。一回到家,老太太和少春顾不上休息,就一个房间一个房间看。老太太嘴里不住地念叨:“变化太大了,认不出来了,和城里一个样子。”少春也点点头,说不错,比想象的好。刘师傅笑道:“张总验收合格,我们心里就踏实了。”大家都笑了起来。
当天晚上,村长家很是热闹,村长老婆和月兰弄了一桌子菜,庆祝装修完工也欢迎老太太回家,大家一高兴就喝多了,连小王也破例喝了几杯酒,变得活泼起来。少春很高兴,要把小王和月兰也带到临湖去,说公司业务多,人手不够,正好让他们去挣点钱,早点把家里的债还掉。
送走客人,收拾好碗筷,也服侍好老太太睡了。村长夫妻两个陪儿子在房间里闲聊。村长说:“你这小子去城里一年不到,你看看你身上穿的手里用的,哪里还有农村人的样子?真是鲤鱼跳龙门,脱胎大换骨。只是有一点,你又买房又买车的,是不是太招摇了?”
村长老婆也说道:“你自己开销那么大,房子车子也买了,还几次给我们钱,哪来这么多钱?”少春斜靠在床上,说:“这个你们就不懂了,城里有的是钱,就看你会不会挣了。”村长骂道:“你这臭小子,要不是你小叔,你一个农村土小子只怕连门都找不到,咋挣钱?”少春笑道:“爸,你这话说对了,现在关系就是资源,再不抓住机会就是白白损失了。早几年去就好了。”村长老婆说:“这钱来的太容易,我心里一直不踏实。你们要小心,千万别走歪门邪道。”村长也说道:“农村虽然穷一点,但是挣一点钱是一点钱,都是靠自己双手挣来的,心里舒坦。你这大把大把挣钱,反而让人心里发慌。”少春满不在乎,说娘老子胆子太小,和社会脱节了。现在城里哪个不都在找机会?哪个不想发财?
村长骂道:“你们挣不到钱也就算了,别害了小叔就好。他一个农家子弟能走到这么高的领导岗位,容易吗?不许给他拖后腿。”少春不耐烦,说道:“早就和你们说过了,我们公司的事哪需要叔叔亲自出面?现在人多聪明,知道我和叔叔这层关系,自然会关照我们的业务,再说,我们公司是正规经营,又不违法乱来,怕啥?叔叔在临湖魄力很大,临湖发展势头很好,省里寄予很大期望呢。都说叔叔要高升了,你们别瞎想了。”
他妈妈低声说道:“还有一事我问你,你弟弟少国出国留学要花不少钱吧?那钱从哪来?他们那点工资不够吧?”少春说道:“出国自然要花一大笔钱。这钱从哪来我也不知道,叔叔有不少企业家同学、朋友,也许是找他们借的呢?现在有权有钱的人家把子女送到外国去多了去了,妈,你别想这些了,叔叔自有安排的。”妈妈摇摇头,说:“城里的事我不懂,只是前一阵子在你叔叔家待的时候,看见那么多人大包小包来看你奶奶,只怕里面还有其他东西。这个还是不要的好,收人家东西就欠了人家人情,总不是好事。”
村长沉吟说道:“算了不说这个了,下次我来提醒一下。对了,你说过年就要结婚,怎么这么赶?你们才认识几天?太仓促了吧?”少春不耐烦,说道:“我们又不是小孩子,当然想好了才决定结婚的。你们准备一下,别的就不用考虑了。”妈妈有点生气,说道:“婚姻是终生大事,我们连姑娘长什么样都没见过,她父母是什么样的人都不知道,怎么就结亲家了?结婚是两个家庭的大事,两家人总要先见过面吧?”儿子一脸的不高兴,说:“叫你们不要管就不要管,问那么多干嘛?”村长说道:“你们年轻人新潮,我们观念是跟不上,不过,有点礼节还是要到的,一些结婚的流程也是该有的。两家人可以先见见面,你们也可以多熟悉,等条件成熟了再结婚也不迟。”
儿子生气,说:“以前在家里,你们总是催着结婚,说这个结婚那个生儿子,现在真的要结婚了你们还推三阻四。”村长笑起来,说:“那不一样。农村人结婚要早一点,你这么大年纪再不结婚就准备打光棍了,给人家背后指指点点。我们也知道城里人结婚一般都比较迟。主要是你们从恋爱到结婚时间太短,太仓促了。”
儿子往后一靠,说:“实话和你们说吧,再不结婚就有人要喊你们爷爷奶奶了,你们自己看吧。”
“什么?”村长夫妻两个同时叫了起来,又互相看了一眼。
儿子把手一摊,肩膀一耸,说:“说了,就是那样了。”
妈妈反应过来,上前扬手就打儿子,说:“你这个小混蛋,这不是害人家小姑娘吗?她家里人知道了不打死你。”
儿子笑了,说:“妈,就是因为她家里人知道了,所以催着把婚结了啊。”村长把老婆拉过来,仔细问了情况。原来那个女孩叫江燕,江燕和少春两个年轻人都是外地人,朝夕相处,一时没把握住就越过了红线,两个人想了半天,说与其担心受怕,不如早点把婚结了算了。江燕是山东女孩,在临湖读大学,毕业就留在临湖工作。北方人性子豪爽,干事有一股冲劲,国庆的时候两个人回了一趟山东老家,那边父母看看事情已经到了这一步,少春这小伙子又精神又能干又懂事,房子也买好了,无话可说,只是催了早点结婚。
这边村长夫妻一时无语,天上几乎是同时掉下个媳妇和孙子,这幸福来的未免太快了,老两口完全没有思想准备,又喜又忧,喜的是儿子终生大事总算解决了,而且马上就要荣升为爷爷奶奶了,心里的喜悦是止不住地往上冒;忧的是,时间太急,结婚是大事,许多东西只怕来不及准备,还有,这里毕竟还是农村,观念还很传统,亲戚那里该怎么说呢?
村长说道:“管不了那么多了,过年结婚也好,大家都回来了结婚也热闹。少春在家结婚也是待不了几天就要回去。只是有个问题,你们房子还没到手,你们住哪?”少春说:“公司给我租了个房子,我们先住那里,等房子到手再装潢住进去。”村长见他都有安排,也就无话可说,拉拉老婆,两个人回房间。这喜事太突然,两个人又是兴奋又是激动,也有点着急,几乎是一晚未睡。
第二天一早少春就赶回去了。村长夫妻两个立刻忙碌起来,合计结婚需要的东西,还有一大家子回来过年的吃住安排,两个人忙得焦头烂额。老太太知道了更是高兴,叨念着马上又看见一代人了。村长赶紧和她说,这个还不能说,一定要保密。
老太太笑眯眯地点头,说好、好,保密保密。婆媳两个依农村风俗,马上去找先生定日子。报了两个人的生辰八字,先生闭着眼睛,嘴里念念有词,又屈指算了又算,说正月初二好日子,大吉大利。
因为临近年关,农村的习俗是,有钱没钱回家过年,长年在外打工的、读书的都陆陆续续回来了,平时比较空旷寂静的马路上挤满了各种小车,村子里也开始充满了笑声,张村一年中最热闹的时候到了。村长一直很有威信,加上老太太今年动了大手术,所以回来的人都要到村长家坐一坐,聊一聊家长里短。年轻人楼上楼下看装潢,年纪大的坐客厅谈县镇村里的事情,女人们坐在房间和老太太拉家常。只有村长老婆在厨房里忙着过年和结婚的准备。
年轻人大声说道:“义阳叔,你现在住的就是一个别墅,这要搁城里,至少几百万。”村长笑道:“还是以前那个房子,哪有你们嘘的那样。农村房子也不值钱。”
大家都说:“房子装不装修就是不一样,这个装修的钱恐怕做一座房子的钱。”村长含糊了一下。大家又要去找村长老婆:“双喜临门,秀花婶要请客。”村长老婆笑道:“啥子双喜临门?看看给我找了多少事。”大家不依,村长只好逐个点烟、村长老婆跟着发糖。哄了几个晚上。
好在现在农村和以前大不一样。以前过年的东西都得自家一样样地准备,从腊月二十四开始,炒胡芋角、熬糖、炸米、捏糖果、磨黄豆做豆腐、打塘鱼、杀年猪等等,现在这些东西花钱都能买得到,再说现在也没多少人稀罕,所以也大大简化,备一点应应景而已。倒是结婚是一件大事,客人很多,这个可不能简慢。村长夫妻两个忙不过来,又托老二和老三家的两个弟媳帮忙在县城采购,这样总算赶在过年前置办好。
过年的前一天老二家和老三家也先后回来了,老四打来电话,说春节还有事情要处理,今年就不回来过年。老太太不高兴,说再忙,年也是要过的吧?老娘这么大岁数,还能过几个年?好在孙子孙女回来了,想着法子逗老太太高兴,很快就好了。年三十晚上,少春放了一挂万响鞭炮,然后一家子坐满了一桌,说今年喜事多,可惜四弟一家没有回来,不然就更热闹了。老大忽然注意到老三义祥欲言又止,心里疑惑,待年饭结束,找个借口把老三喊到一边。老三吞吞吐吐说:“省里那个老领导出事了,我也是才听说的。”
“哪个领导?”村长一时反应不过来。
“就是义安给他当秘书的那个老领导。”
老大顿时愣住了,这个老领导就是老四的伯乐,当年就是他从大学里挑选了老四作为自己的秘书,一直栽培十多年,并且把自家外甥女嫁给了义安,又一手安排他到临湖出任市长。现在他出事了,会不会牵涉到义安?兄弟两个同时冒上了这个年头,又不敢往下想象。
“应该没事,前天我还和他通了电话,感觉和往常差不多。”老三安慰道。老大点点头,想说又无从说起。
爆竹声声烟花灿烂,全家人脸上喜气洋洋,只有兄弟两一脸凝重。
第二天,新年的第一天,
正月初一,一大早,按照惯例婆媳两个就搀扶着去庙里烧香。那是一个几百年的古庙,庙里人很多,香烟缭绕,婆媳两个小心挤上前去,点上香,老太太跪在地上,心里默念:“多谢菩萨庇护,这一年我全家顺风顺水。菩萨在上,继续保佑我全家平平安安,我婆媳两一定吃斋念佛、烧香还愿。”说着磕了几个头,又捐了几百元香火。
回到家,老太太看了看老大,说:“可怜老大这几天忙的,脸色都不好,说话也没精神,你们也帮一下忙,让他休息休息,可别把他累坏了。”
村长老婆说道:“家里这么多事,头脑都不够用,连着几个晚上都没睡好。”
老大笑了笑,说:“没事没事,扛得住,明天就要结婚了,也就忙这几天。”
老二家的接话说:“媳妇哪有那么好娶的?这还算好的,要是家在本地,七大姑八大姨,送日子、定亲、过门,哪家娶媳妇不要脱层皮?”
老三家的劝道:“你们也不要太累了,家里人多,大家都担一点,你们两个也少累一点。”老二家的说:“说得好嘛,那你下厨房,让大嫂休息,今天大家吃饭都落在你身上。”
“行行,你在灶上掌大勺,我在灶下给你做下手,今天我们两个大厨晾下手艺。”大家都笑起来。
小一辈哄得更起劲。少芳和少兰忙着弄锅底灰,说明天要蹋在新嫂子脸上。少春求饶,最后给两个妹妹包了红包,才答应明天放嫂子一马。在一片笑声中,少春开车去车站接新娘,今晚就住在县城,明天再组织一个车队去迎接。
村长私下找了儿子问一些老四的情况,儿子说叔叔平时很忙,见他也不容易。好不容易见到了也说不上几句话,找他的人太多了。这次回家,小叔叮嘱几次一定要低调,结婚也不要惊动别人,自家亲戚热闹热闹就行了。爸你看小叔官越来越大,胆子可越来越小了。村长心神不宁,又不好说,心想只有等这几天忙过了,是不是去一趟临湖。
十三、结婚
正月初二,村长家红灯高悬,喜字贴满了窗子,格外显眼。一大早亲戚朋友几乎都到了,村长家人声鼎沸,一片忙碌。厨房里村长老婆带领月兰、桂花等小媳妇们忙着安排饭菜,灶台上烟气缭绕香气喷鼻,边上搭了一个长条桌子,上面摆满了各式菜肴。小孩子们时不时跑进来,大人们顺手加一块肉塞到小嘴里。客厅里老太太穿上了大红棉袄,满面喜气。
新娘家在外地,因为隔得太远,所以事先两边都说好,各自举办婚宴。今天就是由弟弟陪同前来完婚。过两天小两口再去山东,在娘家也举办一场婚宴。这样省事多了,村长在院子里转了一圈,都安排得妥妥的,家里处处都是说笑声,心里叹道:“但愿老四不要出什么意外,哪怕不当官、不发财,家里就这样平平安安、全家人在一起多好。”
村长正想着心思,门外传来噼里啪啦响起了鞭炮声,村长和大家一起涌到门外,接亲的车队回来了。所有的人都挤出来看热闹。少春第一个出来,一身白色西服衬得格外帅气。只见他绕到车子的一边,打开车门,弯下腰,一把抱住新娘。人群一边起哄一边自动让开了一条路。少春一口气抱到楼上的新房里。等新娘在床边坐好,大家这才看清新娘的容貌,淡扫蛾眉凤眼含笑,娇羞中带有北方人的英武之气。桂兰推了一下大妈,说道:“少春真有福气,这个姑娘好漂亮,像明星。”村长老婆也是笑得合不拢嘴,喜滋滋地拍了拍身上的衣服,走出人群,把早已经准备好的红枣莲子羹端上。
少春介绍说:“这是妈妈。”新娘赶紧站起来,脆生生地喊了一声妈,村长老婆笑了答应,大家都笑了。桂兰大声说道:“快喝了,这叫早生贵子,让大妈早点抱孙子。”大家又是一阵哄笑。休息了一会,把村长喊来,举行改口仪式。村长夫妻两个坐在沙发上,小两口跪在前面,双手分别捧上一杯茶,喊到:“爸、妈,请喝茶。”老两口接过茶,喝了一口,赶紧从口袋里掏出红包递给新人,然后四个人一起照相。边上老二家的说:“公公太严肃了,新媳妇这么漂亮也不笑一个。”村长嘴巴咧了咧,更不自然,手脚都不知道怎么放。大家看平时严肃的村长手脚无措的模样,都感到好笑。摆了几个姿势,总算拍完了全家福。
村长站起来就走,在人群里被人拉了一下,回头一看是表弟曾书记。转到没人的地方,书记问道:“你有没有和少安联系?”
“这阵子忙结婚,没顾得上。你也听见了?”
“这么大的领导出事,官场上早传开了。义安没打电话回来?”
村长摇了摇头,说好几天没联系,手机也打不通。
书记沉思,说道:“联系不上也不奇怪,一般到了放假,领导都会把手机关了,以免别人找麻烦。应该不会有什么事。过几天再联系一下看看。”村长问道:“你怎么知道没事?”
书记说:“临湖这么近,要是有事早就传过来了。”
村长连声说对、对,有道理。两个人商量,干脆过几天去一趟临湖,免得在家疑神疑鬼。那边喜宴已经开始了,大家都说今年少春当了老总,买了新房,做了新郎,这么多喜事一定要多喝几杯才是。那边老太太说累了,头晕,先回房休息。厨房里女人们趁着男人们喝酒,赶紧抽空扒了几口饭。
月兰坐在灶间,一边塞柴火一边吃饭。老二家的打趣道:“月兰最近脸色好多了,什么时候该喝你的喜酒了吧?”月兰脸上一红,老三家的说道:“你这人说话也不看场合。”老二家的笑道:“这是喜事,都是家里人,说说也不碍事。”大嫂说道:“家里已经说好了,正月里就把大事办了,过了正月好一起出去打工,早点把家里的债还了。”
老三家的点头说道:“这样好,日子总是要往前过的。”
十四、噩耗
第二天,按本地习俗是要请新娘的爸爸叔叔们来做客,再后一天要请新娘的妈妈婶婶,然后再请爷爷奶奶。因为路远都没有来,所以都免了。老二家的和老三家的也都各自回家拜年。少春嫌家里冷清,就开车带了新媳妇和小舅子去市里转转。老太太说不舒服,大家都说昨天忙累了,让她躺在床上休息。
年也差不多过完了,大事也办妥了,村长老两口松了口气,两个人坐在走廊里有一搭没一搭的闲聊。“大妈、大妈!”忽然桂花从外面急匆匆跑进来。村长老婆说道:“都这么大的人了,还这么慌里慌张的,什么事急成这样?”桂花看了看村长,欲言又止,对村长老婆招了招手,两个人走到厨房里嘀嘀咕咕。
村长以为是女人之间的悄悄话,也没在意,端起茶杯喝水。忽然听见老婆啊了一声,村长好奇地走了过去。桂花没有看见,还在那低声说道:“这事千真万确。我今天到娘家拜年,经过她们村,我亲眼看见的,女儿哭的真可怜。边上的人都说太年轻了,真惨。骂包工头没人性。”
“哐当”一声,村长手里的茶杯掉到地上,摔得粉碎。桂花吓了一跳,看见村长站在门口,吓得赶紧住口。
“你们在说什么?”村长盯着桂花。桂花紧张地看着村长老婆。
“桂花你就直说了,这事也是瞒不住,迟早都会知道。”村长老婆说道。
桂花说:“听说夏小梅死了,我也是听说的,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村长手直抖,想抽烟怎么也拿不出来,张张嘴想说又什么也说不出来。村长老婆看他脸色苍白得怕人,想去扶他。村长顿时清醒过来,一甩手,转身就往院子外面跑。
桂花紧张地说:“大伯这个样子好怕人,不要紧吧?要不要去看看?”
村长老婆走到走廊,慢慢坐下,眼睛望着院子外面,说:“随他去,让他去看看也好。”
那边村长头脑一片空白,只是一路跌跌撞撞向那个熟悉的人家跑去,连别人和他打招呼也看不见。远远地看见了那个熟悉的房子,村长放慢了脚步,那个陈旧的砖瓦平房,在周边小楼房中间显得很寒酸,村长眼里却是那么的温馨。自己有多少次来过这里?村长嘴边忽然浮起了一丝笑意。他一步一步向小屋走去,眼前想了自己第一次来这里的情景。应该差不多二十多年了,那个时候她结婚不久,就被丈夫打了一顿。他听说后跑了过来,那个男人已经到外地做生意去了,只有她坐在家里哭泣。他在门口转了几圈,想去安慰又不知道说什么。她哭了一阵子,让他走。当时她脸上写满了淡淡的愁容,没有一点新婚的喜悦,他的心都碎了。二十多年了,一直刻在他心里。
走近了,门前的白花格外刺眼,村长麻木地挪动着双腿走了进去。迎面而来的是小梅大大的遗像,恍惚之中,似乎看见小梅含笑走过来。
“小梅、小梅!都是我害了你啊!呜呜呜”村长大哭跪倒在地上。边上有个人把村长搀了起来,村长睁眼一看,是小梅的女儿洋洋,擦了擦眼泪,问道:“你妈妈到底怎么了?怎么好好地就走了?”
洋洋一把拉过村长,悄悄地说道:“这里不方便,我们到墓地看妈妈。”
转到村后,走过几条田埂,远远地看见一座孤坟孤零零地立在田地中间。村长心里一痛,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淌。走到跟前,碑上镶嵌着小梅的照片,一脸忧郁的看着自己。村长俯下身子,抱住墓碑放声大哭。恍惚之中,仿佛看见小梅笑吟吟地向自己走来。这笑容还是那么熟悉。当年第一次见到小梅,就被她青春甜美的微笑吸引。“小梅!小梅!是我害了你!呜、呜!”哭了半天,擦了眼泪,问道:“你妈妈不是去看病吗?怎么就突然走了?”
洋洋哭道:“妈妈本来就身子不好,这次接她到爸爸那边去,本来想带她去医院做个检查,结果他们老是吵架,也没去成。”
“他们为什么吵?你妈已经到你爸身边去了,你爸还吵什么?”
洋洋低头不语。
“怎么了?”
洋洋抬起头,说:“妈妈去了反而坏事了,如果不去的话也许是好事。”
“这怎么说?”村长不解问道。
洋洋转过头,看着妈妈的照片,说道:“我爸在外面有个女人,妈妈去了之后要爸爸和那个女人断了关系,不要再来往,爸爸不听。两个人经常为这个事吵嘴,后来爸爸干脆搬过去和那个女人同居,妈妈气得大病一场。”
“你妈妈生病,你爸爸也不管?”
洋洋低头。
“后来呢?”
“过年的时候,妈妈说一起回老家吧,你有好几年没回去过年了,也该回去看看两边的老人。可是爸爸不同意,他要跟那个女人回去过年。妈妈一气之下,想不开就上吊自杀了。呜呜,我可怜的妈妈。”洋洋说到后来已经泪流满面。
村长呆呆地看着照片,喃喃说道:“小梅,你太傻,为这个混蛋不值得。你怎么想不开啊。”
洋洋从包里拿出一个红包裹,说:“这是妈妈让我转交给你的。”村长擦擦眼泪,接过来,慢慢打开,是一叠信封,年岁很久了,信封已经发黄。村长一眼就看出这是当年自己写给小梅的情书。这么多年了小梅保存得这么完好,村长心中大痛。
“妈妈病倒后,对爸爸失去了指望。她把这些东西给我,让我转交给你。我说你好好治病,回家自己交给叔叔吧。妈妈摇摇头,说自己的身体自己清楚,只怕再也回不去了。”
村长伤痛之下,不能自己。泪眼里,捡拾这些信件,一一记载和小梅相识的点点滴滴,从第一次鼓起勇气向她表露爱慕之意到第一次两个人一起看电影、从和她相约一起出去打工到和她无奈分手,这么多年过去了,这些发黄的信件她还一直保留完好!看着这些信件,两个人昔日相处的一幕幕浮在眼前,从今以后再也看不到她了!他心里一阵凄凉,她已经走了,这个世上还有什么好留恋的?不如也跟她去算了,以后两个人再不分离。村长头脑一阵胀痛,鼻子也越来越阻塞。
“叔叔,你和我妈妈那么要好,为什么要分手?”洋洋的话把他拉回现实,叹了口气,说道:“我家那个时候条件不好,父亲去世早,下面兄弟多,你外公外婆怕你妈妈来了受苦,所以硬逼你妈妈嫁给了你爸爸。谁知道你妈妈嫁过来并不幸福,早知道是这样,当时我们坚持下去说不定也能在一起了。唉,小梅,这辈子苦了你了。”
村长让洋洋先回去,说要自己一个人陪陪小梅,然后靠着墓碑发呆,恍惚之中,感觉到两个人终于在一起了,小梅还是那样爱笑爱说,两个人牵着手,一起坐在草地上偎依在一起,再也没有打扰。村长心里前所未有的宁静,恍惚之间倒在地上。
等他清醒过来,已经躺在自家的床上,老婆守在边上。他摇了摇头,手上在吊水,心里明白小梅还是走了,不禁深深叹了口气。
老婆听到动静,转过头来:“总算醒了。”伸手想摸摸头,村长往里避了一下,想坐起来,浑身却无一点力气。
“躺倒别动了,医生说你这几天忙累了,又忧虑过度,急火攻心病倒了,一连昏迷几天。”
村长呆呆地看着房顶。
“幸好那天少春开车经过那里,就把你带回来。不然还不知道在那要躺多久,只怕病更严重了。”
村长还是无语。老婆倒了杯水,挑出几粒药,把村长慢慢扶起来,说:“把这药吃了,早点好起来,再不好起来我都愁死了,家里躺了几个病人。”
村长哑着嗓子问:“还有谁也病了?”
“老太太,结婚那天就倒了,这几天一直没起来,也没吃多少,只是说不舒服。”
“医生怎么说?”
“农村医生只能看看头痛发烧之类的小病,像老太太这样动过大手术的,就不知道了。老二老三打电话过来,说等上班了再送到老四那里检查下看看。”
村长心里一动,问道:“老四打过电话没有?”
“还是没有打通。少春说先去一下山东,待两天就直接回临湖看看小叔。”
村长松了一口气,让老婆搀扶着下了床,看了一下老太太。老太太睡着了,感觉这几天明显消瘦。
看着日益衰老的老娘,村长有了一丝内疚,老娘时日不多,在她生病的时候自己却没有好好照顾。家里这老的老小的小,哪个能离得了自己?那容得下自己的儿女私情?人啊,这辈子活得都不容易,今生就是这个命,又能怎么样?小梅,不是不念旧情,只是我们两个都是迫不得已啊,今生已了下辈子咱们再见吧。
村长老婆哪知道这短短一瞬间丈夫转了这么多心思?端来饭菜,在桌上摆好,扶着丈夫坐下。村长看看饭菜,老婆这么贤惠大度,也感觉自己有点歉疚。叹了口气,拿起筷子吃了起来。
十五、双规
节后上班的第一天,农村的习俗是过了正月十五才是年结束。村长先到村里转转,村里还是在过年,没有什么事情,就骑车到镇里去。镇里倒是正式上班了,大家都在彼此打招呼。村长一边笑着和大家说过年好,一边直接进了书记办公室。书记正坐在办公室,靠在椅子上抽烟,看见村长愣了一下,起身把门虚掩起来,说道:“你来的正好,正要找你。”
“哦?有事吗?”村长一屁股坐下,没有看见书记的脸色。
书记看着村长,凑过头来,小声说道:“你要冷静,听说老四也出事了。”
村长一下站了起来,说:“不可能。你听谁说的?”
“刚才一上班县里就有人给我打电话,说是初二那天被纪委带走的。消息应该可靠。”
村长一屁股坐下,抱着头,脑子一片空白。一直害怕的事还是发生了,村长茫然不知所措。
书记也是一脸沉重,说道:“不管消息是不是属实,都要有所准备。首先是一定不要外传,特别是不要让老太太知道,她这么大年龄,最近身体也不好,肯定受不了打击。”
村长机械地点点头,脑子里一团乱麻,理不出头绪。不知道怎么走出来的,连书记叮嘱他打电话给少春也没听见 。村长推着车子往回走,脚步沉重。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