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独家授权
字数:13057
阅读:101
发表:2025/4/15
40章 军事,历史 小说
《大风之一青萍之末》第34章:关外大打(下)
1
…
33
34
35
…
40
全部
- 故事梗概
- 作品卖点
- 作品正文
关外大打(下)
十五日上午七点,国民党赵公武部开始炮轰山海关前线,同时派出军队从侧面迂回,强渡石河,攻击共军守桥阵地,共军六十四团撤出大桥,退至山海关桥梁厂、火车站一带,利用残破的工事或山石掩护,顽强地抗击。经五个多小时的激战之后,终于不敌,沿三道关往东转移。
与此同时,石觉第十三军也在山海关北部山地向共军发起猛烈攻击。
北部山地有共军四十六团一营一个营把守,占据河西一个高地,很快受到绕到北边高地的国军的猛烈射击,持续战斗一个多小时之后,终因国军炮火猛烈,只好撤向河东,
守卫石门寨的第四十七团二营,也被迫后撤,向后转移寻找机会继续战斗。
二郎庙一带的阵地,国军与共军四十六团也发生了激烈的战斗。国军迅速控制了二郎庙的西大山,双方战火不熄,形成对峙。
山海关北边最高要冲乃是角山,共军四十七团驻守。
十五日午后,国军开始集中火力炮击角山,炮弹密集又打得准确,打得第七师难以招架,两个钟头之后,共军部队开始撤退。国军很快占领了角山。
国军占领角山后,马上掉过枪来,侧射共军第四十六团阵地。四十六团腹背受敌,处境极其危险,无法立脚,但又撤不下来。
龙水文团长、赵平政委急向张鸣鹤报告并请示:“敌人已经进攻了一天,受到了很大损失,锐气已挫。我们可以发起冲锋,将当面之敌冲下去,以摆脱角山敌人的射击,但需要有兄弟部队配合。”
张鸣鹤道:“我在临榆县城西北角,放有一个营预备队,正好援助你们,你们立即发起冲锋,我带领一营人从你们阵地南端援助你们,要坚决果断将敌人冲垮,迅速摆脱角山之敌对你们的威胁。”
随即,四十六团向敌八十九师发起冲锋,八十九师见被困的共军突然进攻,竟不知如何对付。同时,张鸣鹤带领一营两个预备队连从南端策应,八十九师稍有犹豫,便被共军撞开口子冲出重围。
此时,国民党偷袭九门口之部队也已越过城子峪口,接近九门口关隘。
因偷袭九门口关乎此战成败,杜聿明亲到九门口指挥夺关。
九门口地形险要,迂回多变,山势复杂,犹如九道锁钥。
一门呈舌形,二门乃是葫芦嘴,三门像蝎尾,四门则是一条长形口袋。……各门皆然,当地有“若想出一门,十人九断魂”的歌谣。夺取九门口,便是关了共军东退进入北边山地之路。
九门口只有共军少量部队把守。
共军兵力有限,在这里守卫的部队是第七师第二十团。当国军在山海关西北两线发起攻击的时候,共军兵力分配已是捉襟见肘,杨国夫山东主力第七师连同张鸣鹤十九旅三个团一共一万人马,要对付七倍于己的西北两线之敌,已经说是疲于奔命,现在国军又突然出现在九门口,九门口只有二十团一个团把守。杨国夫向林彪告急,但林彪身边无兵可调。
共军说是有十万部队进入东北,其时都成了疲惫之师,且进驻之地防务也都是勉为其难,林彪身边并无可调之兵,哪有援兵给他。
杜聿明来到九门口,弃车上马,但见大雾弥漫,几步之外一片模糊,他命令部队用大炮轰击将近三个小时,然后命令八十八师组织三批次敢死队,由团长白香洞亲自带领,向九门口猛攻前进。
共军拼命抵抗,在前三门之蝎子尾处,双方冲锋反冲锋,来回拉锯似的战了将近二十个回合,双方伤亡惨重,阵尸遍野。那些从战场上抬尸体的竟分不清是哪是敌哪是我。
共军顽强抗敌,用少量部队,将国军阻在九门口外,实属奇迹。
十五日深夜,山海关前战场暂时平静下来。而九门口战斗正一步步恶化,共军又一个重要阵地丢失,国民党军步步紧逼,杨国夫无奈,决定撤退。他对张鸣鹤道:“我们决定撤退。上级给我们的任务是尽量拖延时间,时间越长越好。从十月二十五日到现在,我们已经坚守山海关二十一天。已超过上级规定的二十天。现在的形势是,九门口已是守不住了,我们北面北山、角山、石门寨已经落入敌军之手,而西线敌军也渡过石河,向我们纵深发展。我们将面临更大危险,死守山海关已经没有意义。我们决定天亮之前撤向绥中,若不尽快撤退,我们将面临被包围之危险。只是不能让敌人知道我们撤退,还要保证党政机关安全撤出。”
张鸣鹤道:“先让部队出击一下,他们必然不会想到我军撤退。”
杨国夫道:“正是。”
遂命令第七师十九团一部于夜间出击。同时,张鸣鹤也命令十九旅第四十六团出击夜战。
国军没有夜战经验,很麻痹,因此,共军进攻了几个他们进驻的村子,他们发觉之时已跑不脱了,乖乖地做了俘虏。
几次夜袭,国军损失不小。共军士兵受到鼓舞,而国军则胆小害怕,更不敢轻易发起进攻。只是盲目地向对方阵地开枪打炮。
十六日凌晨一点,共军开始向绥中方向撤退。命令下达到各个阵地,战士们多日战斗,极端疲惫,行动颇受影响。而且在角山北边山地的四十七团联系不上。原来角山被敌占领,四十七团退至角山以北大山上,团长在战斗中牺牲。杨国夫,张鸣鹤决定派邓瑞林火速前去角山接任团长,带领全团后撤。
邓瑞林领命,只身前往角山,几经磨难,终于找到了四十七团,带领他们向东撤回,其间艰难不能尽述,在此略过。
天快亮的时候,共军从山海关阵地撤离,地方党政机关随之转移。
赵公武打了一天,部队渡过大石河,已经接近关内,而且有好多村子都被国军占领,颇觉得意。他正要休息,忽然打来电话:“报告军座,共军突然发动夜袭,袭击将我白天占据了的几个村子,我军多有损伤。”
“查一下,他们的目的是什么?”
“他们捉走了我们的人,又退回去了。”
赵公开不敢怠慢,急忙给杜聿明报告:“共军夜袭我几个驻地,袭击之后又退回去了。我看不像是一般骚扰,像的有目的的行动。”
杜聿明道:“他们想要逃跑,很快派出部队,迂回包抄他们,不要让他们跑了!”
赵公武道声:“是!”立即派出部队,迂回前往关后阻拦。
杜聿明已知共军异动,遂连夜加紧对九门口进攻。他再次组织敢死队,由八十九师一团团长岳德彪指挥,命令他在天亮之前拿下九门口。
山海关这边,共军部队已经从山海关退出,不久,天已大亮,赵公武派出的部队迂回赶到关后,共军已经有一大部分撤向关之东边的前所镇。迂回部队立即开火阻拦,共军第七师第十九团仓促应战,进行阻击,掩护共军撤退。双方展开激烈的战斗,都付出了巨大的伤亡。国民党军被阻在前所镇,不能再向前一步,共军十九团有二百余人在战斗中牺牲。
到十六日中午,共军部队全部撤出前所镇,党政机关也全部转移撤离。
九门口这边,岳德彪带领敢死队在天亮之前发起攻击。不远的山上,有一坐孟姜女庙,攻击之前,他登了一百零八级台阶,一口气爬到庙前,进到庙里,向孟姜女点了三柱香,磕了一阵头,嘴里祈祷道:“求女神保佑,让我平安冲过九门口!”
求拜完毕,有了一点底气,便带领敢死队冲锋向前,出乎意料的是,他们没有碰到任何抵抗,共产党军队已经于天亮之前撤走了。
十六日下午,在前所的共军十九团阻击任务完成也撤离了阵地。此时,在绥中的共军指挥部派出部队,送来了黄色炸药。共军连夜将山海关通往关外的铁路桥梁炸毁,切断了关内通往关外的铁路交通。
杜聿明占领了山海关,国民党进入东北的大门已被打开。
杜聿明集中五个师的兵力,乘胜东进,突破共军防线,迫使共军向绥口一带撤退。十九日,当林彪赶至辽西前线时,国民党部队已攻占绥中,接着又攻陷兴城、锦西、葫芦岛,兵锋犀利,锐不可挡。
山海关阻击战,从十月二十五日开始到十一月十六日,激战二十二天,以国民党取得胜利而结束。
此战对国民党来说,胜利是巨大的,东北大门被打开,国民党军队从此顺利进入东北。
对于共军来说,共军以六个团近万人的兵力抗击七万国民党军队的进攻,为共产党进军东北的战略部署赢得了宝贵时间,迟滞了国民党打通、占领东北的战略行动,为先期打开东北局面起到了很重要作用。
到一九四五年十一月底,共产党先后进入东北的正规军将近十一万人,干部二万多人,从四五年九月中旬起,共产党陆续派出大批高级干部进入东北,他们是:
中央政治局委员四位:陈云,高岗,彭真,张闻天;
中央委员六位:林彪,李富春,李立三,罗荣桓,蔡畅,林枫;
候补中央委员十一位:王稼祥,黄克诚,王首道,谭政,程子华,乌兰夫,方毅,古大存,陈郁,吕正操,肖劲光。
到这年年底,共军在东北已经拥有二十多万大军的军事力量。
如此,山海关一战,虽是关键一战,但并非决定性之战。
争夺东北的战争才刚刚开始。
五
山海关既已占领,进入东北大门打开,杜聿明没有给共产党军队以集结喘息的时间,命令第十三军和第五十二军连续攻击,于十一月十八日占领绥中,逼近锦州。
十一月十八日,林彪到达锦州。
林彪首先前往兴城和锦西,在兴城,林彪遇见撤到这里的杨国夫。
从山海关撤下来的第七师和十九旅,几乎和乞丐差不了多少,已经入冬了,战士们还都穿着单衣,而且破烂不堪,有好多人甚至没有鞋,官兵们得光着脚作战行军。最重要的是,部队伤亡很大,极度疲惫。
林彪冷静考虑,二十二日,他致电中央和东北局,断然提议废止中央关于在锦州及其周围地区与敌决战的计划:“目前我军应避免仓皇应战而被敌各个击破,应准备放弃锦州及以北二三百里,让敌拉长分散后,再选弱点突击。”
然延安接到林彪电报,并未同意,致电东北局,要求“集中沈阳、营口主力到锦州方面协同黄克诚、梁兴初两部全力歼敌。”
然而,黄克诚和梁兴初的部队在哪里呢?
十一月二十一日,林彪终于等来了梁兴初率领的山东军区第一师七千多人的部队,他们从山东走到兴城足足用了一个半月的时间,艰苦的长途跋涉令官兵们根本没有立即投入战斗的可能。
林彪的电报发出的第二天,兴城、葫芦岛和锦西相继失守。国民党乘胜推进,接着攻陷兴城、锦西、葫芦岛,国民党七万之众接近了锦州。
彭真主持召开东北局会议,讨论林彪与中央这两种截然相反的意见。
彭真焦虑道:“看来,中央关于决战锦州的计划没有改变。”
罗荣桓道:“开始我们想控制东北、独占东北,是从一定条件出发的。现在我一师梁兴初部还在赶路,三师黄克诚部落到了敌军后面,山海关一突破,全部控制东北的条件已经不存在了。在此情况之下,应避免在锦州决战,是正确的也是必需的。”他坚定地支持林彪的意见。
林彪指出:“国民党大兵团出关作战,山海关初战胜利,正在得势之时,我们应避其锋芒,他们推进速度不可能持久,必然会给我们以机会。”
彭真,陈云都认为林彪的意见是符合实际情况,遂以东北局名义复电中央,同意林彪在前线的决断,以避免在不利形势之下与国民党优势兵力硬拼。
共军遂主动放弃了锦州。
放弃之前,林彪指挥梁兴初部对锦州之敌进行了反击,反击的目标还是在山海关与共产党军队交战过的那个八十九师。梁兴初首先将敌八十九师后路截断,然后发起猛攻向主阵地突破,八十九师向杜聿明告急。林彪的突然反击令杜聿明非常意外,他急忙调动部队增援。但是,就在增援部队赶到锦州的时候,林彪指挥的共产党军队突然消失了。
杜聿明的部队占领了锦州。
陈云于一九四七年五月在给高岗的一封信中,把避免锦州决战和成功地指挥四平街撤退作为进入东北前七个月的两件大事加以肯定,他说,如果不是这两件事处理正确,东北就难有以后的好形势。
林彪作为东北地区我军最高指挥官和主要决策者,胆量、魄力和见识、决心有超常过人之处,功高至伟不可没。
六
早春的东北,冰封雪飘,地冻天寒。
一九四六年在国共两党争夺东北的战争的浓烈硝烟里悄悄来到了。
而两党在重庆的所谓“和平谈判”仍在继续。
四六年一月七日,蒋介石下达密令,告辞杜聿明,国共谈判停战协定将于一月十三日午夜生效,暗示杜聿明在十三日之前尽量多占地方,尽快“抢占战略要点”,以接收东北。
于是,杜聿明从东西两路迂回,接近沈阳城。
一月十三 日,中共毛泽东就致电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林彪、东北局书记兼民主联军第一政委彭真:“国民党拒绝与我谈判东北问题。国民党军队进入东北后,要向我们进攻是不可避免的。望东北局立即布置一切,在顽军进入东北向我进攻时,坚决击破其进攻。”
迫于国际舆论压力和各方面合力,一九四六年一月十日,国共双方终于在重庆达成了“停止国内军事冲突”的停战协定,同时颁发了从一月十三日午夜生效的停战令:“一切战斗行动,立即停止”。
山海关大门打开,国民党很快又占领了锦州、锦西、阜新、营口等地,直逼沈阳城下。而且此时,集中于东北的美械装备的国民党军队已达二十八万人马,加上地方保安团,总兵力在三十一万左右。故尔蒋介石踌躇满志,作好了“关外大打”的战略部署。
国共两党都将东北看得极为重要,更大规模的战争一触即发。那个“一切战斗行动,立即停止”的停战令如同废纸一张。
一九四六年一月,停战协定签暑后的第二天,蒋介石电令原东北军第一O 七师师长刘翰东,要他赶快派兵进入四平,并任命他为辽北省主席,省府设在四平城。蒋介石还特别告诉刘翰东:“东北很重要,我党国之命运就在于控制东北;而控制东北,就须夺取四平。”
刘翰东接到蒋介石电令,立即带领大批人马抢先占领了四平。
一九四六年一月三十一日半夜,坐镇锦州的杜聿明终因劳累昏倒在阵地前沿。经检查为肾结核,因锦州条件有限,蒋介石令其去北平治疗。东北事务暂由熊式辉和副司令长官梁华盛、郑洞国、范汉杰以及参谋长赵家骧等人负责。
杜聿明离开部队之前一个小时,忍着剧痛,向十三军军长石觉下达命令,要他指挥八十九师在五天之内攻占公主屯、秀水河子等地。
石觉道:“国共停战令已经生效,现在进攻,是否妥当?”
杜聿明摆手道:“蒋主席来电,停战令不适合东北!”
于是,石觉受命,率八十九师扑向公主屯,秀水河子,并占领了新立屯,彰武,法库等地。
国民党八十九师的动作,引起了林彪的注意。
共军在东北连连失利,山海关,绥中,锦州,锦西等军事重镇相继落入国民党手中,共军急需打一场胜仗以鼓舞士气。
国民党八十九师进入林彪的视线。
秀水河子位于法库县西部至彰武的公路上,有一百来户人家,公路将村子分为南北两半。村子的北侧和西侧地形起伏,北山和西山乃是秀水河子之制高点。村东南地势平坦,距东南约一点五公里处,有座山名虎皮山,约有三十多米高。正东一条小河,叫秀水河,小镇因小河而得名。
林彪看中了这个地方。
他叫来情报处长苏静道:“说一下敌十三军八十九师到什么地方了?”
苏静知道要对敌八十九师下手了,便说道:“敌八十九师占领了广裕泉,其一部二六五团由彰武向东,另一部二六六团占据新立屯后也倾力东犯,占领了秀水河子。”
林彪握拳,轻轻在桌子上按了一下,说了一个字:“好!”
他略加思索,对苏静道:“打电话告诉梁兴初、彭明治,要他们即刻来接受任务!”
三个小时之后,山东第一师师长梁兴初,新四军三师第七旅旅长彭明治来到总部,林彪坐在一张椅子上正在酣睡,椅子放在太阳能照射到的地方,室外温度零下二十七八度,滴水成冰,林彪就坐在椅子上睡觉,发出阵阵鼾声。
梁兴初、彭明治报告声打断林彪的酣睡,林彪把他俩叫到地图前:“敌两个团大部闯进秀水河子,与周围之敌隔了一段距离,我们决定干掉它!”
两位将领早就窝了一肚子火,知道又要打仗了,显得很兴奋。
林彪下达任务道:“彭明治七旅两个团从东南进攻,梁兴初从西北进攻,两个方向同时发起攻击,彭明治首先夺取虎皮山,梁兴初夺取北山,尔后向镇内攻击。另外,一师调两个团与保安一旅一团负责打援,切记,不能和敌纠缠,务要速战速决。”
一九四六年二月十三日十七时三十分,秀水河子战斗打响,参加战斗的新四军第三师第七旅和山东第一师,很快占领了周围阵地,将国民党八十九师四个营一千五百余人围困在秀水河子。
国民党军八十九师根本就不会想到自己此时已钻进了共军的包围圈,进入秀水河子镇后,发现了四周的共军部队,他们先用一个营的兵力向东部的团山子出击,试图突围,但很快被共军打了回去。
镇内部队发现不妙,立刻向石觉求援,石觉向附近的五十二军赵公武请求援助,赵公武即派出五十二军第二师第一团一个团经太平庄增援秀水河子。
共军彭明治第七旅很快占领了虎皮山,得知敌五十二军一个团已向太平庄靠近试图增援秀水之敌,便立即派参谋长黄炜华带领二十团、保安一团向增援之敌侧后出击,阻敌增援。
林彪亲自到虎皮山坐镇指挥。
十五日上午七点,国民党赵公武部开始炮轰山海关前线,同时派出军队从侧面迂回,强渡石河,攻击共军守桥阵地,共军六十四团撤出大桥,退至山海关桥梁厂、火车站一带,利用残破的工事或山石掩护,顽强地抗击。经五个多小时的激战之后,终于不敌,沿三道关往东转移。
与此同时,石觉第十三军也在山海关北部山地向共军发起猛烈攻击。
北部山地有共军四十六团一营一个营把守,占据河西一个高地,很快受到绕到北边高地的国军的猛烈射击,持续战斗一个多小时之后,终因国军炮火猛烈,只好撤向河东,
守卫石门寨的第四十七团二营,也被迫后撤,向后转移寻找机会继续战斗。
二郎庙一带的阵地,国军与共军四十六团也发生了激烈的战斗。国军迅速控制了二郎庙的西大山,双方战火不熄,形成对峙。
山海关北边最高要冲乃是角山,共军四十七团驻守。
十五日午后,国军开始集中火力炮击角山,炮弹密集又打得准确,打得第七师难以招架,两个钟头之后,共军部队开始撤退。国军很快占领了角山。
国军占领角山后,马上掉过枪来,侧射共军第四十六团阵地。四十六团腹背受敌,处境极其危险,无法立脚,但又撤不下来。
龙水文团长、赵平政委急向张鸣鹤报告并请示:“敌人已经进攻了一天,受到了很大损失,锐气已挫。我们可以发起冲锋,将当面之敌冲下去,以摆脱角山敌人的射击,但需要有兄弟部队配合。”
张鸣鹤道:“我在临榆县城西北角,放有一个营预备队,正好援助你们,你们立即发起冲锋,我带领一营人从你们阵地南端援助你们,要坚决果断将敌人冲垮,迅速摆脱角山之敌对你们的威胁。”
随即,四十六团向敌八十九师发起冲锋,八十九师见被困的共军突然进攻,竟不知如何对付。同时,张鸣鹤带领一营两个预备队连从南端策应,八十九师稍有犹豫,便被共军撞开口子冲出重围。
此时,国民党偷袭九门口之部队也已越过城子峪口,接近九门口关隘。
因偷袭九门口关乎此战成败,杜聿明亲到九门口指挥夺关。
九门口地形险要,迂回多变,山势复杂,犹如九道锁钥。
一门呈舌形,二门乃是葫芦嘴,三门像蝎尾,四门则是一条长形口袋。……各门皆然,当地有“若想出一门,十人九断魂”的歌谣。夺取九门口,便是关了共军东退进入北边山地之路。
九门口只有共军少量部队把守。
共军兵力有限,在这里守卫的部队是第七师第二十团。当国军在山海关西北两线发起攻击的时候,共军兵力分配已是捉襟见肘,杨国夫山东主力第七师连同张鸣鹤十九旅三个团一共一万人马,要对付七倍于己的西北两线之敌,已经说是疲于奔命,现在国军又突然出现在九门口,九门口只有二十团一个团把守。杨国夫向林彪告急,但林彪身边无兵可调。
共军说是有十万部队进入东北,其时都成了疲惫之师,且进驻之地防务也都是勉为其难,林彪身边并无可调之兵,哪有援兵给他。
杜聿明来到九门口,弃车上马,但见大雾弥漫,几步之外一片模糊,他命令部队用大炮轰击将近三个小时,然后命令八十八师组织三批次敢死队,由团长白香洞亲自带领,向九门口猛攻前进。
共军拼命抵抗,在前三门之蝎子尾处,双方冲锋反冲锋,来回拉锯似的战了将近二十个回合,双方伤亡惨重,阵尸遍野。那些从战场上抬尸体的竟分不清是哪是敌哪是我。
共军顽强抗敌,用少量部队,将国军阻在九门口外,实属奇迹。
十五日深夜,山海关前战场暂时平静下来。而九门口战斗正一步步恶化,共军又一个重要阵地丢失,国民党军步步紧逼,杨国夫无奈,决定撤退。他对张鸣鹤道:“我们决定撤退。上级给我们的任务是尽量拖延时间,时间越长越好。从十月二十五日到现在,我们已经坚守山海关二十一天。已超过上级规定的二十天。现在的形势是,九门口已是守不住了,我们北面北山、角山、石门寨已经落入敌军之手,而西线敌军也渡过石河,向我们纵深发展。我们将面临更大危险,死守山海关已经没有意义。我们决定天亮之前撤向绥中,若不尽快撤退,我们将面临被包围之危险。只是不能让敌人知道我们撤退,还要保证党政机关安全撤出。”
张鸣鹤道:“先让部队出击一下,他们必然不会想到我军撤退。”
杨国夫道:“正是。”
遂命令第七师十九团一部于夜间出击。同时,张鸣鹤也命令十九旅第四十六团出击夜战。
国军没有夜战经验,很麻痹,因此,共军进攻了几个他们进驻的村子,他们发觉之时已跑不脱了,乖乖地做了俘虏。
几次夜袭,国军损失不小。共军士兵受到鼓舞,而国军则胆小害怕,更不敢轻易发起进攻。只是盲目地向对方阵地开枪打炮。
十六日凌晨一点,共军开始向绥中方向撤退。命令下达到各个阵地,战士们多日战斗,极端疲惫,行动颇受影响。而且在角山北边山地的四十七团联系不上。原来角山被敌占领,四十七团退至角山以北大山上,团长在战斗中牺牲。杨国夫,张鸣鹤决定派邓瑞林火速前去角山接任团长,带领全团后撤。
邓瑞林领命,只身前往角山,几经磨难,终于找到了四十七团,带领他们向东撤回,其间艰难不能尽述,在此略过。
天快亮的时候,共军从山海关阵地撤离,地方党政机关随之转移。
赵公武打了一天,部队渡过大石河,已经接近关内,而且有好多村子都被国军占领,颇觉得意。他正要休息,忽然打来电话:“报告军座,共军突然发动夜袭,袭击将我白天占据了的几个村子,我军多有损伤。”
“查一下,他们的目的是什么?”
“他们捉走了我们的人,又退回去了。”
赵公开不敢怠慢,急忙给杜聿明报告:“共军夜袭我几个驻地,袭击之后又退回去了。我看不像是一般骚扰,像的有目的的行动。”
杜聿明道:“他们想要逃跑,很快派出部队,迂回包抄他们,不要让他们跑了!”
赵公武道声:“是!”立即派出部队,迂回前往关后阻拦。
杜聿明已知共军异动,遂连夜加紧对九门口进攻。他再次组织敢死队,由八十九师一团团长岳德彪指挥,命令他在天亮之前拿下九门口。
山海关这边,共军部队已经从山海关退出,不久,天已大亮,赵公武派出的部队迂回赶到关后,共军已经有一大部分撤向关之东边的前所镇。迂回部队立即开火阻拦,共军第七师第十九团仓促应战,进行阻击,掩护共军撤退。双方展开激烈的战斗,都付出了巨大的伤亡。国民党军被阻在前所镇,不能再向前一步,共军十九团有二百余人在战斗中牺牲。
到十六日中午,共军部队全部撤出前所镇,党政机关也全部转移撤离。
九门口这边,岳德彪带领敢死队在天亮之前发起攻击。不远的山上,有一坐孟姜女庙,攻击之前,他登了一百零八级台阶,一口气爬到庙前,进到庙里,向孟姜女点了三柱香,磕了一阵头,嘴里祈祷道:“求女神保佑,让我平安冲过九门口!”
求拜完毕,有了一点底气,便带领敢死队冲锋向前,出乎意料的是,他们没有碰到任何抵抗,共产党军队已经于天亮之前撤走了。
十六日下午,在前所的共军十九团阻击任务完成也撤离了阵地。此时,在绥中的共军指挥部派出部队,送来了黄色炸药。共军连夜将山海关通往关外的铁路桥梁炸毁,切断了关内通往关外的铁路交通。
杜聿明占领了山海关,国民党进入东北的大门已被打开。
杜聿明集中五个师的兵力,乘胜东进,突破共军防线,迫使共军向绥口一带撤退。十九日,当林彪赶至辽西前线时,国民党部队已攻占绥中,接着又攻陷兴城、锦西、葫芦岛,兵锋犀利,锐不可挡。
山海关阻击战,从十月二十五日开始到十一月十六日,激战二十二天,以国民党取得胜利而结束。
此战对国民党来说,胜利是巨大的,东北大门被打开,国民党军队从此顺利进入东北。
对于共军来说,共军以六个团近万人的兵力抗击七万国民党军队的进攻,为共产党进军东北的战略部署赢得了宝贵时间,迟滞了国民党打通、占领东北的战略行动,为先期打开东北局面起到了很重要作用。
到一九四五年十一月底,共产党先后进入东北的正规军将近十一万人,干部二万多人,从四五年九月中旬起,共产党陆续派出大批高级干部进入东北,他们是:
中央政治局委员四位:陈云,高岗,彭真,张闻天;
中央委员六位:林彪,李富春,李立三,罗荣桓,蔡畅,林枫;
候补中央委员十一位:王稼祥,黄克诚,王首道,谭政,程子华,乌兰夫,方毅,古大存,陈郁,吕正操,肖劲光。
到这年年底,共军在东北已经拥有二十多万大军的军事力量。
如此,山海关一战,虽是关键一战,但并非决定性之战。
争夺东北的战争才刚刚开始。
五
山海关既已占领,进入东北大门打开,杜聿明没有给共产党军队以集结喘息的时间,命令第十三军和第五十二军连续攻击,于十一月十八日占领绥中,逼近锦州。
十一月十八日,林彪到达锦州。
林彪首先前往兴城和锦西,在兴城,林彪遇见撤到这里的杨国夫。
从山海关撤下来的第七师和十九旅,几乎和乞丐差不了多少,已经入冬了,战士们还都穿着单衣,而且破烂不堪,有好多人甚至没有鞋,官兵们得光着脚作战行军。最重要的是,部队伤亡很大,极度疲惫。
林彪冷静考虑,二十二日,他致电中央和东北局,断然提议废止中央关于在锦州及其周围地区与敌决战的计划:“目前我军应避免仓皇应战而被敌各个击破,应准备放弃锦州及以北二三百里,让敌拉长分散后,再选弱点突击。”
然延安接到林彪电报,并未同意,致电东北局,要求“集中沈阳、营口主力到锦州方面协同黄克诚、梁兴初两部全力歼敌。”
然而,黄克诚和梁兴初的部队在哪里呢?
十一月二十一日,林彪终于等来了梁兴初率领的山东军区第一师七千多人的部队,他们从山东走到兴城足足用了一个半月的时间,艰苦的长途跋涉令官兵们根本没有立即投入战斗的可能。
林彪的电报发出的第二天,兴城、葫芦岛和锦西相继失守。国民党乘胜推进,接着攻陷兴城、锦西、葫芦岛,国民党七万之众接近了锦州。
彭真主持召开东北局会议,讨论林彪与中央这两种截然相反的意见。
彭真焦虑道:“看来,中央关于决战锦州的计划没有改变。”
罗荣桓道:“开始我们想控制东北、独占东北,是从一定条件出发的。现在我一师梁兴初部还在赶路,三师黄克诚部落到了敌军后面,山海关一突破,全部控制东北的条件已经不存在了。在此情况之下,应避免在锦州决战,是正确的也是必需的。”他坚定地支持林彪的意见。
林彪指出:“国民党大兵团出关作战,山海关初战胜利,正在得势之时,我们应避其锋芒,他们推进速度不可能持久,必然会给我们以机会。”
彭真,陈云都认为林彪的意见是符合实际情况,遂以东北局名义复电中央,同意林彪在前线的决断,以避免在不利形势之下与国民党优势兵力硬拼。
共军遂主动放弃了锦州。
放弃之前,林彪指挥梁兴初部对锦州之敌进行了反击,反击的目标还是在山海关与共产党军队交战过的那个八十九师。梁兴初首先将敌八十九师后路截断,然后发起猛攻向主阵地突破,八十九师向杜聿明告急。林彪的突然反击令杜聿明非常意外,他急忙调动部队增援。但是,就在增援部队赶到锦州的时候,林彪指挥的共产党军队突然消失了。
杜聿明的部队占领了锦州。
陈云于一九四七年五月在给高岗的一封信中,把避免锦州决战和成功地指挥四平街撤退作为进入东北前七个月的两件大事加以肯定,他说,如果不是这两件事处理正确,东北就难有以后的好形势。
林彪作为东北地区我军最高指挥官和主要决策者,胆量、魄力和见识、决心有超常过人之处,功高至伟不可没。
六
早春的东北,冰封雪飘,地冻天寒。
一九四六年在国共两党争夺东北的战争的浓烈硝烟里悄悄来到了。
而两党在重庆的所谓“和平谈判”仍在继续。
四六年一月七日,蒋介石下达密令,告辞杜聿明,国共谈判停战协定将于一月十三日午夜生效,暗示杜聿明在十三日之前尽量多占地方,尽快“抢占战略要点”,以接收东北。
于是,杜聿明从东西两路迂回,接近沈阳城。
一月十三 日,中共毛泽东就致电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林彪、东北局书记兼民主联军第一政委彭真:“国民党拒绝与我谈判东北问题。国民党军队进入东北后,要向我们进攻是不可避免的。望东北局立即布置一切,在顽军进入东北向我进攻时,坚决击破其进攻。”
迫于国际舆论压力和各方面合力,一九四六年一月十日,国共双方终于在重庆达成了“停止国内军事冲突”的停战协定,同时颁发了从一月十三日午夜生效的停战令:“一切战斗行动,立即停止”。
山海关大门打开,国民党很快又占领了锦州、锦西、阜新、营口等地,直逼沈阳城下。而且此时,集中于东北的美械装备的国民党军队已达二十八万人马,加上地方保安团,总兵力在三十一万左右。故尔蒋介石踌躇满志,作好了“关外大打”的战略部署。
国共两党都将东北看得极为重要,更大规模的战争一触即发。那个“一切战斗行动,立即停止”的停战令如同废纸一张。
一九四六年一月,停战协定签暑后的第二天,蒋介石电令原东北军第一O 七师师长刘翰东,要他赶快派兵进入四平,并任命他为辽北省主席,省府设在四平城。蒋介石还特别告诉刘翰东:“东北很重要,我党国之命运就在于控制东北;而控制东北,就须夺取四平。”
刘翰东接到蒋介石电令,立即带领大批人马抢先占领了四平。
一九四六年一月三十一日半夜,坐镇锦州的杜聿明终因劳累昏倒在阵地前沿。经检查为肾结核,因锦州条件有限,蒋介石令其去北平治疗。东北事务暂由熊式辉和副司令长官梁华盛、郑洞国、范汉杰以及参谋长赵家骧等人负责。
杜聿明离开部队之前一个小时,忍着剧痛,向十三军军长石觉下达命令,要他指挥八十九师在五天之内攻占公主屯、秀水河子等地。
石觉道:“国共停战令已经生效,现在进攻,是否妥当?”
杜聿明摆手道:“蒋主席来电,停战令不适合东北!”
于是,石觉受命,率八十九师扑向公主屯,秀水河子,并占领了新立屯,彰武,法库等地。
国民党八十九师的动作,引起了林彪的注意。
共军在东北连连失利,山海关,绥中,锦州,锦西等军事重镇相继落入国民党手中,共军急需打一场胜仗以鼓舞士气。
国民党八十九师进入林彪的视线。
秀水河子位于法库县西部至彰武的公路上,有一百来户人家,公路将村子分为南北两半。村子的北侧和西侧地形起伏,北山和西山乃是秀水河子之制高点。村东南地势平坦,距东南约一点五公里处,有座山名虎皮山,约有三十多米高。正东一条小河,叫秀水河,小镇因小河而得名。
林彪看中了这个地方。
他叫来情报处长苏静道:“说一下敌十三军八十九师到什么地方了?”
苏静知道要对敌八十九师下手了,便说道:“敌八十九师占领了广裕泉,其一部二六五团由彰武向东,另一部二六六团占据新立屯后也倾力东犯,占领了秀水河子。”
林彪握拳,轻轻在桌子上按了一下,说了一个字:“好!”
他略加思索,对苏静道:“打电话告诉梁兴初、彭明治,要他们即刻来接受任务!”
三个小时之后,山东第一师师长梁兴初,新四军三师第七旅旅长彭明治来到总部,林彪坐在一张椅子上正在酣睡,椅子放在太阳能照射到的地方,室外温度零下二十七八度,滴水成冰,林彪就坐在椅子上睡觉,发出阵阵鼾声。
梁兴初、彭明治报告声打断林彪的酣睡,林彪把他俩叫到地图前:“敌两个团大部闯进秀水河子,与周围之敌隔了一段距离,我们决定干掉它!”
两位将领早就窝了一肚子火,知道又要打仗了,显得很兴奋。
林彪下达任务道:“彭明治七旅两个团从东南进攻,梁兴初从西北进攻,两个方向同时发起攻击,彭明治首先夺取虎皮山,梁兴初夺取北山,尔后向镇内攻击。另外,一师调两个团与保安一旅一团负责打援,切记,不能和敌纠缠,务要速战速决。”
一九四六年二月十三日十七时三十分,秀水河子战斗打响,参加战斗的新四军第三师第七旅和山东第一师,很快占领了周围阵地,将国民党八十九师四个营一千五百余人围困在秀水河子。
国民党军八十九师根本就不会想到自己此时已钻进了共军的包围圈,进入秀水河子镇后,发现了四周的共军部队,他们先用一个营的兵力向东部的团山子出击,试图突围,但很快被共军打了回去。
镇内部队发现不妙,立刻向石觉求援,石觉向附近的五十二军赵公武请求援助,赵公武即派出五十二军第二师第一团一个团经太平庄增援秀水河子。
共军彭明治第七旅很快占领了虎皮山,得知敌五十二军一个团已向太平庄靠近试图增援秀水之敌,便立即派参谋长黄炜华带领二十团、保安一团向增援之敌侧后出击,阻敌增援。
林彪亲自到虎皮山坐镇指挥。
上一章
下一章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