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授权发表
字数:45608
阅读:10282
发表:2017/9/28
主旋律,农村,家庭 小说
村长和他的兄弟们
皖江八百里 [安徽芜湖]
 出售价格:面议 [如何联系作者]
  • 故事梗概
  • 作品卖点
  • 作品正文

  【本作品已在华语剧本网版权保护中心进行版权登记,登记2017-B-02881】


  农村  励志  反腐  现实主义

  村长和他的兄弟们
  作者:皖江八百里
  
  一、寿宴
  清水河是长江的一条支流,浓荫里弯弯曲曲一路流下来,在一个叫鱼家嘴的小山坡拐了一道弯,又一路向南流向长江。在河道两岸,筑起了一道道堤坝,坝里阡陌相连稻花飘香。这里的人们基本按家族聚居,形成了一个个独立的村庄,分别按家族姓氏命名。鱼家嘴是张姓的居住地,人口众多,所以叫张村。
  张村位置好,坡上绿树成荫,河里清水长流。千百年来人们上山种地、下田栽秧、水里逮鱼,过着耕织生活。只是时光流转,随着年轻人涌入城市,张村和其他村庄一样逐渐空心化,千百年来的农家生活渐渐解体。除了过年和一些发生大事之外,村里很是寂静。
  这一天,张村突然热闹起来。早上八点多钟,就陆陆续续有客人来到村西口的村长张义阳家。原来张家老太太今天要过七十寿辰,这可是张村一件大事。老太太早年丧夫,一个人拉扯大四个儿子,好在四个儿子一个比一个有出息。老大张义阳当了将近二十年的村长,老二张义刚是县城中学的校长,老三张义祥是县城建局的副局长。老四张义安,张家四兄弟中唯一的大学生,大学毕业后留在省委工作,后来下派到临湖市,从局长一路做到了市长。张家理所当然成了这十里八乡的显赫人家。
  这一大早张家早就红灯高悬,全家人喜气洋洋。厨房里村长老婆万秀花指挥一群女人忙着午餐。淘米、洗菜、切肉、和粉、剖鱼、烧水,虽然今天客人众多,但是农村这类大事经历多了,自然有它的一套流程,所以大家忙而不乱。
  “大妈,听说四叔要回来?”侄媳妇桂花一边洗碗一边问道。
  “你四叔是大孝子,老太太七十大寿能不回来吗?”村长老婆一脸自豪。
  “怪不得老寿星今天这么开心,站在门口看了好几次了,一个劲地问老四几点到家。”
  “呵,”坐在一边嗑瓜子的张家二媳妇曹桂兰撇撇嘴,说道:“只怕有人比老太太更盼他回来吧。”
  桂花脸一红,却不接腔。桂花家的闺女张兰兰今年大学毕业,工作到现在也没个着落,难得回来这次市长,正好求他安排一下。私下里桂花夫妻两个托了村长几次,也答应帮忙说说。现在给二婶这么一说,虽都是自家人,倒不好意思。
  村长老婆一边整理蔬菜一边笑着说:“时候也不早了,老三家的也该到了。二婶去看看吧。”
  “哼,路近人远,到现在还不回来,架子倒不小”,老二家的鼻子里出了一口气,不过还是到路口去望望。
  老二家的曹桂兰和老三家的潘文兰都在县城,一个是护士,一个是教师,两个人一直不对光,平时里很少走动,见了面也是少不了斗一下嘴。大嫂万秀花摇了摇头,又低头收拾了几件脏衣服去河里。
  这会儿村长正叉腰站在自家院子里,一会和进进出出的客人点头打招呼,一会低头看看自己的手表。
  “老大在看什么呢?”
  背后一个大嗓门冷不丁地炸起来,村长吓得手里的香烟掉到地上。回头一看,是镇里搞建筑的杨老板。
  “哎哟,你这人啊,你没看见我今天忙吗?”村长没好脸色。
  杨老板却不管不顾,拉起村长就往屋里走,又对村长独子少春招了招手。少春一看是本地大老板,急忙小跑过来。
  坐下后,杨老板说:“上次我说的到临湖开个公司,咱们是老同学,这次你一定要帮一下忙。不能再等了。”
  村长闷声说道:“不行,不是和你说过了吗?影响不好,还是不搞的好。咱们不能给老四添堵。”
  杨老板楞了一下,谁不知道当年要不是村长自己退学、把上学机会让给市长,哪有市长的今天呢?市长对这个大哥心存感激,一直都是言听计从。难得市长今天回来,要是村长今天不开口,公司自然就开不了。杨老板又气又急,骂道:“你真是死心眼。现在到处都在搞开发,这些工程你不搞也是给别人搞。公司正规经营,不乱来就是。有这么好的条件,咱们为什么不能搞?”
  村长摇了摇头,说:“你有钱就在家里搞农家乐、搞乡村旅游多好?现在政府提倡、社会也有这个需求,咱们这里资源也多的很,你也算是为家乡人民做奉献。城里水深,那钱不是咱们庄稼人挣的。”
  杨老板站了起来,走到少春面前,说:“接一个工程少说就有几十万。你不挣也是给了别人 ,农村累死累活能挣几个钱?你就不为少春考虑一下?他二十多了,也没个正经工作,结婚成家都需要一大笔钱,怎么办?让他和我一起去临湖开公司,两年就能挣个房子,又能离开农村多好。”
  少春喜出望外,说道:“杨叔叔你真的带我出去?”
  杨老板笑道:“那就看你爸同不同意了。”
  少春说道:“好,我爸工作我来负责,杨叔叔你说话一定要算话啊。”
  “哈哈,只要你爸同意,你就到我们公司当总经理助理。”
  村长叹道:“城里真的有那么好?都跑到城里去,以后谁种庄稼?你们吃什么?”杨老板大喜,知道村长口气已经同意了,说道:“有钱就有吃的,自然饿不死。临湖是省里第二大城市,现在正在搞大开发大发展,机会难得,错过就后悔一辈子了。今天难得市长回来,一定和他说一下。放心,违法犯罪的事我们不做,我们合法经商,不给市长找麻烦,在不违反原则的情况下,请市长关照一下业务就行。”
  村长站起来,说道:“唉,随你们了,农村哪里不好?都要往城里跑。走吧,咱们下去,待会县领导要到了。”
  老杨和少春互相一笑,跟了下了楼。
  果然,才下楼,就听见门外汽笛声声。村长一路小跑过去,几辆小车依次停在路上。最前面的小车先下来一个人,一看,是镇党委书记曾强。曾书记快步走到第三辆车边,打开车门,里面慢慢出来一个人。村长一看,原来是县长刘强。
  村长连忙跑上去,握住县长的手,说:“刘县长好,劳动您的大驾实在不敢当”。“呵呵,没事没事,正好下来看看嘛”最后一辆车是老三张义祥一家人了,还有老三家的大舅子阿文。老二家眼尖,本来想挤上去当着众人的面损上她几句,结果看见老三家一下车就指挥大家从车上搬出来大包小包,偏头看见大嫂满脸堆笑,拉着老三家的丫头又说又笑,老二家只好装作没看见,朝地上吐了一口,腰一扭缩回家了。男人们自然都围在县长边上,
  一群人边说边进了屋里。
  县长首先走到老太太跟前,弯下腰,说:“大妈,还认识我吗?”
  老太太笑道:“认得认得,你是刘县长嘛,过年的时候来过,我记得的”。
  刘县长开心一笑,说到:“大妈记忆力很真好,现在还记得,活一百岁没问题”。一屋里的人都跟着笑了起来。
  老太太又冲曾书记嗔道:“强子你好长时间没来了吧?当了书记就不认我这个老太婆了?”曾书记陪着笑,说:“哪里的话?最近镇里事情多,所以没来得及看姑妈。待会多陪姑妈几杯,算是谢罪怎么样?”屋里又是一阵哄笑,老太太也忍不住笑了起来。
  寒暄了一会,曾书记朝老大使了一个颜色,村长会意点点头,起身把县长一行人让到楼上小客厅里。驾驶员跟着送来县长的茶杯,老三上去添了开水。大家坐下,村长给众人打了一圈烟,笑道:“县长过年才来的,这次又亲自过来,真的不敢当”。
  县长呵呵一笑,把手一挥,说:“那不一样。老太太七十大寿本来就是一件喜事,张市长最近又高升了,这可是我们全县人的骄傲啊,难得双喜临门,当然要好好祝贺一下,呵呵,你们说是不是”。
  众人都跟着笑起来。
  老三插话道:老四平时难得回来,这次因为老娘大寿才抽空回来,也是当了市长后第一次回老家。
  县长点点头,说:“领导也不容易。家里有事就随时和我们说一下,不用惊动张市长了。”兄弟三个一齐点头,连声感谢。正在寒暄的时候,楼下声音突然大了起来。村长说:“应该是老四回来了”。众人连忙起身,刚走到门口,市长果然迎面走来。县长抢上前双手握住市长的手,笑着说道:“张市长辛苦了”。市长微笑,道:“难为你了”。
  随后大家又是一番客气,坐下。
  县长说:“本来我们书记是要来的,只是临时接到通知要到市里开会,走不开所以委托我过来”。市长喝了一口茶,说:“我知道你们很忙,工作要紧,这些私人的事不用费心,以后就不用这么客气了”。
  县长呵呵一笑,说到:“张市长难得回来,我们县又是一个农业大县,经济发展比较慢,正好有这个机会向市长请教一下,请市长多指示。”
  随后汇报了县里的情况。村长悄悄和其他几个人打过招呼,悄悄退了出来出来,只留下市长、县长几个人。
  老二笑着轻声说道:“这个县长倒灵活的很”。老三白了他一眼,说:“他从上面调过来,才当县长不久,自然想早点做出一点政绩。咱们县底子不好,如果老四能帮一把,介绍几个企业来我们县里投资,那他就有当书记的资本了。”
  村长惊讶道:“这么快就当书记了?”老三压低声音,说到:“现在的书记年纪大了,过几年就会到市里退居二线,一般都是县长接任书记。还有,咱们市里副书记是老四的同学,老四请他关照一下,那还不就成了?”村长点点头,说道:“怪不得呢。不管怎样,县长这样看重咱们自然很好。时间不早了,都到齐了,寿宴也该开始了。”
  几个兄弟说说笑笑下了楼,少春正带人在悬挂寿匾。当地老人过寿比较讲究,除了送礼之外,还要送匾额。张家显赫,老太太的寿宴自然隆重,这匾额格外比较多。也难为少春他们了,挂这寿匾也是颇费了一番心思。只见正中是市长带来的寿匾,上书四个大字:“祖德流芳”,红底黄字,非常大气。左边是县里所送匾额:“寿比南山”,右边是镇里匾额:“松柏长青”。然后两边依次是亲戚所送匾额,按亲疏远近依次排开,平添了几分贵气。村长点点头,回头对老二说你去安排一下酒席,对老三说你去厨房看看,可以开席了。
  今天各房客人都到了,七七八八加起来正好有八桌,场地不够,只好开两次。好在农村这类大事经历多了,也有经验,先排领导和外面的客人,自家人放到最后。厨房里饭菜也准备好了,就等开饭的命令。女人们难得有这个空闲时间,或蹲或坐,聊起了家常。老三家的灵活,每次回到老家就和大嫂粘一起。这阵子正和大嫂说:“少芳明年就要高考了,丫头学习不怎么好,明年要是考不上那就愁死了。”大嫂笑到:“哪有自家娘看轻自己闺女的?我看少芳这孩子就挺聪明的。”
  老三家的叹了一口气,说:“本来初中成绩还不错,到了高中就慢慢不行了。现在在班上学习挺吃力。”
  大嫂安慰道:“真的不行就找她小叔,去年少兰也是少了几分,她小叔不也是托人让她上了大学吗?”
  “小叔当领导这么多年,关系多,这事本来也难不倒他。只是咱们家有多少事都烦他,觉得不好意思开这口。”
  大嫂沉吟道:“找他办事的人确实不少。不过他小叔说了咱家小一辈的事是大事,他小叔不会不管的,早就说了,要让小一辈都离开这个穷地方。你们不好说,就让她大伯私下和小叔说说就是了。”
  老二家的一边嗑瓜子一边说:“哎,明年的事明年再说,别扯那么远了。大嫂我提醒你一下啊,你那个侄子病情可有点严重。”
  大嫂刚要接话,那边传话过来开席了。厨房里顿时忙碌起来。一道道菜按习俗依次端上去。大嫂亲自指挥,先给每张桌子端上第一道菜红烧鲤鱼,寓意年年有余,讨个好口彩。随后山粉圆子、红烧鸡块等依次端上,每桌十二道大菜,把桌面挤得满满的。
  因为市长下午要赶回去,加上有县长等领导在场,所以酒席就彼此敬了一下,没有特别地闹酒,最后每人吃了一碗长寿面就算酒席完毕,县长和其他一些客人都纷纷告辞,只留下了张家自家人。
  老太太热闹了大半天,有些支撑不住,就歪在床上休息。张家各人都围在老太太卧室里。老四坐在床沿,握住老太太的手。老太太说:“儿啊我活了一辈子吃了不少苦,没有想到今天还能这么热闹这么体面。”老四笑着说:“你老人家好好保养身体,好日子才开始呢。”
  老二家的接话道:“就是,老太太身体硬朗的很,活一百岁也不成问题,到那个时候再好好庆祝一下,回头给你过百岁大寿。”全家人都笑了。老太太摇摇头,说:“上了年纪就随时准备走了,一百岁就不指望了,只要你们个个平平安安就好”。说着依次把众人看了一遍,说:“孙子们都大了,上大学的上大学、上班的上班,现在想见个面也不是那么容易。难得今天聚齐了,奶奶给你们一点礼物”。随后吩咐老大:“在今天收到的礼金里每个孙子孙女发两千的红包,老四家的孙子最小,给五千”。老二家的说老太太偏心,老三家的笑道:“老太太也给你留了一笔钱呢,等哪天你麻将输光了再来找老太太要不迟”。一屋里的人都笑起来。老太太说:“剩下的钱去买点木材,请木匠做副寿材”。老二家的又插话生日说做棺材不吉利,老二瞪了她一眼,说:“你不懂,这是我们这里的习俗,寿材一般都是过大寿的时候定下来,这样提前备好流作百年之用。”
  老太太又对小孙子少国招招手,说少国你过来。少国今年初三,长的虎头虎脑,很讨喜。老太太怜爱地摸摸头,说:“我这小孙孙这么小,听说你们准备把他送到国外?谁给他烧饭?谁给他洗衣服?”
  老四家的媳妇说道:“奶奶不用担心,他小姨在那边,吃住都在他家,和家里一样。”老太太摇了摇头,说:“千好万好不如自家好,哪有家里自在?”
  老二家的插话,道:“老太太你在农村也不懂了,现在城里有钱有权的都把小孩送到国外去呢。咱们老张家好不容易出个留学生,等他学成回国就是高级人才,也是光宗耀祖了多好。”
  老太太把小孙子搂过来,说:“就这么一个小孙子,出国了以后想见他一面都难了,我是活一天算一天,不知道还能不能等到他留学回来的那一天”,说到后来老太太呜呜哭了起来。大家连忙安慰,说每年都有几个假期回来,况且现在有飞机,回来也就十几个小时。老太太擦擦眼泪,说:“你们的事我也管不住,随你们了。只是有一点,老四能当这么大的官,也是张家祖宗保佑,老四你一定要好好做官,别给老张家摸黑。你们几个也别太给老四拖后腿”。大家一阵尴尬,不好接话。老大笑道:“老太太想的太多了。四弟能力很强,又很亲民,上上下下反映都很好,要不了几年还要往省里升呢,那就是从知府大人变为巡抚大人了,你老人家就等着享福吧”。屋里人一阵哄笑。只有老太太闭着眼睛,也不接腔。大家都觉得老太太乏了,闲聊几句就出来了。
  张家四兄弟到楼上小客厅又坐了一会,老大汇报了一下县里镇里送礼情况。老三说:“镇领导是咱们家亲戚,送礼倒没什么。县里这份厚礼倒有点难办。只怕县长是有事想求我们。”
  市长咳嗽一下,说“不用说了,情况我都知道。按说老娘这个寿宴应该是自家人一起吃过饭就行了。只是老娘苦了一辈子,趁这个机会让她高兴一下也未尝不可。以后可不能这么大操大办了,要注意点影响。”几个哥哥一起点头。老四又说道:“老娘刚才提醒的有道理,咱们家当领导的不少,树大招风,还是小心为好。”又问了各家一些情况,点点头,说:“好,我知道了,家里孩子们的事我会考虑的,其他亲戚朋友的事情请三位哥哥尽量帮我挡一挡。官场复杂,咱们小心点好。以后没什么大事我就不回来,三位哥哥一定要把老娘照顾好。明天市里开大会,我还得回去准备一下”。老二、老三家也和老大家一起告辞回去,全家人都站在马路上送行,老太太也起来了,拽着小孙子的手,一直送到车里。大嫂把老二家拉到一边,求她多关照一下住院的侄子。老二家的说到道:“我们自然会尽力,这几天我看他情况又严重了,你们也要有思想准备。”
  晚上,村长夫妻两个收拾好了,在房间里休息。老婆倒在床上哎呦哎呦地哼哼,村长坐在边上,给她敲腿,说:“这几天也是难为你了。”
  老婆白了一眼,说:“才知道我好啊?当初哪个还不同意和我结婚呢?”
  村长停了一下,闷声说道:“这都过去多少年了,还提它干嘛?”
  “唉,嫁到你们张家这么多年,上有公婆下有这么多弟妹,一大家子吃喝拉撒,成家、结婚、上大学,哪个不操心?一眨眼就是五十多岁了的人了,一天也没享到福。唉,我就是操心的命。”
  村长笑道:“呵呵,你没享到福你娘家可没少沾光”。
  老婆拧了他一下,坐了起来,说:“儿子的事怎么样了?他小叔怎么说?”
  村长一边脱衣服一边说:“说过了,说回去安排一下。儿子也是一个不省油的小祖宗,你和他多叮嘱一下,让他别尽给小叔找麻烦”。
  “好,这个我来和他说。小叔真不容易,我瞧今天来做寿的其实多半都是有事想找他,况且咱们家又是个大家族,每年又有多少事情要麻烦他。这几年咱们家一直往上走,考大学的考大学,从政的一帆风顺,外面风光热闹,只怕也招人恨。以后多节制点,多修福分多积德,这世上那富贵来的快去的也快。”
  “行了知道了,咱们以后多替他挡一下,不早了睡吧,老太太想要寿材,明天我就去看看木材,省得她天天念叨。”
  一夜无话,张家寿辰圆满结束。
  
  二、旧情
  第二天草草吃过早饭,村长和老婆打了个招呼推出自行车就往镇里骑。路上正琢磨着昨天杨老板说的那个事呢,冷不丁旁边小路冲出了一辆车,避让不及,两个人一起倒在地上。谁啊?长眼睛也不看看。村长有点火大,爬起来,一看:“小梅?怎么是你?”夏小梅坐在地上,揉着大腿,埋怨道:“你不能骑慢点啊?那么快,害我避让都来不及”。村长把她扶起来,说:“你这么急干嘛去?”夏小梅甩开村长,左右看了看,小声说道:“注意点,这是大马路”。村长讪讪一笑:“放心,没人”。又不放心,问道:“真的不要紧吗?要不要送你去医院看看?”“没那么娇气”,夏小梅一边拍打身上的灰尘,一边推车,说:“我娘家捎话说老头子病又犯了,我得回家看看去”。
  村长说道:“好,你先回去看看,我也去镇上办事,回头再找你”。夏小梅看了他一眼,骑车就走了。村长站在原地看了发怔,这神情还是那么熟悉。
  村长和夏小梅三十年前是初中老同学,那时候夏小梅娇俏活泼,是男生们暗恋的对象。夏小梅对谁也看不上,偏偏喜欢上了憨厚老实的张义阳。两个人后来都先后退学回了家,顺理成章地谈起了恋爱。可惜夏小梅的娘老子嫌张义阳家家境差、兄弟又多,硬是逼着女儿嫁给了邻村的包工头郑锐。这包工头常年在外,又嫌夏小梅生了女儿,所以更加不怎么愿意回家,听说外面有了女人。村长看了不忍,所以经常伸手帮衬一下。
  村长叹了口气,夏小梅的老父亲是老病号,这下犯病又得花不少钱,寻思抽空去看看。一边想心思一边赶路,很快就到了镇上。
  镇上最大的木材店木森木材店从山里运来了一批木材,老板夏树林正忙着指挥工人搬运,一瞥眼望见了村长,笑着迎上去,打了一根烟,说:“村长恭喜,昨天有事来不及去恭贺,抱歉抱歉。家里忙好了?”村长斜了他一眼,说:“能请动你夏老板的大驾?”夏老板呵呵一笑,说:“县长、书记都亲自过去祝寿了,我们这些平头百姓没这个资格噢”。
  村长笑道:“你天天忙着挣钱,没想到消息倒灵通嘛”。
  老夏一边倒水一边说:“那还用得着说?市长的老母亲过大寿,来了那么多小车,这十里八乡早就轰动了”。
  “瞎扯,就是家里亲戚小范围聚一下。对了,最近有没有进什么好木材?”
  “不急不急,先抽根烟。买木材做什么用?”
  村长抽了一口烟,说“咱们这里规矩,过了六十大寿就要准备寿材。前几年家里事多,老太太身体又好,所以耽误了。昨儿个老太太自己提出来了,不能不办了”。
  老夏点点头,一拍桌子,说“老太太真有福气,我今天才进了一批好木材,真琢磨着哪个有福气用得上呢。走,我带你去屋后看看”。
  屋后堆了一批木材,散发一阵香味。“怎么样?咱们这里最好的松木,三十年的树龄了,我也是第一次进这种木材。”村长凑上去闻了闻,又扒开树皮查看树轮,点点头,说:“木材倒是好木材,不知道价格咋样?”
  夏老板呵呵一笑,一把把村长拉进店里,说:“老张,说句心里话,这十里八乡的也就老太太最有福气,一个人吃了那么多苦,把那么兄弟拉扯大,个个都有出息,大家庭又那么团结和气,只有老太太才有资格享用这种好木材,价格好说,进价再给点人工费,不赚老太太的钱,算是我给老太太寿辰的贺礼好了。”村长站起来,递一根烟,亲自点上说:“好,那就这么说定了,我替老太太谢谢你了。我先去镇政府一下,回头我就把款付清。”
  谈完事情,村长就告辞要走。夏老板死拖硬拽,硬把村长留下来喝酒,喊自家老婆去斩点肉买几条鱼,又把自家的大黄鸡给逮住宰了。
  村长说:“好好地这么客气,是不是有事也想找我家老四?”杨老板哈哈一笑,说:“事倒是有事,不过还不值得麻烦市长大人。”村长有点奇怪,说:“有话快说,甭像个娘们磨磨蹭蹭的。”杨老板上前给村长的水杯里添了水,坐下,说:“老哥你知道看我这店开了十几年了,店面太小,多一点货就放不下,所以想在边上扩大一点店面。”村长没好气地说:“这是你家地基,你想盖就盖,又不是多大的事儿,找我干嘛?”
  杨老板苦笑,说:“你以为咱们老百姓办事有那么容易吗?镇里我都跑了好几次,那个报告就是批不下来。不是这个推那个就是那个推这个,请老哥一定在曾书记面前帮我说一下。”镇里曾书记是村长的表弟,这已经不是秘密了。
  村长笑道:“老古话说得好,席无好席,酒五好酒。你小子八成早就算计好了”。杨老板也笑道:“老哥放心,这事办成了,木材价格好说。”两个人哈哈大笑。事情办的很顺利,村长很高兴,不知不觉喝多了,有了一点醉意。告别木材店老板,就顺便拐到镇政府里,把杨老板的事和书记说了一下,书记只是说让杨老板赶紧递交一个报告。又闲聊了一下,差不多是傍晚了。村长起身要回家,也不要书记派人送他,自己骑上车就往回赶,虽然有点醉意,心里还是清楚的。摇摇晃晃骑车转到夏小梅家。
  夏小梅正在灶间烧饭,看见村长醉醺醺的样子,吓了一跳,赶忙过来扶进屋里,又到院门口看了看,把门关上。村长靠在椅子上,望着小梅呵呵直笑。小梅脸上一红,到厨房给他倒了一杯水,加了一点蜂蜜,递了过来。村长趁机握住她的手,说:“小梅,你还是那么好看。”夏小梅把手抽了回来,嗔道:“又瞎说,都老太太了,哪有什么好看不好看。”村长喝了一口水,叹了口气,说:“小梅,我心里一直忘不了那个扎着马尾巴活泼可爱的小梅。如果当年我们再坚持一下,说不定我们现在就在一起了。”
  “算了都过去这么多年了,还提它又有什么用呢?不早了,你该回去了。”
  村长往后一靠,说:“急啥?我来找你是想问一下你家老头子咋样了?”
  夏小梅眼睛一红,说:“已经转移了,医生说也就这几天。”
  “都这个时候了,你家包工头也不回来看看?”
  夏小梅低头不语。
  “真是混账,家里的事不管不问,只顾自己在外面快活。”村长一面恨恨地说,一面从包里掏出一叠钞票,说:“这五万元钱你先拿去用一下”。
  “谢谢,不用了,已经欠你不少了,不能再花你的钱了。”
  村长站起来,把钱往她手里一塞,说:“你老公常年在外,他不关心你也就算了,连钱也不寄回来,真够混蛋的。你这日子过得紧巴巴的,老头子这情况多半也好不了,你拿去准备一下吧。”
  夏小梅欲言又止,村长趁着酒劲,一把拉过来。小梅挣扎道:“不要这样了,你回去吧,给人看见了不好。”
  村长低声道:“农村这时候哪有什么人呢?怕什么?”
  拉扯之中,房间的灯灭了。
  
  
  
  三、烦恼
  张家。
  村长老婆坐在院子里搓衣服,老太太坐在走廊里梳头。婆媳两有一搭没一搭地闲聊。
  老太太说:“昨晚老大回家又很迟了吧?”
  “他啊,哪次喝酒不是十一二点才到家?醉醺醺的,回来倒头就睡了,到现在还没醒。”
  “你们说什么?这么热闹?”村长睡眼惺忪地从楼上走下来。
  老太太瞪着他,说:“也是五十岁的人了,也该爱惜一下身体,再这么喝下去身体怎么受得了?”
  村长心里有愧,讪讪一笑,自己去厨房盛饭。
  老太太又转过头,对媳妇说:“这阵子家里够你忙的,你也好久没回娘家了,不知道你那个侄儿现在好了没有?抽空回去看看吧”。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编辑:看江湖
举报
顶啦 1
踩啦 0
点击收藏。收藏后可以在会员中心快速找到我哦 收藏 0
登录 后再戳我哦
最近阅读者 更多
  • 学生
    没有昵
  • 学生
    没有昵
  • 编剧
    疏涵衍
  • 其他
    pet
  • 制片人
    ren
  • 学生
    洋葱哥
  • 学生
    西瓜张
  • 导演
    lit
共有 1 个评论
皖江八百里 作者   安徽芜湖  2017/9/28 18:53:59 
第一次学习写作,请各位专家、朋友批评指正。
写个评论
请注意:反馈问题请到 建议反馈 页面,在此评论无法得到回复!
*  
验证码:今天是9月几日?(提示:19号)
      *

该编剧的其他作品

金沙王国(主旋律, 奇幻, 历史)

年金牌VIP会员作品

市长的面试(主旋律)
潺潺流过的清溪(爱情, 农村)
白洋淀的孩子们(农村)

同类推荐作品

狗与老人(主旋律)
第七人(2)(家庭)
花开迟暮(主旋律)
丝路传说(主旋律, 爱情, 历史)
第七人(1)(家庭)
蓝色游戏(主旋律)
史家绝唱(家庭, 军事, 历史)
青花梅瓶(主旋律)

同类最新作品

小小(农村)
赤裸人生(爱情, 农村)
史家绝唱(家庭, 军事, 历史)
我的朋友马小军(农村)
菲林神功(都市, 家庭)
走在思恋中(爱情, 农村, 奇幻)
为女儿讨回公道(家庭, 犯罪)
妈妈我长大后保护你(家庭, 犯罪)

同类随机作品

深山静悄悄(农村)
偷心的女贼(主旋律)
白洋淀的孩子们(农村)
女生(爱情, 农村, 家庭)
百年李家(家庭, 历史)
父亲的摩托车(农村, 家庭)
哭泣如歌(校园, 农村, 家庭)
玉菊(主旋律)
分享页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