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独家授权
字数:285031
成片时长:每集约29分钟
阅读:23413
发表:2017/5/7
33集 主旋律 电视剧剧本
《潮中儿女》第1-33集
- 故事梗概
- 作品正文
赵 旺:这事就是得等一下,不能咱俩脑袋一热就查,你想,如果真的到了立案的程度,咱企业没权涉及执法,也没权传讯审问相关责任人。再说,张军生也是当事人,他不在,事件怎么定性。
他刚去广州这么几天,着急地让赶回来,那边的业务没人挺着,货款不能及时的收回来,看不到,全厂职工都在大眼儿瞪小眼地等着开支呢,现在保证安定团结最重要。
韩素娟:看起来,张军生要是不回来,这事总也弄不清啊?
赵 旺:以大局为重吧,咱们都要尽力支持军生同志的工作,别干扰分散他的精力,在外搞推销不是件好干的事儿,没他那份泥腿劲儿,就凭咱厂的产品,谁敢说能拿回钱来,那才是吹呢。行啦,消消气回医院吧,我己经与医院领导订好,今天下午都出院,你出院后在家多休息几天,瞧,这身体折腾的太虚弱啦。
韩素娟:我听说了下午都出院。
赵 旺:让大家早点儿出院,主要原因是厂里花不起钱啦。这不,我这书记又得挂帅了。
韩素娟:又有什么事儿需要您挂帅?
赵 旺:去借钱呀,不然咋办出院手续?节骨眼上谁都可以藏猫猫不管事儿,咱们行吗?
第八集
(一)
时: 上午。
景: 厂办公楼外的一个角落。
人: 李二郎、刘东林。
◎墙角边。
◎李二郎拿着手机正在打电话。
李二郎:喂,刘厂长,我是二郎,你在哪?有紧事找你。哦,在纺织局呢,能不能回厂里一趟?
紧事,不方便,那我去你那里一趟,好,见面说,一会儿我在纺织局门口等你。
对方传出:行。
◎李二郎骑上自行车离开了染织厂。
◎纺织局大门外旁边一处不显眼的位置,李二郎不停的走动,大口的吸烟。正欲再打电话。
◎刘东林从院里走了出来。
李二郎:开会呢?
刘东林:和局长研究点事,真让人愁得慌。
李二郎:纺织局不是解体要关门儿了吗,还有什么事可愁地?
刘东林:局长说,前两天主管他的胡市长生病住院了。
李二郎:哦。
刘东林:市长生病,各大单位头头脑脑的都探视过了,可人家单位有钱,送多送少不在乎,纺织局就不一样,穷Bk,不知送啥好,也不知送多少?
李二郎:火候是不好掌握。
刘东林:局长专门派了专人去打探,那人回来说,胡市长住在医院高干病房,市长夫人在外间把着门儿,送上五万元的礼,连胡市长的面都不许见,直接就打发走啦;送二十万,发一朵小花,带着小花才允许进病房与胡市长见上一面,围病床绕一圈,说两句话走人。
李二郎:嚯,派头还不小。
刘东林:可不,现在局长正发愁是送五万还是送二十万呢?
李二郎:就这么点事儿还用动那么大心思?
刘东林:你说的不对,见不到市长面儿,送五万元等于打了水漂;送二十万吧,纺织局解体后再没处捞钱,局长手里仅剩了十来万,你刚才给我打电话时,局长正挤兑我,非让咱厂给他凑十万。
李二郎:咱厂哪有钱?今天下午吃螃蟹中毒的职工该出院,还没钱去办手续呢,我说我没办法,赵书记不知到哪去借了。纺织局都解体了,局长非要掏那么多钱干啥?
刘东林:这你就不明白了,越是解体越得掏。
李二郎:那是为啥?
刘东林:这是关键时刻,铺道儿全在这时候。给胡市长留下好印象,稍一开恩,调到别处还任局长,换个一个地方,捞上一年,比这多好几倍。实在不好安排,市长还可单出妖蛾子,成立个什么集团公司,能牵上头,更肥,照样管一大堆国营厂子。集团公司可以统一调度几个国企资金,立个项目就可以花钱,出个课题就可以动钱出国,这个月安排去日本,下月去南非,东溜西逛,参观了海外风光,回来还可虚报冒领,总之来回一转攸就把公家的钱绕到自已兜里了。
李二朗:哦,我明白了。那咱厂这十万要是凑不上去,局长也得记恨你辈子,万一这个厂子破了产、你也就没了靠山?
刘东林:差不多吧,就是这个意思,老东旧伙将来都得有个面子。你小子比他妈猴都奸。
李二郎:那怎么办呢?
刘东林:刚才不是说正在发愁吗?眼看着厂子全面停产,我到哪去凑这十万块钱呢?马上找人卖肾,供求双方还得有个配型时间呢?
李二郎:谁要你的老肾呀,我给你出个主意吧。
刘东林:有啥好法儿,快说。
李二郎:你打个十万元的欠条,我找个厂子给你借十万,在对方账面挂上应收款,形成两个单位之间的借贷关系,等张军生从南方弄回钱来,你做主一还,时间一长,屎干无臭味,谁也没人查是怎么回事,这不就摆平了吗?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懂吗?
刘东林:损招。眼下只有这样办了。刚才你说有紧事找我,啥事?快说。
李二郎:就是胖子采购染化料那件事,韩素娟闻到了消息,还没办理出院手续就从医院跑了出来,穿着病号服,像得了精神病,在厂里闹腾,不依不饶,说非把事情追查清楚不可,并且还要上告。
刘东林:你看看,这不又是难题。二郎,这也没旁人,我也没把你当外人,你清楚,没有你舅托关系找到我,你也进不了这个厂,到现在你对我说实话,购进的这么多猴贵的色素究竟是咋回事?
李二郎:简单捷说吧,是纺织局供销经营部王经理一手操办的,他说,反正纺织局一解体,底下这几个厂子都要黄摊,倒一把让你们厂里几个头头也沾点光。对张军生咱也没想白了他,就是想利用他对染化料不明白,先西里糊涂签上字,事成之后分给他几万也就没事了,谁知,除了让田胖子先给你送去了五万、其它人的钱还都没分到手的时侯,这个臭娘们先把事给闹大了。
刘东林:咳,这事又不好办了,这要是她统到了上面,检查院反贪局下来人一查,张军生没得到钱是真的,咱们谁也说不清,还不一块都铐走。
李二郎:说的就是吗。依我看,反正这个厂子谁在这儿也不好维持了,你在这儿呆下去也是活受罪,干脆你直接对纺织局长说,染织厂经营困难,难以为持,趁他这几天还有权,打个报告请求他批准咱厂全员下岗算了。他同意后,全厂彻底停产,各车间、办公室门儿一封,厂大门一锁,每个职工分几匹布,回家卖布奔生活得了。这样一来,想闹事的人集中不起来,检查院反贪局来了让他们找不到人,过一段儿,什么事情都抹平再说。
刘东林:也算是上策。
李二郎:你还看不透,过一段儿,像咱这样的厂子早晚得破产。实话对你说,我舅找人把我安排进来就是这个意思,让我观察着这个厂子,一旦濒临破产的时候,他就筹集资金、找关键人物,以最低价位把它买下来。放心吧。只要我舅个人买下来,啥都咱个人说了算,没领导,没上级,我能亏待了你?
刘东林:就这么定了,你快去找钱吧,局长还在那里等着呢。
李二郎:你先进去与他透透话儿,要是能批准咱们的停产方案,马上给我打个电话,钱好说。
(二)
时: 上午。
景: 广州南站货运站台。
人: 张军生、车队司机、装卸工若干人。
◎广州南站货运站台。
◎标有〖广州外贸车队〗字样的几辆大货车依次等待装货。
◎张军生正在组织装卸工人从火车货运车厢里卸下纺织品布包。
◎张军生在忙着清点件数、核对品种,在笔记本上勾勾划划。
◎火车皮卸空,二百多件纺织品小山似的堆在货运站台上。
◎张军生与货运员签字办完手续。
◎张军生指挥装卸工人将货物装载到外贸车队的卡车上。
◎张军生带领四辆装满纺织品的卡车在城郊的公路上行驶。
◎大门口旁边,挂着一块{外贸仓库}的大牌子。
◎车队在大门口停下,张军生下车进入传达室办理了登记手续,然后带车开进大院。
◎装卸工人将货物从货车上卸下,运进库房。
(三)
时: 上午。
景: 南方公司。
人: 张军生、林总。
◎广州市区林荫路。
◎绿色的树荫下,宽大的门垛镶嵌着黑色大理石,反衬着庄重浮雕金字〖广州市外贸南方纺织品进出口有限公司〗。
◎门面豪华气派、高档、现代、威压。
◎一辆出租车驶入院内,停在办公楼前。
◎车内张军生向司机付完车费。
◎张军生从车上卸下餐具、茶具,提着货物走进办公楼。
◎总经理办公室。
◎一位六十左右岁,身材秀气、举止干练、文质彬彬的女性,正在办公桌前忙着业务。
◎室外敲门声。
林 总:请进。
◎张军生带着物品走进办公室。
◎林总热情上前迎接。
林 总:哟,军生来啦?咋还带这么多东西?
张军生:您好?林总,从唐山给您带了两件纪念品。
林 总:自从那天你在这儿给厂里发了传真,怎么一直没见你?
张军生:在招待所那边等了几天从厂里发过来的货,没好意思过来打搅您。昨天晚间货才到南站,刚才组织下站入了库。
林 总:哦,这是带的什么?
张军生:唐山特产骨质瓷,给您留着做个纪念。
林 总:怎么这么多件?
张军生:还给那两个老外也准备了两件。
林 总:你也没与他们见过面,只是听我一说,还想着他们呢?
张军生:您不是说,要求两个老外给咱提供旅游账蓬布的样品吗?
林 总:亏你想的周到,我还差点儿把这件事儿给忘啦,那是咱闲谈中的一点意向,你还真挂在心上了。
张军生:我觉得这件事可为。
林 总:看意思,你倒蛮有信心的。
张军生:感觉您提供的线索,是救活我们厂的出路。为了这个,我特意多带了两件,对那两位老外表示一下诚意,一旦给咱带来了帐蓬布样品,再好好答谢他们。
林 总:好,好。就按你的意向办,抽空我再与他们联系一下。
张军生:我回去以后,向厂里几位领导讲了您与唐山的结缘、半个老乡的关系,特别是您对我们厂的支持帮助,大家都很感动。特意让我给您带来这两件小礼品,不成敬意,是顺便让您看看家乡的特色产品。
◎张军生动手打开瓷器包装盒。
◎一件件精美玲珑剔透的骨质瓷器皿,令林淑娴惊讶万分。
林 总:(惊讶地)呀,唐山现在能生产出这么精美的瓷器,一流,一流,太美啦,好,好,那两个老外也肯定喜欢。
◎张军生微笑地望着她。
◎林淑娴一边抚摸着精美瓷器,一边感叹地回忆着。
林 总:那场大地震把唐山那座城市夷为平地,我在唐山那会儿,一点也看不出希望。一次我们娘俩一起蹬上凤皇山,听一位小青年在朗颂一首打油诗,至今我还记得很清楚。
张军生:是吗?
林 总:是这样的,‘蹬上凤皇山,眼望新唐山,全是简易房,砖头压油毡。’当时听完之后,心里面酸楚楚的,震后,唐山人受过好长一段儿苦日子,想起来使人好难过呀。后来在电视上见到唐山一天天地好起来,心情才舒服多了。我很佩服你们唐山人吃苦耐老勤劳的实干精神。
张军生:有机会欢迎您再次去唐山,会有更多的惊喜等着您。
林 总:老啦,哪也不想动了,只不过,我永远也不会忘记那座给我一生命运带来转机的城市,看机会吧。走,食堂开饭了,咱们先去吃饭。
张军生:机会一定会有的。
◎二人朝职工食堂走去,边走边唠。
林 总:厂子发过来的这批货今天都到齐啦?
张军生:三百多件,全部入了库。
林 总:按中性包装要求改好没有?
张军生:改好了。
林 总:咱们打交道时间越来越长了,原先考虑你心理上不好接受,现在可以实话告诉你,你们厂出口的这些纺织品皆因为改成〖中国制造〗的中性包装,是那两个老外按拉圾布收购了你们厂这些产品,要挟我必须统一改成这样的中性包装。如果不按他们要求做,不按垃圾布出口,他们拒不接收。
他刚去广州这么几天,着急地让赶回来,那边的业务没人挺着,货款不能及时的收回来,看不到,全厂职工都在大眼儿瞪小眼地等着开支呢,现在保证安定团结最重要。
韩素娟:看起来,张军生要是不回来,这事总也弄不清啊?
赵 旺:以大局为重吧,咱们都要尽力支持军生同志的工作,别干扰分散他的精力,在外搞推销不是件好干的事儿,没他那份泥腿劲儿,就凭咱厂的产品,谁敢说能拿回钱来,那才是吹呢。行啦,消消气回医院吧,我己经与医院领导订好,今天下午都出院,你出院后在家多休息几天,瞧,这身体折腾的太虚弱啦。
韩素娟:我听说了下午都出院。
赵 旺:让大家早点儿出院,主要原因是厂里花不起钱啦。这不,我这书记又得挂帅了。
韩素娟:又有什么事儿需要您挂帅?
赵 旺:去借钱呀,不然咋办出院手续?节骨眼上谁都可以藏猫猫不管事儿,咱们行吗?
第八集
(一)
时: 上午。
景: 厂办公楼外的一个角落。
人: 李二郎、刘东林。
◎墙角边。
◎李二郎拿着手机正在打电话。
李二郎:喂,刘厂长,我是二郎,你在哪?有紧事找你。哦,在纺织局呢,能不能回厂里一趟?
紧事,不方便,那我去你那里一趟,好,见面说,一会儿我在纺织局门口等你。
对方传出:行。
◎李二郎骑上自行车离开了染织厂。
◎纺织局大门外旁边一处不显眼的位置,李二郎不停的走动,大口的吸烟。正欲再打电话。
◎刘东林从院里走了出来。
李二郎:开会呢?
刘东林:和局长研究点事,真让人愁得慌。
李二郎:纺织局不是解体要关门儿了吗,还有什么事可愁地?
刘东林:局长说,前两天主管他的胡市长生病住院了。
李二郎:哦。
刘东林:市长生病,各大单位头头脑脑的都探视过了,可人家单位有钱,送多送少不在乎,纺织局就不一样,穷Bk,不知送啥好,也不知送多少?
李二郎:火候是不好掌握。
刘东林:局长专门派了专人去打探,那人回来说,胡市长住在医院高干病房,市长夫人在外间把着门儿,送上五万元的礼,连胡市长的面都不许见,直接就打发走啦;送二十万,发一朵小花,带着小花才允许进病房与胡市长见上一面,围病床绕一圈,说两句话走人。
李二郎:嚯,派头还不小。
刘东林:可不,现在局长正发愁是送五万还是送二十万呢?
李二郎:就这么点事儿还用动那么大心思?
刘东林:你说的不对,见不到市长面儿,送五万元等于打了水漂;送二十万吧,纺织局解体后再没处捞钱,局长手里仅剩了十来万,你刚才给我打电话时,局长正挤兑我,非让咱厂给他凑十万。
李二郎:咱厂哪有钱?今天下午吃螃蟹中毒的职工该出院,还没钱去办手续呢,我说我没办法,赵书记不知到哪去借了。纺织局都解体了,局长非要掏那么多钱干啥?
刘东林:这你就不明白了,越是解体越得掏。
李二郎:那是为啥?
刘东林:这是关键时刻,铺道儿全在这时候。给胡市长留下好印象,稍一开恩,调到别处还任局长,换个一个地方,捞上一年,比这多好几倍。实在不好安排,市长还可单出妖蛾子,成立个什么集团公司,能牵上头,更肥,照样管一大堆国营厂子。集团公司可以统一调度几个国企资金,立个项目就可以花钱,出个课题就可以动钱出国,这个月安排去日本,下月去南非,东溜西逛,参观了海外风光,回来还可虚报冒领,总之来回一转攸就把公家的钱绕到自已兜里了。
李二朗:哦,我明白了。那咱厂这十万要是凑不上去,局长也得记恨你辈子,万一这个厂子破了产、你也就没了靠山?
刘东林:差不多吧,就是这个意思,老东旧伙将来都得有个面子。你小子比他妈猴都奸。
李二郎:那怎么办呢?
刘东林:刚才不是说正在发愁吗?眼看着厂子全面停产,我到哪去凑这十万块钱呢?马上找人卖肾,供求双方还得有个配型时间呢?
李二郎:谁要你的老肾呀,我给你出个主意吧。
刘东林:有啥好法儿,快说。
李二郎:你打个十万元的欠条,我找个厂子给你借十万,在对方账面挂上应收款,形成两个单位之间的借贷关系,等张军生从南方弄回钱来,你做主一还,时间一长,屎干无臭味,谁也没人查是怎么回事,这不就摆平了吗?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懂吗?
刘东林:损招。眼下只有这样办了。刚才你说有紧事找我,啥事?快说。
李二郎:就是胖子采购染化料那件事,韩素娟闻到了消息,还没办理出院手续就从医院跑了出来,穿着病号服,像得了精神病,在厂里闹腾,不依不饶,说非把事情追查清楚不可,并且还要上告。
刘东林:你看看,这不又是难题。二郎,这也没旁人,我也没把你当外人,你清楚,没有你舅托关系找到我,你也进不了这个厂,到现在你对我说实话,购进的这么多猴贵的色素究竟是咋回事?
李二郎:简单捷说吧,是纺织局供销经营部王经理一手操办的,他说,反正纺织局一解体,底下这几个厂子都要黄摊,倒一把让你们厂里几个头头也沾点光。对张军生咱也没想白了他,就是想利用他对染化料不明白,先西里糊涂签上字,事成之后分给他几万也就没事了,谁知,除了让田胖子先给你送去了五万、其它人的钱还都没分到手的时侯,这个臭娘们先把事给闹大了。
刘东林:咳,这事又不好办了,这要是她统到了上面,检查院反贪局下来人一查,张军生没得到钱是真的,咱们谁也说不清,还不一块都铐走。
李二郎:说的就是吗。依我看,反正这个厂子谁在这儿也不好维持了,你在这儿呆下去也是活受罪,干脆你直接对纺织局长说,染织厂经营困难,难以为持,趁他这几天还有权,打个报告请求他批准咱厂全员下岗算了。他同意后,全厂彻底停产,各车间、办公室门儿一封,厂大门一锁,每个职工分几匹布,回家卖布奔生活得了。这样一来,想闹事的人集中不起来,检查院反贪局来了让他们找不到人,过一段儿,什么事情都抹平再说。
刘东林:也算是上策。
李二郎:你还看不透,过一段儿,像咱这样的厂子早晚得破产。实话对你说,我舅找人把我安排进来就是这个意思,让我观察着这个厂子,一旦濒临破产的时候,他就筹集资金、找关键人物,以最低价位把它买下来。放心吧。只要我舅个人买下来,啥都咱个人说了算,没领导,没上级,我能亏待了你?
刘东林:就这么定了,你快去找钱吧,局长还在那里等着呢。
李二郎:你先进去与他透透话儿,要是能批准咱们的停产方案,马上给我打个电话,钱好说。
(二)
时: 上午。
景: 广州南站货运站台。
人: 张军生、车队司机、装卸工若干人。
◎广州南站货运站台。
◎标有〖广州外贸车队〗字样的几辆大货车依次等待装货。
◎张军生正在组织装卸工人从火车货运车厢里卸下纺织品布包。
◎张军生在忙着清点件数、核对品种,在笔记本上勾勾划划。
◎火车皮卸空,二百多件纺织品小山似的堆在货运站台上。
◎张军生与货运员签字办完手续。
◎张军生指挥装卸工人将货物装载到外贸车队的卡车上。
◎张军生带领四辆装满纺织品的卡车在城郊的公路上行驶。
◎大门口旁边,挂着一块{外贸仓库}的大牌子。
◎车队在大门口停下,张军生下车进入传达室办理了登记手续,然后带车开进大院。
◎装卸工人将货物从货车上卸下,运进库房。
(三)
时: 上午。
景: 南方公司。
人: 张军生、林总。
◎广州市区林荫路。
◎绿色的树荫下,宽大的门垛镶嵌着黑色大理石,反衬着庄重浮雕金字〖广州市外贸南方纺织品进出口有限公司〗。
◎门面豪华气派、高档、现代、威压。
◎一辆出租车驶入院内,停在办公楼前。
◎车内张军生向司机付完车费。
◎张军生从车上卸下餐具、茶具,提着货物走进办公楼。
◎总经理办公室。
◎一位六十左右岁,身材秀气、举止干练、文质彬彬的女性,正在办公桌前忙着业务。
◎室外敲门声。
林 总:请进。
◎张军生带着物品走进办公室。
◎林总热情上前迎接。
林 总:哟,军生来啦?咋还带这么多东西?
张军生:您好?林总,从唐山给您带了两件纪念品。
林 总:自从那天你在这儿给厂里发了传真,怎么一直没见你?
张军生:在招待所那边等了几天从厂里发过来的货,没好意思过来打搅您。昨天晚间货才到南站,刚才组织下站入了库。
林 总:哦,这是带的什么?
张军生:唐山特产骨质瓷,给您留着做个纪念。
林 总:怎么这么多件?
张军生:还给那两个老外也准备了两件。
林 总:你也没与他们见过面,只是听我一说,还想着他们呢?
张军生:您不是说,要求两个老外给咱提供旅游账蓬布的样品吗?
林 总:亏你想的周到,我还差点儿把这件事儿给忘啦,那是咱闲谈中的一点意向,你还真挂在心上了。
张军生:我觉得这件事可为。
林 总:看意思,你倒蛮有信心的。
张军生:感觉您提供的线索,是救活我们厂的出路。为了这个,我特意多带了两件,对那两位老外表示一下诚意,一旦给咱带来了帐蓬布样品,再好好答谢他们。
林 总:好,好。就按你的意向办,抽空我再与他们联系一下。
张军生:我回去以后,向厂里几位领导讲了您与唐山的结缘、半个老乡的关系,特别是您对我们厂的支持帮助,大家都很感动。特意让我给您带来这两件小礼品,不成敬意,是顺便让您看看家乡的特色产品。
◎张军生动手打开瓷器包装盒。
◎一件件精美玲珑剔透的骨质瓷器皿,令林淑娴惊讶万分。
林 总:(惊讶地)呀,唐山现在能生产出这么精美的瓷器,一流,一流,太美啦,好,好,那两个老外也肯定喜欢。
◎张军生微笑地望着她。
◎林淑娴一边抚摸着精美瓷器,一边感叹地回忆着。
林 总:那场大地震把唐山那座城市夷为平地,我在唐山那会儿,一点也看不出希望。一次我们娘俩一起蹬上凤皇山,听一位小青年在朗颂一首打油诗,至今我还记得很清楚。
张军生:是吗?
林 总:是这样的,‘蹬上凤皇山,眼望新唐山,全是简易房,砖头压油毡。’当时听完之后,心里面酸楚楚的,震后,唐山人受过好长一段儿苦日子,想起来使人好难过呀。后来在电视上见到唐山一天天地好起来,心情才舒服多了。我很佩服你们唐山人吃苦耐老勤劳的实干精神。
张军生:有机会欢迎您再次去唐山,会有更多的惊喜等着您。
林 总:老啦,哪也不想动了,只不过,我永远也不会忘记那座给我一生命运带来转机的城市,看机会吧。走,食堂开饭了,咱们先去吃饭。
张军生:机会一定会有的。
◎二人朝职工食堂走去,边走边唠。
林 总:厂子发过来的这批货今天都到齐啦?
张军生:三百多件,全部入了库。
林 总:按中性包装要求改好没有?
张军生:改好了。
林 总:咱们打交道时间越来越长了,原先考虑你心理上不好接受,现在可以实话告诉你,你们厂出口的这些纺织品皆因为改成〖中国制造〗的中性包装,是那两个老外按拉圾布收购了你们厂这些产品,要挟我必须统一改成这样的中性包装。如果不按他们要求做,不按垃圾布出口,他们拒不接收。
到头了
到底了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