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旋律
小说
我不是天使
- 故事梗概
- 作品卖点
- 作品正文
好在忙碌的工作,不允许我有更多的时间,去悲天跄地。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渐渐忘了自己到谣家乡卫生院来的初衷,每天上班时间未到,办公室便挤满了前来找我看病的患者。
最令我感动的是,前来找我看病的,很多都是我的老病人,他们手里不是提着花生,便是提着豆子,或者是鸡蛋什么的,硬是趁看病的间隙,塞到我手里,或者塞到我抽屉里。
不知不觉,我在这沟壑山野,转眼竟度过了三年的光阴……
记得刚来的时候,我曾掰着指头,计算着可以离开的日子。等到终于可以甩手说走的时候,却硬生生地萌生出一种,难以名状的不舍。
唐林县卫生局的调令到达时,我正领着两名新分来的青年医生,在替一名烧伤病人换药。
“詹医生,您的快件。”收发室老张手里举着一封信函,站在病房门口冲我喊。
“我正忙着呢,要不,您拆了帮我念念……”我稍微抬头,一眼望见老张手里那封貌似公函的信件,便随口说道。
“詹达伟同志,经研究决定……请你于1994年8月19日,前往唐林县人民医院报到……”老张用蹩脚的普通话,慢悠悠地念着,我替病人换药的右手,不由自主地停在半空,心里五味陈杂。
“詹医生,您终于解放啦……”站在我边上,帮忙递东西的青年医生小李羡慕地说。
“是啊,詹医生您真是太幸运了,只在基层工作三年便可以调到县城……”另一名姓张的年轻医生随声附和。
我知道,他们根本不清楚,我当年是怎么才来的谣家乡卫生院?我也知道,很多专科毕业的青年医生,一旦分配到基层乡镇卫生院,如果身后没有强大的背景,或者没有遇上绝好的机缘,很有可能,他这一辈子,都没有调入县级医院的机会。
“小詹,这几年多亏了你,才帮我们把谣家乡卫生院撑起来……前段时间,县卫生局的领导就跟我打过招呼,说你在谣家乡卫生院的服务期限已到,要把你调回县医院……我多次要求,才又给我分来两名卫校毕业的新医生……”我到院长办公室打移交时,朱院长望着我,愣大的个子,却红着眼圈。
“院长您放心好了,我看小李和小张两个小伙子都不错,将来他们一定也会成为您的好帮手……”
“嗯,这我相信,但不管怎么说,你要是真的走了,我都会觉得不习惯……”
朱院长说出了我的心里话:这几年,我们在搭挡救治村民的过程中,早已建立起了深厚的友情,而这种友情,不亚于患难之交。因为每当我们一起披荆斩棘,把濒临死神边缘的村民拉回人间时,都能感觉到一种同仇敌忾、共同作战的喜悦。
如今,说走便走,要说没一点感伤,怎么可能?
但是,我还是得走,因为我知道,谣家乡虽需要我,可这里,却不是我的终点!
我一直疑惑不解的是,由于工作繁忙,加上这几年早已习惯谣家乡的生活,我几乎已经忘了,自己在谣家乡卫生院服务的年限已到,那么,又是谁,主动提出要把我调回县城的呢?
按理,削尖脑袋想进县人民医院的人大把,如果我自己不要求调回县城去,应该不会有人主动提出,把我调回去的。
来不及细想,限令回城的时间已到,我怀着复杂的心情,前去唐林县人民医院报完到,医院同意派车到谣家乡卫生院来替我“搬家”。
说搬家,其实除了一些日常的生活用品和衣服之外,我唯一的家当便是那五六箱子的各种医疗书籍,恰恰是这些沉重的书籍,才使我动了向县人民医院申请,派公车来替我搬家的心思。
各种收拾、各种整理完毕,刚要与帮我把行李搬上车的朱院长、刘医生以及小李小张挥手告别时,却发现卫生院门口已经围了一圈人。
“詹医生,听说您要调到县城的医院去,我妈让我来送送您,这是她的一点心意……”一位五十岁左右、一脸苍桑、满脸胡子的男人挤到我身边,手里举着一个透明的油纸袋,里面大概装着十几枚大小不一的鸡蛋。
我定眼一看,原来是前不久,因患心肌梗塞被我们急救过来的,一位老妇人的儿子。
“你妈太客气了,她的心意我领了,鸡蛋请你帮我带回去给她补补身子,不过可得记住,每天一个就够了,不能多吃……”
“詹医生,我妈的性格您是知道的,说一不二……您收下,她的心情才能好,病情才不会反复……”
“好,好,我收下……”想起老太太住院时的那种固执,我不得不收下。
“詹医生,听说您要离开谣家乡到县城去,这是我自家榨的茶油,清凉解毒,到了县城,如果自己炒菜,吃了不上火……”
“詹医生,这是我们自己晒的蕃薯片,又软又甜……您到了县城的医院,万一值班晚了可以当宵夜……”
望着被各种各样的农产品塞满了的面包车,我的眼泪不争气的流了下来,几乎遮住了整个视线:“谢谢乡亲们,大家请回吧,你们的心意我都领了,以后有用得着的地方,大家只管到县城来找我……”
“等一……等……”
我正要关上面包车车门,准备叫司机开车出发时,远处突然传来一阵上气不接下气的喊声。我抬眼一望,原来是东仔奶奶。
“詹……詹医生,刚刚听说您要调到城里,没……没什么东西送您,这……这几个鸭蛋是咱家鸭子这两天生的,您晚上值班吃了清火……”奶奶一边喊,一边蹒跚着朝面包车奔来。
“奶奶,您的心意我领了,这几个鸭蛋,您还是留着给东仔补补身子吧……”我的双目再一次被泪水打湿。
“詹医生,您别嫌少呀,东仔想吃,过两天鸭子还会再生哪……”
“啊不,奶奶,我不嫌少……”我只好伸出双手,紧紧握住奶奶提着小蓝布袋、满是青筋的双手。
最令我感动的是,前来找我看病的,很多都是我的老病人,他们手里不是提着花生,便是提着豆子,或者是鸡蛋什么的,硬是趁看病的间隙,塞到我手里,或者塞到我抽屉里。
不知不觉,我在这沟壑山野,转眼竟度过了三年的光阴……
记得刚来的时候,我曾掰着指头,计算着可以离开的日子。等到终于可以甩手说走的时候,却硬生生地萌生出一种,难以名状的不舍。
唐林县卫生局的调令到达时,我正领着两名新分来的青年医生,在替一名烧伤病人换药。
“詹医生,您的快件。”收发室老张手里举着一封信函,站在病房门口冲我喊。
“我正忙着呢,要不,您拆了帮我念念……”我稍微抬头,一眼望见老张手里那封貌似公函的信件,便随口说道。
“詹达伟同志,经研究决定……请你于1994年8月19日,前往唐林县人民医院报到……”老张用蹩脚的普通话,慢悠悠地念着,我替病人换药的右手,不由自主地停在半空,心里五味陈杂。
“詹医生,您终于解放啦……”站在我边上,帮忙递东西的青年医生小李羡慕地说。
“是啊,詹医生您真是太幸运了,只在基层工作三年便可以调到县城……”另一名姓张的年轻医生随声附和。
我知道,他们根本不清楚,我当年是怎么才来的谣家乡卫生院?我也知道,很多专科毕业的青年医生,一旦分配到基层乡镇卫生院,如果身后没有强大的背景,或者没有遇上绝好的机缘,很有可能,他这一辈子,都没有调入县级医院的机会。
“小詹,这几年多亏了你,才帮我们把谣家乡卫生院撑起来……前段时间,县卫生局的领导就跟我打过招呼,说你在谣家乡卫生院的服务期限已到,要把你调回县医院……我多次要求,才又给我分来两名卫校毕业的新医生……”我到院长办公室打移交时,朱院长望着我,愣大的个子,却红着眼圈。
“院长您放心好了,我看小李和小张两个小伙子都不错,将来他们一定也会成为您的好帮手……”
“嗯,这我相信,但不管怎么说,你要是真的走了,我都会觉得不习惯……”
朱院长说出了我的心里话:这几年,我们在搭挡救治村民的过程中,早已建立起了深厚的友情,而这种友情,不亚于患难之交。因为每当我们一起披荆斩棘,把濒临死神边缘的村民拉回人间时,都能感觉到一种同仇敌忾、共同作战的喜悦。
如今,说走便走,要说没一点感伤,怎么可能?
但是,我还是得走,因为我知道,谣家乡虽需要我,可这里,却不是我的终点!
我一直疑惑不解的是,由于工作繁忙,加上这几年早已习惯谣家乡的生活,我几乎已经忘了,自己在谣家乡卫生院服务的年限已到,那么,又是谁,主动提出要把我调回县城的呢?
按理,削尖脑袋想进县人民医院的人大把,如果我自己不要求调回县城去,应该不会有人主动提出,把我调回去的。
来不及细想,限令回城的时间已到,我怀着复杂的心情,前去唐林县人民医院报完到,医院同意派车到谣家乡卫生院来替我“搬家”。
说搬家,其实除了一些日常的生活用品和衣服之外,我唯一的家当便是那五六箱子的各种医疗书籍,恰恰是这些沉重的书籍,才使我动了向县人民医院申请,派公车来替我搬家的心思。
各种收拾、各种整理完毕,刚要与帮我把行李搬上车的朱院长、刘医生以及小李小张挥手告别时,却发现卫生院门口已经围了一圈人。
“詹医生,听说您要调到县城的医院去,我妈让我来送送您,这是她的一点心意……”一位五十岁左右、一脸苍桑、满脸胡子的男人挤到我身边,手里举着一个透明的油纸袋,里面大概装着十几枚大小不一的鸡蛋。
我定眼一看,原来是前不久,因患心肌梗塞被我们急救过来的,一位老妇人的儿子。
“你妈太客气了,她的心意我领了,鸡蛋请你帮我带回去给她补补身子,不过可得记住,每天一个就够了,不能多吃……”
“詹医生,我妈的性格您是知道的,说一不二……您收下,她的心情才能好,病情才不会反复……”
“好,好,我收下……”想起老太太住院时的那种固执,我不得不收下。
“詹医生,听说您要离开谣家乡到县城去,这是我自家榨的茶油,清凉解毒,到了县城,如果自己炒菜,吃了不上火……”
“詹医生,这是我们自己晒的蕃薯片,又软又甜……您到了县城的医院,万一值班晚了可以当宵夜……”
望着被各种各样的农产品塞满了的面包车,我的眼泪不争气的流了下来,几乎遮住了整个视线:“谢谢乡亲们,大家请回吧,你们的心意我都领了,以后有用得着的地方,大家只管到县城来找我……”
“等一……等……”
我正要关上面包车车门,准备叫司机开车出发时,远处突然传来一阵上气不接下气的喊声。我抬眼一望,原来是东仔奶奶。
“詹……詹医生,刚刚听说您要调到城里,没……没什么东西送您,这……这几个鸭蛋是咱家鸭子这两天生的,您晚上值班吃了清火……”奶奶一边喊,一边蹒跚着朝面包车奔来。
“奶奶,您的心意我领了,这几个鸭蛋,您还是留着给东仔补补身子吧……”我的双目再一次被泪水打湿。
“詹医生,您别嫌少呀,东仔想吃,过两天鸭子还会再生哪……”
“啊不,奶奶,我不嫌少……”我只好伸出双手,紧紧握住奶奶提着小蓝布袋、满是青筋的双手。
上一章
下一章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