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普通授权
字数:6544
阅读:6198
发表:2019/6/17
3章 历史 小说
《兵魂》第0章:引子
免费
0
1
2
3
- 故事梗概
- 作品正文
江老爷拔腿就往厢房跑;可刚走出几步,又一个转身,冲到了门外,“扑通”跪在了地上,对着雨天,连连磕拜:“多谢老天,多谢老天爷……”
“咔嚓!”
惊雷中,江老爷在滚动的惊雷中,突然听到一片锣声、人声、还有“轰轰”的水声——
“破圩啦!”①
①俗话说“吉人自有天相”。我外公出生时的这“天相”,是“吉”?俗话又说,“多舛自有异相”。江启龙出生时的这“异相”,是“舛”?我知道,这是酋长有德在写小说,他只是按照他的构思在写。可我总是觉得,我外公江启龙一生的命运,从此似乎就给“定”了。
至于我是谁,亲爱的读者您权且往后看,到该知道的时候您自然就知道了……
2 不能顺便
“老爷,小讨债鬼——”
“小讨债鬼是你叫的吗?”三太太狠狠地瞪着大太太。
“我知道你为我当初的一句话不痛快,可那个时候……我不都是为了江家么……”大太太委屈地噙着泪望了一眼江成富。“再说,你现在不也好好的吗?”
三太太不再搭理大太太,慈爱地看了一眼怀中的婴儿,说:“老爷,不管怎么说,我们还是有了儿子,满月酒时,你得去将何老爷请来坐头席。”
“唉……”江成富望着外面仍没天没地下着雨的天,深深地叹了声,“何老爷的大流倒是引来了这个小讨债鬼,可是,你看,这白浪浪的水,不也正应了他‘大流’,而且还是‘河大流’……”
“那怪不得人家。”大太太接上道,“人家抱上娃来给我们引弟,是折了寿的。之前你不是说那‘大流’是何老爷家的财富像河一样流到他家么?”
“折了寿?他折什么寿!先出来的不是这个赔钱货的吗?”三太太看了一眼卧在一边的女婴。
老祖辈传下来的说法,给人家“引子”,是要折了自己的寿的,因此,这“引弟”的人,一定得是个有福之人;只有“有福”,才能镇得住。
大太太撩起衣襟擦了擦眼睛,深深地叹了一口气,不知是咽下心中的委屈还是大人大量地将委屈给吐了出来。
“不管水有多大,老爷,最好明天去找一下何老爷,顺便再给这两个——起个名。”大太太本来是想说这两个“小讨债鬼”的,可话到嘴边又咽了。
“顺便?起名这么大的事,能顺便?”但三太太还是没让过她。“老爷,明天你一定要提上份厚礼去,让何老爷给他们起个好名字,顺便再与他商议商议这满月酒的事。”
“满月酒可是大事……”大太太赶紧送上一句。
江老爷正要说什么,这时,门口一黑,一个人连同一身蓑衣地走了进来。
“何老爷!”
何老爷一边脱下蓑衣,一边跺了跺脚上的水,然后对着江成富作了一揖:“恭喜恭喜。”
“同喜同喜。”江成富慌忙起身,“请坐,请坐——”
大太太在一声“何老爷”后,眼睛便一直盯着何老爷,不知他冒雨这样突兀地闯进来,有什么大事体。
如果不是什么大事体,大太太相信,何老爷不会上门的,因为那天当听到“何大流”引来的不是“弟”而是一个“赔钱货”后,何老爷羞愧之中,一头冲进了雨幕……
“何老爷,我们正说着要去请你呢。”三太太伸手将搭在男婴脸上的布片掖了掖。
“请我?”
“是的。”江成富接过话,“想请你给我这小讨债鬼取个名,再商议商议满月酒……”
“还满月酒!”何老爷皱起了眉,伸手指了指外面,“你又不看看是什么时候?外面一片白浪浪,都快要饿死人了,你还商议什么满月酒!”
“这——”江成富望向三太太。
“何老爷说的也对,这荒灾的,不办满月办三月也是行的,不是有句话‘一三五,狗都跟着走’么?”“狗都跟着走”,意思是狗闻着肉香,说明逢“一三五”都是好数吉日。
“那就请何老爷替我们取个名吧。”大太太一边递上茶道。
何老爷没有接茶,但看了眼三太太怀中的婴儿。
“是啊,是啊,何老爷!”江成富也附和上,“你看,这不是水灾给闹的,要不,怎么着也得正式请你——难为你了!”
何老爷想想甩了一下袖子,站了起来,想说什么,但最后还是跺了一下脚,什么也没说,披上蓑衣,走了,就像那天一样,一头冲进了雨中……
江成富一家待何老爷没了影,都还没从愕愣中回过神来。
“这何老爷——”大太太跟到门前,望着外面的雨天,不知说什么好地说着。
“我知道他来干什么?”
“你知道?”三太太睁大着眼睛望着江成富。
江成富点了点头。
“他来干什么?”
“他是想让我开仓放粮。”
“这个时候就开仓?那到寒冬腊月怎么办?”大太太一脸的不解。
每年“寒冬腊月冻死老蟞”的时候,何家还有他们江家,都是要放一些粮的。
“今年看这年成,我们自己都还不知道怎么过腊月寒冬呢。”三太太乜了一眼大太太。“不管怎么说,小讨债鬼的满月酒是一定要办的。”
“办是要办的。”江成富顿了顿,“但何老爷说的也对,现在不宜;就等满三月的时候吧,那个时候,水应该退了。”
“那这名字?”
“我来起——”江成富对何老爷的离去,心中也充满了不满,“这小讨债鬼叫‘江启龙’,那个赔钱货就叫‘江启凤’。我们江家,从我这一代起,‘成富’了,从他们一辈始,要‘成龙’‘成凤’!”
“启龙,启凤——”大太太轻轻地念叨着。
三太太生怕一个“好”字从大太太嘴里抢她先,立马表态:“好,这名字好;老爷堪比那个何老爷。”
何老爷是整个横堆山唯一读过几天私塾的先生。
江成富为他能“灵机一动”想出这么好的名字,也特别高兴,呵呵笑着,说:“告诉后面,做几个菜,再烫壶好酒;本来这酒是请他何老爷的,谁叫他没这口福……”
但没多久,也就是江启龙、江启凤满三月的时候,何老爷还是“饱”了口福。
3 雨停了
终于不下了。
可是,白浪浪的圩畈里,漂着的,除了发臭的尸体、破败的茅草和发黑的门扇,还有那些无家可归的村民的哀怨。
这样的年景,不要说办酒,就是烟囱里冒出的烟多一些,也会招来难民的起哄。
可是,江老爷江成富,却被一村活着的难民们硬是推着搡着求着地为他的儿子女儿办满月——
原因说起来,却是不仅令江老爷无奈,就是何老爷,也只能苦笑。不知哪天,也不知是从谁的嘴里说出来,说今年之所以有如此大的水灾,完全是因了江、何两位老爷。为什么?你想啊,江是江,河是河,本来何家只有一条流,现在好了,江家来了一条龙,江河犯冲。
怎么办?
找个机会,将江何两家促到一起,让江河相通、相融、相合,这灾,可就免了……
听到这个说法,何老爷倒没说什么,他家自圩破后的第一个月开始,便“开仓”放了粮,眼下,也几乎沦为灾民了;江老爷则有点不安,他担心,这酒一办,那些灾民一哄而上,不仅会抢了他的酒席,甚至还会抢了他家的粮仓。
说到粮仓,江老爷不禁为自己的技高一筹而沾沾自喜、洋洋自得,因为他将他家的粮仓,建在楼的最高处。
而他家的楼,与何老爷家的也不一样。
何老爷家的粮仓建在楼前偏院里,也就是平房,何老爷说那样收获时,雇农们可以少爬楼,少受累;自己住在楼房里,而且何老爷为他替雇农们着想还找了一个很好的借口,就是楼里住人,清雅、清爽、充满着一种清明。江老爷则正好与他相反,说他住二楼,听着楼下雇农们的说话声和偏房里牲口的咀嚼声,闻着楼上稻谷的香(虽然里面时而也夹杂着些灰土味),让人感到实在、具体、充满着一种生气。
因此,当今年大雨连降半个月就破了圩后,他一直能“高枕无忧”。
本来办满月酒,一直是他非常乐意的事,眼看儿子江启龙出生就要满三个月了,再不办,就得至少拖到五个月或是半年乃至满周年了,而满周年则是办“抓周”的日子,还办什么满月,岂不不伦不类?于是,他想,届时,关起门来,最多请一下何老爷(但也不一定请他,他家不守财,将粮全散给了那些雇农,总不能让我江成富也一夜变成穷光蛋吧),点起灯来,一家人热闹热闹就行了。可现在,一帮村民们,却竟然恨不得哭着求着他办,这可怎么办?
“去问一下何老爷吧?”大太太见江老爷愁眉不展,建议道。
江老爷望了她一眼,道:“你总忘不了何事都要问一下何老爷?他不就是你一个远房的表哥吗,值不得你这样!”
大太太就低了头,不再言语。
“还是去问一下吧。”江成富见大太太不再说话,他反倒自言自语起来,“只是,上次他劝我一起放粮我没放,还有启龙启凤名字也没请他给起,他会过来吗?”
“只要你同意,剩下来的事,我来办。”大太太见江成富松了口,马上请缨。
“你还是与三太太商议一下吧。”
提到三太太,大太太眼睛就又漫漶了起来——自从江启龙和江启凤出生时,她一句“保小的”之后,与三太太的仇,就算结下了。
“算了,还是我自己去吧。”江成富说完,抬起脚穿上鞋,可穿好一只,才想起来外面淤泥一脚多深,这布鞋,怎么走?“拿我雨鞋。”
事情远没有江老爷想象的那么难,何老爷在听过他的邀请后,二话没说,就答应了。
“为了横堆山这一千多亩田地,我去!”
“他们不会借机闹事吧?”江成富还是说出了自己的担心。
“这个——”何老爷望着江成富似笑非笑地道,“我保证我不会,至于那些雇农们……”
“雇农们也不会,他们跟我保证过。”江成富接过话。
“那你怕什么?”
“怕外村的……”
“外村的?”何老爷顿了一下,“你看这一片白浪浪,还不知什么时候才能退呢。”
江成富被何老爷这么一说,醍醐灌顶,连连拍着头,道:“你看你看,我这脑子,整天竟惦些个甚?”
于是,八月初七,民国二十年八月初七,江成龙与江启凤姐弟在出生后三个月,第一次置办起了宴席。
宴席上,全村只有何老爷一人参加……
而这一天,公元纪年,是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
“咔嚓!”
惊雷中,江老爷在滚动的惊雷中,突然听到一片锣声、人声、还有“轰轰”的水声——
“破圩啦!”①
①俗话说“吉人自有天相”。我外公出生时的这“天相”,是“吉”?俗话又说,“多舛自有异相”。江启龙出生时的这“异相”,是“舛”?我知道,这是酋长有德在写小说,他只是按照他的构思在写。可我总是觉得,我外公江启龙一生的命运,从此似乎就给“定”了。
至于我是谁,亲爱的读者您权且往后看,到该知道的时候您自然就知道了……
2 不能顺便
“老爷,小讨债鬼——”
“小讨债鬼是你叫的吗?”三太太狠狠地瞪着大太太。
“我知道你为我当初的一句话不痛快,可那个时候……我不都是为了江家么……”大太太委屈地噙着泪望了一眼江成富。“再说,你现在不也好好的吗?”
三太太不再搭理大太太,慈爱地看了一眼怀中的婴儿,说:“老爷,不管怎么说,我们还是有了儿子,满月酒时,你得去将何老爷请来坐头席。”
“唉……”江成富望着外面仍没天没地下着雨的天,深深地叹了声,“何老爷的大流倒是引来了这个小讨债鬼,可是,你看,这白浪浪的水,不也正应了他‘大流’,而且还是‘河大流’……”
“那怪不得人家。”大太太接上道,“人家抱上娃来给我们引弟,是折了寿的。之前你不是说那‘大流’是何老爷家的财富像河一样流到他家么?”
“折了寿?他折什么寿!先出来的不是这个赔钱货的吗?”三太太看了一眼卧在一边的女婴。
老祖辈传下来的说法,给人家“引子”,是要折了自己的寿的,因此,这“引弟”的人,一定得是个有福之人;只有“有福”,才能镇得住。
大太太撩起衣襟擦了擦眼睛,深深地叹了一口气,不知是咽下心中的委屈还是大人大量地将委屈给吐了出来。
“不管水有多大,老爷,最好明天去找一下何老爷,顺便再给这两个——起个名。”大太太本来是想说这两个“小讨债鬼”的,可话到嘴边又咽了。
“顺便?起名这么大的事,能顺便?”但三太太还是没让过她。“老爷,明天你一定要提上份厚礼去,让何老爷给他们起个好名字,顺便再与他商议商议这满月酒的事。”
“满月酒可是大事……”大太太赶紧送上一句。
江老爷正要说什么,这时,门口一黑,一个人连同一身蓑衣地走了进来。
“何老爷!”
何老爷一边脱下蓑衣,一边跺了跺脚上的水,然后对着江成富作了一揖:“恭喜恭喜。”
“同喜同喜。”江成富慌忙起身,“请坐,请坐——”
大太太在一声“何老爷”后,眼睛便一直盯着何老爷,不知他冒雨这样突兀地闯进来,有什么大事体。
如果不是什么大事体,大太太相信,何老爷不会上门的,因为那天当听到“何大流”引来的不是“弟”而是一个“赔钱货”后,何老爷羞愧之中,一头冲进了雨幕……
“何老爷,我们正说着要去请你呢。”三太太伸手将搭在男婴脸上的布片掖了掖。
“请我?”
“是的。”江成富接过话,“想请你给我这小讨债鬼取个名,再商议商议满月酒……”
“还满月酒!”何老爷皱起了眉,伸手指了指外面,“你又不看看是什么时候?外面一片白浪浪,都快要饿死人了,你还商议什么满月酒!”
“这——”江成富望向三太太。
“何老爷说的也对,这荒灾的,不办满月办三月也是行的,不是有句话‘一三五,狗都跟着走’么?”“狗都跟着走”,意思是狗闻着肉香,说明逢“一三五”都是好数吉日。
“那就请何老爷替我们取个名吧。”大太太一边递上茶道。
何老爷没有接茶,但看了眼三太太怀中的婴儿。
“是啊,是啊,何老爷!”江成富也附和上,“你看,这不是水灾给闹的,要不,怎么着也得正式请你——难为你了!”
何老爷想想甩了一下袖子,站了起来,想说什么,但最后还是跺了一下脚,什么也没说,披上蓑衣,走了,就像那天一样,一头冲进了雨中……
江成富一家待何老爷没了影,都还没从愕愣中回过神来。
“这何老爷——”大太太跟到门前,望着外面的雨天,不知说什么好地说着。
“我知道他来干什么?”
“你知道?”三太太睁大着眼睛望着江成富。
江成富点了点头。
“他来干什么?”
“他是想让我开仓放粮。”
“这个时候就开仓?那到寒冬腊月怎么办?”大太太一脸的不解。
每年“寒冬腊月冻死老蟞”的时候,何家还有他们江家,都是要放一些粮的。
“今年看这年成,我们自己都还不知道怎么过腊月寒冬呢。”三太太乜了一眼大太太。“不管怎么说,小讨债鬼的满月酒是一定要办的。”
“办是要办的。”江成富顿了顿,“但何老爷说的也对,现在不宜;就等满三月的时候吧,那个时候,水应该退了。”
“那这名字?”
“我来起——”江成富对何老爷的离去,心中也充满了不满,“这小讨债鬼叫‘江启龙’,那个赔钱货就叫‘江启凤’。我们江家,从我这一代起,‘成富’了,从他们一辈始,要‘成龙’‘成凤’!”
“启龙,启凤——”大太太轻轻地念叨着。
三太太生怕一个“好”字从大太太嘴里抢她先,立马表态:“好,这名字好;老爷堪比那个何老爷。”
何老爷是整个横堆山唯一读过几天私塾的先生。
江成富为他能“灵机一动”想出这么好的名字,也特别高兴,呵呵笑着,说:“告诉后面,做几个菜,再烫壶好酒;本来这酒是请他何老爷的,谁叫他没这口福……”
但没多久,也就是江启龙、江启凤满三月的时候,何老爷还是“饱”了口福。
3 雨停了
终于不下了。
可是,白浪浪的圩畈里,漂着的,除了发臭的尸体、破败的茅草和发黑的门扇,还有那些无家可归的村民的哀怨。
这样的年景,不要说办酒,就是烟囱里冒出的烟多一些,也会招来难民的起哄。
可是,江老爷江成富,却被一村活着的难民们硬是推着搡着求着地为他的儿子女儿办满月——
原因说起来,却是不仅令江老爷无奈,就是何老爷,也只能苦笑。不知哪天,也不知是从谁的嘴里说出来,说今年之所以有如此大的水灾,完全是因了江、何两位老爷。为什么?你想啊,江是江,河是河,本来何家只有一条流,现在好了,江家来了一条龙,江河犯冲。
怎么办?
找个机会,将江何两家促到一起,让江河相通、相融、相合,这灾,可就免了……
听到这个说法,何老爷倒没说什么,他家自圩破后的第一个月开始,便“开仓”放了粮,眼下,也几乎沦为灾民了;江老爷则有点不安,他担心,这酒一办,那些灾民一哄而上,不仅会抢了他的酒席,甚至还会抢了他家的粮仓。
说到粮仓,江老爷不禁为自己的技高一筹而沾沾自喜、洋洋自得,因为他将他家的粮仓,建在楼的最高处。
而他家的楼,与何老爷家的也不一样。
何老爷家的粮仓建在楼前偏院里,也就是平房,何老爷说那样收获时,雇农们可以少爬楼,少受累;自己住在楼房里,而且何老爷为他替雇农们着想还找了一个很好的借口,就是楼里住人,清雅、清爽、充满着一种清明。江老爷则正好与他相反,说他住二楼,听着楼下雇农们的说话声和偏房里牲口的咀嚼声,闻着楼上稻谷的香(虽然里面时而也夹杂着些灰土味),让人感到实在、具体、充满着一种生气。
因此,当今年大雨连降半个月就破了圩后,他一直能“高枕无忧”。
本来办满月酒,一直是他非常乐意的事,眼看儿子江启龙出生就要满三个月了,再不办,就得至少拖到五个月或是半年乃至满周年了,而满周年则是办“抓周”的日子,还办什么满月,岂不不伦不类?于是,他想,届时,关起门来,最多请一下何老爷(但也不一定请他,他家不守财,将粮全散给了那些雇农,总不能让我江成富也一夜变成穷光蛋吧),点起灯来,一家人热闹热闹就行了。可现在,一帮村民们,却竟然恨不得哭着求着他办,这可怎么办?
“去问一下何老爷吧?”大太太见江老爷愁眉不展,建议道。
江老爷望了她一眼,道:“你总忘不了何事都要问一下何老爷?他不就是你一个远房的表哥吗,值不得你这样!”
大太太就低了头,不再言语。
“还是去问一下吧。”江成富见大太太不再说话,他反倒自言自语起来,“只是,上次他劝我一起放粮我没放,还有启龙启凤名字也没请他给起,他会过来吗?”
“只要你同意,剩下来的事,我来办。”大太太见江成富松了口,马上请缨。
“你还是与三太太商议一下吧。”
提到三太太,大太太眼睛就又漫漶了起来——自从江启龙和江启凤出生时,她一句“保小的”之后,与三太太的仇,就算结下了。
“算了,还是我自己去吧。”江成富说完,抬起脚穿上鞋,可穿好一只,才想起来外面淤泥一脚多深,这布鞋,怎么走?“拿我雨鞋。”
事情远没有江老爷想象的那么难,何老爷在听过他的邀请后,二话没说,就答应了。
“为了横堆山这一千多亩田地,我去!”
“他们不会借机闹事吧?”江成富还是说出了自己的担心。
“这个——”何老爷望着江成富似笑非笑地道,“我保证我不会,至于那些雇农们……”
“雇农们也不会,他们跟我保证过。”江成富接过话。
“那你怕什么?”
“怕外村的……”
“外村的?”何老爷顿了一下,“你看这一片白浪浪,还不知什么时候才能退呢。”
江成富被何老爷这么一说,醍醐灌顶,连连拍着头,道:“你看你看,我这脑子,整天竟惦些个甚?”
于是,八月初七,民国二十年八月初七,江成龙与江启凤姐弟在出生后三个月,第一次置办起了宴席。
宴席上,全村只有何老爷一人参加……
而这一天,公元纪年,是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
到头了
下一章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