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普通授权
字数:25765
成片时长:约86分钟
阅读:12248
发表:2015/8/26
60集 主旋律 电视剧剧本
《岁月如歌》第60集
1
2-3
60
- 故事梗概
- 作品卖点
- 作品正文
【本作品已在华语剧本网版权保护中心进行版权登记,登记2015-J-05609】
张大胖子:大叔呀,你家别管了,谁渴了谁喝,谁抽谁拿,别管了。
李永才(走过来):嘿!这小青斗砖房一盖,老七娶媳妇,就不犯难了,以后呀,你们老俩享清福吧。
袁奎(咧嘴笑着):还不是政策好了,分了地,要不哇,腰里软儿都盖不起 。
在一片笑声中,突然传来鞭炮声和吹奏声。
徐改改:谁家呀这是?
李永才:两家呢。李建设和王新来,今天都结婚。
袁吴氏:今年娶媳妇、盖房子的特别多,连粪叉子和大花袄都娶上媳妇了,忒好。
46•街上 日 外景
李建设和王新来各自伴着新娘,戴着大红花;吹鼓手们吹奏着,两支娶亲的队伍相向走来,相遇,李建设和王新来微笑示意,擦肩而过。看热闹的人挤满了大街。
47•李老清家 日 外景
新盖的土坯房主体已经落成,只有门口、四个角是砖垛子。帮工的乡亲们用青灰抹着坯垒的两山和后面。张老晗、张分田也在其中。
前面,李老清和李建设正在抹好的房墙上画着假砖。马英武走过来。
马英武:大叔,这腰里软也挺好看的,假砖一画。比真的都好看。
李老清:怎么样大侄子,好看吧?
李建设:得了吧,地里没收入,人家盖斗砖的,咱家耍大坯,要不是我在外面当盲流,有人借给我,这土坯房都盖不起,还吹呢。
李老清:你能耐还不成吗?臭小子。
马英武:大叔,我干点儿什么呀?
李老清:来得正好,人不够使,后面没人和泥,和泥去吧。
马英武:行。
马英武和泥去了。
48•康二家 日 内景
炕上放着桌子,周云将饭菜端上桌,康二环视着屋子。
周云:看什么呢你,你这破土房,有什么好看的?吃饭吧。
康二:政策变了,今年盖房的特别多,娶媳妇的也多,咱家的房子,你看,多破,我想翻盖翻盖。
周云:有钱吗你?人家都种棉花,你光种粮食都种不好,就我在大水那儿挣点儿钱,拿什么盖?
康二:自打有了你,我干着有劲了,盖吧咱们。
周云:算了吧,你要嫌破,搬我家去。
康二:我不敢,你闺女还不把我吃了呀?
周云:你愿意盖就盖,我不拦着。
康二:我想跟二狗借,跟李永才借。二狗我对他不薄,没多有少。李永才厚道,准借给我。要不你跟苦梅开开口?
周云:钱不是我闺女的,是马大水他们家的。你害的人家多惨呀?还跟人家借钱?我可开不了这个口。
康二:好,你不用管,我借。二狗就是再势利眼,我跪也得让他多借给我点儿,他不借我就不起来。
周云:即然这样,那就盖。
49•康二家 日 外景
八个小伙子喊着号子,正在槽里打地基。
50•马大水家 夜 内景
一家人坐在一起。
马大水:见到你三妈了?
马英武:见到了。
马大水:怎么样啊你三妈,还好吗?
马英武:挺好的,就是有些孤单。她还一个劲儿的夸我呢。
马大水:是吗?你可不能翘尾巴呦。
马英武:不会的我。
马大水:别看你成了全县种地的首户,这可是碰的,不是你的真本事。你想想,你的甘蔗,按种子卖出去了,要按甘蔗卖,比棉花强不了多少。再过一年两年,就跟棉花扯平了。
马英武:爸说的极是。我也这么想过,其实,我对万元户、劳动模范也不怎么忒感兴趣。我觉得只是个虚名,还是心里不踏实。
马大水:知子莫若父,爸当然知道你的心思。可是你并不知道爸的心思。
马英武:我还真不知道。爸,你想干什么?
马大水:我想进城当盲流。
刘苦梅:当盲流?
吴怡兰:当盲流?
马英武:当盲流?爸。你不是在开玩笑吧?
马大水:不是,这是真的。
刘苦梅:爸,咱家又不缺钱,再说了,就是让英武去也不能轮到你呀。
吴怡兰:就是。这钱,多少是多,多少是少呀?够吃够花得了。别瞎折腾了。
马英武:我懂了,你不是去挣钱,是开眼界,考察。
马大水:嗯,你长大了,肯动脑筋了。我到城里一边干活,顺便了解了解大城市,看看咱们能在城里上个什么项目。英武呀,这段时间,盖房子的忒多,你就继续帮工吧 。看谁家困难帮谁。
马英武:嗯。
吴怡兰:哦,对了,你丈母娘家盖房子呢,你去不?
马英武:那是康二家,他害的我家多惨呀,不跟他计较就够宽宏的了,不去。
刘苦梅:不去就对了。管他呢。
吴怡兰:大水,你管管你儿子。
马大水:一提起这事,我心里也怪别扭的。唉!去。
马英武和刘苦梅都看着马大水。
51•路上 日 外景
马大水背着铺盖走在路上。
52•康二家 日 外景
院子里正在盖房子,马英武也在其中。
53•熊干河 日 外景
纷纷扬扬一场大雪,村里、地里,街道、树上一片雪白。
54•学校、街道 日 外景
吴管家、老师和同学们正在清扫学校连着街道上的积雪,同学们的臂上都戴着‘学雷锋小分队’的袖标。
【旁白】(广播喇叭里李永才的声音):党员同志们,干部同志们,村民同志们,现在大雪已经停了,吴老先生、老师们,还有所有的学生,都在学雷锋做好事,都在清扫街道。希望大家向他们学习,都主动点儿,把咱们村里的街道清理干净。眼看春节到了,我们要过个痛痛快快、欢欢乐乐、干干净净的春节。大家赶快行动吧,党员同志们,干部同志们,村民同志们,先把家里的活放一放,都出来扫雪。
55•大街小巷 日 外景
党员和村民们拿着铁锹,扫帚,纷纷出来清扫道路。康二和周云也在其中。
56•集市 日 外景
各种叫卖声此起彼伏。一片热闹、繁华景象。袁奎走在拥挤的人群中,在一排排的口袋前站住了。
卖主:老伙计,买粮食呀?白薯干儿,两大麻袋,要的多,家里还有呢。
袁奎看着他。
卖主:不认识了?十年前,你就买过我的粮食,那是在树林里,偷着,把咱们都逮住了,你忘了。
袁奎:我说怎么越看越面熟呢。当下没钱,我儿子盖上房,就出去干活挣零花钱去了,过几天,回来再给,怎么样?
卖主:没问题。咱们老熟人了,赊给你。
袁奎:我是想买两只奶光子,要是有熟人,赊给我,我就要你的白薯干,行吧?
卖主:行啊。你随便。
袁奎继续往前走,在卖猪仔的地方站住了。一堆堆的猪仔儿,后腿绑在一起,前腿儿一根绳倒背着拴在一起。袁奎走过来看着猪仔。
卖主:要吗?你看这奶光子,骨架子多大,塌腰,壮实,长大个儿。
袁奎:赊吗?
卖主:咱俩不认识,怎么赊给你呀?不赊。
袁奎走了,走在卖猪肉的地方,吆喝声不断。
吆喝声:卖猪肉了,卖猪肉,这阵儿买便宜,过了腊月二十就贵了。卖猪肉了,买猪肉吧,快来买呦……
袁奎继续往前走,走到卖鞭炮的地方,卖主举着长杆,拉着大鞭。
卖主:怎么样,响不响?就照这样的买。一群人围拢过来,那边卖主又想起了鞭炮声。又有些人向那边围拢。袁奎继续往前走,和拎着一大堆东西的吴怡兰碰在一起。
吴怡兰:亲家呀,买什么来了?
袁奎:我只是看看,什么也没买。等儿子们回来再说吧。
吴怡兰:没钱呀,怎么不早说呀?黄英也不言语,买吧,这阵儿便宜,等到了腊月二十,过年的东西就贵了。我给你。
吴怡兰拿钱给袁奎。
袁奎(接钱):等孩子们回来再还。
吴怡兰:还什么还,拿着花去吧。
袁奎:忒得谢谢亲家了,你可救了急了。
吴怡兰:谢什么谢呀。买吧亲家,我走了。
57•熊干河村 日 外景
断断续续的响起几声鞭炮。
孩子们(在街上玩耍,七嘴八舌喊着):“‘过年啦。’‘过年啦。’‘放鞭炮啦。’‘吃饺子啦。’‘戴花啦。穿新衣服啦。’‘我家蒸年糕啦,’‘我家搬新房啦。’‘我爸爸买鞭炮啦。’‘我家都宰猪啦,我爸爸说,过年让我们吃肉吃个够。’‘我家也宰猪啦,我们几家分了分。’‘我家买的,可肥啦。’‘玩去啦。’‘……、、’
一群孩子们喊着,跑了。
58•张大胖子家 日 内景
屋子里热气腾腾,两口子洒着年糕。
张大胖子:那几年,我自个儿,从来都没蒸过年糕
徐改改:这俩损孩子,都预备好了,净等着吃现成的,那个丫头片子,放了假也不回来,还等到大年三十,还得去接;都等着大年三十才回来,你看看人家,做豆腐,蒸年糕、扫房子,都全家忙,多热闹。当初还不如不让他们上学呢,守在身边多好。
张大胖子:美的你吧?你看有多少人家羡慕咱们。咱村才两个大学生,咱家就占了一个,冬改又在农业局,多光彩。
徐改改:这倒是,我就看人家热闹,咱家冷清,眼热。
张大胖子:这都怨你。
徐改改:怎么怨我呢?
张大胖子:当初你要不跟我离婚,多生几个,不就热闹了吗?
徐改改:去你的,净耍贫嘴。
59•马大水家 日 内景
吴怡兰和刘苦梅蒸着年糕,马英武写着春联。马大水背着重重的行李走进来。
刘苦梅:爸爸!英武,爸爸回来了。
马英武赶忙走过来,接马大水的行李。
吴怡兰:背的什么呀?这么重。
马大水:行李,年货,电视。
刘苦梅:电视?咱家买电视啦?
马大水:是呀,咱家都成万元户了,还不该买电视呀?这全是你们的功劳。
马英武急忙把电视搬出来,放在桌子上调试着。
刘苦梅:我还琢磨着过年,到木兰家看一回,咱家买了,太好了。熊干河咱们是第二台电视。
60•熊干河 夜 外景
街上挂着灯笼,鞭炮声响成一团,孩子们嬉闹着。
61•张王氏家 夜 内景
外面鞭炮声响着。桌上摆着菜肴。张王氏焦急地向窗外张望。
张王氏:今年放炮的怎么这么多呀。从来就没这么多过;我买了两挂鞭,没人放。二川,王兵怎么还不来呀?他们准是到王兵的父母那里过年了,准不来了。
张王氏无精打采,坐下,眼睛眯缝着。二川、王兵带着包裹走进来。
袁二川:妈。
王兵:妈。
张王氏(立刻来了精神):你们来了?我还以为你们到亲家那里去了,不来了呢。
袁二川:依着我,是说先到我公公婆婆那里去,可是王兵不干,他说你一个人,怪孤单的,我们就来了。今天先看看你和我爸妈他们,明天再进城。
王兵打着包裹。
李永才(走过来):嘿!这小青斗砖房一盖,老七娶媳妇,就不犯难了,以后呀,你们老俩享清福吧。
袁奎(咧嘴笑着):还不是政策好了,分了地,要不哇,腰里软儿都盖不起 。
在一片笑声中,突然传来鞭炮声和吹奏声。
徐改改:谁家呀这是?
李永才:两家呢。李建设和王新来,今天都结婚。
袁吴氏:今年娶媳妇、盖房子的特别多,连粪叉子和大花袄都娶上媳妇了,忒好。
46•街上 日 外景
李建设和王新来各自伴着新娘,戴着大红花;吹鼓手们吹奏着,两支娶亲的队伍相向走来,相遇,李建设和王新来微笑示意,擦肩而过。看热闹的人挤满了大街。
47•李老清家 日 外景
新盖的土坯房主体已经落成,只有门口、四个角是砖垛子。帮工的乡亲们用青灰抹着坯垒的两山和后面。张老晗、张分田也在其中。
前面,李老清和李建设正在抹好的房墙上画着假砖。马英武走过来。
马英武:大叔,这腰里软也挺好看的,假砖一画。比真的都好看。
李老清:怎么样大侄子,好看吧?
李建设:得了吧,地里没收入,人家盖斗砖的,咱家耍大坯,要不是我在外面当盲流,有人借给我,这土坯房都盖不起,还吹呢。
李老清:你能耐还不成吗?臭小子。
马英武:大叔,我干点儿什么呀?
李老清:来得正好,人不够使,后面没人和泥,和泥去吧。
马英武:行。
马英武和泥去了。
48•康二家 日 内景
炕上放着桌子,周云将饭菜端上桌,康二环视着屋子。
周云:看什么呢你,你这破土房,有什么好看的?吃饭吧。
康二:政策变了,今年盖房的特别多,娶媳妇的也多,咱家的房子,你看,多破,我想翻盖翻盖。
周云:有钱吗你?人家都种棉花,你光种粮食都种不好,就我在大水那儿挣点儿钱,拿什么盖?
康二:自打有了你,我干着有劲了,盖吧咱们。
周云:算了吧,你要嫌破,搬我家去。
康二:我不敢,你闺女还不把我吃了呀?
周云:你愿意盖就盖,我不拦着。
康二:我想跟二狗借,跟李永才借。二狗我对他不薄,没多有少。李永才厚道,准借给我。要不你跟苦梅开开口?
周云:钱不是我闺女的,是马大水他们家的。你害的人家多惨呀?还跟人家借钱?我可开不了这个口。
康二:好,你不用管,我借。二狗就是再势利眼,我跪也得让他多借给我点儿,他不借我就不起来。
周云:即然这样,那就盖。
49•康二家 日 外景
八个小伙子喊着号子,正在槽里打地基。
50•马大水家 夜 内景
一家人坐在一起。
马大水:见到你三妈了?
马英武:见到了。
马大水:怎么样啊你三妈,还好吗?
马英武:挺好的,就是有些孤单。她还一个劲儿的夸我呢。
马大水:是吗?你可不能翘尾巴呦。
马英武:不会的我。
马大水:别看你成了全县种地的首户,这可是碰的,不是你的真本事。你想想,你的甘蔗,按种子卖出去了,要按甘蔗卖,比棉花强不了多少。再过一年两年,就跟棉花扯平了。
马英武:爸说的极是。我也这么想过,其实,我对万元户、劳动模范也不怎么忒感兴趣。我觉得只是个虚名,还是心里不踏实。
马大水:知子莫若父,爸当然知道你的心思。可是你并不知道爸的心思。
马英武:我还真不知道。爸,你想干什么?
马大水:我想进城当盲流。
刘苦梅:当盲流?
吴怡兰:当盲流?
马英武:当盲流?爸。你不是在开玩笑吧?
马大水:不是,这是真的。
刘苦梅:爸,咱家又不缺钱,再说了,就是让英武去也不能轮到你呀。
吴怡兰:就是。这钱,多少是多,多少是少呀?够吃够花得了。别瞎折腾了。
马英武:我懂了,你不是去挣钱,是开眼界,考察。
马大水:嗯,你长大了,肯动脑筋了。我到城里一边干活,顺便了解了解大城市,看看咱们能在城里上个什么项目。英武呀,这段时间,盖房子的忒多,你就继续帮工吧 。看谁家困难帮谁。
马英武:嗯。
吴怡兰:哦,对了,你丈母娘家盖房子呢,你去不?
马英武:那是康二家,他害的我家多惨呀,不跟他计较就够宽宏的了,不去。
刘苦梅:不去就对了。管他呢。
吴怡兰:大水,你管管你儿子。
马大水:一提起这事,我心里也怪别扭的。唉!去。
马英武和刘苦梅都看着马大水。
51•路上 日 外景
马大水背着铺盖走在路上。
52•康二家 日 外景
院子里正在盖房子,马英武也在其中。
53•熊干河 日 外景
纷纷扬扬一场大雪,村里、地里,街道、树上一片雪白。
54•学校、街道 日 外景
吴管家、老师和同学们正在清扫学校连着街道上的积雪,同学们的臂上都戴着‘学雷锋小分队’的袖标。
【旁白】(广播喇叭里李永才的声音):党员同志们,干部同志们,村民同志们,现在大雪已经停了,吴老先生、老师们,还有所有的学生,都在学雷锋做好事,都在清扫街道。希望大家向他们学习,都主动点儿,把咱们村里的街道清理干净。眼看春节到了,我们要过个痛痛快快、欢欢乐乐、干干净净的春节。大家赶快行动吧,党员同志们,干部同志们,村民同志们,先把家里的活放一放,都出来扫雪。
55•大街小巷 日 外景
党员和村民们拿着铁锹,扫帚,纷纷出来清扫道路。康二和周云也在其中。
56•集市 日 外景
各种叫卖声此起彼伏。一片热闹、繁华景象。袁奎走在拥挤的人群中,在一排排的口袋前站住了。
卖主:老伙计,买粮食呀?白薯干儿,两大麻袋,要的多,家里还有呢。
袁奎看着他。
卖主:不认识了?十年前,你就买过我的粮食,那是在树林里,偷着,把咱们都逮住了,你忘了。
袁奎:我说怎么越看越面熟呢。当下没钱,我儿子盖上房,就出去干活挣零花钱去了,过几天,回来再给,怎么样?
卖主:没问题。咱们老熟人了,赊给你。
袁奎:我是想买两只奶光子,要是有熟人,赊给我,我就要你的白薯干,行吧?
卖主:行啊。你随便。
袁奎继续往前走,在卖猪仔的地方站住了。一堆堆的猪仔儿,后腿绑在一起,前腿儿一根绳倒背着拴在一起。袁奎走过来看着猪仔。
卖主:要吗?你看这奶光子,骨架子多大,塌腰,壮实,长大个儿。
袁奎:赊吗?
卖主:咱俩不认识,怎么赊给你呀?不赊。
袁奎走了,走在卖猪肉的地方,吆喝声不断。
吆喝声:卖猪肉了,卖猪肉,这阵儿买便宜,过了腊月二十就贵了。卖猪肉了,买猪肉吧,快来买呦……
袁奎继续往前走,走到卖鞭炮的地方,卖主举着长杆,拉着大鞭。
卖主:怎么样,响不响?就照这样的买。一群人围拢过来,那边卖主又想起了鞭炮声。又有些人向那边围拢。袁奎继续往前走,和拎着一大堆东西的吴怡兰碰在一起。
吴怡兰:亲家呀,买什么来了?
袁奎:我只是看看,什么也没买。等儿子们回来再说吧。
吴怡兰:没钱呀,怎么不早说呀?黄英也不言语,买吧,这阵儿便宜,等到了腊月二十,过年的东西就贵了。我给你。
吴怡兰拿钱给袁奎。
袁奎(接钱):等孩子们回来再还。
吴怡兰:还什么还,拿着花去吧。
袁奎:忒得谢谢亲家了,你可救了急了。
吴怡兰:谢什么谢呀。买吧亲家,我走了。
57•熊干河村 日 外景
断断续续的响起几声鞭炮。
孩子们(在街上玩耍,七嘴八舌喊着):“‘过年啦。’‘过年啦。’‘放鞭炮啦。’‘吃饺子啦。’‘戴花啦。穿新衣服啦。’‘我家蒸年糕啦,’‘我家搬新房啦。’‘我爸爸买鞭炮啦。’‘我家都宰猪啦,我爸爸说,过年让我们吃肉吃个够。’‘我家也宰猪啦,我们几家分了分。’‘我家买的,可肥啦。’‘玩去啦。’‘……、、’
一群孩子们喊着,跑了。
58•张大胖子家 日 内景
屋子里热气腾腾,两口子洒着年糕。
张大胖子:那几年,我自个儿,从来都没蒸过年糕
徐改改:这俩损孩子,都预备好了,净等着吃现成的,那个丫头片子,放了假也不回来,还等到大年三十,还得去接;都等着大年三十才回来,你看看人家,做豆腐,蒸年糕、扫房子,都全家忙,多热闹。当初还不如不让他们上学呢,守在身边多好。
张大胖子:美的你吧?你看有多少人家羡慕咱们。咱村才两个大学生,咱家就占了一个,冬改又在农业局,多光彩。
徐改改:这倒是,我就看人家热闹,咱家冷清,眼热。
张大胖子:这都怨你。
徐改改:怎么怨我呢?
张大胖子:当初你要不跟我离婚,多生几个,不就热闹了吗?
徐改改:去你的,净耍贫嘴。
59•马大水家 日 内景
吴怡兰和刘苦梅蒸着年糕,马英武写着春联。马大水背着重重的行李走进来。
刘苦梅:爸爸!英武,爸爸回来了。
马英武赶忙走过来,接马大水的行李。
吴怡兰:背的什么呀?这么重。
马大水:行李,年货,电视。
刘苦梅:电视?咱家买电视啦?
马大水:是呀,咱家都成万元户了,还不该买电视呀?这全是你们的功劳。
马英武急忙把电视搬出来,放在桌子上调试着。
刘苦梅:我还琢磨着过年,到木兰家看一回,咱家买了,太好了。熊干河咱们是第二台电视。
60•熊干河 夜 外景
街上挂着灯笼,鞭炮声响成一团,孩子们嬉闹着。
61•张王氏家 夜 内景
外面鞭炮声响着。桌上摆着菜肴。张王氏焦急地向窗外张望。
张王氏:今年放炮的怎么这么多呀。从来就没这么多过;我买了两挂鞭,没人放。二川,王兵怎么还不来呀?他们准是到王兵的父母那里过年了,准不来了。
张王氏无精打采,坐下,眼睛眯缝着。二川、王兵带着包裹走进来。
袁二川:妈。
王兵:妈。
张王氏(立刻来了精神):你们来了?我还以为你们到亲家那里去了,不来了呢。
袁二川:依着我,是说先到我公公婆婆那里去,可是王兵不干,他说你一个人,怪孤单的,我们就来了。今天先看看你和我爸妈他们,明天再进城。
王兵打着包裹。
上一集
到底了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
把党领导下的基层组织说成是一级政府,太疏忽了!一百多万字的剧本,其实纰漏谬误,还不止这一点儿。
关于文笔老道,篇幅长的问题,由于写作时间长,仍然还留有原来的文风所致。如果把每场开场中的时间、内景外景设为‘日内或日外’;叙述中每段多条改为一段一条就显得清新多了。当时的考虑,正如您所说篇幅长了,也是为了压缩篇幅。最后一集为了凑整60集,所以更长一些。还有就是创作时注意力都集中在了拍成电视剧的精彩效果上,因此忽略了文笔。从导演的角度考虑,每个导演对剧本长短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因为是史诗大剧,为了满足60集的拍摄需要,太短了恐怕不好。电视剧是拍摄、剪辑出来的,多集连续剧,和剧本的集数很可能不对等。所以就无所谓长短了。还有就是应该给导演和演员留有一定的想象空间,剧本的文学性和小说还是有差别的,需要演员的二次创作才是成品。不管怎么说,您的意见一语中的、切中要害了。剧本首先是要读的,然后才有拍摄。不管是读者还是导演,读起来舒服才会产生兴趣,否则,很可能束之高阁。今后一定注意这一点。
十分感谢李老师斧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