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独家授权
字数:46906
成片时长:每集约39分钟
阅读:9583
发表:2019/8/20 修改:2019/8/21
20集 主旋律 电视剧剧本
《家族徽乡情》第1-4集
- 故事梗概
- 分集提纲
- 作品正文
齐耀钟:我再问你,倘若你日后步入仕途,谁忠谁奸,谁正谁邪,你怎样初次浅辨?
瑞江:对皇帝屡表忠心者为忠,助朝廷拨乱反正者为正啊!就这次比赛而言,窥一斑而知全豹,我十分钟意目前领先的5号船,因为5号船队员从一开始就展现出激扬斗志,每个人都在全力以赴。
齐耀钟(面色阴沉,连连摇头。):非也非也!我断定现在排在中游的7号船夺魁。很多时候,眼见不一定为实。对皇帝表忠心,说几句歌功颂德的话谁都会,谁都愿意,可转过脸来私下攻讦君主的佞臣不在少数!这能称为忠吗?朝堂向来波诡云谲,臣子都是帝王棋盘中的棋子。正与邪往往没有标准,缺乏定数,全凭统治者的个人判定。今天你位极人臣,明日可能就血溅刑场,例如西汉的晁错,南宋的岳飞,前明的于谦。皇帝为了坐稳龙椅,与生俱来那弃车保帅的习惯可以促使他理直气壮地夺走你的尊严和项上人头。对君王来说,只要不对他的江山构成威胁,正也好,邪亦罢,其实没那么重要。很多聪明的皇帝反倒刻意纵容佞臣对抗忠臣,目的在于使他们相互掣肘,不能抱团形成强大的官僚体系来对抗君权。如此看来,正的价值何在?
镜头特写:7号船越游越快,将身旁船只甩在后面。
瑞江(边跳边指着7号船高叫):爸爸,7号船逐渐脱颖而出了。
齐耀钟(不紧不慢):你瞧瞧5号船落到哪里了?
瑞江(从前向后仔细搜寻,突然大惊失色。):才说话的间歇,怎么就从第一落到第四了?
齐耀钟:它最终连第四都保不住,你没看5号船越游越慢了吗?
瑞江:的确早已没有一开始的如虹气势了,不过这是为什么呢?
齐耀钟:5号船上的人太心急了,只会用蛮力,不懂得合理分配体能。况且在比赛打响之际,我便发现5号船最致命的弱点,那就是指挥不利,队员们动作不一致,节奏失调,各自为政,好似一盘散沙。当一支队伍既没有经验,又没有技巧时,还能取胜吗?赛龙舟是个团队协作运动,需要大家心力共齐。当然,国家和家庭的兴旺也是如此。
瑞江:我明白了!5号船上的人划着划着,逐渐没了力气,自然被其它船超越。
齐耀钟:不错,如果仅仅强调“一鼓作气”,那“再而衰、三而竭”恐怕避免不了了。你有个词用的很恰当,“窥一斑而知全豹”,不过你首先没有看准“斑”,后又怎能获知“豹”呢?
(心服口服地重重点头)瑞江:那么爸爸,你眼中7号船的“斑”是什么样子的呢?
齐耀钟:7号船队员没有5号船队员那些致命缺点。他们采用循序渐进,紧跟前两名不掉队的战术。刚才说过了,很好地保存实力,既没有成为众矢之的,又能无形中给前两只船带来压力,使其自乱阵脚。当比赛进入到中后段时,突然发力加速。(一下子关闭了话匣子,双眼紧紧盯住河面。过了一会儿,轻声自语。)一切尽在我的预料掌控中!
(7号船果然如离弦之箭一般,嗖得从众船中抽出,队员们在指挥者的指挥中加快挥桨频率,提气的鼓声像口令。)
瑞江(被震撼了,感慨。):八个人的动作整齐划一,宛如一个人在做这张弛有度的表演。他们将力与巧结合得淋漓尽致,快而不慌,美而不弱,为广大观众奉献了一场视觉盛宴!
(其它船只岂肯甘心居于人后,意欲奋起直追,一比高下。无奈心有余而力不足,望洋兴叹矣!没一会儿,7号船在观众们的欢呼声中第一个冲过终点!队员们尽情挥洒喜悦的汗水,连太阳也凑过来祝贺,为河面涂上一层金光。)
齐耀钟(擦了一下额上的汗珠,仰天自语。):天儿开始真正热起来了。
镜头特写:反观5号船,居然放弃了前行,因为队员们早就精疲力竭,连手都举不动了。可船并没有静静停在河心,而是缓慢向后滑动。
人群中: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第五场
时:日
地:齐宅天井内
人:齐耀钟,齐瑞江,仆人甲,仆人乙
(仆人甲正打扫天井,仆人乙提来水。)
仆人甲(舀起一瓢水,欲给月季花浇水,恰巧被仆人乙看见。)
仆人乙(急忙阻止):小四儿,你在干什么?
仆人甲(停止手上动作,惶惑。):瞧你大惊小怪的,我给老爷的几盆月季浇水啊!
仆人乙:大热天的中午是不能浇花浇菜的,否则植被会蔫死,需清晨与傍晚浇。
仆人甲:是吗?多亏你提醒,不然我定会被老爷痛打一顿板子,赶出去要饭!
(脚步声迫近)
仆人乙(低声对仆人甲):说曹操、曹操就到!是老爷的脚步声,快,闷头干活!
(齐家父子俩步入天井,瑞江看上去兴致勃勃。仆人甲与仆人乙照例弯腰问安。)
瑞江:爸爸,我现在仍旧热血沸腾,这场龙舟赛激起了我的求胜欲望!
齐耀钟:瑞江啊!今天你应该收获不少启迪。学习和赛龙舟一样,是个漫长的过程,光勤奋不够,还得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起初的神童不见得成为日后的学者,甚至犹不及平庸之辈,身边“伤仲永”的例子不乏可陈。
瑞江(无比崇敬地仰视父亲):我虽从未享受过母爱,可您给予我的无穷父爱胜过一切!爸爸,您放心,我一定谨遵您的教诲,早日金榜题名,不负您的栽培!
齐耀钟(爱抚着瑞江的脑袋):好,好,长大了,懂事了!(感动得几乎落泪,拭了下眼角。)来,我们去饭厅吃饭吧。
第六场
时:日
地:齐宅餐厅内
人:齐耀钟,齐瑞江,仆人数名
(数名仆人排着队,麻利上菜,很快,一桌佳肴呈现在眼前。餐桌中央放着一只瓷碗,里面盛了几只粽子。瓷碗周围摆放四个菜,分别是:爆炒鳝段,蒜泥黄瓜,清蒸黄鱼,白切咸鸭蛋。还有一壶酒,两只酒杯。)
瑞江:我早就饿得前胸贴后背了!(抓起一只粽子,三下两下剥开粽叶,骑在座椅上大快朵颐。)
齐耀钟(皱皱眉,坐在瑞江身边,敲了敲餐桌。):坐没坐相!快端正坐好!
瑞江(马上坐正,嘴动个不停。)
齐耀钟(威严):别吃了,把粽子放下。
瑞江(乖乖放下,不知所云地望着父亲。)
齐耀钟(拂去附在瑞江脸上的米粒):你还触犯了两条餐桌礼仪规矩!“毋抟饭”与“毋口它食”。用餐时严禁大口狂吞饭团,否则会有争饱之嫌。咀嚼时严禁发出声响,否则会有轻佻之嫌。我们贵为大户人家,一定要恪守诸多规矩,举手投足尽显佳雅之态。你反省自己刚才的吃相,与一穷酸小子有何分别?如若在外,岂不教人哂笑我齐家缺乏家教?
瑞江(低头不语,默默小口吃下剩余的半只粽子。正要离桌,却被父亲叫住。)
齐耀钟(指着菜):这些菜你还没碰呢。
瑞江:爸,我吃不下了。
齐耀钟:吃不下就坐下,我来跟你讲讲端午习俗。
瑞江(高兴地拍手,坐下。):爸,你好了不起!什么都懂!你是我最敬佩的人!快讲啊!
齐耀钟:爸爸听你说这话,真是既欣慰又心酸。欣慰的是你锐意进取,心酸的是我不配做你最敬佩的人!你爸爸我只是一个籍籍无名的老童生,入不了仕,纵使学富五车也没脸出去卖弄,怕被人耻笑。孩子,我是个失败的例子,决不能拿我做榜样!我希望你“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当你替我完成心愿,我也算不留遗憾了!
瑞江:哎呀爸,你怎么又说这话了,我都答应你几千遍几万遍了,咱们快步入正题吧!
齐耀钟(顿了顿,调整情绪。):先说说端午节吧!很多人只知道端午节是用来纪念屈原的,其实还有一种说法,纪念伍子胥。
瑞江:伍子胥?李老先生在课堂上提过,他和屈夫子同为春秋楚国人。
齐耀钟(微笑颔首):不错,可惜楚国后期君王无道,奸臣当道,屈原怒投汨罗江。伍家一门忠良,可楚平王偏偏听信谗言,要杀他一家。随后伍子胥虽侥幸逃脱,可父兄皆遭毒手!伍子胥听闻噩耗后,暗下决心替父兄报仇。他辗转来到吴国,助吴伐楚并取得建树。当伍子胥怀着复杂的心情踏上故土、楚都郢都时,首先找到仇敌楚平王的陵墓,将尸体挖出,又鞭尸三百,算是为父兄报了仇。之后伍子胥继续为吴国效力,没过几年,发生了家喻户晓的历史事件,吴王夫差大败越王勾践,勾践前往吴国充当人质······期间,伍子胥看穿了勾践的真实意图,多次面见夫差,劝谏夫差不要被勾践虚伪的外表所迷惑,应当不留后患一举歼灭越国。吴国有一奸相,受了越国的贿赂,自然帮越国说话。他在吴王面前大肆宣扬勾践的忠心,怂恿吴王断不能采纳伍子胥的谏言,否则众诸侯国会讥讽大王缺乏诚信,而且他还不忘诋毁陷害伍子胥,最终夫差赐剑命伍子胥自尽。伍子胥自尽前嘱咐身边人“我死以后,将我的眼睛挖出来,挂在姑苏东门上,因为我要亲眼看着越国的军队攻入都城”。夫差大怒,命人将伍子胥的尸体装进皮革袋内,于五月初五投入江中。所以端午节亦有纪念伍子胥的说法。
瑞江:这个故事好精彩啊!(惶惑)关于端午的起源,为什么屈原之说妇孺皆知,而伍子胥之说却知者寥寥呢?
齐耀钟:因为中国人始终有种浓厚的完美主义人格情节。通俗些说,屈原是君子,而伍子胥不是,只有君子才配被奉为传统节日的文化代表。首先,一个真正的君子,都是对他人宽容,对自己苛刻的。屈原亲眼目睹了楚国的由盛转衰,并没有过多苛责楚王的荒淫无度,而是自察躬省,为自己没能尽到一名合格臣子的责任而悔恨。其次,君子对国家都是忠诚不二的!当国家覆灭时,殉国堪称最高尚的做法。屈原自知楚国毫无振兴的希望,他投江的一方面,是不忍有朝一日见故土被他国铁蹄践踏,另一方面则是因未尽到臣子的义务而自我惩罚,以死谢罪。相较于屈子,伍子胥就显尤不堪了。“君为臣纲”,臣子指责君主本已大逆不道,叛国投敌那更是天理不容!挖他人坟墓的做法已是丧尽天良,何况他伍子胥挖的还是祖国国君的陵墓!伍子胥永远只在苛责别人,几时扪心自问过?所以伍子胥在历史中留下的名声并不好听,对于他的结局,被不乏人讥讽为咎由自取也在情理之中。
瑞江:有一点我甚为不解。
齐耀钟:是什么?
瑞江:伍子胥也是有苦衷的嘛,他之所以背叛楚国,还不是因为楚平王杀了他的父兄?杀父之仇可是不共戴天的!
齐耀钟:你说的乍一听倒是在理,但你忽略了一个重要前提,那就是,倘若君杀了父,则君不能被视作仇敌!因为凌驾于父之上那唯一的人,便是君!还有,你认为伍子胥叛国是处于被动无奈,我却不赞同。原因是他在临终前恶语诅咒吴国,性质上等于背叛,令人侧目鄙夷,这能是一个忠臣该说的吗?所以我说,伍子胥叛了两次国,第一次背叛楚国尚有借口,那么第二次背叛吴国,却恰恰将他阴暗狭隘的本质暴露无遗,所以,他叛国绝非偶然。伍子胥到死都扮演着叫嚣怨怼的小丑角色,事事都要抢先占强,以怨报怨。而屈原,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始终胸怀天下地付出。他不但没有伤害过任何人,还始终保持谦和安静的形态,以德报怨,简直就是尊王崇儒的完美化身。上至统治阶层,下及劳苦大众,都是争相标榜的圣贤啊!
瑞江:原来是这样,可我总觉得屈原太憋屈了,他的忠只能算作愚忠!“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这个词安在他身上再合适不过了。说句严重的话,屈原那所谓的“圣贤”称谓,只是被各怀心思的人有目的地利用罢了!统治者一方不必多说,通过吹捧屈原来教导子民安分守己,从而稳固政权。劳苦大众从屈原身上获取了心理平衡,他们背地里会说“一个享有高官厚禄的人也不过如此”。以此即有了浑噩生活下去的理由!“可怜虫”被抬上神坛,他唯一的“功劳”便是糊里糊涂逃避,维持糟糕的现状罢了。而伍子胥虽名声不佳,但他在有生之年大仇得报,是个有性格的男子汉!只要活着的时候对得起自己的心,死后那虚图的名声与粪土无异。故而我总结了一下,屈原活在理想世界里,而伍子胥活在现实世界中。
齐耀钟(压低了声音):你这种话放在心里就好,在旁人面前不能提及。唉!这人啊,都差不多,站着说话不腰疼。当事情与己无关时,总有气吞山河之势,忠孝节义之气,反正说好听的场面话也不需要付出成本代价,还能体现自己的高风亮节,何乐而不为呢?一旦身陷其境,或涉及到至亲时,谁不立马换副嘴脸,首先确保私利呢?人生就是一场戏,每个人生来带着一副面具,可你却永远猜不透别人那一脸和善的面具后面,究竟隐藏了什么!
瑞江(怔了怔,松口气一笑。):方才我一直担心我的一番宏论会惹来你一通叱责呢。
齐耀钟:你能想得这般深远,我不仅不会批评你,反倒在心中暗许你超乎年龄的智谋。(给儿子夹了块鱼身)说了这么多,肚子没那么撑了吧?再尝尝这些菜。
瑞江(尝了口鱼):这是什么鱼?和平常吃的品种不一样。
齐耀钟:“君子远庖厨”,不能怪你不知道。这是黄鱼,端午节讲究吃“五黄”,即你眼前的黄鱼,黄瓜,黄鳝,咸蛋黄,雄黄酒。前四种皆具清热解暑之功效,而雄黄酒可以达到祛毒的目的。还有,你进门看到艾叶了吗?门口悬挂艾草也是端午不可或缺的习俗,艾草清香怡人,驱虫抗病。这些讲究可不是随意约定,都有很重要的保健功效。
(父子俩边吃边聊,气氛和谐。)
第七场
时:日
地:齐宅堂屋内
人:齐耀钟,瑞江(16岁),仆人们字幕:几年后
(齐宅张灯结彩,整洁亮堂。仆人们忙活布置着,鞭炮声噼里啪啦,经久不息。)
瑞江(飞奔至堂屋,声音洪亮。):爸,爸!我回来啦!我中解元啦!
齐耀钟(衣着光鲜,满面春风。):孩子,我前些天便获知此喜讯,你首次参加乡试,就一举拿下头名解元!可谓首战大捷!这不,我吩咐下人里外张罗着吗?临时搭建个戏台,晚上请个庐剧班子好好庆贺一下!还有,乡亲们都夸你了不起呢!为咱双龙镇争了光,你成了安徽省有史以来最年轻的解元!咱家如今被大伙称为“解元楼”了!
瑞江(兴致勃勃):区区解元又算得了什么?三年后我还要笑傲京师,夺下状元桂冠的!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全省还没出过年纪小于20岁的状元呢!
第八场
时:夜
地:齐宅天井内
人:齐耀钟,管家黄顺
(齐耀钟背手踱步,显得心事满腹。黄顺手持外衣,来到齐耀钟身旁。)
黄顺(将外衣披在齐耀钟身上):老爷,夜深了,您还没休息啊?
齐耀钟(坐下,也示意黄顺坐下。):唉!近来常常失眠,夜间胸口沉闷,索性来天井透透气。
黄顺(坐在齐耀钟身边,轻声。):是因为少爷吧?
齐耀钟(点头):知我者,管家也。这两个月来,瑞江好似中邪,明显变得无精打采,连话也少了很多,唉声叹气取代了笑声。若是无名火上来,对下人动辄打骂,或在书房中摔东西、撕书以求发泄。吃饭不是挑肥拣瘦,就是胡乱扒两口,身体自然迅速消瘦下去,我看着心里甭提多着急。
黄顺:少爷哪里是中邪?他是给自己太大压力了啊!您想想,两个多月前,不正是少爷勇夺解元的时候吗?少爷今年才16岁,正处在年少气盛的年纪。他对自己的成绩沾沾自喜,成天把“状元”挂在嘴边,无形中给了自己很大压力。加上之前一直鲜遭挫折,导致他承受压力的能力差。所以老爷,成名太早未必是好事,成长过程中太一帆风顺的人容易被小风微浪打得一蹶不振。
齐耀钟(忧心忡忡):那么我该怎么办?帮他除掉“小风微浪”吗?
黄顺:不,您能帮他一时,难道能帮他一世吗?如今非但不要帮他解决困难,您还要适当给他增加困难,同时给予正确的心理疏导,让他学会战胜困难,找到排遣压力的管道。这样,少爷的性格会更坚强,看待处理事物会更全面平和,当然,取得的成绩会更尽如人意。
齐耀钟:你说的在理。(欣慰地看着黄顺)看你成竹在胸的样子,怕是已替我想好了办法?
黄顺(一笑,对齐耀钟耳语起来。)
第九场
时:日
地:齐宅书房内
人:齐耀钟,瑞江
(屋外骄阳似火,窗外的知了没完没了地聒噪。瑞江坐在书桌旁,无精打采,他双手紧捂耳朵,口中念念有词。瑞江突然站起,一脸厌恶烦躁,他粗鲁地将椅子拉到窗前,操起靠在墙角的扫帚,站到椅子上狠狠打落知了,噪音瞬止。瑞江重坐回书桌前,双手架起书本,摇头晃脑地诵读。不久,“咚咚咚”传来三声有节奏的敲门声。)
瑞江(重重惯下书本,破口大骂。):该死的狗奴才!不是吩咐过不要在我读书时前来打扰吗?滚!
(来人不仅没走,反倒推门而入。)
瑞江(气急败坏,搬起砚台向门口砸去,刚一脱手便大惊。):爸,小心!
(齐耀钟似乎早有防备,身子迅速一闪,厚重的砚台“嗖”得从耳边擦过,撞击在坚硬的地板上。)
瑞江(快步来到父亲身边,语气关切。):爸!你没事吧?有没有伤到?对不起,我真没想到是你。
齐耀钟(微笑):我当然没事啦,否则不死即伤!(手指地面)你来看。
瑞江(定睛一看,心头猛地一震。)
镜头特写:地板被砸开一个大口子,砚台却完好无损。
瑞江(尚未恢复平静):这砚台的威力竟如此之大!居然把上好的云南大理石砸得稀巴烂!
齐耀钟:这不是普通的砚台,是我托熟人从歙县购买的的顶级歙砚!你所有的用品皆为精品,湖笔,徽墨,宣纸,歙砚。不知你注意到没有,除了湖州属浙江外,徽州,宣州,歙县三地皆属皖南。文房四宝的产地中皖南占了三样,可见那里文风极盛,倒与我们的古徽派宅子相映衬。好了,闲话少叙,步入正题。你知道为什么所有人公认最坚硬的大理石会破碎吗?
瑞江:这很简单,因为砚台比大理石还要坚硬。
齐耀钟:答得好!这叫“山外有山,天外有天”。
瑞江:爸爸,后面还有一句,人外有人!(哭丧着脸)看样子我的命运和大理石是一样的,表面上最具状元相,最后还会被无名小卒拉下马来。(停顿片刻)对了爸,你找我有何事?
齐耀钟(出书房门,又很快折回来。只见一手拎着棋盘,一手捧着棋子盒。):最近我总觉技痒,所以特带棋子棋盘与你切磋切磋。
瑞江:爸的棋艺在十里八乡无人能敌,你怎可对我用“切磋”一词呢?应是你指点我啊!不过爸,如今我学业繁重,(摇头)恐怕无心下棋。
齐耀钟:(微笑)一文一武,张弛有度,射程最远的弓一定不是永远紧绷着的。陪我下一盘,权当你向我赔罪了。
瑞江:对皇帝屡表忠心者为忠,助朝廷拨乱反正者为正啊!就这次比赛而言,窥一斑而知全豹,我十分钟意目前领先的5号船,因为5号船队员从一开始就展现出激扬斗志,每个人都在全力以赴。
齐耀钟(面色阴沉,连连摇头。):非也非也!我断定现在排在中游的7号船夺魁。很多时候,眼见不一定为实。对皇帝表忠心,说几句歌功颂德的话谁都会,谁都愿意,可转过脸来私下攻讦君主的佞臣不在少数!这能称为忠吗?朝堂向来波诡云谲,臣子都是帝王棋盘中的棋子。正与邪往往没有标准,缺乏定数,全凭统治者的个人判定。今天你位极人臣,明日可能就血溅刑场,例如西汉的晁错,南宋的岳飞,前明的于谦。皇帝为了坐稳龙椅,与生俱来那弃车保帅的习惯可以促使他理直气壮地夺走你的尊严和项上人头。对君王来说,只要不对他的江山构成威胁,正也好,邪亦罢,其实没那么重要。很多聪明的皇帝反倒刻意纵容佞臣对抗忠臣,目的在于使他们相互掣肘,不能抱团形成强大的官僚体系来对抗君权。如此看来,正的价值何在?
镜头特写:7号船越游越快,将身旁船只甩在后面。
瑞江(边跳边指着7号船高叫):爸爸,7号船逐渐脱颖而出了。
齐耀钟(不紧不慢):你瞧瞧5号船落到哪里了?
瑞江(从前向后仔细搜寻,突然大惊失色。):才说话的间歇,怎么就从第一落到第四了?
齐耀钟:它最终连第四都保不住,你没看5号船越游越慢了吗?
瑞江:的确早已没有一开始的如虹气势了,不过这是为什么呢?
齐耀钟:5号船上的人太心急了,只会用蛮力,不懂得合理分配体能。况且在比赛打响之际,我便发现5号船最致命的弱点,那就是指挥不利,队员们动作不一致,节奏失调,各自为政,好似一盘散沙。当一支队伍既没有经验,又没有技巧时,还能取胜吗?赛龙舟是个团队协作运动,需要大家心力共齐。当然,国家和家庭的兴旺也是如此。
瑞江:我明白了!5号船上的人划着划着,逐渐没了力气,自然被其它船超越。
齐耀钟:不错,如果仅仅强调“一鼓作气”,那“再而衰、三而竭”恐怕避免不了了。你有个词用的很恰当,“窥一斑而知全豹”,不过你首先没有看准“斑”,后又怎能获知“豹”呢?
(心服口服地重重点头)瑞江:那么爸爸,你眼中7号船的“斑”是什么样子的呢?
齐耀钟:7号船队员没有5号船队员那些致命缺点。他们采用循序渐进,紧跟前两名不掉队的战术。刚才说过了,很好地保存实力,既没有成为众矢之的,又能无形中给前两只船带来压力,使其自乱阵脚。当比赛进入到中后段时,突然发力加速。(一下子关闭了话匣子,双眼紧紧盯住河面。过了一会儿,轻声自语。)一切尽在我的预料掌控中!
(7号船果然如离弦之箭一般,嗖得从众船中抽出,队员们在指挥者的指挥中加快挥桨频率,提气的鼓声像口令。)
瑞江(被震撼了,感慨。):八个人的动作整齐划一,宛如一个人在做这张弛有度的表演。他们将力与巧结合得淋漓尽致,快而不慌,美而不弱,为广大观众奉献了一场视觉盛宴!
(其它船只岂肯甘心居于人后,意欲奋起直追,一比高下。无奈心有余而力不足,望洋兴叹矣!没一会儿,7号船在观众们的欢呼声中第一个冲过终点!队员们尽情挥洒喜悦的汗水,连太阳也凑过来祝贺,为河面涂上一层金光。)
齐耀钟(擦了一下额上的汗珠,仰天自语。):天儿开始真正热起来了。
镜头特写:反观5号船,居然放弃了前行,因为队员们早就精疲力竭,连手都举不动了。可船并没有静静停在河心,而是缓慢向后滑动。
人群中: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第五场
时:日
地:齐宅天井内
人:齐耀钟,齐瑞江,仆人甲,仆人乙
(仆人甲正打扫天井,仆人乙提来水。)
仆人甲(舀起一瓢水,欲给月季花浇水,恰巧被仆人乙看见。)
仆人乙(急忙阻止):小四儿,你在干什么?
仆人甲(停止手上动作,惶惑。):瞧你大惊小怪的,我给老爷的几盆月季浇水啊!
仆人乙:大热天的中午是不能浇花浇菜的,否则植被会蔫死,需清晨与傍晚浇。
仆人甲:是吗?多亏你提醒,不然我定会被老爷痛打一顿板子,赶出去要饭!
(脚步声迫近)
仆人乙(低声对仆人甲):说曹操、曹操就到!是老爷的脚步声,快,闷头干活!
(齐家父子俩步入天井,瑞江看上去兴致勃勃。仆人甲与仆人乙照例弯腰问安。)
瑞江:爸爸,我现在仍旧热血沸腾,这场龙舟赛激起了我的求胜欲望!
齐耀钟:瑞江啊!今天你应该收获不少启迪。学习和赛龙舟一样,是个漫长的过程,光勤奋不够,还得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起初的神童不见得成为日后的学者,甚至犹不及平庸之辈,身边“伤仲永”的例子不乏可陈。
瑞江(无比崇敬地仰视父亲):我虽从未享受过母爱,可您给予我的无穷父爱胜过一切!爸爸,您放心,我一定谨遵您的教诲,早日金榜题名,不负您的栽培!
齐耀钟(爱抚着瑞江的脑袋):好,好,长大了,懂事了!(感动得几乎落泪,拭了下眼角。)来,我们去饭厅吃饭吧。
第六场
时:日
地:齐宅餐厅内
人:齐耀钟,齐瑞江,仆人数名
(数名仆人排着队,麻利上菜,很快,一桌佳肴呈现在眼前。餐桌中央放着一只瓷碗,里面盛了几只粽子。瓷碗周围摆放四个菜,分别是:爆炒鳝段,蒜泥黄瓜,清蒸黄鱼,白切咸鸭蛋。还有一壶酒,两只酒杯。)
瑞江:我早就饿得前胸贴后背了!(抓起一只粽子,三下两下剥开粽叶,骑在座椅上大快朵颐。)
齐耀钟(皱皱眉,坐在瑞江身边,敲了敲餐桌。):坐没坐相!快端正坐好!
瑞江(马上坐正,嘴动个不停。)
齐耀钟(威严):别吃了,把粽子放下。
瑞江(乖乖放下,不知所云地望着父亲。)
齐耀钟(拂去附在瑞江脸上的米粒):你还触犯了两条餐桌礼仪规矩!“毋抟饭”与“毋口它食”。用餐时严禁大口狂吞饭团,否则会有争饱之嫌。咀嚼时严禁发出声响,否则会有轻佻之嫌。我们贵为大户人家,一定要恪守诸多规矩,举手投足尽显佳雅之态。你反省自己刚才的吃相,与一穷酸小子有何分别?如若在外,岂不教人哂笑我齐家缺乏家教?
瑞江(低头不语,默默小口吃下剩余的半只粽子。正要离桌,却被父亲叫住。)
齐耀钟(指着菜):这些菜你还没碰呢。
瑞江:爸,我吃不下了。
齐耀钟:吃不下就坐下,我来跟你讲讲端午习俗。
瑞江(高兴地拍手,坐下。):爸,你好了不起!什么都懂!你是我最敬佩的人!快讲啊!
齐耀钟:爸爸听你说这话,真是既欣慰又心酸。欣慰的是你锐意进取,心酸的是我不配做你最敬佩的人!你爸爸我只是一个籍籍无名的老童生,入不了仕,纵使学富五车也没脸出去卖弄,怕被人耻笑。孩子,我是个失败的例子,决不能拿我做榜样!我希望你“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当你替我完成心愿,我也算不留遗憾了!
瑞江:哎呀爸,你怎么又说这话了,我都答应你几千遍几万遍了,咱们快步入正题吧!
齐耀钟(顿了顿,调整情绪。):先说说端午节吧!很多人只知道端午节是用来纪念屈原的,其实还有一种说法,纪念伍子胥。
瑞江:伍子胥?李老先生在课堂上提过,他和屈夫子同为春秋楚国人。
齐耀钟(微笑颔首):不错,可惜楚国后期君王无道,奸臣当道,屈原怒投汨罗江。伍家一门忠良,可楚平王偏偏听信谗言,要杀他一家。随后伍子胥虽侥幸逃脱,可父兄皆遭毒手!伍子胥听闻噩耗后,暗下决心替父兄报仇。他辗转来到吴国,助吴伐楚并取得建树。当伍子胥怀着复杂的心情踏上故土、楚都郢都时,首先找到仇敌楚平王的陵墓,将尸体挖出,又鞭尸三百,算是为父兄报了仇。之后伍子胥继续为吴国效力,没过几年,发生了家喻户晓的历史事件,吴王夫差大败越王勾践,勾践前往吴国充当人质······期间,伍子胥看穿了勾践的真实意图,多次面见夫差,劝谏夫差不要被勾践虚伪的外表所迷惑,应当不留后患一举歼灭越国。吴国有一奸相,受了越国的贿赂,自然帮越国说话。他在吴王面前大肆宣扬勾践的忠心,怂恿吴王断不能采纳伍子胥的谏言,否则众诸侯国会讥讽大王缺乏诚信,而且他还不忘诋毁陷害伍子胥,最终夫差赐剑命伍子胥自尽。伍子胥自尽前嘱咐身边人“我死以后,将我的眼睛挖出来,挂在姑苏东门上,因为我要亲眼看着越国的军队攻入都城”。夫差大怒,命人将伍子胥的尸体装进皮革袋内,于五月初五投入江中。所以端午节亦有纪念伍子胥的说法。
瑞江:这个故事好精彩啊!(惶惑)关于端午的起源,为什么屈原之说妇孺皆知,而伍子胥之说却知者寥寥呢?
齐耀钟:因为中国人始终有种浓厚的完美主义人格情节。通俗些说,屈原是君子,而伍子胥不是,只有君子才配被奉为传统节日的文化代表。首先,一个真正的君子,都是对他人宽容,对自己苛刻的。屈原亲眼目睹了楚国的由盛转衰,并没有过多苛责楚王的荒淫无度,而是自察躬省,为自己没能尽到一名合格臣子的责任而悔恨。其次,君子对国家都是忠诚不二的!当国家覆灭时,殉国堪称最高尚的做法。屈原自知楚国毫无振兴的希望,他投江的一方面,是不忍有朝一日见故土被他国铁蹄践踏,另一方面则是因未尽到臣子的义务而自我惩罚,以死谢罪。相较于屈子,伍子胥就显尤不堪了。“君为臣纲”,臣子指责君主本已大逆不道,叛国投敌那更是天理不容!挖他人坟墓的做法已是丧尽天良,何况他伍子胥挖的还是祖国国君的陵墓!伍子胥永远只在苛责别人,几时扪心自问过?所以伍子胥在历史中留下的名声并不好听,对于他的结局,被不乏人讥讽为咎由自取也在情理之中。
瑞江:有一点我甚为不解。
齐耀钟:是什么?
瑞江:伍子胥也是有苦衷的嘛,他之所以背叛楚国,还不是因为楚平王杀了他的父兄?杀父之仇可是不共戴天的!
齐耀钟:你说的乍一听倒是在理,但你忽略了一个重要前提,那就是,倘若君杀了父,则君不能被视作仇敌!因为凌驾于父之上那唯一的人,便是君!还有,你认为伍子胥叛国是处于被动无奈,我却不赞同。原因是他在临终前恶语诅咒吴国,性质上等于背叛,令人侧目鄙夷,这能是一个忠臣该说的吗?所以我说,伍子胥叛了两次国,第一次背叛楚国尚有借口,那么第二次背叛吴国,却恰恰将他阴暗狭隘的本质暴露无遗,所以,他叛国绝非偶然。伍子胥到死都扮演着叫嚣怨怼的小丑角色,事事都要抢先占强,以怨报怨。而屈原,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始终胸怀天下地付出。他不但没有伤害过任何人,还始终保持谦和安静的形态,以德报怨,简直就是尊王崇儒的完美化身。上至统治阶层,下及劳苦大众,都是争相标榜的圣贤啊!
瑞江:原来是这样,可我总觉得屈原太憋屈了,他的忠只能算作愚忠!“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这个词安在他身上再合适不过了。说句严重的话,屈原那所谓的“圣贤”称谓,只是被各怀心思的人有目的地利用罢了!统治者一方不必多说,通过吹捧屈原来教导子民安分守己,从而稳固政权。劳苦大众从屈原身上获取了心理平衡,他们背地里会说“一个享有高官厚禄的人也不过如此”。以此即有了浑噩生活下去的理由!“可怜虫”被抬上神坛,他唯一的“功劳”便是糊里糊涂逃避,维持糟糕的现状罢了。而伍子胥虽名声不佳,但他在有生之年大仇得报,是个有性格的男子汉!只要活着的时候对得起自己的心,死后那虚图的名声与粪土无异。故而我总结了一下,屈原活在理想世界里,而伍子胥活在现实世界中。
齐耀钟(压低了声音):你这种话放在心里就好,在旁人面前不能提及。唉!这人啊,都差不多,站着说话不腰疼。当事情与己无关时,总有气吞山河之势,忠孝节义之气,反正说好听的场面话也不需要付出成本代价,还能体现自己的高风亮节,何乐而不为呢?一旦身陷其境,或涉及到至亲时,谁不立马换副嘴脸,首先确保私利呢?人生就是一场戏,每个人生来带着一副面具,可你却永远猜不透别人那一脸和善的面具后面,究竟隐藏了什么!
瑞江(怔了怔,松口气一笑。):方才我一直担心我的一番宏论会惹来你一通叱责呢。
齐耀钟:你能想得这般深远,我不仅不会批评你,反倒在心中暗许你超乎年龄的智谋。(给儿子夹了块鱼身)说了这么多,肚子没那么撑了吧?再尝尝这些菜。
瑞江(尝了口鱼):这是什么鱼?和平常吃的品种不一样。
齐耀钟:“君子远庖厨”,不能怪你不知道。这是黄鱼,端午节讲究吃“五黄”,即你眼前的黄鱼,黄瓜,黄鳝,咸蛋黄,雄黄酒。前四种皆具清热解暑之功效,而雄黄酒可以达到祛毒的目的。还有,你进门看到艾叶了吗?门口悬挂艾草也是端午不可或缺的习俗,艾草清香怡人,驱虫抗病。这些讲究可不是随意约定,都有很重要的保健功效。
(父子俩边吃边聊,气氛和谐。)
第七场
时:日
地:齐宅堂屋内
人:齐耀钟,瑞江(16岁),仆人们字幕:几年后
(齐宅张灯结彩,整洁亮堂。仆人们忙活布置着,鞭炮声噼里啪啦,经久不息。)
瑞江(飞奔至堂屋,声音洪亮。):爸,爸!我回来啦!我中解元啦!
齐耀钟(衣着光鲜,满面春风。):孩子,我前些天便获知此喜讯,你首次参加乡试,就一举拿下头名解元!可谓首战大捷!这不,我吩咐下人里外张罗着吗?临时搭建个戏台,晚上请个庐剧班子好好庆贺一下!还有,乡亲们都夸你了不起呢!为咱双龙镇争了光,你成了安徽省有史以来最年轻的解元!咱家如今被大伙称为“解元楼”了!
瑞江(兴致勃勃):区区解元又算得了什么?三年后我还要笑傲京师,夺下状元桂冠的!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全省还没出过年纪小于20岁的状元呢!
第八场
时:夜
地:齐宅天井内
人:齐耀钟,管家黄顺
(齐耀钟背手踱步,显得心事满腹。黄顺手持外衣,来到齐耀钟身旁。)
黄顺(将外衣披在齐耀钟身上):老爷,夜深了,您还没休息啊?
齐耀钟(坐下,也示意黄顺坐下。):唉!近来常常失眠,夜间胸口沉闷,索性来天井透透气。
黄顺(坐在齐耀钟身边,轻声。):是因为少爷吧?
齐耀钟(点头):知我者,管家也。这两个月来,瑞江好似中邪,明显变得无精打采,连话也少了很多,唉声叹气取代了笑声。若是无名火上来,对下人动辄打骂,或在书房中摔东西、撕书以求发泄。吃饭不是挑肥拣瘦,就是胡乱扒两口,身体自然迅速消瘦下去,我看着心里甭提多着急。
黄顺:少爷哪里是中邪?他是给自己太大压力了啊!您想想,两个多月前,不正是少爷勇夺解元的时候吗?少爷今年才16岁,正处在年少气盛的年纪。他对自己的成绩沾沾自喜,成天把“状元”挂在嘴边,无形中给了自己很大压力。加上之前一直鲜遭挫折,导致他承受压力的能力差。所以老爷,成名太早未必是好事,成长过程中太一帆风顺的人容易被小风微浪打得一蹶不振。
齐耀钟(忧心忡忡):那么我该怎么办?帮他除掉“小风微浪”吗?
黄顺:不,您能帮他一时,难道能帮他一世吗?如今非但不要帮他解决困难,您还要适当给他增加困难,同时给予正确的心理疏导,让他学会战胜困难,找到排遣压力的管道。这样,少爷的性格会更坚强,看待处理事物会更全面平和,当然,取得的成绩会更尽如人意。
齐耀钟:你说的在理。(欣慰地看着黄顺)看你成竹在胸的样子,怕是已替我想好了办法?
黄顺(一笑,对齐耀钟耳语起来。)
第九场
时:日
地:齐宅书房内
人:齐耀钟,瑞江
(屋外骄阳似火,窗外的知了没完没了地聒噪。瑞江坐在书桌旁,无精打采,他双手紧捂耳朵,口中念念有词。瑞江突然站起,一脸厌恶烦躁,他粗鲁地将椅子拉到窗前,操起靠在墙角的扫帚,站到椅子上狠狠打落知了,噪音瞬止。瑞江重坐回书桌前,双手架起书本,摇头晃脑地诵读。不久,“咚咚咚”传来三声有节奏的敲门声。)
瑞江(重重惯下书本,破口大骂。):该死的狗奴才!不是吩咐过不要在我读书时前来打扰吗?滚!
(来人不仅没走,反倒推门而入。)
瑞江(气急败坏,搬起砚台向门口砸去,刚一脱手便大惊。):爸,小心!
(齐耀钟似乎早有防备,身子迅速一闪,厚重的砚台“嗖”得从耳边擦过,撞击在坚硬的地板上。)
瑞江(快步来到父亲身边,语气关切。):爸!你没事吧?有没有伤到?对不起,我真没想到是你。
齐耀钟(微笑):我当然没事啦,否则不死即伤!(手指地面)你来看。
瑞江(定睛一看,心头猛地一震。)
镜头特写:地板被砸开一个大口子,砚台却完好无损。
瑞江(尚未恢复平静):这砚台的威力竟如此之大!居然把上好的云南大理石砸得稀巴烂!
齐耀钟:这不是普通的砚台,是我托熟人从歙县购买的的顶级歙砚!你所有的用品皆为精品,湖笔,徽墨,宣纸,歙砚。不知你注意到没有,除了湖州属浙江外,徽州,宣州,歙县三地皆属皖南。文房四宝的产地中皖南占了三样,可见那里文风极盛,倒与我们的古徽派宅子相映衬。好了,闲话少叙,步入正题。你知道为什么所有人公认最坚硬的大理石会破碎吗?
瑞江:这很简单,因为砚台比大理石还要坚硬。
齐耀钟:答得好!这叫“山外有山,天外有天”。
瑞江:爸爸,后面还有一句,人外有人!(哭丧着脸)看样子我的命运和大理石是一样的,表面上最具状元相,最后还会被无名小卒拉下马来。(停顿片刻)对了爸,你找我有何事?
齐耀钟(出书房门,又很快折回来。只见一手拎着棋盘,一手捧着棋子盒。):最近我总觉技痒,所以特带棋子棋盘与你切磋切磋。
瑞江:爸的棋艺在十里八乡无人能敌,你怎可对我用“切磋”一词呢?应是你指点我啊!不过爸,如今我学业繁重,(摇头)恐怕无心下棋。
齐耀钟:(微笑)一文一武,张弛有度,射程最远的弓一定不是永远紧绷着的。陪我下一盘,权当你向我赔罪了。
到头了
到底了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