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独家授权
                                    
                                    
										字数:16769
                                    
                                    
                                        阅读:17150
                                    
                                    
										发表:2011/6/25
                                    
                                    
                                    
                                        
                                                主旋律 
                                            小说
                                    
                                    
                                    
                                    
                                        金榜题名(上)
                                    
                                    
                                - 故事梗概
- 作品卖点
- 作品正文
                                                  1,望子成龙——择校
  
李登高是个聪明、帅气的小伙子,初中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令同学们羡慕不已。爸妈见他有些骄傲,中考前就敲打他,“学无止境。万万不可粗心大意。”他信心十足地给爸妈拍过胸脯:“中考是小菜一碟,我给你们考个育龙中学的公费,绝对没有问题,你们就放心吧。”育龙中学是湖城市的重点高中,是人民心目中的文化圣地、大学生的摇篮。在湖城市,人们见了面总是要问,你的孩子在哪儿读高中呢?如果是在育龙,家长们便会流露出一种自豪,抬起骄傲的头颅,自豪地告诉你:“俺孩子在育龙”。他们觉得自己的孩子在育龙上高中,非常荣耀,非常了不起。好像在这里上高中,成绩一定会非常的优秀,就像进了保险柜一样,将来考大学有着十分的把握。这样说育龙中学一点也不夸张。因为它不仅在湖城有名,在全省它也是手屈一指的名校。育龙中学每年高考的升学率都在98%以上,其中考上清华、北大的,就占全省总数的50%左右,上一本线的占65%以上。因此,人们都敬佩育龙,仰视育龙,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考上育龙中学。都说,只要上了育龙中学,上大学绝对没问题。李二盛见儿子说得如此轻松,就说:“牛皮不是吹的,泰山不是垒的,出水才看两腿泥呢。”中考前,妈张秀秀也叮嘱他:“做题一定要认真再认真,仔细再仔细。发了卷子不要着急做,认真看看,仔细审审;做完后不要忙着交卷儿,要多检查几遍,会答的题一分也不能跑。”他自信地说:“妈,你就把心放在肚里,等我的好消息吧。”考完回家,爸妈问他考得怎么样?他笑着说:“题很容易,虽然不敢吹牛得状元,考个育龙中学的公费生,绝对没问题。”考完后,李登高如释重负,怀着美好的心情找同学们去玩,每天很晚才回家。爸妈觉得儿子苦读三年,好不容易“解放”了,也该让他放松一下,因而也不管他。
七天过去了,到了公布成绩的日子,他满怀信心地约同学们回学校去看分数,一下子傻眼了。他的分数甭说上育龙中学的公费分数线,就连自费线也没有到,结果只上了十八中。然而,其他的同学却考得成绩不错,就连平时成绩不如他的同桌冯铁山,也考上了育龙中学有公费。他觉得大丢其人,顿时心率加快,头懵眼黑,脸色也腊黄腊黄的。老师们责问说:“你怎么考的呀!审题太马虎了,数学25分的大题竟错了两道,很容易的计算题你也做错了。其它科目也有审题不清、做题马虎的毛病。这时他才感到自己做题太草率了,做完题完一遍也没检查,就争先交了头卷,就哼着小曲很有把握地就走出了考场。当时他想,这次中考不仅要考高分,还要交头卷,这个风头必争不可。现在可没有那时的扬眉吐气了,高昂的脑袋再也抬不起来。他没脸回家,也不敢回家。他知道父母对他的期望值太高,考前自己吹得太大。没想到吹掉了底儿,怎么给爸妈交待呢。
李登高再也没有了原来的傲气,脸上布满了阴云,蔫头耷拉耳地回到家里,爸妈一见不禁大吃一惊。妈小心地问:“高儿,你怎么了?没考好?”李登高没有言语。
爸妈从他的情绪上已经知道了结果。妈劝说道:“高儿,考不上育龙的公费不要紧,考上自费也叫你上,爸妈不怕花钱。”
李登高辜负了父母的希望,懊丧地抱着妈哭了:“妈,对不起,我给你和爸丢脸了。”
妈不知道结果,十分急人。催促说:“到底考得怎样?”
“我考了十八中。”
“十八中?”爸妈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又问了一句。
李登高默默地点了点头。妈妈一下子生气了,反问:“你不是说考育龙公费没问题吗?怎么考了个十八中?他们是不是弄错了?”
“是十八中,没错。”李登高嗫嚅道,“都怪我太大意太马虎了。觉着答对了,结果错了不少。”
“一再嘱咐你要认真细心,你就是不听!”
“爸妈,对不起,给你们丢人了。”
“丢人是小事,关键是你的前途没希望了。”爸爸婉惜地说,“我们就你这么一个儿子,把一切希望全寄托在你考上育龙中学,将来考个重点大学,找个好工作,改变咱们家的命运呢。这下全泡汤了。”
妈妈失望地说:“我和你爸就是因为没什么学历,全当了工人。现在全下岗了,弄得吃的穿的住的用的都不如别人家。我们受罪没关系,就怕委屈你。你没考上育龙,再也没有什么指望了,咱家的苦日子啥时才是头儿啊!”
李登高没了底气,在爸妈面前不知说什么好,只是一句连一句地检讨说:“都怪我没听你们的话,对不起了。”
爸爸坐在破旧沙发上,抽了一支又一支的劣质烟,弄得满屋子乌烟瘴气,呛得他不住地咳嗽。李登高不愿看到爸妈这样难受,抹一下眼泪说:“爸妈,我记住了这次中考的教训,去十八中一定会奋发图强,加倍努力,三年后保证考上大学!”
爸爸摇了摇头,叹口了气,没有说啥。他心里想,十八中是全市垫底的高中,想上大学难了。
从此,李二盛的脑袋也耷拉下来了。原来他为有个学习好的儿子自豪,走路都抬头挺胸,说话也理直气壮。如果说起孩子,他总是滔滔不绝地说个没完。如今高昂的头低下去了,见了人也不像以前那样爱打招呼了。
李登高是个孝顺、有志气的孩子。到十八中学习,他暗下决心,刻苦学习,成绩果然不错,在班里依然名列前茅,年级排队也升到了二百名以内。张秀秀为儿子的进步高兴,李二盛却瞧不起十八中,说什么“十八中的龙头,也赶不上育龙中学的凤尾”。他暗下决心,想方设法也要让儿子转到育龙中学去。
他打听了许多人,育龙中学特死巴,校门关得特严。可以说是刀枪不入,油盐难进。不够分数线的,谁说也白搭,就是市领导的儿子也进不去。人们说,育龙中学升学率之所以高,就是生源好。这下李二盛发愁了,看来儿子的前途真的渺茫了。三年后儿子高中毕业就是成年人了,那时也该给他找个工作了。如今找工作最难,要看学历看成绩,大学毕业还不好就业呢,没有学历只能跟自己一样当工人。这是他不愿看到的,所以盼着儿子能上育龙。再说儿子搞对象结婚,没有学历谁肯嫁给他呀,就得眼睛向下,兴许又是一对给人打工的。即便这样,好歹也得给他们买套房子吧。如今房价每年以两位数疯长,就是买个四五十米的小套,到时候没个三五十万也是不行的。于是他开始另有打算。晚上睡不着,就跟老婆商量开个店。但是,开店需要有资金。如今两口子给人打工,只能维持低水平的生活,根本没有存款,只有借钱。然而,他们想遍了所有亲戚朋友,没有一个趁钱的。即便有个富裕点的,见他家这个穷样儿,也不会借给。好在国家出台了支持下岗职工再就业的好政策。他打听了一下,贷多了不好说,也就贷个两三万,还得用房子抵押。可是,两三万元的投资能干什么呢?两口子商量来商量去,最后决定在街边租间房,开个小吃店。
经过一番筹备,他们的小吃店开张了。早餐卖稀饭、油条、馄饨、豆腐脑,中餐面向打工阶层,卖一般炒菜和家常饭。打经济实惠牌,利润虽然少些,但不赊账。
从此,两口子起早贪黑,没日没夜地经营起自己的小吃店来。凌晨三点就得起床准备早餐,炸果子的面要提前和好行着,馄饨要提前包好,小米粥要提前熬上,豆腐脑要提前磨豆点浆。天一亮就要开门,一直忙到八九点。接着又要开始准备中餐了。李二盛去市场买菜,张秀秀在店里和面切菜,又要忙到下午两三点,才能回家休息。虽然累得浑身酸痛。但这是为给儿子攒钱,他们不心甘情愿也得干。
这些李登高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但他帮不上什么。即便放几天假,父母也舍不得让他干。他只要来店里,爸爸就训斥他:“你来这里干什么?这里没你的事儿,快回去好好学习!”
过了一年多光景,李二盛听说育龙中学换了校长。老校长孔之敬光荣退休了,新校长李长天是从教育局提拔的年轻人。这个李长天不像孔之敬那么一把死拿,把校门关得那么死。为了拉拢关系,他把校门裂开了一条缝。他知道重点高中是个很来钱的门路,只是孔之敬太循规蹈矩了,简直有些迂腐,甚至有点傻。这年头哪有不爱钱的?这样捞实惠名正言顺,何而不为呢?但他怕人们说道,门缝开得并不大。终究这不合乎领导的要求。他只接受那些官高名贵的子女。当然,如果有肯花钱的,他也不会拒之门外,于是开始接收个本地或从外地转来的学生。
李二盛听了很是高兴了一阵子。他觉得这是个天大的好消息,这个新校长给儿子带来了福音。于是,他到处托人打听,谁跟李长天关系近,能说进话去。功夫不负有心人,他还真找到了一个拐弯抹角的远房亲戚。这个亲戚叫秦力,虽然同在一个市里,因多年没有来往,他也不知道人家升了什么官。原来就在电大当副校长,和他住的只隔一条街。
李二盛找个空闲时间,给秦力打了个电话,说要请他喝酒。当然不是在自己的小吃店,特意找个大饭店开了一个单间。秦力是个酒鬼,有请必到。他对这个李二盛却觉得生疏,寻问了半天才知道这是个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而且在社会上没有什么名望。秦力想,既然找到门下,肯定有事求他,看来并不只喝壶酒的事,说不定还会有大好处。于是,他客气地寒暄一阵就接受了邀请,准时赴宴了。
李二盛虽然只是一名下岗工人,对社会上的应酬还是了如指掌。他先热情地跟秦力套近乎,然后拐弯抹角地把托他的事情说了。秦力想,李长天在市局时也是副局长,跟自己这电大副校长是一样的副处级。尽管现在他当了育龙中学的校长,成了正处,两人的关系还是可以的。于是,他拍着胸脯说:“你找我算是找对人了。李长天原来跟我是一个系统,不仅经常在一起开会、喝酒,他还不断找我给他的亲戚朋友的孩子办个毕业证呢。”
李二盛见秦力跟育龙中学校长的关系这么铁,就托他把李登高从十八中转到育龙中学去。要在过去孔之敬当校长时,就是说下大天来,他也不敢答应这事。如今他也知道李长天开了个小口儿,不再像过去那样一把死拿了,于是就满口答应了。他先强调了能不能上育龙中学,是关系到孩子前途的大事,夸李二盛有眼光。接着说:“但是,育龙中学可不是随便什么人就可以进去的。”
李二盛赶紧递去过一支大中华,说:“老舅,正因为育龙中学不好进,我才找你呢。”其实,按亲戚推他俩是平辈,为了显得尊重,也就叫他老舅了。反正也不吃什么大亏。
                                            
                                            
                                李登高是个聪明、帅气的小伙子,初中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令同学们羡慕不已。爸妈见他有些骄傲,中考前就敲打他,“学无止境。万万不可粗心大意。”他信心十足地给爸妈拍过胸脯:“中考是小菜一碟,我给你们考个育龙中学的公费,绝对没有问题,你们就放心吧。”育龙中学是湖城市的重点高中,是人民心目中的文化圣地、大学生的摇篮。在湖城市,人们见了面总是要问,你的孩子在哪儿读高中呢?如果是在育龙,家长们便会流露出一种自豪,抬起骄傲的头颅,自豪地告诉你:“俺孩子在育龙”。他们觉得自己的孩子在育龙上高中,非常荣耀,非常了不起。好像在这里上高中,成绩一定会非常的优秀,就像进了保险柜一样,将来考大学有着十分的把握。这样说育龙中学一点也不夸张。因为它不仅在湖城有名,在全省它也是手屈一指的名校。育龙中学每年高考的升学率都在98%以上,其中考上清华、北大的,就占全省总数的50%左右,上一本线的占65%以上。因此,人们都敬佩育龙,仰视育龙,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考上育龙中学。都说,只要上了育龙中学,上大学绝对没问题。李二盛见儿子说得如此轻松,就说:“牛皮不是吹的,泰山不是垒的,出水才看两腿泥呢。”中考前,妈张秀秀也叮嘱他:“做题一定要认真再认真,仔细再仔细。发了卷子不要着急做,认真看看,仔细审审;做完后不要忙着交卷儿,要多检查几遍,会答的题一分也不能跑。”他自信地说:“妈,你就把心放在肚里,等我的好消息吧。”考完回家,爸妈问他考得怎么样?他笑着说:“题很容易,虽然不敢吹牛得状元,考个育龙中学的公费生,绝对没问题。”考完后,李登高如释重负,怀着美好的心情找同学们去玩,每天很晚才回家。爸妈觉得儿子苦读三年,好不容易“解放”了,也该让他放松一下,因而也不管他。
七天过去了,到了公布成绩的日子,他满怀信心地约同学们回学校去看分数,一下子傻眼了。他的分数甭说上育龙中学的公费分数线,就连自费线也没有到,结果只上了十八中。然而,其他的同学却考得成绩不错,就连平时成绩不如他的同桌冯铁山,也考上了育龙中学有公费。他觉得大丢其人,顿时心率加快,头懵眼黑,脸色也腊黄腊黄的。老师们责问说:“你怎么考的呀!审题太马虎了,数学25分的大题竟错了两道,很容易的计算题你也做错了。其它科目也有审题不清、做题马虎的毛病。这时他才感到自己做题太草率了,做完题完一遍也没检查,就争先交了头卷,就哼着小曲很有把握地就走出了考场。当时他想,这次中考不仅要考高分,还要交头卷,这个风头必争不可。现在可没有那时的扬眉吐气了,高昂的脑袋再也抬不起来。他没脸回家,也不敢回家。他知道父母对他的期望值太高,考前自己吹得太大。没想到吹掉了底儿,怎么给爸妈交待呢。
李登高再也没有了原来的傲气,脸上布满了阴云,蔫头耷拉耳地回到家里,爸妈一见不禁大吃一惊。妈小心地问:“高儿,你怎么了?没考好?”李登高没有言语。
爸妈从他的情绪上已经知道了结果。妈劝说道:“高儿,考不上育龙的公费不要紧,考上自费也叫你上,爸妈不怕花钱。”
李登高辜负了父母的希望,懊丧地抱着妈哭了:“妈,对不起,我给你和爸丢脸了。”
妈不知道结果,十分急人。催促说:“到底考得怎样?”
“我考了十八中。”
“十八中?”爸妈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又问了一句。
李登高默默地点了点头。妈妈一下子生气了,反问:“你不是说考育龙公费没问题吗?怎么考了个十八中?他们是不是弄错了?”
“是十八中,没错。”李登高嗫嚅道,“都怪我太大意太马虎了。觉着答对了,结果错了不少。”
“一再嘱咐你要认真细心,你就是不听!”
“爸妈,对不起,给你们丢人了。”
“丢人是小事,关键是你的前途没希望了。”爸爸婉惜地说,“我们就你这么一个儿子,把一切希望全寄托在你考上育龙中学,将来考个重点大学,找个好工作,改变咱们家的命运呢。这下全泡汤了。”
妈妈失望地说:“我和你爸就是因为没什么学历,全当了工人。现在全下岗了,弄得吃的穿的住的用的都不如别人家。我们受罪没关系,就怕委屈你。你没考上育龙,再也没有什么指望了,咱家的苦日子啥时才是头儿啊!”
李登高没了底气,在爸妈面前不知说什么好,只是一句连一句地检讨说:“都怪我没听你们的话,对不起了。”
爸爸坐在破旧沙发上,抽了一支又一支的劣质烟,弄得满屋子乌烟瘴气,呛得他不住地咳嗽。李登高不愿看到爸妈这样难受,抹一下眼泪说:“爸妈,我记住了这次中考的教训,去十八中一定会奋发图强,加倍努力,三年后保证考上大学!”
爸爸摇了摇头,叹口了气,没有说啥。他心里想,十八中是全市垫底的高中,想上大学难了。
从此,李二盛的脑袋也耷拉下来了。原来他为有个学习好的儿子自豪,走路都抬头挺胸,说话也理直气壮。如果说起孩子,他总是滔滔不绝地说个没完。如今高昂的头低下去了,见了人也不像以前那样爱打招呼了。
李登高是个孝顺、有志气的孩子。到十八中学习,他暗下决心,刻苦学习,成绩果然不错,在班里依然名列前茅,年级排队也升到了二百名以内。张秀秀为儿子的进步高兴,李二盛却瞧不起十八中,说什么“十八中的龙头,也赶不上育龙中学的凤尾”。他暗下决心,想方设法也要让儿子转到育龙中学去。
他打听了许多人,育龙中学特死巴,校门关得特严。可以说是刀枪不入,油盐难进。不够分数线的,谁说也白搭,就是市领导的儿子也进不去。人们说,育龙中学升学率之所以高,就是生源好。这下李二盛发愁了,看来儿子的前途真的渺茫了。三年后儿子高中毕业就是成年人了,那时也该给他找个工作了。如今找工作最难,要看学历看成绩,大学毕业还不好就业呢,没有学历只能跟自己一样当工人。这是他不愿看到的,所以盼着儿子能上育龙。再说儿子搞对象结婚,没有学历谁肯嫁给他呀,就得眼睛向下,兴许又是一对给人打工的。即便这样,好歹也得给他们买套房子吧。如今房价每年以两位数疯长,就是买个四五十米的小套,到时候没个三五十万也是不行的。于是他开始另有打算。晚上睡不着,就跟老婆商量开个店。但是,开店需要有资金。如今两口子给人打工,只能维持低水平的生活,根本没有存款,只有借钱。然而,他们想遍了所有亲戚朋友,没有一个趁钱的。即便有个富裕点的,见他家这个穷样儿,也不会借给。好在国家出台了支持下岗职工再就业的好政策。他打听了一下,贷多了不好说,也就贷个两三万,还得用房子抵押。可是,两三万元的投资能干什么呢?两口子商量来商量去,最后决定在街边租间房,开个小吃店。
经过一番筹备,他们的小吃店开张了。早餐卖稀饭、油条、馄饨、豆腐脑,中餐面向打工阶层,卖一般炒菜和家常饭。打经济实惠牌,利润虽然少些,但不赊账。
从此,两口子起早贪黑,没日没夜地经营起自己的小吃店来。凌晨三点就得起床准备早餐,炸果子的面要提前和好行着,馄饨要提前包好,小米粥要提前熬上,豆腐脑要提前磨豆点浆。天一亮就要开门,一直忙到八九点。接着又要开始准备中餐了。李二盛去市场买菜,张秀秀在店里和面切菜,又要忙到下午两三点,才能回家休息。虽然累得浑身酸痛。但这是为给儿子攒钱,他们不心甘情愿也得干。
这些李登高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但他帮不上什么。即便放几天假,父母也舍不得让他干。他只要来店里,爸爸就训斥他:“你来这里干什么?这里没你的事儿,快回去好好学习!”
过了一年多光景,李二盛听说育龙中学换了校长。老校长孔之敬光荣退休了,新校长李长天是从教育局提拔的年轻人。这个李长天不像孔之敬那么一把死拿,把校门关得那么死。为了拉拢关系,他把校门裂开了一条缝。他知道重点高中是个很来钱的门路,只是孔之敬太循规蹈矩了,简直有些迂腐,甚至有点傻。这年头哪有不爱钱的?这样捞实惠名正言顺,何而不为呢?但他怕人们说道,门缝开得并不大。终究这不合乎领导的要求。他只接受那些官高名贵的子女。当然,如果有肯花钱的,他也不会拒之门外,于是开始接收个本地或从外地转来的学生。
李二盛听了很是高兴了一阵子。他觉得这是个天大的好消息,这个新校长给儿子带来了福音。于是,他到处托人打听,谁跟李长天关系近,能说进话去。功夫不负有心人,他还真找到了一个拐弯抹角的远房亲戚。这个亲戚叫秦力,虽然同在一个市里,因多年没有来往,他也不知道人家升了什么官。原来就在电大当副校长,和他住的只隔一条街。
李二盛找个空闲时间,给秦力打了个电话,说要请他喝酒。当然不是在自己的小吃店,特意找个大饭店开了一个单间。秦力是个酒鬼,有请必到。他对这个李二盛却觉得生疏,寻问了半天才知道这是个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而且在社会上没有什么名望。秦力想,既然找到门下,肯定有事求他,看来并不只喝壶酒的事,说不定还会有大好处。于是,他客气地寒暄一阵就接受了邀请,准时赴宴了。
李二盛虽然只是一名下岗工人,对社会上的应酬还是了如指掌。他先热情地跟秦力套近乎,然后拐弯抹角地把托他的事情说了。秦力想,李长天在市局时也是副局长,跟自己这电大副校长是一样的副处级。尽管现在他当了育龙中学的校长,成了正处,两人的关系还是可以的。于是,他拍着胸脯说:“你找我算是找对人了。李长天原来跟我是一个系统,不仅经常在一起开会、喝酒,他还不断找我给他的亲戚朋友的孩子办个毕业证呢。”
李二盛见秦力跟育龙中学校长的关系这么铁,就托他把李登高从十八中转到育龙中学去。要在过去孔之敬当校长时,就是说下大天来,他也不敢答应这事。如今他也知道李长天开了个小口儿,不再像过去那样一把死拿了,于是就满口答应了。他先强调了能不能上育龙中学,是关系到孩子前途的大事,夸李二盛有眼光。接着说:“但是,育龙中学可不是随便什么人就可以进去的。”
李二盛赶紧递去过一支大中华,说:“老舅,正因为育龙中学不好进,我才找你呢。”其实,按亲戚推他俩是平辈,为了显得尊重,也就叫他老舅了。反正也不吃什么大亏。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
                                    
                
                                






 
                            



 ICP备案号:
 ICP备案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京)03933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京)03933号
当然关于酬劳的问题, 一句话,我们的薪金对得起你消耗的幽默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