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普通授权
字数:69437
阅读:7227
发表:2016/5/5
20章 主旋律 小说
《几度风月几度情》第2章
1
3
4
2
5
6
- 故事梗概
- 作品正文
如今,她算弄明白了,他也能了解得了每字每句所蕴含的深道理,而且还曾说过这道理无不很深刻,这对社会无不影响颇深。就倘使只算仅仅是为了“种族延续”吧,也深感这话题对他们还是真起一定的刺激作用。就特别是针对那些情同手足,情投意合的恋人所需要组建的一个新家庭呢,谁会没有一定的理想?谁没有一定的目的和追求?这话更对依恋的情人特别的起作用。
黄立平自己总结说:人不能单单只为了自己有饭吃、有衣穿就算啦,还得要为自己以后的生活着想,并为别人,为后代能不能享受得到自己所创造出来的幸福园而着想呢?而他俩天天不再努力,时时不在奋斗着?这何曾不是为了能给未降生于世的后代开辟出一块肥沃的园地,开发出一块广阔的道路来?诚然,园地已给开辟了出来,就得要有后代来继续享受。
我为自己能否勉强创造出一块“幸福园”来,而总在焦虑着,就焦虑着要到什么时候才至于找得到终身依靠的伴侣,故,特别担心自己这辈子不会有后代来享受“开拓者”的硕果而痛苦着。
于是她决定了:首先我必须找得到可依可靠的一副肩膀,找到了自己终身归宿的家,觅到了一位真是自己这辈子所期盼的那个男人,过来跟自己生活在一起,并很快繁衍后代,共同缔造出理想的继承人后,她方安心安意地去做好的工作呀。
王玲玲原先的想头不无迫使她赶快开口故意找他黄立平闲扯起来。
“孤平,我们------”她有点害羞起来说。
“嗯,客人走了,我们也稍微清闲点了。”他平静地说。
“我没这么想哩。我只针对我们昨天才说过的话哩。”她故意提醒了他。
“哦?你又冥思苦想了?”他故意逗她。
“可我老是焦愁呢,就不知道咱们的私事要到何时何刻才办了?”她说。
“哎哟,你讲的又不是成家的这档子事儿?”他故意显得惊奇地问。
她可感慨地说:是啊,我们早已不是“上山下乡”时候的年青人了,咱们都是三十有余的人啦。
他默默神,慢声慢气地说:我早知道了。你甭担心,我晓得你又总为着我们的心很担心哩。好啦,你就说说吧,咱们什么时候完了大事啊?
他顿时又开始烦恼起来了,埋了头下去不说话。
此时,她又歪着头靠过去,在他的胸脯前满满地掉下了几滴冰凉的泪珠来。
他深感着她又默默进行新的“祈祷”了。从而他无不可知她但愿自己的希望,自己的要求能如愿以偿。从而让她更快些好了结自己的“一桩心事”,也使得烦恼再也不纠缠着她,老在“刺激”着她。好让她芳芳好不容易才可“勉强解决私事”。确实,任何事情总让她“苦心孤诣”的也莫过于此。
只有此问题才是她最大的心病了。要是这“私心”都解决不了的话,还不成为她最大的心病么?此刻的她正为着这块心病尽快消除而不断刻苦努力。从而也可这么说,这期待莫不发自内心,出自心灵深处?那种对他早已抱着最大期望而日夜期待的她,总相信他会给予她满意的喜和乐,而并非是哀和苦。
她振作起精神来,用袖口擦了擦眼角,又抬头望着他的眼,对他说道:阿巍,你再也不能这样对待我了,我是多么地盼望着我们能早点完了大事去哟。
他垂下头去说:是的,那等过了这段时间吧,待我为大家办了些实事后,我就同你完成了婚事哩,你又老苦唱着什么?别担心呀,亲爱的。
可此刻的她又不禁显得痛苦了起来:我的天哟,我能这样等着你么?我还要等你到什么时候去呀?你呀------
“你很急呀?抓慌啦?那就请随便乱办了一桌酒吧!”他故意刺激她说。
她一时间为他这句话慌了神起来:干么?你要这样对待我?我是无论如何也在等你哩。我这辈子怎么离得开你呢?可他却显得若无其事地不说话。
直到过了许久许久,他仍不说话,她眼泪终于如瀑布似的飞淌下来,且不顾一切地拉开了门跑出去,并连连说:我不许你这样对待我!这辈子你到了哪去我就跟着你到了哪去,我不准你娶了谁------
那抽泣声还穿过门缝传到他的耳膜里,谁都能一字不漏地记下来哟。
此时此刻,他莫不心酸地开始掉了泪下来。可以说,他长久以来的痛苦、悲伤、烦恼,都一时间笼罩着他整个身心。他何时会比这个时候更难受呀。
他站上来,打开门出去,看看楼下,已见不到了她的自行车。
这时在他的内心里,暗暗说:她真跑了?难道她真的跑了?
他痛苦地跑回到自己宿舍来,一头扎进床头上去,干脆扯起了被褥一角蒙住了自己的头,一声不响地低低“哭泣”起来。
他要让这“心酸的泪水”赶紧洗濯一切,洗濯心中的悲苦。他觉得只有用这种“办法”才解决得了具体问题;最终让愿望变成现实才好呀。
她真的不辞而别他而独自远走高飞吗?她真的恼恨起他来么?她真的说他失信了吗?她真的不再想他了吗?
今天对她采取这样的态度,莫不促使他从心底里,从心灵的最深处感受到莫大的伤心和痛苦,泪水如同黄果树瀑布的水从崖壁上冲刷下来。
第七章 往事不堪回首
72、王玲玲在宿舍里回首往事
王玲玲回到宿舍一脸愁容。
痛苦、悲伤、失望、流泪------让她似乎又再踱回那灾难的年月。今天,黄立平的回答实在伤了她的自尊心。她的愁苦、凄凉,是他引起的,是他害的。她一次二次在心里头狠狠地骂起了他,骂着他对自己的终身大事总是犹豫不决,骂他实在没一点儿男子汉应该具有的豪爽和勇气。
当她办完了公事后,已是夜深人静了,是该脱衣上床休息时,却又怎么也安不下心来睡觉呀。这是为啥?这时的她,在脑子头,那思想的野马便自然飞越到了那个说遥远又不算遥远,说很近也不算很近,而早成为历史的当年去了。
回忆:在她王玲玲的脑海里,那从小学到高中毕业的一幕幕情景,他都总是跟她在一个班里学习呀。
73、黄、王两家老人当年认娃娃亲的情景
从童年到青少年的快速画面不断在脑海中闪现。
她岂能说忘掉就忘掉呢。在那个一九六六年夏季,他俩就在当地公社小学毕了业,紧接着,在当年秋季就上初中去了。这时,他的老爹老妈都走到了她家里来,以老同学的名义同她的老爹老妈这老两口摆谈了一些话。她侧着身子倚在寝房的门后边将耳朵紧贴着门板倾听着两家老人说着话。
她只听到他们黄家老人是这样说话的:“老王,老李,你们就让芳芳去给我们挑水喝了吧。以后我们不会亏待她的。”他黄家两老就是这么对她王家二老说话。
“老黄,老杨,我两个也都希望这样哩。只是芳芳和巍巍现在谁都还小呀,只怕以后他们长大了,都会有别的想法,一旦只要有哪一个不同意了,总骂着我们,说儿女的婚姻大事都还要父母包办,那我们咋办呢?从此我们两家老的也不好见面了哩。”她的老爹老妈就是这样对他黄家两老说着话。
“也正为着孩子还小喽,万一他们都长大了哩?谁还会再听我们的话呢。现在,他们谁都还只十一、二岁啊!”他的老爹黄亚兵也这样跟他王家说了。
“好啦,你们别再罗嗦了,我们不管你们咋想,下个月一来咱们先吃了定亲酒吧。我觉得咱们只要吃了定亲酒,我相信孩子们会同意的。”黄亚兵直爽地说。
可她家两老一时间脸却煞白了起来。她家两老都不再吭声了。
四位老人坐了又坐,谁都默默地,一直有好一会儿了,她爹王玉文方开了口:“老黄、老杨,咱们两家还是等他们稍微懂了点事再谈谈这样的事吧。等他们都读完高中毕了业人一长大点同不同意就晓得了。咱们慢点要好些哩。”这是她老爹王玉文这样对他们黄家两老慢条斯理说的话。
连她老妈李兰英也这样对他们家说了:咱们还是先这样安排了吧,老黄?
可他巍巍的老妈却如此说:既然你们都是老同学嘛,他们咋会不同意呢?我觉得小的会同意的,你们两老认为呢?
这时他黄亚兵也站了上来,颇显出鄙夷的神色来,极显得很不高兴地说:我们也不跟你两老讲什么多多的啦,你们不同意也得同意。说定了,到下个月我们就请人先提鸡来定了个亲去再说。好啦,就这样说定了吧!
黄亚兵便扭脸过来看看他老婆,说:这样吧,咱们先回了家去,甭多磨嘴啦。
他巍巍的老妈顿时便赶紧站上来,准备走。
“先别忙办,芳芳和巍巍又不是都年岁很大了。若你们不来履行了这些礼节去,我们就会把她嫁到别家去!慢点嘛,才一讲话就连饭都不吃也走啦?”她爹王玉文对他们黄家二老说着。
她芳芳的老妈李瑛也赶忙拦住了他黄家老两口,劝劝了他们说你们无论如何也得吃了点饭再走。
可他黄亚兵似乎同她家两老怀着深仇大恨似的说了:别啰嗦。你们不同意我们还有心思吃饭?我们不是专门到你们家来找饭吃的。难道我们家就连一粒米也没下锅了不成!就假使没有,也不至于这样串门来找吃的嘛!走!走!走!
王玉文也再劝劝他们,说:“慌啥嘛!等我随便做点菜来咱随便吃了点饭,咱再好好的商量嘛。”王玉文左劝右劝。
黄家两口子在王家两口子左拉又拽之下,只好忐忑不安地坐了下来。
很快就到吃饭时候了,他黄家两口子在饭桌上还问起了她芳芳,说你长大了愿不愿去黄家。
这时的芳芳边滴着泪下来边哭着:我不去,我不去!噢------
她芳芳就因为这件事哭起来了。
“你们看嘛,我说过了他们还小,不如等过了几年再说,可你们偏偏不听,这心也太急了吧。”王玉文这样对黄家两口子说着话。
而芳芳的老妈也对他家说了:她就是还小嘛,你们看看,她现在能懂啥子哟!顶多过不了几年去,她自然会同意的,你们偏不信。好啦,你们就别担心吧。
“等走到了哪条河再脱了哪儿鞋吧。”王玉文也长叹一口气说。
“嗨!连你们跟我都是这样的关系,也竟然不同意了,那我也懒得吃这顿饭了。行啦老婆,咋回家吃去。”他话才一这样说过就猛地站了上来。
他黄亚兵还扯起了老婆的饭碗放下来,说道:走喽,咱们家又不是没饭吃哩!我以为她们挽留或许到最后来是要答应了这桩儿女婚姻哩,谁愿来等吃了这顿饭才回家的哩?这简直是笑话。
她爹王玉文也放下饭碗来,劝道:老黄,你为何要这么急着走哩?
可黄亚兵就偏扯着老婆的手,吼起她:走,走!别理他们啦。
说罢,便扯着老伴冲出了他王家的门走了。
74、黄家请人来到王家“定亲”
一年后。他黄立平家的两老又求人来找了她芳芳的两老说了:孩子在渐渐地长高长大了哩。若再不认个亲家,那以后就很难有人瞧得起黄家啦。现在就不管他两个以后能不能成了个家去,只要老的已为他们小的尽了义务,就是他们以后都不同意了,那随他们咋办也好。我们觉得,作为老人,只要尽了一次“义务”就行了。至于以后的事可“一概不管”了。
这时,她的父母也不得不碍于情面,都不得不只好先“违心”地答应了他黄家老两口给孩子定的“婚约”关系。是因为他家两老都已请求三回了。若他王玉文两口子再不同意的话,那以后两家人互相碰面了咋好说话呢。他王玉文两口子在这一次也只好先答应了他黄亚兵两口子的请求。
有一天,她芳芳大哭大闹了起来。老是哭着说老爹老妈咋这么在她还小时就将她许配给了人家做儿媳,于是她总逼着两老去他家“打退堂鼓”。
这时,她芳芳的两老才不得已接二连三地派了熟人过去劝说了他黄家两老。可是黄家两老这时更大骂起王玉文两口子起来,说:你们都自己同意了,偏偏还要反悔呀?人都三、四十岁了,难道讲的话就不算数?难道随便拿我黄家老两口开玩笑?
她芳芳的父母只好闭嘴了,只好乖乖地回家来尽量劝说起了她芳芳,说了他黄家很标准哩,有些人家想高攀都高攀不上,而你芳芳这样的姑娘能到哪去找得到比他们家条件还好得多的呀?而她就只会哭闹着,三天两头总骂着老爹老妈。
这次他黄家派人来到她王家求亲过去没到两、三个月。他家便派人提酒提鸡挑腿等来她家“定亲”了。在王家办“定亲酒”那天,她又哭又闹着,大半天都大哭大闹着他黄家请来的客人和自家两老。
75、初三毕业后王芳芳对婚约的“大闹”
初三毕业那年,她已有十六虚岁了。能勉强算懂点事了,每每一碰着了他黄家老爹老妈便同他们吵架起来。就是在家里也常常为这事总爱跟自家两老吵架起来。连左邻右舍们每一听到了她和老人吵架时,莫不悄悄在一边嘀咕说:这莫不跟她的“婚约”有关联。
正是在这年冬天,他也同她一道上了高中读书去了,就为着他黄家两老总爱叫他小妹来领了她去他家,对黄家及他的家族要办什么酒呀,都要叫她去帮帮点忙而经常性闹出一些矛盾来。
就正有这么一天,正是他巍巍的二妹小珍来领了她去,她芳芳便在这时大骂起了他的二妹小珍一顿,直接把人家骂个狗血喷头,恰出口几句就把人家骂哭了。最后,她不但不去,还只让人家一个小娃娃自己转回去哩。
那时的她呀,好不叫人家觉得真够丢脸啊!可又过不了几天去,他的老爹、老妈还亲自来带起她去帮帮他家做点事情(就是家里有点“小忙”),可她却在这时候又大骂起了他黄家二老起来,同时还顺便骂到了她家两老。她说她非但不去,还边哭边闹,并奔跑着冲出了门去,叫他家二老又空着手回家去了。
仅翻过大年去没几天,他的两老又过来说,要领了她去帮帮他家干点小活儿——即帮帮他家洗洗点菜,他家要办二儿子的酒了。可他家二老的这种行为,更惹得她芳芳发火起来,并进而更恨起他家二老来了。这回她竟打开起柜子全部将他家送来的礼物用口袋统统装好背回到他家去。还说了他家二老从此就别再上她家的门去啦。要不然呀,她肯定要骂个狗血喷头的。
可她的老爹、老妈知道后,对她芳芳就开始打的打,骂的骂,最后骂个够了,并曾有那么一、两次还赶了她出门去。不准她进家里来好几天几夜。可是她就总不会答应了两老的要求,也不答应了他家两老的“苦口婆心”。无论哪家老人如何规劝她,亲亲戚戚如何规劝她,都没用。最后两家老人只好作罢,不敢再对外称作“亲家”。
76、王玲玲悔恨当初的“作为”
女解说员:好歹过了一年后,他们高中就毕业了。这时候,他和她都有十八虚岁了,谁的年龄都开始长了一岁,谁都多少懂得了点事啦。这时候,她也开始觉得她从小以来所做的事实在太傻了。从此,她开始说自己以前那样对待老人是多么地傻呀,是真的二百五了。
她说了“我很不应该那样对待他黄家二老,确实很不应该呀。可是,对已吐出去的口水还能够再捡回嘴里来吗”?这时候,她痛骂自己实在罪大恶极,真是前世作孽吧!他多么懊悔当初。
然而今天,再如何做也弥补不了喽。她就是这样第一次开始感到内疚起来。可他黄立平家会轻易原谅她吗?
正是到了这一年,她对他也莫不自然而然产生起了一定的感情来。她也开始感觉他还是挺可爱的,还真是个帅哥。可以说,他还是挺让她感到满意的一个小伙子。
她无不慢慢在自己心目中说了:自己未来终身能够依靠的伴侣只要得到这么一个小伙子就不错了。像我这么一个苦家出生的姑娘,岂会轻易找得到比他家更理想的呢?并且我还能再找得上比他长得更帅,更有才华的小伙子吗?谁叫我当初那样憨,那样蠢呢?谁叫我太不会考虑问题呢?谁叫我实在一点儿也不会为以后着想啊!
她芳芳说了:我当初那样做呀,咋不会给今后增添莫大的烦恼?现在他家要报复我,也是理所当然,顺理成章了吧!
而他巍巍也真有这种打算不?她现在弄不明白,是真的一点儿也弄不明白哟。她但愿他该不会有这种想法吧。只要没有,那她就该谢天谢地啦。此刻,她思想的野马又飞越到了遥远的某片广阔草原去,深入到广阔天宇去自由翱翔着。
77、王玲玲继续回忆往事(知青年代)
正值青春年少的那个七二年秋季,他俩高二毕业,随即就被卷入了浩浩荡荡的支农大军。那年公历六月十五,全级同学在大操场上集合,而领队的人都扛起了大红旗排在前头了。
同学们个个都愿“听党的号召”,都愿意下到边远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她王玲玲记得清清楚楚,那天每个人都背起了一大包行李,并带上了一把镰刀,挂起了一把锄头在背上,就准备上车向北开发去啦。领头的人来做动员后,同学们便纷纷地爬上汽车走了。
就这样,随着汽车马达声轰响过后,车子就把他们这些南国青年运过一县又一县。约用半天多点时间,汽车就把他们载到了省城。接着他们又转乘列车,列车又把他们运过一省又一省。可下了列车,又还上汽车,下了汽车又还要乘船。待下了船后又还要改乘汽车,最后在下了汽车后。
领导便下令他们排好队,在叮叮当、叮叮当的一片锣鼓声中,同届毕业的同学们踏着歌上路,步伐整齐地开往他们要锻炼的遥远地方去。
王玲玲回忆在继续:我们这届高中毕业生才下去插队没几天,我跟他巍巍就给分到一组去学习种菜和种麦子了,另外还有三个同学也分在我们组,就这样我们五个人就单独在一起共同度过了一年时间。从此他们两人便慢慢开始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在他经常性出门去拣柴禾回来烧饭时,我便在家里缝缝补补我们两个穿破了可又得经常穿的衣裳,我还经常性做了我们两个的饭菜在一起吃。
在收麦子或者收菜时,两个均嘻哈打笑地显得高兴似的。伤感时两个一同伤感,高兴时互相高兴,在艰难岁月中,一个激励一个。在那段风风雨雨中,特别逢孤苦日子时,两个相互支持,相互鼓励,共同度过了那段艰难,凄清的岁月。
78、黄立平也回忆着往事
当他们两个在在公园静坐,两个一起回忆到往事时,连黄立平都说:在完成栽菜和种小麦这一工作后,翻到第二年秋季,芳芳和我又被另派去看管牛羊。这时,我们两个又在一起共同度过了半年多的游牧生活。可以这么说,我俩常年累月都在一起,不曾离开过半天。
走在那牧群中,他抱住柴禾,她提起饭盒;他拎起木桶去提水,她抱起两个的衣服到河里清洗。但七、八个月的游牧生活过后,他们俩又重新被分派去开荒。在那空旷茫茫的黑土地上,她在前面除草,他在后面开垦。为了生活,也为了完成“知青下乡支农任务”,两个情同手足地拼命干活。
他们但愿生活别再折磨着他们了,更但愿这段“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日子不再老让他们总感到痛苦、伤心、以至落泪。并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就能够会迎来灿烂的曙光就谢天谢地啦。他们都默默地,相依为命地“倚靠”在一起。而一旦活路做完后,他两个便在一起共同学习,共同探讨高中课程中的某些难题。
因为他们相信未来社会总需要知识,他们并未丧失理想和信念,而且还为了早日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他们感觉得必须坚持苦学苦钻,哪怕还处在阴森恐怖的天日里,甚至是孤寂、凄凉的夜晚,他们都相互支持,并从不间断过一天的学习。她鼓励他,他请她要坚强些,相信在往后的岁月里两个一定会有好日子过的。更相信两家的老人终究会和好如初。
79、黄、王这批知青返乡
那个苦难的岁月好不容易度过来了。他俩终于能够回到父母亲身边来了。七六年深冬的一天,她们终于得到返回家乡的通知书了,经过两个多月的手续办理,正翻到七七年仅过立春去没好几天,他和她便各自回到了自己的家来。他们的老人以及弟妹们从此都嘘了一口气,谁都看到亲人能够健康返回同家人团聚深表高兴。他和她脸上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喜悦。
他们都说:只要能跟老的生活到一块儿来,哪怕现吃现找过日子也高兴啦。因为老的挺担心他们呀,而他们自己也挺挂念着老的身体是否像原先一样健康。理所当然,也减轻了他们一到吃饭时候就怕找不到饭吃的那种忧虑和担心。
况且老人和弟妹们也说:就即使是吃粗粮或挖野菜都行,只要还有人在,日子总能缓过一阵的,哪怕日子过得再怎样紧巴,只要大家身体都健健康康,就是一家人最大的幸福。
她芳芳也说:她不怕自己饿死在半道上,更不用担心自己饿死在屋里哩。也不用担心会饿昏在出工的路上,因为只要人手脚健全,至少可找得到塞嘴的东西,来维持自己乃至一家人活在此世间。特别对于一个身强体壮的人来说,还用担心连自己都养不活?
谁家的老人,谁的弟妹都高兴起来了,说:幸运人没少了腿,没缺了脚,未断了手就很好了。老人都说了他们已真的扛上“红旗”回家来了。
他们一回了家来后,谁天天都在默默地复习起高中课程来,两个还定下了“约会”时间,都曾不少次悄悄地出屋来悄悄到城里约会起来了。有时双双还“依偎”在一起,并无形中摆谈到两个的“私事”。也谈到了彼此共同憧憬、共同向往着美好的人生前途,共同憧憬着少年时代就树立起来的远大理想。
在那一段时间,他们都说两个的前途还是很大的,并深信这远大理想最终会变成现实的。他们也常常约定时间在两个村寨之间的山岭上一起默默地探讨学业,讲讲关于在学习方面的复习诀窍。那正是为了参加七七年第一次恢复的普通高考。同时,也在不同程度上过早地暴露了彼此间的爱慕之情。他们一个告诫一个谁都不要忙着先成了家去,哪怕自己这辈子光棍,也千万不能先跟了别个成亲,并不管到了哪天去,他和她都要坚持生活到一块儿来。
正是那个七七年秋季季,黄立平和王玲玲他们两个都同时走进了第一次恢复高考的考场去,可就只有他巍巍考试顺利,便在当年十月二十号就轻易获得了普通高等学校重点本科理工类专业录取去了。十月下旬一来,他黄某就背起行囊独自上了县城去乘车,他首先坐了几个钟头的汽车后,再改乘特快列车直达邻省省城某一所重点高校上学去了。
几天后,他的父亲才从他的来信得知,他巍巍已全部办好了入学手续,并被编到了工学机械制造专业学习。
但她芳芳因为第一、二、三志愿所报的都是省外重点院校,而分数又刚好还差二十来分,省内一般院校(即今天的二本院校)她又没有报,且又不愿调剂专业,所以到最后来她只好“名落孙山”了,想当然随便是哪一所高校她也得不到录取了。但在他未上学之前,早已跟她在两村之间的一个山垭口“约会”,曾连续几天都悄悄在安慰着她,激励着她。
他巍巍就是这样对芳芳说:你千万不要泄气,不要丧失信心,要继续学习,要多挤出时间来复习。应努力克服困难,争取下年再战。只要你始终保持着不丧失信念,终究会取得成功的。
当时她芳芳都滴下了泪水来对他黄某点点头,并说了:我希望你巍巍到了那远方的城市去生活之后,要想方设法尽快从大都市里找到一些我要考文科专业的学习资料后,就及时把资料给我寄回来。
他黄巍巍感动地说:只有十来月的时间就又到下一年的高考了,时间是不分白天黑夜地如河水一样在不停地流走哟,所以你不能懈怠啊。
这时她滴下了激动的泪水,又对他点点头了。并眼含泪水对他说:我希望你到了那个远方的城市去生活后千万不要忘掉我,要随时记得我,跟你一路下去当知青的那四年多时间可不容易哟。
可他这时也拍胸脯说了:只要你永远不变心,不忙跟别人悄悄完了婚去,那我巍巍保证每月准时给你寄一封信来,且在学期结束前半月先提前给你芳芳寄来一封信,一定先跟她约定好时间,让你芳芳先到县城里来等我巍巍就行了,我巍巍会准时来到县城跟你芳芳约会的,也随便跟摆谈着他们两个最关心的问题。
她再点头答应了他,并对他提出了要求:你巍巍必须遵守自己的“诺言”。
黄立平自己总结说:人不能单单只为了自己有饭吃、有衣穿就算啦,还得要为自己以后的生活着想,并为别人,为后代能不能享受得到自己所创造出来的幸福园而着想呢?而他俩天天不再努力,时时不在奋斗着?这何曾不是为了能给未降生于世的后代开辟出一块肥沃的园地,开发出一块广阔的道路来?诚然,园地已给开辟了出来,就得要有后代来继续享受。
我为自己能否勉强创造出一块“幸福园”来,而总在焦虑着,就焦虑着要到什么时候才至于找得到终身依靠的伴侣,故,特别担心自己这辈子不会有后代来享受“开拓者”的硕果而痛苦着。
于是她决定了:首先我必须找得到可依可靠的一副肩膀,找到了自己终身归宿的家,觅到了一位真是自己这辈子所期盼的那个男人,过来跟自己生活在一起,并很快繁衍后代,共同缔造出理想的继承人后,她方安心安意地去做好的工作呀。
王玲玲原先的想头不无迫使她赶快开口故意找他黄立平闲扯起来。
“孤平,我们------”她有点害羞起来说。
“嗯,客人走了,我们也稍微清闲点了。”他平静地说。
“我没这么想哩。我只针对我们昨天才说过的话哩。”她故意提醒了他。
“哦?你又冥思苦想了?”他故意逗她。
“可我老是焦愁呢,就不知道咱们的私事要到何时何刻才办了?”她说。
“哎哟,你讲的又不是成家的这档子事儿?”他故意显得惊奇地问。
她可感慨地说:是啊,我们早已不是“上山下乡”时候的年青人了,咱们都是三十有余的人啦。
他默默神,慢声慢气地说:我早知道了。你甭担心,我晓得你又总为着我们的心很担心哩。好啦,你就说说吧,咱们什么时候完了大事啊?
他顿时又开始烦恼起来了,埋了头下去不说话。
此时,她又歪着头靠过去,在他的胸脯前满满地掉下了几滴冰凉的泪珠来。
他深感着她又默默进行新的“祈祷”了。从而他无不可知她但愿自己的希望,自己的要求能如愿以偿。从而让她更快些好了结自己的“一桩心事”,也使得烦恼再也不纠缠着她,老在“刺激”着她。好让她芳芳好不容易才可“勉强解决私事”。确实,任何事情总让她“苦心孤诣”的也莫过于此。
只有此问题才是她最大的心病了。要是这“私心”都解决不了的话,还不成为她最大的心病么?此刻的她正为着这块心病尽快消除而不断刻苦努力。从而也可这么说,这期待莫不发自内心,出自心灵深处?那种对他早已抱着最大期望而日夜期待的她,总相信他会给予她满意的喜和乐,而并非是哀和苦。
她振作起精神来,用袖口擦了擦眼角,又抬头望着他的眼,对他说道:阿巍,你再也不能这样对待我了,我是多么地盼望着我们能早点完了大事去哟。
他垂下头去说:是的,那等过了这段时间吧,待我为大家办了些实事后,我就同你完成了婚事哩,你又老苦唱着什么?别担心呀,亲爱的。
可此刻的她又不禁显得痛苦了起来:我的天哟,我能这样等着你么?我还要等你到什么时候去呀?你呀------
“你很急呀?抓慌啦?那就请随便乱办了一桌酒吧!”他故意刺激她说。
她一时间为他这句话慌了神起来:干么?你要这样对待我?我是无论如何也在等你哩。我这辈子怎么离得开你呢?可他却显得若无其事地不说话。
直到过了许久许久,他仍不说话,她眼泪终于如瀑布似的飞淌下来,且不顾一切地拉开了门跑出去,并连连说:我不许你这样对待我!这辈子你到了哪去我就跟着你到了哪去,我不准你娶了谁------
那抽泣声还穿过门缝传到他的耳膜里,谁都能一字不漏地记下来哟。
此时此刻,他莫不心酸地开始掉了泪下来。可以说,他长久以来的痛苦、悲伤、烦恼,都一时间笼罩着他整个身心。他何时会比这个时候更难受呀。
他站上来,打开门出去,看看楼下,已见不到了她的自行车。
这时在他的内心里,暗暗说:她真跑了?难道她真的跑了?
他痛苦地跑回到自己宿舍来,一头扎进床头上去,干脆扯起了被褥一角蒙住了自己的头,一声不响地低低“哭泣”起来。
他要让这“心酸的泪水”赶紧洗濯一切,洗濯心中的悲苦。他觉得只有用这种“办法”才解决得了具体问题;最终让愿望变成现实才好呀。
她真的不辞而别他而独自远走高飞吗?她真的恼恨起他来么?她真的说他失信了吗?她真的不再想他了吗?
今天对她采取这样的态度,莫不促使他从心底里,从心灵的最深处感受到莫大的伤心和痛苦,泪水如同黄果树瀑布的水从崖壁上冲刷下来。
第七章 往事不堪回首
72、王玲玲在宿舍里回首往事
王玲玲回到宿舍一脸愁容。
痛苦、悲伤、失望、流泪------让她似乎又再踱回那灾难的年月。今天,黄立平的回答实在伤了她的自尊心。她的愁苦、凄凉,是他引起的,是他害的。她一次二次在心里头狠狠地骂起了他,骂着他对自己的终身大事总是犹豫不决,骂他实在没一点儿男子汉应该具有的豪爽和勇气。
当她办完了公事后,已是夜深人静了,是该脱衣上床休息时,却又怎么也安不下心来睡觉呀。这是为啥?这时的她,在脑子头,那思想的野马便自然飞越到了那个说遥远又不算遥远,说很近也不算很近,而早成为历史的当年去了。
回忆:在她王玲玲的脑海里,那从小学到高中毕业的一幕幕情景,他都总是跟她在一个班里学习呀。
73、黄、王两家老人当年认娃娃亲的情景
从童年到青少年的快速画面不断在脑海中闪现。
她岂能说忘掉就忘掉呢。在那个一九六六年夏季,他俩就在当地公社小学毕了业,紧接着,在当年秋季就上初中去了。这时,他的老爹老妈都走到了她家里来,以老同学的名义同她的老爹老妈这老两口摆谈了一些话。她侧着身子倚在寝房的门后边将耳朵紧贴着门板倾听着两家老人说着话。
她只听到他们黄家老人是这样说话的:“老王,老李,你们就让芳芳去给我们挑水喝了吧。以后我们不会亏待她的。”他黄家两老就是这么对她王家二老说话。
“老黄,老杨,我两个也都希望这样哩。只是芳芳和巍巍现在谁都还小呀,只怕以后他们长大了,都会有别的想法,一旦只要有哪一个不同意了,总骂着我们,说儿女的婚姻大事都还要父母包办,那我们咋办呢?从此我们两家老的也不好见面了哩。”她的老爹老妈就是这样对他黄家两老说着话。
“也正为着孩子还小喽,万一他们都长大了哩?谁还会再听我们的话呢。现在,他们谁都还只十一、二岁啊!”他的老爹黄亚兵也这样跟他王家说了。
“好啦,你们别再罗嗦了,我们不管你们咋想,下个月一来咱们先吃了定亲酒吧。我觉得咱们只要吃了定亲酒,我相信孩子们会同意的。”黄亚兵直爽地说。
可她家两老一时间脸却煞白了起来。她家两老都不再吭声了。
四位老人坐了又坐,谁都默默地,一直有好一会儿了,她爹王玉文方开了口:“老黄、老杨,咱们两家还是等他们稍微懂了点事再谈谈这样的事吧。等他们都读完高中毕了业人一长大点同不同意就晓得了。咱们慢点要好些哩。”这是她老爹王玉文这样对他们黄家两老慢条斯理说的话。
连她老妈李兰英也这样对他们家说了:咱们还是先这样安排了吧,老黄?
可他巍巍的老妈却如此说:既然你们都是老同学嘛,他们咋会不同意呢?我觉得小的会同意的,你们两老认为呢?
这时他黄亚兵也站了上来,颇显出鄙夷的神色来,极显得很不高兴地说:我们也不跟你两老讲什么多多的啦,你们不同意也得同意。说定了,到下个月我们就请人先提鸡来定了个亲去再说。好啦,就这样说定了吧!
黄亚兵便扭脸过来看看他老婆,说:这样吧,咱们先回了家去,甭多磨嘴啦。
他巍巍的老妈顿时便赶紧站上来,准备走。
“先别忙办,芳芳和巍巍又不是都年岁很大了。若你们不来履行了这些礼节去,我们就会把她嫁到别家去!慢点嘛,才一讲话就连饭都不吃也走啦?”她爹王玉文对他们黄家二老说着。
她芳芳的老妈李瑛也赶忙拦住了他黄家老两口,劝劝了他们说你们无论如何也得吃了点饭再走。
可他黄亚兵似乎同她家两老怀着深仇大恨似的说了:别啰嗦。你们不同意我们还有心思吃饭?我们不是专门到你们家来找饭吃的。难道我们家就连一粒米也没下锅了不成!就假使没有,也不至于这样串门来找吃的嘛!走!走!走!
王玉文也再劝劝他们,说:“慌啥嘛!等我随便做点菜来咱随便吃了点饭,咱再好好的商量嘛。”王玉文左劝右劝。
黄家两口子在王家两口子左拉又拽之下,只好忐忑不安地坐了下来。
很快就到吃饭时候了,他黄家两口子在饭桌上还问起了她芳芳,说你长大了愿不愿去黄家。
这时的芳芳边滴着泪下来边哭着:我不去,我不去!噢------
她芳芳就因为这件事哭起来了。
“你们看嘛,我说过了他们还小,不如等过了几年再说,可你们偏偏不听,这心也太急了吧。”王玉文这样对黄家两口子说着话。
而芳芳的老妈也对他家说了:她就是还小嘛,你们看看,她现在能懂啥子哟!顶多过不了几年去,她自然会同意的,你们偏不信。好啦,你们就别担心吧。
“等走到了哪条河再脱了哪儿鞋吧。”王玉文也长叹一口气说。
“嗨!连你们跟我都是这样的关系,也竟然不同意了,那我也懒得吃这顿饭了。行啦老婆,咋回家吃去。”他话才一这样说过就猛地站了上来。
他黄亚兵还扯起了老婆的饭碗放下来,说道:走喽,咱们家又不是没饭吃哩!我以为她们挽留或许到最后来是要答应了这桩儿女婚姻哩,谁愿来等吃了这顿饭才回家的哩?这简直是笑话。
她爹王玉文也放下饭碗来,劝道:老黄,你为何要这么急着走哩?
可黄亚兵就偏扯着老婆的手,吼起她:走,走!别理他们啦。
说罢,便扯着老伴冲出了他王家的门走了。
74、黄家请人来到王家“定亲”
一年后。他黄立平家的两老又求人来找了她芳芳的两老说了:孩子在渐渐地长高长大了哩。若再不认个亲家,那以后就很难有人瞧得起黄家啦。现在就不管他两个以后能不能成了个家去,只要老的已为他们小的尽了义务,就是他们以后都不同意了,那随他们咋办也好。我们觉得,作为老人,只要尽了一次“义务”就行了。至于以后的事可“一概不管”了。
这时,她的父母也不得不碍于情面,都不得不只好先“违心”地答应了他黄家老两口给孩子定的“婚约”关系。是因为他家两老都已请求三回了。若他王玉文两口子再不同意的话,那以后两家人互相碰面了咋好说话呢。他王玉文两口子在这一次也只好先答应了他黄亚兵两口子的请求。
有一天,她芳芳大哭大闹了起来。老是哭着说老爹老妈咋这么在她还小时就将她许配给了人家做儿媳,于是她总逼着两老去他家“打退堂鼓”。
这时,她芳芳的两老才不得已接二连三地派了熟人过去劝说了他黄家两老。可是黄家两老这时更大骂起王玉文两口子起来,说:你们都自己同意了,偏偏还要反悔呀?人都三、四十岁了,难道讲的话就不算数?难道随便拿我黄家老两口开玩笑?
她芳芳的父母只好闭嘴了,只好乖乖地回家来尽量劝说起了她芳芳,说了他黄家很标准哩,有些人家想高攀都高攀不上,而你芳芳这样的姑娘能到哪去找得到比他们家条件还好得多的呀?而她就只会哭闹着,三天两头总骂着老爹老妈。
这次他黄家派人来到她王家求亲过去没到两、三个月。他家便派人提酒提鸡挑腿等来她家“定亲”了。在王家办“定亲酒”那天,她又哭又闹着,大半天都大哭大闹着他黄家请来的客人和自家两老。
75、初三毕业后王芳芳对婚约的“大闹”
初三毕业那年,她已有十六虚岁了。能勉强算懂点事了,每每一碰着了他黄家老爹老妈便同他们吵架起来。就是在家里也常常为这事总爱跟自家两老吵架起来。连左邻右舍们每一听到了她和老人吵架时,莫不悄悄在一边嘀咕说:这莫不跟她的“婚约”有关联。
正是在这年冬天,他也同她一道上了高中读书去了,就为着他黄家两老总爱叫他小妹来领了她去他家,对黄家及他的家族要办什么酒呀,都要叫她去帮帮点忙而经常性闹出一些矛盾来。
就正有这么一天,正是他巍巍的二妹小珍来领了她去,她芳芳便在这时大骂起了他的二妹小珍一顿,直接把人家骂个狗血喷头,恰出口几句就把人家骂哭了。最后,她不但不去,还只让人家一个小娃娃自己转回去哩。
那时的她呀,好不叫人家觉得真够丢脸啊!可又过不了几天去,他的老爹、老妈还亲自来带起她去帮帮他家做点事情(就是家里有点“小忙”),可她却在这时候又大骂起了他黄家二老起来,同时还顺便骂到了她家两老。她说她非但不去,还边哭边闹,并奔跑着冲出了门去,叫他家二老又空着手回家去了。
仅翻过大年去没几天,他的两老又过来说,要领了她去帮帮他家干点小活儿——即帮帮他家洗洗点菜,他家要办二儿子的酒了。可他家二老的这种行为,更惹得她芳芳发火起来,并进而更恨起他家二老来了。这回她竟打开起柜子全部将他家送来的礼物用口袋统统装好背回到他家去。还说了他家二老从此就别再上她家的门去啦。要不然呀,她肯定要骂个狗血喷头的。
可她的老爹、老妈知道后,对她芳芳就开始打的打,骂的骂,最后骂个够了,并曾有那么一、两次还赶了她出门去。不准她进家里来好几天几夜。可是她就总不会答应了两老的要求,也不答应了他家两老的“苦口婆心”。无论哪家老人如何规劝她,亲亲戚戚如何规劝她,都没用。最后两家老人只好作罢,不敢再对外称作“亲家”。
76、王玲玲悔恨当初的“作为”
女解说员:好歹过了一年后,他们高中就毕业了。这时候,他和她都有十八虚岁了,谁的年龄都开始长了一岁,谁都多少懂得了点事啦。这时候,她也开始觉得她从小以来所做的事实在太傻了。从此,她开始说自己以前那样对待老人是多么地傻呀,是真的二百五了。
她说了“我很不应该那样对待他黄家二老,确实很不应该呀。可是,对已吐出去的口水还能够再捡回嘴里来吗”?这时候,她痛骂自己实在罪大恶极,真是前世作孽吧!他多么懊悔当初。
然而今天,再如何做也弥补不了喽。她就是这样第一次开始感到内疚起来。可他黄立平家会轻易原谅她吗?
正是到了这一年,她对他也莫不自然而然产生起了一定的感情来。她也开始感觉他还是挺可爱的,还真是个帅哥。可以说,他还是挺让她感到满意的一个小伙子。
她无不慢慢在自己心目中说了:自己未来终身能够依靠的伴侣只要得到这么一个小伙子就不错了。像我这么一个苦家出生的姑娘,岂会轻易找得到比他家更理想的呢?并且我还能再找得上比他长得更帅,更有才华的小伙子吗?谁叫我当初那样憨,那样蠢呢?谁叫我太不会考虑问题呢?谁叫我实在一点儿也不会为以后着想啊!
她芳芳说了:我当初那样做呀,咋不会给今后增添莫大的烦恼?现在他家要报复我,也是理所当然,顺理成章了吧!
而他巍巍也真有这种打算不?她现在弄不明白,是真的一点儿也弄不明白哟。她但愿他该不会有这种想法吧。只要没有,那她就该谢天谢地啦。此刻,她思想的野马又飞越到了遥远的某片广阔草原去,深入到广阔天宇去自由翱翔着。
77、王玲玲继续回忆往事(知青年代)
正值青春年少的那个七二年秋季,他俩高二毕业,随即就被卷入了浩浩荡荡的支农大军。那年公历六月十五,全级同学在大操场上集合,而领队的人都扛起了大红旗排在前头了。
同学们个个都愿“听党的号召”,都愿意下到边远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她王玲玲记得清清楚楚,那天每个人都背起了一大包行李,并带上了一把镰刀,挂起了一把锄头在背上,就准备上车向北开发去啦。领头的人来做动员后,同学们便纷纷地爬上汽车走了。
就这样,随着汽车马达声轰响过后,车子就把他们这些南国青年运过一县又一县。约用半天多点时间,汽车就把他们载到了省城。接着他们又转乘列车,列车又把他们运过一省又一省。可下了列车,又还上汽车,下了汽车又还要乘船。待下了船后又还要改乘汽车,最后在下了汽车后。
领导便下令他们排好队,在叮叮当、叮叮当的一片锣鼓声中,同届毕业的同学们踏着歌上路,步伐整齐地开往他们要锻炼的遥远地方去。
王玲玲回忆在继续:我们这届高中毕业生才下去插队没几天,我跟他巍巍就给分到一组去学习种菜和种麦子了,另外还有三个同学也分在我们组,就这样我们五个人就单独在一起共同度过了一年时间。从此他们两人便慢慢开始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在他经常性出门去拣柴禾回来烧饭时,我便在家里缝缝补补我们两个穿破了可又得经常穿的衣裳,我还经常性做了我们两个的饭菜在一起吃。
在收麦子或者收菜时,两个均嘻哈打笑地显得高兴似的。伤感时两个一同伤感,高兴时互相高兴,在艰难岁月中,一个激励一个。在那段风风雨雨中,特别逢孤苦日子时,两个相互支持,相互鼓励,共同度过了那段艰难,凄清的岁月。
78、黄立平也回忆着往事
当他们两个在在公园静坐,两个一起回忆到往事时,连黄立平都说:在完成栽菜和种小麦这一工作后,翻到第二年秋季,芳芳和我又被另派去看管牛羊。这时,我们两个又在一起共同度过了半年多的游牧生活。可以这么说,我俩常年累月都在一起,不曾离开过半天。
走在那牧群中,他抱住柴禾,她提起饭盒;他拎起木桶去提水,她抱起两个的衣服到河里清洗。但七、八个月的游牧生活过后,他们俩又重新被分派去开荒。在那空旷茫茫的黑土地上,她在前面除草,他在后面开垦。为了生活,也为了完成“知青下乡支农任务”,两个情同手足地拼命干活。
他们但愿生活别再折磨着他们了,更但愿这段“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日子不再老让他们总感到痛苦、伤心、以至落泪。并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就能够会迎来灿烂的曙光就谢天谢地啦。他们都默默地,相依为命地“倚靠”在一起。而一旦活路做完后,他两个便在一起共同学习,共同探讨高中课程中的某些难题。
因为他们相信未来社会总需要知识,他们并未丧失理想和信念,而且还为了早日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他们感觉得必须坚持苦学苦钻,哪怕还处在阴森恐怖的天日里,甚至是孤寂、凄凉的夜晚,他们都相互支持,并从不间断过一天的学习。她鼓励他,他请她要坚强些,相信在往后的岁月里两个一定会有好日子过的。更相信两家的老人终究会和好如初。
79、黄、王这批知青返乡
那个苦难的岁月好不容易度过来了。他俩终于能够回到父母亲身边来了。七六年深冬的一天,她们终于得到返回家乡的通知书了,经过两个多月的手续办理,正翻到七七年仅过立春去没好几天,他和她便各自回到了自己的家来。他们的老人以及弟妹们从此都嘘了一口气,谁都看到亲人能够健康返回同家人团聚深表高兴。他和她脸上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喜悦。
他们都说:只要能跟老的生活到一块儿来,哪怕现吃现找过日子也高兴啦。因为老的挺担心他们呀,而他们自己也挺挂念着老的身体是否像原先一样健康。理所当然,也减轻了他们一到吃饭时候就怕找不到饭吃的那种忧虑和担心。
况且老人和弟妹们也说:就即使是吃粗粮或挖野菜都行,只要还有人在,日子总能缓过一阵的,哪怕日子过得再怎样紧巴,只要大家身体都健健康康,就是一家人最大的幸福。
她芳芳也说:她不怕自己饿死在半道上,更不用担心自己饿死在屋里哩。也不用担心会饿昏在出工的路上,因为只要人手脚健全,至少可找得到塞嘴的东西,来维持自己乃至一家人活在此世间。特别对于一个身强体壮的人来说,还用担心连自己都养不活?
谁家的老人,谁的弟妹都高兴起来了,说:幸运人没少了腿,没缺了脚,未断了手就很好了。老人都说了他们已真的扛上“红旗”回家来了。
他们一回了家来后,谁天天都在默默地复习起高中课程来,两个还定下了“约会”时间,都曾不少次悄悄地出屋来悄悄到城里约会起来了。有时双双还“依偎”在一起,并无形中摆谈到两个的“私事”。也谈到了彼此共同憧憬、共同向往着美好的人生前途,共同憧憬着少年时代就树立起来的远大理想。
在那一段时间,他们都说两个的前途还是很大的,并深信这远大理想最终会变成现实的。他们也常常约定时间在两个村寨之间的山岭上一起默默地探讨学业,讲讲关于在学习方面的复习诀窍。那正是为了参加七七年第一次恢复的普通高考。同时,也在不同程度上过早地暴露了彼此间的爱慕之情。他们一个告诫一个谁都不要忙着先成了家去,哪怕自己这辈子光棍,也千万不能先跟了别个成亲,并不管到了哪天去,他和她都要坚持生活到一块儿来。
正是那个七七年秋季季,黄立平和王玲玲他们两个都同时走进了第一次恢复高考的考场去,可就只有他巍巍考试顺利,便在当年十月二十号就轻易获得了普通高等学校重点本科理工类专业录取去了。十月下旬一来,他黄某就背起行囊独自上了县城去乘车,他首先坐了几个钟头的汽车后,再改乘特快列车直达邻省省城某一所重点高校上学去了。
几天后,他的父亲才从他的来信得知,他巍巍已全部办好了入学手续,并被编到了工学机械制造专业学习。
但她芳芳因为第一、二、三志愿所报的都是省外重点院校,而分数又刚好还差二十来分,省内一般院校(即今天的二本院校)她又没有报,且又不愿调剂专业,所以到最后来她只好“名落孙山”了,想当然随便是哪一所高校她也得不到录取了。但在他未上学之前,早已跟她在两村之间的一个山垭口“约会”,曾连续几天都悄悄在安慰着她,激励着她。
他巍巍就是这样对芳芳说:你千万不要泄气,不要丧失信心,要继续学习,要多挤出时间来复习。应努力克服困难,争取下年再战。只要你始终保持着不丧失信念,终究会取得成功的。
当时她芳芳都滴下了泪水来对他黄某点点头,并说了:我希望你巍巍到了那远方的城市去生活之后,要想方设法尽快从大都市里找到一些我要考文科专业的学习资料后,就及时把资料给我寄回来。
他黄巍巍感动地说:只有十来月的时间就又到下一年的高考了,时间是不分白天黑夜地如河水一样在不停地流走哟,所以你不能懈怠啊。
这时她滴下了激动的泪水,又对他点点头了。并眼含泪水对他说:我希望你到了那个远方的城市去生活后千万不要忘掉我,要随时记得我,跟你一路下去当知青的那四年多时间可不容易哟。
可他这时也拍胸脯说了:只要你永远不变心,不忙跟别人悄悄完了婚去,那我巍巍保证每月准时给你寄一封信来,且在学期结束前半月先提前给你芳芳寄来一封信,一定先跟她约定好时间,让你芳芳先到县城里来等我巍巍就行了,我巍巍会准时来到县城跟你芳芳约会的,也随便跟摆谈着他们两个最关心的问题。
她再点头答应了他,并对他提出了要求:你巍巍必须遵守自己的“诺言”。
上一章
下一章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