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独家授权
字数:20007
成片时长:约64分钟
阅读:616
发表:2024/4/29
45集 古装 电视剧剧本
《詹天佑》第16集
1
2
16
19
…
45
全部
- 故事梗概
- 作品卖点
- 作品正文
费尔璞思:(接过枪互相深情拥抱着)“会的,一定会的……”他俩的眼睛都湿润了。
教堂前厅,学童吴仰曾和一个美国十几岁男孩及他的父母在一起,吴仰曾将手中扶着的那辆他心爱的自行车交到男孩手里。
吴仰曾:(对男孩父母)“我最真心的感谢您们多年来对我的关爱,这车就留给弟弟玩吧,算做我一点点的心意!”
男孩的母亲:(对孩子说)“布斯,快谢谢哥哥!” (一边从随身的包里拿出一个布包,双手托着递给吴仰曾)“孩子,这是我给你织的一件毛衣,回去后冬天可以穿,算我们给你的一点纪念吧。”
吴仰曾:(双手接过)“谢谢阿姨!谢谢叔叔!我会永远记着您们对我像父母一样的爱护和教导……”
金发姑娘已经写好了,她稍微折叠了一下,抬头寻找着,看到了。
金发姑娘:(远远地招呼):“仰曾,你快过来!”
吴仰曾听到了,和美国家庭的父母走了过来。
金发姑娘:(站起来充满激情的对父母) “爸爸,妈妈,这个晚会太让人激动了!我不由自主的代表您们给吴仰曾的母亲写了一封信,您们看看吧?”
金发姑娘的母亲:“玛丽,我们相信你的信一定写的很好,让仰曾看看吧。”
玛丽:(将信交给吴仰曾) “仰曾弟弟,今晚是多么难忘的时刻啊,我要告诉你母亲,你们在这里是多么好!这封信你看看,并请带给你的母亲。”
吴仰曾:(打开信很快看完了,对玛丽深深一鞠躬)“玛丽姐姐,我真诚的感谢您,我想请您给全场念一遍可以吗?因为我觉得信好像是写给所有中国学童的母亲的。”
玛丽犹豫地看着父母。
玛丽父亲:“孩子,你就念给大家听吧,你的信一定代表了所有美国家长的心情。”
玛丽母亲:“玛丽,你就念吧。”
玛丽看着仰曾点了点头,吴仰曾立刻举起双手在头顶使劲的拍着。
吴仰曾:(同时大声喊)“各位家长老师,各位同学!”整个会场立刻安静了下来,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都看着吴仰曾。
吴仰曾:(大声说) “我寄住的美国家庭的玛丽.巴托拉姐姐代表他们家刚刚写好了一封给我母亲的信,我觉得是写给我们所有学童的父母的,所以我请玛丽.巴托拉姐姐念给大家听……”
大厅里响起了欢迎的掌声。
玛丽没有登台,就在人群中开始深情地用英语念信:
(随后英语声音变小,出现了汉语女声念信的声音,荧屏上闪回出许多学童在这些年里的生活、学习,在美国家庭和其成员说话、吃饭、游戏,学童睡着了,美国家长手持蜡烛台进了房间放下烛台给学童盖好被子,带着学童在医院里看病等等场景。)
吴夫人:
我们确信,当你看到你的儿子已经长大成人时,一定是引以为荣的。
在过去他留美的漫长岁月里,他和我们共处,使我们颇难分离。在学业上、在品行上他都是努力上进,我们坚信他将是一个有用的公民来服务他自己的国家,他将荣耀他自己和他父母之名。
我们对他,以及其他明日归去的中国学生会长念不忘,对于他未来的事业,我们以最大的衷诚祝他顺利成功。
我们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重新见到他,即使不能再见,我们将永远不停在为他祝福!
兹送上最诚挚的致意
你最忠诚的玛丽L.巴托拉
1881年8月21日于美国康州哈特福德城
当玛丽的信刚一念完,全场响起了长时间热烈的掌声,学童和美国家庭成员纷纷握手、拥抱、亲吻额头,向特维却尔牧师鞠躬致谢,有的学童,有的美国母亲和她的小女儿还流出了激动的泪水,在擦拭……依依惜别的气氛达到了高潮。
第二批回国的和此批不回国的学童也在握手或拥抱告别,詹天佑一身官学生服和就要回国的王年克深情拥抱。
王年克:(真诚的对詹天佑)“天佑,亏了是特维却尔牧师带着你、唐少易去向吴监督请求,你是他心目中西学中学都好的好学生,才会答应我们来教堂里参加惜别晚会,要是让容奎自告奋勇的去,这晚会非得泡汤了不可。”
詹天佑:(很平静地)“这有什么啊,这是我们共同的心愿。年克,但愿以后我们还会见面!”
王年克:(很激动地)“一定会的!”
詹天佑:(伤感地)“我们一起来的,可是铭钟却没有和我们一起回去……”
王年克:(很伤感地)“刚到美国我和他就住在一个家庭,可现在……我会记住他。”
詹天佑:“我们也祝福铭钟能安静地休息好!”
27 康州 梅里登县 美国老奶奶家 日 内
一间客厅陈设古老而简单,客厅里空无一人,似乎能听到在厨房里有轻微的锅盆的声音,一间卧室门开着,里面传出来微弱的一声:“纽卡。”停了一会发出了稍大一声:“纽卡!”
厨房里的人听到了,急忙跑了出来,是一位约十五岁的美国姑娘,她急匆匆的进入到卧室里,一张床上躺着一位美国老妇盖着薄被。
纽卡:(俯身对床上的老人亲热地) “奶奶,你有什么事啊?”
这位老妇原来就是九年前从旧金山到纽约的火车上与天佑等学童巧遇的老奶奶,如今老人已年近七旬,病卧在床。
奶奶:(对孙女慈祥微笑:) “纽卡,今天的报纸来了吗?拿给我看看。”
纽卡:“来了,我给您拿。”说着去客厅拿了一份报纸递给奶奶。
纽卡:(笑眯眯地) “奶奶,您最近一直很关心报纸,一天不落,为什么啊?”
奶奶:(慈祥地笑着):“奶奶关心报纸还不好?说明奶奶还是有精神的啊。”
纽卡:“那当然好,只是有点怪。不过奶奶您腰有病,心脏也有病,还是要多休息才好。”
奶奶:“知道啦,傻丫头,去忙你的吧,该复习功课了吧?厨房的事情等你妈妈回来再做。”
纽卡:(调皮地笑) “奶奶,我才不是傻丫头呢,我学习在班级里起码前十名。”
奶奶:(乐得合不拢嘴地) “好,好,我的孙女是好样的!不像有的女孩子不好好学习,就爱打扮,花里胡哨的,你看我的孙女多朴素实在啊!”纽卡确实穿着一件素色格的布拉格长裙。
纽卡走到房门口回过头来做了个好玩的表情,出去了。
奶奶拿起报纸看起来。
28 康州 梅里登县 美国老奶奶家 晨 内
早晨,奶奶的儿子、儿媳、纽卡在客厅穿梭,忙自己的事情。奶奶也坐了起来,自己穿好了衣服。外面三口人开始吃了,奶奶坐在轮椅上从屋里出来了。
三个人都大吃一惊,连忙站起来。
纽卡母亲:“妈妈,您做什么?早餐一会就会送到您房间去的。”
纽卡父亲:“妈妈,您有事说一声就行啦,怎么连外衣都穿上了?”
纽卡:“是啊,奶奶,今天不是去医院的日子啊?”
奶奶:(微笑)“我今天要去哈特福德市,你们谁?只要一个人,陪我去一趟。”
纽卡父亲:“去哈市?去做什么啊?”
纽卡母亲:“妈妈,怎么事先没有听您说啊?”
奶奶: “事先说?你们一定会阻拦的,我怕天天吵吵,所以今天早上只吵吵一次就好了。”
儿子:“妈妈,您突然去哈市到底是为什么啊?我们在那又没有亲戚。”
奶奶:(微笑着)“叫你说着了,在哈市正有我的亲戚。”
三个人:(几乎同时) “谁?没有啊!”
奶奶:“是孙子,而且好几个?”
三个人都大吃一惊。
儿媳:(惊呼)“孙子?好几个?我的儿子现在纽约上大学,怎么哈市出来您的孙子了?”说着严肃的望着丈夫。
纽卡:(也惊愕地) “是啊,我只有一个哥哥,从来没听说还有别的兄弟啊?”
儿子:(看着妻子和女儿惊奇的眼睛,只好弯下腰着急地) “妈妈,您赶快告诉我们吧,您这葫芦里卖的到底是什么药?您哪来的好几个孙子啊?”
奶奶:“我没说完谁让你们着急来着?孙子啊——就是从中国大清朝来留学的学童啊!”
三个人好像都如释重负的互相望了一眼。
儿子:(还是不解的问) “中国留美学童我知道,但是怎么就成了您的孙子呢?”
奶奶:“你们都坐下,听我给你们说说……”
29 康州 梅里登县街道 晨 外
屋外的街道上已经马车粼粼,步行的人更多,开始一天的忙碌了。
30 康州 梅里登县 美国老奶奶家 晨 内
奶奶:“……你们说,他们对我像亲奶奶一样,今天最后一批就要回国了,我能不去送别吗?可惜当年分手的时候,不知去了哪里,要不然我早就会去看他们。” 稍微沉静了片刻。
儿媳:“妈妈,当然您可以去看看他们,但是您这么大岁数了,身体又不太好,行动也不方便,您就不要去了吧。”
奶奶:(固执地)“不行,我一定要去。”
儿子:“妈妈,您的心脏有病,腰也有毛病,我看您确实不应当去了。”
奶奶:(断然地)“不行,我一定要去!……你们不知道,他们是我见过的最善良最有爱心的孩子,那年铭钟——我心中经常叨念他们的名字,所以我还记得,才10岁,天佑才11岁,却那么知道心疼人,知道照顾人,现在他们要回国了,我一定要去送送他们。”
儿子:“妈妈,可是您岁数大了,身体欠佳,来回奔波劳顿上百公里,我们真怕您的身体吃不消啊!”
奶奶说:“人要讲良心,他们对我就像亲奶奶一样照顾,说实话,要不是他们坐到地上给我让出位置让我躺着,我的腿早就会锯掉了,命能不能保也不知道。今天我就是不要这把老骨头也要去!你们不要劝我了,如果没有人陪我去,我自己请邻居帮帮我!”
三个人互相看看,都一脸的无可奈何。
纽卡:“爸爸、妈妈,我陪奶奶去吧?您们都去上班。我今天请下假就可以了。”
儿媳:“我今天有台已预约好的手术,确实不好耽误。”
儿子:“看来只好纽卡去了,我今天有个重要会议。纽卡,你能照顾好奶奶吗?”
纽卡:(自信地)“没问题,您们放心,奶奶也放心,我保证奶奶安全回来。”
奶奶终于露出了笑脸:“那好了,你们上班去吧,我和纽卡也出发。”
儿媳:“不,我们一起出去,到外面雇辆马车把您扶到车上我们再上班。”
奶奶:“好的,出去后纽卡先帮我买两瓶药?”
纽卡:“买什么药?奶奶您的备用药我会带着的。”
奶奶:“买‘晕船宁’,咱们家可是没有。他们九年没有坐海船了,我怕他们还会晕船。”
大家都会心的笑了。
31 哈特福德市 肄业局前广场 日 外
字幕:1881年8月底
肄业局前的广场上很多人和很多车,都是来送别第三批也就是最后一批中国留美学童,来送别的都是美国家长及孩子,学童们的老师和同学,还有特维却尔牧师等好心的朋友。大家都在依依不舍的话别。
詹天佑、欧阳耿身着大清朝官学生服正和罗素布夫妇和他们的孩子苏菲和威尼站在一起,他俩也已经是大姑娘和大小伙子了。
天佑:(给罗素布夫妇鞠躬行礼)“尊敬的叔叔阿姨,您们是我们在美国的第一任家长,在您们的谆谆教导下,我们的学业和品德都有了长足的进步,现在我俩已经大学毕业了,我从心底里感激您们,虽然即将分别,但我将永远记得您们的慈爱和关怀!”
罗素布夫人:(拉着天佑的手) “孩子,今天你们已经是大小伙子了,你们回去了,我们心里很难过,祝福你们回去后能为你们的国家做出成就,那是我们最快乐的,那时千万不要忘记我们。”
欧阳耿:(真诚地) “尊敬的叔叔阿姨,请您们放心,我们会永远记得在美国有我们的亲人——那就是您们。我们也定会努力为国家服务。”
罗素布夫人:(也拉着欧阳耿的手) “我相信,会的,你们会的!”
苏菲:(看着詹天佑和欧阳耿) “你们还会回来吗?真能来的时候一定要回家来看看!”
詹天佑:“如果能再到美国,一定会来看望如同父母和兄弟姐妹一样的您们!就是没有机会回来,我也会惦记着您们!”
威尼:“好啊,到那时我们再玩一次‘踢盒子’的游戏!回忆童年的时光!”
他们都开心的笑了起来。
正在这时,突然听到略显苍老的声音在喊“铭钟——,天佑——,你们在哪里?”
詹天佑回头一看,一位姑娘推着一辆轮椅车正穿梭在人群中,他一时没有看清,但看到是一位老年妇女在继续叫他和铭钟。
詹天佑:(对罗素布一家)“对不起,我过去看看好吗?”
罗索布先生:“你快去看看吧。”
詹天佑急忙跑了过去,仔细一看。
詹天佑:(惊呼) “奶奶!是您!您怎么来了?您身体还好吗?怎么坐着轮椅?”天佑激动的一连串的问题,并且亲热的单腿跪地拉住奶奶的手。
奶奶:(抬头仔细地端详着) “你是?——”
詹天佑:(赶紧 “奶奶,我就是天佑啊!”
教堂前厅,学童吴仰曾和一个美国十几岁男孩及他的父母在一起,吴仰曾将手中扶着的那辆他心爱的自行车交到男孩手里。
吴仰曾:(对男孩父母)“我最真心的感谢您们多年来对我的关爱,这车就留给弟弟玩吧,算做我一点点的心意!”
男孩的母亲:(对孩子说)“布斯,快谢谢哥哥!” (一边从随身的包里拿出一个布包,双手托着递给吴仰曾)“孩子,这是我给你织的一件毛衣,回去后冬天可以穿,算我们给你的一点纪念吧。”
吴仰曾:(双手接过)“谢谢阿姨!谢谢叔叔!我会永远记着您们对我像父母一样的爱护和教导……”
金发姑娘已经写好了,她稍微折叠了一下,抬头寻找着,看到了。
金发姑娘:(远远地招呼):“仰曾,你快过来!”
吴仰曾听到了,和美国家庭的父母走了过来。
金发姑娘:(站起来充满激情的对父母) “爸爸,妈妈,这个晚会太让人激动了!我不由自主的代表您们给吴仰曾的母亲写了一封信,您们看看吧?”
金发姑娘的母亲:“玛丽,我们相信你的信一定写的很好,让仰曾看看吧。”
玛丽:(将信交给吴仰曾) “仰曾弟弟,今晚是多么难忘的时刻啊,我要告诉你母亲,你们在这里是多么好!这封信你看看,并请带给你的母亲。”
吴仰曾:(打开信很快看完了,对玛丽深深一鞠躬)“玛丽姐姐,我真诚的感谢您,我想请您给全场念一遍可以吗?因为我觉得信好像是写给所有中国学童的母亲的。”
玛丽犹豫地看着父母。
玛丽父亲:“孩子,你就念给大家听吧,你的信一定代表了所有美国家长的心情。”
玛丽母亲:“玛丽,你就念吧。”
玛丽看着仰曾点了点头,吴仰曾立刻举起双手在头顶使劲的拍着。
吴仰曾:(同时大声喊)“各位家长老师,各位同学!”整个会场立刻安静了下来,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都看着吴仰曾。
吴仰曾:(大声说) “我寄住的美国家庭的玛丽.巴托拉姐姐代表他们家刚刚写好了一封给我母亲的信,我觉得是写给我们所有学童的父母的,所以我请玛丽.巴托拉姐姐念给大家听……”
大厅里响起了欢迎的掌声。
玛丽没有登台,就在人群中开始深情地用英语念信:
(随后英语声音变小,出现了汉语女声念信的声音,荧屏上闪回出许多学童在这些年里的生活、学习,在美国家庭和其成员说话、吃饭、游戏,学童睡着了,美国家长手持蜡烛台进了房间放下烛台给学童盖好被子,带着学童在医院里看病等等场景。)
吴夫人:
我们确信,当你看到你的儿子已经长大成人时,一定是引以为荣的。
在过去他留美的漫长岁月里,他和我们共处,使我们颇难分离。在学业上、在品行上他都是努力上进,我们坚信他将是一个有用的公民来服务他自己的国家,他将荣耀他自己和他父母之名。
我们对他,以及其他明日归去的中国学生会长念不忘,对于他未来的事业,我们以最大的衷诚祝他顺利成功。
我们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重新见到他,即使不能再见,我们将永远不停在为他祝福!
兹送上最诚挚的致意
你最忠诚的玛丽L.巴托拉
1881年8月21日于美国康州哈特福德城
当玛丽的信刚一念完,全场响起了长时间热烈的掌声,学童和美国家庭成员纷纷握手、拥抱、亲吻额头,向特维却尔牧师鞠躬致谢,有的学童,有的美国母亲和她的小女儿还流出了激动的泪水,在擦拭……依依惜别的气氛达到了高潮。
第二批回国的和此批不回国的学童也在握手或拥抱告别,詹天佑一身官学生服和就要回国的王年克深情拥抱。
王年克:(真诚的对詹天佑)“天佑,亏了是特维却尔牧师带着你、唐少易去向吴监督请求,你是他心目中西学中学都好的好学生,才会答应我们来教堂里参加惜别晚会,要是让容奎自告奋勇的去,这晚会非得泡汤了不可。”
詹天佑:(很平静地)“这有什么啊,这是我们共同的心愿。年克,但愿以后我们还会见面!”
王年克:(很激动地)“一定会的!”
詹天佑:(伤感地)“我们一起来的,可是铭钟却没有和我们一起回去……”
王年克:(很伤感地)“刚到美国我和他就住在一个家庭,可现在……我会记住他。”
詹天佑:“我们也祝福铭钟能安静地休息好!”
27 康州 梅里登县 美国老奶奶家 日 内
一间客厅陈设古老而简单,客厅里空无一人,似乎能听到在厨房里有轻微的锅盆的声音,一间卧室门开着,里面传出来微弱的一声:“纽卡。”停了一会发出了稍大一声:“纽卡!”
厨房里的人听到了,急忙跑了出来,是一位约十五岁的美国姑娘,她急匆匆的进入到卧室里,一张床上躺着一位美国老妇盖着薄被。
纽卡:(俯身对床上的老人亲热地) “奶奶,你有什么事啊?”
这位老妇原来就是九年前从旧金山到纽约的火车上与天佑等学童巧遇的老奶奶,如今老人已年近七旬,病卧在床。
奶奶:(对孙女慈祥微笑:) “纽卡,今天的报纸来了吗?拿给我看看。”
纽卡:“来了,我给您拿。”说着去客厅拿了一份报纸递给奶奶。
纽卡:(笑眯眯地) “奶奶,您最近一直很关心报纸,一天不落,为什么啊?”
奶奶:(慈祥地笑着):“奶奶关心报纸还不好?说明奶奶还是有精神的啊。”
纽卡:“那当然好,只是有点怪。不过奶奶您腰有病,心脏也有病,还是要多休息才好。”
奶奶:“知道啦,傻丫头,去忙你的吧,该复习功课了吧?厨房的事情等你妈妈回来再做。”
纽卡:(调皮地笑) “奶奶,我才不是傻丫头呢,我学习在班级里起码前十名。”
奶奶:(乐得合不拢嘴地) “好,好,我的孙女是好样的!不像有的女孩子不好好学习,就爱打扮,花里胡哨的,你看我的孙女多朴素实在啊!”纽卡确实穿着一件素色格的布拉格长裙。
纽卡走到房门口回过头来做了个好玩的表情,出去了。
奶奶拿起报纸看起来。
28 康州 梅里登县 美国老奶奶家 晨 内
早晨,奶奶的儿子、儿媳、纽卡在客厅穿梭,忙自己的事情。奶奶也坐了起来,自己穿好了衣服。外面三口人开始吃了,奶奶坐在轮椅上从屋里出来了。
三个人都大吃一惊,连忙站起来。
纽卡母亲:“妈妈,您做什么?早餐一会就会送到您房间去的。”
纽卡父亲:“妈妈,您有事说一声就行啦,怎么连外衣都穿上了?”
纽卡:“是啊,奶奶,今天不是去医院的日子啊?”
奶奶:(微笑)“我今天要去哈特福德市,你们谁?只要一个人,陪我去一趟。”
纽卡父亲:“去哈市?去做什么啊?”
纽卡母亲:“妈妈,怎么事先没有听您说啊?”
奶奶: “事先说?你们一定会阻拦的,我怕天天吵吵,所以今天早上只吵吵一次就好了。”
儿子:“妈妈,您突然去哈市到底是为什么啊?我们在那又没有亲戚。”
奶奶:(微笑着)“叫你说着了,在哈市正有我的亲戚。”
三个人:(几乎同时) “谁?没有啊!”
奶奶:“是孙子,而且好几个?”
三个人都大吃一惊。
儿媳:(惊呼)“孙子?好几个?我的儿子现在纽约上大学,怎么哈市出来您的孙子了?”说着严肃的望着丈夫。
纽卡:(也惊愕地) “是啊,我只有一个哥哥,从来没听说还有别的兄弟啊?”
儿子:(看着妻子和女儿惊奇的眼睛,只好弯下腰着急地) “妈妈,您赶快告诉我们吧,您这葫芦里卖的到底是什么药?您哪来的好几个孙子啊?”
奶奶:“我没说完谁让你们着急来着?孙子啊——就是从中国大清朝来留学的学童啊!”
三个人好像都如释重负的互相望了一眼。
儿子:(还是不解的问) “中国留美学童我知道,但是怎么就成了您的孙子呢?”
奶奶:“你们都坐下,听我给你们说说……”
29 康州 梅里登县街道 晨 外
屋外的街道上已经马车粼粼,步行的人更多,开始一天的忙碌了。
30 康州 梅里登县 美国老奶奶家 晨 内
奶奶:“……你们说,他们对我像亲奶奶一样,今天最后一批就要回国了,我能不去送别吗?可惜当年分手的时候,不知去了哪里,要不然我早就会去看他们。” 稍微沉静了片刻。
儿媳:“妈妈,当然您可以去看看他们,但是您这么大岁数了,身体又不太好,行动也不方便,您就不要去了吧。”
奶奶:(固执地)“不行,我一定要去。”
儿子:“妈妈,您的心脏有病,腰也有毛病,我看您确实不应当去了。”
奶奶:(断然地)“不行,我一定要去!……你们不知道,他们是我见过的最善良最有爱心的孩子,那年铭钟——我心中经常叨念他们的名字,所以我还记得,才10岁,天佑才11岁,却那么知道心疼人,知道照顾人,现在他们要回国了,我一定要去送送他们。”
儿子:“妈妈,可是您岁数大了,身体欠佳,来回奔波劳顿上百公里,我们真怕您的身体吃不消啊!”
奶奶说:“人要讲良心,他们对我就像亲奶奶一样照顾,说实话,要不是他们坐到地上给我让出位置让我躺着,我的腿早就会锯掉了,命能不能保也不知道。今天我就是不要这把老骨头也要去!你们不要劝我了,如果没有人陪我去,我自己请邻居帮帮我!”
三个人互相看看,都一脸的无可奈何。
纽卡:“爸爸、妈妈,我陪奶奶去吧?您们都去上班。我今天请下假就可以了。”
儿媳:“我今天有台已预约好的手术,确实不好耽误。”
儿子:“看来只好纽卡去了,我今天有个重要会议。纽卡,你能照顾好奶奶吗?”
纽卡:(自信地)“没问题,您们放心,奶奶也放心,我保证奶奶安全回来。”
奶奶终于露出了笑脸:“那好了,你们上班去吧,我和纽卡也出发。”
儿媳:“不,我们一起出去,到外面雇辆马车把您扶到车上我们再上班。”
奶奶:“好的,出去后纽卡先帮我买两瓶药?”
纽卡:“买什么药?奶奶您的备用药我会带着的。”
奶奶:“买‘晕船宁’,咱们家可是没有。他们九年没有坐海船了,我怕他们还会晕船。”
大家都会心的笑了。
31 哈特福德市 肄业局前广场 日 外
字幕:1881年8月底
肄业局前的广场上很多人和很多车,都是来送别第三批也就是最后一批中国留美学童,来送别的都是美国家长及孩子,学童们的老师和同学,还有特维却尔牧师等好心的朋友。大家都在依依不舍的话别。
詹天佑、欧阳耿身着大清朝官学生服正和罗素布夫妇和他们的孩子苏菲和威尼站在一起,他俩也已经是大姑娘和大小伙子了。
天佑:(给罗素布夫妇鞠躬行礼)“尊敬的叔叔阿姨,您们是我们在美国的第一任家长,在您们的谆谆教导下,我们的学业和品德都有了长足的进步,现在我俩已经大学毕业了,我从心底里感激您们,虽然即将分别,但我将永远记得您们的慈爱和关怀!”
罗素布夫人:(拉着天佑的手) “孩子,今天你们已经是大小伙子了,你们回去了,我们心里很难过,祝福你们回去后能为你们的国家做出成就,那是我们最快乐的,那时千万不要忘记我们。”
欧阳耿:(真诚地) “尊敬的叔叔阿姨,请您们放心,我们会永远记得在美国有我们的亲人——那就是您们。我们也定会努力为国家服务。”
罗素布夫人:(也拉着欧阳耿的手) “我相信,会的,你们会的!”
苏菲:(看着詹天佑和欧阳耿) “你们还会回来吗?真能来的时候一定要回家来看看!”
詹天佑:“如果能再到美国,一定会来看望如同父母和兄弟姐妹一样的您们!就是没有机会回来,我也会惦记着您们!”
威尼:“好啊,到那时我们再玩一次‘踢盒子’的游戏!回忆童年的时光!”
他们都开心的笑了起来。
正在这时,突然听到略显苍老的声音在喊“铭钟——,天佑——,你们在哪里?”
詹天佑回头一看,一位姑娘推着一辆轮椅车正穿梭在人群中,他一时没有看清,但看到是一位老年妇女在继续叫他和铭钟。
詹天佑:(对罗素布一家)“对不起,我过去看看好吗?”
罗索布先生:“你快去看看吧。”
詹天佑急忙跑了过去,仔细一看。
詹天佑:(惊呼) “奶奶!是您!您怎么来了?您身体还好吗?怎么坐着轮椅?”天佑激动的一连串的问题,并且亲热的单腿跪地拉住奶奶的手。
奶奶:(抬头仔细地端详着) “你是?——”
詹天佑:(赶紧 “奶奶,我就是天佑啊!”
上一集
下一集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
一看见他就想起了京张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