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剧培训班
编剧培训班
权属:原创 · 普通授权
字数:50013
阅读:3208
发表:2021/9/5 修改:2021/9/6
108章 主旋律,,军事 小说
《远东神机》第1-27章
安大略 [加拿大]
 出售价格:面议 [如何联系作者]
1-27
  • 故事梗概
  • 作品正文
  二战  东北  抗日  烈士

  廖柯夫不喜欢和顶头上司之间的那些繁琐的早请示晚汇报,好像说什么都没有用,也不重要。领导好像就不大接受他继续呆在特战一科,认为他根本就不适合干这一行。他开始明白了,除非把他踢出特战部,否则罗特莱少校永远都不会让他安稳下来。
  离开伯力市区,廖柯夫一直朝北部偏东方向疾驶。他驶过的地区,表面上看都是些农场什么的,但实际上都是远东军区一些重要的军事部门,大多数都属于秘密或绝密的机构。
  在苏联卫国战争初期,西部战场吃紧,列宁格勒、斯大林格勒和莫斯科地区,都受到德军的围困,斯大林从西伯利亚及远东地区抽调了二十几个师驰援莫斯科。当时,不少部队营房都空了下来。后来,安置了一些从中国东北撤出来的抗联队伍。
  廖柯夫来到伯力后,常往这边跑,他的很多朋友也都在这个地区,慢慢地对这里有了一定的了解。很多地方,都被铁丝网围着,里面发生的事情,你可能永远都不会知道。
  伯力北部三十公里远的地方,有个叫卡基诺的小镇。远东司令部在小镇的东正教教堂里,设立了一个秘密监听站,专门拦截敌人的无线电通讯。驻扎在那里的男男女女,尽管都是军人,但很少见到他们穿军装,几乎都穿便服,乍一看就像一群大学生似的。
  这个小镇,看似不大,却像个小城市一样,五脏俱全。从餐馆、邮局,到健身房、电影院,样样不缺,而住在这里的,除了当地居民之外,也不全是军人,还有来自苏联各地的科学家、工程师、大学教授,甚至还有来自不同国家的语言学家。
  在离小镇东面不到五公里,有一座军用机场,廖柯夫每次去机场,都要路过这个小镇,但他并不知道这里背后的巨大秘密。
  廖柯夫很熟悉这个秘密军用机场,几次去中国北满地区执行任务,都是到这里集合,然后乘飞机到指定的地点,有时候降落到地面,有时候跳伞下去。只有一次,由于降落地点出现意外情况,他未能着陆,只是把两件装备物资投放下去就匆匆返航了。
  今天,廖柯夫的目的地也是机场,尽管他现在还不会飞往任何地方。
  在机场大门的警卫岗哨前,廖柯夫把摩托车停下来,掏出自己的身份证件递给了警卫。
  警卫仔细翻看着他的证件,慢吞吞得连廖柯夫都开始怀疑自己的证件是不是有什么问题了。好在警卫向他敬了个礼,一边把证件还给廖柯夫,一边把横在路中间的栏杆竖了起来。
  廖柯夫沿着小路骑着乌拉尔。基地里面的情景,和外面大不一样,机场里面简直就是个大军营。在他的周围,所到之处,到处都是行动中的人员和车辆,有的在进行训练,有的在搬运物资。
  卡基诺镇及附近地区,是苏军在远东的一个后勤基地,机场附近就有一个巨大的物资仓库。实际上,这座军用机场,也可以说是远东地区的一个后勤供给物流中心。各种作战物资,包括武器弹药食品军装,都要从这里运出去。
  人员和车辆,来来往往,以惊人的速度和效率运行着。廖柯夫好容易才找到一个比较安静的角落,可以安全地把乌拉尔摩托车放好,然后轻快地走进了机场旁边的一排小平房。
  
  第 24 章
  
  特战部在机场设有一个很小的秘密办公室。此时,特战部的副部长马斯特上校,就在这间办公室里。
  前一天的夜里,马斯特上校刚送走了一个特战行动小队,他还没有离开机场,正在和另外两个人在谈着什么。
  马斯特上校,身材高大,长着一个大鼻子,鼻子下面留着一小绺胡子,看上去显得不太高兴的样子。有人说,他不大像个大军官,倒像个小会计。还有人质疑,他是不是太温和了,不适于特战部的工作,特别是在他从西部战区刚调来的时候。
  但廖柯夫并不这样认为。
  在和鲍里斯少将吃饭时,廖柯夫并没有说得太多。其实,在马斯特上校被任命副部长之前,廖柯夫就认识他,尽管不熟,但印象很好。
  上次的工业钻石事件,就是马斯特上校负责调查并给出结论的。只是由于罗特莱少校从中作梗,妒忌地把守着下属和上级沟通的渠道,让廖柯夫几乎没有机会接近马斯特副部长。
  廖柯夫了解这个人的工作效率和办事风格。
  马斯特上校,每天几乎都是早来晚走,会在办公室里花上一整天的时间,下班后才骑着自行车,穿过伯力很少有路灯的街道,回到他在城边的家里。他会在家里吃完晚饭,然后再回到阿穆尔街77号继续工作,通常会一直工作到凌晨。
  几百名特工人员的安全和福祉,一直是马斯特上校最为关心的问题。仅凭这一点,就足以使他赢得廖柯夫的敬佩和尊重。
  这样的领导不多,真的不多。
  
  廖柯夫一走进特战部在机场的办公室,马斯特上校就向他打着招呼,“来来来,我们的队长到了,快过来,廖柯夫。”好像上校认识他很久了似的。
  “先介绍一下你的队员,这位是第88独立旅的蒋毅帆。”马斯特指着身旁一位身穿苏军军服的中国人说。
  那个人上前一步,俯身与廖柯夫握着手。蒋毅帆有着一副刚毅的军人轮廓,黑色的头发梳理得很整齐。廖柯夫想,他看上去比二十六岁的实际年龄要老一些,但战争期间每个人不都是这样吗?
  “我们见过,”廖柯夫略微冷淡地说。
  “廖柯夫,你好啊,又见到你了,”蒋毅帆咧嘴一笑,“很高兴你能从那次松花江撤退中跑出来了。”
  “谢谢,你不是也跑出来了吗?”廖柯夫笑着说。
  “我和你可不一样啊,你是主动进去的,我是被动出来的。”蒋毅帆出生在哈尔滨一个还算富足的家庭里,上过学读过书,在抗联的队伍里算是个文化人儿了。他现在笑着的样子,就好像他们是多年的老朋友似的。
  “还真是的,照你这么说,我可是主动了好几回啦!”廖柯夫说道。
  马斯特上校咳嗽了一声,“看上去,你们已经认识了。”他转过身,指着身旁的另一位说,“这位也是你的队员,特战二科的崔龙吉。”
  廖柯夫的目光随着上校的介绍,落在了这个二科的朝鲜人身上。在这之前,廖柯夫几乎没有注意到,这个穿着便服的小个子男人。
  “很高兴认识你,”崔龙吉用口音浓重的汉语说着,把手伸了过来。
  廖柯夫一边握着他的手,一边打量着他。这个小伙子看起来才二十出头,身高肯定不超过一米六,看来他们二科的人,都是这么短小精干吧。
  二科,二科,是不是就是儿科,儿科。
  
  第 25 章
  
  “好了,人员齐了,大家坐下来,我先把行动计划讲一下。” 马斯特上校把大家叫到了一起。
  马斯特上校扫了大家一眼,首先把任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说了一下。廖柯夫急切地想知道这次任务的确切内容,不大喜欢听这些前戏。
  领导讲话都这样,意义伟大了,方针正确了,道路曲折了,责任重大了,都先整点虚的,然后再来实的。当然,有的连实的也没有,都是些虚的。
  马斯特上校说:“首先,你们将和一支当地的游击队合作。他们一直通过原共产国际的渠道和我们联系,要求我们提供武器装备,并希望你们能加入他们的队伍中。”
  廖柯夫知道这些游击队的武器差到什么程度,估计连一把冲锋枪都没有。
  马斯特上校接着说:“他们承诺在那个地区内可以全力协助你们的行动。”
  “他们在哪个地区?”蒋毅帆问道。
  “哈尔滨东南部的阿城地区。”马斯特上校回答说。
  廖柯夫心里暗暗骂了一句,他妈的,前两天刚刚冒着生命危险,从那个破地方跑回来。
  “你们要训练那支游击队,让他们协助你们完成一项对战争结局至关重要的任务。”马斯特上校说着,转身从架子上取过来一个长长的圆筒盒子,由里面抽出卷着的一张纸,展开后把图纸铺在了桌子上。
  几个人的脑袋围了过来。
  这好像是一幅木炭笔的素描画,上面画的似乎是某种形式的外星人飞行器。
  “这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廖柯夫问着,抬起头看了一眼马斯特上校,又看了看身边的两个队员,他敢肯定,他们也从未见过这样的东西。
  “神仙的什么宝器?”蒋毅帆自言自语地说。
  “它看起来像玩具。”崔龙吉盯着它光滑的线条和透明的玻璃盖。
  “像不像个飞机?”马斯特上校提示着。
  “那螺旋桨在哪儿?”蒋毅帆疑惑地问。
  马斯特上校说,“它不需要螺旋桨,是一架火箭动力的喷气式战斗机,它叫米拉伊44,飞行速度可以超过每小时1000公里。”
  蒋毅帆吹了一声口哨,然后把脑袋凑得更近些,皱着眉头,怀疑地看着图纸。
  崔龙吉看了文化人一眼,“这也太快了吧?真的可能吗?”他不大确定地问着。
  “是很快,” 廖柯夫点了点头,“零式战斗机的速度是多少?每小时500公里?”他又抬头看了一眼上校。
  马斯特上校点头表示同意,“零式战斗机的最高速度是每小时565公里,而这个米拉伊,几乎比零式战斗机快了一倍。”
  廖柯夫接着说,“那问题是,现在我们看到的,是正在试验的试飞机型,还是已经投产的实战机型?”
  “是试飞机型,不过很快将投入批量生产。” 马斯特上校向廖柯夫投过来一个赞许的眼神,“我们有一个可靠的信息来源,他告诉我们,目前正在对样机进行实战测试。不过,谢天谢地,它还有些问题,需要解决。首先,是它太重了,几乎比预期的飞行重量多了近一吨。然后,是发动机的问题,目前采用的一种液体燃料火箭动力系统,试验证明不是很稳定。”
  “那是什么意思?”蒋毅帆问。
  “就是说,我可不想现在去开这样的飞机,太危险了。”廖柯夫笑着回答。
  “试飞的样机明显超重,加上动力系统不稳定,导致它非常容易意外坠毁,并且液体燃料会很快点燃飞机和飞行员。” 马斯特上校边说边指着图上的小飞机。
  “不过,发动机和液体燃料动力系统,现在由这个人重新设计了。” 马斯特上校说着,从公文包里取出一张褪色发黄的黑白照片,放在了桌子上。
  照片上是一个中年男人,看上去五十岁左右,身穿一套纳粹德国军装,一张毫无表情的脸,眼睛里有一种无可挑剔的学术专业目光,透过黑框眼镜从照片里向外注视着。
  “他是卢尔维德教授,是一位德国的液体燃料专家。从莫斯科总部那边提供的资料来看,德军也在试验一个类似的机型,叫特米科号,试验也失败了,出现的问题和日本人的这架样机很相似。”
  “那他跑这儿来干什么?” 蒋毅帆问。
  “日本陆军本部专门请他来的,估计他本人也想从日本的样机里得到某种启发,从而完善德国的样机。” 马斯特上校看了一眼蒋毅帆,又看了看大家。
  “不管怎么样,他现在是在帮助日本人,想办法减轻飞机的重量,改进发动机和液体燃料动力系统,然后会很快生产第一批用于实战的喷气式战斗机,投入到太平洋战场。”
  马斯特上校接着说,“更可怕的是,卢尔维德教授会把改进后的技术,带回到德国,让他那个特米科号项目死灰复燃。如果他这样做成功了的话,日本人和德国人,就会在一年里制造出上千架新式飞机。”
  “我们将彻底失去了空中优势,是吗?”廖柯夫说。
  马斯特上校点了点头,“没错,我们对日本人的反攻,对德国人的反攻,都必须建立在有把握的空中优势上,否则我们的地面部队,一露面就会被歼灭的。”
  蒋毅帆张大了嘴,“哇塞,如果他们有上千架这种喷气式战斗机,以这么快的速度在天上飞,那我们的飞机可能还没等看到它,就已经被击落了。”
  “是的,”马斯特上校回答。
  崔龙吉一直凝视着那架外形奇特的飞机,“可它看起来又薄又小的。”
  “看上去是不大起眼,不过可以想象一下,” 马斯特上校接着说,“如果它装上两门30毫米口径的加农炮,以两倍的速度向我们的战斗机飞过来,可我们的飞机根本就追不上它,更甩不掉它,不仅不能击落它,反而被它所击落。”
  “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在地面上毁掉这个小玩艺儿?”崔龙吉问。
  马斯特上校并没有马上回答这个问题,而是挺直了身体,慢慢地离开了桌子。
  “先要知道它们都在哪儿,然后没等它们起飞,就把炸弹扔过去。”蒋毅帆看着朝鲜人。
  马斯特上校的语气变得平缓了许多,显得非常平易近人,甚至夹带着某种自我批评的口吻,“不行啊,同志们,首先,我们不知道它到底会出现在哪里。其次,即便炸了一些,他们还会被成倍地再生产出来。所以,必须在样机投入批量生产之前,就解决它。留给我们的时间,可能就是几个星期的窗口。”
  “那么,如果不在地面炸掉它,那我们该怎么办?”崔龙吉问道。
  “我想我已经猜到了,”廖柯夫回答,“如果我猜对了,其实上校把此次行动的目标,已经摆在我们面前了。”
  是呀,已经放在你们面前了,怎么就没看见呢?
  
  第 26 章
  
  组成行动小队的三个人,一齐把目光,投向了桌子上的那张黑白照片。
  一张毫无表情的脸,一张毫不知情的脸。
  “没错,廖柯夫,”马斯特上校点点头,“把卢尔维德教授干掉!这样两边的计划,都要延误至少几个月,甚至可能会胎死腹中。”
  “干掉?”崔龙吉问道。
  蒋毅帆说,“就是杀死他,简单地说,就是暗杀。”
  “事情并不是那么简单,”马斯特上校说,“会有许多障碍和很多困难,我们接下来会详细讨论的。”
  廖柯夫想,我们和一个掌握着轴心国未来的德国教授之间,障碍真是太多了,不是一点点;困难嘛,可能就更多了。
  崔龙吉好像是憋了半天似的,“上校,你是怎么得知日本人这个最高机密信息的?”
  廖柯夫哼了一声,看着朝鲜人,“没必要知道这些。”
  廖柯夫心里想,你们二科的人怎么都像个小学生似的。
  “是没必要。”马斯特上校回答说,“我们只需要知道,消息来源是可靠的,并且证明其信息是准确的。”
  实际上,马斯特上校自己也不知道消息来源的确切身份,他只是针对得到的信息,通过多方管道,证实了其项目存在的准确性。
  “谁来指挥这次行动,上校?”廖柯夫问道。
  “特战部这边由我来负责,你来担任行动小队的队长,作为前线的作战指挥。”马斯特上校扫视着三个人,“我要求你们每个人都发挥各自的长处,作为一个团队一起战斗。”
  “是。”小队的三个人齐声回答。
  蒋毅帆承认,“我对特工的游戏还很陌生,另外,也有很长时间没有回东北了,对当地目前的情况也不十分了解。”
  马斯特的目光转向廖柯夫,“中尉,你能尽快制定一个计划吗?赶在出发之前,对全队进行一下训练。”
  “是,上校。”廖柯夫回答道。
  “很好,现在让我们来详细讨论一下行动的细节,”马斯特上校以一种命令的口吻说道,“你们都要提出自己的问题。”
  的确,有很多问题,廖柯夫心想。
  他盯着桌子上照片里黑框眼镜后面那双冷漠的眼睛,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我怎么能接近你,近到可以杀死你呢?
  
  两个小时后,他们离开了小平房。
  蒋毅帆快走了几步,追上了走在前面的廖柯夫和崔龙吉。
  “上次你问的那个事儿,最后怎么样了?”蒋毅帆问着廖柯夫,同时看了一眼崔龙吉。
  廖柯夫停下了脚步,“解决了,那个家伙还真是个冒牌货,这件事还得谢谢你了!说起来,有点对不住你们那位金营长了,把他哥哥给杀了。”
1 ... 6 7 8 9 10
到头了
下一章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编辑:图安
举报
顶啦 1
踩啦 0
点击收藏。收藏后可以在会员中心快速找到我哦 收藏 0
登录 后再戳我哦
最近阅读者 更多
  • 编剧
    黑杉
  • 编剧
    执笔为
  • 神秘人
    qiu
  • 学生
    sie
  • 学生
    k12
  • 学生
    rob
  • 学生
    cak
  • 学生
    f7c
写个评论
请注意:反馈问题请到 建议反馈 页面,在此评论无法得到回复!
*  
验证码:今天是9月几日?(提示:13号)
      *

该编剧的其他作品

远东神机(主旋律,, 军事)
双瞳异色的湖水(都市, 悬疑推理)

年金牌VIP会员作品

同类推荐作品

马小跳的饺子边(奇幻)
梦幻(科幻)
洗剑挽天河(武侠动作)
钻石的圈套(悬疑推理)
无极十二卷(武侠动作, 奇幻)
人鼠之间(小小说)

同类最新作品

光之迹(爱情)
龙神传说(武侠动作, 奇幻)
大风之二 风雨苍黄(军事, 历史)
天道散歌(武侠动作, 奇幻)
赤城(武侠动作, 奇幻)
天台欠句我爱你(爱情, 校园)
相机(军事, 历史)
小小(农村)

同类随机作品

兄弟(都市)
初恋在那大坑边(爱情, 校园, 农村)
今生有你(校园)
鬼神传说 聊斋之降服 无(惊悚, 历史)
陆小凤传奇-金钱帝国(悬疑推理)
天堂真好(爱情, 都市)
大广岭(主旋律, 爱情)
分享页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