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授权发表
字数:45608
阅读:10285
发表:2017/9/28
主旋律,农村,家庭
小说
村长和他的兄弟们
- 故事梗概
- 作品卖点
- 作品正文
少安是自己最小的弟弟,自己对他格外疼爱。为了他,自己放弃了学业。那年弟弟还是在上小学,有一天晚上,突然嚷道肚子疼。自己背起他就往医生家跑,半路上给石头绊了一跤,额头都磕出了血,自己爬起来继续背着跑,两里的山路几乎一口气就赶到了。到了医生家都累得说不出话来,医生说是急性阑尾炎,又连夜送到县医院。弟弟好了以后,摸着大哥头上的包,说以后要好好读书,挣钱了养哥哥,要让全家人都享福。家里人都笑了,说小四子懂事。后来弟弟学习一直很用功,年年都在班上名列前茅。弟弟出来工作的第一份工资给老娘买了一件衣服、给自己买了一双皮鞋,这双鞋自己一直舍不得穿。村长一边走一边回忆往事。弟弟聪明、能干,又出身农村,懂得民间疾苦,所以亲民,既有魄力又很能干,如果不是家里拖累,如果自己时常提醒一下,弟弟也许不会有今天这样的下场。好不容易走到今天,却一下子给毁了,不仅毁了他自己的前途,也一下子毁了全家人的希望。弟弟什么都好,就是心肠太软,一直感到自己亏欠家里,所以想办法回报家里,如果自己要求严格一点,多和他沟通一下,也许不会有今天这个下场了。
回到家里,村长老婆看见他心事重重的样子,脸色也不好,小心把饭菜端了上去。村长摇摇头,回到自己的房间,一头倒在床上,弟弟进去了,不知道情况怎样?家里的顶梁柱倒了,这一大家子怎么办?曾经给家里带来无限荣耀和自豪的弟弟,如今成了阶下囚,周围的人会怎么看?家族里这上上下下能受得了打击吗?村长一脸茫然。老娘该怎么办?新闻马上就传出来,怎么瞒得过老太太?小弟弟可是她的命根子啊,这么大年纪如何受得了?村长不敢想像,不知道老四情况怎么样?会判罪吗?判几年?自己这样清清白白的家庭出了一个罪犯,这不是让祖宗蒙羞吗?老张家的脸往哪搁?
村长坐了起来,捶打着自己的头。也许只是问个话,协助调查吧?弟弟那么单纯的人、怎么可能是罪犯?村长这样安慰自己。
他走出房间,问道:“少春打电话了没有?”
“那天回山东就没有联系了,真是娶了媳妇忘了娘。养儿子有什么用,这刚结婚就把娘老子忘的干干净净。”村长老婆不知情,还沉浸在娶媳妇的喜悦之中。
村长一手抓过电话就拨打起来,电话那头提示已关机,村长心里隐隐有不祥之兆,手也哆嗦起来,赶紧拨打杨老板号码,一样关机。村长一屁股坐下,老婆觉得丈夫今天言谈举止很奇怪,问道:“你怎么了?怎么脸色这么苍白?”
村长刚要开口,院子里冲进来一个人,嘴里喊道:“村长、村长!”村长老婆迎上去一看,是老杨木匠。老木匠喘了两口气,嚷道:“不、不好了,我侄子和你儿子、你家老四都统统抓起来了。”村长刚要站起来制止他,就听见隔壁房间里咕咚一声,几个人赶紧跑过去一看,老太太跌倒在地上。几个人赶紧把老太太搀扶起来,抬到床上。
老太太拽住村长的手,说道:“老四和少春怎么了?好好地怎么就抓起来了?他们犯了什么事?”村长无言以对。婆媳两个放声大哭,村长也是六神无主,这弟弟被逮走的打击还没回过神来,儿子也出事了。饶是他平日里经验丰富,这时也是手脚无措。
老太太拍着床沿,哭道:“让你们小心,你们就是不听,家里地不种,非要去办个什么公司,这下好了,义安进去了,少春也进去了,都进去了,这下怎么好。”村长夫妻两个又急又悔,一时慌乱如麻。村长定定神,问道。:“这过完年才上班怎么就出了这个事?杨师傅你是从哪听来的?这事可不是好玩,消息可靠吗?”
杨师傅也急了,说道:“我侄子初四就回去上班了,说公司业务太多,要提前回去安排一下。昨天忽然失去了联系,怎么也联系不上。今天上班家里人去公司找他,结果发现公司来了一大群穿制服的,说是来查账的。私下一打听,才发现我侄子和你家少春一起被喊去谈话了,说是因为牵涉到市长的案子。”
村长老婆忍不住大哭,老太太骂大儿子:“家里出了这么大的事,你还在那楞着干什么?还不把老二老三喊回来,一起商量一下,总不能眼睁睁看他们两个遭罪吧。”
村长赶紧给老二老三打了个电话,让他们立刻赶回来。好在县城不远,两个小时后老三开个车子就到家了。老太太哭累了,闭着眼睛躺在床上,喊她也不应。兄弟三个苦着脸。村长问道:“你们都知道了?”两个人点点头。
市长是在外当领导职务最高的本县人,县里都以他为骄傲,他的出事是县里最大的新闻,官场早就传开了。因为怕老娘知道所以一直不敢和家里说。老三说上面传来消息,说老四出事主要是给省里老领导的子女经商提供便利,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损失,再加上在临湖拆迁一类的事情也得罪了人,有人一直往上告,所以专案组追查下来,也涉嫌违规为少春他们公司牟利,所以少春也要配合调查,老四家的媳妇也被调查了。
老太太大哭道:“真是造孽啊,家里怎么遭来这样的横祸。老天爷,你不如让我早点死了算了,死了就一了百了,随你们折腾。”村长兄弟三个心如刀割,个个含泪。老三劝道:“现在还只是调查,具体结果还没出来呢。也许不是那么糟糕。”好不容易才劝住老太太,张家一夜无眠。
第二天一大早,老太太就爬起来,早早地洗漱好,靠在椅子上发呆。村长他们几个出来吓一跳,要扶她到床上躺着。老太太沉声说道:“不用,我还行。你们陪我去一下庙里。”村长说道:“才好一点,你这个身体哪能出得了门?身体好了再去也不迟。”老太太怒道:“那就不用你们陪,我自己去。”说着就站起来,身子晃了晃。村长赶紧搀住,说道:“好好,我们送你去庙里。”村长推出自行车,扶着老娘坐好,两个兄弟一左一右扶住,村长老婆提了香烛跟在后面。到了庙里,老太太也不要搀扶,自己走到大殿里,让媳妇燃了一炷香,对上拜了三拜,合十小声念道:“菩萨在上,谨受信女全家敬拜。我一直心存善念、敬佛吃斋、怜老惜弱,从不敢仗势欺人。小辈如有得罪也是我管教无方,情愿以本人一命换取儿孙平安健康,祈求菩萨庇佑,感激不尽。”说罢长跪不起。村长几个在边上听了泪流不止。老太太祈祷完毕,刚要站起来,一头栽倒地上。
十六、去世
张家气氛凝重。老太太躺在床上,医生量了量血压,看了看眼睛,又测了一下心脏,出来对三兄弟摇了摇头,说:“情况不太好,你们早做准备吧。”
村长道:“年前回来还是好好的,怎么突然就变成这样了?哪地方出了问题?”
医生说道:“具体什么病因我也是不知道。刚才检查了一下,脉象很弱,眼睛也散淡无光,心脏跳动很慢。可能是前期受累,加上最近又受到很大刺激,毕竟年纪太大了,哪受得了这么多打击?也可能是癌症复发。我瞧着也就这两天的功夫,你们心里要有准备。”老二说:“这么待在家里等死也不是办法,送市里大医院去吧。”老太太使劲摇了摇头,大家也是没办法。亲戚听说都赶过来探望。
曾书记来的时候,老太太招招手把曾书记喊到边上,拉着手,轻轻说道:“少春回来,帮着点。”书记还没反应过来,村长含泪说道:“老太太一直不希望少春出去,她说农村只要手脚勤快一样能养人。上次我说了搞农业养殖,她听在心里了。”书记心里也很难受,说道:“好,我一定能办到。国家现在正好提倡新农村,政策很支持,我们镇里也有这个资源,回去我帮少春物色一个。”老太太微微点点头,轻声说道:“挣正当钱,安心。”
趁大家不注意,书记悄悄把村长喊到一边,哼哧半天,想说又没说出来。村长奇怪,说道:“有事就说,磨蹭啥?我家里还有那么多的事。”书记说道:“好,我今天过来是看望老太太,也是想和你说一件事的。我说了你先别激动。”原来今天县里批转几封举报信让镇里彻查的,有的反映村长生活作风有问题,说是和有妇之夫勾勾搭搭,破坏别人家庭。有的是反映他工作粗暴,不关心群众。村长听了气得发抖,半天没有说话。书记说道:“你别激动。信里这些事也是口说无凭,也不是实名举报,所以不好查处。只是现在查得紧,你也是知道的,咱们不能不小心。如果不查处的话只怕也会说我包庇。”村长憋红了脸,恨恨说道:“这帮没人性的家伙,看着老四下台,就趁机落井下石,这有的没的就能随便乱说吗?这么多年我和老四帮了多少乡里乡亲,就一点都不念旧情了?”书记说道:“人走茶凉,人情就是这样,有什么办法?况且也是极少数。”村长问道:“县里什么意思?”书记吞吞吐吐说道:“上面批示要彻查。”
村长站起来说道:“这人一走茶就凉的事也是常有的。干了这么多年的村长,芝麻大的官都算不上,还累死累活的,早就不想干了,你把我免了就是,放心,不会让你为难。”书记说道:“你看你,遇事怎么就不冷静了?你也是知道的,国家一直很重视三农问题,特别是现在兴起的农业综合开发利用,我们镇有很好的资源,你可以带少春他们好好开发一个项目,县里也正在想扶持一个龙头企业,我看这个可以考虑。”村长扭头就走,说道:“行,都听你的。我先去有事了,具体的回头再说。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脚下这块土地,我就不信守着金饭碗还能饿死。”
过了两天,少春和媳妇突然赶了回来,说只是喊去问了话,配合调查,估计就是罚点款,没什么大事,另外四婶婶也出来了。全家人喜出望外,老太太也高兴,精神好一点,让村长把全家人都喊到身边,一个个挨着看了一下,说道:“托祖宗的福 我们家一直平平安安,出了这么多吃国家皇粮的,在地方上也是大户人家了。我能活到这个年纪也是享了福,你们也孝心,吃的喝的都不缺,也到城里享过福了,就是现在走了也能闭上眼睛。只是可怜了老四,现在就他一家不在跟前,看不到他们了。也没办法,命里有这一劫那也是强求不得。让他们以后多到我跟前烧点纸也是一样。”村长含泪,让她休息,不要说了。
老太太拽着少春的手,说道:“我的儿,今天不说也没有机会再说了。你们以后不管是到哪里,只要守住本分不做亏心事就好,不是自己的千万不能要。不贪心就是福啊。”又让村长打开她的柜子,拿出一个玉镯,说:“我们家这么多年的好日子都幸亏了老四,现在他家遭难你们不能不管,可怜少国一个娃娃,老子都进去了,一个好好的家也没了,他一个人在国外怎么过?”屋里一片哭泣,老太太交代这个手镯一定要交给少国,算是留个念想。村长好不容易才安抚住,喂了老太太喝了几口水,服侍她睡下,又觉得老太太今天有点反常,就让其他人都去睡,留下三兄弟轮流看护。凌晨时候,村长忍不住打了个瞌睡,朦朦胧胧之间,忽然听见老娘在耳边说道:“老大一定要把家照顾好。这个家不能散了”。老大顿时惊醒过来,心里忽然觉得不好,赶紧上前一看,老太太已经走了,眼角还有几滴眼泪。
全家人都跟着惊醒过来,哭声一片。村长兄弟三个赶紧把先前准备好的纸马烧了,放了一挂响鞭,这预告着又一位老人过世了。紧接着邻居和本家们都过来帮忙,用两个板凳和一张木板搭了一张灵床,把老太太从床上抬到灵床,脸上盖上黄表纸。点上蜡烛,烧纸、点香,农村老人的丧事自有一套流程。天亮了,派出几路人分别到亲戚家把信。女人们又是在灶间忙活,男人们围坐一起商量丧事安排。老太太年高寿寝,子孙满堂,虽然近日家里遭遇不幸,但村长的意思还是办得隆重一点,请了道士、安排锣鼓,晚上游十殿、走百字灯,在山上自家地里摆放三年再下葬。
紧接着开始了丧事安排,先是净水、擦身。这个应该由女儿来完成,只是老太太没有女儿,所以由道士领着大儿媳来完成,擦好身之后,给老太太穿上了早就准备好的老衣。
道士念了经、做了法事,就把老太太移入寿材。暗红色的寿材摆在客厅正中间,特别引人注目的要数它的外部装饰。棺材的正面材头上画的是鹤鹿,上空展翅腾飞着两只雪白的仙鹤,两旁是苍簇盛旺的青松,柏树,整幅图画将整个棺材头装饰的犹如仙境居室,棺材的两旁分别画着两只飞翔的凤凰,凤凰的周围画着吕洞宾等八仙用的兵器,又名“暗八仙”,还有古琴、古画、梅兰菊竹、桃榴寿果,在材面上有“寿山福海”。老太太安静地躺在里面,终于如愿以偿。
曾书记在边上说道:“老太太总算顺了心思,盼了这么多年总算睡上了。上面已经规定今年年底就要统统改为火葬,迟一点老太太就睡不上寿材了。”大家唏嘘不已,感叹老太太还是有福气。只有大儿媳看着棺材盖慢慢合拢,老太太就此阴阳两隔,想着婆媳两个相处了二十多年,早已如同母女,念着往日婆婆的好,忍不住放声大哭。乐队也实时奏出哀乐,悲痛凄惨,所有在场的人都被感染、流泪。这个哭丧也是有讲究的,要一边哭一边诉说亡者昔日的种种好,在哭声里祈求亡者保佑家里每一个人,如泣如诉,自有文章。二媳妇悄悄拉着三媳妇说:“大嫂真厉害,记得这么多词,还要真的哭出来。这个你会不会?我是一点都不会的。”三媳妇白了她一眼,说道:“你和老太太也没怎么相处,没有什么感情怎么会哭得出来?”二媳妇悄悄笑了一下,说道:“那倒也是。”觉得不妥又立刻捂住了嘴巴。晚上全家人跟着道士走起了百字灯,游十殿,大家略微休息一下就要往山上抬。
村长扶着棺材,看着老太太的遗像,想着老娘这一生也是吃尽了苦,这一别就是生离死别,不禁悲从中来,嚎啕大哭。屋里屋外的人都围了上来,有人想上去劝慰,老三摇摇手,让大家退下去。村长那边想着老娘好日子没过几天,临老却要眼看儿子身陷囹圄之痛,想来也是死不瞑目,心里大痛;弟弟又不能给老母亲养老送终,也是抱憾终身;自家这几年蒸蒸日上,家族兴旺邻里羡慕,到头来只怕也是一场空;自己操劳一辈子,临头还是被人说笑话,连自己心爱的人也不能相守。这一哭真是撕心裂肺,让人动容,边上的人说没想到男人的哭让人这么难受。
哭声中老太太送上了山,葬礼结束。
十七、大结局
三年后。老太太安葬仪式。张家人除了老四义安之外,其他人都到齐了,就连少国也专门从国外飞了回来。少春生了个儿子。和三年前老太太去世相比,张家多了平和少了悲伤。
上午十点,老太太的棺材被打开了,老太太居然保存完好,就连头发指甲也保持原样,就是衣服烂成了碎片。围观的人惊讶不已,师傅连声说奇迹,说这个状况很少遇见。村长老婆大哭,说:“只怕老太太还是想见一下老四。”老四家的眼圈红了,上前对着老太太说道:“老太太放心,再过几年就出来了,到时候一定过来给你老人家磕头”。说完也是一阵痛哭,老大家的把她搀扶到边上。众人唏嘘不已。
老二家的说道:“从医学上看,这个也正常。老太太去世之前好几天没有吃东西,加上当时是冬天干燥,这里地势又比较高,所以去世三年肉身还能保持完好也是有的。”
师傅点头道:“出家修行的得道大师肉身保持完好的比较多,只是一般老百姓也能这样就很稀罕了。这也是老太太修行到了。”说着就动手给老太太整理遗容,也就是用羽毛沾了香油,轻轻扫去脸上的灰尘,揭去身上破碎的衣片,用黄表纸包好石灰塞上在遗体周边,防虫蛀防腐烂,然后让几个儿子把身上的衬衣脱下,盖在老太太身上,再盖上一条新棉被,仪式就完成了。
老太太紧闭双眼,仿佛才过世一般。张家老少一起涌上去大哭几声,重新盖上棺盖。边上早有人挖好了一个深坑,里面塞满了石灰,时辰到了,把老太太的棺材缓缓放下,填土,树上墓碑,鞭炮同时响起,点燃香纸,大家轮流磕头,安葬算是结束了。
少春开车把一行人带到了自己经营的张氏庄园。庄园离张村五里路左右,前面一个绿影环绕的池塘,后面是载满苗木的山坡。老三家一下车就赞叹道:“你们看这里环境多好啊,有山有水,有树有花,有鱼有虾,有鸡有鸭,简直就是一个大花园。”大家都说她真不愧是语文老师,出口成诗。少春媳妇笑道:“三婶婶既然这么喜欢,干脆以后退休就搬到这里好了。”
大家说说笑笑进了农庄。农庄规模很大,里面鸡鸭成群,后面种了菜地,前面一排房子是餐厅,后面几栋楼房是客房。老二家的问少春:“这么大规模,你们几个人忙的过来吗?”少春笑道:“我们家分工明确,我负责对外招商,老婆负责内部管理,老爸负责厨房供应,老妈负责带孙子。”老四家的问道:“效益怎么样?收回投资没有?”少春答道:“这地方位置好,紧挨着国道,来往的客人很多,我们又主打绿色生态牌子,鱼虾蔬菜都是自家产的的绿色无污染食品,附近农村风光很好,加上市县都很支持,所以三年投资差不多收回了。”
“没有以前城里那样来钱快吧?”老二家的问道。
少春笑道:“这钱没有以前来得快,但是心安。”这边说着话,那边老三老四早就拿了钓鱼竿去垂钓,少国牵着小侄子去后山看鸡鸭,老二家的和老四家的忙着在花草树林里拍照。
张氏庄园不时传来朗朗笑声。村长坐在院子里,看着家人们其乐融融的样子,脸上微笑着,心里说道:“还是娘说的对,只要家里人能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在一起就是幸福,亲情比挣钱更重要,有些东西不是自己的也强求不得。再过两年,老四出来了不如让他回到这个大家庭,农村里的人根终究还是在这里。”
回到家里,村长老婆看见他心事重重的样子,脸色也不好,小心把饭菜端了上去。村长摇摇头,回到自己的房间,一头倒在床上,弟弟进去了,不知道情况怎样?家里的顶梁柱倒了,这一大家子怎么办?曾经给家里带来无限荣耀和自豪的弟弟,如今成了阶下囚,周围的人会怎么看?家族里这上上下下能受得了打击吗?村长一脸茫然。老娘该怎么办?新闻马上就传出来,怎么瞒得过老太太?小弟弟可是她的命根子啊,这么大年纪如何受得了?村长不敢想像,不知道老四情况怎么样?会判罪吗?判几年?自己这样清清白白的家庭出了一个罪犯,这不是让祖宗蒙羞吗?老张家的脸往哪搁?
村长坐了起来,捶打着自己的头。也许只是问个话,协助调查吧?弟弟那么单纯的人、怎么可能是罪犯?村长这样安慰自己。
他走出房间,问道:“少春打电话了没有?”
“那天回山东就没有联系了,真是娶了媳妇忘了娘。养儿子有什么用,这刚结婚就把娘老子忘的干干净净。”村长老婆不知情,还沉浸在娶媳妇的喜悦之中。
村长一手抓过电话就拨打起来,电话那头提示已关机,村长心里隐隐有不祥之兆,手也哆嗦起来,赶紧拨打杨老板号码,一样关机。村长一屁股坐下,老婆觉得丈夫今天言谈举止很奇怪,问道:“你怎么了?怎么脸色这么苍白?”
村长刚要开口,院子里冲进来一个人,嘴里喊道:“村长、村长!”村长老婆迎上去一看,是老杨木匠。老木匠喘了两口气,嚷道:“不、不好了,我侄子和你儿子、你家老四都统统抓起来了。”村长刚要站起来制止他,就听见隔壁房间里咕咚一声,几个人赶紧跑过去一看,老太太跌倒在地上。几个人赶紧把老太太搀扶起来,抬到床上。
老太太拽住村长的手,说道:“老四和少春怎么了?好好地怎么就抓起来了?他们犯了什么事?”村长无言以对。婆媳两个放声大哭,村长也是六神无主,这弟弟被逮走的打击还没回过神来,儿子也出事了。饶是他平日里经验丰富,这时也是手脚无措。
老太太拍着床沿,哭道:“让你们小心,你们就是不听,家里地不种,非要去办个什么公司,这下好了,义安进去了,少春也进去了,都进去了,这下怎么好。”村长夫妻两个又急又悔,一时慌乱如麻。村长定定神,问道。:“这过完年才上班怎么就出了这个事?杨师傅你是从哪听来的?这事可不是好玩,消息可靠吗?”
杨师傅也急了,说道:“我侄子初四就回去上班了,说公司业务太多,要提前回去安排一下。昨天忽然失去了联系,怎么也联系不上。今天上班家里人去公司找他,结果发现公司来了一大群穿制服的,说是来查账的。私下一打听,才发现我侄子和你家少春一起被喊去谈话了,说是因为牵涉到市长的案子。”
村长老婆忍不住大哭,老太太骂大儿子:“家里出了这么大的事,你还在那楞着干什么?还不把老二老三喊回来,一起商量一下,总不能眼睁睁看他们两个遭罪吧。”
村长赶紧给老二老三打了个电话,让他们立刻赶回来。好在县城不远,两个小时后老三开个车子就到家了。老太太哭累了,闭着眼睛躺在床上,喊她也不应。兄弟三个苦着脸。村长问道:“你们都知道了?”两个人点点头。
市长是在外当领导职务最高的本县人,县里都以他为骄傲,他的出事是县里最大的新闻,官场早就传开了。因为怕老娘知道所以一直不敢和家里说。老三说上面传来消息,说老四出事主要是给省里老领导的子女经商提供便利,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损失,再加上在临湖拆迁一类的事情也得罪了人,有人一直往上告,所以专案组追查下来,也涉嫌违规为少春他们公司牟利,所以少春也要配合调查,老四家的媳妇也被调查了。
老太太大哭道:“真是造孽啊,家里怎么遭来这样的横祸。老天爷,你不如让我早点死了算了,死了就一了百了,随你们折腾。”村长兄弟三个心如刀割,个个含泪。老三劝道:“现在还只是调查,具体结果还没出来呢。也许不是那么糟糕。”好不容易才劝住老太太,张家一夜无眠。
第二天一大早,老太太就爬起来,早早地洗漱好,靠在椅子上发呆。村长他们几个出来吓一跳,要扶她到床上躺着。老太太沉声说道:“不用,我还行。你们陪我去一下庙里。”村长说道:“才好一点,你这个身体哪能出得了门?身体好了再去也不迟。”老太太怒道:“那就不用你们陪,我自己去。”说着就站起来,身子晃了晃。村长赶紧搀住,说道:“好好,我们送你去庙里。”村长推出自行车,扶着老娘坐好,两个兄弟一左一右扶住,村长老婆提了香烛跟在后面。到了庙里,老太太也不要搀扶,自己走到大殿里,让媳妇燃了一炷香,对上拜了三拜,合十小声念道:“菩萨在上,谨受信女全家敬拜。我一直心存善念、敬佛吃斋、怜老惜弱,从不敢仗势欺人。小辈如有得罪也是我管教无方,情愿以本人一命换取儿孙平安健康,祈求菩萨庇佑,感激不尽。”说罢长跪不起。村长几个在边上听了泪流不止。老太太祈祷完毕,刚要站起来,一头栽倒地上。
十六、去世
张家气氛凝重。老太太躺在床上,医生量了量血压,看了看眼睛,又测了一下心脏,出来对三兄弟摇了摇头,说:“情况不太好,你们早做准备吧。”
村长道:“年前回来还是好好的,怎么突然就变成这样了?哪地方出了问题?”
医生说道:“具体什么病因我也是不知道。刚才检查了一下,脉象很弱,眼睛也散淡无光,心脏跳动很慢。可能是前期受累,加上最近又受到很大刺激,毕竟年纪太大了,哪受得了这么多打击?也可能是癌症复发。我瞧着也就这两天的功夫,你们心里要有准备。”老二说:“这么待在家里等死也不是办法,送市里大医院去吧。”老太太使劲摇了摇头,大家也是没办法。亲戚听说都赶过来探望。
曾书记来的时候,老太太招招手把曾书记喊到边上,拉着手,轻轻说道:“少春回来,帮着点。”书记还没反应过来,村长含泪说道:“老太太一直不希望少春出去,她说农村只要手脚勤快一样能养人。上次我说了搞农业养殖,她听在心里了。”书记心里也很难受,说道:“好,我一定能办到。国家现在正好提倡新农村,政策很支持,我们镇里也有这个资源,回去我帮少春物色一个。”老太太微微点点头,轻声说道:“挣正当钱,安心。”
趁大家不注意,书记悄悄把村长喊到一边,哼哧半天,想说又没说出来。村长奇怪,说道:“有事就说,磨蹭啥?我家里还有那么多的事。”书记说道:“好,我今天过来是看望老太太,也是想和你说一件事的。我说了你先别激动。”原来今天县里批转几封举报信让镇里彻查的,有的反映村长生活作风有问题,说是和有妇之夫勾勾搭搭,破坏别人家庭。有的是反映他工作粗暴,不关心群众。村长听了气得发抖,半天没有说话。书记说道:“你别激动。信里这些事也是口说无凭,也不是实名举报,所以不好查处。只是现在查得紧,你也是知道的,咱们不能不小心。如果不查处的话只怕也会说我包庇。”村长憋红了脸,恨恨说道:“这帮没人性的家伙,看着老四下台,就趁机落井下石,这有的没的就能随便乱说吗?这么多年我和老四帮了多少乡里乡亲,就一点都不念旧情了?”书记说道:“人走茶凉,人情就是这样,有什么办法?况且也是极少数。”村长问道:“县里什么意思?”书记吞吞吐吐说道:“上面批示要彻查。”
村长站起来说道:“这人一走茶就凉的事也是常有的。干了这么多年的村长,芝麻大的官都算不上,还累死累活的,早就不想干了,你把我免了就是,放心,不会让你为难。”书记说道:“你看你,遇事怎么就不冷静了?你也是知道的,国家一直很重视三农问题,特别是现在兴起的农业综合开发利用,我们镇有很好的资源,你可以带少春他们好好开发一个项目,县里也正在想扶持一个龙头企业,我看这个可以考虑。”村长扭头就走,说道:“行,都听你的。我先去有事了,具体的回头再说。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脚下这块土地,我就不信守着金饭碗还能饿死。”
过了两天,少春和媳妇突然赶了回来,说只是喊去问了话,配合调查,估计就是罚点款,没什么大事,另外四婶婶也出来了。全家人喜出望外,老太太也高兴,精神好一点,让村长把全家人都喊到身边,一个个挨着看了一下,说道:“托祖宗的福 我们家一直平平安安,出了这么多吃国家皇粮的,在地方上也是大户人家了。我能活到这个年纪也是享了福,你们也孝心,吃的喝的都不缺,也到城里享过福了,就是现在走了也能闭上眼睛。只是可怜了老四,现在就他一家不在跟前,看不到他们了。也没办法,命里有这一劫那也是强求不得。让他们以后多到我跟前烧点纸也是一样。”村长含泪,让她休息,不要说了。
老太太拽着少春的手,说道:“我的儿,今天不说也没有机会再说了。你们以后不管是到哪里,只要守住本分不做亏心事就好,不是自己的千万不能要。不贪心就是福啊。”又让村长打开她的柜子,拿出一个玉镯,说:“我们家这么多年的好日子都幸亏了老四,现在他家遭难你们不能不管,可怜少国一个娃娃,老子都进去了,一个好好的家也没了,他一个人在国外怎么过?”屋里一片哭泣,老太太交代这个手镯一定要交给少国,算是留个念想。村长好不容易才安抚住,喂了老太太喝了几口水,服侍她睡下,又觉得老太太今天有点反常,就让其他人都去睡,留下三兄弟轮流看护。凌晨时候,村长忍不住打了个瞌睡,朦朦胧胧之间,忽然听见老娘在耳边说道:“老大一定要把家照顾好。这个家不能散了”。老大顿时惊醒过来,心里忽然觉得不好,赶紧上前一看,老太太已经走了,眼角还有几滴眼泪。
全家人都跟着惊醒过来,哭声一片。村长兄弟三个赶紧把先前准备好的纸马烧了,放了一挂响鞭,这预告着又一位老人过世了。紧接着邻居和本家们都过来帮忙,用两个板凳和一张木板搭了一张灵床,把老太太从床上抬到灵床,脸上盖上黄表纸。点上蜡烛,烧纸、点香,农村老人的丧事自有一套流程。天亮了,派出几路人分别到亲戚家把信。女人们又是在灶间忙活,男人们围坐一起商量丧事安排。老太太年高寿寝,子孙满堂,虽然近日家里遭遇不幸,但村长的意思还是办得隆重一点,请了道士、安排锣鼓,晚上游十殿、走百字灯,在山上自家地里摆放三年再下葬。
紧接着开始了丧事安排,先是净水、擦身。这个应该由女儿来完成,只是老太太没有女儿,所以由道士领着大儿媳来完成,擦好身之后,给老太太穿上了早就准备好的老衣。
道士念了经、做了法事,就把老太太移入寿材。暗红色的寿材摆在客厅正中间,特别引人注目的要数它的外部装饰。棺材的正面材头上画的是鹤鹿,上空展翅腾飞着两只雪白的仙鹤,两旁是苍簇盛旺的青松,柏树,整幅图画将整个棺材头装饰的犹如仙境居室,棺材的两旁分别画着两只飞翔的凤凰,凤凰的周围画着吕洞宾等八仙用的兵器,又名“暗八仙”,还有古琴、古画、梅兰菊竹、桃榴寿果,在材面上有“寿山福海”。老太太安静地躺在里面,终于如愿以偿。
曾书记在边上说道:“老太太总算顺了心思,盼了这么多年总算睡上了。上面已经规定今年年底就要统统改为火葬,迟一点老太太就睡不上寿材了。”大家唏嘘不已,感叹老太太还是有福气。只有大儿媳看着棺材盖慢慢合拢,老太太就此阴阳两隔,想着婆媳两个相处了二十多年,早已如同母女,念着往日婆婆的好,忍不住放声大哭。乐队也实时奏出哀乐,悲痛凄惨,所有在场的人都被感染、流泪。这个哭丧也是有讲究的,要一边哭一边诉说亡者昔日的种种好,在哭声里祈求亡者保佑家里每一个人,如泣如诉,自有文章。二媳妇悄悄拉着三媳妇说:“大嫂真厉害,记得这么多词,还要真的哭出来。这个你会不会?我是一点都不会的。”三媳妇白了她一眼,说道:“你和老太太也没怎么相处,没有什么感情怎么会哭得出来?”二媳妇悄悄笑了一下,说道:“那倒也是。”觉得不妥又立刻捂住了嘴巴。晚上全家人跟着道士走起了百字灯,游十殿,大家略微休息一下就要往山上抬。
村长扶着棺材,看着老太太的遗像,想着老娘这一生也是吃尽了苦,这一别就是生离死别,不禁悲从中来,嚎啕大哭。屋里屋外的人都围了上来,有人想上去劝慰,老三摇摇手,让大家退下去。村长那边想着老娘好日子没过几天,临老却要眼看儿子身陷囹圄之痛,想来也是死不瞑目,心里大痛;弟弟又不能给老母亲养老送终,也是抱憾终身;自家这几年蒸蒸日上,家族兴旺邻里羡慕,到头来只怕也是一场空;自己操劳一辈子,临头还是被人说笑话,连自己心爱的人也不能相守。这一哭真是撕心裂肺,让人动容,边上的人说没想到男人的哭让人这么难受。
哭声中老太太送上了山,葬礼结束。
十七、大结局
三年后。老太太安葬仪式。张家人除了老四义安之外,其他人都到齐了,就连少国也专门从国外飞了回来。少春生了个儿子。和三年前老太太去世相比,张家多了平和少了悲伤。
上午十点,老太太的棺材被打开了,老太太居然保存完好,就连头发指甲也保持原样,就是衣服烂成了碎片。围观的人惊讶不已,师傅连声说奇迹,说这个状况很少遇见。村长老婆大哭,说:“只怕老太太还是想见一下老四。”老四家的眼圈红了,上前对着老太太说道:“老太太放心,再过几年就出来了,到时候一定过来给你老人家磕头”。说完也是一阵痛哭,老大家的把她搀扶到边上。众人唏嘘不已。
老二家的说道:“从医学上看,这个也正常。老太太去世之前好几天没有吃东西,加上当时是冬天干燥,这里地势又比较高,所以去世三年肉身还能保持完好也是有的。”
师傅点头道:“出家修行的得道大师肉身保持完好的比较多,只是一般老百姓也能这样就很稀罕了。这也是老太太修行到了。”说着就动手给老太太整理遗容,也就是用羽毛沾了香油,轻轻扫去脸上的灰尘,揭去身上破碎的衣片,用黄表纸包好石灰塞上在遗体周边,防虫蛀防腐烂,然后让几个儿子把身上的衬衣脱下,盖在老太太身上,再盖上一条新棉被,仪式就完成了。
老太太紧闭双眼,仿佛才过世一般。张家老少一起涌上去大哭几声,重新盖上棺盖。边上早有人挖好了一个深坑,里面塞满了石灰,时辰到了,把老太太的棺材缓缓放下,填土,树上墓碑,鞭炮同时响起,点燃香纸,大家轮流磕头,安葬算是结束了。
少春开车把一行人带到了自己经营的张氏庄园。庄园离张村五里路左右,前面一个绿影环绕的池塘,后面是载满苗木的山坡。老三家一下车就赞叹道:“你们看这里环境多好啊,有山有水,有树有花,有鱼有虾,有鸡有鸭,简直就是一个大花园。”大家都说她真不愧是语文老师,出口成诗。少春媳妇笑道:“三婶婶既然这么喜欢,干脆以后退休就搬到这里好了。”
大家说说笑笑进了农庄。农庄规模很大,里面鸡鸭成群,后面种了菜地,前面一排房子是餐厅,后面几栋楼房是客房。老二家的问少春:“这么大规模,你们几个人忙的过来吗?”少春笑道:“我们家分工明确,我负责对外招商,老婆负责内部管理,老爸负责厨房供应,老妈负责带孙子。”老四家的问道:“效益怎么样?收回投资没有?”少春答道:“这地方位置好,紧挨着国道,来往的客人很多,我们又主打绿色生态牌子,鱼虾蔬菜都是自家产的的绿色无污染食品,附近农村风光很好,加上市县都很支持,所以三年投资差不多收回了。”
“没有以前城里那样来钱快吧?”老二家的问道。
少春笑道:“这钱没有以前来得快,但是心安。”这边说着话,那边老三老四早就拿了钓鱼竿去垂钓,少国牵着小侄子去后山看鸡鸭,老二家的和老四家的忙着在花草树林里拍照。
张氏庄园不时传来朗朗笑声。村长坐在院子里,看着家人们其乐融融的样子,脸上微笑着,心里说道:“还是娘说的对,只要家里人能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在一起就是幸福,亲情比挣钱更重要,有些东西不是自己的也强求不得。再过两年,老四出来了不如让他回到这个大家庭,农村里的人根终究还是在这里。”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