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3
…
07-09
10-12
13-15
…
25-27
全部
- 故事梗概
- 作品正文
凤姐端起酒杯递给鸳鸯,鸳鸯接过喝了一口,放下酒杯:“酒令大如军令,不论尊卑,违了我的话是要受罚的!”
大家笑着:“快说,快说。”
刘姥姥站起来摆着手要走:“快别捉弄人,我家去了。”
鸳鸯喝令小丫头:“拉上席去!”
小丫头们笑着把刘姥姥拉入席中。刘姥姥笑着:“饶了我吧。”边说边坐下。
鸳鸯抖擞精神.“我今儿说骨牌副儿。第一个先请老太太说起,然后我指谁,谁就说。”
刘姥姥看着鸳鸯直眨巴眼睛。
鸳鸯:“我把一副牌拆开,先说第一张,次说第二张,再说第三张,再合成一副的名字。无论诗词歌赋,成语俗话,比上一句,都要压韵。错了的罚一杯。”
众人都笑了:“这令好,快说出来。”
鸳鸯一低头:“有了。”抬起头看着贾母:“左边是张‘天’。”
贾母笑着:“头上有青天。”
众人都说:“好!”
鸳鸯:“当中是个‘五与六’。”
贾母:“六桥梅花香彻骨。”
鸳鸯:“剩得一张‘六与幺’。”
贾母:“一轮红日出云霄。”
鸳鸯:“凑成便是个‘蓬头鬼’。”
贾母:“这鬼抱住钟馗腿。”
大家都笑着说:“好!”“妙!”
贾母高兴地饮了一杯。
鸳鸯看着黛玉。
黛玉连忙坐端正,一笑。
鸳鸯:“左边一个‘天’。”
黛玉脱口而出:“良辰美景奈何天。”
宝钗转头看黛玉,黛玉只看着鸳鸯。
鸳鸯:“中间‘锦屏’颜色俏。”
黛玉;“纱窗也没有红娘报。”
宝钗抿嘴一笑。
鸳鸯:“剩了‘二六’八点齐。”
黛玉:“双瞻玉座引朝仪。”
鸳鸯:“凑成‘篮子’好采花。”
黛玉:“仙杖香桃芍药花。”说完端起酒杯沾沾唇,又放下。
鸳鸯看着迎春:“左边‘四五’成花九。”
迎春:“桃花带雨浓。”
大家“哄”一声笑起来:“该罚!”“错了韵了,也不象。”
迎春笑着饮了一口酒。
鸳鸯笑着看刘姥姥,大家也一齐看着刘姥姥笑。
刘姥姥高兴地:“我们庄稼人闲了时,也常会几个人弄这个,就是没有你们说得好听。今儿少不得也试试。”凤姐:“你只管说,不相干。”
鸳鸯:“左边‘四四’是个人。”
刘姥姥歪着脖子想想,又瞪着眼睛问:“是个庄稼人吧?”
大家“哄”地一声笑起来。
贾母笑着:“说得好,就是这样说。”
刘姥姥也笑着:“这是我们庄稼人现成的本色,众位别笑。”
鸳鸯:“中间‘三四’绿配红。”
刘姥姥:“大火烧了毛毛虫。”
众人笑。
鸳鸯:“右边‘幺四’真好看。”
刘姥姥:“一个萝卜一头蒜。”
众人笑。
鸳鸯:“凑成便是一枝花。”
刘姥姥比划着:“花儿落了结个大倭瓜。”
众人又“哄”地一声拍手大笑起来。
凤姐从几下拿出黄杨根整枢的十个大套杯来。笑嘻嘻地走到刘姥姥跟前:“姥姥,按我们家的规矩,令说得好的要吃这么一套才行。”
刘姥姥看着那些雕镂奇绝的套杯,连忙摆手:“这个不敢。好姑奶奶,饶了我吧。”
贾母、薛姨妈、王夫人看着笑。
薛姨妈:“说是说,笑是笑,她上年纪的人禁不起,只吃头一杯吧。”
鸳鸯向执壶的丫头使眼色,丫头把那个足似小盆子的大杯斟满。
刘姥姥合什念佛:“阿弥陀佛!我还是吃小杯吧。把这大杯端回家去,慢慢吃。”
大家又笑起来。
凤姐双手端起大杯送到刘姥姥口前,刘姥姥无法,只好用双手捧过来大口喝着。
薛姨妈笑着:“慢些,别呛了!”
王夫人示意凤姐布菜。
凤姐笑着:“姥姥要吃什么,说出名来,我夹了喂你。
刘姥姥放下杯看着几上的菜:“我知道什么名儿?样林都好。”
贾母笑着:“你把茄鲞夹些喂她。”
凤姐夹了一筷子茄鲞送进刘姥姥口中:“你们天天吃茄子,今儿也尝尝我们的。”
刘姥姥:“别哄我了,茄子跑出这个味儿来了?”
王夫人笑着:“真是茄子,不哄你。”
刘姥姥喉咙一动,已把口里的茄鲞咽了下去,诧异着:“真是茄子?姑奶奶再喂我一口,再细嚼嚼。”
凤姐又喂她一口。
刘姥姥仔细嚼着品味:“是有点茄子香,可还不象茄子。告诉我怎么弄的,回家我也弄着吃。”
凤姐笑着:“这也不难。你把才下来的茄子皮儿削了,切成碎丁子,用鸡油炸了,再用鸡脯子肉和香菌、新笋、蘑菇、五香豆腐干、各色干果切成丁子,用鸡汤煨干,用香油一收,再加糟油一拌,盛瓷罐子里封严。要吃时一拿出来,用炒的鸡瓜一拌就成了。”
刘姥姥听了摇头吐舌:“我的佛祖!倒得十来只鸡配它,怪道这个昧儿!”说着喝光杯中残酒,细细把玩那只杯子。”
凤姐:“姥姥还不足兴,再吃一杯吧。”
刘姥姥连忙摇头:“了不得!那就醉死了。我爱这怀子精巧,亏他怎么做了?”又细看杯子。
一个婆子来到贾母前:“梨香院的女孩儿们都到了藕香榭。请示下,是就演还是再等一会儿?”
贾母笑着:“可是倒忘了她们,就叫她们演吧。”
婆子退出。
刘姥姥举起杯子:“这一定是黄松作的吧?”
大家又笑起来。
待笑声歇下来,一股嘹亮悠扬的箫管笙笛声穿林渡水飘进缀锦阁来。正是风清气爽、饮酒欢乐之时,听了音乐,个个心旷神怡……
宝玉自斟一杯酒,一口饮尽;又斟满一杯,捧起来送到王夫人嘴边,王夫人吃了两口。
几个丫鬟提着热酒进来,从贾母起,逐一斟酒……
12 缀锦阁外
板儿一手拿着佛手,一手拿个小棍蹲在地上拨弄蚂蚁玩。
奶子抱着大姐儿,大姐儿手里抱个大黄柚子,走过来。
两三个丫鬟围着板儿看。
大姐儿指着板儿手中的佛手伸手要。
奶子支使一丫鬟:“快去给拿个佛手。”
丫鬟刚要转身,大姐急得哭起来。
丫鬟从大姐儿手里拿过抽子,递给板儿,又把板儿的佛手拿过来递给大姐儿。
板儿站起来,看看手里的柚子,又看看大姐儿,笑了。
大姐儿看看手里的佛手,也对着板儿笑了。
板儿用脚把柚子一踢,柚子骨碌碌滚走,板儿忙着追过去。
大姐儿看着甜美地欢笑起来。
13 栊翠庵院内
院中房屋小巧精致,花木繁盛,雅静清幽,一尘不染。
贾母带着刘姥姥、薛姨妈、王夫人、宝钗、黛玉、宝玉等进了院中。
妙玉双手合什站在院中迎接。
贾母看着院中花木,对妙玉:“到底是你们修行的人,没事常修理,比别处的更好看。”
妙玉笑着:“老太太请进。”
贾母笑着:“我们才都吃了酒肉,你这里头有菩萨,冲了罪过,我们就在这里坐坐吧。”说着在石板地上的石凳石几上坐下。
宝玉极有兴趣地观察着妙玉的举止。
两个道婆端着茶具、提着热水出来。
妙玉从大茶盘中捧起一个海棠花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的小茶盘,里面放一个成窑五彩小盖钟,走到贾母面前。
贾母:“我不吃六安茶。”
妙王笑着:“知道。这是老君眉。”
贾母接过,又问:“什么水?”
妙玉:“是旧年蠲的雨水。”
贾母喝了两口,笑着递给刘姥姥:“你尝尝这个茶。”
刘姥姥接过一口喝干,巴哒一下嘴,笑着:“好是好,就是淡些,再熬浓些就好了。”
贾母和薛姨妈等都笑起来。
妙玉看了一眼刘姥姥,又惋惜地看看那个五彩小盖钟。
两个道婆给各人逐一斟茶。
妙玉悄悄把宝钗、黛玉衣襟一拉,向耳房走去。
宝钗和黛玉互看一眼,起身跟着走去。
宝玉看在眼里,也慢慢站起。
大家笑着:“快说,快说。”
刘姥姥站起来摆着手要走:“快别捉弄人,我家去了。”
鸳鸯喝令小丫头:“拉上席去!”
小丫头们笑着把刘姥姥拉入席中。刘姥姥笑着:“饶了我吧。”边说边坐下。
鸳鸯抖擞精神.“我今儿说骨牌副儿。第一个先请老太太说起,然后我指谁,谁就说。”
刘姥姥看着鸳鸯直眨巴眼睛。
鸳鸯:“我把一副牌拆开,先说第一张,次说第二张,再说第三张,再合成一副的名字。无论诗词歌赋,成语俗话,比上一句,都要压韵。错了的罚一杯。”
众人都笑了:“这令好,快说出来。”
鸳鸯一低头:“有了。”抬起头看着贾母:“左边是张‘天’。”
贾母笑着:“头上有青天。”
众人都说:“好!”
鸳鸯:“当中是个‘五与六’。”
贾母:“六桥梅花香彻骨。”
鸳鸯:“剩得一张‘六与幺’。”
贾母:“一轮红日出云霄。”
鸳鸯:“凑成便是个‘蓬头鬼’。”
贾母:“这鬼抱住钟馗腿。”
大家都笑着说:“好!”“妙!”
贾母高兴地饮了一杯。
鸳鸯看着黛玉。
黛玉连忙坐端正,一笑。
鸳鸯:“左边一个‘天’。”
黛玉脱口而出:“良辰美景奈何天。”
宝钗转头看黛玉,黛玉只看着鸳鸯。
鸳鸯:“中间‘锦屏’颜色俏。”
黛玉;“纱窗也没有红娘报。”
宝钗抿嘴一笑。
鸳鸯:“剩了‘二六’八点齐。”
黛玉:“双瞻玉座引朝仪。”
鸳鸯:“凑成‘篮子’好采花。”
黛玉:“仙杖香桃芍药花。”说完端起酒杯沾沾唇,又放下。
鸳鸯看着迎春:“左边‘四五’成花九。”
迎春:“桃花带雨浓。”
大家“哄”一声笑起来:“该罚!”“错了韵了,也不象。”
迎春笑着饮了一口酒。
鸳鸯笑着看刘姥姥,大家也一齐看着刘姥姥笑。
刘姥姥高兴地:“我们庄稼人闲了时,也常会几个人弄这个,就是没有你们说得好听。今儿少不得也试试。”凤姐:“你只管说,不相干。”
鸳鸯:“左边‘四四’是个人。”
刘姥姥歪着脖子想想,又瞪着眼睛问:“是个庄稼人吧?”
大家“哄”地一声笑起来。
贾母笑着:“说得好,就是这样说。”
刘姥姥也笑着:“这是我们庄稼人现成的本色,众位别笑。”
鸳鸯:“中间‘三四’绿配红。”
刘姥姥:“大火烧了毛毛虫。”
众人笑。
鸳鸯:“右边‘幺四’真好看。”
刘姥姥:“一个萝卜一头蒜。”
众人笑。
鸳鸯:“凑成便是一枝花。”
刘姥姥比划着:“花儿落了结个大倭瓜。”
众人又“哄”地一声拍手大笑起来。
凤姐从几下拿出黄杨根整枢的十个大套杯来。笑嘻嘻地走到刘姥姥跟前:“姥姥,按我们家的规矩,令说得好的要吃这么一套才行。”
刘姥姥看着那些雕镂奇绝的套杯,连忙摆手:“这个不敢。好姑奶奶,饶了我吧。”
贾母、薛姨妈、王夫人看着笑。
薛姨妈:“说是说,笑是笑,她上年纪的人禁不起,只吃头一杯吧。”
鸳鸯向执壶的丫头使眼色,丫头把那个足似小盆子的大杯斟满。
刘姥姥合什念佛:“阿弥陀佛!我还是吃小杯吧。把这大杯端回家去,慢慢吃。”
大家又笑起来。
凤姐双手端起大杯送到刘姥姥口前,刘姥姥无法,只好用双手捧过来大口喝着。
薛姨妈笑着:“慢些,别呛了!”
王夫人示意凤姐布菜。
凤姐笑着:“姥姥要吃什么,说出名来,我夹了喂你。
刘姥姥放下杯看着几上的菜:“我知道什么名儿?样林都好。”
贾母笑着:“你把茄鲞夹些喂她。”
凤姐夹了一筷子茄鲞送进刘姥姥口中:“你们天天吃茄子,今儿也尝尝我们的。”
刘姥姥:“别哄我了,茄子跑出这个味儿来了?”
王夫人笑着:“真是茄子,不哄你。”
刘姥姥喉咙一动,已把口里的茄鲞咽了下去,诧异着:“真是茄子?姑奶奶再喂我一口,再细嚼嚼。”
凤姐又喂她一口。
刘姥姥仔细嚼着品味:“是有点茄子香,可还不象茄子。告诉我怎么弄的,回家我也弄着吃。”
凤姐笑着:“这也不难。你把才下来的茄子皮儿削了,切成碎丁子,用鸡油炸了,再用鸡脯子肉和香菌、新笋、蘑菇、五香豆腐干、各色干果切成丁子,用鸡汤煨干,用香油一收,再加糟油一拌,盛瓷罐子里封严。要吃时一拿出来,用炒的鸡瓜一拌就成了。”
刘姥姥听了摇头吐舌:“我的佛祖!倒得十来只鸡配它,怪道这个昧儿!”说着喝光杯中残酒,细细把玩那只杯子。”
凤姐:“姥姥还不足兴,再吃一杯吧。”
刘姥姥连忙摇头:“了不得!那就醉死了。我爱这怀子精巧,亏他怎么做了?”又细看杯子。
一个婆子来到贾母前:“梨香院的女孩儿们都到了藕香榭。请示下,是就演还是再等一会儿?”
贾母笑着:“可是倒忘了她们,就叫她们演吧。”
婆子退出。
刘姥姥举起杯子:“这一定是黄松作的吧?”
大家又笑起来。
待笑声歇下来,一股嘹亮悠扬的箫管笙笛声穿林渡水飘进缀锦阁来。正是风清气爽、饮酒欢乐之时,听了音乐,个个心旷神怡……
宝玉自斟一杯酒,一口饮尽;又斟满一杯,捧起来送到王夫人嘴边,王夫人吃了两口。
几个丫鬟提着热酒进来,从贾母起,逐一斟酒……
12 缀锦阁外
板儿一手拿着佛手,一手拿个小棍蹲在地上拨弄蚂蚁玩。
奶子抱着大姐儿,大姐儿手里抱个大黄柚子,走过来。
两三个丫鬟围着板儿看。
大姐儿指着板儿手中的佛手伸手要。
奶子支使一丫鬟:“快去给拿个佛手。”
丫鬟刚要转身,大姐急得哭起来。
丫鬟从大姐儿手里拿过抽子,递给板儿,又把板儿的佛手拿过来递给大姐儿。
板儿站起来,看看手里的柚子,又看看大姐儿,笑了。
大姐儿看看手里的佛手,也对着板儿笑了。
板儿用脚把柚子一踢,柚子骨碌碌滚走,板儿忙着追过去。
大姐儿看着甜美地欢笑起来。
13 栊翠庵院内
院中房屋小巧精致,花木繁盛,雅静清幽,一尘不染。
贾母带着刘姥姥、薛姨妈、王夫人、宝钗、黛玉、宝玉等进了院中。
妙玉双手合什站在院中迎接。
贾母看着院中花木,对妙玉:“到底是你们修行的人,没事常修理,比别处的更好看。”
妙玉笑着:“老太太请进。”
贾母笑着:“我们才都吃了酒肉,你这里头有菩萨,冲了罪过,我们就在这里坐坐吧。”说着在石板地上的石凳石几上坐下。
宝玉极有兴趣地观察着妙玉的举止。
两个道婆端着茶具、提着热水出来。
妙玉从大茶盘中捧起一个海棠花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的小茶盘,里面放一个成窑五彩小盖钟,走到贾母面前。
贾母:“我不吃六安茶。”
妙王笑着:“知道。这是老君眉。”
贾母接过,又问:“什么水?”
妙玉:“是旧年蠲的雨水。”
贾母喝了两口,笑着递给刘姥姥:“你尝尝这个茶。”
刘姥姥接过一口喝干,巴哒一下嘴,笑着:“好是好,就是淡些,再熬浓些就好了。”
贾母和薛姨妈等都笑起来。
妙玉看了一眼刘姥姥,又惋惜地看看那个五彩小盖钟。
两个道婆给各人逐一斟茶。
妙玉悄悄把宝钗、黛玉衣襟一拉,向耳房走去。
宝钗和黛玉互看一眼,起身跟着走去。
宝玉看在眼里,也慢慢站起。
上一集
下一集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