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普通授权
字数:39636
成片时长:每集约64分钟
阅读:7060
发表:2016/8/2
47集 主旋律,古装 电视剧剧本
《双箭传奇》第3-4集
1-2
3-4
5-6
…
47
全部
- 故事梗概
- 作品正文
汉子:“哪里能去哦,是朝廷官员陪伴着。”
老奶奶自然自语的:“那要是有个病有个灾呢?”忽然大声朝轿子里的幼童喊:“孩子,自己要知冷知热啊!真的有病有灾的时候告诉奶奶,奶奶去替你病,替你顶灾,奶奶这把老骨头没有用了,你们可是宝贝啊,你们一定要好好的回来啊……”
老奶奶的声音象温暖的春风抚在每个人的心坎,飘向远处。有的老年人和中年妇女甚至流下了眼泪,默默地用手背或者衣袖、手巾擦拭着眼睛,他们象心疼自己的儿孙一样心疼这些要远去的孩子。
孩子们看着不相识的爷爷奶奶、母亲、哥哥姐姐甚至弟妹们在为自己送行,哭泣,就好像真是自己的亲人在为自己送行一样,听到爷爷奶奶的话,天佑、潘明忠和好多幼童情不自禁的流下了眼泪,也在用手擦拭。
王年克的父母也在人群中,看到儿子的轿子过来了,泪眼婆娑的轻声喊道:“年克,年克!”一边挥动着手臂。
年克两行热泪早已经在流淌,此时看到了父母,他吞咽了一下克制住自己没有叫喊,他知道要维护官学生的形象,而是伸出胳臂使劲的摇晃。他的父母又连忙跟着轿子往前走,边说道:“到那边听话,吃好,学好,平安回来!”前面人多,他父母无法再跟着轿子跑了,但是年克在轿子上回头看到一双粗壮的手臂,一双白白的带着手镯的手臂在人头上方继续摇摆着。天佑的轿子就在年克的后面,他也看到了这一幕,他也伸出胳臂向那对夫妇的手臂使劲的挥动着,好像那就是自己的父母。
许多船停靠在码头,帆船,火轮船,有的火轮船上也有帆,那是为了顺风时借助风力。码头上运货的马车、牛车、驴车穿梭来往;接客人的轿子,人力车,独轮车川流不息,十分繁忙。
幼童们要乘的是一艘最高大的火轮船,船身标有“CHINA”(“中国”号)的字样,幼童们是认识的,看到都露出了笑容,但遗憾的是轮船并不是中国的。
到了码头,全体都下了轿子,身着官服的陈南斌带着两位中文教习、一名翻译与继续留在上海肄业局的刘翰清等一一施礼告别。
刘翰清向陈南斌施礼道:“陈大人此去异国他乡十余载,肩负朝廷、幼童和他们亲人的多副重担,请大人多多保重身体!下官盼望在此迎接你凯旋归来。”
陈南斌凝重的神态道:“多谢刘大人,你还有陆续招聘培训三批幼童陆续赴美的重任,你的担子也不轻啊,望刘大人多多保重!”
此时幼童们穿着官学生的长袍马褂,带着瓜皮帽,提着一色的箱子列成一队,他们的脸上还带着刚才和乡亲们告别的泪痕,逐一来到刘大人面前,放下箱子,规规矩矩的向刘大人等深深鞠躬。
天佑也走了过来,放下箱子向刘大人深深一鞠躬,站起来的时候脸上又添了新的泪珠,他停顿在刘大人面前,似乎恋恋不舍,他感到这几个月刘大人为幼童们是呕心沥血,现在分别心里就像真和亲人离别一样难受。刘大人拍了拍他的肩膀,给了他一个坚定的目光。天佑点点头,低头提起箱子往前走了。
当最后一名幼童走过去即将登船回头向刘大人招手的时候,刘大人一直在招手告别,脸上也已经是两行清泪,旁边还站着几位教习。
火轮船“呜,呜”的几声长鸣,慢慢的启动了,离岸了,船上的人都在向岸上人招手,刘大人他们也在向船上的人招手,但是太远了,分不清是谁,只能看到一片人影。
船上靠近窗户的天佑、明忠等幼童还在向岸上招手,直到海岸已经成为远远的一条线了,他们才转过头来,互相看着惆怅的泪脸。
48 赴美的火轮船上 // 甲板上 夜晚 内/ / 外
船外已经漆黑一片,陈大人、两位中文教习、翻译住在头等舱。
天佑等三十位幼童在二等舱。厨师、裁缝、杂役等本没有资格乘二等舱,但是为了便于照顾幼童,陈大人给他们也订了二等舱的铺位。
此时风越发大了,风吹得舱门口呼呼作响,船开始明显摇晃,挂着的毛巾,衣物来回摇晃,
船上的洋人船员手拿一叠小桶分发给每个人,用生硬的中国话道:“风大浪高,船会颠簸,如果呕吐就吐在桶里,不要乱走动了。”
此时幼童们都在自己的铺位上,但随着船、铺位的晃动,一个个都显出紧张的神色,有的紧紧的抓着床框,有的坐着,有的卧着。风声涛声在加大,床铺和幼童们晃动也更加厉害。一个幼童控制不住,“哇”的吐了出来,幸亏他是下铺,他已经用小桶接着了。
杂役老曹和厨师老洪身体壮实些,招呼大家:“上铺的都下来吧,坐在床边扶稳了。”上铺的幼童纷纷往下爬,老洪和老曹扶着或者托一把。裁缝老冯身体比较瘦弱,自己已经坐在铺的一头十分难受了。
风的呼啸声更大,船颠簸的更厉害,有的杯子和东西都从桌子或台子上掉落地上叮里咣啷的响,呕吐声已经此起彼伏,甚至嘈杂成一片,有的站起来,有的坐下,一片杂乱狼藉。
天佑此时也坐在铺边,扶着床栏杆,也在阵阵作呕。旁边是潘明忠,一直弯着腰吐得更厉害。天佑回头看见,忙坐过到身旁,用手掌在明忠背部轻拍道:“明忠,明忠,坚持。”刚说完自己也一阵急呕。
明忠一副痛苦的脸色,回头对天佑道:“风浪太大,会不会有危险啊?”
对面另一位幼童也愁苦的样子道:“可别出事啊,我真害怕。”
天佑看看他道:“怕也没有用,扶住,自己尽量别晃动。”
舱外,狂风巨浪袭击着火轮船,在大海中火轮船象一片树叶一样随浪起伏,巨浪打在船头,激起高高的水柱,落下来打在空无一人的甲板上。
头等舱里的四位大人也是呕吐成一片,尤其是陈南斌,毕竟五十多岁了,其余三位都是三十多岁的年轻人。此时陈南斌身穿便服长袍马褂,半仰靠在床头,闭着眼睛,手在胸口腹部上下抚动,在摇晃中突然急速坐起一阵呕吐。叶教习过来轻轻给他拍背。
陈南斌抬起了头,闭着眼睛有气无力的道:“如此颠簸,苦胆都吐出来了,不知幼童们怎样?我这般狼狈也无法去看望他们,哪位能代我去看看?”
三位都异口同声的说道:“大人歇息,不要多虑,在下代去看望幼童可否?”
陈南斌道:“如此甚好,那就有劳叶教习代我去抚慰诸幼童吧。”
二等舱门口,叶教习手扶床栏杆东倒西歪的走进来对大家说道:“各位幼童,大家受苦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陈大人呕吐也很厉害,站立不稳,大人惦念诸位,特命我代大人看望大家,嘱咐诸位要坚持,稍好些要吃点东西,防止肚子里太空荡了伤胃。”
幼童们有气无力、七零八落的回答:“谢谢陈大人。” “谢谢叶教习。”“请大人放心。”“我们会按大人嘱咐做。”有的幼童还故意在痛苦的脸上挤出一点笑意。
叶教习看大家如此回答,脸上露出欣慰,道:“诸位幼童如此懂事,我回去定禀告陈大人,让他放心,稍好些,大人一定会来看望你们。你们自己要好好的啊!”说着摇晃着走了出去。
舱外,火轮船继续在大风大浪中摇摆,大浪激起的水墙象泰山压顶一样落在船上。
舱内,由于更大一波风涛袭来,摇晃加剧,大家连成一片的呕吐。
有个幼童害怕的哭了起来,埋头抱着旁边的同伴,一边哭一边道:“我怕,我怕,我要没命了!”
天佑和杂役老曹忙过来扶着他安慰他:“别怕,没事,我们能挺住。”
正在这时,从门口进来一位洋人老奶奶,白色的卷发,满脸慈祥,一手拿着一个瓶子,一手扶着栏杆,也是趔趄着走进来,用生硬的中国话道:“孩子们,我知道你们呕吐太厉害了,我刚找出来治晕船的药,你们三十个孩子,正好一人两粒,赶快吃下去吧,会减轻症状的。”
大家都怔怔的看着这位素不相识的洋人老奶奶,没有人说话。
老奶奶看大家都看着她不说话,知道还没有完全理解,于是又道:“这是解晕船的药,吃了一定不会那么难受了,不呕吐了。”
她看孩子们还是不说话的看着她,她于是转向大人,她觉得留着长辫子和孩子们在一起的大人一定是他们的监护人,于是他朝老洪道:“你是他们的监护人吧?这是很有效的解晕药,你让他们吃了吧?”
厨师老洪感到很为难,和这位洋人素不相识,尽管她出于好心,可是就让孩子们吃她的药,万一有事,这可是天大的事啊,自己如何能做这个决定,承担这个责任?他只好对老奶奶道:“你稍等。”于是他转身轻声和老冯、老曹商量。
就在此时船又一次剧烈摇晃,老奶奶没站住跌倒在地,天佑等几个幼童见状,立刻把老奶奶扶起来坐在铺位上。
老洪转过身对老奶奶道:“你好,我们十分感谢你出手相助,可让孩子们吃你的药关系重大,我们都无权做主,你稍等,让我去请示我们的大人再决定吧,好吗?”
老奶奶有点激动的说:“你是怀疑我的药有问题?这药我以前坐海船都吃过,绝对没有问题。今天听到人说孩子们吐得太厉害,因为你们孩子多,我自己就没有吃,所以这是一瓶未开封的药,怎么会有问题?”
说着摊开双手,一副不被理解的委屈,然后将药递给老洪,老洪伸手接过,因为上面都是洋文看不懂,就递给站在旁边的天佑,天佑看了看对老洪道:“许多字我也不认识,要不我拿去给曾翻译看看吧?”
老洪点头道:“你去吧。”天佑拿着药瓶扶着栏杆就出去了,不一会回来了,对洪师傅等轻声道:“曾翻译看清了确实是解晕船的药,是美国生产的,但是大人们商量还是不敢让大家吃,还是怕出问题。”
老洪只好再次拿着药瓶递给老奶奶道:“大人们的意见还是不吃,但是对你的热忱帮助表示诚挚的谢意!”说着给老妇人深深一揖。
老妇人无可奈何的接过药瓶道:“好吧,用你们中国人的话说我是‘好心当成了驴肝肺’。”说着站起来,摇晃着要往外走。
正在此时又一次猛烈的摇晃,天佑和好几个幼童都呕吐起来。
天佑看着同伴们痛苦的脸色,他决定冒险,他相信这位洋人老奶奶是好人,她的药也是好药。所以他立即对着老奶奶的背影道:“老奶奶请稍等。”
然后他转过身对老洪等几位说:“我相信老奶奶是好人,反正我立过干结,生死自负,出了事不会让大人们和朝廷负责,让我先吃药吧,要不大家都太难受,吃了药也许会好得多,好吗?”
几个成人和幼童们都吃惊的看着天佑,还没等到回答,他已经转身对着老奶奶道:“老奶奶,我想吃你的药,可以吗?”
洋人老奶奶露出了慈祥的笑容道:“太好了,太可以了,你快吃,一定会见好的。”说着将瓶子递给天佑,天佑拧开瓶盖倒出来两粒放到嘴里,一下就咽下去了,然后才从一个小水壶里倒出来一些水喝掉。
不长的时间,等大家再次因为船的摇晃而呕吐的时候,天佑却稳稳的坐在那里没有吐,见此情景明忠问他:“天佑,你觉得好受些吗?”
天佑好像在体会着说:“我觉得好受多了,肚子里不那么恶心作呕了。”
明忠忍着难受道:“我也吃,给我两粒。”
别的幼童见状,也纷纷皱着眉头,捂着肚子过来对天佑道:“给我两粒。”“我也要。”大家吃完药坐在床铺上都比较安静了,此时大浪袭来,船又摇晃,老奶奶却呕吐了一下,天佑见状急忙站起来扶着老奶奶道:“老奶奶,非常感谢你,你也吃两粒吧!”
老奶奶笑笑摆摆手道:“没事,我乘船多已经快适应了,我回舱去休息。”说着站起来,天佑和另一位幼童扶着老奶奶慢慢走出了舱房。
夜里,尽管船还在摇晃,但舱里幼童的呕吐声已经消失,明忠向对头睡着的天佑道:“真亏了花旗国老奶奶,要不这一夜我们不得吐死啊!”
天佑回应道:“是啊,真感谢她老人家!”
49 火轮船甲板 晨 外
火轮船的前甲板上三三两两的旅客凭栏远眺,欣赏着东方太阳已经升起后火红的云霞,其中也有幼童们。
明忠对站在身旁的天佑道:“昨夜的风浪真吓人,还好,现在总算好了。”
天佑道:“是啊,这么大的浪第一次遇到。”
明忠:“吐得我的胆汁都出来了,亏了美国老奶奶的药。”
天佑目视着前方道:“真的要记着老奶奶的恩情。明忠,你看现在风平浪静,多娴静啊!”
这边欧阳耿道:“茫茫大海天涯无际,何时才能到花旗国啊?”
旁边王年克道:“早呢,你耐着性子等吧。”
明忠道:“但总是离花旗国越来越近了吧。”
“那当然。”几个人继续兴致勃勃的聊着,一边说,有的还手臂指着远方。
天佑默默的退出来,他独自走向船尾。
此时在火轮船的二层尾部走道上正站着陈南斌和叶教习,他们也在看着远方。忽然看到下面甲板上出现了天佑,只见他独自走向围栏,凭栏远眺。
少顷,陈南斌看见天佑从衣兜里拿出两个小小的红布包小心翼翼地打开,一件是只有中指长的一双筷子,大半截是银的,后面小半截是象牙的,两只筷子端部还用细小的银链相连,是件十分精致的工艺品。另一件是只有手掌心大小的一把折扇,好像是檀香木做的,扇面上是绣花的一窄条弧形纱面,也很精致。
陈南斌对叶教习道:“天佑一定是在思乡,思念他的亲人。”
叶教习道:“大人所言极是。”
天佑看着远方天水相连的地方,海鸥跟在船后上下翻飞,眼前慢慢出现了广州离别时的情景。
(回忆的影像:广州码头)
广州天字码头,火轮船生火待发。天佑与送行的父母姐妹兄弟和族里的一些亲人依依惜别。
母亲陈娇走前几步,把天佑拉到旁边,从衣兜里拿出一个很小的红布包递给天佑道:“天佑,这件礼物虽然小,可是咱家祖传的,你爹和我交给你,想我们的时候就看看。”
天佑抬头问道:“娘,现在可以看吗?”
陈娇道:“可以啊,打开看吧。”
天佑小心的打开一看,是一双十分小巧精致的象牙镶嵌银筷,母亲昨晚一定将筷子擦过了,银筷部分熠熠闪光,象牙黄中透白。天佑喜悦的用红布重新包好放到自己衣襟兜里,随后垫着脚尖拉母亲的胳臂,陈娇以为儿子要说什么话,就俯下身和头来,天佑却用自己的嘴吻了一下母亲的额头,这是母亲和大家都没有想到的,他哪来的这种礼仪?从来只有母亲吻儿子额头的啊!原来天佑在街面上有时能看到英国租借里的洋人孩子和母亲或奶奶出来,看到过孩子这样亲吻过大人,天佑觉得这表达了孩子的想法,没什么不好的。没想到今天用上了。
在众人惊奇和恋恋不舍的目光中,甚至有人张大了嘴,天佑退回到谭伯伯身旁,然后跪下认真的给父母亲磕了三个头,站起时,眼泪抑制不住的流出。
火轮船上,天佑和谭伯伯向岸上亲人、朋友挥手,直到码头成为一线。
岸上,陈娇一个人站在最前面在向远去的火轮船招手,其他亲人在身后能看到她的衣角和头发在风中飘摇,她的手臂凝固了,当完全看不见火轮船之后,她才慢慢转回身来,脸颊上挂满了泪珠。
(镜头换到了香港码头)
有的幼童正在和亲人告别,没有亲人来告别的幼童都聚集站在一起。
天佑和谭伯伯正在话别,谭伯伯从衣兜里拿出一个手掌心大的红布包递给天佑道:“我告诉菊珍给她认了个哥哥,她特别高兴,懂事的让我把它送给哥哥。”
天佑征询的问:“谭伯伯,我打开看了?”
谭伯邨笑道:“当然可以,是一把小小的折扇。”
天佑打开一看果然是很小巧的折扇,可以打开合上,有股幽香。
谭伯邨又笑道:“是檀香扇,菊珍特别喜欢,现在她送给你了。”
天佑也笑着道:“谢谢谭伯伯,请代我谢谢菊珍妹妹。我也送给妹妹一件小东西。”说着拿了出来,也是一小块红布包着,拿在手上打开给谭伯伯看。
原来是一条活灵活现的金色小龙,天佑道:“谭伯伯,我算菊珍妹妹是属龙的,也不知对不对,就用泥做了一只龙,然后涂的金色漆粉,请你带给菊珍妹妹吧?”
谭伯邨十分欣喜的接过来:“好啊,太好了,她一定会喜欢的,我替她谢谢你,你真是个有心的孩子啊!”
天佑也给谭伯伯磕头三个,挥手告别。
正在天佑尽情遐想的时候,突然肩上被人拍了一下,他猛一惊回头一看,原来是明忠,天佑微微一笑:“吓我一跳,你怎么也过来了?”
明忠看到他手里的东西,笑道:“睹物思亲,想家了吧?”
天佑反问道:“你不想?”
明忠俏皮的道:“怎么不想?不过我家可没给我带什么物件,我只能从心里想了。”
天佑笑他:“谁不用心想?难道还用嘴想不成?”
明忠道:“我知道你为什么跑到船尾来了……”
天佑:“为什么?”
明忠:“可以面对家和亲人。”
天佑:“算你聪明,不过还有一点,从这里能感到离亲人越来越远……”
明忠:“那你是愿意离家越来越远?还是愿意离花旗国越来越近?”
老奶奶自然自语的:“那要是有个病有个灾呢?”忽然大声朝轿子里的幼童喊:“孩子,自己要知冷知热啊!真的有病有灾的时候告诉奶奶,奶奶去替你病,替你顶灾,奶奶这把老骨头没有用了,你们可是宝贝啊,你们一定要好好的回来啊……”
老奶奶的声音象温暖的春风抚在每个人的心坎,飘向远处。有的老年人和中年妇女甚至流下了眼泪,默默地用手背或者衣袖、手巾擦拭着眼睛,他们象心疼自己的儿孙一样心疼这些要远去的孩子。
孩子们看着不相识的爷爷奶奶、母亲、哥哥姐姐甚至弟妹们在为自己送行,哭泣,就好像真是自己的亲人在为自己送行一样,听到爷爷奶奶的话,天佑、潘明忠和好多幼童情不自禁的流下了眼泪,也在用手擦拭。
王年克的父母也在人群中,看到儿子的轿子过来了,泪眼婆娑的轻声喊道:“年克,年克!”一边挥动着手臂。
年克两行热泪早已经在流淌,此时看到了父母,他吞咽了一下克制住自己没有叫喊,他知道要维护官学生的形象,而是伸出胳臂使劲的摇晃。他的父母又连忙跟着轿子往前走,边说道:“到那边听话,吃好,学好,平安回来!”前面人多,他父母无法再跟着轿子跑了,但是年克在轿子上回头看到一双粗壮的手臂,一双白白的带着手镯的手臂在人头上方继续摇摆着。天佑的轿子就在年克的后面,他也看到了这一幕,他也伸出胳臂向那对夫妇的手臂使劲的挥动着,好像那就是自己的父母。
许多船停靠在码头,帆船,火轮船,有的火轮船上也有帆,那是为了顺风时借助风力。码头上运货的马车、牛车、驴车穿梭来往;接客人的轿子,人力车,独轮车川流不息,十分繁忙。
幼童们要乘的是一艘最高大的火轮船,船身标有“CHINA”(“中国”号)的字样,幼童们是认识的,看到都露出了笑容,但遗憾的是轮船并不是中国的。
到了码头,全体都下了轿子,身着官服的陈南斌带着两位中文教习、一名翻译与继续留在上海肄业局的刘翰清等一一施礼告别。
刘翰清向陈南斌施礼道:“陈大人此去异国他乡十余载,肩负朝廷、幼童和他们亲人的多副重担,请大人多多保重身体!下官盼望在此迎接你凯旋归来。”
陈南斌凝重的神态道:“多谢刘大人,你还有陆续招聘培训三批幼童陆续赴美的重任,你的担子也不轻啊,望刘大人多多保重!”
此时幼童们穿着官学生的长袍马褂,带着瓜皮帽,提着一色的箱子列成一队,他们的脸上还带着刚才和乡亲们告别的泪痕,逐一来到刘大人面前,放下箱子,规规矩矩的向刘大人等深深鞠躬。
天佑也走了过来,放下箱子向刘大人深深一鞠躬,站起来的时候脸上又添了新的泪珠,他停顿在刘大人面前,似乎恋恋不舍,他感到这几个月刘大人为幼童们是呕心沥血,现在分别心里就像真和亲人离别一样难受。刘大人拍了拍他的肩膀,给了他一个坚定的目光。天佑点点头,低头提起箱子往前走了。
当最后一名幼童走过去即将登船回头向刘大人招手的时候,刘大人一直在招手告别,脸上也已经是两行清泪,旁边还站着几位教习。
火轮船“呜,呜”的几声长鸣,慢慢的启动了,离岸了,船上的人都在向岸上人招手,刘大人他们也在向船上的人招手,但是太远了,分不清是谁,只能看到一片人影。
船上靠近窗户的天佑、明忠等幼童还在向岸上招手,直到海岸已经成为远远的一条线了,他们才转过头来,互相看着惆怅的泪脸。
48 赴美的火轮船上 // 甲板上 夜晚 内/ / 外
船外已经漆黑一片,陈大人、两位中文教习、翻译住在头等舱。
天佑等三十位幼童在二等舱。厨师、裁缝、杂役等本没有资格乘二等舱,但是为了便于照顾幼童,陈大人给他们也订了二等舱的铺位。
此时风越发大了,风吹得舱门口呼呼作响,船开始明显摇晃,挂着的毛巾,衣物来回摇晃,
船上的洋人船员手拿一叠小桶分发给每个人,用生硬的中国话道:“风大浪高,船会颠簸,如果呕吐就吐在桶里,不要乱走动了。”
此时幼童们都在自己的铺位上,但随着船、铺位的晃动,一个个都显出紧张的神色,有的紧紧的抓着床框,有的坐着,有的卧着。风声涛声在加大,床铺和幼童们晃动也更加厉害。一个幼童控制不住,“哇”的吐了出来,幸亏他是下铺,他已经用小桶接着了。
杂役老曹和厨师老洪身体壮实些,招呼大家:“上铺的都下来吧,坐在床边扶稳了。”上铺的幼童纷纷往下爬,老洪和老曹扶着或者托一把。裁缝老冯身体比较瘦弱,自己已经坐在铺的一头十分难受了。
风的呼啸声更大,船颠簸的更厉害,有的杯子和东西都从桌子或台子上掉落地上叮里咣啷的响,呕吐声已经此起彼伏,甚至嘈杂成一片,有的站起来,有的坐下,一片杂乱狼藉。
天佑此时也坐在铺边,扶着床栏杆,也在阵阵作呕。旁边是潘明忠,一直弯着腰吐得更厉害。天佑回头看见,忙坐过到身旁,用手掌在明忠背部轻拍道:“明忠,明忠,坚持。”刚说完自己也一阵急呕。
明忠一副痛苦的脸色,回头对天佑道:“风浪太大,会不会有危险啊?”
对面另一位幼童也愁苦的样子道:“可别出事啊,我真害怕。”
天佑看看他道:“怕也没有用,扶住,自己尽量别晃动。”
舱外,狂风巨浪袭击着火轮船,在大海中火轮船象一片树叶一样随浪起伏,巨浪打在船头,激起高高的水柱,落下来打在空无一人的甲板上。
头等舱里的四位大人也是呕吐成一片,尤其是陈南斌,毕竟五十多岁了,其余三位都是三十多岁的年轻人。此时陈南斌身穿便服长袍马褂,半仰靠在床头,闭着眼睛,手在胸口腹部上下抚动,在摇晃中突然急速坐起一阵呕吐。叶教习过来轻轻给他拍背。
陈南斌抬起了头,闭着眼睛有气无力的道:“如此颠簸,苦胆都吐出来了,不知幼童们怎样?我这般狼狈也无法去看望他们,哪位能代我去看看?”
三位都异口同声的说道:“大人歇息,不要多虑,在下代去看望幼童可否?”
陈南斌道:“如此甚好,那就有劳叶教习代我去抚慰诸幼童吧。”
二等舱门口,叶教习手扶床栏杆东倒西歪的走进来对大家说道:“各位幼童,大家受苦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陈大人呕吐也很厉害,站立不稳,大人惦念诸位,特命我代大人看望大家,嘱咐诸位要坚持,稍好些要吃点东西,防止肚子里太空荡了伤胃。”
幼童们有气无力、七零八落的回答:“谢谢陈大人。” “谢谢叶教习。”“请大人放心。”“我们会按大人嘱咐做。”有的幼童还故意在痛苦的脸上挤出一点笑意。
叶教习看大家如此回答,脸上露出欣慰,道:“诸位幼童如此懂事,我回去定禀告陈大人,让他放心,稍好些,大人一定会来看望你们。你们自己要好好的啊!”说着摇晃着走了出去。
舱外,火轮船继续在大风大浪中摇摆,大浪激起的水墙象泰山压顶一样落在船上。
舱内,由于更大一波风涛袭来,摇晃加剧,大家连成一片的呕吐。
有个幼童害怕的哭了起来,埋头抱着旁边的同伴,一边哭一边道:“我怕,我怕,我要没命了!”
天佑和杂役老曹忙过来扶着他安慰他:“别怕,没事,我们能挺住。”
正在这时,从门口进来一位洋人老奶奶,白色的卷发,满脸慈祥,一手拿着一个瓶子,一手扶着栏杆,也是趔趄着走进来,用生硬的中国话道:“孩子们,我知道你们呕吐太厉害了,我刚找出来治晕船的药,你们三十个孩子,正好一人两粒,赶快吃下去吧,会减轻症状的。”
大家都怔怔的看着这位素不相识的洋人老奶奶,没有人说话。
老奶奶看大家都看着她不说话,知道还没有完全理解,于是又道:“这是解晕船的药,吃了一定不会那么难受了,不呕吐了。”
她看孩子们还是不说话的看着她,她于是转向大人,她觉得留着长辫子和孩子们在一起的大人一定是他们的监护人,于是他朝老洪道:“你是他们的监护人吧?这是很有效的解晕药,你让他们吃了吧?”
厨师老洪感到很为难,和这位洋人素不相识,尽管她出于好心,可是就让孩子们吃她的药,万一有事,这可是天大的事啊,自己如何能做这个决定,承担这个责任?他只好对老奶奶道:“你稍等。”于是他转身轻声和老冯、老曹商量。
就在此时船又一次剧烈摇晃,老奶奶没站住跌倒在地,天佑等几个幼童见状,立刻把老奶奶扶起来坐在铺位上。
老洪转过身对老奶奶道:“你好,我们十分感谢你出手相助,可让孩子们吃你的药关系重大,我们都无权做主,你稍等,让我去请示我们的大人再决定吧,好吗?”
老奶奶有点激动的说:“你是怀疑我的药有问题?这药我以前坐海船都吃过,绝对没有问题。今天听到人说孩子们吐得太厉害,因为你们孩子多,我自己就没有吃,所以这是一瓶未开封的药,怎么会有问题?”
说着摊开双手,一副不被理解的委屈,然后将药递给老洪,老洪伸手接过,因为上面都是洋文看不懂,就递给站在旁边的天佑,天佑看了看对老洪道:“许多字我也不认识,要不我拿去给曾翻译看看吧?”
老洪点头道:“你去吧。”天佑拿着药瓶扶着栏杆就出去了,不一会回来了,对洪师傅等轻声道:“曾翻译看清了确实是解晕船的药,是美国生产的,但是大人们商量还是不敢让大家吃,还是怕出问题。”
老洪只好再次拿着药瓶递给老奶奶道:“大人们的意见还是不吃,但是对你的热忱帮助表示诚挚的谢意!”说着给老妇人深深一揖。
老妇人无可奈何的接过药瓶道:“好吧,用你们中国人的话说我是‘好心当成了驴肝肺’。”说着站起来,摇晃着要往外走。
正在此时又一次猛烈的摇晃,天佑和好几个幼童都呕吐起来。
天佑看着同伴们痛苦的脸色,他决定冒险,他相信这位洋人老奶奶是好人,她的药也是好药。所以他立即对着老奶奶的背影道:“老奶奶请稍等。”
然后他转过身对老洪等几位说:“我相信老奶奶是好人,反正我立过干结,生死自负,出了事不会让大人们和朝廷负责,让我先吃药吧,要不大家都太难受,吃了药也许会好得多,好吗?”
几个成人和幼童们都吃惊的看着天佑,还没等到回答,他已经转身对着老奶奶道:“老奶奶,我想吃你的药,可以吗?”
洋人老奶奶露出了慈祥的笑容道:“太好了,太可以了,你快吃,一定会见好的。”说着将瓶子递给天佑,天佑拧开瓶盖倒出来两粒放到嘴里,一下就咽下去了,然后才从一个小水壶里倒出来一些水喝掉。
不长的时间,等大家再次因为船的摇晃而呕吐的时候,天佑却稳稳的坐在那里没有吐,见此情景明忠问他:“天佑,你觉得好受些吗?”
天佑好像在体会着说:“我觉得好受多了,肚子里不那么恶心作呕了。”
明忠忍着难受道:“我也吃,给我两粒。”
别的幼童见状,也纷纷皱着眉头,捂着肚子过来对天佑道:“给我两粒。”“我也要。”大家吃完药坐在床铺上都比较安静了,此时大浪袭来,船又摇晃,老奶奶却呕吐了一下,天佑见状急忙站起来扶着老奶奶道:“老奶奶,非常感谢你,你也吃两粒吧!”
老奶奶笑笑摆摆手道:“没事,我乘船多已经快适应了,我回舱去休息。”说着站起来,天佑和另一位幼童扶着老奶奶慢慢走出了舱房。
夜里,尽管船还在摇晃,但舱里幼童的呕吐声已经消失,明忠向对头睡着的天佑道:“真亏了花旗国老奶奶,要不这一夜我们不得吐死啊!”
天佑回应道:“是啊,真感谢她老人家!”
49 火轮船甲板 晨 外
火轮船的前甲板上三三两两的旅客凭栏远眺,欣赏着东方太阳已经升起后火红的云霞,其中也有幼童们。
明忠对站在身旁的天佑道:“昨夜的风浪真吓人,还好,现在总算好了。”
天佑道:“是啊,这么大的浪第一次遇到。”
明忠:“吐得我的胆汁都出来了,亏了美国老奶奶的药。”
天佑目视着前方道:“真的要记着老奶奶的恩情。明忠,你看现在风平浪静,多娴静啊!”
这边欧阳耿道:“茫茫大海天涯无际,何时才能到花旗国啊?”
旁边王年克道:“早呢,你耐着性子等吧。”
明忠道:“但总是离花旗国越来越近了吧。”
“那当然。”几个人继续兴致勃勃的聊着,一边说,有的还手臂指着远方。
天佑默默的退出来,他独自走向船尾。
此时在火轮船的二层尾部走道上正站着陈南斌和叶教习,他们也在看着远方。忽然看到下面甲板上出现了天佑,只见他独自走向围栏,凭栏远眺。
少顷,陈南斌看见天佑从衣兜里拿出两个小小的红布包小心翼翼地打开,一件是只有中指长的一双筷子,大半截是银的,后面小半截是象牙的,两只筷子端部还用细小的银链相连,是件十分精致的工艺品。另一件是只有手掌心大小的一把折扇,好像是檀香木做的,扇面上是绣花的一窄条弧形纱面,也很精致。
陈南斌对叶教习道:“天佑一定是在思乡,思念他的亲人。”
叶教习道:“大人所言极是。”
天佑看着远方天水相连的地方,海鸥跟在船后上下翻飞,眼前慢慢出现了广州离别时的情景。
(回忆的影像:广州码头)
广州天字码头,火轮船生火待发。天佑与送行的父母姐妹兄弟和族里的一些亲人依依惜别。
母亲陈娇走前几步,把天佑拉到旁边,从衣兜里拿出一个很小的红布包递给天佑道:“天佑,这件礼物虽然小,可是咱家祖传的,你爹和我交给你,想我们的时候就看看。”
天佑抬头问道:“娘,现在可以看吗?”
陈娇道:“可以啊,打开看吧。”
天佑小心的打开一看,是一双十分小巧精致的象牙镶嵌银筷,母亲昨晚一定将筷子擦过了,银筷部分熠熠闪光,象牙黄中透白。天佑喜悦的用红布重新包好放到自己衣襟兜里,随后垫着脚尖拉母亲的胳臂,陈娇以为儿子要说什么话,就俯下身和头来,天佑却用自己的嘴吻了一下母亲的额头,这是母亲和大家都没有想到的,他哪来的这种礼仪?从来只有母亲吻儿子额头的啊!原来天佑在街面上有时能看到英国租借里的洋人孩子和母亲或奶奶出来,看到过孩子这样亲吻过大人,天佑觉得这表达了孩子的想法,没什么不好的。没想到今天用上了。
在众人惊奇和恋恋不舍的目光中,甚至有人张大了嘴,天佑退回到谭伯伯身旁,然后跪下认真的给父母亲磕了三个头,站起时,眼泪抑制不住的流出。
火轮船上,天佑和谭伯伯向岸上亲人、朋友挥手,直到码头成为一线。
岸上,陈娇一个人站在最前面在向远去的火轮船招手,其他亲人在身后能看到她的衣角和头发在风中飘摇,她的手臂凝固了,当完全看不见火轮船之后,她才慢慢转回身来,脸颊上挂满了泪珠。
(镜头换到了香港码头)
有的幼童正在和亲人告别,没有亲人来告别的幼童都聚集站在一起。
天佑和谭伯伯正在话别,谭伯伯从衣兜里拿出一个手掌心大的红布包递给天佑道:“我告诉菊珍给她认了个哥哥,她特别高兴,懂事的让我把它送给哥哥。”
天佑征询的问:“谭伯伯,我打开看了?”
谭伯邨笑道:“当然可以,是一把小小的折扇。”
天佑打开一看果然是很小巧的折扇,可以打开合上,有股幽香。
谭伯邨又笑道:“是檀香扇,菊珍特别喜欢,现在她送给你了。”
天佑也笑着道:“谢谢谭伯伯,请代我谢谢菊珍妹妹。我也送给妹妹一件小东西。”说着拿了出来,也是一小块红布包着,拿在手上打开给谭伯伯看。
原来是一条活灵活现的金色小龙,天佑道:“谭伯伯,我算菊珍妹妹是属龙的,也不知对不对,就用泥做了一只龙,然后涂的金色漆粉,请你带给菊珍妹妹吧?”
谭伯邨十分欣喜的接过来:“好啊,太好了,她一定会喜欢的,我替她谢谢你,你真是个有心的孩子啊!”
天佑也给谭伯伯磕头三个,挥手告别。
正在天佑尽情遐想的时候,突然肩上被人拍了一下,他猛一惊回头一看,原来是明忠,天佑微微一笑:“吓我一跳,你怎么也过来了?”
明忠看到他手里的东西,笑道:“睹物思亲,想家了吧?”
天佑反问道:“你不想?”
明忠俏皮的道:“怎么不想?不过我家可没给我带什么物件,我只能从心里想了。”
天佑笑他:“谁不用心想?难道还用嘴想不成?”
明忠道:“我知道你为什么跑到船尾来了……”
天佑:“为什么?”
明忠:“可以面对家和亲人。”
天佑:“算你聪明,不过还有一点,从这里能感到离亲人越来越远……”
明忠:“那你是愿意离家越来越远?还是愿意离花旗国越来越近?”
上一集
下一集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