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普通授权
字数:25765
成片时长:约86分钟
阅读:12248
发表:2015/8/26
60集 主旋律 电视剧剧本
《岁月如歌》第60集
1
2-3
60
- 故事梗概
- 作品卖点
- 作品正文
【本作品已在华语剧本网版权保护中心进行版权登记,登记2015-J-05609】
马大水:不管是谁抓的,都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不可原谅。而你们,仍然固步自封,你们已经把全县人民带进死胡同里了。现在弊端还显现不出来,再过五年十年,毗邻各县就会把我们远远甩在后面。徐水、安新、雄县、涞水,易县,他们都在改革,特别是新城县的高碑店,他们来者不拒,已经崭露头角,凡是来入驻的单位、企业都是大力支持、欢迎。你们拒之门外的单位、企业,好大一部分都入驻了他们那里。一个人思想守旧,就永远过苦日子;一个村的领导思想僵化,村子的面貌就不会改变;一个乡的领导班子软弱,决不会有大作为。可你,你可是一县之长啊,我的李玉兰同志!
李玉兰(哭了):别说了大水,现在还有救吗?
马大水:机不可失,失不再来。你已经把门堵死了,重新再开门,谁还来呀,这可不是立竿见影的事,因为你们走的不是弯路,而是背道而驰。
李玉兰:一失足成千古恨,我对不起全县人民,干脆我辞职。
马大水:这不是错上加错吗?
李玉兰:我一定要把我造成的损失夺回来。
马大水: 玉兰,凭我一席话,你就乱了方寸,要经得住失败,要冷静,还要打起精神来。
李玉兰:我做不到,我精神都崩溃了。
马大水:这可不是你李玉兰的性格。大不了从头再来。
李玉兰:我懂了,我努力。见到你,我的第一想说的就是问问你和吴怡兰,英武和苦梅怎么样?你要不忙,就住下,下午还有会议,不得不走。好多心里话都憋在肚子里,真舍不得你走。
马大水:我也是。既然你忙,我还得回去收秋,以后再说吧。
李玉兰一下子扑到马大水怀里,泪流满面,然后松开。马大水又将李玉兰抱在怀里。李玉兰将他推开。
李玉兰:别这样,你要对得起吴怡兰。我走了。
李玉兰恋恋不舍,走了。
15•庄稼道 日 外景
吴管家仍然在整修道路,然后打开兜子,坐下来吃干粮,喝水。马大水骑车走来,走到吴管家跟前下了车。
马大水:这不是吴管家吗?这路是你修的?
吴管家:是的,我看见这条路好长时间没人管了,坑坑洼洼,乱七八糟的,又赶上大秋忙月,我就来了。
马大水:你这是什么时候的饭呀?
吴管家:中午的。我一干起活来,把饭都忘了,我早晨吃的晚,没事。
马大水:都快晚饭了,你这才吃中午饭呀?别吃了,到我家去吧。
吴管家:那怎么行,不落忍的,上次都扰你一次了。
马大水(一扯吴管家):走吧。
16•庄稼道 黄昏 外景
牛老师骑着自行车走过来,四下寻视。
牛老师:人呢,这个老吴,哪去了?
17•马大水家 夜 内景
马大水和吴管家坐在饭桌上,吴怡兰和马英武不时的给吴管家斟酒布菜,刘苦梅在厨房里忙着。
吴管家:这么多年我躲躲藏藏,虽然没受苦,可我心里总是不安呀。这回好了,回老家了。我家离这儿又不远,踏实了。
马大水:你混进了工人队伍里,还当了干部,这么多年都没人发现你。你可真行。
吴管家:我更名改姓,还不是为了活命?可我做了那么多坏事,总想着赎罪。我越想着赎罪,干工作就越卖力,越卖力,领导就越重视我,我这干部,就是这么当上的,其实我心里并不愿意,我就想着悔过,踏踏实实的过后半辈子。
马大水:那你怎么想起来熊干河修路了?
吴管家:这么多年,我虽然隐姓埋名,可我最崇拜的一个人就是雷锋。我洗心革面,还是从那个时代开始的。我一直以雷锋为榜样。我对不起熊干河,所以就来了这里,我是来学雷锋的,也是来赎罪的。
马大水(伸出了大拇指):好样的,佩服!其实,我最佩服的一个人也是雷锋,可是我,我和雷锋比起来,差远了。我还是应该向雷锋学习,向你学习。
吴管家:折煞我也,我可担当不起。
【旁白】(牛老师):大水在家吗?
马大水:牛老师呀?在,快进屋来。
吴怡兰、马英武、刘苦梅忙去迎接。
马英武(开门):牛老师来了,太好了,欢迎欢迎。
刘苦梅(拉住牛老师的手):牛老师,没想到你会来,我真高兴。
吴怡兰:牛老师请坐。
牛老师:谢谢。——这位就是吴管家吧。
吴管家:是我。请问你是?
牛老师:我是学校的老师,免贵姓牛。吴老先生,听说你来修路,我就赶紧赶来了,可是到了那里一看没人,我就追,追了半天没追上,在回来的路上,我才知道你在这里。吴老先生,谢谢你。你给学校捐的钱我们都用在了学生身上,这是账单,你看。
吴管家(愣住了 ):钱?什么钱呀?
18•吕县长家 夜 内景
李玉兰坐在沙发上,精神萎靡,懒洋洋的走到桌前,拿起毛笔,写着:
一席话,
论功过,
昨以荣耀今为祸。
也曾雄心搞开拓,
只因头脑太浑浊。
误国误民罪不容,
错!错!错!
一失足成千古恨,
我心碎,肝肠破,
坐失良机怎补过!
李玉兰睁大了眼睛,放下笔,发呆,随手拿起一张纸,上面写着我的辞职报告几个字,然后撕了,又拿起一张纸,写着:已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从头再来!
李玉兰犹豫。写了撕,撕了写。
19•马大水家 夜 内景
吴管家:原来是这样啊?大水,你们真高尚。苦梅,待我谢谢你妈。
刘苦梅:不用谢,应该的。
牛老师:吴管家,我看这样吧,你呢,以后不是经常来吗?干脆,我们在学校给你腾出一间房,省得来回跑。怎么样?
吴管家:太好了。学校里的卫生我全包了。
牛老师:那可不行,你包了,学生们怎么办?我还引导他们向你学习,向雷锋叔叔学习呢。自己的卫生都不搞,这学雷锋,能学的好吗?
吴管家:说的太好了。有你这样的校长,学生们错不了。
马大水:你还别说,英武、苦梅、招弟、冬改,秋生,都是他的学生,个个都很优秀。
牛老师:哦,对了,学校里要增加一名队办教师,我看苦梅最合适,虽然学历不高,可学问不浅,认真负责、有耐心更有爱心,适合当教师。我喜欢。怎么样苦梅?
刘苦梅:我最崇拜这个职业了,过去做梦都不敢想。不过,我得听我爸的,听英武的。
马大水:我尊重你的选择。
马英武:我当然同意了。
刘苦梅(高兴的跳了起来):太好了 ,我也当上老师了。
牛老师:就这么定了,等秋假过完了,开学就上任。
刘苦梅:谢谢牛老师。
20•学校 日 外景
吴管家、刘苦梅和同学们正在打扫卫生。
21•路上 日 外景
吴管家、刘苦梅和同学们正在修整、清扫道路,干的热火朝天。
吴管家(喊):同学们都累了,休息一会儿,休息一会儿。
同学们蹦蹦跳跳,聚集在一起。
吴管家:同学们都是好样的。凡是参加学雷锋做好事的同学们,我每人发给你们一个红袖标。
吴管家发着袖标,同学们高高兴兴领到手,戴在臂上。红袖标上写着:学雷锋小分队。
22•学校 日 外景
同学们在操场上玩耍,有好多同学都戴着红袖标。上课铃一响,同学们涌进教室。
23•教室 日 内景
同学们坐在教室里,刘苦梅走进来。
同学们自动起立。
刘苦梅:同学们好。
同学们:老师好。
刘苦梅:今天咱们开始学习第五课,打开书本。
同学们悉悉索索的打开书本。
24•甘蔗地里 日 外景
地里堆满了收割的甘蔗。旁边放着牲口车,双轮车,十来个人围着马英武。马英武正在用一杆大秤称甘蔗。
张二狗(气喘吁吁走过来):英武,还有我的份儿吗?明年我也种甘蔗。
马英武:你怎么不早说呀你?都订出去了,人家都交了定钱,咱们是一个村的,也不能让我失信吧?看吧,要是有份儿,尽量给你匀。
张二狗:唉,唉,你一定匀给我点儿。
人们仍然称着甘蔗,有的装车走了,还有车辆赶来。
25•马大水家 日 内景
屋里坐着马大水、袁奎、袁五川、李永才、张大胖子、徐改改、张冬改、孙木兰、李建设、张分田。马英武给人们沏茶倒水。桌上摆着饭菜。吴怡兰和周云在厨房忙活着。刘苦梅走进来,一看,愣了。
刘苦梅:今天这是什么日子呀?
马英武:平常日子。就是庆贺庆贺。爸说了,把在文化大革命中袒护过爸爸,还有我的同学,朋友,凡是能请到的,都请来。你猜为什么?
刘苦梅:为什么?
马英武:咱们的甘蔗都当苗卖出去了,卖了两万多呢。
刘苦梅:真的?
刘苦梅情不自禁,抱住马英武亲吻。袁奎、李永才、张大胖子都背过脸去。周云端着菜盘子走进来。
周云(小声地):干什么呢你!让人笑话。
刘苦梅(放开马英武):对不起,我出丑了。
马大水:都围上,围上,可惜呀,二川没来。我说胖子,改改嫂子,你们坐下首,冬改,你的功劳最大,坐上首。
徐改改:合着你不是来请我,是给我脸上下不来的呀?
马大水:我做人从来都是低调的,就这一回,为了褒奖英武,你还要窝我呀?
人们都笑了,接着拿起了筷子,端起了酒杯。
26•地里 日 外景
袁奎和袁六川和泥,黄英将一大铁锹一大铁锹的泥送进坯模子里,袁大川抹着,然后拔出坯模子。一块一块的,正在脱坯。
袁大川:看见了吧?就这么脱。端泥多累呀,你抹模子,我端,换换你。
黄英:行,我试试。
黄英(脱着坯):你们这儿盖房子,脱坯还缺一角,没见过。
袁大川:这叫刀把坯,坯的厚度,就是一斗砖的高度,一斗砖加一丁砖,正好和坯相合,咱们这儿,盖砖包皮的就算好房了。
黄英:可不是呗,我也学会你们这儿的房子名了。你们这儿,土打墙,穿大褂,腰里软,四硬腿儿,还有老虎眼儿什么的。这几年都没几家盖的。咱们也盖砖包皮了。等盖好了房,老七就好娶媳妇了。不像你,三十大几才结婚。
袁大川:盖了房先让你住。
黄英:还轮得到我?我也不想。
袁大川:我说的是再盖了。
黄英:好好干活吧你,光练贫嘴哄我。
袁奎:黄英呀,盖了先让你住,老七还小呢。明年再盖一座,再说给老七娶媳妇。你们哥仨,一人一座,不偏不向,都是砖包皮。
黄英:谢谢爸。还是你们先住,我住旧房吧。
袁奎:唉,你们俩,老五、翠花要像你们就好了。
27•袁奎家 日 外景
院子里,袁五川拿着锯子,斧子,锛子,刮刀正在做檩条。翠花在一旁帮忙。
28•袁奎家 日 内景
袁吴氏做着家务。
【旁白】(翠花):等盖好了房子,咱们就搬,住新的。
【旁白】(袁五川):我也想,不合适吧?你看大哥他们住的小棚子,,多窄憋。
【旁白】(翠花):把咱们的还给他们不是不窄憋了吗?
【旁白】(袁五川):再说了,还有爸妈他们呢;不给七川留着娶媳妇?
【旁白】(翠花):我不管,要不就分家。
【旁白】(袁五川):你小声点儿好不好?就不怕让妈听见?
李玉兰(哭了):别说了大水,现在还有救吗?
马大水:机不可失,失不再来。你已经把门堵死了,重新再开门,谁还来呀,这可不是立竿见影的事,因为你们走的不是弯路,而是背道而驰。
李玉兰:一失足成千古恨,我对不起全县人民,干脆我辞职。
马大水:这不是错上加错吗?
李玉兰:我一定要把我造成的损失夺回来。
马大水: 玉兰,凭我一席话,你就乱了方寸,要经得住失败,要冷静,还要打起精神来。
李玉兰:我做不到,我精神都崩溃了。
马大水:这可不是你李玉兰的性格。大不了从头再来。
李玉兰:我懂了,我努力。见到你,我的第一想说的就是问问你和吴怡兰,英武和苦梅怎么样?你要不忙,就住下,下午还有会议,不得不走。好多心里话都憋在肚子里,真舍不得你走。
马大水:我也是。既然你忙,我还得回去收秋,以后再说吧。
李玉兰一下子扑到马大水怀里,泪流满面,然后松开。马大水又将李玉兰抱在怀里。李玉兰将他推开。
李玉兰:别这样,你要对得起吴怡兰。我走了。
李玉兰恋恋不舍,走了。
15•庄稼道 日 外景
吴管家仍然在整修道路,然后打开兜子,坐下来吃干粮,喝水。马大水骑车走来,走到吴管家跟前下了车。
马大水:这不是吴管家吗?这路是你修的?
吴管家:是的,我看见这条路好长时间没人管了,坑坑洼洼,乱七八糟的,又赶上大秋忙月,我就来了。
马大水:你这是什么时候的饭呀?
吴管家:中午的。我一干起活来,把饭都忘了,我早晨吃的晚,没事。
马大水:都快晚饭了,你这才吃中午饭呀?别吃了,到我家去吧。
吴管家:那怎么行,不落忍的,上次都扰你一次了。
马大水(一扯吴管家):走吧。
16•庄稼道 黄昏 外景
牛老师骑着自行车走过来,四下寻视。
牛老师:人呢,这个老吴,哪去了?
17•马大水家 夜 内景
马大水和吴管家坐在饭桌上,吴怡兰和马英武不时的给吴管家斟酒布菜,刘苦梅在厨房里忙着。
吴管家:这么多年我躲躲藏藏,虽然没受苦,可我心里总是不安呀。这回好了,回老家了。我家离这儿又不远,踏实了。
马大水:你混进了工人队伍里,还当了干部,这么多年都没人发现你。你可真行。
吴管家:我更名改姓,还不是为了活命?可我做了那么多坏事,总想着赎罪。我越想着赎罪,干工作就越卖力,越卖力,领导就越重视我,我这干部,就是这么当上的,其实我心里并不愿意,我就想着悔过,踏踏实实的过后半辈子。
马大水:那你怎么想起来熊干河修路了?
吴管家:这么多年,我虽然隐姓埋名,可我最崇拜的一个人就是雷锋。我洗心革面,还是从那个时代开始的。我一直以雷锋为榜样。我对不起熊干河,所以就来了这里,我是来学雷锋的,也是来赎罪的。
马大水(伸出了大拇指):好样的,佩服!其实,我最佩服的一个人也是雷锋,可是我,我和雷锋比起来,差远了。我还是应该向雷锋学习,向你学习。
吴管家:折煞我也,我可担当不起。
【旁白】(牛老师):大水在家吗?
马大水:牛老师呀?在,快进屋来。
吴怡兰、马英武、刘苦梅忙去迎接。
马英武(开门):牛老师来了,太好了,欢迎欢迎。
刘苦梅(拉住牛老师的手):牛老师,没想到你会来,我真高兴。
吴怡兰:牛老师请坐。
牛老师:谢谢。——这位就是吴管家吧。
吴管家:是我。请问你是?
牛老师:我是学校的老师,免贵姓牛。吴老先生,听说你来修路,我就赶紧赶来了,可是到了那里一看没人,我就追,追了半天没追上,在回来的路上,我才知道你在这里。吴老先生,谢谢你。你给学校捐的钱我们都用在了学生身上,这是账单,你看。
吴管家(愣住了 ):钱?什么钱呀?
18•吕县长家 夜 内景
李玉兰坐在沙发上,精神萎靡,懒洋洋的走到桌前,拿起毛笔,写着:
一席话,
论功过,
昨以荣耀今为祸。
也曾雄心搞开拓,
只因头脑太浑浊。
误国误民罪不容,
错!错!错!
一失足成千古恨,
我心碎,肝肠破,
坐失良机怎补过!
李玉兰睁大了眼睛,放下笔,发呆,随手拿起一张纸,上面写着我的辞职报告几个字,然后撕了,又拿起一张纸,写着:已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从头再来!
李玉兰犹豫。写了撕,撕了写。
19•马大水家 夜 内景
吴管家:原来是这样啊?大水,你们真高尚。苦梅,待我谢谢你妈。
刘苦梅:不用谢,应该的。
牛老师:吴管家,我看这样吧,你呢,以后不是经常来吗?干脆,我们在学校给你腾出一间房,省得来回跑。怎么样?
吴管家:太好了。学校里的卫生我全包了。
牛老师:那可不行,你包了,学生们怎么办?我还引导他们向你学习,向雷锋叔叔学习呢。自己的卫生都不搞,这学雷锋,能学的好吗?
吴管家:说的太好了。有你这样的校长,学生们错不了。
马大水:你还别说,英武、苦梅、招弟、冬改,秋生,都是他的学生,个个都很优秀。
牛老师:哦,对了,学校里要增加一名队办教师,我看苦梅最合适,虽然学历不高,可学问不浅,认真负责、有耐心更有爱心,适合当教师。我喜欢。怎么样苦梅?
刘苦梅:我最崇拜这个职业了,过去做梦都不敢想。不过,我得听我爸的,听英武的。
马大水:我尊重你的选择。
马英武:我当然同意了。
刘苦梅(高兴的跳了起来):太好了 ,我也当上老师了。
牛老师:就这么定了,等秋假过完了,开学就上任。
刘苦梅:谢谢牛老师。
20•学校 日 外景
吴管家、刘苦梅和同学们正在打扫卫生。
21•路上 日 外景
吴管家、刘苦梅和同学们正在修整、清扫道路,干的热火朝天。
吴管家(喊):同学们都累了,休息一会儿,休息一会儿。
同学们蹦蹦跳跳,聚集在一起。
吴管家:同学们都是好样的。凡是参加学雷锋做好事的同学们,我每人发给你们一个红袖标。
吴管家发着袖标,同学们高高兴兴领到手,戴在臂上。红袖标上写着:学雷锋小分队。
22•学校 日 外景
同学们在操场上玩耍,有好多同学都戴着红袖标。上课铃一响,同学们涌进教室。
23•教室 日 内景
同学们坐在教室里,刘苦梅走进来。
同学们自动起立。
刘苦梅:同学们好。
同学们:老师好。
刘苦梅:今天咱们开始学习第五课,打开书本。
同学们悉悉索索的打开书本。
24•甘蔗地里 日 外景
地里堆满了收割的甘蔗。旁边放着牲口车,双轮车,十来个人围着马英武。马英武正在用一杆大秤称甘蔗。
张二狗(气喘吁吁走过来):英武,还有我的份儿吗?明年我也种甘蔗。
马英武:你怎么不早说呀你?都订出去了,人家都交了定钱,咱们是一个村的,也不能让我失信吧?看吧,要是有份儿,尽量给你匀。
张二狗:唉,唉,你一定匀给我点儿。
人们仍然称着甘蔗,有的装车走了,还有车辆赶来。
25•马大水家 日 内景
屋里坐着马大水、袁奎、袁五川、李永才、张大胖子、徐改改、张冬改、孙木兰、李建设、张分田。马英武给人们沏茶倒水。桌上摆着饭菜。吴怡兰和周云在厨房忙活着。刘苦梅走进来,一看,愣了。
刘苦梅:今天这是什么日子呀?
马英武:平常日子。就是庆贺庆贺。爸说了,把在文化大革命中袒护过爸爸,还有我的同学,朋友,凡是能请到的,都请来。你猜为什么?
刘苦梅:为什么?
马英武:咱们的甘蔗都当苗卖出去了,卖了两万多呢。
刘苦梅:真的?
刘苦梅情不自禁,抱住马英武亲吻。袁奎、李永才、张大胖子都背过脸去。周云端着菜盘子走进来。
周云(小声地):干什么呢你!让人笑话。
刘苦梅(放开马英武):对不起,我出丑了。
马大水:都围上,围上,可惜呀,二川没来。我说胖子,改改嫂子,你们坐下首,冬改,你的功劳最大,坐上首。
徐改改:合着你不是来请我,是给我脸上下不来的呀?
马大水:我做人从来都是低调的,就这一回,为了褒奖英武,你还要窝我呀?
人们都笑了,接着拿起了筷子,端起了酒杯。
26•地里 日 外景
袁奎和袁六川和泥,黄英将一大铁锹一大铁锹的泥送进坯模子里,袁大川抹着,然后拔出坯模子。一块一块的,正在脱坯。
袁大川:看见了吧?就这么脱。端泥多累呀,你抹模子,我端,换换你。
黄英:行,我试试。
黄英(脱着坯):你们这儿盖房子,脱坯还缺一角,没见过。
袁大川:这叫刀把坯,坯的厚度,就是一斗砖的高度,一斗砖加一丁砖,正好和坯相合,咱们这儿,盖砖包皮的就算好房了。
黄英:可不是呗,我也学会你们这儿的房子名了。你们这儿,土打墙,穿大褂,腰里软,四硬腿儿,还有老虎眼儿什么的。这几年都没几家盖的。咱们也盖砖包皮了。等盖好了房,老七就好娶媳妇了。不像你,三十大几才结婚。
袁大川:盖了房先让你住。
黄英:还轮得到我?我也不想。
袁大川:我说的是再盖了。
黄英:好好干活吧你,光练贫嘴哄我。
袁奎:黄英呀,盖了先让你住,老七还小呢。明年再盖一座,再说给老七娶媳妇。你们哥仨,一人一座,不偏不向,都是砖包皮。
黄英:谢谢爸。还是你们先住,我住旧房吧。
袁奎:唉,你们俩,老五、翠花要像你们就好了。
27•袁奎家 日 外景
院子里,袁五川拿着锯子,斧子,锛子,刮刀正在做檩条。翠花在一旁帮忙。
28•袁奎家 日 内景
袁吴氏做着家务。
【旁白】(翠花):等盖好了房子,咱们就搬,住新的。
【旁白】(袁五川):我也想,不合适吧?你看大哥他们住的小棚子,,多窄憋。
【旁白】(翠花):把咱们的还给他们不是不窄憋了吗?
【旁白】(袁五川):再说了,还有爸妈他们呢;不给七川留着娶媳妇?
【旁白】(翠花):我不管,要不就分家。
【旁白】(袁五川):你小声点儿好不好?就不怕让妈听见?
上一集
到底了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
把党领导下的基层组织说成是一级政府,太疏忽了!一百多万字的剧本,其实纰漏谬误,还不止这一点儿。
关于文笔老道,篇幅长的问题,由于写作时间长,仍然还留有原来的文风所致。如果把每场开场中的时间、内景外景设为‘日内或日外’;叙述中每段多条改为一段一条就显得清新多了。当时的考虑,正如您所说篇幅长了,也是为了压缩篇幅。最后一集为了凑整60集,所以更长一些。还有就是创作时注意力都集中在了拍成电视剧的精彩效果上,因此忽略了文笔。从导演的角度考虑,每个导演对剧本长短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因为是史诗大剧,为了满足60集的拍摄需要,太短了恐怕不好。电视剧是拍摄、剪辑出来的,多集连续剧,和剧本的集数很可能不对等。所以就无所谓长短了。还有就是应该给导演和演员留有一定的想象空间,剧本的文学性和小说还是有差别的,需要演员的二次创作才是成品。不管怎么说,您的意见一语中的、切中要害了。剧本首先是要读的,然后才有拍摄。不管是读者还是导演,读起来舒服才会产生兴趣,否则,很可能束之高阁。今后一定注意这一点。
十分感谢李老师斧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