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独家授权
字数:285031
成片时长:每集约29分钟
阅读:23418
发表:2017/5/7
33集 主旋律 电视剧剧本
《潮中儿女》第1-33集
- 故事梗概
- 作品正文
张亚静:那我直接找你们厂长、书记行不?
门 卫:刘厂长、赵书记坐车刚走,听说是去市政府为全厂职工讨要生活费了,就是他们在,也不会接待你这小孩子家。
◎张亚静束手无策,无可奈何,只得推着自行车离开厂门口。
◎张亚静推着自行车来到农贸市场,在蔬菜摊位前买了些菜。
◎张亚静在走出市场的过道上,有两辆卖褥单布的三轮车停在路边。见到熟悉的褥单布,她朝这边走了过来。
◎路边卖布的两名女职工认出了张亚静,主动向她招手。
女工甲:这不是亚静吗?亚静,你妈生病好点了吗?
张亚静:阿姨,你们怎么知道我妈病啦?
女工乙:昨天是我们一起把你妈送进了医院,稍好一点之后,又从医院把她送回了家。
张亚静:谢谢两位阿姨。
女工甲:你妈那点病,生是厂里有些心术不正的人给气的,听说是有人盯上染织厂这块国有资产了,你妈正直,碍他们手。回家千万嘱咐你妈,一定不要生那么大的气,真气死了有人才乐呢。
女工乙:亚静,你妈病了,千万可要对她好点,她这辈子班儿上的忒不容易,那个以工代干的名誉纯属是干出来的,可不像现在有些人靠溜须拍马、请客送礼就可以当干部。那几年,创先争优当劳模,可没少吃苦。肚子里怀着你,赶上车间三班倒,她经常打连班,自己看六台织布机,一站就是十几个小时,两腿肿的像碗口那样粗,愣是织出了三个万米无疵布,被评上了省级劳模。
对厂子的贡献那是多大呀,谁想到这样人现在挨挤兑,听说有人还嚷着非要把她从厂子铲除,真是缺德带冒烟儿地。亚静你一定帮你妈挺住,不能让那些心术不正的人逞强,厂子这点国有资产要是让那些不正经人搂去,工人可就倒大霉了。
女工甲:还有,你爸出门在南方搞推销,肯定很辛苦,全厂人都指望他卖回钱来把拖欠大伙的工资补上呢,再想法给厂子谋个新出路什么的,你妈有病的事尽量别让你爸知道,少分他的心思,他要是再出点啥事,厂子可就没希望了。
张亚静:阿姨,你俩说的话我都记住了,谢谢你们的好心,我会按你们说的做。
女工乙:快回家吧,尽听我俩瞎叨咕了,别务了你的正事。
张亚静:那我走啦,阿姨再见。
◎张亚静骑车离开了市场。
女工甲:你看人家这孩子多懂事。
女工乙:那俩口子可真是好人,培养的孩子都这么着人喜欢。
第九集
(一)
时: 晚上。
景: 居家。
人: 张亚静、江兰婷、大伟、韩素娟。
◎晚饭的餐桌上。
◎张亚静精心地伺候着妈妈吃饭。
◎韩素娟勉强吃了几口就放下碗筷,眼晴呆直地走进自己卧室。
◎门铃响起。
◎张亚静开门。
◎江兰婷带着儿子大伟到来。
张亚静:江姨、大伟,您们来啦,快进屋。
江兰婷:亚静,你说到班上找我,怎么没去呀?
张亚静:我去过了,到了厂子门口,门卫说,厂子己停产,厂长规定,闲杂人员一律不准入内,我好说歹说就是不让进。
江兰婷:(气愤地)真缺德,把厂长都给摆布了。
张亚静:江姨您说的是什么?
江兰婷:厂里的事,说了你也不明白。你妈身体怎么样?
张亚静:您进屋看吧。大伟,你给我请假了吗?
大 伟:请了,老师让我问你啥时能到校,让我告诉你,关键时候千万可别掉链子。
张亚静:那可不好说。
◎三人先后走进韩素娟住室。
◎韩素娟刚上床休息,手里摆弄着铲刀。
江兰婷:老同学,好点不?我们娘俩过来看看你。
韩素娟:上午还好好地,下午1点不知怎么就不行了。
江兰婷:自已感觉哪不好?
韩素娟:不知怎么就不行了呢?要铲除我,我就铲除他!
江兰婷:啊,怎么病成了这个样子?
韩素娟:这脑子一会儿晕乎,一会儿清楚,百爪挠心般的难受,不知是咋地啦?兰婷?我想对你说,我不想活了。
江兰婷:啊,你说什么?
韩素娟:我觉着活着没啥意思,是个多。厂子塌天了,班没了,下岗在家成了没用的人,活着还有啥劲儿,总琢磨死了比活着好。
江兰婷:你胡说什么呀?那么多下岗工人不都活着吗?你死了他们爷俩怎么办?
韩素娟:亚静大了,张军生可以再找个比我强的,我觉着自己是不行了。
张亚静:妈你这纯粹是胡思乱想!
韩素娟:听人家说,摸电门儿死的最痛快,有时真想去摸摸试试。
江兰婷:你想一死拉倒,不管别人,啥时学得这么自私?
韩素娟:细想我也没有太牵挂的事,就是张军生从南方能把钱带回来,工资表还在我办公室抽屉里锁着呢,领导决定办公室封了门,表拿不出来,到时候让他想法取吧。唉…,需要那么多钱能不能带回来还是个事呢?
江兰婷:好好养你的病,少操那么多心。
韩素娟:嗯。
◎江兰婷悄悄拉了一下张亚静的衣角,二人来到亚静住室。
江兰婷:亚静,我真没想到你妈病得这么利害,还有了轻生念头,你说用不用给你爸打个电话让他从广州赶紧回来?
张亚静:我和我妈说几遍了,说什么她也不同意,您没见到刚才那意思吗?她是指望我爸能从南方带回钱来,把拖欠职工的工资给大伙补上,怕我爸急跑回来影响在南方办业务,这已成了她的心病。
江兰婷:你妈这样的人真少见啊。难怪,管了全厂几年的劳动工资,最担忧欠工人的钱。细想也是,你爸接到电话匆匆忙忙赶了回来,误了那边的事,钱款带不回来,你妈的心结还是解不开。
张亚静:您分析的对。
江兰婷:(思索着):眼下这样情况,咱该咋办呢?
张亚静:听您的。
江兰婷:我看不行明天咱先带她到附近医院看看心理医生,过一段再不好,就去北京、天津大医院看看,反正不能耽务了。
张亚静:去看心理医生?她不承认自已有病,能舍得去医院花那份钱?强拉硬扯,我又拽不动她。
江兰婷:亚静,你去你妈那屋把大伟叫过来,咱一起合计一下怎么办。
◎张亚静从韩素娟住室叫来了大伟。
大 伟:妈,叫我有啥事。
江兰婷:大伟,你韩姨病成这样,刚才我和亚静商量,明天需要到医院去看一下心理医生。估计她不愿去,亚静自己弄不动她,明天我还得接着去市统计局开会,抽不出时间,你就请半天假,帮亚静把你韩姨送去医院找心理医生咨询咨询,医生肯定有办法调治。
大 伟:行。
江兰婷:得了这种病,就得哄着来,千万不要对她着急上火…。
◎突然,厨房传来“叭”的声响,顿时室内停电,变得一团漆黑,同时传出韩素娟“啊”的一声惨叫,随后是“咕咚、哗啦”人体倒地和铁器落地声音。
江兰婷:(一惊)不好!亚静你妈出事了!家里有腊烛没有?
张亚静:这有手电。
大 伟:来,给我!
◎大伟接过手电,打开光亮,快速冲进厨房,照见韩素娟倒在地上,手边放着那把铲刀。
大 伟:妈,我韩姨她真的摸门儿触电了!
张亚静:妈…!
◎张亚静哇的一声哭叫,扑上前去就要去扶韩素娟。
大 伟:(猛地拦住),别!等等,我看看还连着电源吗?
◎大伟借手电光仔细地检查着。
大 伟:她是用铲刀触击了电闸盒,室外总电源开关漏电保护器起了作用,只是电击了一下,可以将她抬走。
◎三人手忙脚乱将韩素娟抬到了床上。
大 伟:我去外面合上电闸,你俩看着她点。
◎大伟走出门外,室内灯光全亮。大伟进屋,走进厨房。
张亚静:妈,妈…。
江兰婷:韩素娟!韩素娟!
◎韩素娟慢慢睁开眼晴,“唉…,”的长叹一声。
◎韩素娟呆滞地向四周望了望,丝亳不理会刚才所发生的事情。
◎江兰婷端来一杯水。
江兰婷:过来,把水喝下去就好了。
◎韩素娟慢慢歪过身子,勉强喝了一口。
◎大伟拿着铲刀从厨房出来走进里屋。
大 伟:看,这铲刀触电的部位都烧焦了,韩姨,以后可不能干这傻事了,要不是漏电保护开关起了作用,你真的没命了。
江兰婷:(接过铲刀吃惊地)烧得这么利害?
大 伟:碰到了电饭锅旁边的一个电源闸门儿上了。
江兰婷:以后咱们还都得注点意,电这玩艺太可怕了。老同学,我不是我埋怨你,为了孩子们,为了你们张军生,上面还有老爸老妈,以后千万可别干这傻事,多危险,差点没把命丢了。大难不死算你有福,听我的,明天让两个孩子带你到医院找看看医生。具体去看什么科,让他俩安排,现在的孩子们比咱聪明得多,刚才我家大伟对电那套知识,我就不懂。厂里的事,我盯着呢,你就别操心啦,如果有些人干出鬼事儿,等张军生从广州回来我俩一起同他们算帐!
韩素娟:(哭着)兰婷,我听你的。
◎韩素娟凄厉的哭声(二)
时: 上午。
景: 医院门诊部走廊。
人: 张亚静、大伟、韩素娟、心理医生。
◎大伟搀扶着韩素娟从心理医生诊室走出。
◎大伟扶韩素娟坐在了走廊的候诊椅上。
◎大伟挨着诊室门口坐下,一边照看着韩素娟,一边听诊室里心理医生与张亚静交谈。
◎室内,一位中年男医生在与张亚静交谈。
医 生:不要怕,你母亲得的是常见的精神障碍型疾病,叫抑郁症。得病的具体原因,是一定时期思想压力过大,又遭遇突发事变,客观环境超出了自已的心理承受能力,观念错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想不开’造成的。
张亚静:有什么好办法治疗呢?
医 生:药物为辅,安神补脑。主要还在于帮她完成的心理转变,完成主、客观念的协调。你妈是什么文化程度?
张亚静:这么多年了,高中。
医 生:主观与客观的概念能不能分得清?
张亚静:(思索了一下)应该分得清吧。
医 生:比如,有一个小女孩,就怕太阳落山,每天傍晚当太阳快落的山的时候,她都要哭涕,要解决这个问题,你说是首先解决不让太阳落山,还是解决小女孩不哭涕问题?
张亚静:当然要解决小女孩不哭的问题。
医 生:对,我们正常人遇到这个情况,马上就能意识到应该解决我们自己的主观问题。可病态人,他不能认识每天日落是不可避免的客观,结果,想不开,不愿接受,怨恨,气愤,这种心态实际就是我们所说的病态。这种病态发展到了轻生,说明疾病是很重的。
张亚静:医生您说的对,我妈就是因为她工作的工厂突然停产,她下了岗,一时难以接受这个事实,背上了思想包袱。她在厂里上了二十多年班,评上过省级劳模,后来熬到了以工代干,当了科长,管着全厂的劳动工资,现在厂里拖欠着工人几个月的工资,又停了产,她生气、干着急。
门 卫:刘厂长、赵书记坐车刚走,听说是去市政府为全厂职工讨要生活费了,就是他们在,也不会接待你这小孩子家。
◎张亚静束手无策,无可奈何,只得推着自行车离开厂门口。
◎张亚静推着自行车来到农贸市场,在蔬菜摊位前买了些菜。
◎张亚静在走出市场的过道上,有两辆卖褥单布的三轮车停在路边。见到熟悉的褥单布,她朝这边走了过来。
◎路边卖布的两名女职工认出了张亚静,主动向她招手。
女工甲:这不是亚静吗?亚静,你妈生病好点了吗?
张亚静:阿姨,你们怎么知道我妈病啦?
女工乙:昨天是我们一起把你妈送进了医院,稍好一点之后,又从医院把她送回了家。
张亚静:谢谢两位阿姨。
女工甲:你妈那点病,生是厂里有些心术不正的人给气的,听说是有人盯上染织厂这块国有资产了,你妈正直,碍他们手。回家千万嘱咐你妈,一定不要生那么大的气,真气死了有人才乐呢。
女工乙:亚静,你妈病了,千万可要对她好点,她这辈子班儿上的忒不容易,那个以工代干的名誉纯属是干出来的,可不像现在有些人靠溜须拍马、请客送礼就可以当干部。那几年,创先争优当劳模,可没少吃苦。肚子里怀着你,赶上车间三班倒,她经常打连班,自己看六台织布机,一站就是十几个小时,两腿肿的像碗口那样粗,愣是织出了三个万米无疵布,被评上了省级劳模。
对厂子的贡献那是多大呀,谁想到这样人现在挨挤兑,听说有人还嚷着非要把她从厂子铲除,真是缺德带冒烟儿地。亚静你一定帮你妈挺住,不能让那些心术不正的人逞强,厂子这点国有资产要是让那些不正经人搂去,工人可就倒大霉了。
女工甲:还有,你爸出门在南方搞推销,肯定很辛苦,全厂人都指望他卖回钱来把拖欠大伙的工资补上呢,再想法给厂子谋个新出路什么的,你妈有病的事尽量别让你爸知道,少分他的心思,他要是再出点啥事,厂子可就没希望了。
张亚静:阿姨,你俩说的话我都记住了,谢谢你们的好心,我会按你们说的做。
女工乙:快回家吧,尽听我俩瞎叨咕了,别务了你的正事。
张亚静:那我走啦,阿姨再见。
◎张亚静骑车离开了市场。
女工甲:你看人家这孩子多懂事。
女工乙:那俩口子可真是好人,培养的孩子都这么着人喜欢。
第九集
(一)
时: 晚上。
景: 居家。
人: 张亚静、江兰婷、大伟、韩素娟。
◎晚饭的餐桌上。
◎张亚静精心地伺候着妈妈吃饭。
◎韩素娟勉强吃了几口就放下碗筷,眼晴呆直地走进自己卧室。
◎门铃响起。
◎张亚静开门。
◎江兰婷带着儿子大伟到来。
张亚静:江姨、大伟,您们来啦,快进屋。
江兰婷:亚静,你说到班上找我,怎么没去呀?
张亚静:我去过了,到了厂子门口,门卫说,厂子己停产,厂长规定,闲杂人员一律不准入内,我好说歹说就是不让进。
江兰婷:(气愤地)真缺德,把厂长都给摆布了。
张亚静:江姨您说的是什么?
江兰婷:厂里的事,说了你也不明白。你妈身体怎么样?
张亚静:您进屋看吧。大伟,你给我请假了吗?
大 伟:请了,老师让我问你啥时能到校,让我告诉你,关键时候千万可别掉链子。
张亚静:那可不好说。
◎三人先后走进韩素娟住室。
◎韩素娟刚上床休息,手里摆弄着铲刀。
江兰婷:老同学,好点不?我们娘俩过来看看你。
韩素娟:上午还好好地,下午1点不知怎么就不行了。
江兰婷:自已感觉哪不好?
韩素娟:不知怎么就不行了呢?要铲除我,我就铲除他!
江兰婷:啊,怎么病成了这个样子?
韩素娟:这脑子一会儿晕乎,一会儿清楚,百爪挠心般的难受,不知是咋地啦?兰婷?我想对你说,我不想活了。
江兰婷:啊,你说什么?
韩素娟:我觉着活着没啥意思,是个多。厂子塌天了,班没了,下岗在家成了没用的人,活着还有啥劲儿,总琢磨死了比活着好。
江兰婷:你胡说什么呀?那么多下岗工人不都活着吗?你死了他们爷俩怎么办?
韩素娟:亚静大了,张军生可以再找个比我强的,我觉着自己是不行了。
张亚静:妈你这纯粹是胡思乱想!
韩素娟:听人家说,摸电门儿死的最痛快,有时真想去摸摸试试。
江兰婷:你想一死拉倒,不管别人,啥时学得这么自私?
韩素娟:细想我也没有太牵挂的事,就是张军生从南方能把钱带回来,工资表还在我办公室抽屉里锁着呢,领导决定办公室封了门,表拿不出来,到时候让他想法取吧。唉…,需要那么多钱能不能带回来还是个事呢?
江兰婷:好好养你的病,少操那么多心。
韩素娟:嗯。
◎江兰婷悄悄拉了一下张亚静的衣角,二人来到亚静住室。
江兰婷:亚静,我真没想到你妈病得这么利害,还有了轻生念头,你说用不用给你爸打个电话让他从广州赶紧回来?
张亚静:我和我妈说几遍了,说什么她也不同意,您没见到刚才那意思吗?她是指望我爸能从南方带回钱来,把拖欠职工的工资给大伙补上,怕我爸急跑回来影响在南方办业务,这已成了她的心病。
江兰婷:你妈这样的人真少见啊。难怪,管了全厂几年的劳动工资,最担忧欠工人的钱。细想也是,你爸接到电话匆匆忙忙赶了回来,误了那边的事,钱款带不回来,你妈的心结还是解不开。
张亚静:您分析的对。
江兰婷:(思索着):眼下这样情况,咱该咋办呢?
张亚静:听您的。
江兰婷:我看不行明天咱先带她到附近医院看看心理医生,过一段再不好,就去北京、天津大医院看看,反正不能耽务了。
张亚静:去看心理医生?她不承认自已有病,能舍得去医院花那份钱?强拉硬扯,我又拽不动她。
江兰婷:亚静,你去你妈那屋把大伟叫过来,咱一起合计一下怎么办。
◎张亚静从韩素娟住室叫来了大伟。
大 伟:妈,叫我有啥事。
江兰婷:大伟,你韩姨病成这样,刚才我和亚静商量,明天需要到医院去看一下心理医生。估计她不愿去,亚静自己弄不动她,明天我还得接着去市统计局开会,抽不出时间,你就请半天假,帮亚静把你韩姨送去医院找心理医生咨询咨询,医生肯定有办法调治。
大 伟:行。
江兰婷:得了这种病,就得哄着来,千万不要对她着急上火…。
◎突然,厨房传来“叭”的声响,顿时室内停电,变得一团漆黑,同时传出韩素娟“啊”的一声惨叫,随后是“咕咚、哗啦”人体倒地和铁器落地声音。
江兰婷:(一惊)不好!亚静你妈出事了!家里有腊烛没有?
张亚静:这有手电。
大 伟:来,给我!
◎大伟接过手电,打开光亮,快速冲进厨房,照见韩素娟倒在地上,手边放着那把铲刀。
大 伟:妈,我韩姨她真的摸门儿触电了!
张亚静:妈…!
◎张亚静哇的一声哭叫,扑上前去就要去扶韩素娟。
大 伟:(猛地拦住),别!等等,我看看还连着电源吗?
◎大伟借手电光仔细地检查着。
大 伟:她是用铲刀触击了电闸盒,室外总电源开关漏电保护器起了作用,只是电击了一下,可以将她抬走。
◎三人手忙脚乱将韩素娟抬到了床上。
大 伟:我去外面合上电闸,你俩看着她点。
◎大伟走出门外,室内灯光全亮。大伟进屋,走进厨房。
张亚静:妈,妈…。
江兰婷:韩素娟!韩素娟!
◎韩素娟慢慢睁开眼晴,“唉…,”的长叹一声。
◎韩素娟呆滞地向四周望了望,丝亳不理会刚才所发生的事情。
◎江兰婷端来一杯水。
江兰婷:过来,把水喝下去就好了。
◎韩素娟慢慢歪过身子,勉强喝了一口。
◎大伟拿着铲刀从厨房出来走进里屋。
大 伟:看,这铲刀触电的部位都烧焦了,韩姨,以后可不能干这傻事了,要不是漏电保护开关起了作用,你真的没命了。
江兰婷:(接过铲刀吃惊地)烧得这么利害?
大 伟:碰到了电饭锅旁边的一个电源闸门儿上了。
江兰婷:以后咱们还都得注点意,电这玩艺太可怕了。老同学,我不是我埋怨你,为了孩子们,为了你们张军生,上面还有老爸老妈,以后千万可别干这傻事,多危险,差点没把命丢了。大难不死算你有福,听我的,明天让两个孩子带你到医院找看看医生。具体去看什么科,让他俩安排,现在的孩子们比咱聪明得多,刚才我家大伟对电那套知识,我就不懂。厂里的事,我盯着呢,你就别操心啦,如果有些人干出鬼事儿,等张军生从广州回来我俩一起同他们算帐!
韩素娟:(哭着)兰婷,我听你的。
◎韩素娟凄厉的哭声(二)
时: 上午。
景: 医院门诊部走廊。
人: 张亚静、大伟、韩素娟、心理医生。
◎大伟搀扶着韩素娟从心理医生诊室走出。
◎大伟扶韩素娟坐在了走廊的候诊椅上。
◎大伟挨着诊室门口坐下,一边照看着韩素娟,一边听诊室里心理医生与张亚静交谈。
◎室内,一位中年男医生在与张亚静交谈。
医 生:不要怕,你母亲得的是常见的精神障碍型疾病,叫抑郁症。得病的具体原因,是一定时期思想压力过大,又遭遇突发事变,客观环境超出了自已的心理承受能力,观念错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想不开’造成的。
张亚静:有什么好办法治疗呢?
医 生:药物为辅,安神补脑。主要还在于帮她完成的心理转变,完成主、客观念的协调。你妈是什么文化程度?
张亚静:这么多年了,高中。
医 生:主观与客观的概念能不能分得清?
张亚静:(思索了一下)应该分得清吧。
医 生:比如,有一个小女孩,就怕太阳落山,每天傍晚当太阳快落的山的时候,她都要哭涕,要解决这个问题,你说是首先解决不让太阳落山,还是解决小女孩不哭涕问题?
张亚静:当然要解决小女孩不哭的问题。
医 生:对,我们正常人遇到这个情况,马上就能意识到应该解决我们自己的主观问题。可病态人,他不能认识每天日落是不可避免的客观,结果,想不开,不愿接受,怨恨,气愤,这种心态实际就是我们所说的病态。这种病态发展到了轻生,说明疾病是很重的。
张亚静:医生您说的对,我妈就是因为她工作的工厂突然停产,她下了岗,一时难以接受这个事实,背上了思想包袱。她在厂里上了二十多年班,评上过省级劳模,后来熬到了以工代干,当了科长,管着全厂的劳动工资,现在厂里拖欠着工人几个月的工资,又停了产,她生气、干着急。
到头了
到底了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