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普通授权
字数:69437
阅读:7222
发表:2016/5/5
20章 主旋律 小说
《几度风月几度情》第2章
1
3
4
2
5
6
- 故事梗概
- 作品正文
80、王玲玲终于能够考上他黄立平就读的学校
(回忆在继续)
王玲玲面露笑容,抬起手擦去眼角的泪痕,又继续沉浸在回忆中:我经过自己的辛勤努力,终于在第二年秋季(即七八年秋)有幸考进了重点院校去啦。这回是我写信给他,找他“约会”,在八月下旬请他悄悄地来县城某地“约会”,而他也很高兴地乐于接受邀请,并及时向我祝福,他说要庆祝我通过不到一年的拼搏,就能取得了如此大的成绩。这是他有生以来最感到高兴的事。
王玲玲也挺高兴地对他说:从你进到大学的校门去后,我就在家里默默无闻地一边同爸妈、弟妹干农活,还一边抽得出时间来进行复习。至于闲时间更是争分多秒地刻苦拼搏,从不会随便浪费过一秒钟去。
她也因为始终保持着跟他联系。她因为在跟他的信件来往中,不仅只从他所寄来的复习资料中多学得一定知识,还因为有他的指点,和他在信中所讲到的学习要领,这对她帮助不少。他几乎半个月给她寄来一封信,都基本上讲应该怎样学习才能考得高分等。正因为有他这样关心着她,她芳芳才至于在一九七八年的第二次高考中才轻易地考上吧。他们因为每月就相互寄信交流,彼此互勉互励,共同表达自己的由衷之情。他时刻都在默默地为她祈祷着,而她和他也莫不在心目中说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她跟他背地交往,她家老人也慢慢地觉察到了,并免不了开始骂她。而她的老爸老妈以及她的弟妹们却无法阻止他们的交往。尽管他老爹时不时写信去骂他,偏偏他却仍然要写信来给她,并暗自跟她商量好对策,他们两个都坚持着保证半个月有一封信来往。爱情的道路上再怎样艰难,他们也要继续保持着两人之间的通信联络,并千方百计让两人之间的信件能不断地继续往来。至少不得超过一个月有信件。就哪怕没啥可说的话,也得要将彼此的学习健康状况互相通报一下。
王玲玲自己也坦白说道:从此,两人的感情都在相互通信里体现出来了。而在读大学这样的年龄段里,男女双方相互间表达出来的内心感情,老的再怎样反对也都无效了,因为我们毕竟早已进入成年期,已完全可以决定自己的命运了,何况我们还要离家到二千华里外的大都市去求学呢?
黄立平本人也承认:只要她上了学去,老的再怎样臭骂,我们也听不到了。我是随家里怎样恨我俩也行了。她考上大学并报读我巍巍所读的重点高校去上学以来,我俩的感情确实在一天天地加深呀,以至于最终来谁都离不了谁,谁都不愿离开了谁啊。直到今天,难道说我俩的情意又会比以前还“倒退”了不成?我对她的爱,就活像她爱我一样,谁都但愿两个能够永远在一起白头偕老。(回忆完)
81、现实中的黄、王对情爱的坚持
从数年来的生死相依相守,我芳芳难道对他巍巍的爱还算不上忠贞不渝吗?我芳芳难道不是从心底里,从心灵的最深处爱他黄立平吗?而他黄立平呢,难道还不如一个女子那样坚守着爱情阵地吗?
这时候的她王玲玲呀,莫不从心灵深处攀升上来这么一种新的意念:巍巍呀,你到底还爱我吗?我可是一直以来都希望得到你真正的爱呀!确实每天都在盼望着你尽快过来娶了我走啊。你现在是咋想的呀?
可打从前年春节(即从正月初二)起,他们两家老人又开始大吵起来,且吵闹还不止一次哩,以至弄来了不少难堪和可笑的结局。他们此时不得不说了,三老就本只为她芳芳以前所犯的错误,竟让你们老人记恨到这个时候,也让你们竟然弄到了这般田地,这太不应该呀。一个人的日子总不能过得那么凄凉、悲惨哟,从一个家庭直到一个国家总不能生活在原始状态里,谁都应该向好的方面发展才行呀。
可是,老人一听说巍巍和芳芳总爱“约会”在一起,总在走着“老路”。他老爹更发起了火来。况且他竟偏偏听到有人说,是他们俩愿意结合到一块儿来。又还听说是她总纠缠着他,但也听到有人说是他总在纠缠着她哩。
黄亚兵想:难道说他们两个都该杀吗?难道他们两个应该挨千刀万剐的呀?难道说哪怕将他们都打折了腿也要死抱成一团?老子(黄亚兵)真的好气破肚皮啦。而她芳芳的两老也不禁真够替她“寒心”起来。两家老人都为着他们老爱纠缠在一起而深表遗憾了。可是,你能咋办呢?
“这是年轻人的事呀,是他们的终身大事呀。你当父母的还想包办不成?”他巍巍都这么说。
她芳芳也这么说:随老的咋恨也好喽。
82、黄、王两家老人开始改变自己的想法
炎夏即将结束,凉秋很快来到。在这八月初的某天,她芳芳的老妈李兰英又到黄家来。专等他爹黄亚兵从区学办下班回家来,目的就是为找他黄亚兵商量,就是来找他摆摆关于他们两家大儿大女的婚事,就看看他黄家该怎么办,究竟要准许他们两个在一起不,还是让她们各走各的为好?若按他们王家的想法,倒不如干脆成全了他们,准许他们成亲算了,让他们在一起组建了一个家,让黄立平和王玲玲生活到一块儿来要好些。要不然呀,老的总阻拦他们,那肯定会令他们痛苦一辈子的。
她妈李兰英对黄亚兵说:若我们两家总干涉他们的婚姻,都不准他们结合到一块儿来,那凭他们多年来“暗渡陈仓”的那些举动,日后我们两家老人在这一带必定变成“千古罪人”呀。加之,要是我们两家老的总记恨着过去,总为着芳芳当年所犯下的一点点“罪过”就记恨一辈子的话,那他们就不用成家了。这是要不得的。我敢说,要是不准他巍巍娶了她芳芳,那他可就愿意打一辈子光棍了,这是你一个大学区校长愿意看到的么?
她爹王玉文也很快来到黄家,对黄亚兵说:若你都不准巍巍娶了她芳芳来家,我保证他巍巍肯定不会再娶谁来家啦。而我家的芳芳若嫁不了他巍巍,也可能不用成家了,这更是我们当爹妈的所不愿看到的结果呀。看来,要是你总想不通,或者说,要是当爹娘的我们总顽固地反对他们重新结合在一起的话,那他们就真的被我们老人毁了一生的幸福了。你应该知道知道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在此,也请你想一想,这不是我们把他们的终身大事给耽误啦?就是我们害他们这样成不了家去呀!
这天,她芳芳的老妈李兰英尽量规劝他巍巍的老爹说:老黄呀,咱们作为老同学嘛,你就原谅了我家吧!那时候芳芳还小,都还不懂事哩。
可他黄亚兵什么也没说,瞧他的意思就是有点不同意。尽管她芳芳的老妈怎么说,他黄亚兵总是摇摇头未答应。
最后她的老妈李兰英完全失望地回到了自家来。他王玉文此时也在内心深处大感痛心起来。过了这次去没几天,他王玉文又再亲自冲到他黄家里来,同他爹黄亚兵一起,两老摆谈了一晚上,可黄亚兵却总是摇着头。这使得她家两老莫不感到极大的失望呀。王家两老谁都从内心深处感到痛心而哭丧了起来。
一个月后。她王家两老又每隔几天派人去找他黄亚兵沟通沟通,并叫熟人去跟他家分析分析了当下的情况,同时分析了当前的“形势”,以及年青人的想法和追求。直到此时此刻,他黄亚兵才不得不开始慢慢地开始有所考虑起来,但还是显得那么优柔寡断地做不出任何决定。他黄亚兵对熟人的请求,亲戚的“说情”,到最后来也只好心软了,尽管从他嘴上未听出来有所表示,但态度稍好了,多少表示了他黄亚兵开始对芳芳和巍巍的行为和举动的默认。
这时,他黄亚兵想起了当年(回忆):我想到了当年同王玉文、李兰英两口子还是同班同学,后因我黄某有祖宗保佑,终于在那个特困年代里考上了一所地区师范学校,勉强弄到个铁饭碗,多少算实现得了自己的人生理想。
每到晚上休息,他虽早早平躺在床上,却又总是如何也闭不下自己的眼睛安下心来睡觉啊!直到过了很久很久,他想想自己的前天,昨天和今天。一时间,他黄亚兵的脑子头又不无升起一种新的意念,这种意念在不同程度上飞跃着,终于飞驰到了他曾经生活过的那一段“历史老路”——
在刚刚打碎旧世界而解放过来的那几年,我们这批人的“老辈们”作为新中国的缔造者和建设者,谁从此不高兴地,无忧无虑地在这块土地上无忧无虑地生活着,劳动着?因为从共产党登上历史舞台,广大劳动人民皆享受到太阳光辉照耀下广阔农村所展现出来的“世外桃源”!
黄亚兵直接把话说了出来:正是一九五零年,我们这代人刚好进入十八、九岁到二十来岁,正处于春光烂漫的大好韶光,更是我们接受新中国教育的大好时机。黄亚兵等人为了能更好地成为新中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谁都觉得很有必要抓紧时间,好好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性。就是在四九年以前,我们的父母也为了家里能出个读书人,能有个“掌门人”,哪怕忍饥挨饿也都要供我们上私塾念书。
连王玉文也感慨着说:那时,我们先念了私塾再进官学,直到全国解放。自国家改朝换代后,我们这才接着进了共产党领导的新学校继续念中学。也因为新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正需要劳动者都具备一定的文化科学知识吧,同时也更需要你、我都具备真才实学,德才兼备的人才而必须刻苦努力。对我们这一代新生力量正是新中国各项建设事业的生力军,是未来理想社会的开拓者。
黄亚兵激动着说:诚然,党对我们这那一代青年更下大力培养,而上辈人也对我们这辈人寄予无限厚望。上级领导都希望我们尽快成长为国家的有用之才,希望我们都能成为祖国,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一名合格建设者。人民在期盼着我们迅速成长成才,国家在期盼我们很快成长为明天的“栋梁”。
黄亚兵、王玉文、李兰英等这一辈人正是在解放的次年,即一九五零年秋进了新中国的公立学校读书了。他黄亚兵、王玉文和李兰英恰好在一个班里学习,大家虽来自不同的村寨,但由于年龄都是十七、八岁到二十来岁。个个在学习上都特别刻苦,大家都进步得很快。
三年后。初中阶段就过去了,为着工作上的需要,组织又接着将他们这批初中毕业生都分到互助组去配合政府抓工作。
就是王玉文的老伴李兰英也点着头说:他们就是在五三年夏季初中毕业的,区委和乡政府在这一年,亲自到学校来点名要人到互助组去帮忙抓工作。而他黄亚兵、王玉文和李兰英就全给挖走了。由于王玉文和李兰英情同手足,在感情上融洽到了一块儿来,于是在第二年冬季(即五三年冬季)就结婚去啦。
黄亚兵感动地说:就在这半年前,我黄亚兵也同一个没工作的农村姑娘确定了恋爱关系,也赶紧在这段时间跟王家夫妇一道结了婚去。他们两家在此时组织了一次“集体结婚”,都是为了在一起共同享受人间真情。我们之间你逗我,我逗你的那番热闹场面就无不一幕幕地闪现到眼前来啦。
黄亚兵回忆起刚刚过去的那个五一年秋季,正当他们还读初二时,王玉文就喜欢起了她李兰英。而她李兰英也爱着他王玉文。一天接一天过去,俩人间的感情更加深了。终于有一天他们便在一起发过誓了,“今生今世我们必须结婚生活到一块儿来,要决定在一起生活,一直白头到老。”
他黄亚兵当年同王玉文和李兰英夫妇感情特好,也知道了他们的“意图”。在召开毕业典礼那天,他黄亚兵还特意为他们祝福,希望他们能尽快组建成为一个美满的小家庭生活到一块儿来。他说他自己往后成了家要跟他们王家联姻,结成亲家就是为了后代们能继续“好上加好”下去。从此,谁都集中精力首先把工作搞好,两个都全心全意致力于将一门心思都投入到自己所关心的事业上来。
83、黄亚兵和王玉文在王玉文婚礼的当夜“指腹为亲”
在农历还是五三年腊月中旬的某天(公历是新年元月下旬),他王玉文才同她李兰英结了婚,但他黄亚兵却早早就在一个多月前(即农历冬月初)就跟他的女朋友先结了婚去啦。在王玉文同她李兰英举行新婚的日子里,他黄亚兵小两口都来祝贺他和李兰英白头偕老。在那夜深人静的时刻,她李兰英还亲自去给他们黄家安排了让他的黄夫人好休息,只留下他黄亚兵陪着王玉文两个坐在酒桌边摆谈起“家常”。而王、黄两个同学的话又是相当的“投缘”。他两个谈着谈着,突然间黄亚兵却竟对他王玉文说了:玉文老兄,咱们两家是不是以后结成亲家好呢?
“可以嘛!可今天都才结婚呀!”王玉文挺爽快地说。
“这好办嘛,我们就用第一胎来定亲吧。”黄亚兵这样对他王玉文说。
“这怎么定的?”王玉文有点不解地问。
“就是拿你们家的第一胎同我家的第一胎结成一对哩。”黄亚兵比划着手说。
王玉文这才点了点头说:哦,我知道了,你是说等她们生产后咱们两家就可互相通气,准备让他们以后都生活到一块来,是吧?
“就是这么办。你们家的如果是男孩子,我们家刚好是女孩的话,那我们就把孩子嫁到你们家来;如果我们两家所生的孩子性别正好相反,那就是你们家的孩子嫁到我们家去哩。”黄亚兵跟他王玉文详细解释说。
王玉文摆手上来了,说:这不用你多说了,要是咱们两家的第一胎都同时是男孩或者是女孩呢?那是不是需要等到第二胎再定呢?
黄亚兵却摆了手,说:不用了,要是咱们两家的第一胎都同为儿子或者同为姑娘的话就算喽。那咱们就让他们结拜为兄弟或姊妹算啦。
“好,那随便嘛!”王玉文说。
“那咱就这样定了喽。”黄亚兵对王玉文说。
他黄亚兵站上来,握住了他王玉文的手,很坚决地说:那咱们可不能反悔喽。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他王玉文也抬高了嗓子道。
“那好,咱们为了后代的幸福,来,干杯!”他黄亚兵自己抓起酒碗站上来。
他王玉文也很快抓起了酒碗站上来伸手过去同他黄亚兵的酒碗猛烈地一碰,连酒都给碰跳了一些出来,说道:来,干杯!
这就是当年两个老同学在一起指腹为婚的事了,现在隔那个时候都已经有三十有一了。而那一幕幕“影像”却一点儿也没有从两人的记忆中抹去?真的,他怎么会随随便便忘得一干二净呢?怎么就轻易忘掉了当年他们读书时的友谊,以及同学之间所结下的深厚感情呢。他黄亚兵到这年头来都是六十周岁的老头了。想当然,对旧事旧情,他从不会轻易地将之抛到九霄云外去的,更不会轻易地将之抛到波涛滚滚的江河海洋里去呀!
特别是他们两家当年所结下的情义,黄亚兵又怎敢忘掉!在他黄家同王家有关孩子的“婚约”是早已告吹了,但老人还是相互有所往来的。在这点上,他黄亚兵又怎敢“恩将仇报”当年的亲密战友呢?他黄某和战友之间的关系,不管谁做什么事,干什么工种,可在为人处事方面,在良心上他都是对得起朋友的。
84、黄、王两家对当年工作的解读
他黄亚兵曾说过:咱们两家尽管当年“指腹为婚”,但孩子长到少年时自己不同意,直到后来自己长大了却愿意结合到一块儿来,这哪能算父母包办呢?按旁人的眼光,觉得他们重新结合还是让大家感到满意的。尽管黄某还有那么一点点儿心里不舒服,但人毕竟已有这么一大把年纪了,还能管得住他们么?
王玉文也说:虽然从孩子未降生入世,以及到孩子都能正式上学。两家都未对孩子管得那么严格。从五三年七月起,我们三个就被分配到了乡公所里来工作。并于次年参加了组织互助组,以及开办供销合作社等工作。我们在工作上都干得很出色。
他黄亚兵接着说:当年谁都挺积极肯干,谁都在拼命地为国家出力,那时才至于让他们很快得到上级领导的赏识。此后,没过两年去,他王玉文才好不容易地当上了小乡公所的乡长兼副书记。在此,群众可看得出我们确实拼命干了。而这时候的李兰英也弄得个乡妇联主任来当当。但这时我黄亚兵还他王家两口子爬得更高,竟当上了区委秘书,兼区农会会长。而且又仅仅半年过去,我黄亚兵还竟爬到副区长去了。
只因为后来在五五、五六这几年的“反派”斗争中,才至于把他们的职务给抹掉了,特别是王玉文两口子还让上面直接“削职为民”。只他黄亚兵“因为工作上的需要”,先保留党籍给下文到一所小学当了一名普通“老师”。并还要保证必须在下一年,考上设在县城的地区师范学校先读书两年后才能分配教书,否则只能到乡食品站“打杂”。
每当他想到这段往事时,对在那段坎坷、那段多么艰难的人生征程上,各自的路两家都是清清楚楚哟,而且还一点儿也不模糊啊。今天,作为仍在职的国家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黄亚兵,他无不对远去的往事深表遗憾。同时,也不无对先前的“作为”深感遗憾和懊悔。
黄亚兵脱口而出:可谁的头发都早变白了许多啦,到这时候再来懊悔,再觉得可悲,可恶,那还有啥用呢?人总不能生活在幻想中。对这一点,他黄亚兵早清楚明白了。而对于那段早已成为历史的所见所闻,又莫不促使他总要深思而后行哟,哪怕他如今的年龄都开始不再是中年喽。(回忆完)
今儿,她芳芳的老妈李兰英又再过来规劝黄亚兵,说了:你到底怎么想的?是不是不想答应?
这时黄亚兵又怎么好总按宗族规矩,家族章法再来要求自己呢。又怎么好死死不变地承袭着、那旧时代的腐朽思想来约束自己和自己的后代呢?对这一点,对此问题,他应该多加小心地好好想一想,好好地考虑了一番再行事才好啊。
他黄亚兵如今感觉得,老章法应该废除了才行。老传统的东西早应该将它抛到垃圾堆里去才对啦。我怎么还要把它再带到当今世界里来哩?为什么上了年纪的人总要把它带到这个美好时代里来呀?
(回忆在继续)
王玲玲面露笑容,抬起手擦去眼角的泪痕,又继续沉浸在回忆中:我经过自己的辛勤努力,终于在第二年秋季(即七八年秋)有幸考进了重点院校去啦。这回是我写信给他,找他“约会”,在八月下旬请他悄悄地来县城某地“约会”,而他也很高兴地乐于接受邀请,并及时向我祝福,他说要庆祝我通过不到一年的拼搏,就能取得了如此大的成绩。这是他有生以来最感到高兴的事。
王玲玲也挺高兴地对他说:从你进到大学的校门去后,我就在家里默默无闻地一边同爸妈、弟妹干农活,还一边抽得出时间来进行复习。至于闲时间更是争分多秒地刻苦拼搏,从不会随便浪费过一秒钟去。
她也因为始终保持着跟他联系。她因为在跟他的信件来往中,不仅只从他所寄来的复习资料中多学得一定知识,还因为有他的指点,和他在信中所讲到的学习要领,这对她帮助不少。他几乎半个月给她寄来一封信,都基本上讲应该怎样学习才能考得高分等。正因为有他这样关心着她,她芳芳才至于在一九七八年的第二次高考中才轻易地考上吧。他们因为每月就相互寄信交流,彼此互勉互励,共同表达自己的由衷之情。他时刻都在默默地为她祈祷着,而她和他也莫不在心目中说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她跟他背地交往,她家老人也慢慢地觉察到了,并免不了开始骂她。而她的老爸老妈以及她的弟妹们却无法阻止他们的交往。尽管他老爹时不时写信去骂他,偏偏他却仍然要写信来给她,并暗自跟她商量好对策,他们两个都坚持着保证半个月有一封信来往。爱情的道路上再怎样艰难,他们也要继续保持着两人之间的通信联络,并千方百计让两人之间的信件能不断地继续往来。至少不得超过一个月有信件。就哪怕没啥可说的话,也得要将彼此的学习健康状况互相通报一下。
王玲玲自己也坦白说道:从此,两人的感情都在相互通信里体现出来了。而在读大学这样的年龄段里,男女双方相互间表达出来的内心感情,老的再怎样反对也都无效了,因为我们毕竟早已进入成年期,已完全可以决定自己的命运了,何况我们还要离家到二千华里外的大都市去求学呢?
黄立平本人也承认:只要她上了学去,老的再怎样臭骂,我们也听不到了。我是随家里怎样恨我俩也行了。她考上大学并报读我巍巍所读的重点高校去上学以来,我俩的感情确实在一天天地加深呀,以至于最终来谁都离不了谁,谁都不愿离开了谁啊。直到今天,难道说我俩的情意又会比以前还“倒退”了不成?我对她的爱,就活像她爱我一样,谁都但愿两个能够永远在一起白头偕老。(回忆完)
81、现实中的黄、王对情爱的坚持
从数年来的生死相依相守,我芳芳难道对他巍巍的爱还算不上忠贞不渝吗?我芳芳难道不是从心底里,从心灵的最深处爱他黄立平吗?而他黄立平呢,难道还不如一个女子那样坚守着爱情阵地吗?
这时候的她王玲玲呀,莫不从心灵深处攀升上来这么一种新的意念:巍巍呀,你到底还爱我吗?我可是一直以来都希望得到你真正的爱呀!确实每天都在盼望着你尽快过来娶了我走啊。你现在是咋想的呀?
可打从前年春节(即从正月初二)起,他们两家老人又开始大吵起来,且吵闹还不止一次哩,以至弄来了不少难堪和可笑的结局。他们此时不得不说了,三老就本只为她芳芳以前所犯的错误,竟让你们老人记恨到这个时候,也让你们竟然弄到了这般田地,这太不应该呀。一个人的日子总不能过得那么凄凉、悲惨哟,从一个家庭直到一个国家总不能生活在原始状态里,谁都应该向好的方面发展才行呀。
可是,老人一听说巍巍和芳芳总爱“约会”在一起,总在走着“老路”。他老爹更发起了火来。况且他竟偏偏听到有人说,是他们俩愿意结合到一块儿来。又还听说是她总纠缠着他,但也听到有人说是他总在纠缠着她哩。
黄亚兵想:难道说他们两个都该杀吗?难道他们两个应该挨千刀万剐的呀?难道说哪怕将他们都打折了腿也要死抱成一团?老子(黄亚兵)真的好气破肚皮啦。而她芳芳的两老也不禁真够替她“寒心”起来。两家老人都为着他们老爱纠缠在一起而深表遗憾了。可是,你能咋办呢?
“这是年轻人的事呀,是他们的终身大事呀。你当父母的还想包办不成?”他巍巍都这么说。
她芳芳也这么说:随老的咋恨也好喽。
82、黄、王两家老人开始改变自己的想法
炎夏即将结束,凉秋很快来到。在这八月初的某天,她芳芳的老妈李兰英又到黄家来。专等他爹黄亚兵从区学办下班回家来,目的就是为找他黄亚兵商量,就是来找他摆摆关于他们两家大儿大女的婚事,就看看他黄家该怎么办,究竟要准许他们两个在一起不,还是让她们各走各的为好?若按他们王家的想法,倒不如干脆成全了他们,准许他们成亲算了,让他们在一起组建了一个家,让黄立平和王玲玲生活到一块儿来要好些。要不然呀,老的总阻拦他们,那肯定会令他们痛苦一辈子的。
她妈李兰英对黄亚兵说:若我们两家总干涉他们的婚姻,都不准他们结合到一块儿来,那凭他们多年来“暗渡陈仓”的那些举动,日后我们两家老人在这一带必定变成“千古罪人”呀。加之,要是我们两家老的总记恨着过去,总为着芳芳当年所犯下的一点点“罪过”就记恨一辈子的话,那他们就不用成家了。这是要不得的。我敢说,要是不准他巍巍娶了她芳芳,那他可就愿意打一辈子光棍了,这是你一个大学区校长愿意看到的么?
她爹王玉文也很快来到黄家,对黄亚兵说:若你都不准巍巍娶了她芳芳来家,我保证他巍巍肯定不会再娶谁来家啦。而我家的芳芳若嫁不了他巍巍,也可能不用成家了,这更是我们当爹妈的所不愿看到的结果呀。看来,要是你总想不通,或者说,要是当爹娘的我们总顽固地反对他们重新结合在一起的话,那他们就真的被我们老人毁了一生的幸福了。你应该知道知道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在此,也请你想一想,这不是我们把他们的终身大事给耽误啦?就是我们害他们这样成不了家去呀!
这天,她芳芳的老妈李兰英尽量规劝他巍巍的老爹说:老黄呀,咱们作为老同学嘛,你就原谅了我家吧!那时候芳芳还小,都还不懂事哩。
可他黄亚兵什么也没说,瞧他的意思就是有点不同意。尽管她芳芳的老妈怎么说,他黄亚兵总是摇摇头未答应。
最后她的老妈李兰英完全失望地回到了自家来。他王玉文此时也在内心深处大感痛心起来。过了这次去没几天,他王玉文又再亲自冲到他黄家里来,同他爹黄亚兵一起,两老摆谈了一晚上,可黄亚兵却总是摇着头。这使得她家两老莫不感到极大的失望呀。王家两老谁都从内心深处感到痛心而哭丧了起来。
一个月后。她王家两老又每隔几天派人去找他黄亚兵沟通沟通,并叫熟人去跟他家分析分析了当下的情况,同时分析了当前的“形势”,以及年青人的想法和追求。直到此时此刻,他黄亚兵才不得不开始慢慢地开始有所考虑起来,但还是显得那么优柔寡断地做不出任何决定。他黄亚兵对熟人的请求,亲戚的“说情”,到最后来也只好心软了,尽管从他嘴上未听出来有所表示,但态度稍好了,多少表示了他黄亚兵开始对芳芳和巍巍的行为和举动的默认。
这时,他黄亚兵想起了当年(回忆):我想到了当年同王玉文、李兰英两口子还是同班同学,后因我黄某有祖宗保佑,终于在那个特困年代里考上了一所地区师范学校,勉强弄到个铁饭碗,多少算实现得了自己的人生理想。
每到晚上休息,他虽早早平躺在床上,却又总是如何也闭不下自己的眼睛安下心来睡觉啊!直到过了很久很久,他想想自己的前天,昨天和今天。一时间,他黄亚兵的脑子头又不无升起一种新的意念,这种意念在不同程度上飞跃着,终于飞驰到了他曾经生活过的那一段“历史老路”——
在刚刚打碎旧世界而解放过来的那几年,我们这批人的“老辈们”作为新中国的缔造者和建设者,谁从此不高兴地,无忧无虑地在这块土地上无忧无虑地生活着,劳动着?因为从共产党登上历史舞台,广大劳动人民皆享受到太阳光辉照耀下广阔农村所展现出来的“世外桃源”!
黄亚兵直接把话说了出来:正是一九五零年,我们这代人刚好进入十八、九岁到二十来岁,正处于春光烂漫的大好韶光,更是我们接受新中国教育的大好时机。黄亚兵等人为了能更好地成为新中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谁都觉得很有必要抓紧时间,好好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性。就是在四九年以前,我们的父母也为了家里能出个读书人,能有个“掌门人”,哪怕忍饥挨饿也都要供我们上私塾念书。
连王玉文也感慨着说:那时,我们先念了私塾再进官学,直到全国解放。自国家改朝换代后,我们这才接着进了共产党领导的新学校继续念中学。也因为新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正需要劳动者都具备一定的文化科学知识吧,同时也更需要你、我都具备真才实学,德才兼备的人才而必须刻苦努力。对我们这一代新生力量正是新中国各项建设事业的生力军,是未来理想社会的开拓者。
黄亚兵激动着说:诚然,党对我们这那一代青年更下大力培养,而上辈人也对我们这辈人寄予无限厚望。上级领导都希望我们尽快成长为国家的有用之才,希望我们都能成为祖国,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一名合格建设者。人民在期盼着我们迅速成长成才,国家在期盼我们很快成长为明天的“栋梁”。
黄亚兵、王玉文、李兰英等这一辈人正是在解放的次年,即一九五零年秋进了新中国的公立学校读书了。他黄亚兵、王玉文和李兰英恰好在一个班里学习,大家虽来自不同的村寨,但由于年龄都是十七、八岁到二十来岁。个个在学习上都特别刻苦,大家都进步得很快。
三年后。初中阶段就过去了,为着工作上的需要,组织又接着将他们这批初中毕业生都分到互助组去配合政府抓工作。
就是王玉文的老伴李兰英也点着头说:他们就是在五三年夏季初中毕业的,区委和乡政府在这一年,亲自到学校来点名要人到互助组去帮忙抓工作。而他黄亚兵、王玉文和李兰英就全给挖走了。由于王玉文和李兰英情同手足,在感情上融洽到了一块儿来,于是在第二年冬季(即五三年冬季)就结婚去啦。
黄亚兵感动地说:就在这半年前,我黄亚兵也同一个没工作的农村姑娘确定了恋爱关系,也赶紧在这段时间跟王家夫妇一道结了婚去。他们两家在此时组织了一次“集体结婚”,都是为了在一起共同享受人间真情。我们之间你逗我,我逗你的那番热闹场面就无不一幕幕地闪现到眼前来啦。
黄亚兵回忆起刚刚过去的那个五一年秋季,正当他们还读初二时,王玉文就喜欢起了她李兰英。而她李兰英也爱着他王玉文。一天接一天过去,俩人间的感情更加深了。终于有一天他们便在一起发过誓了,“今生今世我们必须结婚生活到一块儿来,要决定在一起生活,一直白头到老。”
他黄亚兵当年同王玉文和李兰英夫妇感情特好,也知道了他们的“意图”。在召开毕业典礼那天,他黄亚兵还特意为他们祝福,希望他们能尽快组建成为一个美满的小家庭生活到一块儿来。他说他自己往后成了家要跟他们王家联姻,结成亲家就是为了后代们能继续“好上加好”下去。从此,谁都集中精力首先把工作搞好,两个都全心全意致力于将一门心思都投入到自己所关心的事业上来。
83、黄亚兵和王玉文在王玉文婚礼的当夜“指腹为亲”
在农历还是五三年腊月中旬的某天(公历是新年元月下旬),他王玉文才同她李兰英结了婚,但他黄亚兵却早早就在一个多月前(即农历冬月初)就跟他的女朋友先结了婚去啦。在王玉文同她李兰英举行新婚的日子里,他黄亚兵小两口都来祝贺他和李兰英白头偕老。在那夜深人静的时刻,她李兰英还亲自去给他们黄家安排了让他的黄夫人好休息,只留下他黄亚兵陪着王玉文两个坐在酒桌边摆谈起“家常”。而王、黄两个同学的话又是相当的“投缘”。他两个谈着谈着,突然间黄亚兵却竟对他王玉文说了:玉文老兄,咱们两家是不是以后结成亲家好呢?
“可以嘛!可今天都才结婚呀!”王玉文挺爽快地说。
“这好办嘛,我们就用第一胎来定亲吧。”黄亚兵这样对他王玉文说。
“这怎么定的?”王玉文有点不解地问。
“就是拿你们家的第一胎同我家的第一胎结成一对哩。”黄亚兵比划着手说。
王玉文这才点了点头说:哦,我知道了,你是说等她们生产后咱们两家就可互相通气,准备让他们以后都生活到一块来,是吧?
“就是这么办。你们家的如果是男孩子,我们家刚好是女孩的话,那我们就把孩子嫁到你们家来;如果我们两家所生的孩子性别正好相反,那就是你们家的孩子嫁到我们家去哩。”黄亚兵跟他王玉文详细解释说。
王玉文摆手上来了,说:这不用你多说了,要是咱们两家的第一胎都同时是男孩或者是女孩呢?那是不是需要等到第二胎再定呢?
黄亚兵却摆了手,说:不用了,要是咱们两家的第一胎都同为儿子或者同为姑娘的话就算喽。那咱们就让他们结拜为兄弟或姊妹算啦。
“好,那随便嘛!”王玉文说。
“那咱就这样定了喽。”黄亚兵对王玉文说。
他黄亚兵站上来,握住了他王玉文的手,很坚决地说:那咱们可不能反悔喽。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他王玉文也抬高了嗓子道。
“那好,咱们为了后代的幸福,来,干杯!”他黄亚兵自己抓起酒碗站上来。
他王玉文也很快抓起了酒碗站上来伸手过去同他黄亚兵的酒碗猛烈地一碰,连酒都给碰跳了一些出来,说道:来,干杯!
这就是当年两个老同学在一起指腹为婚的事了,现在隔那个时候都已经有三十有一了。而那一幕幕“影像”却一点儿也没有从两人的记忆中抹去?真的,他怎么会随随便便忘得一干二净呢?怎么就轻易忘掉了当年他们读书时的友谊,以及同学之间所结下的深厚感情呢。他黄亚兵到这年头来都是六十周岁的老头了。想当然,对旧事旧情,他从不会轻易地将之抛到九霄云外去的,更不会轻易地将之抛到波涛滚滚的江河海洋里去呀!
特别是他们两家当年所结下的情义,黄亚兵又怎敢忘掉!在他黄家同王家有关孩子的“婚约”是早已告吹了,但老人还是相互有所往来的。在这点上,他黄亚兵又怎敢“恩将仇报”当年的亲密战友呢?他黄某和战友之间的关系,不管谁做什么事,干什么工种,可在为人处事方面,在良心上他都是对得起朋友的。
84、黄、王两家对当年工作的解读
他黄亚兵曾说过:咱们两家尽管当年“指腹为婚”,但孩子长到少年时自己不同意,直到后来自己长大了却愿意结合到一块儿来,这哪能算父母包办呢?按旁人的眼光,觉得他们重新结合还是让大家感到满意的。尽管黄某还有那么一点点儿心里不舒服,但人毕竟已有这么一大把年纪了,还能管得住他们么?
王玉文也说:虽然从孩子未降生入世,以及到孩子都能正式上学。两家都未对孩子管得那么严格。从五三年七月起,我们三个就被分配到了乡公所里来工作。并于次年参加了组织互助组,以及开办供销合作社等工作。我们在工作上都干得很出色。
他黄亚兵接着说:当年谁都挺积极肯干,谁都在拼命地为国家出力,那时才至于让他们很快得到上级领导的赏识。此后,没过两年去,他王玉文才好不容易地当上了小乡公所的乡长兼副书记。在此,群众可看得出我们确实拼命干了。而这时候的李兰英也弄得个乡妇联主任来当当。但这时我黄亚兵还他王家两口子爬得更高,竟当上了区委秘书,兼区农会会长。而且又仅仅半年过去,我黄亚兵还竟爬到副区长去了。
只因为后来在五五、五六这几年的“反派”斗争中,才至于把他们的职务给抹掉了,特别是王玉文两口子还让上面直接“削职为民”。只他黄亚兵“因为工作上的需要”,先保留党籍给下文到一所小学当了一名普通“老师”。并还要保证必须在下一年,考上设在县城的地区师范学校先读书两年后才能分配教书,否则只能到乡食品站“打杂”。
每当他想到这段往事时,对在那段坎坷、那段多么艰难的人生征程上,各自的路两家都是清清楚楚哟,而且还一点儿也不模糊啊。今天,作为仍在职的国家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黄亚兵,他无不对远去的往事深表遗憾。同时,也不无对先前的“作为”深感遗憾和懊悔。
黄亚兵脱口而出:可谁的头发都早变白了许多啦,到这时候再来懊悔,再觉得可悲,可恶,那还有啥用呢?人总不能生活在幻想中。对这一点,他黄亚兵早清楚明白了。而对于那段早已成为历史的所见所闻,又莫不促使他总要深思而后行哟,哪怕他如今的年龄都开始不再是中年喽。(回忆完)
今儿,她芳芳的老妈李兰英又再过来规劝黄亚兵,说了:你到底怎么想的?是不是不想答应?
这时黄亚兵又怎么好总按宗族规矩,家族章法再来要求自己呢。又怎么好死死不变地承袭着、那旧时代的腐朽思想来约束自己和自己的后代呢?对这一点,对此问题,他应该多加小心地好好想一想,好好地考虑了一番再行事才好啊。
他黄亚兵如今感觉得,老章法应该废除了才行。老传统的东西早应该将它抛到垃圾堆里去才对啦。我怎么还要把它再带到当今世界里来哩?为什么上了年纪的人总要把它带到这个美好时代里来呀?
上一章
下一章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