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独家授权
字数:16769
阅读:17144
发表:2011/6/25
主旋律
小说
金榜题名(上)
- 故事梗概
- 作品卖点
- 作品正文
有的同学冷讽热嘲地打起哈哈说:“老子英雄儿好汉,不是有权就有钱!”
李登高尴尬得无地自容。幸好是晚上,宿舍的灯光又暗,他那红得像猪肝一样的脸,人们才没看到。
此时,班主任赵卓来检查宿舍。在外面大声招呼说:“快睡觉,不要再说话了。”
同学们这才闭上了嘴巴。恰在这时,熄灯铃响了,顿时屋里鸦雀无声。
第二天,学生们还在酣睡,起床铃声就把同学们吵醒了。同学们不知是受了惊吓,还是多日形成的条件反射,一轱辘爬起来,三下五去二地叠好被褥,就往操场里赶。
李登高更是不敢落后,他怕误了起床,昨晚睡觉就没敢脱衣服。铃声一响,他就翻身下床了。他见同学们手里都拿着个小本本儿,边跑边嘟噜嘟噜地在背英语,不知道这是在干什么,就紧紧跟在他们后边往操场跑。到了操场,见其他班的同学也都拿个小本本儿,有的在背英语,有的在背史地生。他觉着奇怪,就问冯铁山:“这是背什么呢?”冯铁山反问:“你们十八中早操集合前不背书吗?”
李登高摇了摇头。
冯铁山说:“这就是育龙中学比其它学校高明的地方。在育龙没有一分一秒的浪费,分分秒秒都要抓紧学习。你这只是看到了一点点。”
李登高又问:“不是有公共自习吗?”
“公共自习一般是用来解决理科习题的,政史地语外,就要用这些零碎时间来搞定了。早操前、睡觉前和课间,就是买饭排队的时候,同学们都拿着小本本默背速记。”
冯铁山的话解除了他脑子里的一个疑团。昨天午饭和晚饭的时候,同学们拿着碗筷一边排队打饭,一边在默默地背诵着什么,有的甚至合着眼,如入无人之境般默背,全然不觉前面人流的移动,食堂的队伍出现了一个大空档也不知道,看来真的是全身心地投入了。
李登高来育龙一周了,他依然对这里的生活很不习惯。过去听人们说,育龙中学是湖城的第二监狱他还不信,现在却觉得这个比喻很恰当。在这里根本没有自由,一切活动都是按照老师们制订的制度执行的。表面上规定八小时学习、八小时生活、八小时睡眠,实际上老师把学生们生活的八小时全挤掉了,全安排成了学习。看作息表,时间是八小时睡眠,可熄灯铃一响,谁能马上进入睡呢。缺少睡眠使他精神不振,上课经常打盹,已经被老师发现挨三次罚站了。课桌上每天都摆满了从课代表那里领来的篇子,什么学案、自助、作业,哪些必作,哪些选作,哪些必讲,都得心里有数。这些把他的脑袋都搞大了,成天懵懵懂懂的。他真的后悔了,可又能给谁说呢?
冯铁山见他情绪低落,低声问他:“初来乍到,不习惯吧?”他点点头算是承认。冯铁山笑笑,“这回你该知道育龙中学名校的牌子是怎么炼成的了吧?开始,我也不习惯,现在钢铁终于炼成了!”
冯铁山的话给了他信心。既然冯铁山能扛过来,自己怎么就不行呢。也许一咬牙就挺过来了。
紧张生活的不习惯还在其次,重要的是育龙的课程安排跟十八中不一样。十八中三年的课程两年半讲完,育龙三年的课,除了史地生和政治,其它课却要挤在两年内讲完,高三这一年级全安排复习。由于两个学校的课程进度安排不同,李登高来育龙后,数学、理化和英语就接不上茬儿。特别是数学连贯性很强,中间隔了没学,后面的就听不懂。他爱面子,不好意思问同学,其实同学们也没时间给他讲。老师又总那么忙,也不好意思打搅。结果第一个月考,他的成绩在全班坐了小红椅子。这就遭到了同学们的白眼和挖苦。
“从十八中转来的学生,能不坐红椅子吗?”
“第十八中,学习稀松!”
“登高登高,是大草包!”
“他爸官儿再大,也帮不上他了!”……
讽刺的话充斥着他的耳朵,李登高在班里更抬不起头来了。
育龙中学放假的规矩是:高一,一个月放一次假;高二,两个月放一次假;高三,一学期只放一次假。他来育龙中学不到两个月,就赶上了一次放假。
那天下午,李登高回到家里,一见妈就抱住哭起来。张秀秀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吓得连忙问:“高儿,你怎么了?他们欺负你了?”
李登高摇摇头。
爸说:“那你哭什么呢?”
“我对不起你们。”
李二盛以为儿子犯了什么错误,让学校开除了呢。厉声问道:“到底怎么回事?”
这时,张秀秀才把他推开。她发现儿子瘦了一圈儿,脸青黢黢的。心痛地问:“高儿,在学校吃不饱吗?”
他没言语,只是哭。
李二盛想,这两个月给了他一千块钱饭费,每月合500元,比在十八中多100元左右。他打听过,这标准在学校算中等。他问儿子:“我让你每天吃两个鸡蛋,做到了吗?”
妈也说:“千万别在吃饭上省钱。”
李登高尴尬得无地自容。幸好是晚上,宿舍的灯光又暗,他那红得像猪肝一样的脸,人们才没看到。
此时,班主任赵卓来检查宿舍。在外面大声招呼说:“快睡觉,不要再说话了。”
同学们这才闭上了嘴巴。恰在这时,熄灯铃响了,顿时屋里鸦雀无声。
第二天,学生们还在酣睡,起床铃声就把同学们吵醒了。同学们不知是受了惊吓,还是多日形成的条件反射,一轱辘爬起来,三下五去二地叠好被褥,就往操场里赶。
李登高更是不敢落后,他怕误了起床,昨晚睡觉就没敢脱衣服。铃声一响,他就翻身下床了。他见同学们手里都拿着个小本本儿,边跑边嘟噜嘟噜地在背英语,不知道这是在干什么,就紧紧跟在他们后边往操场跑。到了操场,见其他班的同学也都拿个小本本儿,有的在背英语,有的在背史地生。他觉着奇怪,就问冯铁山:“这是背什么呢?”冯铁山反问:“你们十八中早操集合前不背书吗?”
李登高摇了摇头。
冯铁山说:“这就是育龙中学比其它学校高明的地方。在育龙没有一分一秒的浪费,分分秒秒都要抓紧学习。你这只是看到了一点点。”
李登高又问:“不是有公共自习吗?”
“公共自习一般是用来解决理科习题的,政史地语外,就要用这些零碎时间来搞定了。早操前、睡觉前和课间,就是买饭排队的时候,同学们都拿着小本本默背速记。”
冯铁山的话解除了他脑子里的一个疑团。昨天午饭和晚饭的时候,同学们拿着碗筷一边排队打饭,一边在默默地背诵着什么,有的甚至合着眼,如入无人之境般默背,全然不觉前面人流的移动,食堂的队伍出现了一个大空档也不知道,看来真的是全身心地投入了。
李登高来育龙一周了,他依然对这里的生活很不习惯。过去听人们说,育龙中学是湖城的第二监狱他还不信,现在却觉得这个比喻很恰当。在这里根本没有自由,一切活动都是按照老师们制订的制度执行的。表面上规定八小时学习、八小时生活、八小时睡眠,实际上老师把学生们生活的八小时全挤掉了,全安排成了学习。看作息表,时间是八小时睡眠,可熄灯铃一响,谁能马上进入睡呢。缺少睡眠使他精神不振,上课经常打盹,已经被老师发现挨三次罚站了。课桌上每天都摆满了从课代表那里领来的篇子,什么学案、自助、作业,哪些必作,哪些选作,哪些必讲,都得心里有数。这些把他的脑袋都搞大了,成天懵懵懂懂的。他真的后悔了,可又能给谁说呢?
冯铁山见他情绪低落,低声问他:“初来乍到,不习惯吧?”他点点头算是承认。冯铁山笑笑,“这回你该知道育龙中学名校的牌子是怎么炼成的了吧?开始,我也不习惯,现在钢铁终于炼成了!”
冯铁山的话给了他信心。既然冯铁山能扛过来,自己怎么就不行呢。也许一咬牙就挺过来了。
紧张生活的不习惯还在其次,重要的是育龙的课程安排跟十八中不一样。十八中三年的课程两年半讲完,育龙三年的课,除了史地生和政治,其它课却要挤在两年内讲完,高三这一年级全安排复习。由于两个学校的课程进度安排不同,李登高来育龙后,数学、理化和英语就接不上茬儿。特别是数学连贯性很强,中间隔了没学,后面的就听不懂。他爱面子,不好意思问同学,其实同学们也没时间给他讲。老师又总那么忙,也不好意思打搅。结果第一个月考,他的成绩在全班坐了小红椅子。这就遭到了同学们的白眼和挖苦。
“从十八中转来的学生,能不坐红椅子吗?”
“第十八中,学习稀松!”
“登高登高,是大草包!”
“他爸官儿再大,也帮不上他了!”……
讽刺的话充斥着他的耳朵,李登高在班里更抬不起头来了。
育龙中学放假的规矩是:高一,一个月放一次假;高二,两个月放一次假;高三,一学期只放一次假。他来育龙中学不到两个月,就赶上了一次放假。
那天下午,李登高回到家里,一见妈就抱住哭起来。张秀秀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吓得连忙问:“高儿,你怎么了?他们欺负你了?”
李登高摇摇头。
爸说:“那你哭什么呢?”
“我对不起你们。”
李二盛以为儿子犯了什么错误,让学校开除了呢。厉声问道:“到底怎么回事?”
这时,张秀秀才把他推开。她发现儿子瘦了一圈儿,脸青黢黢的。心痛地问:“高儿,在学校吃不饱吗?”
他没言语,只是哭。
李二盛想,这两个月给了他一千块钱饭费,每月合500元,比在十八中多100元左右。他打听过,这标准在学校算中等。他问儿子:“我让你每天吃两个鸡蛋,做到了吗?”
妈也说:“千万别在吃饭上省钱。”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











当然关于酬劳的问题, 一句话,我们的薪金对得起你消耗的幽默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