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旋律
小说
我不是天使
- 故事梗概
- 作品卖点
- 作品正文
听说詹达伟和沈学平两位大学同窗要来拜访,姚建平赶紧找同事协调换班:别说毕业十多年没见过面了,这些年为生计奔波,大家平时都鲜有联系。如今,好容易有这样一次久别重逢的良机,怎么能够轻易错过?
大学期间,姚建平和詹达伟沈学平是同一个寝室的舍友,詹达伟又是班长,接触自然不会少;沈学平相对内向点,但因为是舍友,相比其他同学,接触的机会也要多一些。
大学毕业时,沈学平分在乡下是预料中的事情,姚建平以为像詹达伟这样的优等生,肯定不会分得很差,没想到他为情一时昏了头,竟心甘情愿跑到那么偏僻的山头旮旯去。
相比他们,姚建平算是非常幸运了:老家和他同村、小时候与他父亲是玩伴的一个邻居,刚好是他们县里主管文教卫生的副县长。那年姚建平的父亲带着儿子去找他时,他那支大笔一挥,姚建平便顺利地成为了南顺县人民医院的一名医生。
那时,南顺县人民医院有两大派别,一是一些县医院“元老”级别人员,比如老院长老书记老科长的子女,大学一毕业,马上就被直接“照顾”进了县医院,背地里被大家称作“太子党”;二是在乡下卫生院已经呆了几年八载、最后托各种关系花了不少钱财、好容易才调进县医院的“在野党”。
像姚建平这样,家庭背景不强、又没怎么花钱、一毕业就被直接分配到县医院的没几个,所以“太子党”不屑一顾,“在野党”更是羡慕嫉妒恨,两派都融入不了。
刚进县医院那两年,因为碍着副县长邻居的面子,姚建平虽说夹在两派之间有些尴尬,日子过得倒也波澜不惊。等到第三年,副县长邻居退居二线,麻烦也就接踵而至。
先是从心血管内科借调到“120”,专门负责跟随救护车到院外去接治病人。一段时间后,又从“120”转调至谁也不愿去的传染科。姚建平虽然心里憋气,可作为技术平平势单力薄的青年医生,他没有更多的选择,只能任由所谓组织的随意调遣。
假如日子就这么平平淡淡的过下去,姚建平或许也不会想到来广东发展,可树欲静而风却不止。
2000年春天的一天,姚建平照例吃过早饭便去上班。那天轮到他值班,那段时间传染科的病人本来就多,当天一上班又接连不断地新来七八个病人,其中一位肝硬化并发消化道大出血的病人和一位由重型肝炎引起的肝衰竭患者,情况尤其危急,姚建平脚下生风忙进忙出,精力体力趋近极限。
就在此时,从肺病病区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呼喊声:“医生,快……快来救命啊……”
姚建平心里一惊,赶紧朝喊声区域冲去。刚进病房,只见一个中年妇女正用右手不断地拍打着侧卧在病床上一位病人的背部。
“怎么回事?”他问。
“我老公他……他……”女人急得说不出话来。
姚建平赶紧走近男子,只见那人满头大汗、呼吸困难、整张脸呈现紫绀色。他伸出右手手指,在病人的右胸廓上轻轻叩了几下,随即听到所叩之处发出“呼呼”的鼓音。
他立即招呼几个护士一边替病人输上氧气、建立静脉通路,一边与胸外科医生联系,请求紧急会诊。
还没等胸外科医生到场,病人已经呼吸微弱、四肢发凉,脉搏更是几乎摸不到。等到胸外科张主任到达时,病人已经完全陷入了休克状态……来不及行胸部CT,张主任查看了病人入院时的记录,得知病人长期患有肺结核,根据这一情况,他初步判定,患者应该是由肺结核导致的张力性气胸,因胸腔内压力不断增加,影响血流回流,进而使心排血量减少导致休克,必须立即行胸腔穿刺排气抢救。
然而,虽经众多医务人员一个多小时的全力抢救,怎奈回天乏术,病人最终还是因张力性气胸来势凶猛,不治而亡。
医护人员的辛苦抢救,在死者家属异常愤怒的情绪里统统归零,他们认为自己的亲人在前一天晚上就因为呼吸困难、胸闷以及刺激性咳嗽等症状,被收治入院,而医生却没能及时诊断出病因,延误了病情,导致抢救不及时,所以病人的死亡,医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与一般医疗纠纷不同的是,这个病人的儿子碰巧是个懂法的律师,他没有像大多数患者家属一样,出了事便选择医闹,而是立即要求复印并封存病历,申请卫生行政部门做医疗事故鉴定,准备走法律程序。
首次医疗鉴定时,经市里的医学专家认定,该患者的死,确实与医院没及时采取有效方式进行抢救有因果关系,同时认定参与抢救的姚建平为该事故负主要责任,另一个接治该病人的医生蔡继伟未交班,负次要责任。
姚建平自然不服:我接班才半小时,患者就突发急症,而且交班的蔡继伟医生无论是记录或是口头上,都没有交待过该病人的危急情况,这完全让刚接班的自己防不胜防,到头来怎么能判我的主要责任呢?
蔡继伟的父亲原来是该院大内科主任,人脉关系很广,很难说这次医疗事故的鉴定结果不受其左右。想到这些,姚建平就更不舒服了:明明是蔡继伟接治时没有及时发现及时救治,并且下班时也没将该患者的危情交待清楚,凭什么却要自己来背这口黑锅?难道就因为他是所谓“太子党”吗?
憋在嗓子里的那口怨气,令他实在咽不下去。于是,他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了委托省医学会组织再次鉴定的申请。
院领导闻听这个消息,赶紧派人做他的思想工作,希望他不要再折腾。因为不管是他还是蔡继伟负主要责任,最终这场医疗事故,都得由医院负责,总这样闹来闹去,院长担心上面的领导,会追责自己。可姚建平不这么想,他觉得自己还年轻,不能因为替不属于自己的错误买单,毁了自己在医疗界的口碑。
姚建平一意孤行地坚持继续申请再次鉴定,结果自然如愿以偿,只承担了个次要责任,蔡继伟负主要责任。
大学期间,姚建平和詹达伟沈学平是同一个寝室的舍友,詹达伟又是班长,接触自然不会少;沈学平相对内向点,但因为是舍友,相比其他同学,接触的机会也要多一些。
大学毕业时,沈学平分在乡下是预料中的事情,姚建平以为像詹达伟这样的优等生,肯定不会分得很差,没想到他为情一时昏了头,竟心甘情愿跑到那么偏僻的山头旮旯去。
相比他们,姚建平算是非常幸运了:老家和他同村、小时候与他父亲是玩伴的一个邻居,刚好是他们县里主管文教卫生的副县长。那年姚建平的父亲带着儿子去找他时,他那支大笔一挥,姚建平便顺利地成为了南顺县人民医院的一名医生。
那时,南顺县人民医院有两大派别,一是一些县医院“元老”级别人员,比如老院长老书记老科长的子女,大学一毕业,马上就被直接“照顾”进了县医院,背地里被大家称作“太子党”;二是在乡下卫生院已经呆了几年八载、最后托各种关系花了不少钱财、好容易才调进县医院的“在野党”。
像姚建平这样,家庭背景不强、又没怎么花钱、一毕业就被直接分配到县医院的没几个,所以“太子党”不屑一顾,“在野党”更是羡慕嫉妒恨,两派都融入不了。
刚进县医院那两年,因为碍着副县长邻居的面子,姚建平虽说夹在两派之间有些尴尬,日子过得倒也波澜不惊。等到第三年,副县长邻居退居二线,麻烦也就接踵而至。
先是从心血管内科借调到“120”,专门负责跟随救护车到院外去接治病人。一段时间后,又从“120”转调至谁也不愿去的传染科。姚建平虽然心里憋气,可作为技术平平势单力薄的青年医生,他没有更多的选择,只能任由所谓组织的随意调遣。
假如日子就这么平平淡淡的过下去,姚建平或许也不会想到来广东发展,可树欲静而风却不止。
2000年春天的一天,姚建平照例吃过早饭便去上班。那天轮到他值班,那段时间传染科的病人本来就多,当天一上班又接连不断地新来七八个病人,其中一位肝硬化并发消化道大出血的病人和一位由重型肝炎引起的肝衰竭患者,情况尤其危急,姚建平脚下生风忙进忙出,精力体力趋近极限。
就在此时,从肺病病区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呼喊声:“医生,快……快来救命啊……”
姚建平心里一惊,赶紧朝喊声区域冲去。刚进病房,只见一个中年妇女正用右手不断地拍打着侧卧在病床上一位病人的背部。
“怎么回事?”他问。
“我老公他……他……”女人急得说不出话来。
姚建平赶紧走近男子,只见那人满头大汗、呼吸困难、整张脸呈现紫绀色。他伸出右手手指,在病人的右胸廓上轻轻叩了几下,随即听到所叩之处发出“呼呼”的鼓音。
他立即招呼几个护士一边替病人输上氧气、建立静脉通路,一边与胸外科医生联系,请求紧急会诊。
还没等胸外科医生到场,病人已经呼吸微弱、四肢发凉,脉搏更是几乎摸不到。等到胸外科张主任到达时,病人已经完全陷入了休克状态……来不及行胸部CT,张主任查看了病人入院时的记录,得知病人长期患有肺结核,根据这一情况,他初步判定,患者应该是由肺结核导致的张力性气胸,因胸腔内压力不断增加,影响血流回流,进而使心排血量减少导致休克,必须立即行胸腔穿刺排气抢救。
然而,虽经众多医务人员一个多小时的全力抢救,怎奈回天乏术,病人最终还是因张力性气胸来势凶猛,不治而亡。
医护人员的辛苦抢救,在死者家属异常愤怒的情绪里统统归零,他们认为自己的亲人在前一天晚上就因为呼吸困难、胸闷以及刺激性咳嗽等症状,被收治入院,而医生却没能及时诊断出病因,延误了病情,导致抢救不及时,所以病人的死亡,医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与一般医疗纠纷不同的是,这个病人的儿子碰巧是个懂法的律师,他没有像大多数患者家属一样,出了事便选择医闹,而是立即要求复印并封存病历,申请卫生行政部门做医疗事故鉴定,准备走法律程序。
首次医疗鉴定时,经市里的医学专家认定,该患者的死,确实与医院没及时采取有效方式进行抢救有因果关系,同时认定参与抢救的姚建平为该事故负主要责任,另一个接治该病人的医生蔡继伟未交班,负次要责任。
姚建平自然不服:我接班才半小时,患者就突发急症,而且交班的蔡继伟医生无论是记录或是口头上,都没有交待过该病人的危急情况,这完全让刚接班的自己防不胜防,到头来怎么能判我的主要责任呢?
蔡继伟的父亲原来是该院大内科主任,人脉关系很广,很难说这次医疗事故的鉴定结果不受其左右。想到这些,姚建平就更不舒服了:明明是蔡继伟接治时没有及时发现及时救治,并且下班时也没将该患者的危情交待清楚,凭什么却要自己来背这口黑锅?难道就因为他是所谓“太子党”吗?
憋在嗓子里的那口怨气,令他实在咽不下去。于是,他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了委托省医学会组织再次鉴定的申请。
院领导闻听这个消息,赶紧派人做他的思想工作,希望他不要再折腾。因为不管是他还是蔡继伟负主要责任,最终这场医疗事故,都得由医院负责,总这样闹来闹去,院长担心上面的领导,会追责自己。可姚建平不这么想,他觉得自己还年轻,不能因为替不属于自己的错误买单,毁了自己在医疗界的口碑。
姚建平一意孤行地坚持继续申请再次鉴定,结果自然如愿以偿,只承担了个次要责任,蔡继伟负主要责任。
上一章
到底了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