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独家授权
字数:46906
成片时长:每集约39分钟
阅读:9583
发表:2019/8/20 修改:2019/8/21
20集 主旋律 电视剧剧本
《家族徽乡情》第1-4集
- 故事梗概
- 分集提纲
- 作品正文
(偌大房内只剩齐家父子与仆人等寥寥数人,齐耀钟吩咐下人收拾桌子。)
仆人志伟(正收拾碗筷,拿起一只碗,发现压在碗底的红包,惊诧地喊。):老爷,您快来看呐!
齐耀钟(闻声望去,亦惊诧。):红包?(快步来到志伟身边,一把夺过红包,忙不迭打开并朝里看了看。)在何处发现的?
志伟:我拿起一只碗,发现此红包正压于碗底。
仆人甲:老爷,这碗底也压了一个!(把红包交给齐耀钟)
仆人乙:老爷,好像每只碗下面都有!(把红包交给齐耀钟)
齐耀钟(木然地接过一只只红包,苦苦思索。突然,将余光落在其中一桌的松鼠鳜鱼上,此刻,似乎意识到了什么,忙环视每桌的松鼠鳜鱼。)
镜头特写:每桌松鼠鳜鱼皆完好无损!
齐耀钟(目露凶光,恶狠狠。):好你个姓郑的!敢耍我!
第十五场
时:日
地:大街上人:郑老板,宾客戊,街上众行人
(郑老板与宾客戊边走边聊,二人神情轻松自如。)
宾客戊(奇怪):郑老板,咱们一桌坐着,我没见你动过鱼啊?咋被卡了呢?
郑老板(笑了笑):岂止我一人被卡,我相信今天在座的所有人都被卡了。鱼刺,(附带肢体语言)并不卡在大家喉咙里,而是卡在每位宾客的心中。鱼刺并不来源于鱼,而是来源于齐耀钟的所言所行。
宾客戊(赞叹):啧啧,说得太好了!对了,你猜齐耀钟要是发现我们都留下了红包,他会怎么想?
郑老板:首先是疑惑,之后是气愤。
宾客戊:愿闻其详。
郑老板:如今,他的家业越做越大,人也不免狂傲起来。在他心里,金钱是践踏别人尊严最有利的武器。举办宴会,无非向我们这些“没见过世面”的“乡下人”炫耀展示他所有的骄傲与富贵,认为自己一旦施舍小恩小惠,我们就恨不得据为己有。然而,结果却令他使料未及。不过他是个聪明人,又是个极爱面子的人,想明白了定会恼羞成怒。
宾客戊:是啊!想明白了原来大家早已看穿他的伎俩,并用自己特有的方式,狠狠“回敬”了齐耀钟一巴掌!留下红包则意味着不受失信无德之徒的一毫一厘。
(二人相对而笑)
郑老板(对宾客戊拱拱手):在下先行一步,回去晚了,醋坛子非翻了不可。
第十六场
时:日
地:齐宅书房内
人:齐耀钟,瑞江
(齐耀钟靠在椅背上,气得胸脯大幅度起伏,瑞江怯生生地站在父亲面前。)
齐耀钟(厉喝):你给我跪下!
瑞江(跪下)
齐耀钟(站起,手指点着瑞江。):跟你耳提面命过多少遍?划拳猜谜之技只专属目不识丁的粗俗之流,向来为文人雅士所不齿。你一再“出格”,迟早会被“污染”的!
瑞江:儿连年接受雷打不动的古板式教育,见民间有此纷繁有趣的消遣,不免一时间乱了心智。儿现保证今后克己复礼,“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求父亲大人原谅我这一回。(磕头三次,眼泪扑簌簌落下。)
齐耀钟(见儿子可怜兮兮,不免心软,语气也缓和慈柔了不少。):你意识到自个儿哪儿还有错吗?
瑞江:我今日没能答出下句,给父亲丢脸了。还有,(越说越伤心,声音小得几乎听不见。)
我在吉利的日子里说了些不吉利的话。
齐耀钟(叹气,扶起瑞江。):好了,你且起身。
(父子二人皆坐下)
齐耀钟:你对不出诗句并非丢我的脸,而是反映出你学艺不精!你想过没有,他日你很可能会因一道答不上的题而名落孙山!方才那红包和鱼你也亲眼所见,他们之所以敢这般放肆,完全因你我皆无功名傍身。反之,你若金榜题名,甚至独占鳌头,谁还敢小瞧你?那时别说是红包,就是炸药包他们也必须接受!(苦口婆心)孩子,你要永远牢记我的话,“你的身份地位决定着你的尊卑荣辱”。
瑞江(抹了把眼泪,语气坚定。):请父亲放心,往后我会更加用功,争取在这两年秋季乡试中中举!
齐耀钟:孩子,你有这份进取心,我非常欣慰,可你殊不知成功需要天时、地利、人和,这三方的共同助力。你个人的努力是为人和,我们的一举一动都被上天洞察,尤其逢喜庆时节,言语要特别谨慎,不能带丝毫不祥的字眼,否则惹恼了上天、收回天时,一切都功亏一篑了!千万不要祸从口出以致功败垂成啊!“雨”,“鬼”字用在今天就极不合适!我们家的府宅刚刚落成,需要的是“蒸蒸日上”,“紫气东来”,“光芒万丈”这些吉祥的词汇。“雨”呢?反倒会泡烂宅邸的根基,消磨主人的斗志,为宅邸和你的前途蒙上阴影!
瑞江:原来是这样,难怪您对何叔那样愤恨,不仅是他使我当众出了丑,还因他说了不吉利的词语“日色欲尽”。(停顿片刻)那么爸爸,地利又有何指呢?
齐耀钟:这个简单,自然指住宅风水和住宅建造结构了。这些年,我对宅邸的选址煞费苦心,不惜重金、专程从徽州请来古徽派建筑大师,精心设计,精良选材,在方方面面甚至达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如此呕心沥血,最终都是为了你的美好前途呀!孟母三迁亦不过如是。宅邸坐北朝南,南面呈现大片良田,阳光可以充足照见,预示着年年五谷丰登。自古以东为尊,孤山位西向东,呈拜祭之态,顺应天道。水为阴,自然要位于正北端。
瑞江:可您为什么要将竹林迁到绿水以北呢?是不是竹林的阴气更重?
齐耀钟(笑笑):非也!这涉及到五行学,你年纪尚小,不懂也很正常。
瑞江(摇着父亲的衣袖催促):爸爸,我想多学点嘛!快和我讲讲!
齐耀钟:好吧!简单来说,宅邸属土,绿水自然属水,竹林当属木。五行学上说,木克土,土克水。土克水并无大碍,可木克土即可称“大凶”了!所以,我有意不让宅邸和竹林邻触,而是自南向北排成“土水木”,突出有大阳气庇佑的“土”、立于强势不败之地!
瑞江:那么可不可以没有竹林呢?
齐耀钟:不可,竹与学从来都如影随形,无竹不成学。读书人常言“人有志,竹有节”“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胸有成竹”犹能彰显学艺之精。再者,竹林幽静,冬暖夏凉,很多学馆干脆设在其中,不是没有道理的啊!
瑞江:爸爸,既然谈到了竹,我倒觉得竹是个颇受争议的植物。
齐耀钟:哦?说下去。
瑞江:毋庸置疑,“四君子”梅兰竹菊和“岁寒三友”竹松柏中唯一共有的便是竹了,可见翠竹既有高雅冷傲的品质,又有坚韧耐寒的风貌。但也有不少文人批评竹的虚衍空洞,有讽喻对句曰“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毫不留情地将竹与墙头草混为一类了。
齐耀钟(并未回答,招呼瑞江。):走,我带你进竹林。
第二集
第一场
时:日
地:齐宅竹林内
人:齐耀钟,瑞江
(父子俩绕过绿水,涉足于空灵幽静的竹林中。齐耀钟停在一竿竹旁,弯下腰分别对几个竹节敲了敲,很快确定其中一竹节,遂从怀中取一钻子,朝该节竿处钻了下去。)
瑞江(疑惑):爸爸,你在做什么?
齐耀钟:吩咐你带的麦秸和杯子带来了没有?
瑞江:带了。
齐耀钟(钻了个小孔,迅速用拇指堵住,语气稍加急促。):快!将麦穗放在杯中,上口插入这竹的洞孔内!
瑞江(麻利地照办)
(神奇的一幕出现了,但见一股浅绿色的纯清液体从竹孔中缓缓引流入杯内,当杯快满时,齐耀钟将早就备好的木塞把洞孔堵得严严实实。)
齐耀钟:瑞江,你浅尝一下。
瑞江(依旧云山雾罩,弄不清父亲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木讷地抿了一口,突然眼睛一亮,惊呼。):居然是酒!这竹子怎么会生酒?
齐耀钟:这是竹筒酒。不过它并不是竹子中固有的液体,而是三年前,当这棵竹子还是竹笋时,我加入了高度烧酒。三个寒暑走过,竹笋渐长,并与烧酒相伴相溶,终成你杯中佳酿。
瑞江:此前,我听闻制作竹筒酒前,先把竹子砍下,锯成一节节的,封上竹节一头,灌满酒后再封上另一头。
齐耀钟:真正的竹筒酒在生成过程中,一定是极富生命力的!你说的那种,(不屑)哼,死水一筒,与汝杯中相较,岂止一个相形见绌?
瑞江:爸爸,说实在的,现在回味起来,丝毫没有高度烧酒的刺喉感,反倒平添了一席柔韵清怡之味。
齐耀钟(赞叹):完全汲取了天地日月的精华,质与感早凌驾于昔日之上矣!
瑞江:既然竹筒酒这般美妙,你何不在每根竹子中多节注入,而仅选稀疏寥寥几根单节注入?
齐耀钟:酒对植被与土壤本身存有毒性,倘若如你假设,那么整片竹林尽遭枯噬。做人也是同样道理,当面临美好事物时,一定要知足,勿贪婪。
瑞江:可,这些与我在书房里的问题有关联吗?
齐耀钟:傻孩子,如果竹子不是空心的,怎可灌入酒啊?管弦乐器之所以发出清妙曲谱,正得益于竹子的中空结构。老子曰,无、才可生有。凡事留一点空间,才有上升的阶梯,留一点退路,才有转圜的余地。否则只能袖手哀叹“杯满则溢”,“月盈则亏”了。所谓“皮厚腹中空”反可理解成“坚韧却轻便”,拥有这得天独厚的优势,你看在生活中竹子多常见啊?文人的毛笔,农人的扁担,工匠的扶梯,老人的拐杖······凡事都具有双面性,就看你如何理解了。
瑞江:明白了,我觉得风水学还是蛮有意思的,那么咱家宅邸的建造结构又有何巧夺天工之妙呢?
齐耀钟:这个就没风水那么复杂了,完全是我个人的想法。徽派建筑只流行于徽州休宁一带,在我们这个地方太罕见。你思量一下,从前朝至今,休宁地界,光状元郎就出了十几位,进士举人更是数不胜数!我这般煞费苦心只希望你能多沾福气。(向儿子投来殷切的目光)古人云,“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瑞江(颇受感动):爸爸,我万万没想到您安排得这般周全,您为我的学业操碎了心,我一定要像竹子一样,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绝不辜负您的期望!
第二场
时:夜
地:齐宅天井内
人:齐耀钟,瑞江,志伟
(天黑了下来,惨淡的月色倦倦地洒向大地。父子俩出了竹林,朝家的方向漫步。天井里,志伟正在浇花。)
瑞江(口气稍显惋惜):爸爸,这是我在新宅中睡的第一晚,可惜今天月亮不赏光,不能打开花格窗一睹月貌了。
齐耀钟:花格窗重华轻实,唯诺永居屋檐下,伏窗赏月犹似坐井观天,难以激起你的雄心壮志。你瞧那飞檐,虽多遭风雪侵袭,却临危不惧,依旧傲视群雄,很有舍天吾独霸之气势!
(一阵晚风吹来,不由得打起了哆嗦。)瑞江(不解):爸,现下已是初夏,为何仍常转寒?
齐耀钟:我们进屋里说。(吩咐志伟)把大门关了吧,再去厨房端两碗银耳莲子汤来。
第三场
时:夜
地:齐宅堂屋内
人:齐耀钟,瑞江
(父子俩坐定,边饮汤边聊。)
齐耀钟:老话说,“吃了端午粽,才把棉衣送”。还未到端阳节呢!
瑞江(不以为然):先人的话就一定对吗?
齐耀钟(听罢,一脸严肃。):你才多大?竟敢质疑先人的智慧经验?(指节敲击桌面)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啊!
瑞江(反驳):可,可王安石的“三不足”里提到“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衅,祖宗不足法”。这又作何解释呢?
齐耀钟:孩子,你能将书本上的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我很欣慰!可你看问题一定要有个正确坚定的立场。你年纪尚小,容易被各种声音左右,这很正常,不过现在我要告诉你的是,唯有儒家思想才是中国的正统思想。(滔滔不绝)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历代帝王将儒学奉若神明,尤其是宋明两朝更是推崇备至!至今已有2000年历史。循规蹈矩、遵循祖宗法度便是儒家所倡导的重要理念之一。王安石却是典型的法家代表人物,整天上蹿下跳、手舞足蹈叫嚣着什么改革变法,结果怎么样?大宋的锦绣河山被此等宵小搅得乌烟瘴气,国力迅速衰微,间接酿成了后来的悲剧“靖康之耻”。先前的秦朝奉行法家,严刑峻法,大刀阔斧般创建出许多开天辟地的举措制度,结果如何?仅存在了15年,便匆匆退出了历史舞台。前朝有张居正变法,推出了“一条鞭法”制度,幻想着实现“万历中兴”,可无情的现实却恰恰与美好的初衷南辕北辙,最终加剧了明朝的灭亡。
瑞江:为什么改革变法不好?
齐耀钟:一言以蔽之,因为它触动了大多权贵的利益!你想想看,长此下去,朝廷官员为了维护自己原本的利益,动祭乱常,必定分为各个派系,乱成一锅粥,党争自然形成。党争自古势如水火,猛于蛟龙。满朝文武沉溺于党同伐异,结党营私,到那时,还会有几人真正为朝廷效力呢?那么,距王朝丧钟的敲响还远吗?所以,周而复始不是坏事,至少确保了稳定。“萧规曹随”,沿着先人的成功经验走,有什么不好吗?这也与“五常”中的“礼”所期盼的目标一致。“礼”指的是“克己复礼”,强调人们在自己所处的阶层上,各司其职,恪守本分而不要有非分之想,从而维护了社会的稳定。
瑞江(掰手指,算了一下日子。):您说的那些改革道理我都明白,唯独疑惑的是,仅仅相差几天,可为什么端午节才是夏季真正来临的标志呢?我以前都认为是立夏的。
齐耀钟:打个你最熟悉的比方吧,进学!你入门拜师时好比立夏,一切看起来都那么让人欣喜,觉得自己学识不菲,才气纵横了,高人一等了。你记着,狂妄自大的人往往无知无畏!渐渐,你学着学着,喜悦感可能会被失落感所取代,为什么?“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越深入学习越能意识到自身学识的浅薄,你会心虚,意识到此前读书是囫囵吞枣,开始质疑自己的道路能否通向光明。不少人在前行和退缩的的选择中摇摆不定,就像两季交接时的气候,反反复复,忽冷忽热,未成熟的状态是很值得考验的。在这关键的时候,一定要耐着性子,咬紧牙关坚持下来,当你的学问真正达到一般人难以企及高度后,才能算“时逢端午”了。今后,即便在求学中仍会遇到困难,但你的信心已然树立起来了,也找到应对各种困难的方法了,终会从容应对进而迎刃而解,这就叫“知者不惑”。不过你切不可小瞧这短短数日,“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有时候成功与失败近在咫尺,功败垂成是最令人扼腕叹息的!
瑞江(认真听着,若有所思地点头,偶尔皱眉,久久不语。)
齐耀钟(忍不住问):哪里想不通,何不说出来,这儿只有我们父子俩,没外人。
瑞江:我不明白中午你为何要失信于何叔,况且《长相思》乃李白的精品佳作,绝对堪称千古名篇,李老先生有次在课上也提及过,为何父亲要将其贬为淫词浪语呢?你尊崇儒家,那么“五常”,仁、义、礼、智、信中的“信”,你做到了吗?(看着父亲,急切等待父亲的解释。)
齐耀钟(几次欲言又止,表情很复杂。)
(父子俩就这么对坐着,屋内十分宁静。)
(半晌)齐耀钟(一声长叹):所有的仁义道德在望子成龙的父爱面前,骤变得不堪一击。孩子,只要可以保护你,(激动)我会毫不怜惜地背弃所有的信仰,碾压所有的骄傲,掀翻所有的原则!小何他当众令你下不来台,我自当视诚信如草芥!
镜头特写:齐耀钟浑浊的眼中泛着泪花,在烛光的照映下显得尤为凄凉。
第四场
时:日
地:双龙镇一条河边人:齐耀钟,瑞江,乡邻们,参赛队员们字幕:五月初五
(洁白的栀子花争相怒放,姑娘们闻香陶醉、折枝插在发髻里作头饰。天空晴朗,阳光分外灿烂。镇子的河面上飘着十只制造精良的龙船,数十名精壮的汉子个个膀粗腰圆。他们有的摩拳擦掌,有的在心中暗誓祈祷,有的与队友击掌鼓舞。齐耀钟和小瑞江也在人山人海的观众行列。比赛在大家的助威声中开始,龙舟队员们的姿势整齐划一,服装鲜明,有些船队队员早已迫不及待了,待口令一打响,大家便将浑身气力集于划桨中。小瑞江很快沉浸在欢快激烈的气氛中,而齐耀钟却显得很平静,似乎谁输谁赢与他不相干。)
齐耀钟:瑞江,你猜,哪支队伍会第一个冲向终点。
瑞江(惶惑):比赛刚刚开始,我如何能准确预料?况且我对他们以往的战绩一无所知啊?
仆人志伟(正收拾碗筷,拿起一只碗,发现压在碗底的红包,惊诧地喊。):老爷,您快来看呐!
齐耀钟(闻声望去,亦惊诧。):红包?(快步来到志伟身边,一把夺过红包,忙不迭打开并朝里看了看。)在何处发现的?
志伟:我拿起一只碗,发现此红包正压于碗底。
仆人甲:老爷,这碗底也压了一个!(把红包交给齐耀钟)
仆人乙:老爷,好像每只碗下面都有!(把红包交给齐耀钟)
齐耀钟(木然地接过一只只红包,苦苦思索。突然,将余光落在其中一桌的松鼠鳜鱼上,此刻,似乎意识到了什么,忙环视每桌的松鼠鳜鱼。)
镜头特写:每桌松鼠鳜鱼皆完好无损!
齐耀钟(目露凶光,恶狠狠。):好你个姓郑的!敢耍我!
第十五场
时:日
地:大街上人:郑老板,宾客戊,街上众行人
(郑老板与宾客戊边走边聊,二人神情轻松自如。)
宾客戊(奇怪):郑老板,咱们一桌坐着,我没见你动过鱼啊?咋被卡了呢?
郑老板(笑了笑):岂止我一人被卡,我相信今天在座的所有人都被卡了。鱼刺,(附带肢体语言)并不卡在大家喉咙里,而是卡在每位宾客的心中。鱼刺并不来源于鱼,而是来源于齐耀钟的所言所行。
宾客戊(赞叹):啧啧,说得太好了!对了,你猜齐耀钟要是发现我们都留下了红包,他会怎么想?
郑老板:首先是疑惑,之后是气愤。
宾客戊:愿闻其详。
郑老板:如今,他的家业越做越大,人也不免狂傲起来。在他心里,金钱是践踏别人尊严最有利的武器。举办宴会,无非向我们这些“没见过世面”的“乡下人”炫耀展示他所有的骄傲与富贵,认为自己一旦施舍小恩小惠,我们就恨不得据为己有。然而,结果却令他使料未及。不过他是个聪明人,又是个极爱面子的人,想明白了定会恼羞成怒。
宾客戊:是啊!想明白了原来大家早已看穿他的伎俩,并用自己特有的方式,狠狠“回敬”了齐耀钟一巴掌!留下红包则意味着不受失信无德之徒的一毫一厘。
(二人相对而笑)
郑老板(对宾客戊拱拱手):在下先行一步,回去晚了,醋坛子非翻了不可。
第十六场
时:日
地:齐宅书房内
人:齐耀钟,瑞江
(齐耀钟靠在椅背上,气得胸脯大幅度起伏,瑞江怯生生地站在父亲面前。)
齐耀钟(厉喝):你给我跪下!
瑞江(跪下)
齐耀钟(站起,手指点着瑞江。):跟你耳提面命过多少遍?划拳猜谜之技只专属目不识丁的粗俗之流,向来为文人雅士所不齿。你一再“出格”,迟早会被“污染”的!
瑞江:儿连年接受雷打不动的古板式教育,见民间有此纷繁有趣的消遣,不免一时间乱了心智。儿现保证今后克己复礼,“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求父亲大人原谅我这一回。(磕头三次,眼泪扑簌簌落下。)
齐耀钟(见儿子可怜兮兮,不免心软,语气也缓和慈柔了不少。):你意识到自个儿哪儿还有错吗?
瑞江:我今日没能答出下句,给父亲丢脸了。还有,(越说越伤心,声音小得几乎听不见。)
我在吉利的日子里说了些不吉利的话。
齐耀钟(叹气,扶起瑞江。):好了,你且起身。
(父子二人皆坐下)
齐耀钟:你对不出诗句并非丢我的脸,而是反映出你学艺不精!你想过没有,他日你很可能会因一道答不上的题而名落孙山!方才那红包和鱼你也亲眼所见,他们之所以敢这般放肆,完全因你我皆无功名傍身。反之,你若金榜题名,甚至独占鳌头,谁还敢小瞧你?那时别说是红包,就是炸药包他们也必须接受!(苦口婆心)孩子,你要永远牢记我的话,“你的身份地位决定着你的尊卑荣辱”。
瑞江(抹了把眼泪,语气坚定。):请父亲放心,往后我会更加用功,争取在这两年秋季乡试中中举!
齐耀钟:孩子,你有这份进取心,我非常欣慰,可你殊不知成功需要天时、地利、人和,这三方的共同助力。你个人的努力是为人和,我们的一举一动都被上天洞察,尤其逢喜庆时节,言语要特别谨慎,不能带丝毫不祥的字眼,否则惹恼了上天、收回天时,一切都功亏一篑了!千万不要祸从口出以致功败垂成啊!“雨”,“鬼”字用在今天就极不合适!我们家的府宅刚刚落成,需要的是“蒸蒸日上”,“紫气东来”,“光芒万丈”这些吉祥的词汇。“雨”呢?反倒会泡烂宅邸的根基,消磨主人的斗志,为宅邸和你的前途蒙上阴影!
瑞江:原来是这样,难怪您对何叔那样愤恨,不仅是他使我当众出了丑,还因他说了不吉利的词语“日色欲尽”。(停顿片刻)那么爸爸,地利又有何指呢?
齐耀钟:这个简单,自然指住宅风水和住宅建造结构了。这些年,我对宅邸的选址煞费苦心,不惜重金、专程从徽州请来古徽派建筑大师,精心设计,精良选材,在方方面面甚至达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如此呕心沥血,最终都是为了你的美好前途呀!孟母三迁亦不过如是。宅邸坐北朝南,南面呈现大片良田,阳光可以充足照见,预示着年年五谷丰登。自古以东为尊,孤山位西向东,呈拜祭之态,顺应天道。水为阴,自然要位于正北端。
瑞江:可您为什么要将竹林迁到绿水以北呢?是不是竹林的阴气更重?
齐耀钟(笑笑):非也!这涉及到五行学,你年纪尚小,不懂也很正常。
瑞江(摇着父亲的衣袖催促):爸爸,我想多学点嘛!快和我讲讲!
齐耀钟:好吧!简单来说,宅邸属土,绿水自然属水,竹林当属木。五行学上说,木克土,土克水。土克水并无大碍,可木克土即可称“大凶”了!所以,我有意不让宅邸和竹林邻触,而是自南向北排成“土水木”,突出有大阳气庇佑的“土”、立于强势不败之地!
瑞江:那么可不可以没有竹林呢?
齐耀钟:不可,竹与学从来都如影随形,无竹不成学。读书人常言“人有志,竹有节”“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胸有成竹”犹能彰显学艺之精。再者,竹林幽静,冬暖夏凉,很多学馆干脆设在其中,不是没有道理的啊!
瑞江:爸爸,既然谈到了竹,我倒觉得竹是个颇受争议的植物。
齐耀钟:哦?说下去。
瑞江:毋庸置疑,“四君子”梅兰竹菊和“岁寒三友”竹松柏中唯一共有的便是竹了,可见翠竹既有高雅冷傲的品质,又有坚韧耐寒的风貌。但也有不少文人批评竹的虚衍空洞,有讽喻对句曰“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毫不留情地将竹与墙头草混为一类了。
齐耀钟(并未回答,招呼瑞江。):走,我带你进竹林。
第二集
第一场
时:日
地:齐宅竹林内
人:齐耀钟,瑞江
(父子俩绕过绿水,涉足于空灵幽静的竹林中。齐耀钟停在一竿竹旁,弯下腰分别对几个竹节敲了敲,很快确定其中一竹节,遂从怀中取一钻子,朝该节竿处钻了下去。)
瑞江(疑惑):爸爸,你在做什么?
齐耀钟:吩咐你带的麦秸和杯子带来了没有?
瑞江:带了。
齐耀钟(钻了个小孔,迅速用拇指堵住,语气稍加急促。):快!将麦穗放在杯中,上口插入这竹的洞孔内!
瑞江(麻利地照办)
(神奇的一幕出现了,但见一股浅绿色的纯清液体从竹孔中缓缓引流入杯内,当杯快满时,齐耀钟将早就备好的木塞把洞孔堵得严严实实。)
齐耀钟:瑞江,你浅尝一下。
瑞江(依旧云山雾罩,弄不清父亲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木讷地抿了一口,突然眼睛一亮,惊呼。):居然是酒!这竹子怎么会生酒?
齐耀钟:这是竹筒酒。不过它并不是竹子中固有的液体,而是三年前,当这棵竹子还是竹笋时,我加入了高度烧酒。三个寒暑走过,竹笋渐长,并与烧酒相伴相溶,终成你杯中佳酿。
瑞江:此前,我听闻制作竹筒酒前,先把竹子砍下,锯成一节节的,封上竹节一头,灌满酒后再封上另一头。
齐耀钟:真正的竹筒酒在生成过程中,一定是极富生命力的!你说的那种,(不屑)哼,死水一筒,与汝杯中相较,岂止一个相形见绌?
瑞江:爸爸,说实在的,现在回味起来,丝毫没有高度烧酒的刺喉感,反倒平添了一席柔韵清怡之味。
齐耀钟(赞叹):完全汲取了天地日月的精华,质与感早凌驾于昔日之上矣!
瑞江:既然竹筒酒这般美妙,你何不在每根竹子中多节注入,而仅选稀疏寥寥几根单节注入?
齐耀钟:酒对植被与土壤本身存有毒性,倘若如你假设,那么整片竹林尽遭枯噬。做人也是同样道理,当面临美好事物时,一定要知足,勿贪婪。
瑞江:可,这些与我在书房里的问题有关联吗?
齐耀钟:傻孩子,如果竹子不是空心的,怎可灌入酒啊?管弦乐器之所以发出清妙曲谱,正得益于竹子的中空结构。老子曰,无、才可生有。凡事留一点空间,才有上升的阶梯,留一点退路,才有转圜的余地。否则只能袖手哀叹“杯满则溢”,“月盈则亏”了。所谓“皮厚腹中空”反可理解成“坚韧却轻便”,拥有这得天独厚的优势,你看在生活中竹子多常见啊?文人的毛笔,农人的扁担,工匠的扶梯,老人的拐杖······凡事都具有双面性,就看你如何理解了。
瑞江:明白了,我觉得风水学还是蛮有意思的,那么咱家宅邸的建造结构又有何巧夺天工之妙呢?
齐耀钟:这个就没风水那么复杂了,完全是我个人的想法。徽派建筑只流行于徽州休宁一带,在我们这个地方太罕见。你思量一下,从前朝至今,休宁地界,光状元郎就出了十几位,进士举人更是数不胜数!我这般煞费苦心只希望你能多沾福气。(向儿子投来殷切的目光)古人云,“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瑞江(颇受感动):爸爸,我万万没想到您安排得这般周全,您为我的学业操碎了心,我一定要像竹子一样,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绝不辜负您的期望!
第二场
时:夜
地:齐宅天井内
人:齐耀钟,瑞江,志伟
(天黑了下来,惨淡的月色倦倦地洒向大地。父子俩出了竹林,朝家的方向漫步。天井里,志伟正在浇花。)
瑞江(口气稍显惋惜):爸爸,这是我在新宅中睡的第一晚,可惜今天月亮不赏光,不能打开花格窗一睹月貌了。
齐耀钟:花格窗重华轻实,唯诺永居屋檐下,伏窗赏月犹似坐井观天,难以激起你的雄心壮志。你瞧那飞檐,虽多遭风雪侵袭,却临危不惧,依旧傲视群雄,很有舍天吾独霸之气势!
(一阵晚风吹来,不由得打起了哆嗦。)瑞江(不解):爸,现下已是初夏,为何仍常转寒?
齐耀钟:我们进屋里说。(吩咐志伟)把大门关了吧,再去厨房端两碗银耳莲子汤来。
第三场
时:夜
地:齐宅堂屋内
人:齐耀钟,瑞江
(父子俩坐定,边饮汤边聊。)
齐耀钟:老话说,“吃了端午粽,才把棉衣送”。还未到端阳节呢!
瑞江(不以为然):先人的话就一定对吗?
齐耀钟(听罢,一脸严肃。):你才多大?竟敢质疑先人的智慧经验?(指节敲击桌面)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啊!
瑞江(反驳):可,可王安石的“三不足”里提到“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衅,祖宗不足法”。这又作何解释呢?
齐耀钟:孩子,你能将书本上的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我很欣慰!可你看问题一定要有个正确坚定的立场。你年纪尚小,容易被各种声音左右,这很正常,不过现在我要告诉你的是,唯有儒家思想才是中国的正统思想。(滔滔不绝)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历代帝王将儒学奉若神明,尤其是宋明两朝更是推崇备至!至今已有2000年历史。循规蹈矩、遵循祖宗法度便是儒家所倡导的重要理念之一。王安石却是典型的法家代表人物,整天上蹿下跳、手舞足蹈叫嚣着什么改革变法,结果怎么样?大宋的锦绣河山被此等宵小搅得乌烟瘴气,国力迅速衰微,间接酿成了后来的悲剧“靖康之耻”。先前的秦朝奉行法家,严刑峻法,大刀阔斧般创建出许多开天辟地的举措制度,结果如何?仅存在了15年,便匆匆退出了历史舞台。前朝有张居正变法,推出了“一条鞭法”制度,幻想着实现“万历中兴”,可无情的现实却恰恰与美好的初衷南辕北辙,最终加剧了明朝的灭亡。
瑞江:为什么改革变法不好?
齐耀钟:一言以蔽之,因为它触动了大多权贵的利益!你想想看,长此下去,朝廷官员为了维护自己原本的利益,动祭乱常,必定分为各个派系,乱成一锅粥,党争自然形成。党争自古势如水火,猛于蛟龙。满朝文武沉溺于党同伐异,结党营私,到那时,还会有几人真正为朝廷效力呢?那么,距王朝丧钟的敲响还远吗?所以,周而复始不是坏事,至少确保了稳定。“萧规曹随”,沿着先人的成功经验走,有什么不好吗?这也与“五常”中的“礼”所期盼的目标一致。“礼”指的是“克己复礼”,强调人们在自己所处的阶层上,各司其职,恪守本分而不要有非分之想,从而维护了社会的稳定。
瑞江(掰手指,算了一下日子。):您说的那些改革道理我都明白,唯独疑惑的是,仅仅相差几天,可为什么端午节才是夏季真正来临的标志呢?我以前都认为是立夏的。
齐耀钟:打个你最熟悉的比方吧,进学!你入门拜师时好比立夏,一切看起来都那么让人欣喜,觉得自己学识不菲,才气纵横了,高人一等了。你记着,狂妄自大的人往往无知无畏!渐渐,你学着学着,喜悦感可能会被失落感所取代,为什么?“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越深入学习越能意识到自身学识的浅薄,你会心虚,意识到此前读书是囫囵吞枣,开始质疑自己的道路能否通向光明。不少人在前行和退缩的的选择中摇摆不定,就像两季交接时的气候,反反复复,忽冷忽热,未成熟的状态是很值得考验的。在这关键的时候,一定要耐着性子,咬紧牙关坚持下来,当你的学问真正达到一般人难以企及高度后,才能算“时逢端午”了。今后,即便在求学中仍会遇到困难,但你的信心已然树立起来了,也找到应对各种困难的方法了,终会从容应对进而迎刃而解,这就叫“知者不惑”。不过你切不可小瞧这短短数日,“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有时候成功与失败近在咫尺,功败垂成是最令人扼腕叹息的!
瑞江(认真听着,若有所思地点头,偶尔皱眉,久久不语。)
齐耀钟(忍不住问):哪里想不通,何不说出来,这儿只有我们父子俩,没外人。
瑞江:我不明白中午你为何要失信于何叔,况且《长相思》乃李白的精品佳作,绝对堪称千古名篇,李老先生有次在课上也提及过,为何父亲要将其贬为淫词浪语呢?你尊崇儒家,那么“五常”,仁、义、礼、智、信中的“信”,你做到了吗?(看着父亲,急切等待父亲的解释。)
齐耀钟(几次欲言又止,表情很复杂。)
(父子俩就这么对坐着,屋内十分宁静。)
(半晌)齐耀钟(一声长叹):所有的仁义道德在望子成龙的父爱面前,骤变得不堪一击。孩子,只要可以保护你,(激动)我会毫不怜惜地背弃所有的信仰,碾压所有的骄傲,掀翻所有的原则!小何他当众令你下不来台,我自当视诚信如草芥!
镜头特写:齐耀钟浑浊的眼中泛着泪花,在烛光的照映下显得尤为凄凉。
第四场
时:日
地:双龙镇一条河边人:齐耀钟,瑞江,乡邻们,参赛队员们字幕:五月初五
(洁白的栀子花争相怒放,姑娘们闻香陶醉、折枝插在发髻里作头饰。天空晴朗,阳光分外灿烂。镇子的河面上飘着十只制造精良的龙船,数十名精壮的汉子个个膀粗腰圆。他们有的摩拳擦掌,有的在心中暗誓祈祷,有的与队友击掌鼓舞。齐耀钟和小瑞江也在人山人海的观众行列。比赛在大家的助威声中开始,龙舟队员们的姿势整齐划一,服装鲜明,有些船队队员早已迫不及待了,待口令一打响,大家便将浑身气力集于划桨中。小瑞江很快沉浸在欢快激烈的气氛中,而齐耀钟却显得很平静,似乎谁输谁赢与他不相干。)
齐耀钟:瑞江,你猜,哪支队伍会第一个冲向终点。
瑞江(惶惑):比赛刚刚开始,我如何能准确预料?况且我对他们以往的战绩一无所知啊?
到头了
到底了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