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独家授权
字数:8171
阅读:18
发表:2025/7/10
50章 军事,历史 小说
《大风之二 风雨苍黄》第1章:和平死了(上)
- 故事梗概
- 作品正文
一
一九四六年,国民政府财政赤字高达三万五千八百八十一亿元,为财政总收入的一倍。通货膨胀更是达到了惊人的程度,一月,上海米价为每担六万元,六月上涨到每担五十万元,十二月涨到每担一百一十万元,物价比抗战结束时上涨了六万倍。
湖南水旱严重,湘东湘北以草根树皮和观音土为食,祁阳竟至易子而食,何健呼吁“救救湘民”;淅赣黔桂七千万人挨饿,灾民铤而走险,聚众抢粮被击毙,腹内唯有青草;湘赣边啼饥号寒,饿殍遍地;川北干旱,赤地千里,政府更是催粮出川以资内战,胡文澜、何鲁等鼓动川民反对川粮出川资战。广东灾民饥饿难耐,吃竹米充饥全身浮肿;河南水灾旱灾相煎。草根树皮吃尽,到处游荡者数十万计,又有六十万军队三十万河工与民争食。
为饥饿所迫,全国四十多个城镇,包括首都南京,抢米风潮不断。
而那些大财阀如孚中公司、扬子公司、江北公司、道益公司等却以包办美货倾销,插手美国战时剩余物资让售,承揽救济总署物资转运和分配等渠道,打着军援物资、让售物资和救济总署物资的旗号,以惊人速度疯狂聚敛财富。
比如,进口美国汽车能赚钱,他们即以政府名义颁布限令:以一九四六年四月二十九日为限,今后一律不准进口汽车。宋子安的孚中公司与美国福特公司的买卖照做不误,因为合同正好就是在限令颁布前签订的。扬子公司经理孔令侃气盛,一个电报拍到纽约,汽车贸易合同就来了,签订日期不迟不早,正是限令前一天。
官富民穷的畸形统治面临统治根基的倾覆。
社会学家、经济学家马寅初发表谈话称:“今天的中国经济问题,不是劳资对立问题,而是劳资双方都在美货倾销和官僚资本压榨之下无法生存。”
蒋介石很是反感道:“马寅初是个假学者,倚老卖老,他的话你们不要听。马寅初堕落了,堕落了,堕落到一个无知百姓之下,根本不配做一个国民党员了。许多人盲目崇拜他,我甚感奇怪!”
天灾人祸,人民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人民反战,官兵厌战,名民主党派大声疾呼,要和平不要战争。
西北行政长官陆军上将张治中,于其担任三人调处委员期间,积极奔走,希望调处成功,国共能握手言和,共建民主国家。他多次到蒋介石官邸进言,劝蒋放弃内战,建构和平。蒋介石甚感不耐烦,道:“文白幼稚,被共党宣传蛊惑了。”不待调处使命完成,下一纸调令,令其到新疆迪化接办伊犁问题去了。
张治中到迪化,上一纸万言书,力主和议,略曰:“八年抗战,人民饱受敌伪摧残,无日不处水深火热之中,以期胜利之来临。今强敌投降,战争结束,举国所欢欣仰望祈求者,厥为迅速恢复秩序,俾在和平状态之下,休养生息,恢复元气;倘战争再度发生,必增加人民痛苦,违反人民意愿。处在革命政府之立场,于心实有所不忍。故今日人民之厌恶战争,渴望和平,将汇为不可遏止之时代巨流,可不待烦言而喻者。”
蒋介石道:“文白糊涂,岂不知,正是为了拯救亿万民众于水火,才不得已而用兵。共党不灭,即无保养生息恢复建设可言。”
榆林将军邓宝珊晋京面蒋,道:“民困财乏,国民厌战,战端万万开不得,武力统一行不通。我敢击掌,国军吃不掉共军,共军搞不垮国军,到头来两败俱伤,吃苦的是百姓。”他选捡一叠报纸送给蒋看,说:“城市闹工潮学潮,乡村抗税抗丁,饥民闹事铤而走险,国情如此,何堪再战!”
蒋介石笑道:“报纸我天天看,不能为假象所惑。历史会证明你我谁对。”
邓宝珊无计,离京之前,给蒋写信以尽最后之努力,提笔凝思,终夜未得一言,叹之良久,写《孙子看法》十三篇中第一句,道是:“兵者,国之大计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侍从秘书俞国华将信呈上,蒋问:“他现在哪里?”
俞国华道:“已登机回榆林了。”
蒋遂放心道:“好,回去好,回去好!”
****
1945年12月20日马歇尔来中国,于国共两党之间进行艰难斡旋。1946年1月10日,停战谈判终于达成协议,同时,政治协商会议也在重庆开幕,蒋介石在开幕式上做出了确保人民自由和各党派合法地位、实行普选、释放政治犯等许诺。国民党方面释放了1942年被秘密逮捕的廖承志和在皖南事变时被监禁的叶挺;共产党方面释放了率部进犯邯郸时被俘的国民党高级将领马法五等人。
3月4日,三人小组和北平军调部的成员飞抵延安,受到了毛泽东、朱德、刘少奇等中共领导人和数千群众的热情欢迎。在招待会上,张治中发表讲话,保证国民党方面百分之百地执行整军决议,并风趣道:“你们将来写历史,不要忘记张治中三到延安!”
毛泽东笑道:“将来你还要到延安,也许是四到、五到,怎能只说三到?”
张治中颇具乐观道:“和平实现了,政府改组了,中共中央就应该搬到南京去,您也应该到南京去,延安这个地方,我不会再有第四次来的机会了!”
马歇尔离别延安,毛泽东握着他的手诚恳地说:“再说一句,一切协定,一定保证彻底实行。”
完全是一派祥和气氛,和平、民主之神话似乎奇迹般地降临到这个古老的中华大地上了。
杜鲁门发来电报向自己的特使祝贺, 3月11日,马歇尔启程回国述职。
到4月18日,马歇尔偕夫人再次返华。此时,剑拔弩张,全面恶化的局势,使这位特使非常吃惊,他想立即采取措施扭转局面,但情况今非昔比,马歇尔已是回天无力了。
6月14日,美国国务院正式向国会提交一项军事援华法案,请国会审议。同一天,白宫又与国民党政府签订了《中美处置租借法案物资协定》。根据这个协定,美国将保证供应国民党政府以充分的军火和器材。
美国的军事援助,使得国民党底气充足,下定了剿灭“共匪”之决心。
6月22日,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公开发表专项声明,对美国政府提出了措辞激烈的批评。声明说:“美国实行的所谓军事援助,实际上只是武装干涉中国内政,只是以强力支持国民党独裁政府继续陷中国于内战、分裂、混乱、恐怖和贫困。”
一九四六年,国民政府财政赤字高达三万五千八百八十一亿元,为财政总收入的一倍。通货膨胀更是达到了惊人的程度,一月,上海米价为每担六万元,六月上涨到每担五十万元,十二月涨到每担一百一十万元,物价比抗战结束时上涨了六万倍。
湖南水旱严重,湘东湘北以草根树皮和观音土为食,祁阳竟至易子而食,何健呼吁“救救湘民”;淅赣黔桂七千万人挨饿,灾民铤而走险,聚众抢粮被击毙,腹内唯有青草;湘赣边啼饥号寒,饿殍遍地;川北干旱,赤地千里,政府更是催粮出川以资内战,胡文澜、何鲁等鼓动川民反对川粮出川资战。广东灾民饥饿难耐,吃竹米充饥全身浮肿;河南水灾旱灾相煎。草根树皮吃尽,到处游荡者数十万计,又有六十万军队三十万河工与民争食。
为饥饿所迫,全国四十多个城镇,包括首都南京,抢米风潮不断。
而那些大财阀如孚中公司、扬子公司、江北公司、道益公司等却以包办美货倾销,插手美国战时剩余物资让售,承揽救济总署物资转运和分配等渠道,打着军援物资、让售物资和救济总署物资的旗号,以惊人速度疯狂聚敛财富。
比如,进口美国汽车能赚钱,他们即以政府名义颁布限令:以一九四六年四月二十九日为限,今后一律不准进口汽车。宋子安的孚中公司与美国福特公司的买卖照做不误,因为合同正好就是在限令颁布前签订的。扬子公司经理孔令侃气盛,一个电报拍到纽约,汽车贸易合同就来了,签订日期不迟不早,正是限令前一天。
官富民穷的畸形统治面临统治根基的倾覆。
社会学家、经济学家马寅初发表谈话称:“今天的中国经济问题,不是劳资对立问题,而是劳资双方都在美货倾销和官僚资本压榨之下无法生存。”
蒋介石很是反感道:“马寅初是个假学者,倚老卖老,他的话你们不要听。马寅初堕落了,堕落了,堕落到一个无知百姓之下,根本不配做一个国民党员了。许多人盲目崇拜他,我甚感奇怪!”
天灾人祸,人民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人民反战,官兵厌战,名民主党派大声疾呼,要和平不要战争。
西北行政长官陆军上将张治中,于其担任三人调处委员期间,积极奔走,希望调处成功,国共能握手言和,共建民主国家。他多次到蒋介石官邸进言,劝蒋放弃内战,建构和平。蒋介石甚感不耐烦,道:“文白幼稚,被共党宣传蛊惑了。”不待调处使命完成,下一纸调令,令其到新疆迪化接办伊犁问题去了。
张治中到迪化,上一纸万言书,力主和议,略曰:“八年抗战,人民饱受敌伪摧残,无日不处水深火热之中,以期胜利之来临。今强敌投降,战争结束,举国所欢欣仰望祈求者,厥为迅速恢复秩序,俾在和平状态之下,休养生息,恢复元气;倘战争再度发生,必增加人民痛苦,违反人民意愿。处在革命政府之立场,于心实有所不忍。故今日人民之厌恶战争,渴望和平,将汇为不可遏止之时代巨流,可不待烦言而喻者。”
蒋介石道:“文白糊涂,岂不知,正是为了拯救亿万民众于水火,才不得已而用兵。共党不灭,即无保养生息恢复建设可言。”
榆林将军邓宝珊晋京面蒋,道:“民困财乏,国民厌战,战端万万开不得,武力统一行不通。我敢击掌,国军吃不掉共军,共军搞不垮国军,到头来两败俱伤,吃苦的是百姓。”他选捡一叠报纸送给蒋看,说:“城市闹工潮学潮,乡村抗税抗丁,饥民闹事铤而走险,国情如此,何堪再战!”
蒋介石笑道:“报纸我天天看,不能为假象所惑。历史会证明你我谁对。”
邓宝珊无计,离京之前,给蒋写信以尽最后之努力,提笔凝思,终夜未得一言,叹之良久,写《孙子看法》十三篇中第一句,道是:“兵者,国之大计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侍从秘书俞国华将信呈上,蒋问:“他现在哪里?”
俞国华道:“已登机回榆林了。”
蒋遂放心道:“好,回去好,回去好!”
****
1945年12月20日马歇尔来中国,于国共两党之间进行艰难斡旋。1946年1月10日,停战谈判终于达成协议,同时,政治协商会议也在重庆开幕,蒋介石在开幕式上做出了确保人民自由和各党派合法地位、实行普选、释放政治犯等许诺。国民党方面释放了1942年被秘密逮捕的廖承志和在皖南事变时被监禁的叶挺;共产党方面释放了率部进犯邯郸时被俘的国民党高级将领马法五等人。
3月4日,三人小组和北平军调部的成员飞抵延安,受到了毛泽东、朱德、刘少奇等中共领导人和数千群众的热情欢迎。在招待会上,张治中发表讲话,保证国民党方面百分之百地执行整军决议,并风趣道:“你们将来写历史,不要忘记张治中三到延安!”
毛泽东笑道:“将来你还要到延安,也许是四到、五到,怎能只说三到?”
张治中颇具乐观道:“和平实现了,政府改组了,中共中央就应该搬到南京去,您也应该到南京去,延安这个地方,我不会再有第四次来的机会了!”
马歇尔离别延安,毛泽东握着他的手诚恳地说:“再说一句,一切协定,一定保证彻底实行。”
完全是一派祥和气氛,和平、民主之神话似乎奇迹般地降临到这个古老的中华大地上了。
杜鲁门发来电报向自己的特使祝贺, 3月11日,马歇尔启程回国述职。
到4月18日,马歇尔偕夫人再次返华。此时,剑拔弩张,全面恶化的局势,使这位特使非常吃惊,他想立即采取措施扭转局面,但情况今非昔比,马歇尔已是回天无力了。
6月14日,美国国务院正式向国会提交一项军事援华法案,请国会审议。同一天,白宫又与国民党政府签订了《中美处置租借法案物资协定》。根据这个协定,美国将保证供应国民党政府以充分的军火和器材。
美国的军事援助,使得国民党底气充足,下定了剿灭“共匪”之决心。
6月22日,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公开发表专项声明,对美国政府提出了措辞激烈的批评。声明说:“美国实行的所谓军事援助,实际上只是武装干涉中国内政,只是以强力支持国民党独裁政府继续陷中国于内战、分裂、混乱、恐怖和贫困。”
到头了
到底了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