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普通授权
字数:50013
阅读:3208
发表:2021/9/5 修改:2021/9/6
108章 主旋律,,军事 小说
《远东神机》第1-27章
1-27
28-54
55-81
82-108
- 故事梗概
- 作品正文
中村次郎少佐低声而严厉地说:“我需要名字,你需要指甲。你告诉我需要的名字,我就留下你需要的指甲。怎么样?很简单吧?”
“我知道的,我都说了。” 赵东辉好像看到了希望。
“那个突然出现的苏联人,叫什么名字?”
“他不是苏联人,是个中国人。”
“是个中国人?那他是从哪儿来的?”
“他从树上下来的。”
“他从树上下来的?” 中村次郎少佐好像没听懂似的,“你以为他是孙悟空呢,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笑话。”他放开了赵东辉,后退了两步,示意那个军曹过来。
那个日本军曹卷了卷袖子,走了过来。
“别,别,别,”赵东辉无力地叫着。
“我刚才说过了,赵东辉,我必须要知道那个孙悟空他叫什么名字,否则,我会很不痛快,那你也痛快不了。你很聪明的,如果你不说,那我就不管你了,都交给他了。” 中村次郎少佐用手指了指身旁的那个军曹。
“啊,别……”赵东辉拼命地摇着头。他觉得今天太倒霉了,不仅约好要去的相好家没有去成,反而被抓到这儿来了。他现在只想离开这个鬼地方,回到家里的热炕上,以后再也不接这种活儿了,管他妈什么抗日不抗日的。
而所有的那一切,都显得那么遥远、那么不真实。唯一真实的,是手指头上难以忍受的疼痛。
“再拔一个,军曹。” 中村次郎少佐对着军曹说,也是说给赵东辉听的。
“别,别,让我想想,让我想想,对了,他姓廖,她管他叫小廖。”
“姓廖?” 中村次郎少佐的鼻子哼了一声,“光知道姓有什么用,你们中国人姓廖的人多了去了。军曹,该你的了。”
“别,他叫廖柯夫,那个女孩管他叫廖柯夫,我想起来了。”赵东辉大声喊着。
“什么?你是说他叫廖柯夫吗?”少佐惊讶地问道。
“是,他叫廖柯夫,那个女孩就叫他廖柯夫。”
中村次郎少佐向那个军曹挥了挥手,示意他把赵东辉带走。
中村次郎少佐脚步轻快地走进隔壁的办公室,径直走到桌上的电话机前。现在必须马上向新上任才一个月的警备区参谋长、自己的顶头上司小松三俊大佐汇报。
这个叫廖柯夫的苏军特工,最近已经出现过好几次了,关东军警备区的情报课应该有更多关于他的信息,多年没有立功的自己,这次是个好机会,肯定可以提个一官半职,说不定还能调回日本本土呢。
那个赵东辉呀赵东辉,可怜的小伙子,小松三俊大佐也一定会对他感兴趣的,以后有他哭的时候了。
第 15 章
黎明时分,廖柯夫回到了他在郊外的家里,安卓娅还在睡着。
廖柯夫望着熟睡的安卓娅,一股怜爱与责任感,从心底油然而生。刚才他差一点,就把他和安卓娅的关系,向娜秋莎合盘说了出来。
安卓娅是他的未婚妻,周围的人只知道这些,甚至认为她就是他的妻子,不论现在还是以后。却很少有人知道,安卓娅还不到十八岁。当然,更没有人知道,实际上,他并不是她的什么未婚夫,而是安卓娅的法定监护人。
安卓娅的父亲,是在二十年代初从中国出来的留学生,他在留法期间,爱上一位法国姑娘,生下的安卓娅。
在有了孩子之后不久,他回国到广州追随周恩来去投身革命,后来在北伐战争中叶挺团的南昌起义时战死了。当时安卓娅还小,就一直留在了法国。二战爆发后,共产国际将这些烈士的遗孤,辗转集中送到了苏联的国际儿童院。
廖柯夫就是在那里,遇见了安卓娅。后来,在共产国际即将解散并且国际儿童院前途未卜的时候,按照延安的指示精神,他以未婚妻的名义,把她从国际儿童院带了出来。
这些年来,两个人已经习惯了这种流离颠簸的生活,而且看上去,安卓娅好像还挺喜欢他那种没有规律并且略显神秘的工作状态。
而对廖柯夫来讲,有一个女孩在自己的身后,让他可以在艰巨的任务中和艰难的日子里,感觉到一种遥远而期待的温暖,甚至有一种回家的感觉。
门口暗淡的灯光,照在睡梦中的安卓娅脸上,并没有影响到她的安睡,反而让静静睡在床上的她,显得那么安宁与甜美,连呼吸都是那么柔和与温顺。
廖柯夫最近突然发现,小女孩安卓娅长大了,变得越来越漂亮了,也许是混血儿的缘故,美丽的大眼睛,有一点蓝色的瞳孔,长长的睫毛,高高的鼻梁,泛红的脸颊,又长又黑的头发,仿佛都那么与众不同。
廖柯夫轻轻地关上门,走到外屋。他虽然感觉很累,但还没有疲惫到马上就得睡觉的程度。今天晚上发生了太多的事情,黑夜的孤寂,杀敌的爽快,起飞时的紧张,还有高粱烧和伏特加,性的渴望与内心的理智,一切的一切,都让他无法入眠。
就在刚才,在那最后的一刻,他的内心防线几乎动摇了崩溃了决堤了,他几乎就要留下来和娜秋莎在一起了,无法拒绝的诱惑与吸引。
控制,控制,再控制,最后,总算控制住了。以后,再也不去她的公寓了,进去容易,出来难。
而此时,他站在冷冷清清的房间里,屋里几乎没有一丝可以取暖的火源。
然而,他告诉自己,他这样做是对的。
无论如何,娜秋莎还不是他将要面临的问题。新的一天,就要到了,他必须要为自己这一夜的擅自行动,向领导作出一个交代,甚至要付出一些代价。
为自己喜欢做的事,为自己喜欢的人,无论付出什么代价,他觉得都值得。他喜欢她吗?如果喜欢,为什么不留在她那儿?
也许,正因为喜欢,才不能留下。
哎呀,就是那个时代吧,要是放到现在,喜欢就留下,谁还顾得上那么许多。
他还是相信娜秋莎的,会妥善解决好她那边的问题,而自己这边呢?是不是有人在盯着自己,希望自己会出什么过错,好把自己撵出参谋二局和特战部。
廖柯夫给自己倒了一大杯高粱烧,坐在宽大的沙发上慢慢地喝着,等着东方曙光的到来。
第 16 章
第二天一早,廖柯夫在秋雨中翻起了衣领,走上了阿穆尔大街,加入到一早出门的行人行列中。
脚下的人行道上泛着的晨光,被雨水不停地冲刷着。路很滑,列队而行的士兵们的脚步也放慢了,和出门买菜的家庭主妇们的步幅差不多。
战争时期的士兵,可能几天前还是个普通老百姓,几天后不过是多穿了一套军装而已。
廖柯夫走上的这条阿穆尔大街,取名于流经伯力的阿穆尔河。那条阿穆尔河,中国人叫黑龙江,从西向东流淌,到了三江口,先是与松花江会合,之后到了黑瞎子岛,又和乌苏里江会合,然后掉头向北流进苏联地界。
阿穆尔大街,是伯力市中心的一条主干道,现在竟和乡村土路差不了多少,街上的马车和烧油的汽车几乎一样多。
汽车需要燃料,可战争期间汽油明显短缺,供应不足,而拉车的马吃草就行,所以许多生意人宁可用古老的方式,拉运自己的一些货物。这样一来,大街上行驶的汽车,大多是军车。
廖柯夫经过一家面包店,店门旁边的玻璃橱窗被木板条钉上了,以防空袭。店主可能喜欢画画,大概是个富有艺术细胞的业余画家,把一个大列巴就是一个俄式大面包画在了木板上,代替了以往摆在橱窗里面的实物。
说起来有些好笑,自战争爆发后,廖柯夫就没有再看见过一个完整的大列巴,唯一见到的就是木板上画着的这个。
廖柯夫终于走到了阿穆尔大街77号,来到那扇用沙袋包围起来的普通门前。
他本能地站了下来,低头环顾四周看看是否有人在跟着自己,或是什么人对这座建筑产生非同寻常的兴趣。在阿穆尔大街上,像它这样类似的建筑有很多,它看上去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没有人知道,这里竟是一个高度机密的机构。
1944年夏季的白俄罗斯会战结束后,苏联最高统帅斯大林,任命华西列夫斯基元帅担任苏军远东军总司令员,开始制定对日作战计划。同时,由远东司令部参谋二局负责,组建了苏军远东特种作战部,并建立了苏军北满地下特工情报网。
实际上,苏联在远东地区的特工与情报组织,早在二十年代初就已经秘密建立并展开了,当时叫共产国际远东情报局,总部设在上海。1943年共产国际解体后,原共产国际远东情报局,被远东司令部参谋二局接管收编了。
廖柯夫是在组建初期就来到特战部的,说起来也算是元老了。当时特战部下设只有三个科,特战一科、特战二科和特战三科,分别负责远东地区的三个国家。廖柯夫来到特战一科的时候,除了科长之外,就他一个人。这样说起来,他是个开科元勋之一。
廖柯夫直接走上三楼,他所在的特战一科位于三楼的东翼。他敲了敲科长的门,里面领导那个熟悉的声音传了出来。
“请进,” 罗特莱少校低沉的声音,总是那么给人一种无形的压力。“坐吧,廖柯夫,”他说着,并没有抬头看廖柯夫一眼,一直低头看着报纸。
廖柯夫进门后,什么也没有说,只是坐在了领导对面的空椅子上。他从报纸的上方,可以看到桌子对面他顶头上司有些拔顶的头部,微秃的中央被周边几缕姜黄色的头发支援着。
科长的办公桌上,摆放得总是那么整齐有序。办公桌虽然老旧,但材质结实耐用,像大楼里所有其它的家具一样。
领导不说话,他也不敢吱声。领导让他一直这么等着,他也只好就这么等着。是不是领导们都这德行?不让下属等他一大会儿,就显得没权威、没派头似的?
廖柯夫平静地望着科长的肩膀和身后,看到窗户外面竟然有一只特大的黑蜘蛛,在窗户的一个角落里,耐心地织着蜘蛛网,简直不可思议,它是怎么爬上来的,这么高的楼。
罗特莱少校放下报纸,又打开面前的一个硬皮本,无言地写着什么。最后,他还是没有抬起眼睛来看廖柯夫,只是说了句:“安娜回来了,讲了昨天夜里,很不寻常的经历。”
廖柯夫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在领导没有进一步解释之前,最好也模棱两可地回答。他说:“真的吗?”
罗特莱少校这回终于抬起头来了,斥责地模仿着说:“真的吗?” 他瞪着廖柯夫,“真的!”
罗特莱又矮又胖,刚好四十岁,但看上去要老得多,特别是当他生气的时候,就像现在。他一生气,本来就挺红的脸,会立刻变成紫红色,立马成为他这个单调的办公室里最鲜艳、最富有色彩的一样东西。
不过,今天看起来,他好像还平静的一些,脸色还没达到紫红,但廖柯夫知道,这样下去的话,用不了多久,紫红色就会出现。
“我承认,我并不知道怎么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原来的那个金日哲,很可能已经死了。派安娜去接的那个家伙,肯定是个假货。准确地说,生前是个假货,因为安娜已经把他给杀了。” 罗特莱少校的语调有些急促。
“嗯,我想她一定有确实证据杀他,少校。”廖柯夫平静地说。
“她确实有,至少她这么认为。安娜说,她跟踪那个人到一家酒店,听得到他用日语给一个什么人打电话。虽然听不清电话里面的声音,但根据对话足以判断,飞机接头的地点和准确时间都已经泄露了,所以就把他给杀了,是用电话线把他给勒死的,并把现场清理干净了。”
“真的吗?”
“你怎么还这么说,廖柯夫,我说过了,真的!” 罗特莱少校脸上的红色,又深了一点。
“这个女孩,干得漂亮!”
“的确干得漂亮,不过,她说得倒是挺完整,可我看,有不少疑点。”
“领导,你有点把我给搞糊涂了。”
“我是说,我要一定要追查此事的。我先警告你,如果我发现这件事,和你有任何牵连的话,那你可吃不了兜着走,到时候可别怪我不客气。”
“我不明白你说什么。”
“你先别给我装糊涂,相信我,总会调查清楚的。”
“我当然相信你,领导,可我不知道……”
“我很欣赏你这份彬彬有礼的冷静。在我很生气的时候,中尉,你还能这样平静。我想,你可能把自己昨天的行踪,全都掩盖得天衣无缝了。确实,那个飞行中尉发誓,飞机上只有那个年轻女孩一个人。夜里,也没有人看到你在机场。当然了,安娜更不会背弃自己仰慕的传奇特工男神,我说得对吧?”
“我和那个女孩并不熟。”廖柯夫分辩着。
这是不是在瞪着眼睛说瞎话?
第 17 章
罗特莱少校继续说着,好像没听到廖柯夫刚才说的那句瞎话。
“我不想听那些传说,什么八卦的,特别像你这样经常不服从命令、擅自行动的人。不过,自从上次那个钻石事件发生之后,我就一直盯着你,廖柯夫,坦率地说,要不是上面一直有人为你说好话,我真是有些受够你了。”领导说的可都是实话。
“我能多说几句吗,少校?”廖柯夫有点没忍住。
“可以。” 罗特莱少校的准许中透着疑问。
“你是指工业钻石那件事吧,当然是我干的。不过,那也是你派我去的北满,在日本人的眼皮子底下,运过来两小箱工业钻石,我完成了既定的任务,我们获得了价值大约十万美元的钻石。”
“打住,重点就在这儿。你知道吗,这批货,实际价值应该是十二万美元,中尉。”
廖柯夫感觉自己的血液都开始翻腾了,“胡说八道!一定是那个什么专家,屁都不懂,就是一骗子,一定是把这批货估价给估高了。”
罗特莱少校说,“特战部是要用用这样的专家,你不是也时不时地找他帮忙吗?”
“我只是按照规定的正常方式来完成任务,可我从来不相信他说的那些鬼话。你的那位专家,在监狱里的时间,要比呆在外面的时间还要长,他能知道什么。如果我是你,会把他说的那些话,先把里面的水分拧干了之后再听。”
“是水分太大,还是数量不够?廖柯夫,这就给我们留下了一个谜,反正是少了两万美元的钻石,跑哪儿去了?”
“我哪儿知道,”廖柯夫有些挑衅地说,“你没去翻翻那个专家的床底下?”
“别傻了,如果他拿了钻石,日本人绝不会放过他,肯定在他死之前 ,把钻石给撬出来。”
“这我信。”
“好了,我们扯远了,还是回到你这儿吧,廖柯夫。”
廖柯夫感到有些愤怒起来。这都是什么领导?不信任自己的下级,可以。但至少要有什么充分的理由,要有什么可靠的证据。就这么疑神疑鬼的,那叫我们这些手下的怎么干活?
廖柯夫决定以攻为守,“我不想重新再说一遍了,当初是你的领导,已经把我的疑点给澄清了,而且都已经过去很久了,我不想再回答任何问题了,除非你是在正式地审查我。请问,少校,你是在正式审查我吗?”
听到廖柯夫措辞严谨并略带挑战的语气,让罗特莱少校看起来好像要发飙似的,但毕竟是领导,他也意识到自己并没有掌握确凿的证据,仅凭怀疑弄不好会被打脸的。
打脸的话,肯定是啪啪的。
于是,罗特莱少校尽可能地恢复一下自己的心态与尊严,但内心里有些咬牙切齿地说,“暂时还不是。”
“那好吧,如果没事,我可以走了吗,少校?”
“不,别忙,先别走,”罗特莱少校暗自叹了口气,好像在竭力控制着自己的愤怒,“我还有一件事,想和你谈谈。”
“什么事,少校?”廖柯夫感觉好像一块石头落了地,看来罗特莱少校还没有发现昨天夜里他去救娜秋莎的秘密之行。
好姑娘,干得漂亮,廖柯夫心里想着,你的故事编得很不错嘛。
可后来一想到,娜秋莎用电话线把那个朝鲜人勒死的细节,他心里不禁暗暗发笑。这倒不是因为她没有能力做出这样的事,而是因为她清楚地知道,罗特莱少校只需要一个完整而生动的叙述,她就照本宣科地全都提供给他了,什么电话线,什么一具尸体藏在了黑暗的库房里,什么仓管员打开灯后才发现。
多亏了你,聪明的姑娘,我的好姑娘,廖柯夫心想,又躲过了一劫。
“装备,你们的装备,我是说最近刚投入使用的一些新装备,我有几个问题要问你,中尉,你要直截了当的回答,不许拐弯抹角的。”罗特莱少校貌似严肃地说。
“少校,你放心,我是有问必答。”廖柯夫微笑着说。
“我知道的,我都说了。” 赵东辉好像看到了希望。
“那个突然出现的苏联人,叫什么名字?”
“他不是苏联人,是个中国人。”
“是个中国人?那他是从哪儿来的?”
“他从树上下来的。”
“他从树上下来的?” 中村次郎少佐好像没听懂似的,“你以为他是孙悟空呢,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笑话。”他放开了赵东辉,后退了两步,示意那个军曹过来。
那个日本军曹卷了卷袖子,走了过来。
“别,别,别,”赵东辉无力地叫着。
“我刚才说过了,赵东辉,我必须要知道那个孙悟空他叫什么名字,否则,我会很不痛快,那你也痛快不了。你很聪明的,如果你不说,那我就不管你了,都交给他了。” 中村次郎少佐用手指了指身旁的那个军曹。
“啊,别……”赵东辉拼命地摇着头。他觉得今天太倒霉了,不仅约好要去的相好家没有去成,反而被抓到这儿来了。他现在只想离开这个鬼地方,回到家里的热炕上,以后再也不接这种活儿了,管他妈什么抗日不抗日的。
而所有的那一切,都显得那么遥远、那么不真实。唯一真实的,是手指头上难以忍受的疼痛。
“再拔一个,军曹。” 中村次郎少佐对着军曹说,也是说给赵东辉听的。
“别,别,让我想想,让我想想,对了,他姓廖,她管他叫小廖。”
“姓廖?” 中村次郎少佐的鼻子哼了一声,“光知道姓有什么用,你们中国人姓廖的人多了去了。军曹,该你的了。”
“别,他叫廖柯夫,那个女孩管他叫廖柯夫,我想起来了。”赵东辉大声喊着。
“什么?你是说他叫廖柯夫吗?”少佐惊讶地问道。
“是,他叫廖柯夫,那个女孩就叫他廖柯夫。”
中村次郎少佐向那个军曹挥了挥手,示意他把赵东辉带走。
中村次郎少佐脚步轻快地走进隔壁的办公室,径直走到桌上的电话机前。现在必须马上向新上任才一个月的警备区参谋长、自己的顶头上司小松三俊大佐汇报。
这个叫廖柯夫的苏军特工,最近已经出现过好几次了,关东军警备区的情报课应该有更多关于他的信息,多年没有立功的自己,这次是个好机会,肯定可以提个一官半职,说不定还能调回日本本土呢。
那个赵东辉呀赵东辉,可怜的小伙子,小松三俊大佐也一定会对他感兴趣的,以后有他哭的时候了。
第 15 章
黎明时分,廖柯夫回到了他在郊外的家里,安卓娅还在睡着。
廖柯夫望着熟睡的安卓娅,一股怜爱与责任感,从心底油然而生。刚才他差一点,就把他和安卓娅的关系,向娜秋莎合盘说了出来。
安卓娅是他的未婚妻,周围的人只知道这些,甚至认为她就是他的妻子,不论现在还是以后。却很少有人知道,安卓娅还不到十八岁。当然,更没有人知道,实际上,他并不是她的什么未婚夫,而是安卓娅的法定监护人。
安卓娅的父亲,是在二十年代初从中国出来的留学生,他在留法期间,爱上一位法国姑娘,生下的安卓娅。
在有了孩子之后不久,他回国到广州追随周恩来去投身革命,后来在北伐战争中叶挺团的南昌起义时战死了。当时安卓娅还小,就一直留在了法国。二战爆发后,共产国际将这些烈士的遗孤,辗转集中送到了苏联的国际儿童院。
廖柯夫就是在那里,遇见了安卓娅。后来,在共产国际即将解散并且国际儿童院前途未卜的时候,按照延安的指示精神,他以未婚妻的名义,把她从国际儿童院带了出来。
这些年来,两个人已经习惯了这种流离颠簸的生活,而且看上去,安卓娅好像还挺喜欢他那种没有规律并且略显神秘的工作状态。
而对廖柯夫来讲,有一个女孩在自己的身后,让他可以在艰巨的任务中和艰难的日子里,感觉到一种遥远而期待的温暖,甚至有一种回家的感觉。
门口暗淡的灯光,照在睡梦中的安卓娅脸上,并没有影响到她的安睡,反而让静静睡在床上的她,显得那么安宁与甜美,连呼吸都是那么柔和与温顺。
廖柯夫最近突然发现,小女孩安卓娅长大了,变得越来越漂亮了,也许是混血儿的缘故,美丽的大眼睛,有一点蓝色的瞳孔,长长的睫毛,高高的鼻梁,泛红的脸颊,又长又黑的头发,仿佛都那么与众不同。
廖柯夫轻轻地关上门,走到外屋。他虽然感觉很累,但还没有疲惫到马上就得睡觉的程度。今天晚上发生了太多的事情,黑夜的孤寂,杀敌的爽快,起飞时的紧张,还有高粱烧和伏特加,性的渴望与内心的理智,一切的一切,都让他无法入眠。
就在刚才,在那最后的一刻,他的内心防线几乎动摇了崩溃了决堤了,他几乎就要留下来和娜秋莎在一起了,无法拒绝的诱惑与吸引。
控制,控制,再控制,最后,总算控制住了。以后,再也不去她的公寓了,进去容易,出来难。
而此时,他站在冷冷清清的房间里,屋里几乎没有一丝可以取暖的火源。
然而,他告诉自己,他这样做是对的。
无论如何,娜秋莎还不是他将要面临的问题。新的一天,就要到了,他必须要为自己这一夜的擅自行动,向领导作出一个交代,甚至要付出一些代价。
为自己喜欢做的事,为自己喜欢的人,无论付出什么代价,他觉得都值得。他喜欢她吗?如果喜欢,为什么不留在她那儿?
也许,正因为喜欢,才不能留下。
哎呀,就是那个时代吧,要是放到现在,喜欢就留下,谁还顾得上那么许多。
他还是相信娜秋莎的,会妥善解决好她那边的问题,而自己这边呢?是不是有人在盯着自己,希望自己会出什么过错,好把自己撵出参谋二局和特战部。
廖柯夫给自己倒了一大杯高粱烧,坐在宽大的沙发上慢慢地喝着,等着东方曙光的到来。
第 16 章
第二天一早,廖柯夫在秋雨中翻起了衣领,走上了阿穆尔大街,加入到一早出门的行人行列中。
脚下的人行道上泛着的晨光,被雨水不停地冲刷着。路很滑,列队而行的士兵们的脚步也放慢了,和出门买菜的家庭主妇们的步幅差不多。
战争时期的士兵,可能几天前还是个普通老百姓,几天后不过是多穿了一套军装而已。
廖柯夫走上的这条阿穆尔大街,取名于流经伯力的阿穆尔河。那条阿穆尔河,中国人叫黑龙江,从西向东流淌,到了三江口,先是与松花江会合,之后到了黑瞎子岛,又和乌苏里江会合,然后掉头向北流进苏联地界。
阿穆尔大街,是伯力市中心的一条主干道,现在竟和乡村土路差不了多少,街上的马车和烧油的汽车几乎一样多。
汽车需要燃料,可战争期间汽油明显短缺,供应不足,而拉车的马吃草就行,所以许多生意人宁可用古老的方式,拉运自己的一些货物。这样一来,大街上行驶的汽车,大多是军车。
廖柯夫经过一家面包店,店门旁边的玻璃橱窗被木板条钉上了,以防空袭。店主可能喜欢画画,大概是个富有艺术细胞的业余画家,把一个大列巴就是一个俄式大面包画在了木板上,代替了以往摆在橱窗里面的实物。
说起来有些好笑,自战争爆发后,廖柯夫就没有再看见过一个完整的大列巴,唯一见到的就是木板上画着的这个。
廖柯夫终于走到了阿穆尔大街77号,来到那扇用沙袋包围起来的普通门前。
他本能地站了下来,低头环顾四周看看是否有人在跟着自己,或是什么人对这座建筑产生非同寻常的兴趣。在阿穆尔大街上,像它这样类似的建筑有很多,它看上去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没有人知道,这里竟是一个高度机密的机构。
1944年夏季的白俄罗斯会战结束后,苏联最高统帅斯大林,任命华西列夫斯基元帅担任苏军远东军总司令员,开始制定对日作战计划。同时,由远东司令部参谋二局负责,组建了苏军远东特种作战部,并建立了苏军北满地下特工情报网。
实际上,苏联在远东地区的特工与情报组织,早在二十年代初就已经秘密建立并展开了,当时叫共产国际远东情报局,总部设在上海。1943年共产国际解体后,原共产国际远东情报局,被远东司令部参谋二局接管收编了。
廖柯夫是在组建初期就来到特战部的,说起来也算是元老了。当时特战部下设只有三个科,特战一科、特战二科和特战三科,分别负责远东地区的三个国家。廖柯夫来到特战一科的时候,除了科长之外,就他一个人。这样说起来,他是个开科元勋之一。
廖柯夫直接走上三楼,他所在的特战一科位于三楼的东翼。他敲了敲科长的门,里面领导那个熟悉的声音传了出来。
“请进,” 罗特莱少校低沉的声音,总是那么给人一种无形的压力。“坐吧,廖柯夫,”他说着,并没有抬头看廖柯夫一眼,一直低头看着报纸。
廖柯夫进门后,什么也没有说,只是坐在了领导对面的空椅子上。他从报纸的上方,可以看到桌子对面他顶头上司有些拔顶的头部,微秃的中央被周边几缕姜黄色的头发支援着。
科长的办公桌上,摆放得总是那么整齐有序。办公桌虽然老旧,但材质结实耐用,像大楼里所有其它的家具一样。
领导不说话,他也不敢吱声。领导让他一直这么等着,他也只好就这么等着。是不是领导们都这德行?不让下属等他一大会儿,就显得没权威、没派头似的?
廖柯夫平静地望着科长的肩膀和身后,看到窗户外面竟然有一只特大的黑蜘蛛,在窗户的一个角落里,耐心地织着蜘蛛网,简直不可思议,它是怎么爬上来的,这么高的楼。
罗特莱少校放下报纸,又打开面前的一个硬皮本,无言地写着什么。最后,他还是没有抬起眼睛来看廖柯夫,只是说了句:“安娜回来了,讲了昨天夜里,很不寻常的经历。”
廖柯夫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在领导没有进一步解释之前,最好也模棱两可地回答。他说:“真的吗?”
罗特莱少校这回终于抬起头来了,斥责地模仿着说:“真的吗?” 他瞪着廖柯夫,“真的!”
罗特莱又矮又胖,刚好四十岁,但看上去要老得多,特别是当他生气的时候,就像现在。他一生气,本来就挺红的脸,会立刻变成紫红色,立马成为他这个单调的办公室里最鲜艳、最富有色彩的一样东西。
不过,今天看起来,他好像还平静的一些,脸色还没达到紫红,但廖柯夫知道,这样下去的话,用不了多久,紫红色就会出现。
“我承认,我并不知道怎么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原来的那个金日哲,很可能已经死了。派安娜去接的那个家伙,肯定是个假货。准确地说,生前是个假货,因为安娜已经把他给杀了。” 罗特莱少校的语调有些急促。
“嗯,我想她一定有确实证据杀他,少校。”廖柯夫平静地说。
“她确实有,至少她这么认为。安娜说,她跟踪那个人到一家酒店,听得到他用日语给一个什么人打电话。虽然听不清电话里面的声音,但根据对话足以判断,飞机接头的地点和准确时间都已经泄露了,所以就把他给杀了,是用电话线把他给勒死的,并把现场清理干净了。”
“真的吗?”
“你怎么还这么说,廖柯夫,我说过了,真的!” 罗特莱少校脸上的红色,又深了一点。
“这个女孩,干得漂亮!”
“的确干得漂亮,不过,她说得倒是挺完整,可我看,有不少疑点。”
“领导,你有点把我给搞糊涂了。”
“我是说,我要一定要追查此事的。我先警告你,如果我发现这件事,和你有任何牵连的话,那你可吃不了兜着走,到时候可别怪我不客气。”
“我不明白你说什么。”
“你先别给我装糊涂,相信我,总会调查清楚的。”
“我当然相信你,领导,可我不知道……”
“我很欣赏你这份彬彬有礼的冷静。在我很生气的时候,中尉,你还能这样平静。我想,你可能把自己昨天的行踪,全都掩盖得天衣无缝了。确实,那个飞行中尉发誓,飞机上只有那个年轻女孩一个人。夜里,也没有人看到你在机场。当然了,安娜更不会背弃自己仰慕的传奇特工男神,我说得对吧?”
“我和那个女孩并不熟。”廖柯夫分辩着。
这是不是在瞪着眼睛说瞎话?
第 17 章
罗特莱少校继续说着,好像没听到廖柯夫刚才说的那句瞎话。
“我不想听那些传说,什么八卦的,特别像你这样经常不服从命令、擅自行动的人。不过,自从上次那个钻石事件发生之后,我就一直盯着你,廖柯夫,坦率地说,要不是上面一直有人为你说好话,我真是有些受够你了。”领导说的可都是实话。
“我能多说几句吗,少校?”廖柯夫有点没忍住。
“可以。” 罗特莱少校的准许中透着疑问。
“你是指工业钻石那件事吧,当然是我干的。不过,那也是你派我去的北满,在日本人的眼皮子底下,运过来两小箱工业钻石,我完成了既定的任务,我们获得了价值大约十万美元的钻石。”
“打住,重点就在这儿。你知道吗,这批货,实际价值应该是十二万美元,中尉。”
廖柯夫感觉自己的血液都开始翻腾了,“胡说八道!一定是那个什么专家,屁都不懂,就是一骗子,一定是把这批货估价给估高了。”
罗特莱少校说,“特战部是要用用这样的专家,你不是也时不时地找他帮忙吗?”
“我只是按照规定的正常方式来完成任务,可我从来不相信他说的那些鬼话。你的那位专家,在监狱里的时间,要比呆在外面的时间还要长,他能知道什么。如果我是你,会把他说的那些话,先把里面的水分拧干了之后再听。”
“是水分太大,还是数量不够?廖柯夫,这就给我们留下了一个谜,反正是少了两万美元的钻石,跑哪儿去了?”
“我哪儿知道,”廖柯夫有些挑衅地说,“你没去翻翻那个专家的床底下?”
“别傻了,如果他拿了钻石,日本人绝不会放过他,肯定在他死之前 ,把钻石给撬出来。”
“这我信。”
“好了,我们扯远了,还是回到你这儿吧,廖柯夫。”
廖柯夫感到有些愤怒起来。这都是什么领导?不信任自己的下级,可以。但至少要有什么充分的理由,要有什么可靠的证据。就这么疑神疑鬼的,那叫我们这些手下的怎么干活?
廖柯夫决定以攻为守,“我不想重新再说一遍了,当初是你的领导,已经把我的疑点给澄清了,而且都已经过去很久了,我不想再回答任何问题了,除非你是在正式地审查我。请问,少校,你是在正式审查我吗?”
听到廖柯夫措辞严谨并略带挑战的语气,让罗特莱少校看起来好像要发飙似的,但毕竟是领导,他也意识到自己并没有掌握确凿的证据,仅凭怀疑弄不好会被打脸的。
打脸的话,肯定是啪啪的。
于是,罗特莱少校尽可能地恢复一下自己的心态与尊严,但内心里有些咬牙切齿地说,“暂时还不是。”
“那好吧,如果没事,我可以走了吗,少校?”
“不,别忙,先别走,”罗特莱少校暗自叹了口气,好像在竭力控制着自己的愤怒,“我还有一件事,想和你谈谈。”
“什么事,少校?”廖柯夫感觉好像一块石头落了地,看来罗特莱少校还没有发现昨天夜里他去救娜秋莎的秘密之行。
好姑娘,干得漂亮,廖柯夫心里想着,你的故事编得很不错嘛。
可后来一想到,娜秋莎用电话线把那个朝鲜人勒死的细节,他心里不禁暗暗发笑。这倒不是因为她没有能力做出这样的事,而是因为她清楚地知道,罗特莱少校只需要一个完整而生动的叙述,她就照本宣科地全都提供给他了,什么电话线,什么一具尸体藏在了黑暗的库房里,什么仓管员打开灯后才发现。
多亏了你,聪明的姑娘,我的好姑娘,廖柯夫心想,又躲过了一劫。
“装备,你们的装备,我是说最近刚投入使用的一些新装备,我有几个问题要问你,中尉,你要直截了当的回答,不许拐弯抹角的。”罗特莱少校貌似严肃地说。
“少校,你放心,我是有问必答。”廖柯夫微笑着说。
到头了
下一章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