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独家授权
字数:8818
阅读:11635
发表:2019/6/3 修改:2021/6/23
14章 主旋律,爱情,历史 小说
《丝路传说》第1章:怦然心动
推荐
1
…
13
14
全部
- 故事梗概
- 作品卖点
- 作品正文
唐高宗显庆四年,一行波斯人背着鼓胀的行囊迈进玉门关来,胡须上卷满了风沙,一双双深目紧盯着离去的唐商,揣测着驼背上的货物,驼铃声渐渐悠扬。正是:天下乂安好世道,万民乐业享太平。先表剑南道内有一个被繁华遗忘的偏僻村落,因多生桃树而得名桃花村,村路又崎岖难行,鲜有外人踪迹。
东风轻摇,初放的桃花将村庄环抱怀中,几缕悠闲的炊烟似静非动。
“正儿,吃饭了。”卢氏的呼喊声打断了正在溪中抓鱼的李正。
李正跳上岸来,拎起两耳半的草鞋来往家奔去,黏人的水脚印在身后穷追不舍。
桃花村本就不大,李正家也在溪旁不远,几块形状各异的大石砌成的台阶,竹篱笆围起来的院子,桃树下趴着一只养了多年的花点黑狗“小黑桃”,三间相连的旧黄木屋旁边搭着半间不规整的灶房。屋后靠着山还有个狭长的后院,打记事起李正便在这里习武射箭。
李正冲进堂屋来大口喘着气,卢氏锁眉道:“慢着点呀,看你这样子怎么吃得下。”李正堆起嬉笑,从棱角圆滑的榆木桌上端起碗来,边吃边道:“娘,这次可以同文兴去播州了吧。”
想到李正已年满十六,卢氏嘴角刚挂上一丝欣慰的笑意,随即十几年来独自抚养李正成人的辛酸也涌上心头,又担忧他离开自己身边后,能不能独自应付外边那个风云多变的世界。
卢氏道:“刚过十六岁的生辰,你就憋不住了,在外边得处处小心,到了文兴家也莫失了礼数。”
“您放心吧,娘,我已经不是小孩了。”李正继续嚼着饭菜,卢氏则默然回到屋内。
一会功夫,卢氏拎出来一个灰布包袱来,道:“里面有套换洗的衣物、还有些钱。回来的时候顺便买些家中应用之物,我已写好放在包袱里了,你到了播州再取出来,免得弄丢了。”
李正猛点着头,三口并作两口,将饭菜扫入腹中。收拾好碗箸,换上新皂靴。从书架上取了卷书在手中翻看,脑袋却不时探着门外,直到苏文兴出现在门框内,仍不知拿的是哪卷书。两人离开时,卢娘又嘱咐了几句。
苏文兴与李正同村同龄,文兴的父母早年外出行商发了家,母亲却不幸病逝,父亲苏贵对这个陪自己吃尽苦头却没有享过半分福的发妻始终耿耿于怀,便没有再续弦。苏贵打小便让文兴跟着卢氏读书识字,后来生意越做越大,想以学费为由,多帮补他们孤儿寡母,卢氏却只肯收取一小部分,和李正仍是过着清贫的生活。文兴与李正打小在一起读书、吃住形影不离。后来苏贵在播州定居下来,文兴的祖母在桃花村住了一辈子,舍不得老乡亲,宁可一个人住,也不愿搬走,所以文兴会时常回村来看望祖母。
只因卢氏说要李正年满十六才能独自出村,为了等这一天可确是度日如年。此时的李正就像刚从笼中放出的小鸟,恨不能一振翅便飞到九霄云外。‘小黑桃’也跟着跑了好远才被李正赶回村去。
正是午时,好在初春的阳光并不烈,迎面扑来的林间清风也格外舒爽。苏家的两个武师在前面挥着刀劈砍荆棘开路,两个小伙伴跟在后边唧唧咕咕个没完。李正揣着颗雀跃的欢心更是兴奋,直走了这一个多时辰的山路也不觉得累乏。
岔到平坦的官道,不时有车马急驰而过,留下一顶顶锦棚飞苏。沿着官道东行没走多远播州青灰的城墙便已遥遥在望,四面绛紫的大纛立在墙上迎风招飐。
穿过高阔的城门,踩着厚重的青石,街道上熙熙攘攘的人群摩肩接踵。汗流浃背的农夫,垂头丧气的小贩,意气风发的商贾,形形色色的人们各自奔忙着。
转到苏府门前,朱漆的大门上铜钉兽首,门头匾额用篆书写着‘苏府’两颗金字。门旁两侧端坐着气象威武的石狮,左雄右雌。
苏文兴上前拉敲门环,听得几声急步后门分左右。管家苏福迎出来道:“嘿哟,少爷回来了,李正也来了,我马上吩咐做些吃的来。”
苏福道:“家中来了两位贵客,老爷他在前厅会客。”
“贵客?我先去见过我爹。”说完两人往前厅走去。
苏福本不姓苏,跟着苏贵走南闯北已有十几个春秋,原名叫周义,家住青岩村。幼时父母双亡,同村的程家见他可怜便收养了他,与程家的独女程玉珠青梅竹马一同长大。二老见周义人老实又勤快,早已决定将玉珠许配与他。等玉珠到了及笄之年,一家人欢天喜地的张罗婚事,周义进城去购办喜布花烛。玉珠到村头等待时,却离奇失了踪,程家二老哭得肝肠寸断。周义在村内外遍寻无果,只访得有人见到几骑胡人经过,便开始往西寻找。一路辗转,早已身无分文。为了生计,跟人学了些粗浅的武功,做了武师。虽习武时短,但周义天生力大也鲜有敌手,人又忠厚老实,颇受重用。跟着商队一路西行,虽似瀚海寻针,心头挂念却日重,已难停脚。不料在去西域的路上,遇到一伙千人盗贼团,寡不敌众,周义被重伤昏死在沙漠上。恰巧苏贵从西域行商回来,从死人堆里捡了他一条命。得知周义寻妻至此,情深意重,两人引为知己。伤好后的周义回到青岩村才知程家二老忧思成疾,已相继离世。周义悲痛万分,拿着苏贵给的钱为二老立碑修坟。又请人画了程玉珠的画像,跟着苏贵走南闯北之时,继续寻访。多年寻访无果,虽知今生恐难再见,但终是放不下玉珠,另娶她人。因周义秉性忠厚又有决断,大小事务苏贵也都放心交给周义来打理,周义感激苏贵的知遇之恩,后来便改名苏福。看着文兴长大,文兴也把苏福当做家中的长辈一般。
苏文兴和李正穿过井然有致的院落,远远便望见苏贵正与一位衣着不凡的人在前厅说着话,看上去非富即贵,身旁还坐一位姑娘,一袭淡雅的粉裙,瞧着年纪相仿。
见苏文兴进来,苏贵招手道:“文兴,快来见过长孙大人。”两人快步走到切近。
“这是我儿苏文兴。”苏贵又指了指李正,“与我儿同村一起长大的李正。”两人忙给长孙大人作揖行礼。
长孙冲慈面笑道:“两位公子相貌堂堂,真是后生可畏啊。”举手投足间气宇轩昂,贵不可言。又侧身看着旁边的姑娘道:“这是小女长孙玥。”苏文兴和李正这才细细打量长孙玥,淡粉的百褶裙,用金线勾着花,精雕细琢的面上未施脂粉却也寻不出一丝瑕疵,那一汪丽目更是动人心魄,真如天仙下凡。两人从未见过如此美丽的女子不觉晃了神,又猛意识到失礼,才忙低下头一同道了声:“长孙姑娘好。”长孙玥微笑着回了个礼。
长孙冲又道:“你们来得正好,玥儿听我们谈话正闷得慌呢?可否带玥儿到府中参观一番?”
长孙玥转了转眼珠撅起嘴低声嘟囔了一句“哪有”谁也没听见。
苏文兴连忙点头应诺,领着李正和长孙玥出来,心思家中也只有后院的花园种有些花草,景色还算雅致,便径直往后院走去。
初次见面,又是一个如仙子般的女孩,苏文兴也害羞起来,一时无话。李正才发现各人的衣物都是上等的绸锦,与自己身上褪色的褐布短衫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又无济于事的抻了抻袖上的褶皱。拖着僵硬的双手在长孙玥身后胆怯的迈着步子,淡淡的幽香飘入鼻中,让本就恓惶的李正心跳得更加急促难安。
倒是长孙玥先开口打破这即将凝结的空气,问道:“播州可有什么好玩的去处?”
苏文兴在脑中搜寻一番,无奈道:“嗯……我觉得播州城实在是找不出什么好玩的去处。对了,长孙姑娘,你从哪来?”
长孙玥答道:“长安。”
“长安”两字一出,便将苏文兴拉到了那个繁华恢弘的京都。幼年的苏文兴紧跟在苏贵身后,那些奇装异服的胡人投来迥异的目光,仍让文兴心有余悸,恍如昨日。文兴回过神来,笑道:“播州跟长安比起来可真是云渊之别,倒是我们的老家桃花村此时桃花初放景色正是怡人,就是山路崎岖,不便行走。”
长孙玥笑道:“光听‘桃花村‘这名字就像是一副画,肯定很美,若停留长的话,一定要带我去见识见识。”
苏文兴点点头:“好啊,你定会喜欢的。”
长孙玥又道:“对了,你们多大了?”
苏文兴道:“我和李正一样,都是刚满的十六。你呢?”
“我十五,你们都比我年长,那我就叫你兴哥哥。”又回过头对李正道,“叫你正哥哥,还有你们不用叫我长孙姑娘,叫我玥儿就行。”
两人点点头,感觉熟络了起来,对这个美丽近人的长孙玥又添了几分好感。
朱红的回廊、一丈来高的院墙和连着的几间厢房围成一个花园,一张石桌石凳以供休憩。
长孙玥见一只墨翠的蝴蝶钻入花丛,欢跃的喊道“那只蝴蝶好美!”说着便追了过去。
阳光将花园分成了两半,正是百花争艳的时节,蜜蜂和蝴蝶在花间来回飞舞,长孙玥也和它们一样飞舞着,仿佛每朵花都对她满是吸引。
苏文兴和李正一路走来有些腿乏,便坐在石凳上休憩。园内花香扑鼻,看着长孙玥在花园里裙袂飘飘,心情十分愉悦。
李正打开包袱来看了看娘写的字条,转脸对文兴说道:“要不我们坐一会,去街市逛逛吧,我娘还叫我买些东西。”文兴点了点头。
不一会,苏福叫人端上一壶茶来,摆了几只杯子,又端来些水果、糕点在石桌上拼放好。
苏文兴一面招呼长孙玥过来吃茶,一面帮李正和长孙玥倒茶,腾起阵阵茶香。长孙玥应了一声,便跑了过来,挑了些糕点吃,似乎并不合胃口,只将茶喝了大半杯。
苏文兴看了看长孙玥似乎是饿了,说道:“要不我们去街市转转,尝尝我们这里的小吃,李正也正好要去买些东西。”
长孙玥点着头道:“好啊,我也想去逛逛。”
三人回到前厅向苏贵和长孙大人禀明,苏贵让苏福跟着上了街。
播州虽不能与长安相提并论,但也是人头攒动,阵阵叫卖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有苏福走在前边,不管是大酒楼的老板还是卖菜的小贩,都要上来招呼寒暄两句。带着长孙玥逛了一圈,把播州的小吃都尝了个遍,唯独五色糕得到了长孙玥的夸赞,一连吃了两块。李正也将卢娘交代的物品买齐。三个少年越聊越投缘,在欢声笑语中度过了一个欢愉的下午。
再回到苏府时,天近黄昏。正厅中摆下满满一桌的山珍海味,厅内画烛通明,辉煌如白昼。
将长孙冲请到上座,苏贵与苏福在旁陪坐,三个少年也跟着入席,难免推杯换盏。酒至半酣,苏贵呼了口酒气,有意提起早年旧事。
当年辛苦攒了点本钱,欲从南方收些好茶贩去长安。南方山多路险,车马多有不通,苏贵足足走坏了三双鞋,磨得满脚水泡才将茶叶收齐。一路长途跋涉,于长安近郊,结识一长安人,热情友善,领着苏贵到西市商铺中交易。谁知那长安人收了茶钱,忽换了副嘴脸,装作与苏贵不识,苏贵只得抓住不放。谁料那长安人反诬苏贵想夺他钱财,又窜出一不良人来将苏贵一顿拳打脚踢后,绑住双手拖往大牢,苏贵叫天不应求地不灵。途中巧遇长孙冲骑着高头大马迎面而来,卫队紧随。苏贵耸着高肿的双眼从眯缝中看到长孙冲腰挂银鱼符知道定是个大人物,走至临近时突然拼命大叫‘冤枉‘,引起了长孙冲的注意。不良人识得是长孙冲,哪里还敢造次,那长安人却还要强辩。苏贵便将事情经过说于长孙冲听,茶叶的品种分量也都一一说了。苏贵领着长孙冲一行回到商铺,装好的茶叶还未拆动,取出来一称品种重量果然与苏贵说的分毫不差,长安人却支支吾吾说不清楚。当即便将那长安人和不良人拿下送往大牢。此次若不是巧遇长孙冲,不光辛苦多年攒的钱财付诸东流,自己也将遭诬陷于囹圄之中。那时妻子新亡,文兴年幼,回想起来真是家破人毁,无限感慨。
长孙冲摇头摆手道:“我身为大唐官员,惩奸除恶本是我分内事,苏兄不必挂怀。倒是你我意气相投,万里相聚,难得的一场缘分。”
满脸激动的苏贵举起酒杯来与长孙冲又饮了一杯。
长孙冲突然扬声道:“呃……刚有驿卒来报,朝中忽有要事急召我回去,饭后就得连夜赶回长安,来去匆忙不忍玥儿舟车劳顿,想请各位帮忙照顾些时日,待我回到长安后再派人过来接玥儿。”
话音刚落,还未等长孙玥开口,苏贵先擎着杯酒站起来道:“玥儿聪慧、识礼,真是个讨人喜欢的孩子,我苏某借着酒劲,想高攀将玥儿认作义女,不知可否?”
长孙冲也端起酒杯站起来道:“你我情如兄弟,何来高攀。既蒙苏兄垂爱,那正是小女的福分呐。”又对着长孙玥道:”玥儿,快借桌上的茶,敬义父。”
长孙玥端起茶过来给苏贵行礼,苏贵大喜,哈哈大笑,将茶和酒同饮而尽。抹了抹嘴,说了句“稍等。”放下杯子便朝屋外走去。
少时,苏贵手里拿着一只小木盒回来,放在长孙玥身前道:“早年我在西域行商时在米国看到这对耳环精美难得,便将它买了下来,本以为这对耳环要永远呆在盒中了。”说着苏贵轻叹一声,顿了顿,悲伤在脸上一闪而过,续道:“今日玥儿到来,正是天意,你看看喜不喜欢?”
大家一同看向桌上那个紫檀木的盒子,镂刻雕花,盒角镶银做工十分精美。
东风轻摇,初放的桃花将村庄环抱怀中,几缕悠闲的炊烟似静非动。
“正儿,吃饭了。”卢氏的呼喊声打断了正在溪中抓鱼的李正。
李正跳上岸来,拎起两耳半的草鞋来往家奔去,黏人的水脚印在身后穷追不舍。
桃花村本就不大,李正家也在溪旁不远,几块形状各异的大石砌成的台阶,竹篱笆围起来的院子,桃树下趴着一只养了多年的花点黑狗“小黑桃”,三间相连的旧黄木屋旁边搭着半间不规整的灶房。屋后靠着山还有个狭长的后院,打记事起李正便在这里习武射箭。
李正冲进堂屋来大口喘着气,卢氏锁眉道:“慢着点呀,看你这样子怎么吃得下。”李正堆起嬉笑,从棱角圆滑的榆木桌上端起碗来,边吃边道:“娘,这次可以同文兴去播州了吧。”
想到李正已年满十六,卢氏嘴角刚挂上一丝欣慰的笑意,随即十几年来独自抚养李正成人的辛酸也涌上心头,又担忧他离开自己身边后,能不能独自应付外边那个风云多变的世界。
卢氏道:“刚过十六岁的生辰,你就憋不住了,在外边得处处小心,到了文兴家也莫失了礼数。”
“您放心吧,娘,我已经不是小孩了。”李正继续嚼着饭菜,卢氏则默然回到屋内。
一会功夫,卢氏拎出来一个灰布包袱来,道:“里面有套换洗的衣物、还有些钱。回来的时候顺便买些家中应用之物,我已写好放在包袱里了,你到了播州再取出来,免得弄丢了。”
李正猛点着头,三口并作两口,将饭菜扫入腹中。收拾好碗箸,换上新皂靴。从书架上取了卷书在手中翻看,脑袋却不时探着门外,直到苏文兴出现在门框内,仍不知拿的是哪卷书。两人离开时,卢娘又嘱咐了几句。
苏文兴与李正同村同龄,文兴的父母早年外出行商发了家,母亲却不幸病逝,父亲苏贵对这个陪自己吃尽苦头却没有享过半分福的发妻始终耿耿于怀,便没有再续弦。苏贵打小便让文兴跟着卢氏读书识字,后来生意越做越大,想以学费为由,多帮补他们孤儿寡母,卢氏却只肯收取一小部分,和李正仍是过着清贫的生活。文兴与李正打小在一起读书、吃住形影不离。后来苏贵在播州定居下来,文兴的祖母在桃花村住了一辈子,舍不得老乡亲,宁可一个人住,也不愿搬走,所以文兴会时常回村来看望祖母。
只因卢氏说要李正年满十六才能独自出村,为了等这一天可确是度日如年。此时的李正就像刚从笼中放出的小鸟,恨不能一振翅便飞到九霄云外。‘小黑桃’也跟着跑了好远才被李正赶回村去。
正是午时,好在初春的阳光并不烈,迎面扑来的林间清风也格外舒爽。苏家的两个武师在前面挥着刀劈砍荆棘开路,两个小伙伴跟在后边唧唧咕咕个没完。李正揣着颗雀跃的欢心更是兴奋,直走了这一个多时辰的山路也不觉得累乏。
岔到平坦的官道,不时有车马急驰而过,留下一顶顶锦棚飞苏。沿着官道东行没走多远播州青灰的城墙便已遥遥在望,四面绛紫的大纛立在墙上迎风招飐。
穿过高阔的城门,踩着厚重的青石,街道上熙熙攘攘的人群摩肩接踵。汗流浃背的农夫,垂头丧气的小贩,意气风发的商贾,形形色色的人们各自奔忙着。
转到苏府门前,朱漆的大门上铜钉兽首,门头匾额用篆书写着‘苏府’两颗金字。门旁两侧端坐着气象威武的石狮,左雄右雌。
苏文兴上前拉敲门环,听得几声急步后门分左右。管家苏福迎出来道:“嘿哟,少爷回来了,李正也来了,我马上吩咐做些吃的来。”
苏福道:“家中来了两位贵客,老爷他在前厅会客。”
“贵客?我先去见过我爹。”说完两人往前厅走去。
苏福本不姓苏,跟着苏贵走南闯北已有十几个春秋,原名叫周义,家住青岩村。幼时父母双亡,同村的程家见他可怜便收养了他,与程家的独女程玉珠青梅竹马一同长大。二老见周义人老实又勤快,早已决定将玉珠许配与他。等玉珠到了及笄之年,一家人欢天喜地的张罗婚事,周义进城去购办喜布花烛。玉珠到村头等待时,却离奇失了踪,程家二老哭得肝肠寸断。周义在村内外遍寻无果,只访得有人见到几骑胡人经过,便开始往西寻找。一路辗转,早已身无分文。为了生计,跟人学了些粗浅的武功,做了武师。虽习武时短,但周义天生力大也鲜有敌手,人又忠厚老实,颇受重用。跟着商队一路西行,虽似瀚海寻针,心头挂念却日重,已难停脚。不料在去西域的路上,遇到一伙千人盗贼团,寡不敌众,周义被重伤昏死在沙漠上。恰巧苏贵从西域行商回来,从死人堆里捡了他一条命。得知周义寻妻至此,情深意重,两人引为知己。伤好后的周义回到青岩村才知程家二老忧思成疾,已相继离世。周义悲痛万分,拿着苏贵给的钱为二老立碑修坟。又请人画了程玉珠的画像,跟着苏贵走南闯北之时,继续寻访。多年寻访无果,虽知今生恐难再见,但终是放不下玉珠,另娶她人。因周义秉性忠厚又有决断,大小事务苏贵也都放心交给周义来打理,周义感激苏贵的知遇之恩,后来便改名苏福。看着文兴长大,文兴也把苏福当做家中的长辈一般。
苏文兴和李正穿过井然有致的院落,远远便望见苏贵正与一位衣着不凡的人在前厅说着话,看上去非富即贵,身旁还坐一位姑娘,一袭淡雅的粉裙,瞧着年纪相仿。
见苏文兴进来,苏贵招手道:“文兴,快来见过长孙大人。”两人快步走到切近。
“这是我儿苏文兴。”苏贵又指了指李正,“与我儿同村一起长大的李正。”两人忙给长孙大人作揖行礼。
长孙冲慈面笑道:“两位公子相貌堂堂,真是后生可畏啊。”举手投足间气宇轩昂,贵不可言。又侧身看着旁边的姑娘道:“这是小女长孙玥。”苏文兴和李正这才细细打量长孙玥,淡粉的百褶裙,用金线勾着花,精雕细琢的面上未施脂粉却也寻不出一丝瑕疵,那一汪丽目更是动人心魄,真如天仙下凡。两人从未见过如此美丽的女子不觉晃了神,又猛意识到失礼,才忙低下头一同道了声:“长孙姑娘好。”长孙玥微笑着回了个礼。
长孙冲又道:“你们来得正好,玥儿听我们谈话正闷得慌呢?可否带玥儿到府中参观一番?”
长孙玥转了转眼珠撅起嘴低声嘟囔了一句“哪有”谁也没听见。
苏文兴连忙点头应诺,领着李正和长孙玥出来,心思家中也只有后院的花园种有些花草,景色还算雅致,便径直往后院走去。
初次见面,又是一个如仙子般的女孩,苏文兴也害羞起来,一时无话。李正才发现各人的衣物都是上等的绸锦,与自己身上褪色的褐布短衫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又无济于事的抻了抻袖上的褶皱。拖着僵硬的双手在长孙玥身后胆怯的迈着步子,淡淡的幽香飘入鼻中,让本就恓惶的李正心跳得更加急促难安。
倒是长孙玥先开口打破这即将凝结的空气,问道:“播州可有什么好玩的去处?”
苏文兴在脑中搜寻一番,无奈道:“嗯……我觉得播州城实在是找不出什么好玩的去处。对了,长孙姑娘,你从哪来?”
长孙玥答道:“长安。”
“长安”两字一出,便将苏文兴拉到了那个繁华恢弘的京都。幼年的苏文兴紧跟在苏贵身后,那些奇装异服的胡人投来迥异的目光,仍让文兴心有余悸,恍如昨日。文兴回过神来,笑道:“播州跟长安比起来可真是云渊之别,倒是我们的老家桃花村此时桃花初放景色正是怡人,就是山路崎岖,不便行走。”
长孙玥笑道:“光听‘桃花村‘这名字就像是一副画,肯定很美,若停留长的话,一定要带我去见识见识。”
苏文兴点点头:“好啊,你定会喜欢的。”
长孙玥又道:“对了,你们多大了?”
苏文兴道:“我和李正一样,都是刚满的十六。你呢?”
“我十五,你们都比我年长,那我就叫你兴哥哥。”又回过头对李正道,“叫你正哥哥,还有你们不用叫我长孙姑娘,叫我玥儿就行。”
两人点点头,感觉熟络了起来,对这个美丽近人的长孙玥又添了几分好感。
朱红的回廊、一丈来高的院墙和连着的几间厢房围成一个花园,一张石桌石凳以供休憩。
长孙玥见一只墨翠的蝴蝶钻入花丛,欢跃的喊道“那只蝴蝶好美!”说着便追了过去。
阳光将花园分成了两半,正是百花争艳的时节,蜜蜂和蝴蝶在花间来回飞舞,长孙玥也和它们一样飞舞着,仿佛每朵花都对她满是吸引。
苏文兴和李正一路走来有些腿乏,便坐在石凳上休憩。园内花香扑鼻,看着长孙玥在花园里裙袂飘飘,心情十分愉悦。
李正打开包袱来看了看娘写的字条,转脸对文兴说道:“要不我们坐一会,去街市逛逛吧,我娘还叫我买些东西。”文兴点了点头。
不一会,苏福叫人端上一壶茶来,摆了几只杯子,又端来些水果、糕点在石桌上拼放好。
苏文兴一面招呼长孙玥过来吃茶,一面帮李正和长孙玥倒茶,腾起阵阵茶香。长孙玥应了一声,便跑了过来,挑了些糕点吃,似乎并不合胃口,只将茶喝了大半杯。
苏文兴看了看长孙玥似乎是饿了,说道:“要不我们去街市转转,尝尝我们这里的小吃,李正也正好要去买些东西。”
长孙玥点着头道:“好啊,我也想去逛逛。”
三人回到前厅向苏贵和长孙大人禀明,苏贵让苏福跟着上了街。
播州虽不能与长安相提并论,但也是人头攒动,阵阵叫卖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有苏福走在前边,不管是大酒楼的老板还是卖菜的小贩,都要上来招呼寒暄两句。带着长孙玥逛了一圈,把播州的小吃都尝了个遍,唯独五色糕得到了长孙玥的夸赞,一连吃了两块。李正也将卢娘交代的物品买齐。三个少年越聊越投缘,在欢声笑语中度过了一个欢愉的下午。
再回到苏府时,天近黄昏。正厅中摆下满满一桌的山珍海味,厅内画烛通明,辉煌如白昼。
将长孙冲请到上座,苏贵与苏福在旁陪坐,三个少年也跟着入席,难免推杯换盏。酒至半酣,苏贵呼了口酒气,有意提起早年旧事。
当年辛苦攒了点本钱,欲从南方收些好茶贩去长安。南方山多路险,车马多有不通,苏贵足足走坏了三双鞋,磨得满脚水泡才将茶叶收齐。一路长途跋涉,于长安近郊,结识一长安人,热情友善,领着苏贵到西市商铺中交易。谁知那长安人收了茶钱,忽换了副嘴脸,装作与苏贵不识,苏贵只得抓住不放。谁料那长安人反诬苏贵想夺他钱财,又窜出一不良人来将苏贵一顿拳打脚踢后,绑住双手拖往大牢,苏贵叫天不应求地不灵。途中巧遇长孙冲骑着高头大马迎面而来,卫队紧随。苏贵耸着高肿的双眼从眯缝中看到长孙冲腰挂银鱼符知道定是个大人物,走至临近时突然拼命大叫‘冤枉‘,引起了长孙冲的注意。不良人识得是长孙冲,哪里还敢造次,那长安人却还要强辩。苏贵便将事情经过说于长孙冲听,茶叶的品种分量也都一一说了。苏贵领着长孙冲一行回到商铺,装好的茶叶还未拆动,取出来一称品种重量果然与苏贵说的分毫不差,长安人却支支吾吾说不清楚。当即便将那长安人和不良人拿下送往大牢。此次若不是巧遇长孙冲,不光辛苦多年攒的钱财付诸东流,自己也将遭诬陷于囹圄之中。那时妻子新亡,文兴年幼,回想起来真是家破人毁,无限感慨。
长孙冲摇头摆手道:“我身为大唐官员,惩奸除恶本是我分内事,苏兄不必挂怀。倒是你我意气相投,万里相聚,难得的一场缘分。”
满脸激动的苏贵举起酒杯来与长孙冲又饮了一杯。
长孙冲突然扬声道:“呃……刚有驿卒来报,朝中忽有要事急召我回去,饭后就得连夜赶回长安,来去匆忙不忍玥儿舟车劳顿,想请各位帮忙照顾些时日,待我回到长安后再派人过来接玥儿。”
话音刚落,还未等长孙玥开口,苏贵先擎着杯酒站起来道:“玥儿聪慧、识礼,真是个讨人喜欢的孩子,我苏某借着酒劲,想高攀将玥儿认作义女,不知可否?”
长孙冲也端起酒杯站起来道:“你我情如兄弟,何来高攀。既蒙苏兄垂爱,那正是小女的福分呐。”又对着长孙玥道:”玥儿,快借桌上的茶,敬义父。”
长孙玥端起茶过来给苏贵行礼,苏贵大喜,哈哈大笑,将茶和酒同饮而尽。抹了抹嘴,说了句“稍等。”放下杯子便朝屋外走去。
少时,苏贵手里拿着一只小木盒回来,放在长孙玥身前道:“早年我在西域行商时在米国看到这对耳环精美难得,便将它买了下来,本以为这对耳环要永远呆在盒中了。”说着苏贵轻叹一声,顿了顿,悲伤在脸上一闪而过,续道:“今日玥儿到来,正是天意,你看看喜不喜欢?”
大家一同看向桌上那个紫檀木的盒子,镂刻雕花,盒角镶银做工十分精美。
到头了
下一章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
思路较为开阔,好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